收藏 分享(赏)

创新设计 2018版高考历史(岳麓版 全国版)大一轮复习配套检测:必修一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9853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 2018版高考历史(岳麓版 全国版)大一轮复习配套检测:必修一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创新设计 2018版高考历史(岳麓版 全国版)大一轮复习配套检测:必修一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创新设计 2018版高考历史(岳麓版 全国版)大一轮复习配套检测:必修一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创新设计 2018版高考历史(岳麓版 全国版)大一轮复习配套检测:必修一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创新设计 2018版高考历史(岳麓版 全国版)大一轮复习配套检测:必修一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创新设计 2018版高考历史(岳麓版 全国版)大一轮复习配套检测:必修一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创新设计 2018版高考历史(岳麓版 全国版)大一轮复习配套检测:必修一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创新设计 2018版高考历史(岳麓版 全国版)大一轮复习配套检测:必修一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选择题1.(2017安徽六校联考)禹在统领众多邦国君长,出征三苗时誓师说:“济济有众,咸听朕言。蠢兹有苗,用天之罚。”这表明()A.王位世袭制的确立 B.禹君主专制地位的确立C.禹已掌握最高王权 D.“禅让”观念的消除解析题干未体现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故A项错误;“禹在统领众多邦国君长,出征三苗”描述的是禹率军出征的情形,而君主专制是封建社会统治的模式,故B项错误;从“禹在统领众多邦国君长”和“济济有众,咸听联言”,可以看出当时众多的方国均受禹的控制和领导,故C项正确;“禅让”是指最高统治权力更替的一种方式,题目所描述的领导作战的情形,两者不相符,故D项错误。答案C2.(2017晋冀豫联考)

2、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这一观点可表明分封制()A.有利于扩大西周的统治范围B.推动了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C.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D.淡化了世袭血缘贵族的统治解析材料“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表明扩大了统治范围,故A项正确;材料“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表明无法推动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故B项错误;形成强大的家族凝聚力,材料没有涉及到,故C项错误;淡化了世袭血缘贵族的统治,材料没有涉及到,故D项错误。答案A3.(2017全国名校联盟联考)“周代分封制的实质则是周天子作为国家

3、元首委派诸侯去各地建立地方政府,推行天下一统的政治制度。”这说明分封制()A.加强了皇权专制统治 B.开创了地方分权体制C.有利于边疆地区开发 D.强化了国家整体观念解析夏商周三代时期,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而皇权专制始于秦始皇时期,故A项错误;地方分权体制不是周朝开创的,周朝借鉴和发展了前代体制,故B项错误;据材料“周代分封制的实质则是天下一统的政治制度”可知,分封制是周王朝为加强对地方控制服务,与边疆地区开发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天下一统的政治制度”说明分封制强化了国家整体观念,故D项正确。答案D4.(2017广东珠海摸底)据记载,周初分封诸侯时,周天子要派人员协助诸侯运送

4、人及一应器物,同时还要派人员协助营建封国的都城。此做法旨在()A.提高了诸侯政治地位 B.加强对诸侯的政治监督C.彰显了“天子”地位 D.解决各诸侯建国的困难解析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是政治从属关系,周天子不可能提高诸侯政治地位,故A项错误;周初诸侯势力还没有膨胀,还没有必要加强政治监督,故B项错误;周天子派人员协助诸侯彰显周王的“天子”地位,从而强化了诸侯与周天子的从属关系,故C项正确;当时诸侯建国虽有一定的困难,但也没有必要非得周王派人协助解决,故D项错误。答案C5.(2017湖北黄石调研)春秋时期,诸侯称“王”现象很少,到了战国时期,许多诸侯纷纷称“王”。这反映了()A.春秋战国时国家从分

5、裂走向统一B.春秋战国时分封制走向瓦解C.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强大D.战国时周天子对诸侯失去控制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是诸侯争霸、割据分裂时期,故A项错误;分封制下诸侯不能称王,春秋时期,诸侯称“王”现象很少,到了战国时期,许多诸侯纷纷称“王”说明分封制逐渐崩溃,故B项正确;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故C项错误;战国时周天子对诸侯失去控制,只是对材料表面现象的概括,不能反映实质,故D项错误。答案B6.(2017广东惠州模拟)商代的统治者在封赏贵族时,往往会冠以相应名号。例如,血缘相近而辈分低者称为“子”;辈分高或年长者称为“公”、“伯”;负责边境地区警戒安全任务者称为“侯”、“卫”;在畿内主要负责垦殖者

