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 第7周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97492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 第7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 第7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 第7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 第7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 第7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 第7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 第7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 第7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 第7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 第7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 第7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 第7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 第7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 第7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 第7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 第7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 第7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 第7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 第7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 第7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 第7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6页
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 第7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6页
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 第7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6页
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 第7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6页
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 第7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6页
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 第7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网红”科学家诠释中国“工匠精神”张传超韩春雨,一个从没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副教授,“偏安”河北科技大学,却一鸣惊人地发表了一项“诺贝尔级”的实验成果,而他自己也因此成为了“网红”科学家。(5月22日光明网)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韩春雨何许人也?韩春雨,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因其团队发明了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向第三代基因编辑技术发起了挑战,并于5月2日,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发表了这篇研究成果。一个不知名大学的不起眼的副教授十年间未发表过一篇论文,除了身边的亲人、同事、学生,没人在意他的存在,却一鸣惊人地发表了一项“诺贝尔级”的实验成果,从“泛泛之辈”变成了“诺贝尔级”科学家,

2、不但轰动了中国的科学界,更是轰动了中国的舆论界,“十年未发文章的副教授”刷爆了今日头条、新闻首页和朋友圈,一时间韩春雨成了天下人尽知的“网红”。这个“网红”上位不靠颜值,而靠能力和坚守。在帅哥美女投机恶搞的“网红”让我们逐渐审美疲劳的时候,这个靠“诺贝尔级”科研成果“上位”的“网红”让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为之一振。在我们为韩春雨的科研成果欢呼喝彩的时候,不应该忘记他为今日的成就所付出的“默默无闻”的十年。韩春雨从2006年开始在河北科技大学任教,对于这十年,韩春雨是这样形容的“一成不变的泡在实验室里的安静生活”。“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科学研究来说更是如此。“一成不变”的坚守,甘于

3、忍耐“泡在实验室十年”的寂寞,面对一次次失败不言放弃的毅力加上“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科学家的良知才成就了今日的“诺贝尔级”“网红”。在韩春雨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人自己的“工匠精神”。在我们惊叹德国工业产品的精密,艳羡德国人一以贯之、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时候,韩春雨“十年磨一剑”的坚守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身上的“工匠精神”。从容独立,踏实务实。两次跟风的失败,让韩春雨深刻地认识到科学家必须要做原创,这是对科学家身份的认同,也是中国科学家的自信。十年间韩春雨专注于项目研究,不贪多求快,不好高骛远,不惜力,不怕费事,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凭着这份专一执着,坚守“初心”,在“安静”的实验室

4、里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科学家的风采。敢于奉献,默默坚守、永争一流的“工匠精神”,是提升中国速度的有力助推器。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这句熟语的背后,也隐含着一个真理。那就是要想卓尔不群,必须具有韩春雨所体现的“工匠精神”。作为满怀梦想的中学生,我们要成为“学霸”,又何尝不应如此呢?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横线标示处为专用名词)1属与贼期,义不可欺:_2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_3出水处犹未可耕,奏寝前议:_4每读书至治乱得失:_5(天会)十年,举进士第一,授右拾遗,权翰林修撰:_6勉顺时政,劝督农桑:_7议者皆然固(窦固)奏:_8高祖举兵将入洛,留暹(崔暹)佐琛(高琛)

5、知后事:_9彦章武人不知书:_10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君子无以韩责我:_11(子常)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厌,其速怨于民多矣:_12受欺于张仪,王必惋之:_13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尔廷毁我!”:_14众皆夷踞相对,容(茅容)独危坐愈恭:_15(吕后)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_16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乃知古人为不诬耳:_17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_18性刚嫉恶,与物多忤:_19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_20大业中,伦(封伦)见虞世基幸于炀帝而不闲吏务:_21彧(柳彧)据案而立,立素(杨素)于庭,辨诘事状。素由是衔之:_22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以约失之者鲜矣

6、:_23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_24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_25乾宁三年,充武宁军留后,行颍州刺史:_26变不形于方言,真台辅之器也:_27阶(桓阶)疾病,帝(曹丕)自临省:_28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_29寻给鼓吹一部,入直殿省:_30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_31公(秦孝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_32方(赵方)遣孟宗政、扈再兴以百骑邀之,杀千余人:_33一时富贵翕吓,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_34性至孝,居父忧过礼,由是少知名:_35叔(田叔)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_36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_37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_38国

