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2012届高三语文综合模拟试题(3).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96688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2012届高三语文综合模拟试题(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广东省2012届高三语文综合模拟试题(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广东省2012届高三语文综合模拟试题(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广东省2012届高三语文综合模拟试题(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广东省2012届高三语文综合模拟试题(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广东省2012届高三语文综合模拟试题(3).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广东省2012届高三语文综合模拟试题(3).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广东省2012届高三语文综合模拟试题(3).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广东省2012届高三语文综合模拟试题(3).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广东省2012届高三语文综合模拟试题(3).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广东省2012届高三语文综合模拟试题(3).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广东省2012届高三语文综合模拟试题(3).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综合模拟试题(三)一、基础知识运用(1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漂泊/泊车靡费/靡靡之音蹊跷/独辟蹊径B.靓丽/靓妆 曲折/曲意逢迎 提防/提心吊胆C.溃散/溃脓 垂纶/羽扇纶巾 委婉/虚与委蛇D.饮料/饮马 呼吁/长吁短叹 称职/称心如意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获得感动校园称号的朱卡,从校长手中接过荣誉证书,对着台下付之一笑,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B.专家认为,不要在孩子面临困境时充耳不闻,要帮助孩子对目前的困境进行分析,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C.党员干部既要敢于解放思想,更要埋头实干,努力当善于破解难题、打开局面的实

2、干家,而不要当侃侃而谈、光说不干的“战略家”、“思想家”、“理论家”、“指挥家”。D.对于当前流行的某些大部头系列图书,有人认为内容扎实、叙述从容,也有人认为行文拖拉、不利阅读,两种意见针尖对麦芒,僵持不下。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温家宝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并审议轻工业和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决定进一步加大“家电下乡”政策实施力度。B.春节之际,北京向全国游客送出约3万张故宫、颐和园等景区免费门票,并提供免费住星级客房等多项优惠活动。C.对奥巴马25日正式提名骆家辉担任商务部长一事,美国侨报27日刊发社论指出,这是奥巴马一个明智的也是最佳的选择。D.

3、近年来,政府在户籍管理、土地流转、农民工报酬等方面开始了有利于改善农民工境遇的改革,但从社会基本面观察,国家现行体制还没有为农民工平等的产业工人地位作好全面准备。4.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明清之际,大江南北会社犹如春潮怒上,。会社名目繁多,遍布城乡。复社影响时局数十年,诸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无不受之牵动。受风气浸染,结社聚会,联句唱和,蔚然成风。女子诗社的出现,提升了知识女性的。A.应运勃兴民间结会、文人结社女子也纷纷走出深斋创作热情和生活品质B.顺时应势民间结会、文人结社女子也纷纷走出深斋生活品质和创作热情C.顺时应势文人结社、民间结会才女也纷纷走出闺阁

4、生活品质和创作热情D.应运勃兴文人结社、民间结会才女也纷纷走出闺阁创作热情和生活品质二、文言文阅读与诗歌鉴赏(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韩亿,字宗魏,其先真定灵寿人,徙开封之雍丘。举进士,为大理评事、知永城县,有治声。他邑讼不决者,郡守皇甫选辄属亿治之。通判陈州,会河决,治堤费万计,亿不赋民而营筑之。知洋州。州豪李甲,兄死迫嫂使嫁,因诬其子为他姓,以专其赀。嫂诉于官,甲辄赂吏掠服之,积十余年,诉不已。亿召甲出乳医示之,冤遂辨。迁尚书屯田员外郎。河北旱,转运使不以实闻,亿独言岁饥,愿贷民租。有诬其子纲请求受金者,亿请自置狱按之,事虽辨,犹降通判大名府。吴植知临江军,使人纳金于宰相王

