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版权所有,盗用必究!本作品版权由金波老师所有,授权予北京校园之星科技有限公司,任何机构或个人均不得擅自复制、传播。本公司热忱欢迎广大一线教师加入我们的作者队伍。有意者请登录高考资源网()第一章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第一节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知识与能力1、认识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简单过程和特殊意义,知道此为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的第一次成功尝试;2、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并与新经济政策对比,理解特殊历史背景下的政策选择;3、苏联成立和扩大小史掌握。过程与方法1、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书写知识结构图;2、纵观社会主义运动史,分析十月革命的历史地位。情感态度价
2、值观1、通过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运动爆发的规律性和历史地位;2、分析对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下政策制定的背景;3、认识苏联扩大的历史,纵向分析了解苏联建立与扩大带来了的历史影响。教学重点: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两个经济政策评价。教学难点:十月革命的历史背景分析教学方法:启发,分析,学生查找“苏联扩大小史”资料。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4世纪资本主义兴起16世纪、1640年近代史1917年现代史请同学看目录,畅谈20世纪史的基本印象。教师归纳:殖民体系的建立与终结;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思潮、制度和阵营的并立,以及社会主义探索的挫折;最大灾难与
3、最高水平文明的世纪;介绍史学界关于历史分期的观点,指明教科书分期观点。一、十月革命的背景。1 俄国已具备帝国主义的各种基本特征;(客)垄断组织操纵经济。2 封建农奴制残余和对外国资本的依赖,阻碍了俄国经济的发展;(客)3 俄国无产阶级组织性和战斗性强,有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主)4 “一战”激化了矛盾。(客)革命形势成熟强调:列宁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专政、暴力革命、国家等学说。列宁的探索表现于“战争引起革命”、“社会主义在一国率先建成”等内容。十月革命爆发前夕,布党内有激烈争论。 1917年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A、工兵代表苏维埃 B、资产
4、阶级临时政府(掌握主要政权) 列宁四月提纲指出,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补充介绍斯蒂芬茨威格撰写封闭的列车,关于列宁回国的故事。5 1905年革命作了总演习。二、 十月革命过程及建立苏维埃政权过程:略述,非高中学习重点。1 1917年11月7日,布尔什维克党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府。2 1918年春,各地苏维埃政权建立。3 措施对内以外 签署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大战。三、 十月革命的胜利的历史意义1 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俄国历史影响2 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以消灭剥削为目的,以共同富裕为方向。3 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
5、运动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对世界历史的影响4 使人类进入社会主义探索道路的新时期,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四、 巩固苏维埃政权1 原因 国内外敌人勾结进攻苏维埃政权。 具体P4指出:列强为什么干涉俄国革命。2 措施 军事实行征兵制 经济上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工、农、商,强制劳动)3 评价 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保障军事上的胜利。 巩固苏维埃政权。 但不是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五向社会主义过渡1 背景:长期战争造成大量物质消耗,人民生活困难,矛盾激化,出现暴乱。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 新经济政策。列宁提出,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全面调整和修正。1921年实施。内容:四项与战时共产
6、主义政策是一一对应的。此处略。评价:据内容逐一评价,加深学生的理解,如是如何巩固工农联盟的?俄国怎样的国情?农民利益如何得到保护了?工农业生产是如何会恢复和发展的?均与学生一一启发中作答。指明:这是向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途径。但不久斯大林出于强烈的愿望,以工业化方针取代之,有急于求成的一面。列宁的这一政策定位与中国过渡时期总路线相似,均须“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六苏联成立。1922年,初有4个加盟共和国。同学完成资料查找:苏联是怎样由俄罗斯联邦一步步扩大为15个加盟共和国的大联盟的?今后请同学介绍,并指出扩大的积极和消极的两面。小结 讨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不同点,请同学解释“为什么
