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生物仿真模拟试卷A 解析版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卡上相应区域内,作图时可先使用2B铅笔,确定后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
2、均不得分)1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A单糖可以被进一步水解为更简单的化合物B检测淀粉时,应往样本上清液中加入碘化钾溶液C马铃薯匀浆加淀粉酶后,用本尼迪特试剂检测呈红黄色,说明匀浆中含淀粉D糖类是大多数植物体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1D 【解析】糖类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多糖。单糖中包括五碳糖和六碳糖,其中五碳糖中的核糖是RNA的组成部分,脱氧核糖是DNA的组成部分,而六碳糖中的葡萄糖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而核糖、脱氧核糖和葡萄糖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和乳糖,其中麦芽糖和蔗糖是植物细胞中特有的,乳糖是动物体内特有的;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其中
3、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单糖是不能再被水解的糖,A错误;碘化钾在溶液中电离出碘离子和钾离子,碘离子和淀粉不发生颜色反应,颜色无变化,B错误;马铃薯匀浆加淀粉酶后,用本尼迪特试剂检测呈红黄色,说明匀浆中含还原糖,不能说明其中含淀粉,C错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等有机物,并且植物细胞壁的结构成分也有糖类,因此大多数植物体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糖类,D正确。2关于质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脂双层中的两层是完全相同的B细胞膜的选择透性既与脂双层有关,又与膜蛋白有关C膜蛋白的流动性大于磷脂分子,胆固醇降低了流动性D质膜中的磷脂是两性分子,而膜蛋白不是2
4、B 【解析】质膜中的两层磷脂分子不完全相同,如外侧的部分磷脂分子具有糖脂等,A错误;细胞膜的选择透性既与脂双层有关,又与膜蛋白有关,B正确;膜蛋白的流动性小于磷脂分子,胆固醇的存在可能会降低膜的流动性,C错误;质膜中的磷脂是两性分子,膜蛋白也是,D错误。3给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曲线a代表不同实验条件下血糖消耗速率的变化B随着曲线a下降,葡萄糖向非糖物质转化的速率减慢C曲线b上升的原因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脂肪等细胞的结果D当胰岛素浓度为40 U/mL时,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会维持相对稳定3C 【解析】胰岛素是惟一能降
5、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题图中横坐标为胰岛素浓度,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含量越高,则血糖消耗速率越快,所以曲线b表示血糖消耗速率,曲线a表示血糖补充速率,A错误;图中a曲线表示血糖的补充速率,随着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减慢,B错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脂肪等细胞,促进合成糖原和转化成非糖物质,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使得血糖含量下降,C正确;胰岛素浓度为40 U/mL时,据图中曲线可知,血糖的补充速率是0.9 mg/kgmin,血糖的消耗速率是3.8 mg/kgmin,所以在较长时间内血
6、糖浓度不会维持相对稳定,D错误。4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与优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男性群体中糖元沉积病I型的发病率高于女性B可借助染色体组型诊断胎儿是否患猫叫综合征C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病因只跟基因有关D女性生育年龄越低,胎儿先天畸形率越低4B 【解析】糖元沉积病I型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女性群体的发病率等于男性,A错误;猫叫综合征属于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所以可借助染色体组型诊断胎儿是否将患猫叫综合征,B正确;先天性心脏病是多基因遗传病,个体是否患病受多个基因与多种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C错误;女性适龄生育时胎儿先天畸形率低,超龄后年龄越大,胎儿先天畸形率越大,但也不是年龄越低,胎儿先天畸形率越低,D
7、错误。5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中的两类呼吸作用。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过程既产生H,也消耗HB过程中需要过程提供HC过程需要大量O2参与D过程进行的场所相同5D 【解析】包括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H,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消耗H,A正确;过程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反应物是第一阶段产生的H和丙酮酸,B正确;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第三阶段需要氧气的参与,C正确;过程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过程的场所是线粒体,D错误。6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HIV侵入人体后直接导致死亡的原因是多种病原体感染或恶性肿瘤BHIV能独立完成逆转录、DNA复制、转录、翻译CHIV破坏人体的