6、称为“男”、“甸(田)”。这说明商代()A.宗法分封制形成中 B.贵族爵位等级萌芽C.统治秩序尚未稳固 D.神权色彩比较浓厚解析材料没有体现分封制和宗法制,故A项错误;材料中涉及到的“子”“公”“伯”“侯”“男”等都是后来的我国封建社会的贵族爵位等级名称,所以材料说明在商代贵族爵位等级萌芽,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统治秩序的稳定与否,故C项错误;材料只涉及到封赏贵族的称谓,而不涉及神权色彩,故D项错误。答案B7.(2016山东潍坊三模)中国古代社会有“出妇之道”:女儿出嫁后,娘家的户口、土地、生活用品一律清除;不能继承娘家财产;改姓氏;不在传统伦理的三族(父族、母族、妻族)中;若一个家族因罪连

7、坐,嫁出去的姑娘也不必受牵连。对以上现象理解最准确的是()A.古代社会重男轻女 B.三纲五常束缚女性C.妇女家庭地位低下 D.宗法观念根深蒂固解析材料描述的是古代妇女出嫁后地位低下,这体现了社会重男轻女的现象,A项仅仅是对材料的描述,没有揭示其原因,故A项错误;材料中仅仅涉及妇女出嫁后不在三族中,没有强调三纲五常对妇女的束缚,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的描述,妇女出嫁后地位极低,说明古代社会受宗法观念影响,仍然存在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现象,故D项正确。答案D8.(2017湖南益阳调研)王国维指出:“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

8、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王国维认为周人制度主要满足了()A.贵族等级特权的需要 B.同姓诸侯利益的需要C.安定发展王室的需要 D.维护强化王权的需要解析材料未体现西周时期的等级特权,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并未说诸侯的利益,故B项错误;安定发展王室的需要不是主要目的,故C项错误;材料意思是王国维认为周朝的政治制度是由嫡长子继承制衍生宗法制度,再按照宗法原则实行分封制。所以周代宗法政治的典型特征嫡长子继承制即血缘关系是西周强化王权的首要因素,故D项正确。答案D9.(2016湖北武汉调研)周礼中的“同姓不婚”被规定于唐律中,尽管唐以后的政府在司法实践中不干涉同姓为

9、婚,但直到清代,“同姓不婚”在立法中却始终未能废止。诸如此类立法和司法实践脱离的现象在中国古代社会普遍存在。这反映了()A.唐代以来法律的儒家化B.法制理念追求礼法结合C.社会进步弱化宗法观念D.制度建构经常不拘常格解析汉代以来由于独尊儒术,法律就呈现儒家化的倾向,故A项错误;“同姓不婚”是对礼教秩序的遵循,政府为了维护统治在一定程度容忍了违背礼教的同姓为婚,但在立法上坚持“同姓不婚”的规定,体现了礼法结合,故B项正确;“同姓不婚”在立法中却始终未能废止,表明宗法观念并未弱化,故C项错误;立法和司法的矛盾并不能说明制度建构经常不拘常格,要看是什么样的制度,故D项错误。答案B10.(2016湖南

10、邵阳三模)周宣王晚年,干涉鲁国立太子之事,使得鲁国发生内乱,从而引起许多诸侯不满,结果是“诸侯多畔(叛)王命”。这说明当时()A.出现了“礼崩乐坏”局面B.诸侯已不承认周王为共主C.王位世袭受到诸侯的威胁D.周朝中央集权受到威胁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许多诸侯因周宣王干涉鲁国立太子之事引起内乱,大为不满且违抗王命,可知周王室势力衰弱,诸侯实力强大,诸侯不再臣服于周天子,说明维系周朝统治的宗法制、礼乐制破坏,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周宣王依然能干涉鲁国事务,且有王命之说,说明诸侯形式上依然尊奉周天子,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周王室的王位继承问题,故C项错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秦朝时确立的政治制

11、度,周朝没有形成中央权力的高度集中,故D项错误。答案A11.(2017全国名校联盟联考)据秦律置吏律记载,秦朝时国家任免官吏虽有统一的固定时间,但也可随时调换或补缺。这反映了()A.官僚政治具有一定灵活性B.当时政治体制还不够完善C.皇权专制统治具有随意性D.国家官吏的腐败现象严重解析据材料“虽有统一的固定时间,但也可随时调换或补缺”可知秦朝官僚政治具有一定灵活性,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秦朝官僚任免制度的灵活性与政治体制完善与否无关,故B项错误;“皇权专制统治具有随意性”与材料“有统一的固定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秦朝官僚任免制度,而D项“国家官吏的腐败现象严重”属于官僚政治的消极影响及