7、家无虞,利及后世:_39数决疑狱,庭中称平:_40(朱筠)为学使时,遇教官诸生贤者,亲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_41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_42时始诏民垦荒,阅三年乃税:_43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_44我则天而行,有何不可:_45至朝时,惠帝让参(曹参)曰:“胡治奋(曹奋)乎?”:_46时邑多盗,群丐间作侦探,是以屡屡破获重要案件:_47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_48催科不扰,是催科中抚字:_49往年春,汉族淮阴:_50上闻(歌谣)而遣之(梁彦光),竟坐免:_答案1.约定译文:我刚才已经跟贼人约定好了,根据道义不能欺骗他们。2

8、父母译文:父母不把我当儿子看,兄弟不接纳我,宾客抛弃我。3止,息译文:已经退水的田地还不能耕种,上奏要求停止先前的奏议。4太平译文:每次读书读到有关国家太平、祸乱、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5暂代官职译文:(天会)十年,考中状元,被授予官右拾遗的官职,暂时代理翰林修撰。6勉励译文:劝勉顺应时代变化,勉励督促从事农桑。7认为对译文:议事的人都认为窦固的上奏是对的。8主持译文:高祖起兵将入洛阳,把崔暹留下来辅佐高琛主持后方的政务。9文字译文:王彦章是一个军人,不识字。10要求译文:我的才能与胆量比不上韩退之,你不要用他来要求我。11招致译文:(子常)对这些都不去救济,却聚敛不已,他招致百姓怨恨的事情太

9、多了。12悔恨译文:受到张仪的欺骗,大王一定会悔恨的。13埋怨,责怪译文:绛侯埋怨袁盎说:“我与你兄长交好,如今你却在朝廷上毁谤我!”14端正译文:那些人都很随便地蹲坐互相面对,茅容独自端正地坐着更加恭谨。15没有译文:(吕后)见到周昌时,为此跪下感谢(周昌)说:“没有你,太子差点就被废掉了。”16欺骗译文:从没有看见他把喜怒哀乐挂在脸上,才知道古人是不欺骗(我们)的。17赠送译文:如果我真能到那里,返归汉朝后,汉王赠送给大王的财物,会多得无法说尽。18别人译文:生性刚烈,嫉恶如仇,与别人多有抵触。19毁害译文: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轻慢毁害别人的稻谷!20通“娴”,熟习译文:大业年间,封伦见虞

10、世基被炀帝宠幸却不熟习为官的政务。21怀恨译文:柳彧手按几案站立,让杨素站在庭院中,审问杨素的犯罪事实。杨素从此怀恨在心。22少译文:季文子辅佐鲁君,妾不穿丝绸衣服。因节俭而犯错的人少啊。23谢罪译文:大家都叩头谢罪,到期没有敢违约的。24信使译文:王家子弟都很好,但是听到信使到来,都显得拘谨。25代理译文:乾宁三年,充任武宁军留后,代理颍州刺史。26表现译文:内心变化不表现在言语上,真有做高官的气量。27问候,探视译文:桓阶患病,曹丕亲自前往问候。28示众译文:已经派人前去报告景公,还没来得及回来,(穰苴)就斩了庄贾来向三军示众。29不久译文:不久赐给他一支鼓吹乐队,并宣召他入宫值班。30向

11、来,平素译文:文长既然向来不与时风调和。31满足译文:秦孝公与他交谈,不知不觉地将双腿移到席前,两人长谈几天还不满足。32半路拦截译文:赵方派遣孟宗政、扈再兴率领一百骑兵去半路拦截敌军,杀敌一千多人。33轻视译文:我一时间失去了富贵,众人看了惊骇不已,但贞甫却不因此而轻视我。34父母的丧事译文:他的品性最讲孝道,在家为父亲守丧超过了常礼,因此年轻时就有了名声。35交往译文:田叔为人苛刻廉洁,并以此自得,喜欢和德高望重的人交往。36指责译文:看的人见到情况这样,就来指责那个地方,那也太不通晓事理了。37边疆译文:(文正公的)忠义誉满朝廷,事业布满边疆。38忧患译文:国家没有忧患,利益延及后世。3

12、9案件译文:多次判决疑难案件,在朝廷中以公平著称。40诚恳殷切译文:(朱筠)当学政时,遇到贤能的老师和学生,跟他们说话谈论就好像同辈人一样,劝别人为学要先从识字开始,语气神情诚恳殷切。41结交译文:轮扁,是斫车轮的人啊,可是读书人结交他。42经历译文:当初皇帝下令百姓开垦荒地,经历三年才收税。43辅佐译文:公琰志向忠诚儒雅,应当是能与我一起辅佐君王成就帝业的人。44效法译文:我效法上天做事,有什么不可以!45责备译文:到了上朝的时候,惠帝便责备曹参说:“为什么要惩罚曹奋呢?”46悄悄地,偷偷地译文:当时邑中有很多盗寇,乞丐们悄悄地侦查刺探,因此能屡屡破获重要的案件。47众多译文:中原的人口以亿