8、T淋巴细胞,因此艾滋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DHIV侵入人体后,感染者会立刻发病6A 【解析】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是感染辅助性T淋巴细胞,导致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受损,病人的免疫力几乎全部丧失,所以HIV侵入人体后直接导致死亡的原因是多种病原体感染或恶性肿瘤,A正确;HIV是一种逆转录酶病毒,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B错误;HIV破坏人体的T淋巴细胞,导致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受损,因此艾滋病是一种后天获得的免疫缺乏病,C错误;感染HIV以后,一般要经过很长的潜伏期(810年)才发病,D错误。7D、d分别控制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性状,现有一自然条件下的豌豆种群,DD基因型个体占30%,dd基因型个体占20%,则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亲代中D基因频率为55%BF1中dd的基因型频率为325%C该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了改变,可以判断该种群发生了进化DF1中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的比例为27:137C 【解析】亲代的基因型频率是:DD=30%、dd=20%,则Dd=1-20%-30%=50%,因此亲代D的基因频率是:D=30%+50%1/2=55%,A正确;该植物进行的是自花传粉,即自交,dd自交后代全部是dd,Dd自交后代dd占1/4,因此该种群F1中dd的基因型频率=20%+1/450%=325%,B正确;该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了改变,但基因频率没有改变,故该种群没有发生进化,C错误;由B选项分析可知,矮茎dd=
10、325%,高茎=1-325%=675%,故高茎:矮茎=27:13,D正确。8如图表示利用某种农作物品种和培育出的几种方法,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通过过程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B通过过程育种最不容易达到目的C过程可用秋水仙素处理其萌发的种子或幼苗D培育品种的最简捷的途径是8B 【解析】通过过程是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A错误;过程是诱变育种,由于变异是不定向的,所以通过诱变育种IV过程最不容易达到目的,B正确;由于单倍体高度不育,所以过程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而不可能处理萌发的种子,C错误;途径为杂交育种,方法最简捷。而是单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要经过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诱导染色
11、体加倍,操作比较复杂,技术要求较高,不是最简捷的,D错误。9下列关于湖泊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静水层的湖水温度变化最大B浮游生物主要分布在表水层C动植物残体的分解主要发生在底泥层D芦苇等植物的斑块状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9A 【解析】斜温层的湖水温度变化较大,A错误;表水层是浮游生物活动的主要场所,B正确;动、植物残体的腐败和分解过程主要发生在底泥层,C正确;芦苇等植物的斑块状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D正确。10在东方红太空育种蔬菜示范基地展厅里有几艘火箭模型,展厅里还有一些植物种子和照片,种子有香炉瓜种子,特大南瓜种子等等,照片有太空蛋茄,航椒一号等几种。关于“太空育种”下列相关叙述
12、正确的是A太空环境作用下,生物只可能发生基因突变B太空环境作用下,生物可成为一种新的物种C太空环境定向诱导后,人们可获得需要的性状D在生物培育和选择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10D 【解析】太空环境作用下,生物发生可遗传变异,如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A错误;太空环境作用下,生物可成为一种新的品种,B错误;太空环境的突变是不定向的,可以根据需要筛选出适合要求的品种,突变是不定向的,C错误;在生物培育和选择过程中,由于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则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正确。1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保证绿水青山就必须彻底杜绝一切砍伐和捕捞B人口应控制在低出生
13、率和低死亡率的基础上保持平衡C大气平流层中臭氧含量的减少导致温室效应的产生D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经济作物的健康生长11B 【解析】保证绿水青山,必须避免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做到合理的利用,A错误;控制人口的方法是降低出生率,有计划地控制人口,最终使全球人口在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基础上保持平衡,B正确;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多导致温室效应的产生,C错误;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会导致污染,D错误。12将云母片插入苗尖端及其下部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给予单侧光照射,下列不发生弯曲生长的是ABCD12D 【解析】生长素不能透过云母片,A组的处理导致光照使生长素由向光侧向