5、钦若,因衙吏至京师,审之,语颇泄,钦若知不可掩,执吏以闻。诏付台治,而植自言未尝纳金,反诬吏误以问所亲语达钦若。亿穷治之,盖植以病惧废,金未达而事已露也。植乃除名。并按钦若,诏释不问。自薛奎后,亿独掌台务者逾年。知益州。故事,益州岁出官粟六万石,赈粜贫民。是岁大旱,亿倍数出粟,先期予民,民坐是不饥。又疏九升江口,下溉民田数千顷。雏、茂州地接羌夷,蕃部岁至永康官场鬻马,亿虑其觇两川,奏徙场黎州境上。厮与赵元昊相攻,来献捷。朝廷议加厮节制。亿曰:“彼皆蕃臣也,今不能谕令解仇,乃因而加赏,非所以绥御四方也。”议遂寝。元昊岁遣人至京师,出入民间无他禁,亿请下诏为除馆舍礼之,官主贸易,外虽若烦扰,实羁防

6、之。知开封府范仲淹献百官图指宰相吕夷简差除不平而阴荐亿可用仲淹既贬帝以谕亿亿曰仲淹举臣以公臣之愚陛下所知举臣以私则臣委质以来未尝交托于人。遂除户部、参知政事。会忻州大震,谏官韩琦言宰相王随非辅弼才,又言亿子综为群牧判官,不当自请以兄纲代之。遂与宰相皆罢。卒,赠太子太保,谥忠宪。亿性方重,治家严饬,虽燕居,未尝有惰容。见亲旧之孤贫者,常给其昏葬。(宋史)注:台:御史台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亿不赋民而营筑之 赋:赋税B.亿独言岁饥,愿贷民租贷:借款C.亿请下诏为除馆舍礼之除:修建D.亿性方重,治家严饬 饬:教导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

7、.有诬其子纲请求受金者亿独掌台务者逾年B.以专其赀有诬其子纲请求受金者C.嫂诉于官 使人纳金于宰相王钦若D.转运使不以实闻 反诬吏误以问所亲语达钦若7.与“见亲旧之孤贫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他邑讼不决者 B.亿独掌台务者逾年C.民坐是不饥 D.彼皆蕃臣也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洋州恶霸李甲,为霸占家产而逼嫂改嫁,诬称她的孩子是别人的,还贿赂官吏拷打其嫂,欲使其屈从。韩亿明察秋毫,使十多年的冤案得以明断。B.通过审查吴植的衙吏,朝廷发现了吴植贿赂一事,王钦若见事不可掩盖,就主动请罪,而吴植为推脱罪责,反诬陷衙吏错把他问候亲近人的话说给了王钦若。 C.有一年

8、益州大旱,韩亿打破惯例,拿出多于往年几倍的官粮先救济老百姓,益州的百姓因此没有遭受饥荒。他又疏通江道,使几千顷的民田得到了灌溉。D.韩亿性格端方稳重,治家严整。有人诬陷他儿子韩纲受人请托接受了贿赂,韩亿请求自查此案,事情最终虽然明辨,但韩亿还是被降职。后又因其子韩综而被免职。9.断句和翻译。(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知开封府范仲淹献百官图指宰相吕夷简差除不平而阴荐亿可用仲淹既贬帝以谕亿亿曰仲淹举臣以公臣之愚陛下所知举臣以私则臣委质以来未尝交托于人。(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亿穷治之,盖植以病惧废,金未达而事已露也。今不能谕令解仇,乃因而加赏,非所以绥御四方也。10.阅读下面诗歌,然后

9、回答问题。泊舟严滩真山民天色微茫入暝钟,严陵滩上系孤蓬。水禽与我共明月,芦叶同谁吟晚风。隔浦人家渔火外,满江愁思笛声中。云开休望飞鸿影,身即天涯一断鸿。【注释】严滩:即严陵滩,相传东汉初年隐士严子陵在这里隐身钓鱼,故名。真山民:真名不详,宋末进士,宋亡归隐。 (1)全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首联个“孤”字领起全诗。请具体分析诗人用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这一“孤”字。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1)忽如一夜春风来, 。散人珠帘湿罗幕,。(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3)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定乎内外之分,斯已矣。(庄子逍

