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2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一生成一事袁芳“凡是伟大的,必定简单。”列夫托尔斯泰如是说。对李德才而言,爱上磁性液体,理由很简单,但是把磁性液体研究明白,并且站到这一研究领域的世界前沿,使其应用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这应该是伟大的。题记20世纪80年代的一天,一位美藉华人学者来京讲学,随身带着一小瓶被列为高度机密的磁性液体。在这名学者演示磁性液体时,当时还是研究生的李德才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静止时平凡无奇的液体,在磁铁的作用下,竟变成一朵朵形状各异的莲花,似柔实刚,能伸能屈。这种充满神秘力量的材料让李德才着迷:“从
2、那时起,我就知道我永远不会放弃它,我必须研究它。”从1992年入校攻读博士学位起,李德才一直在北京交通大学深居简出、潜心研究。要知道,在以交通信息为优势学科的北京交通大学,磁性液体的研究基础薄弱,在学校可谓是冷门领域。对于李德才来说,这冷板凳一坐就是十年。导师袁祖贻教授说:“德才憨厚朴实,待得住,很刻苦,很好学,能干成大事!”袁祖贻很看好李德才,最初给他定了一个方向,研究青岛铁路局的火车轴承密封件。内行都明白,导师推荐的研究方向,意味着有前途,好毕业,多少学生求之不得。然而李德才却摇头拒绝了 :“我还是想搞我的磁性液体,更有挑战,更有意义!”磁性液体当时在国内的研究尚属前沿,所以一切实验条件和
3、实验方法都需自己去摸索,更谈不上团队传承、团队合作。最初,李德才的实验开展得异常艰难,他用省下的钱买原料和书,常常到了月底还要向同事甚至学生借饭票。北京交通大学有着相对宽松的治学环境,也鼓励新兴学科弃军突起,允许部分设备相互借用。主人白天用,李德才晚上用,那几年,他成了“夜猫子”,昼伏夜出,甚至熬至深夜,静静地等候着实验结果出炉。“做实验时正值夏天,李老师在那儿做实验,外面三十六七摄氏度,把烘箱从零上三十六七摄氏度降到零下四十摄氏度,需要七八个小时,测试器件还需要在箱内待四个小时,基本上,一次实验就是一个通宵。”曾经与李德才并肩作战的学生王长有说。关于如何制备磁性液体,当时美、日等国都进行了技
4、术封销,能拿到手里的资料非常有限。李德才至今保存着当年从导师那里复印的原始材料,当年,他就是从这些珍贵却有限的资料中“沙里淘金”的。2013年,李德才站在人民大会堂国家科技奖励大会的领奖台上,以第一获奖人身份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他花费20年时间,成功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研制出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磁性液体。近三十年来,李德才把自己的光与热全部奉献给了磁性液体这一研究领域。如今,他率领的磁性液体研究团队已研制出多种可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媲美的磁性液体,为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成功地将磁性液体应用到国防科工的诸多领域,节约经费和创造产值数百亿元。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宁滨这样评价李德才
