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和河流地貌发育 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关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外力作用不断削低地面,不会使地面变高B.内力作用能使某部分地面降低,形成盆地C.地球上高大山系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D.任何地表自然形态的形成都与内外力作用有关 外力作用是削高填低,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的主要动力的结果,但其形态的变化往往促使我们做更具体的分析。据此回答23题。2.下列选项与图中、最符合的是 ( )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 B.风化作用、内力塑造C.侵蚀作用、人类活动D.侵蚀作用、外力搬运3.“水滴石穿”描述的是哪种外力作用 ( )A.风化作用
2、 B.侵蚀作用C.沉积作用 D.搬运作用 (2010年皖南八校联考)读“我国某区域地图”,回答45题。4.该地河谷平原的形成 ( )A.只有冰川侵蚀作用B.只有流水侵蚀作用C.既有断裂陷落,又有流水沉积作用D.只有风力沉积作用5.河流A的南岸支流比北岸支流少的原因是 ( )南岸受高大陡峻的秦岭限制,且位于背风坡,降水少北岸流经黄土高原,流水侵蚀严重、千沟万壑南岸河床高于地面,无法接纳支流北岸地表水易渗漏,径流以地下径流形式汇入A. B.C. D. 下图为未倒置的某处地质剖面图,其中代表其所在地层的成岩作用。回答67题。6.下列有关该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乙 丙 甲B.甲
3、 丙 乙C.甲 乙 丙D.丙 乙 甲7.图中a处岩石发生了变质,形成的岩石最可能是( )A.花岗岩 B.玄武岩C.石灰岩 D.大理岩8.(2007年山东卷)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剖面示意图,读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处的地表形态主要是风蚀作用的结果B.处的地貌形态主要是由崩塌作用造成的C.指示的岩层分界面曾遭受过风化作用D.指示的岩层弯曲现象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008年10月26日开始,西藏山南地区出现罕见的持续暴雪天气,截至31日下午,5地19县的暴雪灾害,已造成10人死亡,3000多人、14万余头牲畜被困。读下图,回答911题。9.图中所示的怒江河段,常见的河流地貌是 ( )A.
4、峡谷 B.三角洲C.河漫滩平原 D.沙丘10.西藏山南地区聚落主要分布在 ( )A.半山腰 B.狭窄河漫滩平原C.三角洲平原 D.高山顶部11.西藏山南地区聚落分布的成因是 ( ) A.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B.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C.半山腰降水丰富D.便捷的内河航运及海上运输二、综合题12.(2010年肇庆模拟)下图为“我国四种典型地貌等高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为_(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多分布在_地区。该地貌分布地区多发生的地质灾害有_等。(2)图乙地貌主要分布在_广布的地区,该地貌类型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3)丙图所示地貌分布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_,
5、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是:_、_、_。(4)根据丁图所示信息,判断该地主导风向为_,对于该图地貌类型所在地区面临生态问题的防治核心是_。13.读河流平面、剖面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A处河段特征,河流侵蚀作用明显,_深,_大,多_,水能资源_;C处河段特征:_,泥沙_,江面宽广,利于_(交通)。(2)若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图N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 )A.“U”形谷DWB.喀斯特溶洞C.河流瀑布DWD.河口三角洲(3)下表为我国陕西省三大地区村落情况对比表。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地区村落密度(个/平方千米)村落平均人口(人/个)甲0.80300400乙0.53100丙0.2010
6、0200写出地形区的名称:甲_;乙_;丙_。甲地区聚落形态以团状为主,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平坦B.河流宽广C.农业发达D.矿产丰富乙地区聚落形态以_为主,其原因是_。参考答案1.解析: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了地表形态,内力作用形成高山或盆地,外力作用则把高山削低,把洼地填平。答案:A2.解析:岩石在冰川作用、冻胀作用、风力作用、曝晒作用下,变成松散的碎屑残留在地表,这个过程属风化作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经外力作用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这属于外力作用中的搬运作用。答案:A3.解析:“水滴石穿”描述的是流水侵蚀作用。答案:B4.解析: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的形成既有内力作用,也有外力作用
7、,但以内力作用为主。答案:C5.解析:由于北岸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而且南岸位于背风坡,降水少,故渭河南岸支流比北岸支流少。答案:B6.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先是沉积岩受挤压形成褶皱,后因受张力发生断裂,右面岩层下滑形成断层;然后发生岩浆活动,形成侵入岩脉,岩脉在穿过断层面时是连续的,可见形成于断层发生之后。答案:C7.解析:a处是石灰岩在岩浆活动中,受到高温高压影响发生变质形成的大理岩。答案:D8.解析:处为地面喀斯特地貌中的峰林,处是地下喀斯特地貌中的溶洞,都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石灰岩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处指示的岩层分界面曾在上升后受过风化作用,形成的地貌都已经缺失了全貌。处是受
8、到内力作用形成的褶皱构造。答案:C911.解析:第9题,图中所示为怒江的上游河段,多峡谷。第10、11题,高原地区聚落大多分布在深切河谷的河漫滩平原上,其原因是地势低,气候温暖,且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答案:9.A 10.B 11.A12.解析:甲图为冲积扇地貌。乙图为峰林地貌。丙图为黄土高原黄土塬及侵蚀沟谷地貌,过度开垦、放牧、樵采造成的植被破坏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丁图为新月形沙丘,其凸向为迎风坡。答案:(1)流水作用(或流水沉积) 丘陵和山地 滑波、泥石流(2)石灰岩 喀斯特地貌多奇峰异洞等自然景观,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地表崎岖不平,交通不便,土壤贫瘠、岩石保水性能差、不利
9、于水利和交通工程建设等。(3)水土流失 过度开垦 过度放牧 过度樵采(4)西北 人与自然的协调13.解析:考查河流不同河段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分布及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第(1)题,A河段属河流上游,下切明显,多峡谷,C地处于河流下游,落差小,河流水流平稳,利于航行。第(2)题,由于岩层硬度不同,较软岩层位于上层,易形成瀑布。第(3)题,图中甲处是在地堑基础上形成的河流冲积地貌,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对聚落有很强的吸引力,是聚落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而乙处为秦岭山地,山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因而聚落分布比较分散,聚落的密度较小;丙处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聚落分布较稀疏,聚落密度较小。答案:(1)下切 落差 峡谷 丰富 流速慢 沉积 航行 (2)C (3)渭河平原 秦岭 黄土高原 A 散居 地形以山地为主,聚落只能沿山间谷地零散地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