13、来计算,土地方圆万里,处于天下最富饶的地域,人众车多,物产丰富。48养育译文:催租不骚扰,这是催租中的安抚养育。49灭族译文:去年春天,汉王将淮阴侯灭了族。50获罪译文:皇上听到歌谣就责备梁彦光,最终获罪被免官。沉淀的境界湖北一考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生命像一朵朵莲花,从孕育到开花,他们绽放得不紧不慢,然而一旦盛开,他们就会让世人记住他们的芳华。没有哪一种成功是理所当然,人来到世上,必然会遭受苦难,而苦难是对生命的锤炼。倒下的,将是庸人,唯有能承受住千百次磨炼,才可成为真正的大师。梵高生前,他的作品几乎无人问津,他承受了命运对他一生的打磨,才有了后人对他的无比尊崇。假如他不能坦然面对失败,假如

14、在岁月流淌中他荒废了自己的画笔,他又如何能够画出焕发着无限生机的向日葵?再看看他的自画像,画中的他不卑不亢,散发出一种高贵的气质,他的精神,必将长久照耀后世。无论生活是什么样,大师们总是静静等待着开放。像好莱坞影星汤姆汉克斯,从外表上看就不像一个敏锐的人,但他用他的勤奋、执着和甘于寂寞为自己正名,最终他通过了好莱坞这个名利场对他的考验,由他担任主演的达芬奇密码等电影深受影迷们欢迎。其实,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不乏“大器”之才。像一句顶一万句的作者刘震云,他并不是一个聪明人。对于写作,他总是一步步进取,总是潜心于乡村,观察乡土生活的一点一滴,在繁华的现代社会中守住本真,磨砺自己,也从不急于求成,只

15、是在不断积累和改进中取得成功。刘先生总是穿一身藏青,平凡的外表下藏着对生活的热爱,就像一棵白杨,静静成长,静静地观察这个世界。古代的铸剑师铸剑,无不让剑在烈火中经过上万次敲打,他们在铸剑的同时,也在铸就自己。剑如此,人亦如此。所谓大器,终需打磨。沉淀,不是步履上的停滞,不是节奏上的放缓,而是精神领域里的创建与重组,当这一切完成后,你会发现,你的步履更加轻快,你的节奏更加有序,你的速度已今非昔比。沉淀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质,也是一种境界。人生路上,我们需要沉淀自己。沉淀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品质,是一种境界,这一观点很有见地。作者能联系现实分析,引用历史名人典故佐证,善于思考,颇有思辨能力。

16、多用修辞,富有韵味。叙述张弛有度,语言驾驭能力较强。一、文言虚词课内语句练习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虚词。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答:_答案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而且”。2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答:_答案表示目的关系,可译为“来”。3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答:_答案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4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答:_答案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答:_答案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却”“竟(然)”。6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答:

17、_答案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7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答:_答案第一人称代词,可译为“我(自己)”。8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答:_答案表示第三人称的领属关系,根据语境可译为“他的”。9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答:_答案第三人称代词,根据语境可译为“他(她)”“他(她)们”。10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答:_答案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些”。11其真不知马也。杂说(四)答:_答案副词,表示推测、估计,可译为“恐怕”“大概”。12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答:_答案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

18、岂”“难道”。13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答:_答案连词,表让步关系,可译为“尚且”。14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答:_答案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反而”。15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答:_答案连词,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并且”。16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答:_答案副词,可译为“将”“将要”。17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答:_答案介词,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18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答:_答案句末疑问语气词,可译为“呢”。19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答:_答案兼词,相当于“于之”“于

19、此”,可译为“从这里”“在其中”。20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答:_答案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21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阿房宫赋)答:_答案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22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苏武传)答:_答案介词,表示时间、处所,可译为“于”“在”“从”。23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陈情表)答:_答案介词,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24斧斤以时入山林。(寡人之于国也)答:_答案介词,表示依据,可译为“按照”“根据”。25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答:_答案介词,表凭借,根据语境可译为“凭”“以身份”。26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

20、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答:_答案连词,表示目的关系,表目的或结果,根据语境可译为“来”“用来”“以致”。27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答:_答案连词,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28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答:_答案名词,可译为“原因”。29不如因而厚遇之。(廉颇蔺相如列传)答:_答案介词,可译为“由此”“趁此”。30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苏武传)答:_答案介词,可译为“通过”“经由”。31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答:_答案动词,可译为“沿袭”。32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答:_答案名词,可译为“机会”。3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1、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答:_答案连词,可译为“于是”。34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廉颇蔺相如列传)答:_答案介词,根据语境可译为“和”“跟”“同”。35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赤壁赋)答:_答案连词,根据语境可译为“和”“跟”“同”。36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答:_答案连词,表示转折关系,根据语境可译为“可是”“却”。37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鸿门宴)答:_答案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便”。38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答:_答案连词,表示条件、假设关系,根据语境可译为“假使”“如果”“要是就”“那么”“就”“便