5、:“李教授常说 我做某件事的时候,总是觉得这就是我可以做一辈子的事, 只有做完做好这一件,我才会去做下一件,他的执着看起来有些迂腐,有些落后,但正是他无视困难,拒绝外界诱惑和不必要的消耗,把欲望和算计抛在脑后,才能保持头脑的清醒和活跃,才有静得下来,愿意付出十年成一事的努力和耐心,才能享受梦想成真的大快乐。”(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20世纪80年代,李德才初次见到磁性液体便被深深吸引, 为了研究磁性液体,他进人北京交通大学,从此深居简出, 攻读博士学位。B.导师袁祖贻很看好李德才,给他推荐了研究方向。导师推荐研究方向,很多人求之不得,但
6、李德才拒绝了导师的推荐并坚持自己的研究方向。C.北京交通大学治学环境相对宽松,鼓励新兴学科异军突起,让李德才有机会借用部分设备进行实验,这是李德才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D.几十年来,李德才专注于磁性液体的研究,研制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使我国的磁性液体研究站在了世界最前沿。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文中提到导师袁祖贻、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宁滨对李德才的评价,既让传记内容更真实,也让我们对他的个人品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B.因为国外的技术封锁,最初国内对于如何制备磁性液体知之甚少,而且当时北京交通大学尚无对磁性液体的研究, 这种研究背景更显得李德才的成功极为
7、难得。C.文章题目是李德才一生的写照。从硕士研究生入学开始, 到登上国家科技奖励大会领奖台,李德才多年只做一件事:研究磁性液体。D.早期李德才研究磁性液体是出于兴趣,但后来他拒绝导师建议,坚定研究方向,除了兴趣还因为磁性液体研究更有挑战,也更有意义。E.从李德才教授的成功来看,外界环境的艰难并非不可克服,只要我们认准目标,沉下心来,每个人都能成为李德才教授那样的专家。3.列夫托尔斯泰说:“凡是伟大的,必定简单。”结合材料概括并分析李德才的“伟大”与“简单”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郎朗:一瓶不断被勾兑的原浆酒周舒郎朗9岁,郎爸辞去工作,专职陪读。父子俩登上去北京的列车。
8、老妈一个人坚守沈阳,为他们提供配给。他们生活艰辛,全家有时要举债度日。培养一个天才的代价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回忆在北京求的日子,郎朗印象最深的是“孤独”,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上,顶着北京七月的烈日寻找钢琴老师的家,他的沈阳话受到同的嘲讽。在“天才”泛滥的北京城,他过去的成绩已经无法打动老师。有位女老师甚至很讨厌郎爸把儿子称为“天才”,不客气地对他说:“我看不出您的儿子是个天才。”郎朗用尽一切努力,也无法讨得这位女老师欢心,最终被逐出师门。14岁,郎朗进入美国柯蒂斯音乐院,踏上了独自求的道路。他从来不上文化课,只是躲在琴房里埋头练琴。与其说他热爱弹琴,不如说是“超越”观念在作怪,他的脑海里有一长串
9、名单,需要他一个一个地去超越。成年后,他接受各种采访,很少描述自己对钢琴的热爱,而只描述自己的万众瞩目。17岁,郎朗签约经纪公司。他每天打电话给经纪人,询问是否有演出。经纪人告诉他,他已经成功地成为大师的替补,假如有大师因故无法参加演出,他就有机会顶上。命运注定会向他展露笑脸。1999年,芝加哥的维尼亚音乐节上,著名音乐家安德烈瓦兹身体不适,由郎朗顶替演奏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演出非常成功,他一举成名,有报纸记者甚至写出了“如果郎朗是一支股票,我借钱也要买”的文字。一度,他被描述成音乐厅里的刘翔、钢琴界的李小龙。顶着第一位征服西方观众的中国钢琴家的名头漂洋过海地杀回国内,郎朗收获了国人无
