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满分100分的高考历史试卷中,选择题占48分,非选择题占52分。这52分的主观题担负着区分考生、选拔人才的功能。主观题得分的多寡,决定着名校梦想的能否实现。本书编者匠心独运,针对考生这一备考短板,利用二轮复习大约30天的时间,每天一题,让考生有效利用课余碎片时间,在反复训练中总结答题规律和技巧,规范答题用语,增分主观大题,追逐“幸运52”。第 1天41题专练热点主题民 生 问 题(2019河南六市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尚书酒诰曰:“肇牵牛车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尔雅释训曰:“善父母为孝”,给予父母以物质方面的供养。孔子言:“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
2、敬,何以别乎?”孟子将最初产生和存在于家庭中的孝悌观念推广到整个社会,提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思想。先秦的各个朝代设立专职人员管理养老事务,如“乡大夫”,具体登记“免除赋役”的老者信息等。国家实行“学中养老”,将有智慧的老人奉养在学校,以兴教化,明人伦。 摘编自朱海龙、欧阳盼中国人养老观念的转变与思考材料二“中世纪的欧洲,依靠子女提供主要收入及劳务服务的养老模式,是占主导地位的”(欧洲家庭史)。在西方社会的历史演进中,老年经济保障一般是通过家庭、教会各类自愿互助组织、私人保险、政府救助以及发展到近代政府举办的社会保险来实施的。它植根于西方个人主义的文化传统。老年人应由家庭
3、负责赡养的思潮,甚至在19世纪的西方还相当普遍。1804年颁布的法国民法典,1896年公布的德国民法典,都有子女赡养父母的条文,成年子女在义务上和道德上,均有奉养双亲的责任。 晚清民初,人们开始重新考量带有封建色彩的养老观,“非孝”思潮盛行。但这种思潮只是批判具有封建色彩的不合理之处,对传统文化中的尊老、敬老传统并无推翻和反对之意。养老实践开始从传统的道德义务向制度义务转变,救养主体从家庭和宗族向社会力量转移。1928年,上海市颁布了职工退职待遇暂行办法,规定工人年满50岁、公务人员年满60岁退休时,由雇主发给养老费,按劳动时间的长短计算。1943年,国民政府公布了公务员退休法,对公务员领取退
4、休金的具体情形(七种)作了详细规定。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养老制度的特点。(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之前中西方养老方面的主要差异。(13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尚书酒诰和孔子的言论” 得出物质供养与精神供养并重;据材料一“孟子将的思想” 得出把养老观念由家庭推广到社会;据材料一“先秦的各个朝代设立专职人员管理养老事务” 得出国家对养老的重视;据材料一“国家实行学中养老,将有智慧的老人奉养在学校,以兴教化,明人伦” 得出重视教化,形成尊老礼法。第(2)问,西方,据材料二“中世纪的欧洲,依靠子女提供主要收入及劳务服务的养老模式,是占主导地位的”“它植根于西
5、方个人主义的文化传统” 得出受个人主义文化传统影响,依靠子女提供主要收入和劳务服务为主;据材料二“在西方社会的历史演进中来实施的”得出养老呈现多元化、多渠道及保险立法予以保障;中国,据材料二“对传统文化中的尊老、敬老传统并无推翻和反对之意。养老实践开始从传统的道德义务向制度义务转变” 得出受尊老敬老文化影响,注重道德义务;据材料二“救养主体从家庭和宗族向社会力量转移” 得出养老方式以家庭和宗族养老为主。答案:(1)物质供养与精神供养并重;把养老观念由家庭推广到社会;国家对养老的重视;重视教化,形成尊老礼法;学者(尤其是儒家)著书立说奠定了养老观的文化基础。 (2)差异:西方:受个人主义文化传统
6、影响,依靠子女提供主要收入和劳务服务为主;养老呈现多元化、多渠道及保险立法予以保障。中国:受尊老敬老文化影响,注重道德义务;以家庭和宗族养老为主。第 2天42题专练训练题型提 炼 观 点 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我国的历史文化瑰宝(摘编) 有人依据图一等甲骨文证实了史记所载商王谱系除个别次序有误外,其他都非常可靠利簋是西周早期青铜器,上有铭文,记载了主人公随武王伐纣,胜利后受赏的经过。历史学家根据铭文内容,结合其他传世文献计算出武王伐纣的时间为公元前1046年图三为2015年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竹简春秋。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编订,开创了“直书其事,善恶自见”“乱
7、臣贼子惧”的春秋笔法图四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司马光主编。撰者总结出许多历史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古代史知识,从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信息,并提出一个观点加以论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解析:仔细研读材料可知,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文物史料以及以不同文物史料为载体的历史纪录的发展变化,可以从文物史料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中国古代历史纪录的书写材料的变化、中国古代历史记录的政治色彩日益浓厚等角度展开论述。文物史料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可以以图一甲骨文、图二利簋的记录为证;中国古代历史记录的书写材料的变化,从图一商朝
8、时期的甲骨文到图四宋朝的书籍,都可以为证;中国古代历史记录的政治色彩日益浓厚,可以根据四幅图四种材料的历史记录内容得出。答案:示例一: 信息:利用甲骨文印证史记关于商代世系记录大部分可靠,利用青铜器铭文确定周灭商的确切时间。 观点:文物史料可以弥补文献史料的不足。 论述:由于商周历史久远,相关历史资料有限,导致后世关于商周的文献记录比较模糊,而且一些文献记录也缺少印证。而考古发现的一些文物大多是一手史料,可靠性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文献记录的不足。如通过对殷墟甲骨文的研究,印证了史记关于商代世系的记录大多是可靠的,通过将西周早期青铜器利簋的铭文与相关文献记录结合研究,确定了周灭商的准确时间。
9、文物史料在历史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 示例二: 信息:商周时代,记录在甲骨、青铜器上的历史主要是表彰功业;春秋则要“善恶自见”;资治通鉴的目的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观点:我国古代,历史记录的政治色彩日益浓厚。 论述:西周青铜器铭文主要是表彰主人的功业,政治色彩较弱;孔子编订春秋的目的是“克己复礼”,带有为政治服务的色彩;资治通鉴作为官修史书,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为统治者提供经验教训,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服务于现实需要,特别是官修史书为国家治理提供经验教训,是中国古代历史记录的一个重要特点。 示例三: 信息:商周时代,历史记录在龟甲兽骨、青铜器上,春秋时期记录在竹木简上,宋代普遍用纸。 观
10、点:中国古代,历史记录材质的进步极大推动了史学发展。 论述:龟甲兽骨、青铜器不利于文字刻画、书写,导致对历史的记录语焉不详;春秋时期,竹木简作为书写记录材料,使状况稍有改观,历史记录的内容变得相对详细、丰富;纸的发明使记录历史的材质更易获得,而且便于书写,使历史记录变得丰富、详细。技术的进步,使记录历史的材质大大改善,推动了历史学的发展。第 3 天选考题专练(三选一)热点押题辽太宗改革英日同盟刘宠1.【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92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继位后,领土扩大“东至于海幅员万里”。境内人民,大体可分为以农业为主的汉人、渤海人和以畜牧业为主的契丹、
11、奚等族人民。取得幽云十六州后,为了适应这些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生产方式,辽太宗在中央设置南面官(官署在皇帝牙帐之南)和北面官(官署设在皇帝牙帐之北)的双轨统治机构。 南面官照“汉制”统治汉人及渤海人,杂用汉族地主知识分子和契丹贵族;北面官以“国制”(辽制)统治契丹人和其他少数民族,机构比较简单,是根据契丹部落的传统建立起来的,一律任用契丹贵族。北、南枢密院分别是北、南面官的最高机构。北枢密院以下北面官制,大量保存契丹部落旧制,包括北、南大王院、敌烈麻都司(管礼仪)等。南枢密院以下南面官制,则设有中书省、御史台、大理寺、翰林院等汉地传统机构。此制度的实行意味着将契丹部族纳入封建政治体制。 摘编自朱
12、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辽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及实质。(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辽国推行这套政治制度的意义。(7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为了适应这些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生产方式”得出因地制宜;根据材料“一律任用契丹贵族”“大量保存契丹部落旧制”得出因俗而治;根据材料“双轨统治机构”得出实行双轨制。第二小问,根据材料“此制度的实行意味着将契丹部族纳入封建政治体制”,思考改革前的契丹部落旧制和封建政治体制的区别,从而认识到是向先进文明学习。第(2)问,可以先思考材料中所涉及到的民族和地域有哪些,再分别思考辽这套政治制度改革对汉族、契丹族以及
13、北方地区的影响。答案:(1)特点: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实行双轨制。实质:是对先进文明的吸收与肯定,对传统文化的保护。(2)意义:适应了不同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有利于北方地区的开发;促进了契丹社会的进步;有利于民族融合;有利于对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保护。2【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2019广东揭阳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英日同盟是1902年英国和日本为对抗俄国在远东的扩张而结成的军事同盟。主要内容是:缔约国双方相互承认有权保护自己在中国和朝鲜的利益,如英国在中国的、日本在中国和朝鲜的“特殊利益”遭到他国威胁,或因中朝内部发生“骚乱”而受到侵害,两国有权进行干预;缔约国一
14、方为保护上述利益而与第三国作战时,另一方应严守中立;如缔约国一方遭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进攻时,另一方应予以军事援助,共同作战。在秘密条款中还规定:两国海军应配合行动,在远东海域保持优势。1905年,两国签订了第2个同盟条约,承认日本对朝鲜的“保护权”。1911年签订第3个同盟条约,增加了一条重要的规定,即同盟条约的效力不能及于日美两国间的战争。1921年华盛顿会议,在美国压力下,英日同盟为英、法、美、日四国公约所取代。 摘编自百度百科(1)根据材料结合史实分析1902年英日结盟的原因。(7分)(2)根据材料提供的英日同盟发展变化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前期亚太地区国际格局的变化。(8分
15、)解析:第(1)问,据材料“英日同盟是1902年英国和日本为对抗俄国在远东的扩张而结成的军事同盟”并结合所学,得出英国在远东地区和中亚的殖民霸权地位受到俄国的挑战,甲午中日战争后,俄国发起“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日、俄矛盾激化;英、日两国为对抗俄国在远东的扩张而结成军事同盟;据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史实,得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的狂潮。第(2)问,据材料“英国在中国的1905年两国签订了第2个同盟条约,承认日本对朝鲜的保护权”并结合所学,得出同盟订立后,日本加紧扩军备战,发动
16、了日俄战争,打败俄国,独占朝鲜,在华势力大增;据材料“1911年签订日美两国间的战争”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1899年美国对华提出“门户开放”,美、日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随着英国在华势力的衰退,英美逐渐接近;据材料“1921年华盛顿会议,在美国压力下,英日同盟为英、法、美、日四国公约所取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暂时独霸中国,英国在华利益受损。据材料“1921年华盛顿会议,在美国压力下,英日同盟为英、法、美、日四国公约所取代”得出接着签订的四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中国回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控制的局面。答案:(1)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
17、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的狂潮;英国在远东地区和中亚的殖民霸权地位受到俄国的挑战,甲午中日战争后,俄国发起“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日俄矛盾激化;英、日两国为对抗俄国在远东的扩张而结成的军事同盟。(2)同盟订立后,日本加紧扩军备战,发动了日俄战争,打败俄国,独占朝鲜,在华势力大增。1899年美国对华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美日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随着英国在华势力的衰退,英美逐渐接近。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暂时独霸中国,英国在华利益受损。1921年华盛顿会议,在美国拉拢和压力下,英日同盟为英、法、美、日四国公约所取代。接着签订的九国公
18、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中国回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控制的局面。3【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2019湖北华中师大附中押题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刘宠,字祖荣。东莱牟平(今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人。东汉时期宗室、大臣。年轻时跟随父亲刘丕学习,因通晓经学被举荐为孝廉,出任东平陵县令,以仁惠为吏民所爱。母患病后辞官,百姓送行致道路阻塞, 车辆不能行进。之后连续担任豫章、会稽太守。在会稽郡时,除去那些烦琐的规章制度,禁止部属扰民等不法行为,政绩卓著。后被升职入京,山阴县有五六位须眉皓白的老人,特意从乡下远来给他送行,每人带了百文钱赠给他。他不肯接受,只是从各人带的钱中选一
19、文收下,因此被后人称为“一钱太守”。其后历任卿相要官,但清廉朴素,家无余财。他曾经自京师外出,想在亭舍休息,亭吏阻止他说:“我们整顿洒扫,专待刘大人到来,您不能在这里休息。”刘宠没有说话就离开了。 摘译自后汉书刘宠传(1)根据材料,概括刘宠为“吏民所爱”和被朝廷重用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宠被重用的时代背景。(9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因通晓经学被举荐为孝廉”得出精通儒学;据材料“母患病后辞官”可知孝敬父母;据材料“以仁惠为吏民所爱”可知仁爱惠民;据材料“政绩卓著”可知为政有道;材料“清廉朴素,家无余财”说明清廉朴素;从材料“特意从乡下远来给他送行只是从各人带
20、的钱中选一文收下”得出和蔼亲民。第(2)问,据材料“因通晓经学被举荐为孝廉”并结合所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得出儒学成为官方哲学;由材料“被举荐为孝廉母患病后辞官”并结合所学选官的标准是孝廉可知从朝廷到民间重视孝道;从材料“因通晓经学被举荐为孝廉”并结合所学察举的标准是孝廉得出察举制是主要选官途径;依据材料“其后历任卿相要官,但清廉朴素”并结合所学分析东汉后期政治腐败得出东汉后期官场腐败。答案:(1)精通儒学;孝敬父母;仁爱惠民;为政有道;清廉朴素;和蔼亲民。 (2)儒学成为官方哲学;从朝廷到民间重视孝道;察举制是主要选官途径;东汉后期官场腐败。第 4天41题专练热点主题体 育 竞 技(
21、2019湖北武昌区调研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在唐代,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之多,阶层之广,都是中国古代所罕见的,唐玄宗不仅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马球能手,而且爱好围棋、斗鸡。与前代主要作为宫廷娱乐项目和军事训练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活动相比较,唐代体育已趋于大众化。足球用球和球门已与现代足球非常接近,除两队角逐、竞争胜负的踢法外,还适应不同参与者,产生了其他踢法。女子不仅和男子一样进行打球、骑马、射箭、弈棋等体育活动,而且还创造出一些自己的专门运动项目。 摘编自黄中安论唐代的体育活动材料二19世纪30年代,英国相继颁布了公路法城市警察法,对城镇中混乱的街头足球运动者进行惩罚,大量以残害
22、动物取乐的娱乐活动在此时也被政府严厉禁止。到了19世纪中叶,人们不仅意识到健康的心智和强健的身体有着很大的关系,也认识到适当的体育运动能够培养人们遵守规则和纪律的习惯,激发团队精神,培养领导能力,甚至可以提高人们为帝国服务的能力。维多利亚时代中期英国在体育文化领域发展的最显著特征是有组织体育运动的出现,社会中萌发出了一股竞技热。各个公学、大学之间,社会上各类体育俱乐部之间频繁举办各种赛事。大量的郊区体育运动俱乐部也开始对女士开放,年轻的男女可以自由的共享公共运动,不必担心流言蜚语的纠缠。 摘编自杨海霞维多利亚时代中期英国中产阶级的休闲娱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体育活动发展的背
23、景。(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英国体育活动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15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唐玄宗不仅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马球能手,而且爱好围棋、斗鸡”可知统治集团的偏好与倡导;结合所学可知,唐代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据材料一“女子不仅和男子一样专门运动项目”可知参与面广,社会开放,包容性强;结合所学可知,武则天以来推进的武举与体育运动的繁荣有关。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英国相继颁布了公路法城市警察法对城镇中混乱的街头足球运动者进行惩罚”可知采用立法的形式来规范体育运动;据材料二“人们不仅意识到健康的心智和强健的身体有着很大的关系”可知体现了理性
24、精神;据材料二“适当的体育运动帝国服务的能力”可知体育运动能够培养人们良好的习惯,发挥了教育功能。第二小问,据材料二“19世纪30年代,英国相继颁布了公路法城市警察法对城镇中混乱的街头足球运动者进行惩罚”结合所学可知,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政府对体育活动的规范;据材料二“维多利亚时代中期英国在体育文化领域发展的最显著特征是有组织体育运动的出现”可知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对体育运动的认识不断深入。答案:(1)背景:政局稳定;社会经济繁荣;社会开放包容;民族交融的推动;武举制的影响; 统治集团的倡导。(2)特点:以法治规范体育活动;体育活动体现理性精神;赋予体育活动教育功能。原因:资
25、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工业革命后物质财富增长;城市人口增加;政府对体育活动的规范;自由主义思想传播;对体育运动认识的深入。第 5天42题专练训练题型观 点 评 论 类(2019广东湛江测试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美国学者彭慕兰在其代表作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中认为,8世纪以前,东西方走在一条大致相同的发展道路上,西方并没有任何明显的、完全为西方自己独有的内生优势,18世纪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同时期的英国不相上下,18世纪末19世纪初,历史来到了一个岔路口,东西方之间开始逐渐背离,英国走向了工业化的道路,而中国则继续在集约型的农业道路上发展着。他认为造成这
26、种背离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美洲新大陆的开发,二是英国煤矿优越的地理位置。中国用的是人力和牲畜力,英国用的是机器动力,而机器动力的能源来自煤。煤的产量,英国一个世纪里翻了五六倍。与此相比,长江三角洲远离中国的主要煤产地。所以,英国和长江三角洲在1800年以后出现的大差距或“大分流”是一种历史的机缘巧合。 摘编自卢汉超中国何时开始落后于西方:为什么西方学界热衷唱衰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和世界史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彭慕兰观点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解析:根据材料“所以,英国和长江三角洲在1800年以后出现的大差距或大分流是一种历史的机缘巧合”可以提炼出彭慕兰的观点,“
27、历史的机缘巧合”并不准确,不是偶然性,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论述部分,重点论述是哪些因素造成了中西1800年以后的不同发展,可以从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和英国工业革命发展的原因、影响等角度去思考。答案:示例:认识:彭慕兰认为1800年前后,英国和中国的长江三角洲出现的大差距是一种机缘巧合,而中英在1800年以后出现的大差距并非历史的巧合,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是不同的制度对中英的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8世纪,中国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英国不相上下。然而,19世纪以来,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已经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自然条件并不是制约中国发展的主要因素,封建
28、制度成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英国在工业革命后,经济飞速发展,美洲殖民地也成为英国发展的推手;然而,英国对中国和亚洲其他各国的侵略,提供了其发展所必需的市场,使得英国成为了“世界工厂”。彭慕兰的观点,有其合理的一面,然而,其忽视了政治制度在中英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第 6 天选考题专练(三选一)热点押题清末商业立法第一次世界大战柳宗元1.【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末,在爱国人士纷纷要求“振兴实业”“设厂自救”的压力下,清廷为挽救财政危机,于1903年3月发布“上谕”,承认“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准令成立商部,派载振等先订
29、商律。1904年1月公布公司律,又由商部奏定公司注册试办章程。10月起,施行商标注册试办章程及商标注册试办章程细目,又颁改订商标条例商部商标注册局办法等。1906年,颁行破产律和商部奏准的奖给商勋章程。1907年,谕令各官署:从优奖励经营农、工、商、矿确有成效者。农工商部制定出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和改订奖励华商公司章程。1909年完成大清商律草案。这是中国近代首次编定商事法典草案。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商业立法开展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商业立法开展的意义。(9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19世纪末,在爱国人士纷纷要求振