22、”。39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六国论)答:_答案连词,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就”或者不译。40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答:_答案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41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答:_答案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42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鸿门宴)答:_答案助词,指上文所说的人、事、物等,根据语境可译为“的人”。4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答:_答案助词,用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不必译出。44今者有小人之言。(鸿门宴)答:_答案助词,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面,不必译出。45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答

23、:_答案语气助词,用在疑问句句末,表示疑问语气。二、文言虚词语境趣味练习1请解释下面加点的“而”在文段中的意义和用法。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更胜其父。婉贞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而思也。三思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非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而。答:_答案连词,表并列;连词,表假设,如果;连词,表转折,然而;连词,表递进,而且;连词,表修饰,地;连词,表承接,才;代词,通“尔”,可译为“你”;语气助词,放在句末,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吧”“啊”。2请解释下面加点的“乃”在文段

24、中的意义和用法。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乃读之。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句,大为感佩,其真乃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乃曰:“此徒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乃不得已而谢。答:_答案副词,表承接,于是,就;代词,你的,你们的;副词,是;副词,竟然,却;副词,才。3请解释下面加点的“其”在文段中的意义和用法。人言,蔺相如徒以其口舌之功垂于竹帛,以吾观之,则非徒口舌耳。相如观秦王无意偿赵城,则却立睨柱,秦王恐其破璧,遂许之斋戒,因得以完璧归赵,其仅口舌哉?若与庸人议之,其必曰:“吾其与之。”焉敢如此?归国,将相失和。途遇廉颇,即转退避,当其时,何人能如此?门客询以因,相如则言:“

25、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观古今英杰之所为,其皆出于此乎?故吾以为,汝其勿以他人之言为训。且吾意相如之才,罕有其匹,古今英杰仅其一二。其是耶,其非耶?其若是,则虽见霰雪纷其无垠,亦无恨矣,吾亦无“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之叹也。答:_答案代词,作定语,他的;代词,他;副词,表示反问语气,难道;代词,他们;副词,表示商量语气,还是;指示代词,那;副词,表示推测语气,大概;副词,表示祈使语气,一定;指示代词,其中;连词,表示选择关系,可译为“是还是”;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如果;助词,补足音节,可不译;代词,可译为“我”“自己”。4请解释下面加点的“且”在文段中的意义和用法。“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26、,此岂石壕一地,唐王朝尽然耳。若此,帝尚每日声歌,且委政非人。则李唐且亡,必矣。于斯世,河水清且涟矣,尚可;朝中人若如此,则必危。纵有“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之豪气,无用武之地,亦有何用?答:_答案副词,暂且,姑且;连词,并且;副词,将,将要;连词,并且;连词,尚且,还。5请解释下面加点的“为”在文段中的意义和用法。“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此为至理,当为世人言之,切勿使之为巫所惑。巫者,以诡为业,其所为皆为利也。故为其来也,即斥之以此理,彰其用心。为天下除残去秽,乃吾辈本分,何辞为?答:_答案介词,因为;动词,是;介词,对,向;介词,被;动词,作为;动词,做;介词,为了;介词,表示动

27、作、行为的时间,当,等到;介词,替;句末语助词,表反问,可译为“呢”。6请解释下面加点的“焉”在文段中的意义和用法。崤之战,秦军过崤山之间,见峭峭焉,狭狭焉,未料及有伏焉,山上大石纷落,但大呼“且焉置土石”,别无他法,故致大败。于是余有叹焉,骄而轻敌,焉能不败?如此,纵万军于之何加焉?但以其人之傲,若斥焉,则必无颜世上矣。答:_答案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兼词,在这里;疑问代词,哪里;句末语助词,不译或译为“了”;疑问代词,怎么;句末语气助词,呢;代词,他们。7请解释下面加点的“以”在文段中的意义和用法。“秉烛夜游,良有以也。”若以己美于潘安,则出无伤;否则,以如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

28、。故自当以书卷为伴,弃夷以近则随众而游,险以远则独不敢至之怯,慕“凌九霄以闹天宫”之勇,从而可醉乎“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之美畅游书海以极夫天地之乐,如此,以帝位予我,亦弃之也,岂以一冕之故而弃心神之逸?以吾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长享逸乐。吾虽以康熙六年至京师,然终未以权贵交,以上乃吾心之剖白,希汝能察之,故不必有“贤不见用,忠不见以”之叹。答:_答案名词,原因;动词,认为;介词,凭借;介词,把;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或递进;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连词,表目的,来;介词,把;介词,表原因,因为;连词,表原因,因为;介词,在;介词,跟,和;连词,表界限或范