14、背光侧运输,但向下的极性运输途径被云母片阻断,因此左侧尖端下部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右侧,A组苗向右弯曲生长,同理可知,B组苗向左弯曲生长,A、B不符合题意;给予左侧单侧光照射时,乙云母片插入的位置不影响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与极性运输,苗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先发生横向运输再发生极性运输,使背光侧生长素多于向光侧,促进尖端以下部位生长,因此C组苗向左弯曲生长,C不符合题意;由于苗尖端中央插入了云母片,虽然有单侧光照,但生长素无法在尖端发生横向运输,从而使苗尖端下部的生长素分布均匀,因此D组苗不发生弯曲生长,D符合题意。13取某XY决定型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转移
15、至普通培养基中直至完成减数分裂(不考虑染色体片段交换和实验误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可能有1条Y染色体带有3H标记B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可能有2条Y染色体带有3H标记C可能有4个精细胞含有3H标记染色体D可能有6个精细胞含有3H标记染色体13B 【解析】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一个次级精母细胞有0或1或2条Y染色体,但由于起始染色体中只有一条链带标记,所以即便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两条Y染色体也只有一条带有3H标记,故A正确,B错误;由于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标记的DNA分子将随机分配到细胞的两极,因此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具有放射性的精细胞可能是2、3、4个
16、,因此两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至少有4个精细胞含有3H标记染色体,C正确;根据C选项的分析可知,若同时考虑两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8个精细胞中,则可能有6个精细胞含有3H标记染色体,D正确。14某同学观察马蛔虫(2n=4)细胞分裂过程时,绘制了以下三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结构1只出现在有丝分裂过程中B图2表示的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C图1与图2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为12,染色单体数目比为11D图1和图2分别对应图3中的b和a时期14D 【解析】图1中结构1为纺锤体,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均会出现,A错误;图2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不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B错误;图1与图2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17、比为4:8=12,图1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图2中不含染色单体,C错误;图1有丝分裂的中期染色体为2n,DNA为4n,对应图3的b,图2染色体与DNA均为4n,对应图3中的a时期,D正确。15冬天来临后,仓鼠会进入冬眠状态,群落中的这种变化描述的是群落的哪一种结构形式A时间结构B垂直结构C水平结构D空间结构15A 【解析】群落的时间结构是指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故群落的季节变化很明显,如冬季来临时多数变温动物会进入冬眠,这反映了群落结构随时间的变化,故为时间结构。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16兰花螳螂的步足演化出现了类似花瓣的构造和颜色,还能随花色的深浅调整身体的颜色
18、,使它能在兰花丛中等候以捕食猎物。兰花螳螂的这种演化是A突变后经人工选择的结果B人工选择后再突变的结果C突变后经自然选择的结果D自然选择后再突变的结果16C 【解析】兰花螳螂的步足存在不定向的变异,步足的构造和颜色,有的与花瓣差异较小,有的与花瓣的差异较大,在生长着兰花的特定环境的选择下,步足的构造和颜色与花瓣的差异较大的兰花螳螂被淘汰,而与花瓣差异较小的兰花螳螂生存的机会增多,并通过繁殖将该性状遗传给后代。经过世世代代的选择,兰花螳螂的步足演化出现了类似花瓣的构造和颜色,还能随花色的深浅调整身体的颜色。可见,兰花螳螂的这种演化是突变后经自然选择的结果。故选C。17如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
19、型曲线和“S”型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不可能使K值提高B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上升Cbc段出生率小于死亡率D曲线X与曲线Y之间的差值为生存斗争中淘汰的个体17D 【解析】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当生物的生存环境得以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充裕时,可使K值提高,A错误;bc段种群数量逐渐增加至K值,说明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至0,且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C错误;曲线X与曲线Y分别表示“J”型曲线和“S”型曲线,二者之间的差值为生存斗争中淘汰的个体数,D正确。18某豌豆与黄色皱粒(Yyrr)豌豆杂交,后代有3/8的黄色皱粒的豌豆。某豌豆