10、尽的鲜花和掌声,赞美与追捧,风光无限;而他也的确不负众望地时常秀出自己的“爱国情绪”。“中国人在外国人面前都太老实,在外国人面前就要酷,就要为中国人争气!”当在德国演出受到质疑时,他如是说。当他在白宫演奏了我的祖国后,在博客里写道:“我又独自演奏了中国人心目中最美的歌我的祖国。能够在众多外宾,尤其是在来自五湖四海的元首们面前演奏这首赞美中国的乐曲,仿佛是在向他们诉说我们中国的强大,我们中国人的团结,我感到深深的荣幸和自豪。”当本不分国界的艺术落入凡间,被戴上爱国的噱头,钢琴师便已经失去了成为艺术家的心胸。郎朗成名后,他的母亲作为最贴心、最尽职的助手,与他一起飞越全球。只要有可能,父亲还会陪他一
11、起接受采访。无论是2006年风传的刘亦菲主动示好郎朗,还是2012年郎朗与巩新亮的绯闻,郎爸郎妈都会第一时间站出来说话,为儿子辟谣,作解释,澄清事实。郎朗已经30岁了,好像无论是他还是他的父母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台湾钢琴家陈宏宽认为,郎朗在艺术上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归功于父母对他的过度保护。显然,郎朗在某个层面是成功的。尽管尤勇大叔说,看到他闭上眼睛,就起鸡皮疙瘩,那不是因为沉浸于音乐之中,而是作秀;尽管另一位国外钢琴大师也说郎朗不是在弹钢琴而是在表演杂技。无论是作秀还是演杂技,都是观者心态问题,郎朗手上的活儿绝对不差。只是,正如一位哲家所说,人生是多面的,郎朗的人生似乎绝对称不上楷模更不应该
12、被效仿。他的人生是单色的,挖掉那个黑白键盘组成的世界后,几乎一无所有。郎朗在接受采访时,有时会表现出惊人的坦率。他直言自己无法像有些钢琴大师那样保持神秘。“没人看到我,那怎么行?”如果真要选择在家里弹琴,他希望是“有很多摄像头对准我,通过互联,我的演奏就能被全世界听见、看到,我还能收到出场费”去年,郎朗参加了120场演出,这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是不可想象的。艺术像酒,沉淀发酵后才会醇香。而郎朗像一瓶茅台原浆,不断地被勾兑,勾兑出越来越多的名酒,而每一瓶酒的香气越来越淡。当酒的品质开始对不起它的盛名时,负面评价如期而至。他的成长经历被无数琴童以及琴童的家长视为金玉律。可以想见,世界上不会再多出一个郎
13、朗,而会出现无数个单色人生的父母与孩童,在没有风景的成功小路上踽踽独行,成为精神色盲。(选自非常关注2012年第8期,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A.尤勇大叔说看郎朗弹琴时闭上眼睛就会起鸡皮疙瘩,认为那不是沉浸音乐的忘我,而是故弄玄虚的作秀;国外钢琴大师也说郎朗不是在弹钢琴而是在表演杂技。二者对郎朗不无嘲讽的揶揄贬抑皆乃嫉妒使然。B.郎朗的成功经历被无数琴童和琴童的家长视为金玉律的现实,折射出当今社会上部分父母望子成龙和部分青少年希望一夜成名的急功近利的心态。C.作者认为,郎朗的人生是单色调的,除了钢琴,他一无所有,这是对郎朗的全盘D.文章对郎朗的经历、成就
14、以及他的所作所为有褒有贬,溢美于其艺术事业的成功,遗憾于其艺术修养的缺失。E.叙述是议论的前提和基础,为议论张本铺垫;议论是在叙述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叙述的点睛与升华。本文有叙有议,叙议结合,叙得精彩,议得深。2.台湾钢琴家陈宏宽认为“郎朗在艺术上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归功于父母对他的过度保护”。“过度保护”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3.