29、围;动词,用。8请解释下面加点的“因”在文段中的意义和用法。因能授官,不以门第取人,且不因旧制,此乃曹操成大业之因。其常因人不备,袭取之,如乌巢焚粮。此一役,动摇袁绍军心,因乘势击破之,成官渡大捷。此亦因许攸之力而得,此正如因枯木变为荣木也。途经绍墓,其尚因众人至前拜祭。其量岂常人可比?因此其得众人之心,以一天下。因其有非常之量,故能就非凡之业。答:_答案介词,根据;动词,沿袭;名词,原因;介词,趁着;连词,于是;介词,凭借;介词,经由,从;介词,通过,经过;介词,因为;连词,因为。9请解释下面加点的“与”在文段中的意义和用法。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吾亦赞同。今将他人与之璧上交,足见其悔过之意,

30、何其坚与!其与吾等之约,当亦守之。以吾等之力,寇尚难与也,应使众与其事,与慷慨之君子,离奸佞之小人,事乃成。且其雄才伟略,天下无双,若其助寇而不我与,如之奈何?若弃之,此诚能为我有与?答:_答案动词,赞许;动词,给予;句末语助词,表感叹,啊;介词,和;动词,对付;动词,参与;动词,结交;动词,帮助;句末语助词,表疑问,可译为“吗”。10请解释下面加点的“则”在文段中的意义和用法。“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道出岳阳楼之美,美则美矣,然岳阳楼之闻名,非徒借此也;若如此,则天下如岳阳楼者多矣,何独显其名?只因范希文应邀作赋,文播寰宇,于是岳阳楼则天下名扬。当世之风,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范氏则不然,

31、高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调。友人被贬,未别离去,众人避之惟恐不及;及其得知,赶至河边,则友人已在舟中矣,足见其性情之笃。答:_答案副词,加强判断,是,就是;连词,表让步关系,是,倒是;连词,表推测,那么,就;连词,表承接,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或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就,便;连词,表并列对举;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承接,原来是,原来已经。11请解释下面加点的“者”在文段中的意义和用法。李白者,诗仙也。为当国者所拒,遂游于此山。今者,山中与幽人对酌,乃一浇其心中块垒也。力士脱靴,国忠捧墨,诗讽杨妃,此数者乃其得罪之源,亦其个性之抒扬,故虽仕途失意,仍不辍伟志,发之于诗,其诗传于后世者不可胜计,遂

32、就其万世英名。答:_答案放在一个词或短语的后面,起提顿作用,不译;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指称上文所说的人、事、物等,译为“的(人、事、东西、想法、做法等)”;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气助词作用,不译;放在数词之后,可译为“个”“样”之类;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陈寅恪(1890.7.31969.10.7),字鹤寿,江西修水人。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先后任职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广西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等。著有

33、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金明馆丛稿等。陈寅恪:为学术的一生柳青当年,清华上下都叫他陈寅恪(qu)先生,然而,在不少字典里并没有这样的读音。有人请教他:“为什么大家都叫你寅恪(qu),你却不予纠正呢?”陈先生笑着反问道:“有这个必要吗?”他更希望人们了解他的学问及其价值,他的整个生命是和学术连在一起的。他在国难和个人的不幸中,为学问付出了一生。1925年,清华大学成立“清华国学研究院”。国学院的四大导师中,三位是当时大名鼎鼎的人物,其一是开创用甲骨文研究殷商史的王国维,另有戊戌变法的核心人物梁启超,以及哈佛大学归来的语言学家赵元任。四人中陈寅恪最晚到校,且尚未出名,他一无大

34、部头的著作,二无博士学位。只因梁启超一句“我的著作加到一起,也没有陈先生三百字有价值”,远在德国游学的陈寅恪便接到了国学院导师的聘书,时年36岁。自复旦公学毕业后,陈寅恪从德国到瑞士,又去法国、美国,最后再回到德国,辗转游学13年。离开故国时,他一心向西学,当他重回故土,带回来的却是东方学。游历西方的岁月里,陈寅恪意识到“中学”必须介入世界学术大潮流,否则将无法和“西学”对话,甚至不能解释自我,他明确主张中国学术“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1937年抗战爆发,陈寅恪短短时间内同时承受了丧父和右眼失明的痛苦。女儿回忆,父亲放弃了右眼视网膜手术,放弃了复明的希望,因为他只想尽快离开