20、的表现型是A黄色圆粒B绿色圆粒C黄色皱粒D绿色皱粒18A 【解析】由“某豌豆与黄色皱粒(Yyrr)豌豆杂交,后代有3/8的黄色皱粒的豌豆”可知:针对豌豆粒颜色而言,黄色占杂交后代的3/4;针对豌豆粒的形状而言,皱粒占杂交后代的1/2,所以该豌豆的基因型为YyRr,表现为黄色圆粒,A正确,BCD错误。19下图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的一部分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过程是S型菌的DNA与R型活菌混合,进行悬浮培养BB上长出的菌落均为光滑的菌落,D则均为粗糙的菌落C乙组的实验结果在甲组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了DNA是转化因子D将提取的DNA加热处理后重复甲组实验实验结果不变19B 【解析】A过程是S型菌
21、的DNA与R型活菌混合,进行悬浮培养,A正确;B上长出的菌落既有光滑的菌落也有粗糙的菌落,D则均为粗糙的菌落,B错误;乙组的实验结果在甲组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了DNA是转化因子,C正确;将提取的DNA加热处理后重复甲组实验实验结果不变,D正确。20美人鱼综合征是一种极其罕见的先天性下肢畸形疾病,其内因可能是基因的某些碱基对发生了改变,引起早期胚胎出现了不正常的发育,患病的新生儿出生后只能够存活几个小时。以下有关基因突变的说法错误的是A该变异属于致死突变B该实例说明了基因突变的稀有性和有害性C碱基对的改变会导致遗传信息改变,生物的性状不一定会改变D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20D 【解析】根据题
22、意分析,美人鱼综合征是由于碱基对发生改变引起的属于基因突变,又因为该突变引起早期胚胎出现了不正常的发育,患病的新生儿出生后只能够存活几个小时,说明该突变为致死突变,A正确;美人鱼综合征是一种极其罕见的先天性下肢畸形疾病,且引起新生儿死亡,说明基因突变具有稀有性和有害性,B正确;碱基对的改变会导致遗传信息改变,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因此生物的性状不一定会改变,C正确;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D错误。21如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膜转运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转运B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CATP供应不足对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D方式b的最
23、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21D 【解析】脂溶性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般是自由扩散,即图示a方式,A错误;a表示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B错误;a表示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ATP供能,C错误;方式b表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其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D正确。22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体内活细胞依赖内环境的运输提供氧气和养料、排出代谢废物B体内激素、抗体、血浆蛋白都依赖内环境的运送而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C大量失钠将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D血浆中尿素、葡萄糖等物质的含量可作为某些疾病的诊断依据22B 【解析】体内活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所以内环境能为活细胞提供氧气和养料、
24、同时接受活细胞排出代谢废物,A正确;抗体作用于特定的抗原,激素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B错误;由于钠离子和氯离子在细胞外液中含量较多,是形成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微粒,如果大量失钠将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C正确;血浆中尿素、葡萄糖等各种物质的含量都需要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如果测定其中部分物质含量明显偏离正常范围,则可作为判断某些疾病的诊断依据,D正确。23如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1号患病、5号不患病,可排除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6号患病、10号不患病,可排除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C若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图中患者均为杂合子D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图中男性均为杂合子
25、23D 【解析】若为伴X隐性遗传,则1号患病,5号必患病,但5号不患病,因此,可排除伴X隐性遗传,A正确;若为伴X显性遗传病,则6号患病,10号必患病,但10号不患病,因此,排除伴X显性遗传,B正确;若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图中患者均为杂合子,否则,不可能后代有隐性纯合正常个体,C正确;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6号男性患者基因型是纯合子,故D错误;综上所述,选D项。24某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度较高的室内,关于其体温调节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温度感受器受到刺激引起血管舒张B辐射、对流和蒸发散热均通过皮肤进行C通过调节来增加散热,减少产热D神经调节为上述体温调节的主要方式24B 【解析】由以上分析可
