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政治:2.4.1《传统文化的继承》精品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三).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97509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2.4.1《传统文化的继承》精品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政治:2.4.1《传统文化的继承》精品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政治:2.4.1《传统文化的继承》精品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政治:2.4.1《传统文化的继承》精品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政治:2.4.1《传统文化的继承》精品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政治:2.4.1《传统文化的继承》精品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三).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四课 (学案)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一框 (学案)传统文化的继承一、(学案)学习指导(一) (学案)知识网络 (二) (学案)课程标准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学习本课知识,同学们要知道传统文化是如何形成的,明确文化的继承性。正确看待传统习俗的价值,能够运用中国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建筑的继承、传统文艺的继承和传统思想继承的典型事例,从中感受文化的继承性。 分析传统文化具有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即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内容与时俱进的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们成长的消极作用。 能够阐述继承传统文

2、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三) (学案)学法指导 1(学案)利用网络查询相关资料的方法 本课内容涉及到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等多方面的内容,如果通过网站查询与之相关的具体内容,有助于同学们理解传统文化的形成和特点。可供参考的网站有:“中华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网”、“中国文化网”、“国家文化网”。46 2(学案)归纳说明的方法 通过列举中国的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的事例,能够从具体到抽象,归纳出传统文化具有哪些特点。 3(学案)用辩证的分析问题的方法 本课有两个具体内容涉及到如何辩证的思维的问题,一是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作用是怎

3、样的,二是对于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学们应该通过对上述内容的分析,学会辩证地看问题。二、(学案)知识点拨 (一) (学案)传统文化的形成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传统文化包括语言、文字、思想观念、礼仪制度、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传统文化是历史上沿传下来的民族文化,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是人们长期共同生活的积淀,带有自己民族的特色。 传统文化既存在于历史中,而且也存在于现实中。传统文化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仍然发挥着影响和作用,传统文化渗透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我们

4、身边的文化现象,表面上似乎是新近产生的,其实与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代生活离不开民族传统文化。 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从生活中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影响,可以感受到文化的继承性。 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文艺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思想是传统文化影响的重要体现。 例题:格萨尔是我国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格萨尔是在藏族古代神话、传说、诗歌和谚语等民间文学的丰厚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标志着古代藏族文化的最高成就。格萨尔在我国的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内蒙等地流传广泛,而且在国际上格萨尔的研究也有了很多年的

5、历史。上述材料体现出的传统文化的特点有( ) 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传统文化带有自己民族的特色传统文化不仅存在于历史中,而且存在于现实中 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A B C D 解析:“格萨尔是我国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标志着古代藏族文化的最高成就”,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部史诗具有民族的特色;“在藏族古代的神话、传说、诗歌和谚语等民间文学的丰厚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由此可以得知它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继承性;在国内和国外的流传,说明这部诗史不仅存在历史中,而且存在于现实中。因此,此题的答案是B。47 (二) (学案)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的作用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6、,经济、政治的变化,如果传统文化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内容能够与时俱进,就会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就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们成长的作用。 例题: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独具特色和优势。中医药学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与人们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有密切关系,另一方面又受到历史上哲学、地理学、农学、艺术等方面成就的深刻影响。新中国建立后,中医药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近年来在防治艾滋病、非典型肺炎等重大传染性疾病中也大显身手,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中医药能够在防治一系列重大疾病中显示出独特的效能,其原因是( ) A中医药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B中医药是传统文化的基本

7、形式之一 C中医药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作到与时俱进 D中医药是完美的 解析:题目问的是中医药发挥积极作用的原因,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医药之所以能够发挥积极作用,是因为它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化,不断丰富、完善,作到了与时俱进。因此,本题的答案应该是C,A和B不能说明它为什么发挥积极作用,因为传统文化发挥怎样的作用要做具体的分析。D选项是错误的。 (三) (学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无形中影响着这个国家或民族的发展和未来,人们不能不面对它的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的、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8、。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国家与民族才能兴旺发达;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个人才能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一个民族只有自信、自尊才能有凝聚力,才可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自信、自尊的思想基础来源于对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了解。优秀文化传统,即追寻文化中的“真、善、美”。“真”是对客观世界有相对正确的认识,“善”是指较高的道德水准,“美”是讲美学、艺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中华民族要发展,必须植根于传统文