35、沦陷区。离开北平前,陈寅恪把他的藏书寄往将要去的长沙,后来他未来得及等到这些藏书,又随清华大学南迁云南。当书到长沙,就悉数毁于战火。陈寅恪做学问是在书上随读随记,眉批上写满思考、见解和引证,这是他学术研究的基础。藏书被毁,他随身携带的常用书籍,亦在绕道去昆明的路上,大量被盗。他日后的学术研究,将主要依靠记忆了。就在这样几乎没有参考书籍的情况下,陈寅恪完成了两部中古史名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在四川李庄时,傅斯年为照顾陈寅恪,让邓广铭住他楼下,说陈先生若有事跺地板,你就马上跑去。每次邓广铭跑上楼看,陈寅恪都是躺在床上呻吟,说自己的身体快不行了,快坚持不住了,但是他说,“我不写完这

36、两稿,我不死。”1944年12月12日,陈寅恪的唐代三稿中的最后一篇元白诗笺证稿完成了。就在这天早上,他起床后痛苦地发现:他的左眼也看不清了。他在成都的医院做了眼科手术,手术没有成功。半年后“二战”结束,牛津大学请他赴伦敦治疗眼疾,数月奔波,他的双目还是没能复明。57岁的陈寅恪由人搀扶着重回清华园,他已失去学者治学读书第一需要的双眼。没有人可以了解,失明对于陈寅恪是一种怎样的毁灭,因为倔强的他没有留下任何文字泄漏内心的痛楚。在学生们的记忆里,过去陈寅恪上课讲到深处,会长时间紧闭双眼,但他盲后,永远睁大着眼睛讲课,目光如炬。1953年,病中的陈寅恪收到了学生蒋天枢寄来的长篇弹词再生缘,听后大受震

37、动。尚未病愈的他用口述的方式,撰写论再生缘,由此开始探索明清历史和文化。当陈寅恪沉浸于新的学术领域时,中国科学院拟请他出任历史研究所二所的所长。他拒绝了。在对科学院的答复一文中,起首便是: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的碑文中。在这篇广为流传的碑文里,陈寅恪表达了这样的思想: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他坚持的就是实事求是,他将此视作永恒如日月之光。1961年8月,阔别12年的挚友吴宓来访。午夜时才到达陈宅的吴宓看到,陈寅恪仍端坐着等待他,他在日记里描述:“寅恪兄双目全不能见物,以杖缓步,面容如昔,发白甚少,眉目成八字形”陈寅恪把论再生缘油印本作为礼物

38、送给吴宓,还透露了自己正在撰写的一部宏伟著作的大纲,这就是后来的柳如是别传。书稿完成于1964年,陈寅恪75岁。五年后,1969年10月7日,陈寅恪走完了他79岁的生命历程。弥留之际,他一言不发,只是眼角不断流泪。陈寅恪没有留下遗嘱。陈寅恪先生的事迹,使我想起了北京大学孟二冬教授。陈寅恪先生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口述论再生缘;孟二冬先生在化疗期间,为学生点评毕业论文。他们是真正的知识分子。他们是中国学术的脊梁。对于那些靠剽窃学术论文而获得职称的人来说,又怎能不汗颜?对于那些整天怨天尤人、慵懒怠工的人来说,又怎能不脸红?让我们继承陈寅恪先生、孟二冬先生的治学精神,把中国的学术发扬光大。一、文言虚词

39、课内语句练习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虚词。1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答:_答案代词,第一人称,“我”。2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答:_答案代词,“此”。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答:_答案代词,“这”,否定句中作前置的宾语。4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答:_答案助词,补语的标志,可译为“得”。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答:_答案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答:_答案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7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答:_答案助词,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8

40、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答:_答案结构助词,定语标志,相当于“的”。9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答:_答案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10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答:_答案用作疑问代词,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11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答:_答案疑问代词,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1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答:_答案语气助词,表示反问,可译为“呢”。1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答:_答案语气助词,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

41、吧”。1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答:_答案介词,相当于“于”。15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答:_答案助词,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16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答:_答案代词,“你”。17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答:_答案连词,表假设,可译为“如果”“假如”。18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经氓)答:_答案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19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魏公子列传)答:_答案用作助词,经常放在动词、形容词前,同动词、形容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

42、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20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指南录后序)答:_答案表示被动。2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答:_答案“所”和“以”连用,构成复音虚词,表示原因。可译为“的原因”。2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答:_答案“所”和“以”连用,构成复音虚词,表示手段或凭借,可译为“靠他来”“的凭借”。23死生,昼夜事也。(指南录后序)答:_答案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24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答:_答案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示感叹语气。2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答:_答案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26苟求

43、性命于乱世。(出师表)答:_答案介词,引出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在本句中可译为“在中”。27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答:_答案介词,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28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答:_答案介词,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动词前有“见”与它相应。29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廉颇蔺相如列传)答:_答案“于”和“是”构成复音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二、文言虚词语境趣味练习1