26、知,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度较高的室内,需要提高散热,减少产热,以维持体温相对恒定,血管舒张是提高散热的途径之一,A正确;平常情况下,人体每小时大约蒸发37g的水,其中1/3是通过呼吸排出的,2/3是从皮肤蒸发的,B错误;机体维持体温相对恒定需要借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通过增加散热、减少产热以达到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C正确;体温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D正确。25某池塘群落演替的过程如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演替的顺序为丁甲丙乙,演替过程中群落的能量输入大于能量输出B图示只展示了部分演替过程,演替将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没有终点C图示四个过程中的群落均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且垂直
27、分层不尽相同D在人为因素的影响下,群落演替的方向可能发生改变25B 【解析】自然条件下,群落沿着一定的方向演替: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分析题图可知演替的顺序为丁甲丙乙,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A正确;演替的最高阶段受无机环境的限制,B错误;根据群落的空间结构可知,甲、乙、丙、丁四个图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但群落结构不同,垂直分层也不尽相同,C正确;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正确。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50分)26(8分)下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N1N6表示能量数值,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
28、该森林中的松鼠以坚果为食,由此判断松鼠属于第_营养级,调查该森林中松鼠的种群数量用_法。(2)该森林中的_构成生物群落,经过漫长的演替形成顶极群落,顶极群落的类型主要是由_和年降雨量所决定的。(3)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用题中字母表示),N6_(是/不是)由初级消费者流向蜣螂的能量。能量由第一营养级传递给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_(用题中字母表示)。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每传递一次,能量损失一大半,由此可见,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_ 的特点。26(8分,每空1分)(1)二 标志重捕法 (2)所有生物 平均温度 (3)N2 不是 (N5/N2)X100% 逐级递减 【解析】(1)松鼠以坚果(植物
29、的种子)为食,说明松鼠以植物为食,所以松鼠为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调查活动能力较强的松鼠的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2)该森林中的所有的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所有生物共同构成一个生物群落;顶极群落的类型主要是由平均温度和年降雨量所决定的。(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N2,N6是蜣螂从初级消费者粪便中获得的能量,不属于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能量由第一营养级传递给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 N5/N2100%。能量传递的过程中,每传递一次,能量损失一大半,说明能量传递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27(7分)光合作用是整个生物圈的物质基础和能量基础。请回答下列问题:(1)希尔反应
30、把对光合作用的研究深入到细胞器水平,为光合作用研究开创了新的途径,其基本过程是:将黑暗中制备的离体叶绿体加到含有DCIP(氧化型)、蔗糖和pH7.3磷酸缓冲液的溶液中并照光。水在光照下被分解后,溶液颜色由蓝色变成无色。希尔反应是模拟了叶绿体光合作用中_阶段的部分变化,其反应活力可通过测定DCIP溶液的颜色变化得到,也可通过测定_得到。而美国科学家阿农等研究发现,给叶绿体照光时向体系中供给_,体系中就会有ATP和NADPH产生。同时发现,只要供给了ATP和NADPH,即使在黑暗中,叶绿体也可将CO2转变为糖。(2)在“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的活动中,某小组利用A品种小麦探究夏日晴天中午时
31、气温和相对湿度对其光合作用的影响。将生长状态一致的A品种小麦植株分为5组,1组在田间生长作对照,另外4组在人工气候室中生长,并保持其他无关条件一致,于正午12:30测定各组叶片的光合速率,各组处理及结果如表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推测中午时对小麦光合作用速率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是_,其依据是_。在实验组中,若适当提高第_组的环境温度能提高小麦的光合速率,其原因是:_。27(7分,每空1分)(1)光反应 氧气的释放量(或氧气的释放速率) 无机磷(Pi)、ADP和NADP+ (2)湿度(或相对湿度) 在相同温度条件下,相对湿度改变时光合速率变化较大 第四 与实验组二、三相比,实验组四的环境温度未达到光