10、遥游)(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韩愈师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建筑审美冲突是建筑审美差异性的必然结果和现实表现。建筑审美冲突既反映了性质相异的建筑审美文化之间的联系,也体现了不同群体的建筑审美意识、建筑审美标准的相互区别和个性特征,是建筑审美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之一。建筑审美冲突集中表现为群体性冲突。依据社会心理学,“群体是指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而产生相互作用的集体,它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具体单位。”一方面,群体内部具有建筑审美的共同性。由于群体是一种现实存在的、聚集在一起的一群人,他们有着共同的需要或相近的兴趣,有着相同或相近的生产生活方式,从而使得群体内形成

11、共同的建筑审美观念和建筑审美趣味。另一方面,不同群体之间的建筑审美趣味和审美标准存在冲突和差异性。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审美群体小型化,审美趣味个性化和多样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正如有论者认为:“民族作为审美群体,将日益丧失它的一体化结构,而不断地分化组合为越来越小、也越来越多的审美群体;世界范围内将不断出现跨越国家和民族界限的、审美意义上的个体组合和群体组合,而构成新的审美群体。”审美群体的分化和重组必将导致建筑审美的新图景,必将导致建筑审美更大的差异性和更广泛的多样性。若对建筑审美的群体性冲突细加分析,则可发现,建筑审美的群体性冲突总是通过区域性冲突

12、、时代性冲突、民族性冲突和阶级性冲突而或明或暗地表现出来。首先,审美文化具有区域性,建筑审美也必然出现区域性冲突。普列汉诺夫曾经指出:“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是由它的心理所决定的;它的心理是由它的境况所造成的,而它的境况归根到底是受它的生产力状况和它的生产关系制约的。”一定社会的的审美观观念和审美趣味由于是特定社会环境的产物,因此在具有一定开放性的同时,也必然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当外来审美文化传入时,区域文化的封闭体系就会产生一种排外性,必然产生审美冲突。其次,建筑审美的群体性冲突表现在民族性上,或称民族性冲突,这与区域性冲突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特定的民族必定有其独特的审美习惯和审美趣味,其审美观

13、念和审美理想也一定呈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可以说,人类的审美活动总是渗透着民族精神,体现出民族特点的。我们从古希腊罗马建筑的柱式,从中国古代建筑的斗拱即可感受到建筑审美文化的民族性冲突。就是在中华大地上,合院式、干栏式、帐篷式、吊脚楼式、碉楼式等等,在一一述说着中华建筑审美文化的民族性格和独特魅力。12.下列对“建筑审美冲突”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建筑审美冲突必然会产生建筑风格上的排它性。B.建筑审美冲突源于建筑审美情趣和标准的差异性。C.建筑审美冲突会促进建筑审美文化的发展。D.建筑审美冲突主要表现为群体性冲突。E。建筑审美冲突与区域文化的封闭性有关,因此体现不同审美习惯与审美趣味的建筑

14、不可能同时存在于一个区域内。 1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特定社会环境中,一定社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既有一定的开放性,又有一定的封闭性。B.由于产生于特定的社会环境,所以一定社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既有一定的开放性,又有一定的封闭性。C.在特定社会环境中,一定社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首先具有开放性,然后又具有封闭性。D.由于产生于特定的社会环境,所以一定社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首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然后又具有一定的封闭性。14.请用一句话给本段文字加一个标题。(超出格子无效)15.请根据文意概括当前建筑审美的发展趋势,并指出其原因。四、文字与实用文本阅读(15分)(

15、本大题为选考试题,考生只选做一题)(一)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彩色的荒漠 雷抒雁从库尔勒出城不久,车子就离开国道,进入油田公路。新修的油田公路,像一支黑亮的箭镞直直地射向前方。前方,是茫茫的戈壁,是黄沙漫漫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举世闻名的西气东送的第一口气井。车子全速奔驰在戈壁上,在我们的视野里,地平线的远处,是无遮无拦的穹窿和淡淡升腾着的云朵。开阔的戈壁,像是一方棋盘,偶尔看见一团两团圆圆的草棵,像是刻意摆下的一局残棋。生存与死亡,在这里艰难地进行命运的博弈。我们来到这里,已是深秋时节,灰色,到处是灰色。沿着公路,我们向塔中油田进发。这条路将劈开塔克拉玛干沙漠直通塔里木