文中说“郎朗像一瓶茅台原浆,不断地被勾兑,勾兑出越来越多的名酒,而每一瓶酒的香气越来越淡”,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4.从郎朗的身上我们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意并联系实际加以探究。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李贺(节选)李贺“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
15、疾书”,这是李商隐李长吉小传上的话,如何“苦吟疾书”?新唐书说“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及暮归,足成之。”中唐以后,这一类苦吟诗人不少,这种把自己的日常生活都搞成诗的活动的诗人亦不少,像贾岛、孟郊等都是如此,但李贺尤为特别,尤为引人注目,这可能还与他那特异的长相及短命有关。终日把自己的精神都放在寻章摘句上,如同敲击火石一样不断地敲击自己的脑力,使之产生灵感的火花,一个个句子、一个个意像地收集起来,再“足成之”,是中唐以后不少诗人共同的创造路数。而走幽怪之途以避熟路,发奇险之声以避俗套,也是不甘在前人面前亦步亦趋的中唐诗人力求自成一格的努力。就走新路拓新境而言,李
16、贺上承韩愈而下启李商隐。上承韩愈,是说总体而言,他的诗也是一个变格,但他毕竟不是韩愈。韩愈的一些“诗”实际上只是用汉赋的敷衍再加上文字的险怪,是想震慑我们和恐吓我们,他太想让我们耳目一新了,在我们的审美疲倦中,突然来这样的一种纯感官刺激的东西,也能让我们喝彩。但这些所谓诗,如果真像有人说的,不可无一,那我敢说,也定不可有二。韩愈好像是在一边写着他的怪诗,一边自言自语:你李、杜、王、孟、高、岑虽然光焰万丈长,但你们总没写过自己的坏牙和人家的眼屎吧?我的坏牙和我朋友张籍的眼屎就是我对诗坛的新贡献。而且,我还要用佶屈聱牙的句子磕磕碰碰,非碰掉读者的美学牙齿不可。还好,李贺没有成为韩愈第二,而是成为了
17、自己,且比起韩愈那些莫名其妙的“诗”,他的文字真的是诗了,而且那么美。虽然是非传统的美,但正因此才别具一格,是凄美,凄厉的美,冷艳的美。李贺的第一手段是其渲染的功夫。他的将进酒伤感、绝望,但却写的热烈。李贺因其爱写与死亡有关的物像,被人称为“鬼才”,他的精神中应有一种鬼气在。他内心中的怨恨悲愁,就是他鬼气的源头。由于他善渲染,所以他常常把那鬼的境界写得阴森恐怖,颇为瘆人。李贺的心态是守墓人的心态,苍老、荒寒、幽森,离生人的世界远,离死人的世界近。他写诗,喜用“鬼”“冷”“泣”“枯”“硬”“老”“死”。他不仅写死,他还会写生,他笔下的春天是一个动态的春,十分的热烈,十分的躁动,十分的有色彩,甚至
18、还有十分的飞扬跋扈,霸道得不留一点分寸。这种充盈而外溢的诗意,正是韩愈诗中缺少的,韩愈给了我们一桌文字的冷盘,尽有色彩,尽有花样,尽有排场的布局,但没有香,没有味,还佶屈聱牙。我们可以不向韩愈要求道德意义与价值,但既然你是诗,我们有权要求诗意。我说李贺上承韩愈,就是指他也是在别人不注意到的地方特别注意,在别人不经心的地方特别经心,在别人不经营的地方刻意经营,终于经营出来浓郁的诗味。这正是他超越韩愈的地方,后来的李商隐则是一个更加彻底的蜕变,一变而为唯美,从而开拓了唐诗的新疆域。当然,李贺是有缺点的,杜牧早就指出了他在“理”上的欠缺。直言之,他有“理不胜辞”的毛病,他在渲染上的功夫是一流的,但渲
19、染过后,却没有一个拎得起来的理路,所以,最后往往令我们的期待受挫。他的艺术感觉极佳,但思想较为贫乏,感性强而理性弱,对人生、社会的穿透力不够。虎头蛇尾是他所有诗的通病。是的,他缺少绾束全诗、提升境界的能力。所以他的很多诗,都给人匆匆而来又潦草结束的感觉。有辞少意,有句少篇,这中唐不少诗人的毛病,在李贺这里也更为突出。不过,他还真的写着写着,就厌倦了,投笔而去。他在呕心沥血之际,突然撒手。27岁的他,就此升天,做了上帝的秘书。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作为苦吟诗人,李贺尤为特别,尤为引人注目,这与他那特异的长相及短命的一生有关。B.韩愈的诗之所以能让我们为之喝