30、兴实业设厂自救的压力下”得出内忧外患,爱国人士实业救国热情高涨;据材料“清廷为挽救要政”得出清政府出现财政危机,清末新政进行。第(2)问,据材料“1907年谕令各官署:从优奖励经营农、工、商、矿确有成效者”得出政府长期歧视工商业的政策得以改变,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据材料“1909年完成大清商律草案。这是中国近代首次编定商事法典草案”得出为商人经商提供了法律依据,推动了我国商业立法近代化进程,为后世商业立法提供了借鉴。答案:(1)背景:内忧外患;西方近代商业法律的传入;爱国人士实业救国热情高涨;清末新政进行;清政府出现财政危机。(2)意义:使政府长期歧视工商业的政策得以改变;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31、为商人经商提供了法律依据;推动了我国商业立法近代化进程;为后世商业立法提供了借鉴。2【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2019四川宜宾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在欧洲的三条战线进行:英法军队与德军对阵西线,德奥联军与俄军在东线厮杀,奥军与俄军在南线争斗。这场战争是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延绵过长的战线和阵地战的战争方式,使双方都难以有效突破对方的防线,迅速取胜极为困难。1916年,西线相继发生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双方均投入巨大兵力,伤亡惨重,两大战役分别被称为“绞肉机”和“地狱”。 1917年,中国用“以工代战”的形式,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战争。中国参战的意图
32、在于战后收回日本攫取的山东主权。十几万中国劳工在欧洲战场从事各种艰苦工作,他们的技术、高效以及勇敢,常常得到协约国官兵的称赞。在协约国一方,中国派出的劳工数量最多,在欧洲的时间也最长。约有3 000名华工在这次战争中献出了生命。 摘编自人教版教科书(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8分)解析:第(1)问,可以从时间、背景、规模、程度、影响等方面来回答。由所学过的一战相关史实可知,一战爆发前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各国的矛盾与竞争空前激烈,1914年一战爆发一直持续到1918年,可知一战各
33、国矛盾复杂,持续时间长;由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在欧洲的三条战线进行”可知其规模很大;由“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分别被称为绞肉机和地狱”可知其造成极大伤亡,破坏性强。第(2)问,可以联系所学过的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从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等方面来回答。答案:(1)特点:时间长;规模大;矛盾复杂;破坏性强。 (2)影响:付出了沉重代价,加重了人民负担;最终目标落空,诱发了五四运动;促进国人看清帝国主义的本质,刺激了民族意识的觉醒,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3【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2019山东青岛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
34、)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在哲学上,柳宗元认为世界万物由“元气”产生,“曶(古通忽)黑晰眇,往来屯屯;庞昧革化,惟元气存。”在天人关系问题上,批判各种神学迷信,相信“受命不于天,于其人,休符不于祥,于其仁”。柳宗元认为人类社会历史的发生发展,“非圣人之意也,势也”,批判了试图恢复“封建制”,“与三代比隆”的倒退思想。同时柳宗元认为“浮屠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不与孔子异道”,“余观老子,亦孔氏之异流也,不得以相抗”,三家“皆有以佐世”,可以“咸伸其所长,而黜其奇邪”。 摘编自柳宗元哲学思想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柳宗元思想的主要内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
35、所学知识,指出柳宗元思想的历史价值。(9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柳宗元认为世界万物由元气产生”结合所学得出主张万物由元气产生;据材料“批判各种神学迷信,相信受命不于天,于其人,休符不于祥,于其仁” 结合所学得出反对迷信鬼神,强调人的能动性;据材料“柳宗元认为人类社会历史的发生发展,非圣人之意也,势也”结合所学得出认为社会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据材料“批判了试图恢复封建制,与三代比隆的倒退思想”结合所学得出反对回归传统分封制;据材料“同时柳宗元认为浮屠诚有不可斥者黜其奇邪”结合所学得出主张三教合流,相互促进。第(2)问,据材料“三家皆有以佐世,可以咸伸其所长,而黜其奇邪”结合所学得出促进了三教
36、合流;为宋朝理学发展奠定基础;促进儒学发展;而主张万物由元气产生;反对迷信鬼神,强调人的能动性;认为社会发展有其客观规律;反对回归传统分封制,一定程度上起到开化民智的作用。答案:(1)内容:主张万物由元气产生;反对迷信鬼神,强调人的能动性;认为社会发展有其客观规律;反对回归传统分封制;主张三教合流,相互促进。(2)价值:促进了三教合流;为宋朝理学发展奠定基础;促进儒学发展;一定程度上起到开化民智的作用。第 7天41题专练热点主题城 市 建 设(2019四川泸州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西欧中世纪,城市是一种特殊的现象。在经济上,城市的经济活动不纳入封建庄园的经济体系,有独立
37、于领地之外的财政管理系统;政治上,城市不隶属于任何封建主,有自己独立的司法权,可推选自己的行政官员;从社会关系上来看,任何人一旦成为市民,就脱离了封建关系,成为不受封建关系约束的自由人。中国的城市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商人与社会其他成员同流,商人发了财总要投资土地,因为土地被看成是财产与社会地位的最终归宿。同时,历代王朝都有强大的官办商工,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虽也有“商会”“行会”等组织,但“隋唐以来,行会主要是政府控制工商团体的工具”。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材料二19世纪下半叶开始,西方国家城市中各种问题和矛盾集中爆发,各种新的城市规划理论应运而生
38、。欧文、傅立叶等社会改革者提出了以财产公有为基础的全新城市规划。霍华德主张在进行系统的社会改革前提下,建立城乡交融环境优美的分散的城镇群。盖迪斯则把生物学、社会学、教育学和城市规划学融为一体,创造了“城市学”的概念。 摘编自张京祥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世纪西欧的城市与中国古代城市的区别。(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下半叶以后西方国家城市规划理论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13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先确定比较项,可以从经济、政治、社会关系角度来回答。据材料一“在经济上财政管理系统”得出西欧城市经济独立,而中国城市经济特点需要结
39、合所学得出隶属于封建经济;据材料一“政治上行政官员”得出西欧城市政治自治,据材料一“中国的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得出中国城市发展受政府控制;据材料一“从社会关系上来看的自由人”得出西欧市民自由,据材料一“行会主要是政府控制工商团体的工具”得出中国城市商业组织受政府控制。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欧文、傅立叶等社会改革者提出了以财产公有为基础的全新城市规划”得出将城市规划与社会改革相结合;根据材料二“建立城乡交融环境优美的分散的城镇群”得出关注城市环境问题;根据材料二“把生物学、社会学、教育学和城市规划学融为一体”得出城市规划发展与众多学科和领域相结合。第二小问,由材料二时间“19世
40、纪下半叶开始”,并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此时的社会大背景,可以从政治、经济、科技和教育、环境等角度回答。答案:(1)区别:经济上,西欧城市经济独立,中国城市经济隶属于封建经济;政治上,西欧城市政治自治,中国城市发展受政府控制;社会关系上,西欧城市市民自由,中国城市商业组织受政府控制。(2)特点:将城市规划与社会改革相结合;关注城市环境问题;城市规划发展与众多学科和领域相结合。原因:工业革命后,社会矛盾加剧;城市环境恶化;自然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民主政治的发展。第 8天42题专练训练题型自 拟 论 题 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比较表项目郑和下西洋哥伦布航海时间1405
41、1433年(明朝前期、中期)14921502年人数每次约2.7万人最多1 000人舰队性质皇朝特遣船队私人航海探险队经费来源国库支付股份公司和私人集资为主、王室赞助航海目的宣扬国威、朝贡贸易探险、掠夺贸易、寻找黄金和新殖民地船队成员官吏、士兵、水手、工匠冒险家、投机商、水手、工匠扮演角色和平外交使者殖民者、通商者、海盗结果终止推动欧洲航海事业的发展影响促进东西方的友好交往和经济文化交流,传播中华文明;但也给明朝带来沉重负担 殖民扩张与掠夺造成了亚非拉国家与地区的贫穷与落后;加快封建主义的衰弱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据表中所列项目提取23个要素,对表中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自拟
42、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严谨。)解析:根据题干要求,需要提炼论题,然后进行阐释,注意史论结合。可以对表格横向进行比较,从航海性质、航海目的的角度,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结果差异;也可以从经费来源的角度,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目的;也可以从影响的角度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功与过。答案:示例:从经费来源、航海目的看“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结果的差异。 郑和下西洋的经费来源是国库支付,朝贡贸易不以营利为目的,所带来的收入无法支撑航海的庞大支出,当国家(政府)减少或停止经费支持时,郑和下西洋终止。郑和下西洋是
43、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朝贡贸易,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所以无法长久。而哥伦布航行,进行的是掠夺贸易,大肆抢夺黄金等贵金属和欧洲紧缺资源,巨额利润进一步刺激欧洲国家股份公司、私人和王室的投资,因此推动了欧洲航海事业的不断扩大,它顺应了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客观需要,因此不断发展。 总之,社会经济基础的差异是导致“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结果不同的主要原因。第 9 天选考题专练(三选一)热点押题烟草制度改革苏联对外关系汤斌1.【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2019湖南衡阳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作为全国卷烟业生产销售中心的上海,市内共有烟厂122家
44、,有颐中、花旗两家外资企业,国营仅有中华一家,其余皆为私营企业。新中国虽对私营卷烟业实行合理调整,但由于各种原因,大部分烟草企业依然不景气,直接导致了新政权税收的萎缩。对此,中央高度关注。1951年5月,中央政府明确将“烟叶”“卷烟用纸”纳入国家专卖品范围。1953年后,上海市政府决定对私营卷烟业加强领导、管理和监督,到1955年底,上海的私营卷烟企业悉数被接收或进行了公私合营,政府对其改造策略也成为日后指导其他地区卷烟业改造的方针。烟草制度改革后,上海卷烟工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高潮。 摘编自沙青青一九五一年率先改造的新中国烟草业(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烟草制度改革的背景。(6分)
45、(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烟草制度改革的影响。(9分)解析:第(1)问,由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私营企业”得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卷烟业生产销售制度不统一,多种所有制企业并存;由材料中“大部分烟草企业依然不景气,直接导致了新政权税收的萎缩”,得出卷烟产业陷入困境,影响国家税收;由材料“新中国虽对私营卷烟业实行合理调整”,得出国家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由材料“对此,中央高度关注”,得出党中央高度关注新中国烟草制度改革。第(2)问,中国烟草制度改革中对烟草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为烟草业发展奠定了基础;由材料“烟草制度改革后,上海卷烟工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高潮”,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
46、进行烟草制度改革,巩固了上海在全国卷烟工业的生产基地与销售中心地位;新中国烟草制度改革前,“大部分烟草企业依然不景气,直接导致了新政权税收的萎缩”,进行烟草改革后有利于解决新中国的就业问题,而且增加了财政收入,为工业化积累资本;由材料“到1955年底改造的方针”,可知新中国烟草制度改革为其他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经验。答案:(1)背景:新中国成立初期,卷烟业生产销售制度不统一,多种所有制企业并存;卷烟产业陷入困境,影响国家税收;国家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党中央高度关注。(2)影响:对烟草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为烟草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巩固了上海在全国卷烟工业的生产基地与销售中心地位;
47、有利于解决新中国的就业问题,而且增加了财政收入,为工业化积累资本;为其他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经验。2【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33年,苏联拟定了一项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建议可以加入国联以缔结抵御德国侵略的区域性相互保卫协议。为加入国联,苏联同一系列国家建立或恢复外交关系,尤其与美国建交等,1934年9月,苏联加入国联担任常任理事国。1935年,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季米特洛夫作了法西斯的进攻与共产国际为工人阶级的反法西斯主义的统一而斗争的任务的主要报告,提出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议。1939年,英法苏谈判中,苏联提出在
48、平等互惠基础上缔结互助条约的八项建议,但最终失败。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概括苏联在三十年代外交政策的主要变化。(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时期苏联的外交政策。(9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1933年,苏联拟定了一项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提出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议”可得从反对帝国主义威胁转为反对法西斯国家的威胁;从建议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到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根据材料“为加入国联,苏联同一系列国家建立或恢复外交关系,尤其与美国建交等”可得从敌视西方到主张与西方国家合作。第(2)问,根据材料“为加入国联,苏联同一系列国家建立或恢复外交关系
49、,尤其与美国建交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缓和了苏联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有利于苏联建设;根据材料“1935年,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提出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议”可得出针对反法西斯的外交努力,并在一定程度上为二战中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提供了条件;基于本国国家利益的考量;根据材料“1939年但最终失败”可得由于苏联与西方国家矛盾重重最终失败。答案:(1)从反对帝国主义威胁转为反对法西斯国家的威胁;从敌视西方到主张与西方国家合作;从建议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到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2)缓和了苏联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有利于苏联建设;针对反法西斯的外交努力,一定程度上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
50、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提供条件;基于本国国家利益的考量;由于苏联与西方国家矛盾重重最终失败。3【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2019四川南充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汤斌,清朝政治家、理学家。他为官一生,清正廉明,体恤民艰,弊绝风清,政绩斐然。康熙年间一年多的精力都集中在河务和漕运的治理上,并注意为百姓减轻负担、赈灾救施、兴利除害,从而始终躬身实践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民本”思想,为变“满目榛荒,人丁稀少”为“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做出了一定贡献。汤斌是实践朱学理论的倡导者,被尊为“理学名臣”,著书立说,发展理学。汤斌官至工部尚书,一生顺从,他以汉人知识分子身份
51、率先入仕清朝并大力推行清政府的抑汉文化政策。屈从于满族强权,不敢说真话,也无自古知识分子的刚直阳刚之气,清朝皇帝也说他“言行不一”,最后在矛盾中抑郁忧惧而死。 (1)据材料概括汤斌的主要成就。(6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汤斌。(9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他为官一生发展理学”可概括出汤斌的主要成就。第(2)问,根据材料结合汤斌的一生,从功、过两个方面进行评价。答案:(1)成就:清正廉明,政绩斐然;治理河务,重视漕运;以民为本,体恤百姓;著书立说,发展理学。 (2)评价:汤斌的一生,既有功也有过。一方面他为官清廉,体恤百姓,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缓和社会矛盾;治理河务和漕运
52、,赈灾救灾,促进经济的发展;著书立说,发展理学,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他帮助清政府实行抑汉政策,不利于民族交流;屈从强权,有失知识分子的风骨。第 10天41题专练热点主题人 口 规 划(2019安徽合肥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19世纪中期,欧洲人外迁大部分是自愿的,移民的动力来自于对政治自由、人身安全和更多的社会经济机会的强烈要求。欧洲强国在军事和技术上的优势是它不断扩张的重要原因,也是引起劳动力迁移的因素之一。工业的增长刺激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和移民的发展,欧洲移民开始到达城市地区,后来渐渐移入其他国家。欧洲移民改变了一些地区的人口结构和政治版图,使生产商品在世界各个
53、地区实现,移民家庭将新的语言带到了自己所在地区,改变了传统的世界语言区,也将世界上的许多地区联系起来。 摘编自帕里特克曼宁世界史上的移民材料二19世纪中期,列强设立通商口岸后,上海、天津等沿海城市和新兴的工矿城市吸收了大批农村和小城镇人口,形成一股新移民浪潮。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迁入城镇的城市化移民发挥了与传统移民完全不同的作用。中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城市移民中产生,成为中国历史舞台上的新角色。近代列强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以及东南沿海的人口压力,使东南沿海地区劳工出国成为海外移民的主要形式,这一迁移的过程持续、分布广泛。迁入东南亚、美洲等地的华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劳动,也充当矿工。中国移
54、民对迁入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和社会诸方面的贡献和影响,已为举世公认。 摘编自葛剑雄简明中国移民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9世纪中期欧洲移民和中国移民的历史背景。(12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这一时期中国和欧洲海外移民的主要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共同作用。(13分)解析:第(1)问,欧洲,根据材料一“欧洲强国在军事和技术上的优势城市地区”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革命的开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市场的形成、殖民扩张的推动、交通工具的革新等方面来概括19世纪中期欧洲移民的历史背景。中国,根据材料二“近代列强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也充当矿工”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列强侵略、社会
55、动荡、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工商业发展、东南沿海人口压力等方面来概括19世纪中国移民的历史背景。第(2)问第一小问,欧洲,根据材料一“19世纪中期因素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的欧洲移民是先进生产方式对外扩张的需要。中国,根据材料二“近代列强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主要形式”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中国移民是迫于生存的压力。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不论是自愿的移民,还是迫于生存压力的移民,都能改进生产方式,促进经济发展;改变人口结构,扩大生存空间;促进文化交融,增强各地联系。答案:(1)背景:欧洲:工业革命的开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市场的形成;殖民扩张的推动;交通工具的革新。中国:列