7、前者不是而后者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作业编制“苏联扩大小史”课后反馈本课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承上启下,是本册内容的重点之重点,一定要搞清它的历史地位,并认真透彻地掌握。参考资料*国内史学界关于现代史分段的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20世纪初1900年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依据: 20世纪初世界进入了新时代。随这第二次产业革命的展开,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其一,社会物质生产由蒸汽时代进入电器时代,生产力空前提高。其二,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直接结果,使世界市场与世界经济最终形成,资本主义完成了由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的过渡。其三,20世纪初,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革命性的重大突破,具有划
8、时代的重大意义。其四,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无产阶级世界革命进入了新时期。该观点认为,历史是现实社会的一面镜子,它是错综复杂的。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准绳,确定世界历史的开端。据此,20世纪初发生的上述诸点: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巨大影响,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大变革标志着时代的转折。所以,20世纪初1900年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和上线。另一种观点: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因而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和上线。目前国内大、中学的世界历史教材持此观点的不少。世界现代史发展三条基本线索:垄断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的曲折前进,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第三世界的兴起。这一历史时期中存在
9、的四种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国家同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同殖民地半殖民地和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矛盾,以及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发展变化,影响着世界现代历史的发展进程。*现代化研究:为世界史学界引进了多学科的研究视角和方法。现代化进程中表现出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宗教世俗化、城市化、家庭核心化、教育普及化、社会心理个性化、全球一体化等历史潮流。*俄十月革命日改名 革命胜利日改为军事阅兵日(中新网12月16日电)据俄罗斯晨报报道,俄罗斯国家杜马15日下午通过俄罗斯军事荣誉日联邦法修正案,决定把11月7日“十月革命胜利日
10、”更名为“莫斯科红场军事阅兵日”,并确定11月4日为“民族团结日”。 上月23日, 俄罗斯国家杜马已通过法律废除了11月7日“十月革命胜利日”、12月12日“宪法日”等国家节日。 15日通过的法律修正案是由国家杜马副主席、自由民主党领袖日里诺夫斯基、“祖国”党团领袖罗戈津等人起草。 绝大多数国家杜马议员认为,继续把11月7日作为十月革命胜利日纪念已不合时宜。因为在苏联和俄罗斯历史上,11月7日还发生过一起特别有影响的军事事件1941年11月7日,斯大林在红场举行盛大阅兵仪式,受阅官兵下了红场直接上了战场,同法西斯军队作战。 本次确立的11月4日“民族团结日”,主要是纪念1612年11月4日,俄
11、罗斯各族人民在民族英雄米宁和波扎尔斯基领导下,组建民兵队伍,把莫斯科从波兰侵略者手中解放出来,结束了国内冲突,恢复了俄罗斯的国家独立。*战争引起革命: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就是帝国主义时代各种矛盾不断激化的产物。战争的爆发,不仅破坏了世界经济的正常发展,导致了更加深刻的经济政治危机,而且也造成了帝国主义统治链条中的薄弱环节,为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可能和突破口。据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动用兵力达个师,万人参战,约万人死亡,万人负伤,战时的财政开支总计达亿美元,交战区遭受破坏的损失达亿美元。战争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秩序,战争“使最先进的国家濒于饥荒和空前破坏的境地,迫使人们采取走向社会主义