20、彩,是因为其诗的险怪特征让我们耳目一新。C.在营造浓郁的诗意方面,李贺超过韩愈。D.走幽怪之途以避熟路,发奇险之声以避俗套,也是李贺不甘在前人面前亦步亦趋的力求自成一格的努力。E.李贺的一生就如同他写的诗一样,给人匆匆而来又潦草结束的感觉,27岁便突然撒手人寰。2.作者说:“那我敢说,也定不可有二。”其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3.在作者看来,李贺的诗具有哪些特点和不足?请结合全文客观评价。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欲说陈寅恪与张荫麟的有关学术分歧,要先说一下张荫麟这位“史学天才”。1923年,年仅18岁、考入清华学堂仅半年的张荫麟,在学衡杂志发表处女作老子生后孔子百余年之说质疑,针
21、对梁启超对老子事迹之考证提出异议,史学界一时震动,梁启超也对他大加赞赏。之后其论著不断问世,被目为史学界最有希望之天才,深受梁启超、陈寅恪、熊十力等大家推重。至于分歧之由来,则要从陈寅恪对龚自珍一首诗的评价说起。也许是善于从“诗史互证”角度看待文学,陈寅恪以为龚自珍诗多有借古讽今之作,他对其汉朝儒生行的评价就是如此。龚自珍此诗写于道光二年,时龚氏正在京城。杨芳为清朝著名将领,曾于道光元年至三年任直隶提督,而龚氏好友魏源此时就在杨芳家坐馆。魏源离京赴杨芳处时,龚自珍还曾送行。因此,龚自珍对杨芳当比较了解。作为汉人而能受到清廷重用,杨芳可谓罕见,自然也会受到他人特别是满族将领的妒忌。陈寅恪认为,龚
22、自珍此诗中自托为汉朝儒生,主旨就是讽喻杨芳。按照陈寅恪的学术地位,他既然这样解释龚自珍的诗,一般也就等于是定论。不过,还是有人敢于质疑,当然这“质疑”也要有底气。1933年,张荫麟在燕京学报第12期发表龚自珍汉朝儒生行本事考,表示不同意陈寅恪之说,认为诗中所写之某将军不是杨芳而是岳钟琪。张荫麟文章发表后,陈寅恪以为不确,坚持认为该诗就是写杨芳之事。张荫麟遂再撰与陈寅恪论汉朝儒生行书进行商榷。根据张荫麟的论证,从龚自珍诗中所提及时间看,解释为写杨芳确实不如解释为写岳钟琪更加贴切。不过张荫麟并没有完全否定陈寅恪,相反在陈寅恪说法的启示下,有所感悟。如此,则张荫麟和陈寅恪之最后观点其实还是基本一致,
23、即认为该诗是龚自珍借历史人物讽喻杨芳。张荫麟的考证极为精彩和严谨,如果说还有什么欠缺之处,就是未能结合当时汉族文人的思想状况以及统治阶级对文人的“大棒加胡萝卜”政策来阐释此诗,也就不能悟出该诗更深刻的意蕴。在陈寅恪看来,也就是未能做到所谓对古人“理解之同情”。龚自珍认为历代统治者对文人无非两种手段,即“约束之,羁縻之”。所谓“约束”就是采取严酷的高压政策,迫使文人就范,而所谓“羁縻”就是以怀柔方式收买文人,使其逐渐丧失自我和对统治阶级的批判能力。龚自珍以为,可以容忍社会其他阶层平庸和堕落,却不能容忍文人如此,因为只有他们才是拯救那个时代的最后希望。对龚自珍的上述观点,陈寅恪自然理解且有切身体会
24、,戊戌变法以来的社会动荡、陈氏家族的命运还有王国维的自杀等,早已给陈寅恪留下沉痛记忆。陈寅恪指出该诗为咏杨芳事,就是试图通过阐释龚自珍诗歌的深刻寓意,来揭示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使命。话说回来,不能苛求张荫麟没有理解龚自珍的深意,毕竟他的人生阅历比起陈寅恪来还是简单,假以时日他当会有更大成就。大概也就是为此,陈寅恪在张荫麟发表与陈寅恪论汉朝儒生行书后,并没有公开回应。后张荫麟英年早逝,陈寅恪极为悲痛,特撰诗表示追悼:“流辈论才未或先,著书曾用牍三千。共谈学术惊河汉,与叙交情忘岁年。”(摘编自刘克敌大家间的“商榷”与“论争”,有删改)【相关链接】比闻希白先生言,尊意以为定庵汉朝儒生行所咏实杨芳事,拙