44、请解释下面加点的“之”在文段中的意义和用法。一僧欲之南海,询于唐僧,唐僧不之应。久之,此僧以箪食瓢饮之助至南海,夸之于唐僧:“此何难之有?”唐僧曰:“汝之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之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之乎?”答:_答案动词,到,往;代词,他;音节助词,用在时间词后,不译;指示代词,这样,这些;代词,这件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结构助词,的;人称代词,我。2请解释下面加点的“何”在文段中的意义和用法。“徐公何能及君也”本谬也,懂其理者,何可胜道也哉?然其妻如此言者,何也?其所据何为?原其理,当为爱之深也。可见,情之误,何其大也!然何人能忘情耶?何

45、以除此弊,望君以良策教我,何如?答:_答案疑问代词,怎么;疑问代词,为什么;疑问代词,什么;副词,多么;疑问代词,什么;疑问代词,什么;与“如”构成复音虚词,怎么样。3请解释下面加点的“乎”在文段中的意义和用法。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已多人死乎是,然其仍从此业,吾问其故,其曰:“以此可塞赋敛。”可见,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而王胡为乎如此好乐?若恢恢乎王于理事必有余,则王之所为,宜也。臣之驽钝,所言多谬,王能谅之乎?答:_答案助词,表揣度语气,可译为“吧”;介词,相当于“于”;助词,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啊”“呀”;助词,用在句中表停顿;助词,词尾,不译;句末语气助

46、词,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4请解释下面加点的“若”在文段中的意义和用法。“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奇哉!若人之思,若天惊石破,花开铁树,非若等凡人可及也,吾亦如此。恐吾辈但堪为其鱼之一鳞,若龙之一爪也。若夫常人思乡,常望月怀远,登高作赋,至若柳子厚则不然,以超人之思,抒难抑之情,绝矣。答:_答案连词,表假设,如果;代词,这,如此;动词,像,如;代词,你;连词,表选择,或,或者;与“夫”构成复音虚词,放在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表意思他转,相当于“要说那”“像那”。5请解释下面加点的“所”在文段中的意义和用法。“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蔺相如此言,足使之为天下所钦。

47、以其所居位,能如此,岂他人可及?察其言,观其行,可见其所言非伪饰耳。与之相伯仲者,信陵君也,其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之时,前访朱亥,其度岂常人哉?此二人皆所以教人向上者也。答:_答案与“以”构成复音虚词,可译为“的原因”;表示被动;“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与“以”构成复音虚词,可译为“用来”“靠他来”“的方法(途径、手段)”。6请解释下面加点的“也”在文段中的意义和用法。“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汝何以能复之也?”“吾将劝勉督责以行之也。”“汝之言,金玉也。汝之心胸,吾辈何能及也!”答:_答案助词,句中表停顿,舒缓语气;句末语助,表疑问语气;

48、句末语助,表肯定语气;句末语助,表判断语气;句末语助,表感叹语气。7请解释下面加点的“于”在文段中的意义和用法。“黄鸟于飞,差池其羽”,何其美也。然于吾等,则久别矣。自十年前偶见之,于今已十载,未睹其姿。今造林还草,生态渐复,黄鸟复见,其鸣之美则倍于昔。吾乡之美已闻于四方。世人皆欲老于吾乡,此乃多人言于我也,非吾杜撰耳。于是吾等畅饮抒怀,陶然醉于是,不亦乐乎?答:_答案助词,动词词头;介词,表示对象,对于;介词,到;介词,表示比较,比;介词,表示被动,被;介词,表示方位,在;介词,表示对象,对,向;同现代汉语的“于是”,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介词,在。三、文言虚词

49、综合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赵王)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

50、案B解析B项均为转折连词。A项副词,才;副词,竟然。C项介词,把;连词,因为。D项代词,他;动词,往。(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特别注意句中虚词的准确翻译。译文:_答案秦国给赵王的宠臣郭开大笔金钱,施行反间计,说李牧、司马尚想要谋反。赵王于是派赵葱和齐将颜聚代替李牧。参考译文赵王又请李牧出山。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自己有病。赵王就又强迫起用他去统率军队。李牧说:“大王一定要任用我,(要让)我像以前那样做,我才敢接受命令。”赵王答应了他。李牧到任,按照原来的规章(办事)。匈奴好几年一无所得,(但)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将士每日得到奖赏却不被任用,都希望与匈奴一战。这时(李牧)就准备了经过挑选的兵车