32、合作用的适宜温度 【解析】(1)水在光照下被分解是模拟了叶绿体光合作用中光反应阶段的变化,光反应还可通过测定有氧气的释放得到。而美国科学家阿农等研究发现,结合叶绿体中光反应所需的物质分析,光反应产生ATP需要 ADP和Pi,光反应要产生NADPH则需要NADP+。(2)根据实验结果,可以推测中午时对小麦光合速率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是相对湿度,其依据是相同温度条件下,小麦光合速率随相对湿度的增加而明显加快,但相对湿度相同时,小麦光合速率随温度的变化不明显。在实验组中,比较实验组二、三、四可推知,小麦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在31左右,而第四组的25还远低于最适温度,因此若适当提高第四组的环境温度能提高小
33、麦的光合速率。28(10分)果蝇的灰体和黑体受等位基因B, b控制,截刚毛和正常刚毛受等位基因D, d 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为研究体色与刚毛性状的遗传,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1)黑体是_性状,控制刚毛性状遗传的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组合二中的亲本果蝇的基因型为_。(2)截刚毛雄果蝇体细胞中最多有_个截刚毛基因。(3)请写出组合一亲本雄果蝇与组合二亲本雌果蝇杂交产生后代的遗传图解_。(4)组合一中的F1果蝇群体中,d的基因频率是_。让组合一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后代灰体正常刚毛雌果蝇的基因型有_种,其中BbXDXd占的比例为_28(10分,除标明外,每空1分)(1)隐性 XY同源区段(X和
34、Y染色体) BbXdXd BbXdYD (2)4 (3)(2分)(4)1/2 4 24/35(2分) 【解析】分析题干表格内容:杂交组合二中,两个灰体亲本杂交,后代出现黑体,说明灰体为显性性状,亲本的基因型均为Bb;杂交组合一中,两个正常刚毛的亲本杂交,后代出现截刚毛,且只出现在雌性中,说明正常刚毛是显性性状,X染色体上有相关基因;杂交组合二中,截刚毛雌性亲本的基因型为XdXd,而后代所有雄性都为正常刚毛,说明雄性正常刚毛亲本的基因型为XdYD,即控制刚毛性状遗传的基因位于XY同源区段上,据此答题。(1)由分析可知,黑体是隐性性状,控制刚毛性状遗传的基因位于XY同源区段上。组合二中的亲本果蝇的
35、基因型为BbXdXd 、BbXdYD。(2)截刚毛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dYd,体细胞中最多有4个截刚毛基因(有丝分裂后期)。(3)组合一亲本雄果蝇基因型为bbXdYD,组合二亲本雌果蝇基因型为BbXdXd,两者杂交,产生后代的遗传图解如图: (4)组合一亲本的基因型为BbXDXd和bbXdYD,因此F1果蝇群体中,d的基因频率是1/2。让组合一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后代灰体正常刚毛雌果蝇的基因型有:BBXDXD、BbXDXD、BbXDXd、BBXDXd四种,其中BbXDXd占的比例为4/5Bb6/7XDXd=24/35。29(8分)苯酚是染料、农药和医药等行业的重要生产原料和中间体,是工业废水的
36、常见污染物之一。某研究小组为了处理高浓度含苯酚废水,从处理废水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得到能高效降解 苯酚的细菌,如图为实验过程部分图示。(1)实验用的培养基和培养皿采用的灭菌方法是_ ;为了减少灭菌后器皿被污染,灭菌前应该_。(2)为了筛选降解苯酚的细菌,本实验所选用的培养基必须以_ 为唯一碳源。从上图分析本实验选用_获得降解苯酚的单菌落。(3)分离纯化得到能高效降解苯酚的细菌,应对其进行_ 培养,培养后若要测定培养液中该菌的数目,可在显微镜下用_ 直接计数,该方法的测量值比活菌的实际数目_ 。最后应将菌种划线接种在斜面上,37培养24h后,置于_ 保存。29(8分,每空1分)(1)高压蒸汽灭菌
37、 (2)用牛皮纸(或报纸)包扎器皿 苯酚 (3)涂布分离法 (稀释涂布法) 扩大 血细胞计数板 大 4冰箱 【解析】(1)实验用的培养基和培养皿采用的灭菌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为了减少灭菌后器皿被污染,灭菌前应该用牛皮纸(或报纸)包扎器皿。(2)为了筛选降解苯酚的细菌,本实验所选用的培养基必须以苯酚为唯一碳源。从上图分析本实验选用涂布分离法(稀释涂布法)获得降解苯酚的单菌落。(3)分离纯化得到能高效降解苯酚的细菌,应对其进行扩大培养,培养后若要测定培养液中该菌的数目,可在显微镜下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该方法会把死菌计入在内,故其测量值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大。最后应将菌种划线接种在斜面上,37培养2
38、4h后,置于4冰箱保存。30(7分)回答与基因工程和植物克隆有关的问题:(1)影响重组质粒导入受体菌的因素有:受体菌细胞壁的通透性、受体菌的生长状态、培养条件以及_(答出2点即可)。经转化、培养后,目的基因能和质粒一起在_大量扩增。(2)聚一B羟基丁酯是某些细菌的储能物质,把来源于产碱杆菌的合成聚一B羟基丁酯(可用于生产可降解的生物塑料)有关基因转入到拟南芥后,在拟南芥可大量生产出聚一B羟基丁酯;在此过程中需用_酶建立起产碱杆菌的_,从而获得所需的目的基因;若为工业化生产则将拟南芥培养至_,从中提取聚一B羟基丁酯。(3)利用植物的克隆技术大量繁殖名贵花卉时,需将组织块放在_上进行培养获得创伤组
39、织,以适当配比的_诱导创伤组织,直到再生新植株。30(7分,每空1分)(1)重组质粒的的浓度和重组质粒的结构、受体细胞的密度和生长状态等 宿主细胞(受体细胞)内 (2)DN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基因文库 愈伤组织(创伤组织) (3)半固体培养基 营养物质和生长调节剂 【解析】(1)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受体菌方面,包括受体菌的生长状态、受体菌细胞壁的通透性、受体细胞的密度和生长状态、培养条件等;二是重组质粒方面,包括重组质粒的的浓度和重组质粒的结构等。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后,目的基因能和质粒一起在宿主细胞增殖。(2)基因工程用到的酶工具包括DN