16、盆地的中心。那里,将是另一种风景,另一幅图画,另一样色彩。塔里木河是一条河岸散乱的河流,夏季过去,汹涌的河水已变得平静和细瘦。河的两岸,是密密麻麻的胡杨树林。这些树,多数已经飘落了黄色的叶子,呈现出一种刚劲和苍凉。车子向前,茂密的树林,渐次变得稀疏。树的脚下,已经薄薄厚厚地铺上一层黄沙。独立的树木,有的如石雕,有的如铜雕;虽然,它们也许已经死去,年复一年的风沙,折断了树枝,剥开了树皮,可是树的残干依然挺立,像是一群强悍的舞者,向天空和大地顽强地倾诉着它们的意志和信念。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和我一样,石油工人们也喜欢胡杨树,曾经为了保护26棵胡杨,他们七次挪动井位,多花

17、费了200万元人民币。渐行渐远,塔里木河水显然已无力哺育这些植物,塔克拉玛干高大的沙丘,已愈来愈稠密地拥挤在道路的两边。可是,这一条沙漠公路却宽阔、平坦,不逊于我在内地看到的任何一条道路。笔直的道路随沙丘的起伏,上上下下。炎夏地表温度可以达到60-70。你尽可以想象炎热、干燥、漠风会怎样折磨工人们的血肉之躯;但你无法想象,他们以怎样的智慧固定流沙,夯实路基,让这路像与生俱来地生长在沙漠中一样。翻过几座沙山,眼前一亮,只见一片银灰色的油罐塔高耸,巨大的弯弯折折的季艮灰色管道在塔间穿绕;还有一些雄伟的建筑和这些油塔管道比肩而立。阳光下,银色、金色、棕色,各种由建筑物放射出的光芒,让人顿时抖落了长途

18、奔驰的困倦与疲惫。塔中油田到了。仰望那些建筑,那一瞬,脑海突然闪现出唐僧师徒历尽波折,看到了西天胜景时的那番惊讶和喜悦。明知一切都是真实的,你有时还不得不问自己:这会不会是幻觉?在这一切色彩中,最鲜艳夺目的,是石油工人身上工装的红色。那是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颜色。红帽、红衣、红裤,有如朝霞,有如春花,更似共和国飘扬的旗帜,照耀着这一片沙漠。在油田,我看到最显眼、最有气势的两句话:“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这话被写在墙壁上,刻在石头上,嵌在沙丘上。是心声,也是写照;是鼓动,更是诺言。我们的终点是伟大的西气东送工程的起点克拉2号气井。和沙漠地貌截然不同,这里是犬牙交错、怪石林立的雅丹地貌。

19、没有路,钻井的迁移甚至不得不动用直升机。石油工人硬是在这乱石中,打下了井,钻出了气,修成了路,铺下了管道。当我把耳朵贴近输气管道,听见丝丝的天然气奔走的急促喘息声,那一刻,真有点让人激动。它们翻山越岭,渡江跨河,要到数千里之遥的上海、北京。那一刻,我真想让北京的亲友知道,当你们为做午餐轻轻转动天然气灶的开关旋钮时,我能听见那清脆快活的声音,我的心跳正激荡在这离你们遥远而又亲近的地方。虽说是深秋,草木尽枯,但我却看到了荒漠里最令人难忘的色彩。(有删节)16.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分)17.作者为什么说,在他所看到的切色彩中,最鲜艳夺目的是石油工