25、考以为其中之某将军乃指岳钟琪者误。拙考所提出者乃一假说,未敢遽以颠扑不破也;苟有其他假说能予本诗以更圆满之解释,固不惮舍己以从。然尊说似不无困难之处。考本诗作于道光二年壬午定庵诗自编年而叙某将军再起定乱时已“卅年久绾军符矣”。然壬午以前杨芳踬后复起,定乱之事,仅有嘉庆十八年平天理教匪一次。自是役上溯其初由千总升守备(嘉庆二年)相距仅十一年,使所歌者为杨芳,定庵何得作“卅年久绾军符”之语?然此诗遂与杨芳全无关系欤?似又不然。因先生之批评之启示,使愚确信此诗乃借岳钟琪事以讽杨芳而献于杨者。杨之地位与岳之地位酷相肖似也。杨以道光二年移直隶提督,定庵识之当在此时,因而献诗,盖意中事。本诗与杨芳之关系,
26、愚以前全未涉想及之。今当拜谢先生之启示,并盼更有以教之。(张荫麟与陈寅恪论汉朝儒生行书)据1947年3月3日燕京新闻这样评价:“陈先生是一个勤奋的垦荒者,他不多说话,尤其不唱高调,只是一个接着一个地在解决历史上的疑案。用很简练的笔法写出来,却是一篇一篇的短论文,登在学术水准很高的杂志上。”他虽身体羸弱,在教授学生方面极严格,风雨无阻,绝少辍讲。他享有“字字精金美玉”之称。据牟润孙回忆:“陈寅恪在清华大学讲书专讲个人研究心得,繁复的考据,细密的分析。”(陈寅恪传)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荫麟十八岁即引起史学界瞩目,后被视为史学界最有希望之天才,得到梁启超等多位大师的
27、赞赏和看重。B.陈寅恪评价龚自珍汉朝儒生行是借古讽今之作,希望借此诗的深刻寓意来揭示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使命。C.陈寅恪所谓对古人“理解之同情”,即在理解古人的诗作时要心怀悲悯之情,结合古人创作时的背景来阐释。D.张荫麟去世后,陈寅恪撰诗表示追悼,叹其潜心著书、学术深厚,与之交流时常常忘了两人之间的年龄差距。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陈寅恪以“诗史互证”的方法研究汉朝儒生行,认为龚自珍写此诗时在京城,杨芳在直隶,龚对杨的了解皆源于自己的好友魏源。B.张荫麟是考证了龚自珍作诗的时间和诗中所叙某将军再起定乱时的时间,以及杨芳的有关经历,从而推断陈寅恪的结论有不当之处。C
28、.陈寅恪与张荫麟的学术分歧是龚自珍汉朝儒生行一诗中所写某将军是指杨芳还是岳钟琪,学术共识是都认为该诗讽喻了杨芳。D.陈寅恪与龚自珍虽处于不同时代,但面临的社会状况、自身经历相同,所以对龚自珍的有关不能容忍文人平庸和堕落的观点感同身受。3.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陈寅恪和张荫麟两位大师共有的学术品格。5、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宋凤英1863年新年的第一天,法国巴黎诞生了一个男婴。这个名叫皮埃尔德顾拜旦的小男孩,在成年之后成为举世闻名的人物。因为就是他,创办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顾拜旦是家中最小的一个孩子,从少年时代起就对体育有广泛的兴趣,喜爱拳击、划船、击剑和骑马等运动。入学后
29、,他很敬佩博学多才的修辞学老师卡龙神甫,因此对文史课程有浓厚的兴趣,并饶有兴味地涉猎了古希腊的灿烂文化。在11岁生日那天,顾拜旦一口气读完了都德的小说。当他读到那个沦陷区的老师在上完最后一堂法语课,转身在黑板上写下“法兰西万岁”时,不禁泪流满面。对战争的痛恨、逃亡的悲苦,让少年顾拜旦暗下决心,迟早有一天要让祖国复兴,但并不是通过战争的手段。 中学毕业后,顾拜旦先进入法国著名的圣西尔军校就读。不久,他从军校退学,进入巴黎政治学院。此时,整个法国仍然笼罩在战败的阴影中。法国正积蓄各种力量,伺机对德国复仇。他希望古代奥运会的“神圣休战”传统能在复活的奥运会上得到传承,以激发人们的和平意愿,壮大世界的