12、的步骤”。“战争就意味着革命,它将引起极其重大的政治变革。”。战争进一步加剧了帝国主义各国之间政治经济的不平衡。各交战国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在战争中相互残杀,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阵线的力量,使得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成了帝国主义统治链条中的薄弱环节。1917年2月,沙皇俄国参加世界大战已三个年头,战争严重破坏了本来就非常落后的俄国经济,使国民经济陷入全面崩溃的境地。工人罢工、农民夺地、士兵厌战反战情绪日趋高涨,2月27日彼得格勒爆发了反对沙皇政府的武装起义,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取得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胜利。但二月革命后,俄国却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一个是工兵代表苏维埃;一个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13、两个政权并存,反映了俄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双方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处于势均力敌的状态,也说明俄国革命正处在一个不稳定的过渡阶段。当时流亡国外的列宁连续给党中央写了五封远方来信,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势,指出党的任务是把革命推向前进,保持党的独立性,彻底揭露临时政府,进一步武装工农,为社会主义革命作准备。4月16日,列宁回到彼得格勒,第二天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员会议上作了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的报告(这个报告的大纲就是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了党领导人民从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行动纲领,制定了向社会主义过渡(而不是直接实现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措施和革命和平发展的策略方针。*马雅可夫斯基描写十月革命的
14、一首诗:“十月革命的命令是我们的寄托。我们注视着阿芙乐尔的炮火。我们不允许庸夫俗子诋毁玷污街垒战的日子。” *山东教育学院陈海燕博士报告社会主义道路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列宁入大学第一日就组织上街游行,列宁等十余人被捕。列宁找到校长,主动自己承担责任,决定退学,要求将其他同志放出,校长同意,列宁被判流放农村2年,流放期间逐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期满回校要求回复学籍,学校不同意,列宁开始走上地下革命工作。列宁善于演讲和鼓动(斯大林演讲时显得态度很真诚,眼中常常闪着泪光),在群众中威望很高,又是律师出身。他组织建立了一个政党,泄密,次日被捕,流放西伯利亚,后自流放地流亡国外。关于十月革命。1917年
15、4月,普列汉诺夫认为俄国当时只能实行资本主义,发表文章说列宁的四月提纲观点是“说梦话”。加米涅夫在真理报上撰文说列宁超越了历史阶段。社会党人和孟什维克嘲笑列宁。十月革命第三天,普列汉诺夫发言认为革命是“一场事变”,对此“感到痛心”,应当“问问自己,我们无产阶级是否已经准备好建立自己的专政。凡是稍微了解无产阶级专政是什么样的人们,就会认识到在俄国要根本无条件,这个时候将政权交给无产阶级,就会把无产阶级推上灾难之路。”1918年考茨基撰文无产阶级专政,全面攻击十月革命,说是“少数自觉者领导多数不自觉者的革命”。列宁评价卢森堡,“卢森堡是一只鹰,尽管有时飞得比鹰还低,但无论如何她还是一只鹰。”关于苏
16、联解体的争论。十月革命的历史的突变,不是自然发生的,尤其是受到了一战的影响,崩溃是必然的。十月革命并没有使俄国走出历史传统,它开创的是极端的政治变革的前提,而这种变革则成了国家工业化的基础。雅夫克列夫(前俄宣传部长)撰文一杯苦酒俄罗斯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十月革命是一场超恐怖的革命。人们经过的是一条痛苦的、充满矛盾的道路”。布热津斯基大失败称,“列宁对俄国动得是外科手术,他是一位外科手术师,但手术坏了”。原波立共产党宣传部长撰文共产法西斯主义企业与社会职能,“任何一国都不具备马克思主义条件,革命成功必然是错误”。从产生背景上看,十月革命发生在一战中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这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条件
17、,其胜利也就具有了特殊的历史必然性。*注:布热津斯基:前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19771981)。出生于波兰华沙,其父为1938年波兰驻加拿大蒙特利尔总领事,幼年随父母生活在国外。1945年全家定居加拿大。1949年毕业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1950年就读于美国哈佛大学,1953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移居美国,1958年加入美国籍。1956年任哈佛大学俄国研究中心和国际问题中心助理教授、副研究员。1961年任J.F.肯尼迪外交政策顾问。1960年任哥伦比亚大学国际法和政治学副教授。1961年任社会科学研究学会当代中国问题联合委员会成员。1962年任哥伦比亚大学国际法教授和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动态研究所所长。1962年后任国务院和兰德公司顾问。1966年任国务院政策计划委员会委员。1973年与大通曼哈顿银行董事长戴维洛克菲勒共同发起组织美、欧、日“三边委员会”,任主任。1977年任J.卡特政府国家安全事务助理。1981年后,任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教授、乔治顿大学战略与国际问题中心高级顾问。布热津斯基对苏联和中国的研究有独到见解,在美、苏、中大三角关系中,力主联华制衡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