20、人身上工装的红色?(6分)18.在文章最后,作者是采用哪些手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陈寅恪:为学术的一生当年,清华上下都叫他陈寅恪(qu)先生,然而,在不少字典里并没有这样的读音。有人请教他:“为什么大家都叫你寅恪(qu),你却不予纠正呢?”陈先生笑着反问道:“有这个必要吗?”他更希望人们了解他的学问及其价值,他的整个生命是和学术连在一起的。他在国难、家恨和个人的不幸中,为学问付出了一生。1937年抗战爆发,陈寅恪短短时间内同时承受了丧父和右眼失明的痛苦。女儿回忆,父亲放弃了右眼视网膜手术,放弃了复明的希

21、望,因为他只想尽快离开沦陷区。离开北平前,陈寅恪把他的藏书寄往将要去的长沙。当书到长沙,就悉数被毁于战火。他随身携带的常用书籍,亦在绕道去昆明的路上,大量被盗。他日后的学术研究,将主要依靠记忆了。就在这样几乎没有参考书籍的情况下,陈寅恪完成了两部中古史名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在四川李庄时,傅斯年为照顾陈寅恪,让邓广铭住他楼下,说陈先生若有事跺下地板,你就马上跑去。每次邓广铭跑上楼看,陈寅恪都是躺在床上呻吟,说自己的身体快不行了,快坚持不住了,但是他说,“我不写完这两稿,我不死。”流亡途中的工作条件惊人恶劣,在挡不住风雨的茅草房里,陈寅恪就着箱子,汗流浃背地坐在小凳上写文章。为

22、了给他补充点营养,家里养了一只母羊,他在下课后带着女儿放羊,父女闲聊着走过山间小路,那是他难得的愉悦时刻。1944年12月12日,陈寅恪的唐代三稿中的最后一篇元白诗笺证稿完成了。就在这天早上,他起床后痛苦地发现:他的左眼也看不清了。他在成都的医院做了眼科手术,手术没有成功。半年后二战结束,牛津大学请他赴伦敦治疗眼疾,数月奔波,他的双目还是没能复明。远在美国的胡适把西方医生的最后诊断结果写信告知陈寅恪。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我写此信,很觉悲哀。”57岁的陈寅恪由人搀扶着重回清华园,他已失去学者治学读书第一需要的双眼。没有人可以了解,失明对于陈寅恪是一种怎样的毁灭,因为倔强的他没有留下任何文字泄

23、漏内心的痛楚。在学生们的记忆里,过去陈寅恪上课讲到深处,会长时间紧闭双眼,但他盲后,永远睁大着眼睛讲课,目光如炬。1953年,病中的陈寅恪收到了学生蒋天枢寄来的长篇弹词再生缘,听后大受震动。尚未病愈的他用口述的方式,撰写论再生缘,由此开始探索明清历史和文化。当陈寅恪沉浸于新的学术领域时,中国科学院拟请他出任历史研究所二所的所长。他拒绝了。对科学院的答复一文中,起首便是: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的碑文中。这篇广为流传的碑文里,陈寅恪表达了这样的思想: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他提出“不要先存马克思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在那个年代是惊世骇俗的。

24、论再生缘完成了,但无法正式出版,陈寅恪只能请人用蜡版刻印,分送友人。他在文末题诗:文章我自甘沦落,不觅封侯但觅诗。这是他心境和志趣的隐喻。1958年,陈寅恪已成学术界“拔白旗”的对象。他不再教课。他说:“他们不要我的东西,不是我不教。”他依然坚持用文言文写作,坚持用繁体字竖排出版自己的著作。1961年8月,阔别12年的挚友吴宓来访。陈寅恪把论再生缘油印本作为礼物送给吴宓,还透露了自己正在撰写的.一部宏伟著作的大纲,这就是后来的柳如是别传。书写得很艰难。为了这部85万言的百科全书,陈寅恪用去整整10年。柳如是的遭际,触动了他对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抗日战争的家族以及自己身世的感怀。这部“痛哭