56、强侵略;社会动荡;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工商业发展;东南沿海人口压力。(2)不同之处:欧洲:先进生产方式对外扩张的需要。中国:迫于生存的压力。作用:改进生产方式,促进经济发展;改变人口结构,扩大生存空间;促进文化交融,增强各地联系。 第 11天42题专练训练题型信息提取类(2019山东临沂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早期引进的茶,味道苦涩。从17世纪中期起,随着糖的“加盟”,上流社会的女性中间流行喝下午茶,并以此为高贵的象征。蔗糖在18世纪变得越来越日常化、平民化。18世纪末,工人阶级中开始出现了茶歇,在工作间歇喝茶休息。这正是由茶的特性决定的,加糖的茶能迅速补充热量,像兴奋剂
57、一样能让人精力充足。由于加糖红茶具有这些重要性,所以它成了人们不可或缺的东西。 日川北稔砂糖的世界史从材料中提取一个信息,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信息,对历史信息的阐释准确全面。)解析:解答问题要搞清楚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社会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一:据材料“18世纪末,工人阶级中开始出现了茶歇让人精力充足”,得出加糖红茶普及到工人阶级,促进了工业革命。阐释一:据材料“这正是由茶的特性决定的,加糖的茶能迅速补充热量,像兴奋剂一样能让人精力充足”并结合所学知识工业革命来阐述信息一,得出答案。 信息二:据材料“从17世纪中期起平民化”,得出加糖红茶由上
58、层社会普及到下层社会。 阐释二:第一要牢记信息二,第二联系所学知识英国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等分析加糖红茶可以由上层社会普及到下层社会的原因。答案:示例1: 信息:加糖红茶普及到工人阶级,促进了工业革命。 阐释:工业革命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赋予加糖红茶以工业文明的气息。糖从贵族生活的象征,逐渐变为城市工人的生活元素。对于工业革命时期的工人们来说,在工作间歇喝上一杯加糖红茶,补充每天所需要的热量,则能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从此英国人传统的烹饪习惯逐渐向支持英国工业发展的方向转变,推动了近代英国的经济发展。 示例2: 信息:加糖红茶由上层社会普及到下层社会。 阐释:加糖的红茶最初流行于以英国王室为
59、首的上流阶层,这种饮品方式被视为贵族身份的象征。随着英国对于蔗糖生产和贸易控制能力的加强,英国国内对于糖的消费开始呈现出一种急剧增加的势头。蔗糖大量远销欧洲,其价格也随之下降,蔗糖从原来的奢侈品转而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加糖红茶成了英国一种独特的生活文化。第 12 天选考题专练(三选一)热点押题子产改革八一宣言格里希1.【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2019河北唐山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公元前543年到公元前522年,子产执掌郑国国政,是当时最负盛名的政治改革家。子产的改革措施主要有:(1)承认私田的合法性,向土地私有者征收军赋。(2)“铸刑书”,把自己所制定的刑书铸在
60、鼎器上,开创了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例,否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秘密法。(3)提出“以宽服民”“以猛服民”的主张。在统治劳动人民方法上,子产第一个提出“宽”“猛”相济的策略。“宽”即强调道德教化和怀柔;“猛”即严刑峻法和暴力镇压。后来,儒家主要继承和发展了“以宽服民”,法家主要继承和发展了“以猛服民”。(4)主张保留“乡校”,听取“国人”意见;善于因才任使。子产一系列的治国方略,将郑国治理得秩序井然。子产去世后,全国的人们都伤心的落下了眼泪,全国三个月内都听不到弹琴娱乐的声音。 摘编自个人图书馆小袤中国(1)根据材料,指出子产改革前后郑国政治、经济制度方面的主要变化。(6分)(2)根据材料
61、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子产改革的历史意义。(9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承认私田的合法性,向土地私有者征收军赋”得出经济上,井田制变为土地私有制;根据材料“把自己所制定的刑书铸在鼎器上秘密法” 得出政治上,秘密法变为成文法;根据材料“在统治劳动人民方法上,子产第一个提出宽猛相济的策略” 得出政治上,提出宽猛相济治民策略;根据材料“主张保留乡校,听取国人意见;善于因才任使”得出政治上,善于听取国人意见,因才任使。第(2)问,根据材料“承认私田的合法性,向土地私有者征收军赋”得出推动了奴隶制向封建社会转型;根据材料“后来,儒家主要继承和发展了以宽服民,法家主要继承和发展了以猛服民”得出为后世文
62、化提供了借鉴;根据材料“将郑国治理得秩序井然”得出推动了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答案:(1)变化:经济制度上,井田制变为土地私有制;政治制度上,秘密法变为成文法;宽猛相济治民策略,善于听取国人意见,因才任使。 (2)历史意义:促进了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转型;为后世文化发展提供了实践借鉴。2【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2019安徽马鞍山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35年7月,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通过了法西斯的进攻和共产国际为工人阶级的反法西斯主义的统一而斗争的任务的报告。会后不久,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草拟了中国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为抗日救国告
63、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并于10月1日在法国巴黎的救国报上全文发表。宣言的核心是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和全中国统一的抗日联军,这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策略开始发生新的转变,并在社会各阶层中引起强烈的反响。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八一宣言发表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八一宣言产生的历史作用。(9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1935年7月(即八一宣言)”结合所学得出共产国际“七大”会议精神要求;结合所学得出日本制造“华北事变”,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第(2)问,据材料“宣言的核心新的转变”结合所学得出促进了中国共产党抗
64、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推动了国共两党的直接接触并为国共第二次合作开辟了道路;据材料“并在社会各阶层中引起强烈的反响”结合所学得出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答案:(1)背景:共产国际“七大”会议精神要求;日本制造“华北事变”;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2)历史作用:促进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推动了国共两党的直接接触并为国共第二次合作开辟了道路;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3【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维尔纳格里希,德国人,大学毕业后,投身东德机器和拖拉机厂工作,1961年转往西德工作,1983年退休。1984年加入了由政府组建的高
65、级退休专家组织,被派往中国武汉担任一家柴油机厂的顾问。随着上任后一系列改进生产和严把质量关的措施,产品寿命大大延长,工厂效益明显提升。格里希被委任为武汉柴油机厂的第一位“洋厂长”。他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强调纪律约束,努力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并积极改善职工的福利待遇。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企业效益迅速提升。此外,他还帮助多家德国企业与中国企业建立联系。为表彰他的贡献,德国政府授予他联邦十字勋章,中国政府授予他“十大国际友人”称号。 摘编自贝恩特格里希我的父亲维尔纳格里希(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格里希“洋厂长”企业改革成功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格里希“洋厂长”为
66、中国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9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维尔纳格里希1983年退休”得出格里希本人有着丰富的东西德企业工作经验;根据材料“1984年加入顾问”得出中德关系不断发展;根据材料“他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迅速提升”得出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第(2)问,根据材料“1984年加入了明显提升”得出改革武汉柴油机厂为中国企业提供先进管理经验;根据材料“他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职工的福利待遇”得出提高企业效益,为中国经济和人民生活改善作出贡献;根据材料“他还帮助多家德国企业与中国企业建立联系”得出介绍多家中德企业建立联系,推动了中德两国的友好合作。答案:(1)原因:格里希本人有着丰富的东、西德企业工
67、作经验;中德关系不断发展;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2)贡献:改革武汉柴油机厂为中国企业提供先进管理经验;介绍多家中德企业建立联系,推动了中德两国的友好合作;提高企业效益,为中国经济和人民生活改善作出贡献。第 13天41题专练热点主题经 济 政 策(2019湖南永州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英国的农业在15世纪下半期出现圈地运动,至17世纪初期圈地50万英亩。随着羊毛价格的上涨,小块土地逐步向资本主义大农场、牧场转变。据统计,16世纪英国农场面积已占全部耕地的58%。与此同时,分散在一般农户手里的土地,面积也大大改变了。到16世纪英国农业已经实现商品化,市场机制开始激励着农
68、业生产规模、品种和产量,并使农业革命较早发生。以1560年左右出现的诺福克轮作制为标志(注:以前是敞田制),英国开始农业革命,至19世纪英国成为欧洲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国家。 摘编自潘迎化近代英国、荷兰、法国国际竞争兴败原因之探索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农业成为政府关注比较多的经济部门,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农政机关明显增多,职责细化和分工明确。1927年6月,河南省新一届政府成立后,将原北洋政府的省实业厅改为建设厅,设一些具有科研性质的农业机构。8月,各县实业局亦改为建设局,农、林、蚕、棉、水利等涉农事务归建设局管理。1932年,县政府直属部门改局设科后,重新订立了农场、苗圃管理办法。同年12月,遵
69、照国民政府行政院颁布的各省农业机关整理办法纲要设立农业推广所和种子繁殖场。1934年9月,国民政府财政部与河南省合作成立了整理水道改良土壤委员会,还有农村合作委员会从事农业生产的督导和推广,在合作委员会的指导和帮助下,河南省农村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 摘编自黄正林制度创新、技术变革和农业发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圈地运动对英国农业革命的影响。(11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推动农业近代化的主要措施。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两国农业近代化的不同之处。(14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小块土地逐步向资本主义大农场、牧场转变”得出把封建土地所有制
70、改造成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据材料一“到16世纪较早发生”得出促进农业市场机制的逐步确立;据材料一“1560年左右出现的诺福克轮作制为标志(注:以前是敞田制),英国开始农业革命”得出推动耕作制度的变革,提高了农业生产力。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农政机关明显增多,职责细化和分工明确”得出设立分工明确的农政机关;据材料二“设一些具有科研性质的农业机构”“重新订立了农场、苗圃管理办法”“设立农业推广所和种子繁殖场”得出建立各级农业机构并进行成果推广;据材料二“在合作委员会的指导和帮助下,河南省农村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得出成立合作社,对农业生产进行指导。第二小问,据材料一“
71、到16世纪较早发生”得出英国农业近代化依靠市场调节;据材料二“农业成为政府关注比较多的经济部门,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农政机关明显增多,职责细化和分工明确”得出中国主要是由政府主导;据材料二“设立农业推广所和种子繁殖场”得出中国注重技术的指导与推广;据材料一“小块土地逐步向资本主义大农场、牧场转变”“诺福克轮作制为标志”得出英国注重变革封建生产关系与革新农业生产技术。答案:(1)影响:改变了土地关系,把封建土地所有制改造成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推动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使英国农业由分散的小农经济向大规模的资本主义农业转变;促进农业市场机制的逐步确立;推动耕作制度的变革,提高了农业生产力。(2)措施:设立
72、分工明确的农政机关;建立各级农业机构并进行成果推广;成立农村合作组织对农业生产进行指导。不同之处:中国由政府主导,英国以市场调节为主;中国注重技术指导和成果推广,英国注重变革封建生产关系与革新农业生产技术并举。第 14天42题专练训练题型图 片 关 联 类(2019福建南平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上述图片折射出近代进程中的重大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幅图片,指出彼此之间的内在关联,并加以概述说明。(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两幅图片中反映的历史现象,历史现象要彼此关联,概述说明准确全面。)解析:紧扣设问要求“任选两幅图片,指出彼此之间的内在关联,并加以概述说明”。比如选择
73、图一和图二,首先根据图片联想所学知识得出两幅图片的历史现象:图一是英国殖民侵略者所建立的东印度公司的商船,说明英国殖民侵略的事实;图二是美国的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国的诞生。然后说明图一和图二的关系:前者是英国殖民侵略,后者是反对英国殖民侵略成功,诞生新的国家。最后进行概述说明,注意说明时结合所学,所列史实要精准,而且紧紧围绕英国殖民侵略与北美反对英国殖民侵略进行,不要答偏;一定要体现出两者之间的关系。此题若选取其他两幅图片也可,言之有理、有据可依即可。答案:示例: 历史现象:图一反映了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图二反映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和独立宣言的制定。 关系: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殖民掠夺,引发了美国独
74、立战争及独立宣言的制定。 概述说明:东印度公司对北美殖民地茶叶贸易等的走私和垄断,阻碍了英属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激化了英国与北美殖民地的矛盾。18世纪晚期发生的波士顿倾茶事件,揭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告美国诞生。此后,美国人民通过长期的民族解放战争赢得独立,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第 15 天选考题专练(三选一)热点押题民国初年经济法制改革第二次世界大战王夫之1.【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2019安徽合肥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13年底,张謇出任农商总长,立即着手经济法制建设。他深知,想要快速顺利有效地进行经济法
75、制建设,仅靠自己和农商部的主观努力是不够的,还必须在上获得时任大总统袁世凯和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在下取得广大工商界的参与和拥护。对于国务院,张謇尽量利用机会宣示和解释自己制定经济法规的设想和方案,以争取获得支持和同情。对于作为法律审核机构的参议院、众议院和法制局,张謇设法沟通,除了在实业政见宣言书中已表示希望两院给予支持外,还在某些重要法规交付审议时,希望参政院和法制局视情况而简化审核程序,尽速审议通过。对于工商界,张謇尽量兼顾工商业习惯,吸收他们所提出的合理意见,如不能吸收则给予解释说服。 张謇在制定经济法规时较多地注意到了本国的经济状况,如商人通例和公司条例,就是根据清末资政院在全国
76、各商会讨论和广泛的调查基础上拟订的。商律总则和公司律草案,经农商部邀请起草员来京,复加审视,修正十余条后才制定。其他经济法规的制定,也比较广泛地征求了工商界的意见。 摘编自虞和平张謇与民国初年的经济体制改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謇进行经济法制改革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謇经济法制改革的主要特征并简析其作用。(9分)解析:第(1)问,依据所学并结合材料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政治上,据材料“1913年底”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民族危机,得出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严重;据所学,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得出辛
77、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经济上,据所学,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得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上,依据所学,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得出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据所学,西方思想的传入得出西方法律思想的传播。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仅靠自己和农商部以争取获得支持和同情”得出注意协调各方力量;由材料“对于工商界,张謇尽量兼顾工商业习惯,吸收他们所提出的合理意见”得出广泛听取意见;从材料“张謇在制定经济法规时较多地注意到了本国的经济状况”可知关注国情。第二小问,依据材料“对于工商界,张謇尽量兼顾工商业习惯,吸收他们所提出的合理意见”得出有利于改善资本主义经济秩序,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从材料“张謇出任农商
78、总长,立即着手经济法制建设”得出奠定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法制体系的基础;由材料“张謇在制定经济法规时较多地注意到了本国的经济状况”结合所学得出为后世经济法制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答案:(1)背景: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严重;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西方法律思想的传播。(2)特征:注意协调各方力量;广泛听取意见;关注国情。作用:有利于改善资本主义经济秩序,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法制体系的基础,为后世经济法制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2【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法国战败后,英国孤军奋战抵抗已控制
79、了绝大部分欧洲的德国。英帝国总参谋长迪尔说:“我们国家一千多年来正第一次面临遭受入侵的危险。”1940年,美国已经逐渐同英国结成一种日益亲密的伙伴关系,同时,英国力图打开与苏联关系的新局面。英国派遣了对苏联有好感的工党左翼领袖克里普斯出任驻苏大使。尽管由于过去的陈见和隔阂,英国的努力成效不大,但是英国仍然不放弃努力。苏德战争爆发前,英国情报处将早就获得的有关希特勒发动侵苏战争的情报转告给苏联。事实上,英国对苏联的参战期待成为希特勒下决心进攻苏联的原因之一。在希特勒看来,“如果俄国被摧毁,英国的最后希望就会粉碎如果俄国垮了,对英国来说,美国也就保不住了”。苏德战争爆发当天,丘吉尔掩盖不住内心狂喜
80、,表示“要对俄国和俄国人民给予力所能及的一切援助”。当时,英国著名工党评论家迈克尔富勒这样评述:“1941年6月22日以前,英国的胜利是梦想,而在这一天之后,英国的胜利已在预计之中。”7月12日,英苏签订了苏联和大不列颠政府关于对德作战联合行动协定,英国与苏联从东西方两边建立抗击德国战线的态势已然形成。 摘编自夏正伟略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两线作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英国期待苏联参战的历史背景。(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英签订关于对德作战联合行动协定的历史意义。(7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英国对待苏联参战的态度是非常积极的,希望苏联
81、快速参战,这主要是由于德军西线得手,力图速战速决;英国孤军抵抗,危在旦夕;美国逐渐改变中立态度;苏联明哲保身,静观时变。第(2)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英国和苏联之间签订共同对德作战的协议,使德国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增强了英国人民抗德必胜的自信心;改变了战争态势,加速了法西斯德国灭亡;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早日建立。答案:(1)背景:德军西线得手,力图速战速决;英军孤军抵抗,危在旦夕;美国逐渐改变中立态度;苏联明哲保身,静观时变。 (2)意义:使德国陷于两线作战;增强了英国人民抗德必胜的自信心;改变了战争态势,加速了法西斯德国灭亡,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早日建立。3【选修4:中
82、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2019福建三明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王夫之,明末清初思想家。代表作有尚书引义宋论读通鉴论等。在尚书引义等书中王夫之对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作了批驳。在宋论中他指出“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的政治思想。在读通鉴论中反思了政治兴亡的经验教训,对前人所提出的“循环论历史观”进行批判和反思,提出了理势合一的历史观他既论证了“重农务本”的伦理正确,也提出了“人则未有不自谋其生者”的经济伦理。他指出人性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性的形成不全是被动,可以主动地权衡和取舍。王夫之认为气是唯一的实体,提出“气一元论”,不是“心外无物”。他还强调“静者静动,非不动也”,王