30、和平力量。对于古希腊奥运会,顾拜旦充满憧憬之情。特别是古希腊人在奥运会开始前,火炬手一边高举火炬奔跑、一边高呼“停止战争,去参加奥运会”。顾拜旦感到,要让法国复兴,就应该走体育强国的道路,“用体育唤醒法国”。 不久,顾拜旦又前往英国留学,潜心研究了英国教育史,撰写过有关18世纪英国儿童教育家汤姆士阿诺特教育思想的学术论文。阿诺特有一句名言:“运动是青年自我教育的一种活动。”这句名言在顾拜旦的心灵中,诱发起致力于体育教育的火花。当时,他还考察了英国教育和体育的现状,对那里学校的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和经常性的郊游十分赞赏,希望在法国各学校中也能设置体育课,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思想和刻苦炼、强健体魄的精
31、神。那时,他对法国在1870年的普法战争中失利深感痛心,希望通过改革教育,增强民众体质,来振兴法国。 1875年至1881年间,在欧洲考古工作者们的努力下,奥林匹亚的古代奥运会遗址不断被挖掘出来了,而且每年都迅速地公布挖掘的结果。因此,顾拜旦同其他一些对奥林匹亚感兴趣的人士一样,都能及时、详细地倾听到公布的情况。当时他曾写道:“德国人发掘了奥林匹亚的遗址,可是法兰西为什么不能着手恢复她古代光荣的历史呢?” 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顾拜旦对英国体育运动开展的情况进行了考察。1887年,他做了法国和英国中等教育制度对比的报告,对英国将户外竞技游戏纳入教育内容给予很高评价,主张在法国学生中也开展竞技游戏
32、,并以体育为重点来改革教育。1888年5月,顾拜旦针对学生因学业过重而过分劳累的问题提出:“唯一解决的办法是让孩子们游戏。” 1899年,顾拜旦代表法国参加了在美国波士顿召开的体育训练大会。与会期间,他进一步了解了世界体育发展的动态,敏锐地感到近代体育的发展正在走向国际化,一批国际性的单项体育联合会组织相继成立。例如,1881年建立了国际体操联合会,1892年建立了国际赛艇联合会和国际滑冰联合会等。这些组织都为现代奥运会的诞生奠定了基础。1890年,受法国政府委托,顾拜旦负责调查、研究大学的体育工作。他借此机会,向世界上许多国家发出了体育状况调查表。通过调查,顾拜旦发现国际上各个体育组织之间充
33、满了矛盾和混乱,对立情绪十分严重,体育运动日趋商业化。这使他意识到,可以凭借古希腊体育的历史经验和传统影响,来推进国际体育运动。他同时深切地感到,应该尽快地以古代奥林匹克精神,把现代奥运会创办起来,用“团结、友好、和平”的精神来指导比赛,以消除体育领域内存在着的种种混乱的不良倾向。1892年11月25日,顾拜旦发表了题为复兴奥林匹克的演说,他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创办现代奥运会的倡议。 从1896年至1925年,顾拜旦一直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负责该组织的领导工作。在他任职期间,国际奥委会成员由14个发展到40个。同时,在他的支持下,先后成立了20多个国际专项运动联合会。1924年,他因年事已高,主动
34、辞去担任28年之久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职务,但他被聘为终生名誉主席。 1937年9月2日,顾拜旦因心脏病在洛桑与世长辞,终年74岁。遵照他生前的遗愿,顾拜旦的遗体安葬在瑞士洛桑,而其心脏则安葬在古希腊奥林匹克的发源地奥林匹亚。他期望即使自己已长眠于地下,但其心脏仍能与奥林匹克运动的脉搏一起跳动。 (摘编自宋凤英“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 相关链接:1913年,顾拜旦精心地为国际奥委会设计了会旗,它象征着五大洲的团结,以及全世界运动员以公正的比赛和友好的精神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相见。 经过顾拜旦及其同事们的多年努力和精心筹备,“复原奥林匹克运动会代表大会”于1894年6月18日至24日在巴黎胜利召开。会