25、古人,留赠来者”的书,忽庄忽谐,亦文亦史,极其丰富的史料与穿插其间的陈寅恪的感悟融为一体,浓缩了他一生的学养和志趣。也许,晚年的陈寅恪是以这种智力较量来安慰他那寂寞的心境。柳如是别传完成于1964年,陈寅恪74岁。五年后,1969年10月7日,陈寅恪走完了他79岁的生命历程。弥留之际,他一言不发,只是眼角不断流泪。 陈寅恪没有留下遗嘱。19.文章题目说“陈寅恪:为学术的一生”,联系全文,说说他的一生是怎样奉献于学术的?请分点作答。20.作为一篇传记,本文在表现人物上有哪些特点?21.陈寅恪认为:“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结合文章谈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五、语言

26、表达运用(12分)22.师范大学的学生小叶在你们班的教育实习结束了,即将回校。她在两个月的实习期间,为同学们上了“快乐学习”的班课,开了学习经验交流的讲座,上了两篇课文,还开展了文娱活动。现在,请你在欢送会上发言,代表全班送上感谢和祝福。不超过80字。23.阅读下面这幅漫画,说说它的寓意。不少于60字。六、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2009年10月6日有“光纤之父”之称的华裔学者高锟获得了本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表示:“我从来没有想过会获奖。”无独有偶,德国女作家得知自己获得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后也惊讶地表示“非常意外。再往前数,2004年以色列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赫什科就很

27、平淡地对记者说:“不仅没有想到会得奖,甚至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化学奖候选人。”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地利女作家耶利内克也平静地表示说:“我从来没有想到,我本人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同时认为“自己没有资格获得这一大奖”,并宣布自己不会去领奖。“没想到”“很意外”,是这些获此殊荣的科学家和作家的感受,反映了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可以看出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评委们的评选情况。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选择一个角度、一个侧面,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参考答案1.C(A.bm/mq/x;B.ling/jngqd/t;C.ku/huln/gunwi/wi;D.yn/yn

28、y/xchn)2.D(针尖对麦芒:比喻双方争执时针锋相对,各不相让。A.“付之一笑”是形容不值得理会,不当一回事。B.不合语境。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此处应为“不闻不问”。C.感情色彩不当。侃侃而谈: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此处只能用“夸夸其谈”)3.C(A“原则通过并审议”应为“审议并原则通过”。B项搭配不当,“提供”改为“推进”。D成分残缺,应在“为”后添加动词“赋予”或“给”)4.D(对应“春潮怒上”,故当用“勃兴”;下文先说“复社”,再说民间“女子诗社”,故排序应为“文人结社、民间结会”;“才女也纷纷走出闺阁”,引出下文“女子诗社的出现”;就文段意思而言,主

29、要讲“创作”,故排序应为“创作热情和生活品质”。)5.C(A.赋:征税。B.贷:本文是“宽恕”,此处是“宽限”之意。D饬:谨慎)6.A(第一个“者”,代词,的人;第二个“者”,句中语气词。 B项两个“其”,表第三人称所属关系的代词,他(她)的;C项两个“于”,介词,向;D项两个“以”,介词,把。)7.A(与例句都是定语后置。B和C都是一般句式,D是判断句。)8.B(不是主动请罪,而是见事已败露,就主动把衙吏抓起来上报,以此想洗脱自己)9.(1)知开封府范仲淹献百官图/指宰相吕夷简差除不平/而阴荐亿可用/仲淹既贬/帝以谕亿/亿曰/仲淹举臣以公/臣之愚陛下所知/举臣以私/则臣委质以来/未尝交托于人

30、。(共4分,错两处1分,错、漏,多断均算错)(2)韩亿彻底追查了这件事,原来是吴植因生病害怕被罢职(于是向王钦若行贿),(只是没想到)金子没送到而事情已经暴露。(“治”1分,“废”1分,语意1分)现在不能告谕他们使他们解除仇恨,却(竟然)趁机加封他,这不是用来安抚控制四方的办法。(“谕”1分,“乃”1分,“绥”1分,判断句1分)参考译文:韩亿,字宗魏,他的祖先是真定灵寿人,后来迁徙到开封的雍丘。中进士,任大理评事、永城县令,有治政的声名。其他县邑不能断决的案子,郡守皇甫选就让韩亿断决。任陈州通判时,适逢河水决堤,治理河堤的费用数以万计,韩亿没有向百姓征收赋税而营建构筑河堤。到洋州为官。洋州有一