83、夫之的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朴素唯物辩证法的最高峰。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王夫之的主要思想及其形成的社会背景。(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王夫之对古代哲学的贡献。(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存天理,灭人欲作了批驳”“提出了理势合一的历史观”“提出气一元论”“中国古代朴素唯物辩证法”等总结出王夫之思想的内容;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王夫之所处的时代,明末清初的大背景,可以思考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以及材料中批判的“程朱理学”“循环论历史观”等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第(2)问,根据材料“对前人所提出的循环论历史观进行批判和反思”可以得出对历
84、史发展观的贡献,根据材料“指出人性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可以得出对人性发展的贡献,根据材料“代表着中国古代朴素唯物辩证法的最高峰”可以得出对古代朴素唯物辩证法的贡献。答案:(1)主要思想:反禁欲主义;循天下之公;理势合一的历史观;“气一元论”;辩证的发展观。社会背景: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理学和心学的嬗变;商品经济的发展。(2)贡献:丰富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推动古代认识论进步;丰富了历史发展观;丰富了传统的人性论。第16天41题专练热点主题社 会 慈 善42题专练训练题型观 点 评 析 类1.(2019广东肇庆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征信是慈善组织通过公示确切的证据进而获得
85、公众信任的措施和方法。清代慈善组织编印的征信录以收支账目为主,有些全是账目清单与捐款人名单,民国的征信录除收支账目外,工作报告的内容增多。征信录主要送给慈善组织内部同仁、捐款者、官府,此外,还要在神前焚化,让神灵判定是否真实可信。18761879年,山东等北方地区发生特大旱灾,江南士绅发起义赈活动,并利用申报刊载捐款启示和收支清单。民国时期,随着慈善组织规模的扩大,经收款项的巨额,特别是临时性慈善组织,旋起旋撤,于是会计师审查开始介入,20世纪30年代日益普遍化。 摘编自王林论中国近代慈善组织的征信方式及其演变材料二1601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慈善法慈善用途法,该法案
86、明确了慈善的定义、慈善组织的基本规范和制度框架等,并首次确立了政府对慈善基金会的管辖权,开启了西方专业化慈善事业的历史。1853年,英国制定了慈善信托法,并根据该法的规定于1860年成立了慈善委员会,这是一个具有准司法权力的慈善组织,负责对全英慈善组织进行登记和监督。1906年,英国自由党上台执政,开始了一系列的社会立法,推动了社会救助、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的制度化。 摘编自韩丽欣、郑国中西方慈善文化传统资源的比较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慈善组织征信方式的特点。(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监管慈善组织的举措和历史背景。(13分)解析:第(1)问,据材
87、料一“于是会计师审查开始介入,20世纪30年代日益普遍化”说明中国近代征信方式起步较晚;据材料一“清代慈善组织编印的征信录主要送给慈善组织内部同仁、捐款者、官府”表明征信方式以民间自发为主,官府参与征信监督;据材料一“清代慈善组织内容增多”表明征信方式多样化且不断发展完善;据材料一“送给慈善组织内部同仁、捐款者、官府,此外,还要在神前焚化”体现多种征信方式既有不断递进的关系又并行使用,相互印证;据材料一“利用申报刊载捐款启示和收支清单”说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据材料一“在神前焚化,让神灵判定是否真实可信”得出寄托于神灵,具有神秘色彩;由材料一“会计师审查开始介入”可知“神鉴”向“人鉴”演进;从材
88、料一“征信是慈善组织通过公示确切的证据进而获得公众信任的措施和方法”说明征信方式力求信息公开、真实,以获得社会信任。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慈善法慈善用途法”表明立法规范,走法治化道路;由材料二“确立了政府对慈善基金会的管辖权”可知明确政府的监管权;从材料二“成立了慈善委员会负责对全英慈善组织进行登记和监督”得出成立监督机构;据材料二“推动了社会救助、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的制度”表明完善慈善制度,予以制度支持。第二小问,据材料二“1853年,英国制定了慈善信托法”并结合所学英国革命的知识得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民主法制的建立和不断发展;据材料二“1853年”并结合所学工
89、业革命后形成两大对立阶级、贫富分化严重可知工业革命后,社会两极分化加剧;据材料二“1601年、1853年、1906年”并结合所学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的知识可知英国资本主义不断发展,国力增强;由材料二“1906年制度化”并结合所学英国工人运动可知工人运动和政党竞争推动了民主法制的发展。 答案:(1)特点:中国近代征信方式起步较晚;征信方式以民间自发为主,官府参与征信监督;征信方式多样化且不断发展完善;多种征信方式既有不断递进的关系又并行使用,相互印证;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寄托于神灵;具有神秘色彩;信息真实性由“神鉴”向“人鉴”演进;征信方式力求信息公开、真实,以获得社会信任等。(2)举措:立法规范,
90、走法治化道路;明确政府的监管权;成立监督机构;完善慈善制度,予以制度支持。背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民主法制的建立和不断发展;工业革命后,社会两极分化加剧;英国资本主义不断发展,国力增强;工人运动和政党竞争推动了民主法制的发展。 2(2019山西大学附中二轮复习诊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在中国进行的战争(甲午战争引者注)给古老的中国以致命的打击。闭关自守已经不可能了。即使是为了军事防御的目的,也必须敷设铁路,使用蒸汽机和电力以及创办大工业。这样一来,旧有的小农经济的经济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农户自己也制造自己使用的工业品),以及可以容纳比较稠密的人口的整个陈旧的社会制度也都在逐渐
91、瓦解。千百万人将被迫离乡背井,移居国外。他们甚至会移居到欧洲,而且是大批的。而中国人的竞争一旦规模大起来,就会给你们那里和我们这里迅速地造成极端尖锐的形势,这样一来,资本主义征服中国的同时也将促进欧洲和美洲资本主义的崩溃。 恩格斯请根据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的史实,对恩格斯的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解析:首先,分析材料信息,确定恩格斯的观点,恩格斯强调中国传统社会瓦解,进行近代化建设;由材料“就会给崩溃”可知人口的流动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崩溃,其次,根据论点进行评析,最后,根据材料中的相关信息,结合甲午中日战争之后近代化史实与人口流动的趋势相关知识予以阐述,表述成文。阐述时注意题目
92、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恩格斯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清朝将进行主动开放,进行现代化建设,而且传统的社会制度将会逐步瓦解,这一判断基本符合历史事实。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清政府开始编练新式军队,采用新式武器和西方训练系统,推动中国的军队现代化。并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促进工商业发展。戊戌变法显示了民间和政府的改革意图。清末新政进一步实施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与此同时,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内部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外部商品资本涌入的背景下,逐步解体。随着小农经济逐步解体,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传统社会组织、宗法结构、思想观念,也都在解体或变形。可以说,甲午中日战
93、争之后的中国,政府的主动变革和中国传统经济社会的瓦解演变,都证明了恩格斯判断的准确性。 但是,恩格斯对于中国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存在显著误判。恩格斯认为中国民众将大批移居国外,加剧西方的社会矛盾,从而促进西方资本主义的崩溃。实际上并未发生。中国的压力局限于国内,在20世纪初陷入了长期的革命和混乱之中。第 17 天选考题专练(三选一)热点押题农业合作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盛宣怀1.【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2019福建福州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改,广大农民获得了自己的土地,农业生产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直接结合起来。农民生产的主动性、积极性空前提高。土改后一部分农
94、民不具备独立生产的能力,无力抵御大的自然灾害,在农民中产生了劳动互助的积极性。1951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全国农业互助合作会议,并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于当年12月下发给各级党委试行,要求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和可能,按照积极发展和稳步前进的方针和自愿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和逐步推广的方法,大量地发展劳动互助组,把农业发展当作一件大事去做。到1952年底,组织起来的农户,老解放区占65%以上,新解放区占25%左右,全国还成立了4 000多个农业合作社,创办了几十个高级社。 摘编自姜帆从农业合作化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进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共中央确定发
95、展劳动互助组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2年农业合作取得成功的原因。(9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改,广大农民获得了自己的土地”,可知土改后农民分得了土地;根据材料“土改后一部分农民不具备独立生产的能力”,可知农业生产条件落后;根据材料“土改后在农民中产生了劳动互助的积极性”,可知劳动互助在农民中出现;根据材料“1951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全国农业互助合作会议,并制定了”,可知全国农业互助合作会议的召开;根据材料“到1952年底”,可知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开展。第(2)问,根据材料“土改后劳动互助的积极性”可知符合当时实际;根据材料“到195
96、2年底几十个高级社”可知广大农民的支持;根据材料“1951年9月各级党委试行”可知政府的重视;根据材料“按照积极发展劳动互助组”可知采用了正确的策略。答案:(1)背景:土改后农民分得了土地;农业生产条件落后;劳动互助在农民中出现;全国农业互助合作会议的召开;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开展。 (2)原因:符合当时实际;广大农民的支持;政府的重视;采用了正确的策略。2【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法国在法德边界采取消极态度,又在其他地区开展一些徒劳的行动,这一切都正中希特勒的下怀。他突然开始入侵法国,这大大挫败了盟国的士气,也使他的将军们瞠目拜伏,对于希特勒从阿登利
97、用装甲部队突袭的想法无人表示反对。就在法国还在为挪威战败晕头转向时,就在盟国军事后勤工作还是一团糟时,他动手了。 这次进攻法国的军事赌博是完全胜利了。战争在1940年5月10日打响,六个星期以后,法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希特勒得到了他所要的一切。双方悬殊的伤亡人数展示了德国的巨大军事胜利。6月10日,意大利作为德国盟友参战,6月24日签署的法国与墨索里尼的停战协定中包括了法国在战后从各殖民地撤军。 摘编自英保罗约翰逊主编现代:从1919年到2000年的世界(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迅速败亡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败亡的影响。(9分)解析:第(1)问,根据
98、材料“他突然开始入侵法国”“这次进攻法国的军事赌博是完全胜利了”可知德国的突袭和正确的作战方针;根据材料“法国在法德边界采取消极态度”可知法国绥靖政策的推行;根据材料“6月10日,意大利作为德国盟友参战”可知意大利的参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军民厌战。第(2)问,根据材料“法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希特勒得到了他所要的一切”可知使法国沦为德国的附庸;根据材料“双方悬殊的伤亡人数展示了德国的巨大军事胜利”可知使盟国士气大受打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刺激了希特勒对外扩张野心,削弱了反法西斯的力量。答案:(1)原因:德国的突袭和正确的作战方针;法国绥靖政策的推行;法国军民厌战;意大利的参战。 (2)影响:
99、使法国沦为德国的附庸;使盟国士气大受打击;刺激了希特勒对外扩张野心;削弱了反法西斯的力量。3【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2019安徽蚌埠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甲午战争之前,我国自办的以技术实业为主的洋务学堂因需培养应急性实用人才,缺乏整体性规划和学制系统。甲午战争之后,虽然“兴新学、广育才”的社会舆论日益高涨,然而国家层面行动迟缓,科举制度迟迟未能废除,兴办新学难有作为。 盛宣怀总结技术实业学堂办理经验教训,于1895年率先创建北洋大学堂,内设二等、头等学堂,翌年又设立南洋公学,内分师范院、外院、中院、上院。头等学堂、上院学制4年,招收接受过系统的初等、中等教育的学生,
100、分门肄习工程、法政等专业,明确定位为“外国所谓大学堂也”。 北洋大学堂办至1899年即有首届学生毕业,南洋公学至20世纪初年声誉渐起,成为各地兴办新式教育的模板。 摘编自夏东元盛宣怀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盛宣怀创办近代教育的背景。(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洋大学堂和南洋公学的教学特点以及影响。(8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甲午战争之前,我国自办的以技术实业为主的洋务学堂因需培养应急性实用人才,缺乏整体性规划和学制系统”说明洋务运动时期办的洋务教育存在缺陷,需要改革。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根据材料“甲午战争之后兴办新学难有作为
101、”并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战败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再加上社会舆论的影响,推动中国教育改革。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内设二等法政等专业”可知新式学堂改变了之前教育缺乏整体性规划和学制系统的状况,设有专门分科,实行分层教学。第二小问,可以从培育人才,促进高等教育等角度去分析。答案:(1)背景:洋务教育的缺陷;洋务运动的促进;民族危机加深;社会舆论推动。(2)特点:具备整体性规划和学制系统;实行分层设学,设有专门分科。影响:培养高等人才;促进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第18天41题专练热点主题法 制 建 设42题专练训练题型现 象 解 读 类1.(2019湖南衡阳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102、分)材料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殷周时期在法律思想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在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时代,法律思想得到了充分发展,诸如德治、人治、法治、礼治、德刑关系等法律思想都在这一时期确立。经过争鸣和辩驳,各学派相互借鉴与吸收。从汉代春秋决狱开始,中国法律逐渐走上了儒家化的道路,将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法令。董仲舒神化皇权、改造新儒学,契合了统治者加强统治、维护大一统的需要。唐律疏议提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标志着礼法结合的全面完成,儒家思想遂成为了封建法律的正统思想,自此历朝均沿袭不变,并对后世传统法制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摘编自付银中国近代法律观
103、念的转型材料二鸦片战争加速了中国传统法律的转型。龚自珍、魏源等从自救的角度对清朝的律例与司法制度展开了批判。林则徐首倡“睁眼看世界”,主持编译了各国律例。 1902年,英美等国表示,如清政府改良司法状态,“皆臻完善”以后,可以放弃领事裁判权。清政府不得不“参酌各国法律”,修订现行律例。1905年,清政府以西方资产阶级法典为立法模式,大规模移植西方国家的法律制度,开始法典编纂工作。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摘编自日本石田琢智中日法律的近代转型的比较分析(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古代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特点,并分析产生这些特
104、点的原因。(15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法律制度向近代法律制度转型的原因。(10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正统思想”,得出源远流长,渐臻完善,唐时最终定型;据材料一“从汉代春秋决狱开始,中国法律逐渐走上了儒家化的道路,将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法令”,得出德主刑辅、人伦入法(或伦理纲常法律化),具有浓厚的儒家文化特色;据材料一“董仲舒神化皇权、改造新儒学,契合了统治者加强统治、维护大一统的需要”,得出目的在于维护君主专制和等级特色;据材料一“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并结合中国古代的法治思想起源于法家思想,得出重刑法轻民法,强调以
105、法禁民,漠视人权保障。第二小问,可以结合第一小问的答案,从政治、经济、思想、法律本身来思考。第(2)问,首先扣住限定性关键词“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法律制度向近代法律制度转型”及材料二“对清朝的律例与司法制度展开了批判”,得出传统法律思想的滞后;据材料二“从自救的角度”并联系中国近代史所学,得出挽救民族危机的需要;据材料二“1902年,英美等国表示,如清政府改良司法状态皆臻完善以后,可以放弃领事裁判权”,得出帝国主义国家逼迫和要求中国法制与西方接轨;据材料二“以西方资产阶级法典为立法模式,大规模移植西方国家的法律制度”,得出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法律思想和观念的传入(或西方法律和法学的引入);据材料二“龚
106、自珍开始法典编纂工作”得出近代有识之士的积极推动(或对封建法律的改良)。 答案:(1)特点:源远流长,渐臻完善,唐时最终定型;援礼入法(或礼法结合)、德主刑辅、人伦入法(或伦理纲常法律化),具有浓厚的儒家文化特色;目的在于维护君主专制和等级特色;重刑法轻民法,强调以法禁民,漠视人权保障。原因: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从而对法律思想形成制约;为保护小农经济的发展和维护小农社会的和谐稳定,故在法律思想上强调内儒外法,刚柔兼济;中国古代政治本质是人治,故中国古代法治服务于人治,以法治倡人治教化;为维护大一统帝国和专制皇权的威权统治,故重刑法威压,而轻民法人权。(2)原因:传统法律思想的滞
107、后;挽救民族危机的需要;帝国主义国家逼迫和要求中国法制与西方接轨;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法律思想和观念的传入(或西方法律和法学的引入);近代有识之士的积极推动(或对封建法律的改良)。 2(2019山西太原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19年大事记 时间事件1月18日中国代表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明确提出“山东是中国领土,战败国德国应将其山东的一切权利直接交还中国” 2月28日南北和平五次会议召开,和谈陷于僵局 3月31日陈毅、李富春等26人赴法勤工俭学 4月6日每周评论刊载共产党宣言的部分文章 5月2日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来华讲学 5月4日北京大学学生向天安门广场集中时,和警方发生冲
108、突,从而爆发举世闻名的五四运动 6月37日上海、天津、南京等地发生罢工、罢市、罢课,声援五四运动 7月6日张作霖借日军力量称霸东三省 8月中国试制成功第一架水上飞机“甲型一号” 9月李大钊在本月出版的新青年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完整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9月25日张伯苓创办的私立南开大学开学 11月12日日本人制造“台江事件”,北京政府外交部向日本驻华公使发出抗议照会 本年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女性流行一种短衣长裤的着衣时尚,服装逐渐西化据吴晓波跌宕一百年等整理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所学知识,解读上表中的主要历史现象。(要求: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或多个历史现象,解读全面准确,须史论结合。)解析:根
109、据所学知识可知,爆发于1919年5月4日的五四爱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以此事为论述的中心,并且该事件在表格中也有述及。在论述该事件时,要从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方面全面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答案:示例: 历史现象:1919年,上海、天津、南京等地发生罢工、罢市、罢课,声援五四运动。 解读:1919年上海、天津等地的罢工、罢市、罢课运动表明五四运动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性的群众反帝爱国运动。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西方先进文化的传入和新式教育的发展等因素,巴黎和会的外交受挫激化了国人与北洋政府之间的矛盾。这一现象反映了民族
