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届高一语文导学案:3.2.2《今生今世的证据》(苏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9829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一语文导学案:3.2.2《今生今世的证据》(苏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2届高一语文导学案:3.2.2《今生今世的证据》(苏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1学生能通过对作品的研读、探讨,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他们在战争中的遭遇,对战争与人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能说出战争对人的精神摧残和对人类文化的毁灭作用。 2学生通过学习探究,了解不同的叙述风格,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通过对作品的研读、探讨,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他们在战争中的遭遇,对战争与人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能说出战争对人的精神摧残和对人类文化的毁灭作用。 2学生通过学习探究,了解不同的叙述风格,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三、【学法建议】1.自主学习,反复阅读,加强与文本的对话体验,增进师生间、生生间的

2、交流。2.思维与训练,与文本直接对话,加以评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对战争的反思。四、【资料链接】伯尔,1917年出生科隆一个雕刻家家庭,在那里他度过了艰难的童年和青年时期,二战爆发,征兵入伍,历时6年,后被俘入战俘营,受“废墟文学”先驱博尔歇特的影响,197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85年去世,举国哀悼,总统抬棺。五、【自主学习】1试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按小说的情节,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开端(开头15);“我”负伤:被送入战地医院,等待救治;发展(1645);“我”怀疑:是不是自己母校,伤势如何;高潮、结局(4653):“我”确认:失去双臂和右腿,真在母校。2文中的“我”一般处于什么样

3、的精神状态?文中“我”的叙述给人造成怎样的悬念?悬念的设置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我”负重伤后被注射了麻醉药。一直处在半昏迷状态。给人造成的悬念是到底受了什么样的伤?是不是就在自己的母校?悬念抓住了读者的心:传播人类文明的美术学校怎么成了充满血腥的伤兵医院?17岁的学生怎么会作为伤兵进了“简易外科手术室”?而这间“手术室”是不是以前的教室?“我”到底受的什么伤?为什么有点神志不清?作者想要表现的主题在“我”的叙述中得到体现,而小说的结尾,悬念落实,真相大白,命运的捉弄,人的悲惨,产生强烈的震撼,作品的主题也在这里得到最全面的昭示。 走进“我”的精神世界:找出有关学校环境布置的描写,说明作者为什

4、么反复描写学校的环境布置? 学校环境描写见教材。 反复出现的对学校走廊的艺术布置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战争对文明的摧残。学校和伤兵医院本是两不相干的地方,可是“我”受伤后恰恰被送回自己的母校,本该在学校读书的学生却上了战场,文科学校成了伤兵医院,学绘画的永远失去了双手,这些突出表现了法西斯穷兵黩武的本质。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主人公对于战争的认识是什么?作者通过塑造这个人物表达了对战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文中的具体描写说说你的理解。 文中的“我”虽然因伤回到临时的战地医院接受手术,但并未表现出对战争的憎恶,相反,在轰鸣的炮声中,他想的是“多出色的炮队啊”,他甚至想到自己的名字有可能镌刻在阵亡战士纪念

5、碑上,认为自己是为国捐躯,青史留名。通过这个人物作者揭露和批判了军国主义战争。 从人物的叙述中,你能感受到“我”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从人物的自述话语中,还是可以感受到人物的独特性格。“我”是个有点浑浑噩噩的人,一个可怜的小人物。在战争环境中早熟,有点玩世不恭,他不满的是学校的单调的学习生活,对侵略战争则缺乏认识,他糊里糊涂地上了前线,糊里糊涂地受重伤回来,不知道为什么打仗,也不知道生命的价值。这可能比较准确地概括了纳粹德国时期青少年真实的思想状况。 六、【合作探究】探讨小说标题的作用(1)解开了小说的一个悬念;(2)是对“我”的处境的讽刺;(3)是当时军国主义教育的见证;(4)表达了反战的主

6、题。谈谈小说的艺术特点:(1)第一人称的独特视角(2)用内心独白和回忆展示情节(3)叙述不动声色,语言冷峻(4)出色的环境描写烘托主题伯尔小说创作既遵循批判现实主义的传统,又借鉴了现代派的手法。传统性小说是事实性的叙述,读者们好像面对小说家而坐,听他讲故事。小说家坐在窗边眺望,将他所见的逐一传达给我们听。我们只能洗耳恭听,别无他法。 主观性小说家把我们安置在窗边,使我们自己也可以向窗外眺望,而且由于他的安排,我们有时好似身历其境,在做梦一样。我们不但是旁观者,而且也是演出者。我们进入书中角色的意识和头脑。七、【巩固练习】比较阅读: 1、两篇小说都以二战为题材,主人公分属敌对阵营,一个为国而战,一个为法西斯卖命,研读作品,说说作者试图告诉读者的是什么,它们各自是从什么角度表现主题的? 一个的遭遇是通过一位老兵对战争的回忆,讲述战争的创伤;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则通过一位青年学生在战争中的感受,写战争对人性的毁灭。两部作品都有很强的冲击力,作者要告诉读者的是战争对人的摧残:不义的战争不仅摧毁了文明成果,也摧残了人的心灵;正义的战争虽然能铸就英雄业绩,但是同样会给人们留下痛苦的记忆。 2、两篇小说中的两个人物同样遭遇了不幸,但有所不同,请作比较。 对参战目的的认识上索科洛夫知道自己是在保卫祖国,流中的“我”受了欺骗,没能认清法西斯侵略的本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