31、恶霸李甲,兄死后他逼迫其嫂改嫁,就诬称她的孩子是别人的姓(别人的孩子),以图霸占她的财物。嫂告官,李甲就贿赂府吏拷打其嫂使她屈服,十多年,其嫂不断上诉。韩亿把李甲召来并把孩子的乳医找出来给李甲看(作为证人),冤案于是断明。后任尚书屯田员外郎。河北大旱,转运使没有把实际情况上报,只有韩亿把当年饥荒情况旱情上报,并打算宽限百姓当年的租税。有人诬陷韩亿的儿子韩纲受人请托接受了别人的金子(贿赂),韩亿请求自己断案审查这件事,事情最终虽然明辨,但韩亿还是被降职为大名府通判。吴植主管临江军队(临江的军职),他派人送金子给(贿赂)宰相王钦若,趁他手下的衙吏到京师,审查衙吏,言语间(对吴植送金子给王钦若这件事

32、)多有泄露,王钦若知道事情已经不可掩盖,就把这个衙吏抓起来上报。皇上下旨交给御史台处置,而吴植却说自己没有送给王钦若金子,反而诬陷衙吏错把问候亲近人的话传给了王钦若。韩亿彻底追查了这件事,原来是吴植因生病害怕被罢职(于是向王钦若行贿),(只是没想到)金子没送到而事情已经暴露。吴植于是被除去名籍。连带审查王钦若,(但)皇上下诏对王钦若不加追究。自薛奎以后,韩亿独自掌管御史台事务一年多。在益州为官。旧例,益州每年要拿出官粮六万石,以赈济卖给百姓。这一年大旱,韩亿拿出比往年多几倍的官粮,先给百姓,百姓由此没有受到饥饿。韩亿又疏通了九升江口,使下游几千顷民田得以灌溉。维、茂两州与羌夷接壤,蕃部每年都要

33、到永康官场来卖马,韩亿担心他们偷窥两川情况,就上奏把官场迁到了黎州境内。厮与赵元昊相互攻打,厮来献战利品。朝廷商议准备加封厮官职。韩亿说:“他们都是外族臣子,现在不能告谕他们使之解除仇恨,却(竟然)趁机加封他,这不是用来安抚控制四方的办法。”此议于是停止。元昊每年都派人到京师,他们出入民间没有任何限制,韩亿请求下诏为他们建(专门的)馆舍并以礼待之,并让官府来主管贸易,(这样)外表虽然看起来烦乱,但实际上是(以此)限制提防他们。开封知府范仲淹向皇上献百官图,指宰相吕夷简选拔不公,而暗地里推荐韩亿可重用。到范仲淹被贬后,皇上告诉了韩亿。韩亿说:“范仲淹因公举荐我,我的愚钝陛下您是知道的;范仲淹因私

34、举荐我,那么我自从做官以来,从未曾有意结交托请别人。”于是被任职为户部、参知政事。适逢忻州发生大地震,谏官韩琦进言宰相王随不是辅弼之才,又说韩亿的儿子韩综为群牧判官,不应自己请求让他的兄长韩纲代替他任这一职务。于是韩亿与宰相王随都被免职。韩亿死后,追赠太子太保,谥号忠宪。韩亿性格端方稳重,治家严整,即使赋闲在家,也从不懈怠。遇到有孤苦贫困的亲友,就常给他们婚嫁和丧葬的资助。10.(1)全诗表现了诗人因国家沦亡而漂泊无依、孤独凄苦(悲苦)的感情。(关键词“国家沦亡”【见注解】1分,“漂泊无依”【一二句】和“孤独凄苦”【三四句】1分)(2)用拟人手法表现“孤”。独自泊舟严滩,身边没有亲友,唯有禽鸟