9、化的丰沃土壤,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改造利用其合理成分,并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淘汰有碍进步的文化糟粕。48 例题:“孝”属于道德的范畴,并且是道德的根本,古人把孝看成是评价人们行为的最高道德准则。从孝本身意义出发,所包含的尊老、敬老、养老等,是中华民族家庭和睦、邻里相亲、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也有人认为孝属于封建道德,应该被摈弃,对这种观点的正确认识是( ) A能够正确看待传统文化对社会进步、人们成长的消极作用 B看到传统文化对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 C没有辩证的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作用 D没有看到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0、予以批判的继承。“孝”是中国的传统道德范畴,即有精华,又有糟粕,我们对待它的态度不应该是“摈弃”。“摈弃”的态度是只看到传统文化的糟粕,而没有看到它的精华,因此,选项A和B不能人选,而选项D与题目不相符合。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三、(学案)学习自评 (一) (学案)单项选择题 1(学案)当年红军长征路经少数民族地区时,刘伯承同志尊重并依据当地民族的风俗习惯,采取“歃血同盟”的民俗形式,与彝族首领结拜为兄弟,使红军顺利通过彝族区。对“歃血同盟”的正确认识有( ) 1B 是彝族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彝族同胞约定俗成的礼节和风气是一种封建思想的体现,应该摈弃对人们的生活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A B C

11、 D 2(学案)中国传统道德中的仁学观念,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直绵延下来,以顽强的生命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民众中保留下深厚的根基,并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统治方式的改变而产生新的形式和增添新的内容,一直延续到今天。这表明( ) 2D 仁学观念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仁学观念是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传统思想仁学观念对当今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有着深刻的影响仁学观念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继承性 A B. C D 3(学案)中国绘画有着深厚的传统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它是以毛笔、墨、绢纸为主要工具,以讲求笔墨、气韵、意境、格调为标准,以点线结构为主要表现手段的造型艺术,风格鲜明,形式独特,在

12、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中国绘画的发展体现出( ) 3A4C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文化传统文化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其具体内涵又因时而变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49 A B C D 5(学案)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人们应该具有的正确态度是( ) 5C 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对社会生活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A B C D 6(学案)民间有谚:少不读水浒,老不看三国。大致是说少年人因为血气方刚,读了水浒容易激发叛逆精神;老年人饱经世故,读三国后会流人阴鸷狡诈一路

13、。也有人认为青少年应该都读水浒与三国,它不会对青少年产生任何消极作用。上述两种观点所犯的共同的错误是( ) 6C A看到传统文化中的消极作用 B看到传统文化中的积极作用 C没有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的作用 D没有做到古为今用 (二) (学案)非选择题 1(学案)我国过年历来有北方人吃饺子、南方人吃年糕的习俗。北方人在年三十晚上吃饺子,一是取其谐音,“更岁交子”,在半夜旧岁刚过已交新年子时吃它,喻辞旧迎新。二是取其吉形,因饺子酷似元宝,喻国泰民富,“招财进宝”。如今的饺子更是异彩纷呈。从馅来说,有鸡蓉、鲜虾、什锦、三鲜等上百种;从烹法来说,有汤煮、笼蒸、罐煲、锅贴等各法,速冻饺、即食饺等产品也层出不

14、穷。 南方多数地区过年家家吃年糕。大年初一早上,家家户户吃甜糯米粉圆子、甜年糕,寓意生活美好,甜蜜如意”,吃圆子象征“合家团圆”,吃年糕意指“一年更比一年高”。苏州年糕有两千多年历史,春节这一天家家吃年糕,一直流传到今天。请用有关文化的观点分析上述春节习俗。1传统文化是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作为传统文化基本形式之一的传统习俗,是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过年北方人吃饺子、南方人吃年糕的习俗属于传统习俗。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其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从饺子和年糕的发展以及在人们今天生活中的流传,我

15、们可以看到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2(学案) “君子和而不同”、“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千百年来,“和”文化深深地影响着中国。而今,中国新一届领导人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治国方略,既扎根于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又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谐社会理念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理想追求与价值认同,也彰显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国特色”的原则与取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非是建立在儒家思想严格等级制度下的和谐,而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并致力于共同富裕的新“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与传统的“和”文化有怎样的关系?2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内容