110、主义的觉醒,加强了民族凝聚力,为五四运动的初步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历史现象是多方合力的结果,说明1919年的中国,各种新兴力量不断壮大,积极参与社会改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行准备了条件。 (提示:从教育、文化交流、社会习俗、日本侵华等角度作答亦可)第 19 天选考题专练(三选一)热点押题汉光武帝吏治改革东方主战场亚历山大汉密尔顿1.【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2019山东滨州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汉光武帝刘秀生长于民间,对于弊政的形式与危害有所了解。天下大定之后,期望以安定和平的形式推行统治,于是重视任用守法循理的官吏即所谓“循吏”以改良吏治。刘秀自身节俭庄重
111、,没有偏恩,也经常召集官员调查基层吏治得失,了解民间政治情况,严谨执政。他亲自考察地方主要官员,选用最有能力者以充分发挥其才干。例如邓晨为汝南太守,兴修水利,灌溉数千顷田,于是汝南丰殷富足。李忠为丹阳太守,以儒学变改当地风俗,起筑学校,教习礼容,得到当地民众的拥护。张堪任渔阳太守,捕击奸猾,赏罚必信,得到吏民支持,秩序安定,以至殷富。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1)根据材料,概括汉光武帝吏治改革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光武帝吏治改革的影响。(9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刘秀自身节俭庄重严谨执政”得出以身作则;根据材料“天下大定之后以改良吏治”得出重用“循吏”(注重
112、法治与才能);根据材料“李忠为丹阳太守得到当地民众的拥护”得出突出儒学治国,重视民生。第(2)问,根据材料“张堪以至殷富”得出改善吏治;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根据材料“邓晨为汝南太守,兴修水利,灌溉数千顷田,于是汝南丰殷富足”得出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光武中兴”局面的形成;根据材料“李忠为丹阳太守,以儒学变改当地风俗,起筑学校,教习礼容,得到当地民众的拥护”得出推动儒学的发展。答案:(1)特点:以身作则;重用“循吏”(注重法治与才能);突出儒学治国,重视民生。(2)影响:改善吏治;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光武中兴”局面的形成;推动儒学的发展。2【选修3:20世纪
113、的战争与和平】(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长期以来,欧美史学界的关注点集中在欧洲发生的反法西斯战争,却很少涉及中国的抗日战争。这是因为西方学界把第二次世界大战看作主要是西方人内部的战争,其起点不可能在西方以外的地区。另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影响了西方对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贡献的研究兴趣,同时也增加了西方学界开展中国抗战史研究的难度。但必须指出的是,作为东方主战场的中国战场,其持久、顽强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历史事实及其巨大价值,影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总体格局、总体进程。 第一,由于在中国战场的巨大消耗使日本难以承受美英等国的制裁,迫使日本考虑占领东南亚以获得丰富的战略物资
114、,从而不得不冒险与美英等国在太平洋地区作战。 第二,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牵制和抗击了日本陆军2/3以上的总兵力,歼敌约占日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伤亡人数的70%。 第三,中国抗日战争使日军在北线被迫放弃介入德苏战争;在南线,使日军无法实现在地中海地区与德、意实现会师的计划;在太平洋战场上,使得美国能够从容贯彻总体上先欧后亚的战略计划。 摘编自庄礼伟二战史研究不应遮蔽中国抗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美史学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中很少涉及中国抗日战争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方主战场的历史意义。(9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这是因为西方学界把第二次世界大战
115、看作主要是西方人内部的战争,其起点不可能在西方以外的地区”得出西方中心论对欧美史学界的影响;根据材料“另外研究的难度”得出冷战格局的影响(两极格局的影响)等。第(2)问,根据材料“由于在中国战场太平洋地区作战”得出中国抗战激化了日本与美英之间的矛盾,迫使日本当局向美英宣战,从而加速了其覆亡;根据材料“中国抗日战争使日军先欧后亚的战略计划”得出中国战场对日军形成了有效牵制,从而在战略层面上有力支援了盟国;中国抗战破坏了德、意、日轴心国的军事同盟计划,为其他战场的战略转折作出重大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对中国的影响。答案:(1)原因:西方中心论对欧美史学界的影响;冷战格局的影响(两极格局的影响)等
116、。 (2)意义:中国抗日战争激化了日本与美英之间的矛盾,迫使日本当局向美英宣战,从而加速了其覆亡;中国战场对日军形成了有效牵制,从而在战略层面上有力支援了盟国;中国抗日战争破坏了德、意、日轴心国的军事同盟计划,为其他战场的战略转折作出重大贡献;激发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民族自信心,民族意识空前高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等。3【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2019山西大学附中二轮复习诊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美国史上,1781年至1789年被称为“危机时期”。当时,美国处于独立战争期间。英国凭借其自身强大的制造业和商业优势,对新生的美国进行了打击。“美国向何处去”一
117、时成为建国者讨论的焦点。1789年,亚历山大汉密尔顿被任命为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部长,面对空空的国库,1790年,汉密尔顿向国会提出了关于国家银行的报告,希望国会建立国家银行,增加发行国家的纸币,国家银行发行的货币不受各州货币流通的限制。多年之前,汉密尔顿就广泛阅读关于英国制度和国力变化之间关系的文献,认为金融体制对于英国崛起和国力保持起到了重要作用。1791年,汉密尔顿向国会提交了著名的关于制造业的报告。他指出,美国要想在世界经济中占据有利地位,绝对不能走小农经济之路、执行重农主义政策,一定要走工业化的道路,建成一个工业国。而且美国当时的工业属于“幼稚工业”,不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所以必须采
118、取政府干预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摘编自唐逸如美国制造业的崛起之路(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汉密尔顿担任美国财政部部长时所面临的形势。(6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汉密尔顿的立国方案,并加以评价。(9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美国处于独立战争期间。英国凭借其自身强大的制造业和商业优势,对新生的美国进行了打击”可知美国通过独立战争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但独立后面对着英国的经济打击;据材料“面对空空的国库”结合所学可知,联邦政府与地方各州之间的矛盾,新生国家经济凋敝、财政困难。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汉密尔顿向国会提出了流通的限制”,可知建立国家银行,发行国家纸币;据材料“美国当
119、时的工业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可知实行贸易保护政策。第二小问,据材料“在美国史上,1781年至1789年被称为危机时期”结合所学可知,符合美国建国初的国情,利于维护美国国家统一,增强美国经济实力;据材料“必须采取政府干预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并结合所学可知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不利于自由贸易的发展。答案:(1)形势: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国际上,英国的压力。联邦政府与地方各州之间的矛盾;新生国家经济凋敝、财政困难。(2)立国方案:建立国家银行,发行国家纸币,实行贸易保护。评价:这一方案符合美国当时国情和历史发展趋势,利于维护美国国家统一,增强美国经济实力。但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从长期看不利于
120、自由贸易的发展,其实是民族主义在经济领域的反映。第20天41题专练热点主题制 度 创 新42题专练训练题型自 拟 论 题 类1.(2019广西桂林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中国传统社会存在调解这一特殊的司法形式,它仅限于调解民事案件和轻微刑事案件。调解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官府调解,即行政长官主持对民事案件或轻微刑事案件的调解。二是官批民调,官府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如认为情节轻微或认为事关亲族关系,不便公开传讯,即批令亲族人等加以调处,并将调处结果报告官府。三是民间调解,争讼者找亲邻族、乡保解决,不达官府,宗族等势力的调解有比官府更有利的地方。调解的第一步是受理纠纷,其次对当事
121、人进行训导,最后促成当事人和解并达成调解协议。中国传统社会的调解都贯穿着大致相同的原则和精神,或以亲情、人情去打动双方当事人,使之忘却是非曲直,从而达到“息事宁人”之目的;或以儒家纲常伦理进行劝导,使当事人“重义轻利”,甚至“见义忘利”,从而不再为财货“细故”而相争讼,以达“道德教化”、安分守己之目的。因为调解有利于减少诉讼和封建统治秩序的稳定,历代封建统治者一直很重视,直到清末仍有以调解结案的规定。 摘编自胡旭晟、夏新华中国调解传统研究一种文化的透视材料二美国历史上很少将调解视为一种重要的解决纠纷的方式,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仅依靠法院裁决纠纷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调解制度迅速兴起。美国
122、调解制度有两大指导理念:一是调解员中立和当事人主体地位凸显的理念。调解过程中,当事人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调解员只是协助者,调解员通过协调,帮助当事人根据自身意志寻求最优方案,实现纠纷化解。其次是着眼未来,实现双赢。在美国,调解不是一个单纯的纠纷解决机制,而是一套完全融于社会生产、生活的运行机制,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根据社会纠纷化解的需要,美国法学院通过单独学科式的教学,培养具有解决纠纷能力的专业学生。学生毕业后,从事调解工作,形成一个独立的职业。如今调解作为一个独立的职业,催生了一大批专业性的调解组织并发展出了与市场经济相契合的商业性调解机构,他们将调解服务量化成商品,融入到市场竞争中,满足了
123、社会多元主体的多元利益需求。 摘编自廖永安、张莹美国调解制度的启示与借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传统社会调解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9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传统中国的调解机制与美国的异同点。(16分)解析:第(1)问,材料一“中国传统社会的调解或以亲情、人情去打动双方当事人或以儒家纲常伦理进行劝导以达道德教化、安分守己之目的”说明中国儒家等传统思想的影响及宗法血缘关系根深蒂固;由材料一“争讼者找亲邻族、乡保解决,不达官府,宗族等势力的调解有比官府更有利的地方”,可知中国古代诉讼的成本较高,效率低,影响农业生产,因而产生了调解制度;同时中国古代威权政治下,
124、人们对法律、诉讼和刑法等的畏惧心理也是调解制度产生的背景之一。第(2)问,相同点,材料一“因为调解有利于的规定”与材料二“随着社会政治迅速兴起”,说明传统中国与美国的调解机制都是法院或政府裁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传统中国和美国的调解机制的内容来看,两者都以协调社会矛盾为宗旨。不同点,调解制度性质,从社会性质进行分析;调解者地位,由材料一“调解的第一步是受理纠纷,其次对当事人进行训导,最后促成当事人和解并达成调解协议”说明中国的调解者在调解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当事人听从其训导;由材料二“一是调解员中立和当事人主体地位凸显的理念”,可知美国的调解者是协调者,当事人处于主导地位;调解思想,由材料一“中
125、国传统社会的调解或以亲情、人情去打动双方当事人或以儒家纲常伦理进行劝导”,可知中国以亲情及儒家思想进行调解;材料二“调解过程中纠纷化解”,可知美国以满足双方利益为出发点进行调解;调解模式,由材料一调解的三种形式“一是官府调解二是官批民调三是民间调解”,可知中国调解以官府、宗族等进行调解,带有义务性质;由材料二“在美国产业链条”,可知美国调解形成了学科化、职业化、专门化、商业化的产业链模式,带有营利性质。 答案:(1)背景:中国儒家等传统思想的影响;宗法血缘关系根深蒂固;诉讼的成本较高,效率低,影响农业生产;人们对法律、诉讼和刑法等的畏惧心理。 (2)同:都是法院或政府裁决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以协
126、调社会矛盾为宗旨。异:调解制度性质:中国的调解制度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具有封建社会性质;美国的调解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产物,具有资本主义性质。调解者地位:中国的调解者在调解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当事人听从其训导;美国的调解者是协调者,当事人处于主导地位。调解思想:中国以亲情及儒家思想进行调解;美国以满足双方利益为出发点进行调解。调解模式:中国调解以官府、宗族等进行调解,带有义务性质;美国调解形成了学科化、职业化、专门化、商业化的产业链模式,带有营利性质。 2(2019福建漳州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摘编自杨长涌新一轮科技发展趋势及其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根据图示,围绕“世界格
127、局变动”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解析:本题以科技发展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为主题,考查世界经济发展相关的重大史实,如能源更新、交通通讯变革、经济格局的重大变化、国际竞争等。作答时,首先要明确作答要求:“世界格局变动”“具体论题”“明确写出所拟论题”“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合理”。解题是要抓住材料中“能源系统革命”“交通通讯系统革命”“发达国家主导”“发达国家之间的争夺”等有效信息。可以从蒸汽技术的应用促成英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格局形成;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等话题展开论述。答案:参考示例一: 论
128、题:蒸汽技术的应用促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格局的形成。阐述:英国首先大规模应用蒸汽技术,促成交通工具的革新和蒸汽时代的到来;带动了生产方式的革新,工厂制出现,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以强大国力为基础,开展殖民扩张,推进自由贸易;十九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出现。由此可见,蒸汽技术的应用成为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格局形成的重要条件。参考示例二: 论题: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阐述: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率先成为工业国家,建立起强大的“日不落帝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德国在电气等新技术应用方面走在了前列,工业产值赶超英国;以德国为主的后起工业国家
129、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由此可见,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是世界政治格局变动的根本原因。注:“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考生如从资本主义殖民体系、世界市场体系、世界贸易格局、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美苏两极格局等方面作答,言之成理,逻辑清晰,均可给分。第 21 天选考题专练(三选一)热点押题分税制改革雅尔塔会议汤显祖1.【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2019四川南充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中央财政收入占GDP和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迅速下降,中央政府面临前所未有的“弱中央”的状态。正是这场财政危机,19
130、94年一场具有深远影响的分税制改革在中国拉开了序幕。改革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结合原则,将税源分散、收入零星、涉及面广的税种一般划归地方税,地方政府对地方税可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决定开征、停征、减征税、免税,确定税率和征收范围,税源大而集中的税种一般划归中央税,征收管理权、税款所有权由中央和地方按一定方式分享的税种,属于共享税,并建立中央税收和地方税收体系,分设中央与地方两套税务机构分别征管。科学核定地方收支数额,逐步实行比较规范的中央财政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和健全分级预算制度,硬化各级预算约束。分税制的实行,使中国的财政秩序为之大改,中央财政重获活力。 摘编自论1994年分税制改
131、革的得失(1)根据材料概括我国分税制改革的主要特点。(6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分税制改革的作用。(9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改革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结合原则硬化各级预算约束”可从按税源大小划分税权;适度分权于地方;建立健全机制;加强中央宏观调控等方面概括。第(2)问,根据材料“分税制的实行,使中国的财政秩序为之大改,中央财政重获活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分税制改革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强化中央对财政分配的主导作用;完善了国家税收体系,适度放权,调动了地方积极性;协调了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利益分配;适应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促进了我国税制与国际税制接轨,有利
132、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答案:(1)特点:按税源大小划分税权;适度分权于地方;建立健全机制;加强中央宏观调控(财政制衡原则)。 (2)作用: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强化中央对财政分配的主导作用;完善了国家税收体系,适度放权,调动了地方积极性;协调了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利益分配;适应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促进了我国税制与国际税制接轨,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当德国败局已定时,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于1945年2月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对加快战争进程、战后对德国的处理以及确保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安全等重大问题作出了一
133、系列安排。会议决定在德国投降后,由美、苏、英、法分区占领,并在柏林设置管制委员会。经过激烈讨论,达成了关于波兰的疆界和政府组成的协议。为确保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决定成立以美、英、法、苏、中五国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联合国。为争取苏联早日参加对日作战,美苏秘密缔结协定,其条件包括维持外蒙古的现状,苏联在大连港拥有特权、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等等。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尔塔会议召开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尔塔会议的影响。(9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当德国败局已定时”可知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胜利;据材料“对加快战争进程、战
134、后对德国的处理以及确保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安全等重大问题作出了一系列安排”可知加快战争进程与安排战后世界秩序的需要;据所学可知,雅尔塔会议的召开,使美、英、苏之间的矛盾暴露。第(2)问,据材料“对加快战争进程、战后对德国的处理以及确保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安全等重大问题作出了一系列安排”可知加快了战争胜利的步伐,规划了战后世界秩序,结合所学可知,以雅尔塔会议为基础形成了战后雅尔塔体系,从而对战后国际格局产生影响;据材料“决定成立以美、英、法、苏、中五国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联合国”可知为联合国以及相应机构的建立创造了条件;“美苏秘密缔结协定旅顺港为海军基地等等”可知秘密签约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具有明显的大国
135、强权色彩。答案:(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美、英、苏之间的矛盾日益显露;结束战争和安排战后世界的客观需要。(2)协调盟国战胜法西斯的步伐,使胜利早日到来;对联合国的建立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背着中国签订了以中国的领土主权作交易的秘密协定,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是美苏为划分战后势力范围两分天下的产物;对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形成具有深远影响。3【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2019河南六市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汤显祖,江西临川人,少年时即才名扬于海内。万历初,大学士张居正想请汤显祖与其子同习科考却遭其谢绝,这使汤显祖迟迟不得中第。万历十八年