35、作伴共赏明月,只能和芦叶同吟晚风,这就表现了诗人的孤独。用衬托的手法表现“孤”。隔着水面星星点点的渔火,远远传来哀怨凄清的笛声,此情此景更衬托出诗人的孤苦。用比喻手法表现“孤”。诗人把自己比喻为天边的一只孤鸿,孑然一身,凄惶无依,形象描画出诗人漂泊生涯的孤寂。(其他如情景交融、渲染铺陈等,只要所列艺术手法及分析能够表现“孤”的内涵即可。答对两点即可,每一点2分,其中点明手法1分,分析1分。整体表述恰当1分。)11.(1)千树万树梨花开狐裘不暖锦衾薄(2)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3)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辩乎荣辱之境(4)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12.AE(A.排它性会产生冲突,冲突不会产生排它性,

36、冲突在文中意为相互矛盾,不一致K.原文说“区域文化的封闭体系就会产生一种排外性,必然产生审美冲突”,但并没有说,在一个区域内不能同时存在体现不同审美习惯与审美趣味的建筑,文章最后举例可以印证此说不正确。此为强加因果。)13.B14.建筑审美的冲突15.审美趣味越来越多样化;审美越来越个性化;审美群体越来越小型化;这与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有关。(每点1分)16.(4分)第一问:戈壁滩环境恶劣,色彩单调。(1分)第二问:为表现石油工人为祖国人民所做的巨大贡献埋下伏笔;与下文要描写的彩色荒漠形成鲜明对比;先抑后扬,激发读者阅读兴趣。(3分)17.(6分)相比荒漠和油田的建

37、筑色彩而言,石油工人工装的红色显得更加耀眼夺目;工装的红色如花如霞,表达了作者对石油工人美好心灵的赞颂和敬仰;工装的红色如共和国旗帜的颜色,寄托了作者的爱国之情。(每点3分)18.(5分)第一问:作者采用对比、排比、比拟和想象的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第二问:通过对克拉2号气井所在的雅丹地貌和荒漠地貌之间的对比,表现了石油工人充满激情,不畏艰险,克服困难的精神;通过对不同劳动情景的排比,表现了石油工人坚定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气势;通过对管道天然气声音的比拟,表现了石油工人为西气东送所做的巨大贡献;通过对远方亲人的召唤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石油工人的敬佩和感激之情。(每点1分)19.不关心姓名,关心学

38、术;几乎没有参考书籍,却能完成两部中古史论;流亡途中,坚持写作;失明后,坚持讲课;病中开始探讨学术新领域;成为“拔白旗的对象时”,他坚持信念,不肯屈志从俗;用十年时间创作柳如是别传。(答对一点1分,共4分)20.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将传主的各个人生阶段的经历依次连缀成文,思路非常清晰,充分表现了传主一生为学、追求真理、死而后已的特点;本文围绕反映传主一生为学、追求真理、死而后已的主题,选取了传主各个人生阶段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真切传神;本文运用了侧面描写、衬托等艺术手法,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特点;述评结合,深刻揭示人物性格品质;选取传主经典话语,表现人物精神;通过对传主的细节描写,刻画传主形象。(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满分)21.(6分)这展示了陈寅恪独立坚持的一面陈寅恪认为:读书治学,必须摆脱包括意识形态等在内的世俗观念的束缚,才能保证研究成果的纯正而客观。他提出“不要先存马克思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在那个年代是惊世骇俗的。这需要一个学者的高度,更需要一种勇气;这体现了他的毫不妥协的文人精神。(对句子解释3分,表现的人物精神2分)22.(1)尊敬的小叶老师,感谢您既教给我们知识,又教会我们如何去快乐地获取知识,我们一定会铭记您的教导!也祝福您学业有成,前程似锦!23.这幅画寓意人类为了眼前利益乱砍乱伐,使小鸟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甚至要拔下自己的羽毛燃火取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