12、表现,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12.(2017山西重点中学协作体考试)史书记载公元前3世纪一事:“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将所得韩地建立潁川郡。此事最有可能发生于()A.公元前221年 B.公元前231年C.公元前315年 D.公元前214年解析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了全国,韩国是秦国灭掉的战国七雄中最早的一个,故A项错误;秦灭韩国的时间是公元前230年,故B项正确;公元前315年是公元前4世纪与史书记载公元前3世纪一事不符,故C项错误;公元前214年秦国已统一全国多年,故D项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13.(2016安徽江南十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宗法制在周代完

13、备而严格,继位的族长在宗族中有对宗族祖先的主祭权、对族人政治上的治理权、对宗族内共有经济的支配权。同一宗族内,“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这种关系不断发展的结果是君统宗统的合一。摘编自冯尔康等中国宗族史材料二清末民初,宗族组织原则发生了某些变化。1905年,上海王、朱两氏将祠堂族长制改为族会制,“从事家族立宪”。1918年该族增订族会章程,1924年修改,并经会员大会讨论通过。曹氏宗族的管理体制也开始近代化,规定族众有参与宗族事务的重大权力。此外,浙江绍兴阮氏宗族在1923年之前设立该族议事、执行二部,实行任期制,由选举产生。摘编自常建华撰中国文化通志宗祖志(1

14、)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周代宗法制的特点,并分析该制度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民初宗族管理和周代相比有何不同,并分析其产生的背景。(3)我们应如何认识宗法制的这种演变?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宗法制的核心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据材料“宗法制在周代完备而严格”可知体系完备;据材料“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可知等级森严;据材料“继位的族长对族人政治上的治理权”“君统宗统的合一”可知与政治关系密切(家国一体)”;第二小问,应从积极性和局限性两个方面来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强调的是宗法制在清末民初的变化,只需要概括清末民初宗法制的新变化即可;第二小问,应

15、从清末民初中国政治转型有关,即政治的近代化;宗法观念和管理的民主化、规范化等显然与当时宗族成员思想观念变化有关,则是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思想的解放、现代媒体的发展的影响;此外,社会制度或观念的变革根本上要从经济因素上来考虑,即资本主义的发展。第(3)问,可从文明史的角度,以社会的进步作答;也可从唯物史观的角度作答,以经济形式的不同影响社会制度或政治观念;还可从宗法制在变化中不变因素考察,即宗法制始终对中国人的生活和思想观念有深刻影响,说明宗法制度的强大生命力等。答案(1)特点:嫡长子继承制;体系完备;等级森严(族长具有专断权力);与政治关系密切(家国一体)。影响:积极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

16、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提高民族凝聚力。消极方面: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约束,一定程度上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观念相违背。(2)不同:宗族管理具有民主性、规范化和分权色彩、与政治关系分离。背景:政治近代化的推动(维新运动、清末立宪运动、辛亥革命或中华民国的成立);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思想的解放、现代媒体的发展;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资本主义的发展等。(3)认识:由等级森严,发展到具有民主色彩,体现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言之成理即可)。14.(2017四川内江一诊)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战

17、国年表(摘编)公元周纪年秦纪年魏纪年韩纪年赵纪年楚纪年燕纪年齐纪年前403年姬午二十三年(威烈王)赢悼子十二年(简公)魏斯二十二年(文侯)韩虔六年(景侯)赵籍(烈侯)当五年(声王)三十一年(泯公)姜贷二年(康公)前324年(改为元年)前256年(周亡)前246年嬴政(秦始皇)前230年(韩亡)前228年(赵亡)犹代(哀王)前225年(魏亡)前222年(楚亡)(燕亡)前221年秦统一中国(齐亡)摘编自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简编上从上表中提取一个有关统一中国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解析第一小问,根据战国年表,可以看出战国时期除秦国以外六国的的灭亡顺序,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知考查的是秦灭亡六国、统一全国的

18、过程;第二小问,主要从两个方面:原因和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原因可以从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实行新法、疆域扩大和经济优势等角度进行作答,影响可以从统一对从结束分裂实现统一、建立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角度进行作答。答案评分要求:所提取信息明确清晰,必须源自材料;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围绕所提取的信息;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示例一信息: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相继攻灭韩、赵、魏、楚、燕、齐东方六国,统一中国。分析:统一原因:商鞅变法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秦国实行新制,优于六国;疆域扩大;经济优势明显;奖励军功,军队的战斗力大大提升。统一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的战乱;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