16、与时俱进,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和谐社会的理念,既体现了传统的“和文化,又被赋予了时代的内涵。因此,这一治国方略必将带来社会的巨大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非是建立在儒家思想严格等级制度下的和谐,而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并致力于共同富裕的新“和谐”,体现了新一届领导人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的、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50四、(学案)能力拓展 1(学案)中国少数民族建筑与汉族建筑一起构成了中国建筑的整体风貌。藏族建筑深植于独特的藏传佛教文化土壤之中,虽吸收了汉族建筑的一些手法却

17、能自成体系,富于特色,其代表性杰作规模宏大,色彩鲜明,不愧为世界级的建筑艺术精品;维吾尔族以伊斯兰教建筑成就最大,属于世界伊斯兰建筑体系,造型浑朴含韵,性格静穆沉思,其民居也与汉族民居有显著不同;傣族信奉上座部佛教,建筑受同为上座部佛教流行地区的泰、缅等国影响较大,其妩媚玲珑的佛寺佛塔更具风韵;侗族建筑虽受汉族影响较大,仍以其特有的鼓楼和风雨桥闻名中外,艺术性格质朴古拙。此外,如回族伊斯兰教建筑、纳西族、白族、土家族和朝鲜族民居,也都各具异彩。我国的民族建筑体现了哪些有关文化的观点?1由于各民族经济、地理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决定了民族建筑的差异。不同风格的民族建筑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文化是民

18、族的。而不同民族的建筑文化,又构成了中国建筑的整体风貌,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民族建筑的形成与民族文化的继承是分不开的,各民族的建筑体现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 2(学案)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言必行,行必果。”“国无诚不兴,人无信不立。” 子贡问孔子如何处理政事?孔子说:“使粮食充足,使军队强大,使百姓有信用。”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去掉一项,三者之中先去掉哪个呢?”孔子说:“去掉军队。”子贡又说:“如果不得已要再去掉一项,二者之中先去掉谁呢?”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谁也免不了一死,但人不讲信用就不能立足。” 在现代社会,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信用经济社会需要诚

19、实守信的人,法制社会需要诚实守信的人。请用传统文化的有关内容,谈谈对上述材料的认识。2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诚信属于中国传统思想,是经历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的同时,其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内容如果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的作用。当今,在法制社会和信用经济社会仍然需要诚实守信的人。五、(学案)相关信息(一) (学案)山西民居与皖南民居在中国民居中,一向有“北山西,南皖南”的说法。山西民居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平遥。51 平遥古城

20、是中国汉民族中原地区古县城的典型代表,是全国仅存的四座完整古城之一。迄今为止,这座城市的城墙、街道、民居、店铺、庙宇等建筑,仍然基本完好,原来的建筑格局与风貌特色大体未动,城内及近郊古建筑中的珍品也大多保存完好,是研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建筑、艺术等方面历史发展的活标本。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把平遥古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西递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东南部,现存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1999年,西递村与皖南另一古村落宏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西递村是一处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聚族而居的古村落。该村源于公元11世纪,发展鼎盛于1419世纪。由于历史上较少受到战

21、乱的侵袭,也未受到经济发展的冲击,村落原始形态保存完好。西递村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体现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环境营造方面的杰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二) (学案)庙会的由来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这些名称,可以说正是庙会形成过程中所留下的历史“轨迹”。一种社会风俗的形成,有着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而庙会风俗则与佛教寺院以及道教庙观的宗教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它

22、又是伴随着民间信仰活动而发展、完善和普及起来的。 东汉时期佛教开始传人中国,同时,这一时期的道教也逐渐形成。它们互相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生存竞争。佛道二教竞争的焦点,一是寺庙、道观的修建,二是争取信徒。为此,在宗教仪式上,二者都增加了媚众的娱乐内容,如舞蹈、戏剧、出巡等。为了争取群众,佛道二教常常用走出庙观的方式扩大影响。宗教活动逐渐世俗化,不仅大大增加了这些活动自身的吸引力和热闹程度,也使这些活动中的商贸气息随着群众性、娱乐性的加强而相应增加。 早期庙会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交流的需要,庙会就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逐渐融人集市交易活动,成为中国市集的一种重要形式。随着人们的需要,又在庙会上增加娱乐性活动。于是过年逛庙会成了人们不可缺少的过年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