40、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在这两种酶的作用下,建立产碱杆菌的基因文库,为获取目的基因做准备;进行工业化生产,可将拟南芥培养成愈伤组织,以便大规模提取聚一B羟基丁酯。(3)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配置半固体培养基获取外植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胚状体试管苗移栽。在诱导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通常加入适当比例的营养物质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一般情况下: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比值高,有利于根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值低,有利于芽分化,抑制根形成;比例适中,有利于愈伤组织生长。31(10分)(一)胰岛素是动物体内调节血糖的一种重要的激素。正常人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胰岛素分泌增多。胰岛素可_培养液中葡萄糖的吸
41、收、引起合成糖元,并抑制_及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同时胰岛细胞分泌_受抑制,使血糖浓度下降。(二)除了降低血糖时会使用胰岛素外,还会在动物细胞培养中加入胰岛素。为了探究胰岛素对提高细胞克隆形成率的作用,研究者提出了以下实验思路。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完善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实验材料:卡氏瓶、动物细胞培养液、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葡萄糖测定仪、显微镜、血细胞计数板、生理盐水、一定浓度的胰岛素溶液等。(说明:实验所用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是经传代培养的能增殖的细胞。)实验思路:取卡氏瓶若干个,分组如下:甲组:动物细胞培养液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生理盐水;乙组:动物细胞培养液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_。每
42、组设置若干个重复样品。_。测定培养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和细胞数目,求每组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分析。请回答:(1)完善实验思路中的空格。(2)实验目的是_。(3)在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时,压在方格线上的细胞只计_上的细胞数。(4)若胰岛素对上述变量均发挥效应,请预测实验结果 (在以下坐标系中用柱形图表示葡萄糖浓度和细胞数目变化):_。 31(10分,除标明外,每空1分)(一)促进 肝糖元分解 胰高血糖素 (二)(1)一定的浓度的胰岛素溶液 将各样品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合适时间 (2)探究胰岛素在细胞克隆过程中对细胞摄取葡萄糖和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2分) (3)左线和上线 (4)(2分)【解析】(一)正常人进食后
43、血糖浓度上升,胰岛素分泌增多。胰岛素可促进培养液中葡萄糖的吸收、引起合成糖元,并抑制肝糖元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同时,胰岛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受抑制,使血糖浓度下降。(二)(1)依题意可知,本实验是为了探究胰岛素对提高细胞克隆形成率的作用而进行的,因此自变量是胰岛素的有无,因变量是葡萄糖浓度和细胞数目,而其它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因素均为无关变量,应控制相同且适宜。依据题干中给出的实验材料、不完善的实验思路、实验设计遵循的对照原则、等量性原则、平行重复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可推知,本实验补充完善后的实验思路如下:取卡氏瓶若干个,分组如下:甲组:动物细胞培养液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生理盐水;乙组:动物细
44、胞培养液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一定的浓度的胰岛素溶液。每组设置若干个重复样品。将各样品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合适时间。测定培养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和细胞数目,求每组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分析。(2)依题意可知:本实验是为了探究胰岛素对提高细胞克隆形成率的作用而进行的,因此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胰岛素在细胞克隆过程中对细胞摄取葡萄糖和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3)在使用血细胞计数板对细胞计数时,压在方格线上的细胞只计左线和上线上的细胞数。(4)若胰岛素对上述变量均发挥效应,则实验后细胞数目增多,培养液的葡萄糖浓度下降,但乙组细胞数目增加的幅度及培养液的葡萄糖浓度下降的幅度均大于甲组。反映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的柱形图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