136、,汤显祖上疏弹劾时政腐败,指出皇帝应对此负责,因此遭贬,八年后他弃官归家。汤显祖在思想上近于李贽,他以对封建正统思想的批判为创作主导思想,创作完成了他最伟大的作品牡丹亭,体现了他对社会问题极用心的探讨。剧中杜丽娘和柳梦梅以自己的爱情冲破生死界限和封建礼教的束缚,自己做主结为夫妻。这一爱情故事打动了观众,成为家传户诵深受欢迎的舞台主流。日本著名戏曲史家青木正儿,首次将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并称为东西曲坛伟人,称汤显祖不仅于戏曲上表现其伟大,“即其人格气节亦颇有可羡慕者,谱之入曲固为吾党所快者。”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汤显祖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9分)(2)根据材料并结
137、合所学知识,说明青木正儿称赞汤显祖伟大的原因。(6分)解析:第(1)问,汤显祖思想的产生要放在明朝市民文学发展的背景下去思考,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入手;据材料“万历十八年八年后他弃官归家”并结合所学得出晚明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据材料“这一爱情故事打动了观众,成为家传户诵深受欢迎的舞台主流”并结合所学得出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市民价值取向的变化。第(2)问,据材料“大学士张居正想请汤显祖与其子同习科考却遭其谢绝”“汤显祖上疏弹劾时政腐败”得出不畏权势的人格气节;据材料“创作完成了他最伟大的作品牡丹亭,体现了他对社会问题极用心的探讨”结合所学得出关注现实的艺术特点;据材料“他以对封建
138、正统思想的批判为创作主导思想”“剧中杜丽娘和柳梦梅以自己的爱情冲破生死界限和封建礼教的束缚,自己做主结为夫妻”并结合所学得出勇于反抗礼教的思想倾向;据材料“这一爱情故事东西曲坛伟人”结合所学得出非凡卓越的艺术成就。答案:(1)晚明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市民价值取向的变化。(2)不畏权势的人格气节;关注现实的艺术特点;勇于反抗礼教的思想倾向;非凡卓越的艺术成就。第22天41题专练热点主题对 外 开 放42题专练训练题型信 息 提 取 类1.(2019湖南永州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非洲是世界古人类和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公元前4000年便有最
139、早的文字记载,非洲北部的埃及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自1415年西班牙占领休达,欧洲列强开始对非洲进行殖民统治,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达到巅峰,约有95%非洲领土遭到列强瓜分,资源长期遭到掠夺。1947年后殖民地陆续独立,而非洲独立年(1960年)则象征非洲脱离列强统治,非洲殖民时代结束。 由于长期种族冲突、热带疾病丛生、工业化引发的环境破坏,从前西方殖民主义,独立后腐败政权,教育、人民自律的不力,使非洲成为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世界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一个洲,全非洲一年的贸易总额仅占全世界的百分之一。通常所说非洲人指的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尼格罗人种非洲居民,即非洲黑人。 摘编自非洲概况 材料二
140、我们一致认为,中非历来是命运共同体。中非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结下深厚友谊。一致承诺,加强集体对话,增进传统友谊,深化务实合作,携手打造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我们一致同意将“一带一路”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非盟2063年议程和非洲各国发展战略紧密对接,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促进双方“一带一路”产能合作,加强双方在非洲基础设施和工业化发展领域的规划合作,为中非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注入新动力。面对当前严峻形势,坚定主张多边主义,反对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支持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以规则为基础、透明、非歧视、开放、包容的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建设开放
141、、包容的世界经济。 摘编自关于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北京宣言 (1)根据材料一,概括非洲的历史特征。(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论述“中非历来是命运共同体”。(15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非洲是世界古人类和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可知非洲是世界人类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据材料一“自1415年西班牙遭到掠夺”可知长期受到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据材料一“由于长期种族冲突、热带疾病丛生、工业化引发的环境破坏”可知非洲长期种族冲突、热带疾病丛生、环境破坏严重;据材料一“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世界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一个洲”可知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世界经济发展水平最低
142、的一个洲;据材料一“非洲人指的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尼格罗人种非洲居民,即非洲黑人”可知非洲居民以黑人为主。第(2)问,从中非的历史交流入手,即古代郑和下西洋、新中国成立后、万隆会议中的召开、求同存异的方针以及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再者从当前的世界形势入手,即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答案:(1)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长期遭受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和掠夺;长期种族冲突,热带疾病丛生;环境破坏严重;发展中国家最集中、世界经济发展水平最低;居民以黑人为主。 (2)中非传统友谊深厚,郑和下西洋曾经到达非洲;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双方有共同历史遭遇,都曾经遭受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
143、和掠夺;双方有相同的发展任务,迫切需要发展经济,深化改革,推进现代化建设,解决民生问题;双方有共同的政治诉求,都致力于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2(2019湖北武昌区调研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下表内容为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论述: 时间 内容 1920年 由于多次的交谈,一些当时的马列主义者,更加明白了苏俄和苏共的情况,得到了一致的结论:“走俄国人的路” 1928年 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1928年 半殖民地中国的革命,只有农民斗争得不到工人的领导而失败,没有农民斗争的发展
144、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本身的1956年 适当调整和平衡工业与农业两大产业、重工业与轻工业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既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要坚持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1982年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搬照抄别国经验,从来不能得到成功。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据张宪文等主编中华民国史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等整理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围绕马克思主义与近现代中国拟定一个论题,并就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首先,分析材
145、料信息,确定选题角度,如革命道路问题、农民阶级的地位问题、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等,其次,根据论题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如从1920年至1928年中可提取俄式道路、农民运动与井冈山道路。从1956年至1982年间可提取调整和平衡工业与农业两大产业、重工业与轻工业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作为借鉴苏联经验。从“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提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等,最后,根据提取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表述成文。阐述时注意题目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参考示例一 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解决
146、中国革命与建设问题。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过程中曾出现了许多理论,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托古改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三民主义都没能完成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而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无产阶级,联合广大农民阶级,进行艰苦卓绝的二十多年斗争才建立了新中国,完成了民主革命的反帝反封建任务。 在近代中国的工业化建设问题上,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中体西用”虽然开启了工业化,也创办了一些工业企业,但没能完成中国经济工业化的转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搞官僚资本控制国民经济,不仅未能实现中国经济工业化,反而排挤民族资本使之逐渐陷入绝境。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通过第一个五
147、年计划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 在20世纪70年代末基本建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 历史事实有力地证明了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使中国走向民主独立、实现现代化建设。 注:该论题亦可拆分为“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解决中国革命问题”和“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解决中国建设问题”。 参考示例二 只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解决中国革命与建设问题。 照搬照抄经典作家的具体论断和别国共产党的革命经验并不能解决中国革命问题。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大规模的工人运动,企图凭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工人阶级单枪匹马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却惨遭军阀屠杀失败。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一度迷信苏联“城市中心
148、论”的革命道路,一再围绕大城市却屡遭失败,这些都说明了中国革命无法根据现有的别国经验解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农村包围城市之路,引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 在社会主义的改造和建设上,中国共产党人也一贯善于通过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以和平赎买的方式成功改造了资本主义工商业,总体平稳快速地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阶段,毛主席针对苏联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发表论十大关系,被历史发展证实是符合客观实际的。特别是1978年中国共产
149、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结合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国情,实事求是,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导中国改革开放四十余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历史与现实告诉我们,只有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才能解决中国革命与现代化建设的问题。 注:该论题亦可以拆分为“只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解决中国革命问题”和 “只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解决中国建设问题”。第 23 天选考题专练(三选一)热点押题美国文官制度改革第二次世界大战汤寿潜1.【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2019重庆杨家坪中学月考)阅读材料,
150、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美国国会在舆论压力下,经过多次辩论,于1883年初通过了由参议员彭德尔顿提出的文官法案。从此,文官改革开始纳入法律程序之内。彭德尔顿文官法吸取别国文官制的长处,总结并提出一整套美国的文官管理规则。这些规则直到目前仍保持稳定。其主要内容有:对官员选拔实行竞争性的公开考试和考核制,同时对高级要职实行选举制和任命制;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政府官员名额;文官隶属于行政部门彭德尔顿法的核心是实行竞争淘汰的考绩制,即根据公职人员的能力和政绩,按照公开竞争原则决定其录用和提拔降退。彭德尔顿法还规定了文官委员会的组成与权限,其职能包括举行文官考试、调查文官法执行情况以及制定各项细则。虽然文官委
151、员会几度险遭撤除,但仍得到保持和发展,直到1979年才改组为联邦人事管理总署。 摘编自丁则民美国通史:美国内战与镀金时代(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文官制度改革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影响。(7分)解析:第(1)问,由材料“文官改革开始纳入法律程序之内”“吸取别国文官制的长处”“总结并提出一整套美国的文官管理规则”“实行竞争淘汰的考绩制”“还规定了文官委员会的组成与权限”等提炼特点。第(2)问,可以从所涉及到的主体来思考文官制度的影响,如官员、政府统治、社会稳定、两党制度、文官制度本身等方面。答案:(1)特点:通过法案将改革纳入法律程序;吸
152、收外国文官制度进行改革;文官选拔任用制度化、规范化;以考绩制为核心,将能力和政绩作为考核任用标准;重视制度的稳定与发展。 (2)影响: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和政府效率;有利于统治阶级网罗人才,扩大统治基础,缓和社会矛盾;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两党制下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2【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积极推动苏联与英、法之间订立集体安全条约的谈判。国民政府认为,苏联与英、法结盟将使欧洲安定,使英、法、苏有余力关注远东问题。1939年4月,中方约见苏联驻华代办,希望在英、法、苏讨论欧洲集体保障时,请苏联同时提出“共同制止远东侵略者”的议题。国民政府对苏联与英法
153、间的谈判有着比较乐观的判断,然而事态并没有向国民政府期望的方向发展。苏联在与英法谋求集体安全的保障一时难以达成协议,担心英法“祸水东引”,转而与德国妥协,于8月23日与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联此举不仅令西方国家大为震惊,也使中国政府深感意外和紧张。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积极推动订立欧洲集体安全条约的背景。(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推动订立欧洲集体安全条约失败的原因。(6分)解析:第(1)问,结合时间点“1939年”可以判断中国处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由涉及到的国家英、法、苏、德等,可以考虑他们对于欧洲集体安全的看法,以及相
154、互之间的关系,从而总结背景。第(2)问,既要思考推动国当时中国的国力问题,又要思考涉及国英、德、苏的不同打算。答案:(1)背景: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法西斯国家肆意对外侵略扩张;英法对法西斯侵略执行绥靖政策;英法苏三国有建立集体安全和共同防范侵略的意愿。(2)原因:中国自身力量弱小;英法与苏联互不信任;英法“祸水东引”政策实施;德国极力拉拢苏联;苏联的避战自保。3【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2019湖北武昌区调研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汤寿潜,浙江萧山人。1892年通过科举进入官场,但他却多次辞官。他较早认识到交通与国家富强有密切关系。1905年,汤寿潜担任商办浙江铁
155、路公司总理,积极筹措资金,赶工造路。1909年完工的沪杭路工赀之低,工程质量之高,为中外所公认。鉴于当时英国等国觊觎东南地区路权,汤寿潜主张废除与英国签订的苏杭甬铁路草约,将其收回自办,以期中国“东南之国防从此巩固”。面对清政府邮传部提出的借款修路,汤寿潜坚决抵制,并弹劾时任邮传部大臣盛宣怀,结果却被清政府革去浙路总理职务,清政府仍与英方签订借款合同。汤寿潜遵旨辞职,不干预路事,并听父命远游。汤寿潜冒死护路斗权贵的精神激励了浙江绅民,浙路风潮更加风起云涌,迫使邮传部最终废除草约,有力地促进了全国商办铁路运动。 (1)根据材料,概括汤寿潜围绕收回浙路权利而开展的主要活动。(6分)(2)根据材料并
156、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汤寿潜的上述活动。(9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1905年,汤寿潜为中外所公认”可知他自筹资金,高质量完成铁路建设;据材料“汤寿潜主张废除与英国签订的苏杭甬铁路草约,将其收回自办”可知促使清政府从英国等国通过废约的形式争取收回铁路利权;据材料“面对清政府邮传部提出的借款修路,汤寿潜坚决抵制,并弹劾时任邮传部大臣盛宣怀”可知他抵制借款修路,弹劾盛宣怀。第(2)问,据材料“通过科举进入官场”“多次辞官”“并弹劾时任邮传部大臣盛宣怀,结果却被清政府革去浙路总理职务”可知他淡泊名利,不畏权贵;据材料“他较早认识到赶工造路”可知他践行实业救国思潮,为浙江铁路建设作出贡献;据材料
157、“汤寿潜冒死全国商办铁路运动”可知他掀起收回利权运动的高潮,但他作为地主阶级深受传统思想影响,具有一定的保守性。答案:(1)自筹资金,高质量完成铁路建设;促使清政府从英国等国争取收回铁路利权;抵制借款修路,弹劾盛宣怀。(2)体现了淡泊名利、不畏权贵、力争权利的个人品质;践行了铁路兴国或实业救国思想, 维护国家主权;为浙江铁路建设作出贡献,推动回收铁路利权运动走向高潮;受传统思想影响,有一定的保守性。第24天41题专练热点主题民 族 国 家42题专练训练题型信 息 说 明 类1.(2019吉林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湖南师范大学教授郑大华认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可分为三
158、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清末民初,是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阶段。其特征有:新(近代民族主义)旧(传统民族主义)杂糅,而新的量在增加,旧的量在减少;反对国外民族压迫与反对国内民族压迫,亦即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争取国内各民族的平等斗争交织在一起;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结合,亦即推翻国外和国内民族压迫的斗争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家的斗争结合起来。第二阶段,五四时期,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阶段。其主要特征为:反帝与反封建的结合;从思想文化上寻找中华民族落后的原因;民族主义开始与各种政治运动和思想运动结合。第三阶段,“九一八”后到抗日战争结束,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高涨阶段,其特征为:在思想文化方面,从原来的
159、反省、批判传统文化转变为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弘扬;国内各个阶级、各党派、各种政治势力逐渐结合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形成全民族抗战的局面。 摘编自郑大华“民族主义”“近代民族主义”及思想渊源材料二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48年的威斯特法利亚条约,但一般认为以民族主义为寄托的民族国家构建始于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霍布斯鲍姆认为,“现代民族主义起源于18世纪末的欧洲,是一个以法国大革命为契机的近代现象。”民族主义是伴随近代西方民族国家构建和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出现的,它表现出一个简单的政治原则即“坚持政治的和民族的单位必须一致。”民族主义是一种以民族共同体为依托,强化民族意识和情感、维护民族
160、传统和特点、强调民族利益的思想观念,它可以发展为一种最具民众动员力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运动,其终极目标是建立属于自己民族的民族国家。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结合起来,在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下,通过反对封建专制主义,争取公民自由和民主权利,开始构建服务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近代民族国家。这一阶段民族主义思潮的核心思想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求实现民族自决,建立自己独立的民族国家。 摘编自罗富明中国近代国家建构思想与西方民族主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三阶段与前两个阶段的不同。说明影响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4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