51、一千三百辆,精选的战马一万三千匹,(曾经获得)百金(奖赏)的勇士五万人,弓弩手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进行军事演习。大张旗鼓地允许放牧,(让)人民布满山野。匈奴小股兵力入侵,(李牧)假装败逃,把几千人丢给匈奴。匈奴单于听到这个消息,率领大批军队入侵。李牧大量布下奇特的战阵,拉开左右战线包抄反击匈奴,大败匈奴十几万人马。秦国给赵王的宠臣郭开大笔金钱,施行反间计,说李牧、司马尚想要谋反。赵王于是派赵葱和齐将颜聚代替李牧。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

52、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硕求余文以记之。(选自苏轼灵壁张氏园亭记,有删改)(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C解析C项均为结构助词,的。A项代词,它;语气词,表反问,难道。B项介词,把;连词,并且。D项连词,表并列,并且;连词,表转折,却。(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特别注意句中虚词的准确翻译。译文:_答案总共走了八百里,才来到汴水之北

53、灵壁张氏家的园林。参考译文离开京师向东行,河水里卷着浊泥,道路上飞起黄尘,高坡田野苍莽暗淡,使行路的人感到疲倦。总共走了八百里,才来到汴水之北灵壁张氏家的园林。从外面就可以看到茂密的修竹,粗大荫郁的乔木。园中借汴水的支流,建成池塘;又凿取山上的怪石,堆成假山。园中的蒲草、芦苇、莲花、菱角,让人联想起江湖的秀美。青桐翠柏,让人感觉到山林的清爽。奇花异草,让人回忆起京、洛的繁华。高堂大厦,有吴蜀之地建筑的精巧。园中深广可以隐居,出产丰饶可以养家。园中的各种景物,没有一样不令人赏心悦目,我相信他们一定是花了许多力气和时间。我从徐州改知湖州,由应天府乘船,三天后到达张氏园亭。我坐着小轿来到他家门前,见

54、到了张氏的儿子张硕。张硕请我写一篇文章为记。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隗嚣字季孟,天水成纪人也。嚣季父崔,素豪侠,能得众,与兄义及上邽人杨广、冀人周宗谋起兵应汉。嚣止之曰:“夫兵,凶事也。宗族何辜!”崔不听。因聚众数千人,攻平襄,杀莽镇戎大尹,崔、广等以为举事宜立主以一众心,咸谓嚣素有名,好经书,遂共推为上将军。嚣辞让不得已,曰:“诸父众贤不量小子。必能用嚣言者,乃敢从命。”众皆曰:“诺。”嚣既立,遣使聘请平陵人方望,以为军师。望至,说嚣曰:“足下欲承天顺民,辅汉而起,今立者乃在南阳,王莽尚据长安,虽欲以汉为名,其实无所受命,何以见信于众乎?宜急立高庙,称臣奉祠,所谓神道设教,求助人神

55、者也。”嚣从其言,遂立庙邑东,祀高祖、太宗、世宗。嚣等皆称臣执事,史奉璧而告。(选自后汉书隗嚣列传,有删改)(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D解析D项均为句末语气词,表反问,可译为“呢”。A项疑问代词,什么;疑问代词,为什么。B项副词,于是;介词,通过、经由。C项句末语气词,表判断肯定;句末语气词,表疑问。(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特别注意句中虚词的准确翻译。译文:_答案隗崔和杨广等人认为起兵之事应该拥立君主来统一众人的思想,他们都说隗嚣一向有声望,又喜好经书,于是大家共同推举隗嚣为上将军。参考译文隗嚣字季孟,天水成纪县人。他的叔父隗崔,平素性情豪

56、爽,能博得众人的拥护,与哥哥隗义以及上邽人杨广、冀人周宗谋划起兵响应刘玄。隗嚣制止说:“战争,是凶险的事。我们的宗族有什么罪过(为什么要遭遇此劫)呢!”隗崔不听劝阻。于是聚众数千人,攻打平襄,杀死了王莽的镇戎大尹,隗崔和杨广等人认为起兵之事应该拥立君主来统一众人的思想,他们都说隗嚣一向有声望,又喜好经书,于是大家共同推举隗嚣为上将军。隗嚣辞让不过,说:“承蒙诸位父老众贤看得起我小子。必须采纳我的意见,我才敢听从你们的意见。”众人都说:“是。”隗嚣已经立为君主,派遣使者前去聘请平陵人方望,让他做军师。方望来了以后,劝隗嚣说:“您想上承天命下顺民心,辅助汉室而起兵,今日立为皇帝的人在南阳,王莽还占据长安,虽然想用复兴汉室的名义行事,可实际上并没有接受汉室的命令,凭什么能被大家信服呢?应当赶快建立高祖庙,以臣子礼祭祀,这就是所谓神道设教,求助于先祖的神灵。”隗嚣听从了方望的建议,于是在县邑东面建庙,祭祀高祖、太宗、世宗。隗嚣等人都自称臣子主管祭事,祝史手捧着玉璧祷告神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