161、出欧洲近代民族主义兴起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西方民族主义的差异性并说明原因。(11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从原来的反省、批判传统文化转变为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弘扬”得出前两个阶段注重学习外国先进文明,第三阶段则更加注重民族优秀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根据材料一“国内各个阶级抗战的局面”得出前两个阶段主要强调反帝和反封建的双重任务,第三阶段则更加强调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第二小问,根据所学,从政治、经济、阶级等方面来进行阐述,同时兼顾国际环境如帝国主义的侵略,西学东渐等因素。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起源于18世纪末的欧洲”得出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
162、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欧洲反封建反教会的要求;根据材料二“伴随近代必须一致”得出人文主义思想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推动等因素的作用。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20世纪清末民初”及材料二“起源于18世纪末的欧洲”得出时间差异,中国民族主义晚于西方民族主义;根据材料一“反对国外民族压迫结合起来”、材料二“可以发展为一种最具民众动员力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运动,其终极目标是建立属于自己民族的民族国家”得出内涵的差异。第三小问,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答案:(1)不同:前两个阶段注重学习外国先进文明,第三阶段则更加注重民族优秀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前两个阶段主要强调反帝和反封建的双重任务,第三阶段则更加
163、强调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第三阶段民族主义的范围更加广泛。因素:国内:封建主义统治下的阶级矛盾激化;近代经济尤其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主思想的传播;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国际:西方文明对中国的传播;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2)背景: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欧洲反封建反教会的要求;人文主义思想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推动。差异:时间:中国民族主义晚于西方民族主义;内涵:西方核心是反封建,建立民主政权,中国有反封建求民主、反侵略求民族独立的双重含义。原因:中国受到西方侵略,开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近代化和反侵略双重任务。2(2019安徽蚌埠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
164、列要求。(12分)材料1939年3月,当中国共产党所支持的中国青年联合会在延安成立的时候,决定把5月4日定为“青年节”。全国各地许多机构都纷纷接纳了这项建议,国民政府也曾予以接受。1940年中央日报刊发社论,将五四运动定性为“当时学生的一个爱国运动;是全国青年一致团结的救国运动”。1944年4月,重庆国民政府却把同为青年发动,但与国民党历史更紧密的黄花岗烈士殉难日,即3月29日定为“青年节”。解放后,中国共产党又重新把5月4日正式定为“中国青年节”。自此以后,双方都坚守以自己的方式来庆祝“五四”。 摘编自周策纵五四运动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青年节”的演变历程中,提取一项有效信息,并加以
165、说明。(要求:提取信息准确,说明合理充分。)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如“1939年3月予以接受”可以从当时国共处于第二次合作角度以及要团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激发青年爱国精神角度进行分析,信息准确,论证合理即可。也可以提取材料信息“1944年4月3月29日定为青年节”来说明,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国民党的阶级属性,巩固统治的目的等角度去分析。答案:示例: 信息1:国共两党都认可1939年把5月4日定为“青年节”。说明:两党都强调了青年在民族救亡中的地位,因此成为动员青年传承五四精神、激发青年抗战热情的重要途径,对中国青年运动的发展起着指引和导向的作用。信息2:国民党1944年
166、修改青年节日期。说明:国民党出于阶级立场和维护统治地位考虑,为争取青年对其统治的支持,故调整青年节日期。第 25 天选考题专练(三选一)热点押题金朝法律制度改革联合国荀子和亚当斯密1.【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2019福建宁德部分达标学校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金初推行女真本族的法,到金熙宗时制定金朝第一部成文法典皇统制,这是金朝立法之始。金章宗时完成的泰和律,标志着金朝立法的完备,此律约有414条,有70%以上不同程度与唐律有关。大金国志谓熙宗“新律之行,大抵依效大宋”,而金史刑志则谓“以本朝旧制,兼采隋、唐之制,参辽、宋之法,类以成书”。金律规定子孙犯死罪,而父母
167、和祖父母无人赡养,一般可上请从轻处罚,即使是必须处死的,也由官府承担对犯人的父母或祖父母的赡养。金代帝王也常为祈福免灾而清理讼狱,进行大赦。金代立法阶段与金政权发展的阶段是相适应的。金代法律的内容体现了以女真为统治民族,以汉族为多数的主体民族,包括契丹等族在内的多族的法制,形成具有金朝特点的法制,体现了阶级统治的本质。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指出金朝法律制度改革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金朝法律改革的影响。(7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以本朝旧制,兼采隋、唐之制,参辽、宋之法,类以成书”得出以女真族法律为基础,兼采隋、唐、辽、宋的法律,形成成文法典;据
168、材料“第一部成文法典皇统制”“金章宗时完成的泰和律”得出立法逐渐完备;材料“规定子孙犯死罪祖父母的赡养”体现了儒家的思想等。第(2)问,据材料“内容体现了多族的法制”得出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各民族融合,促进文化交流;据材料“新律之行,大抵依效大宋”得出促进金朝政权汉化;巩固金朝统治等意义。答案:(1)特点:以女真族法律为基础;兼采隋、唐、辽、宋的法律;形成成文法典;立法逐渐完备;受儒家思想影响较大。(2)影响: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各民族融合;促进文化交流;促进金朝政权汉化;巩固金朝统治。2【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造成了美
169、国对联合国热不了亦冷不得的关系模式。联合国建立之初,美国上上下下充满了理想主义的乐观情绪。杜鲁门总统强调,它不是可能而是肯定会造就未来的和平。按费城调查者的观点,联合国宪章确立了“历史上最强有力的防止战争的机构”。此后到60年代初,有人称这段时间的联大为美国的“表决机器”。到了80年代,华盛顿的倾向是把联合国看作捕蝇草,认为接近它必须小心,也许最好是敬而远之。国务院的流行观点是:在联合国美国应当尽可能少地提创议,因为从那里是不可能指望得到好处的。 摘编自李少军评美国与联合国关系的历史进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联合国建立之初美国乐观情绪的由来。(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
170、出20世纪80年代影响美国对联合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因素。(6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有人称这段时间的联大为美国的表决机器”,得出美国确立了在新安全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据材料“联合国宪章确立了历史上最强有力的防止战争的机构”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联合国的宗旨反映了世界向往和平的心声;联合国的运行机制更有利于维护和平;联合国较以往国际组织更具有普遍性和平等性;延续了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合作,巩固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成果。第(2)问,据材料“到了80年代不可能指望得到好处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美国霸主地位衰落,美国逐渐失去了联合国的主导权;第三世界崛起,联合国成为反殖民主义的舞台;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发
171、展。答案:(1)由来:美国确立了在新安全体系中的主导地位;联合国的宗旨反映了世界向往和平的心声;联合国的运行机制更有利于维护和平;联合国较以往国际组织更具普遍性和平等性;延续了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合作,巩固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成果。(2)因素:美国霸主地位衰落,美国逐渐失去了联合国的主导权;第三世界崛起,联合国成为反殖民主义的舞台;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发展。3【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2019广东湛江高考测试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荀子认为,真正的富国应是兼足天下,上下俱富,荀子主张开源节流;强本扬末。强调“故家五亩宅,百亩田,务其业而勿夺其时,所以富
172、之也”。他充分肯定商业的流通功能,“通流财物粟米,无有滞留,使相归移也”。但是荀子主张国家对商业发展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管制,反对市场价格机制。富国裕民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国富论的根本目标。亚当斯密明确提出“政治经济学”的两大目标是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或生计和给国家或社会提供充分的收入。他认为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维持“看不见的手”,以有效调节经济运行;市场经济机制的核心是价格机制。关于经济人的价值理性,亚当斯密主要论述了谨慎、仁慈、正义和自我控制(节制)四种,突出了德性的利己性。 摘编自贺汉魂荀子与亚当斯密国富论的伦理比较及现代启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荀子和亚当斯密思想的
173、不同之处。(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当斯密经济思想的社会意义。(6分)解析:第(1)问,由材料“开源节流”“强本扬末”“但是荀子主张国家对商业发展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管制,反对市场价格机制”等得出荀子的思想。由材料“维持看不见的手”“德性的利己性”等提炼亚当斯密的观点。第(2)问,根据亚当斯密经济思想的内容来评价社会意义,从经济发展、国家调控、资本主义发展等角度阐述。答案:(1)不同之处:荀子主张开源节流,强本扬末;加强国家对商业的调控,反对市场价格调节;隆礼重法,礼法兼施。 亚当斯密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主张自由贸易,强调市场的调节功能,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在经济人的价值理性
174、方面,强调德性的利己性。(2)社会意义:否定了重商主义思想,创立了现代经济学理论;打击了阻碍工商业发展的政治限制;推动了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第26天41题专练热点主题城 市 建 设42题专练训练题型提 炼 概 念 类1.(2019四川德阳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19世纪后期,美国城市住房紧缺,形成大批贫民窟。1879年,纽约市通过专门法案倡导新式住房设计,改善贫民住房情况,但直到1908年还没对住房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其他城市更是一拖再拖。一战期间,联邦政府实施了两项战时应急住房计划,为工人和军人家庭建造公共住房。20世纪30年代,联邦政府开始扩大在一战时期的做法,1
175、934至1937年间,美国公共工程局以解决就业的名义新建住房21 640套。1937年,美国国会通过美国住房法,并建立美国住房署负责贫民的公共住房建设,到二战结束时,该署为16.8万个建筑单元提供了90%的资助。 摘编自王旭美国城市发展模式:从城市化到大都市区材料二民国时期,住房矛盾日益加剧。1924年,孙中山在建国大纲中提出了住为民需、增建屋舍的主张。1927年以后,国民政府在土地法的框架下陆续出台多种房屋救济法规。1930年土地法和1938年内地房荒救济办法均规定在发生房荒的时候兴建公营住房以救济难民和贫民,但政府力量有限,房屋救济更多依靠私人房屋。抗战爆发后,由于私房房租猛涨,国民政府先
176、后颁布三部房屋租赁条例,在战时和指定区域施行房租管制和强制空房出租等严厉措施。然而这些措施遭到了房主的抵制,加之没有专门机构去监督执行,实施效果不容乐观。 摘编自张群居有其屋:中国住房权历史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前期美国住房政策的变化,并说明其变化产生的积极作用。(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与20世纪前期美国住房政策相比,国民政府住房政策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其形成的原因。(13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1879年更是一拖再拖”“20世纪30年代新建住房21 640套”得出由自由放任到国家调节;据材料一“1934至1937年间住房建设”
177、结合所学得出由间接调控到直接管理;据材料一“一战期间建造公共住房”“到二战结束时,该署为16.8万个建筑单元提供了90%的资助”得出由临时性措施到长期性政策。第二小问,联系时代背景从缓和阶级关系,稳定秩序、资本主义制度(政治);促进经济复苏(经济);为打败法西斯奠定基础等角度入手。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1927年以后,国民政府在土地法的框架下陆续出台多种房屋救济法规”得出与土地政策联系紧密;据材料二“陆续出台多种房屋救济法规和贫民”得出多为应急性救济措施;据材料二“国民政府先后颁布等严厉措施”得出房租管制为主,住宅供应为辅(或以国家行政监督为主);据材料二“加之没有专门机构去监督执行,
178、实施效果不容乐观”得出缺乏专门机构监督或主导执行。第二小问,从经济、社会环境、思想、传统等角度入手,据材料二“但政府力量有限”结合所学得出资本主义发展不足,国家实力有限;据材料二“抗战爆发后”结合所学得出战争频仍、社会动荡的客观环境;据材料二“孙中山在建国大纲中提出了住为民需、增建屋舍的主张”结合所学得出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或“平均地权”)的指导作用;据材料二可知住房政策多为应急性救济措施结合所学得出古代中国救济传统的影响。答案:(1)变化:由自由放任到国家调节;由间接调控到直接管理;由临时性措施到长期性政策。积极作用:改善人民住房状况,稳定社会秩序;增加以工代赈岗位,利于经济复苏;有利于稳定
179、资本主义制度;为打败法西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不同之处:与土地政策联系紧密;多为应急性救济措施;房租管制为主,住宅供应为辅(或以国家行政监督为主);缺乏专门机构监督或主导执行。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足,国家实力有限;战争频仍、社会动荡的客观环境;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或“平均地权”)的指导作用;古代中国救济传统的影响。2(2019山西太原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如果说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人文主义者们开创了一种趋势的话,那么启蒙思想便是这种趋势的最高峰。启蒙思想家们力图运用理性来分析自然界、政府、宗教、法律、经济和教育,而不愿借鉴任何基督教教义,彻底摒弃了宗教界拥有圣赞的
180、论说。他们强调个人的潜在价值,将好的现世生活视为生命的真正目的,坚信个人能够通过理性之光完善自身和社会。代表人物洛克、孟德斯鸠、卢梭等人提出了建立在全新的国家与个人关系概念之上的政治哲学,认为国家的存在不应只是聚敛权力,也应该增加人类的幸福。基于这一观点,毫无建树的君主制甚至寡头政治,都越来越显得难以适应。在孟德斯鸠看来,只有划分国家的权力,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才能避免暴君政体的出现。在卢梭看来,人民彼此都以平等身份共同签订契约,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和自己的一切权力都转让给整个集体而非任何个人。故“人民作为整体来说就是主权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摘编自马文佩里西方文明史上述材料隐含了许多历史
181、概念,从中提取一个相关概念并结合世界史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提取的历史概念与材料所述内容相关,并能从概念内涵及其形成发展和影响等方面阐述。)解析:首先,根据题目要求,从材料中提取一个相关历史概念。如:从材料“在孟德斯鸠看来避免暴君政体的出现”提取“三权分立”;其次,根据题目要求,结合世界史所学知识,从(所提取的)概念内涵、形成发展、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如:三权分立的内涵,主张政府的行政、立法与司法职权分明,相互独立、互相制衡。答案:示例: 概念:三权分立 阐述:三权分立是资产阶级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原则之一,主张政府的行政、立法与司法职权分明,相互独立、互相制衡。最早产生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
182、期洛克的分权学说,用以巩固革命成果;后由法国孟德斯鸠诠释为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形式;首次实践是在美国确立的1787 年宪法,由总统、国会、最高法院分掌三权。“三权分立”原则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产物,对防止专制、减少腐败、保障自由等起到了重要作用;进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回答其他历史概念亦可,如主权在民、社会契约、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等。)第 27 天选考题专练(三选一)热点押题清代雍正帝改革日本经济崛起刘晏1.【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2019山东青岛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清初承明旧制,官至极品俸银不过180两、禄米180斛,七品知县年俸仅45两。
183、州县官员不能借以维持生活。于是有所谓“火耗”。火耗又称“耗羡”“羡余”,是正税之外无定例可循的附加税,也是默许州县官在收税时加征银两。雍正二年降旨实行耗羡归公,各省根据本省情况,每两地丁银明加火耗数分至1钱数分银不等。耗羡归公后,作为政府正常税收,统一征课,存留藩库,酌给本省文职官员养廉,也用来弥补各级政府的财政亏空,还有节余便作为各地政府的公用基金,用来修城筑堤等,也可用作各省间物资运转的费用。但州县官于额征火耗之外,又暗中加派,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吏治。 摘编自雍正皇帝:火耗归公(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雍正年间推行“火耗归公”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火耗归
184、公”的影响。(9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清初承明旧制不能借以维持生活”结合所学得出清代官员俸禄较低,难以维持生活开展正常工作;据材料“是正税之外无定例可循的附加税,也是默许州县官在收税时加征银两”结合所学得出官员为维持工作生活,征收火耗银;官员腐败严重;据材料“也用来修城筑堤等”结合所学得出国库空虚,维持国家财政的需求。第(2)问,据材料“耗羡归公后物资运转的费用”结合所学得出一定程度上遏制腐败,改善吏治;减轻百姓负担;为地方政府工作提供了财政资金,推动社会发展;据材料“但州县官于额征火耗之外,又暗中加派,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吏治”结合所学得出未从根本上遏制官员腐败,加重人民的负担,加深社会
185、矛盾。答案:(1)清代官员俸禄较低,难以维持生活开展正常工作;官员为维持工作生活,征收火耗银;官员腐败严重;国库空虚,维持国家财政的需求。(2)一定程度上遏制腐败,改善吏治;减轻百姓负担;为地方政府工作提供了财政资金,推动社会发展;但并未从根本上遏制官员腐败,加重人民的负担,加深社会矛盾。2【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日本经济处于极端困难的境地,日本政府根据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政治形势,把发展经济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并制定了一系列合乎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在国际事务中,日本采取低姿态,外交上坚持以日美关系为基轴,依赖美国的保护,发
186、展对外经济关系;重视教育也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这些政策为其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经济的高速增长不仅给日本的社会经济结构带来了巨大变化,而且改变了日本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80年代以后,日本加大了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力度,推动了经济的进一步增长。1987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 普通高中教学材料(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二战后经济崛起的原因。(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主要影响。(6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
187、料“日本经济处于极端困难的境地,日本政府根据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政治形势”得出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根据材料“把发展经济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并制定了一系列合乎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得出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政策;根据材料“外交上坚持以日美关系为基轴,依赖美国的保护,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得出美国的扶持保护;根据材料“重视教育高科技产业的力度”得出重视教育与科技的发展。第(2)问,根据材料“为其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日本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得出推动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给日本的社会经济结构带来了巨大变化”得出改变了日本的社会经济结构;根据材料“改变了日本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日本成为仅
188、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得出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地位;结合所学,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答案:(1)原因:正确的战略和方针政策;美国的扶植和保护;重视科技和教育;民主化改革;抢抓历史机遇。(2)主要影响:改变了日本的社会经济结构;助推了日本朝野追求政治大国的呼声;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3【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2019湖南衡阳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刘晏,字士安。因年少才华横溢,被视为神童。刘晏入仕后管理财政几十年,效率高,成绩大,被誉为“广军国之用,未尝有搜求苛敛于民”的著名理财家。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刘晏任
189、河南江淮转运使后,首先是解决关中的缺粮。他经过一番实地考察后,拟出方案,得到朝廷批准,之后立即发动民工,组织兵丁疏浚河道。接着又改革运输工具,由军官督运。他把过去的“直达运送”改为“分段接运”,把原来的散装,改为袋装。他办事公正无私,得罪了不少权贵,后来受到杨炎的诬陷被赐死。人们都佩服他是一位清廉的好官。三字经写道:“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宋代,把他树立为当时青年才俊学习的榜样。 摘编自黄继林理财家刘晏(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刘晏漕运改革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刘晏被树立为榜样的原因。(7分)解析:第(1)问,由材料
190、“他经过一番实地考察后,拟出方案”,可知刘晏漕运改革进行了实地考察,准备充分;材料“得到朝廷批准,之后立即发动民工,组织兵丁疏浚河道”,说明刘晏漕运改革由政府主导,并注重民力;由材料“组织兵丁疏浚河道改为袋装”,可知刘晏漕运改革了运输工具、方式等,改革内容全面,体系完整;军官督运、分段接运、袋装运送等体现了刘晏漕运改革注重方法创新;刘晏漕运改革利商便民,体现了关注民生的特点。第(2)问,由材料“因年少才华横溢,被视为神童”可知刘晏才华横溢、品质优秀;由材料“刘晏入仕后著名理财家”,可知其改革成功,利国利民;由材料“人们都佩服他是一位清廉的好官”可知百姓喜欢清廉公正的官员;由材料“三字经写道亦若
191、是”可知儒家“爱民”思想深入人心。答案:(1)实地考察,准备充分;政府主导,注重民力;内容全面,体系完整(改革运输工具、方式等);方法创新(军官督运、分段接运、袋装运送等);关注民生(利商便民)。 (2)刘晏才华横溢、品质优秀;其改革成功,利国利民;百姓喜欢清廉公正的官员;儒家“爱民”思想深入人心。第28天41题专练热点主题食 品 卫 生42题专练训练题型论 题 阐 释 类1.(2019广东湛江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宋代城市经济相当发达,餐饮业也随之繁荣起来。饮食业的繁荣呼唤监管政策同步发展,为此,宋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首先,宋刑统全文照录唐律条文,对民间脯肉市场
192、进行了刑法规范。其次,配合禁榷品专管制度,对茶、盐等食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再次,为了规范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于非禁榷品的质量标准也作了明文规定,对打击假冒伪劣食品产生一定效果。 摘编自潘荣华、杨芳我国古代食品卫生监管经验与启示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食品掺假尤为严重。1901年,西奥多罗斯福担任美国总统,他主张积极干预食品药品中存在的问题。社会上兴起了一场以中产阶级为主,有各阶级广泛参与的社会进步运动,新闻媒体发动了“黑幕揭发”运动,食品药品行业是其关注的重要对象。这些运动不仅给罗斯福总统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而且唤醒了广大的民众,最终加速了纯净食品法的出台,开启了美国食品监管的“联邦化”
193、序幕。 摘编自吴强等转型期美国食品法律法规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食品安全管理的影响。(1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纯净食品法成功出台的原因。(12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对民间脯肉市场进行了刑法规范”可知颁布法律推动宋代法律的发展,实行严刑峻法;据材料一“配合禁榷品专管制度,对茶、盐等食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可知推动了宋代专营制度的发展,提升了产品的质量;据材料一“为了规范一定效果”可知推动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对打击假冒伪劣食品产生一定效果;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食品安全管理缺乏相应的预防机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第(2)问,据
194、材料二“美国食品掺假存在的问题”可知食品掺假现象严重,政府对食品药品的干预;据材料“社会上兴起黑幕揭发运动”可知公众参与的社会进步运动与新闻媒体的黑幕揭发运动。答案:(1)对打击假冒伪劣食品产生一定效果;推动了宋代专营制度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的繁荣;推动宋代律法的发展;只重视严刑峻法而疏于预防,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等。(2)原因:政府导向下的国家干预:独立新闻媒体掀起的黑幕揭发运动;公共参与下的社会进步运动推动,相对完善的民主法制体制等。2(2019湖南永州高考信息预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各国现代化道路千差万别,不存在“标准的”“唯一正确的”现代化模式。西方
195、国家一开始就走上不同发展道路,如英国走和平、改革、渐进的道路,法国走革命、暴力、跳跃的道路,德国的特点是旧统治集团主导国家现代化,美国则是通过民族解放战争摆脱殖民统治的典型。严格地说,标准的西方现代化模式实际上并不存在。那种认为某种模式是标准模式的说法没有根据,把某个国家的现代化道路视为标准的现代化道路经不起检验。每个国家实现现代化都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走自己的路。非西方国家的现代化道路更是多种多样,如中国模式、东亚模式、拉美模式等,各国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建设自己的国家、发展自己的经济。 摘编自钱乘旦从全球视野看现代化进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全球视野下的现代化道路
196、”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论题据材料“各国现代化道路千差万别多种多样”等信息,得出现代化道路不存在标准化模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发展模式。论证时,紧扣“全球视野下的现代化道路”这一中心,也就是我们要在全球视野下来论证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另外,我们要知道现代化包括多个维度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科学化等,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史实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现代史的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改革开放等史实来分析其对现代化的影响。答案:论题:现代化道路不存在标准化模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发展模式。论证:鸦片战争后,中国
197、被迫卷入了世界现代化进程。洋务派开启了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维新派和革命派则进行了力图实现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尝试。中国共产党经过不断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建立起独立自主的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初步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经过70多年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40多年的改革开放,走上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已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对外关系取得重大成果,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综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现代化发展模式,每个国家都应结合本国国情,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第 29 天选考题
198、专练(三选一)热点押题明清时期赋税改革孔塔多拉集团容闳1.【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2019云南昆明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雍正时期,政府推行“耗羡归公”改革,原来由地方政府独立控制的部分杂派形式的耗羡银成为了由中央控制的正项财政收入。洪武年间,政府对田赋进行了货币化,而清朝初年将徭役一律折银征收。田赋折征将税粮改折白银,官定的折征价格低于市场价格,这也就意味着减轻了纳税人的负担。明初,部分州县官田与民田的税率相差悬殊,政府通过调整税率、折征以及加耗等方式提高了民田的负担、降低了官田的负担,使得地方田赋的税率趋于公平。明代“一条鞭法”、清代“摊丁入亩”等改革实现了徭役
199、上的均平,实现了所有徭役折银后的役银全部照田征税。 摘编自马海涛等“黄宗羲定律”:我国古代“并税式”赋税改革回顾(1)根据材料,概括明清时期赋税改革的主要措施。(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赋税改革的原因。(7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原来由地方政府正项财政收入”得出中央直接控制耗羡银收入;据材料“洪武年间折银征收”得出田赋和徭役折银征收;据材料“政府通过调整税率趋于公平”得出调整官田与民田的税率;据材料“明代一条鞭法全部照田征税”得出均平徭役,役银照田征税。第(2)问,据材料“原来由地方政府正项财政收入”结合所学得出加强中央集权、缓和矛盾的需要;增加财政收入;据材料“
200、田赋折征将税粮改折减轻了纳税人的负担”“政府通过官田的负担,使得地方田赋的税率趋于公平”并结合所学得出调节生产关系,以发展农业经济;据材料“洪武年间折银征收”并结合所学得出顺应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势;据材料“明代一条鞭法照田征税”得出原有赋税制度的弊端。答案:(1)措施:中央直接控制耗羡银收入;田赋和徭役折银征收;调整官田与民田的税率;均平徭役,役银照田征税。 (2)原因:加强中央集权、缓和矛盾的需要;调节生产关系,以发展农业经济;增加财政收入;顺应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势;原有赋税制度的弊端。2【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20世纪八十年代初,美国与苏联在中美洲
201、展开争夺。拉美其他国家认为,中美洲冲突的“国际化”将直接威胁他们的安全,所以竭力主张和平解决中美洲问题。他们改变了以往依从美国政策的传统姿态,推动外交联合行动。1983年1月,墨西哥、哥伦比亚、巴拿马、委内瑞拉四国建立“孔塔多拉集团”。这个集团没有自己的章程,也没有既定的程序,但是大家是在统一的目标下,根据事态的发展进行工作。孔塔多拉集团既反对美国的干涉,也反对苏联的渗透,不指望依靠一个超级大国去反对另一个超级大国,而主张排除一切外来势力,把中美洲问题放在东西方冲突格局之外,让中美洲人民自己来解决。在孔塔多拉精神的鼓舞下,拉美国家的独立倾向日益增长。1987年8月,萨尔瓦多、尼加拉瓜、洪都拉斯
202、、危地马拉、哥斯达黎加五国总统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中美洲和平协议,这是中美洲国家为和平解决中美洲问题而迈出的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步。 摘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塔多拉集团的特点与建立背景。(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塔多拉集团成立的意义。(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这个集团进行工作”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集团的形式、机构都有很大的灵活性和独创性;排除外来干涉、和平解决争端和各国人民自觉。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冷战后期,美苏在中美洲的对抗与争夺;拉美国家维护自身安全的需要;主张和平解决中美洲问题。第(2)问,根据材料“1987年8月
203、历史意义的中美洲和平协议,这是中美洲国家为和平解决中美洲问题,而迈出的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首创拉美国家政治合作的新形式;倡导拉美国家当家做主的新精神;开创拉美国家反对美国霸权的新局面。答案:(1)特点:集团的形式、机构都有很大的灵活性和独创性;排除外来干涉、和平解决争端和各国人民自觉。背景:冷战后期,美苏在中美洲的对抗与争夺;拉美国家维护自身安全的需要;主张和平解决中美洲问题。(2)意义:首创拉美国家政治合作的新形式;倡导拉美国家当家做主的新精神;开创拉美国家反对美国霸权的新局面。3【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2019山西太原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204、1828年11月,容闳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1850年,他在美国慈善组织资助下进入耶鲁大学学习,四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是耶鲁大学乃至所有美国大学里第一个中国毕业生。1860年11月,容闳前往“天京”,对洪仁玕提出七条建议:设立武备学校,海军学校,实业学校,颁定各级学校教育制度等。但当时天国政权已风雨飘摇,容闳发现太平天国远不是自己想象的理想国,他大失所望,落魄离开。1863年秋,容闳到安庆拜见曾国藩,被正式任命为出洋委员,赴美国购买机器筹办机器制造厂,之后又受命协助管理江南制造局。1872年春,容闳被任命为出洋副委员,主抓幼童选派和监督事务,他一共选拔并陪同120名幼童出洋。数十年后,这些留学生
205、成长为转型中国的中坚力量。1898年,70岁的容闳积极参加维新派各种学会活动,甚至把自己在北京东安门的寓所提供给维新党领袖作会场。变法失败后,容闳流亡香港,他转而加入革命党阵营,帮助孙中山筹集起义军费。1912年4月21日容闳客死异乡。葬礼上,牧师讲了这样一段悼词:“假如他还没有老,他一定会亲自参加革命,他的与生俱来的、热爱效忠中国的光焰,绚丽燃烧,直到他生命的尽头。”他的代表作西学东渐记堪为近代中国西学东渐和中美交流历史的经典文本。 摘编自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容闳对中国近代化作出的贡献。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容闳一生支持各项进步事业的原因
206、。(6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赴美国购买机器筹办机器制造厂,之后又受命协助管理江南制造局”,可知采办机器,发展洋务企业;根据材料“1872年春中坚力量”,可知推动近代留学教育,培养人才;根据材料“1898年维新党领袖作会场”可知积极推动政治变革、介绍西方文明,推动文化交流。第(2)问,根据材料中所列举的一系列时间点,可知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近代化运动兴起;根据材料“1850年第一个中国毕业生”可知深受西学的影响;根据材料中容闳的经历可知容闳的爱国精神。答案:(1)采办机器,发展洋务企业;推动近代留学教育,培养人才;积极推动政治变革;介绍西方文明,推动文化交流。 (2)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207、;近代化运动兴起;深受西学的影响;个人的爱国精神。第30天41题专练热点主题社 会 治 安42题专练训练题型提 炼 启 示 类1.(2019四川乐山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清代地方政府官吏责任集中,凡戍卫城池、稽查公共场所、缉捕盗匪、武器管制、邪教结盟治理、流民管理、禁赌禁烟、发展农业、征收赋税等皆其职责。乾隆时,随着人口流动加大,城市强化保甲制度,将本地民户与以客商为主的短期流动人口编入保甲。此外,驻军、地方民团以及地方绅士也会参与城市治安管理。清乾嘉后,城市治安每况愈下,治安问题层出不穷。清代城市治安管理还是取得了一定成就,巩固了清王朝统治基础。 摘编自杨发源清代地
208、方城市治安管理研究材料二18世纪后期起,英国社会治安问题日益显现,呈快速增长趋势,并长期处于较高水平。治安问题的发生与城市人口暴涨有关。城市经济水平一时无力容纳大量人口,导致严重的流民问题。而传统的非专职性和全民义务性的治安制度捉襟见肘。为此,英国政府展开综合治理,采取禁止酗酒、安装街灯、改善城市环境等措施;实行道德习俗改良运动、建立现代警察制度等改革。英国由此建立了较完善的现代社会管理机制,这正是蓬勃发展中的资本主义社会所需要的。 摘编自许志强应对“城市病”:英国工业化时期的经历与启示(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代地方治理的特点。(13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后期中英
209、治安问题凸显的共同背景。(12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清代地方政府官吏责任皆其职责”得出小政府大责任;据材料一“乾隆时,随着人口流动加大,城市强化保甲制度”得出强化保甲制度;据材料一“驻军、地方民团以及地方绅士也会参与城市治安管理”得出社会广泛参与;据材料一“清乾嘉后,城市治安每况愈下,治安问题层出不穷”得出城市治安恶化;据材料一“巩固了清王朝统治基础”得出维护专制统治。第(2)问,据材料一“乾隆时,随着人口流动加大,城市强化保甲制度”、材料二“治安问题的发生与城市人口暴涨有关”得出新经济因素促进人口流动;据材料二“而传统的非专职性和全民义务性的治安制度捉襟见肘”得出原有治安体制存在弊
210、端;结合所学得出贫富差距加剧社会矛盾;新思潮引发社会风气变化;从该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等几个角度回答即可。答案:(1)特点:小政府大责任;强化保甲制度;社会广泛参与;城市治安恶化;维护专制统治。(2)背景:新经济因素促进人口流动;贫富差距加剧社会矛盾;新思潮引发社会风气变化;原有治安体制存在弊端。 2(2019山东滨州二模)城市的发展折射出社会的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19世纪60年代后,天津逐渐成为北方开放的前沿和洋务运动的基地,天津机器局、开平矿务局等一批官办企业相继兴建; 1878年,朱其昂创办天津第一家近代化私人面粉工厂“贻来牟”机器磨坊; 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事
211、而放松对中国的压迫,天津工业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期;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天津作为直辖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进一步巩固了中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和商贸中心的地位; “一五”计划期间,天津承担了为国家新建的企业承制机器设备、培训输送人才等艰巨任务,为支援国家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1984年,天津成为首批 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80年代后期,天津对外贸易实行自负盈亏新机制,为外贸的快速发展积蓄了能量; 2005 年,中央将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战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2015年,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为中国北方第一个自贸区。 摘编自城市的发展折射出社会的
212、变迁近年来,天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港口的开发建设,天津的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天津城市发展的历程蕴含了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解析:本题通过天津城市发展进程考查“城市与社会”关系,解题关键是从“城市与社会”关系角度进行分析论证。如论题,结合所学得出开放推动城市发展。阐述,根据材料“19世纪60年代后发展的黄金期”可知,1860年,北京条约中开放天津为商埠,加速了天津自然经济的解体,有利于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在天津的创办推动了天津的发展;根据“1984年,天津成为首批日益增强”可得出改革
213、开放后,中国出现一大批开放城市,天津先后成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发区、自由贸易区等,进一步推动了天津的发展。综上可见,坚持开放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多资源和发展空间。 答案:启示1:开放推动城市发展1860年,北京条约中开放天津为商埠,加速了天津自然经济的解体,利于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在天津的创办推动了天津的发展; 改革开放后,中国出现一大批开放城市,天津先后成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发区、自由贸易区等,进一步推动了天津的发展。综上可见,坚持开放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多资源和发展空间。启示2:工业化推动城市化 启示3:政府政策(国家战略)影响城市发展 启示4:改革开放为城市发展提供机遇 启示5:区域位置为城市发展提供条件 启示6:体制创新助推城市发展 启示7:国际形势变化影响城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