35、议一致通过复原奥林匹克运动的宪章,确定了现代奥运会的宗旨,正式成立了奥运会的永久性的领导机构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顾拜旦少年时代有广泛的兴趣,并受老师的影响,涉猎了古希腊灿烂的文化,从而对体育活动充满兴趣并多有涉猎。B.顾拜旦受都德小说和古希腊奥运会的影响,认为祖国应该走体育强国之路,希望通过体育唤醒法国、振兴法国。C.顾拜旦希望古代奥运会的“神圣休战”传统能在复活的奥运会上得到传承,以激发人们的和平意愿。D.顾拜旦发现各个体育组织之间充满了矛盾和混乱,体育运动日趋商业化,认为奥林匹克精神可以消除这些混乱。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36、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顾拜旦从小对体育运动有广泛的兴趣,这为他后来萌发改革法国教育制度和倡导体育运动的思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B.11岁生日那天,顾拜旦读了都德的小说并为之感动,于是下定决心通过体育教育振兴法国。C.在顾拜旦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的过程中,英国教育对他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他曾在英国留学。D.为了解体育领域内种种混乱的不良倾向,顾拜旦借帮助法国政府调查、研究大学的体育工作之际,发出了许多体育状况调查表。E.本文质朴无华,用平实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的主要经历,也展示了现代奥运会的创办缘起。3.为什么称顾拜旦为“奥林匹克之父”?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37、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草堂岁月里的杜甫冯至 上元元年(760)开春,杜甫在亲友的帮助下,开始筹划建造草堂。地址选在城郭西郊的浣花溪畔,这里环境清幽,尘事不杂,杜甫十分满意,作卜居诗以唱心中之乐,这首诗反映出作者久经动荡得以安宁之后的恬静安适的心境。杜甫有一位表弟此时在成都府任司马,听说杜甫要在西郊建造草堂,便走过来看他,还送了些钱。杜甫十分感激,作诗酬谢。关于草堂的建造过程,杜甫无诗记录,我们所见到的是他忙着写诗向各地友人索求各种树苗以美化草堂环境。 另外,他还不辞劳苦地亲自去石笋街果园坊的徐卿家要果木苗,不管黄梅绿李,是果木树都要。这自然是为了装点草堂,同时也有以果备荒的打算,他
38、是挨过饿的人,曾用野果充填过饥肠,深知它们的重要,“高秋总馈贫人实,来岁还舒满眼花”(题桃树)。桃可果腹,花可娱人,这就是他对果木树的整体审美。除花果树木之外,他还向友人索要曰用家什。可以想见,他当时安家伊始,支锅立灶,盆碗瓢勺,所需家什向人索取者一定不少,只是没有件件入诗罢了。 这年春末,草堂盖成,树木栽好,老杜坐在院中,有滋有味地欣赏起来了。他赞美它所面临的青青郊野, 赞美遮日吟风的桤林茂叶与和烟滴露的笼竹翠梢,欣喜鸟来暂息,燕来定巢。细想起来,这些风物不过是寻常农舍之景,却招来如此赞叹,这从反面使我们认识到他的生活境遇已落到十分可怜的地步。他在秦州山野寻找栖居之地的苦况,他长途跋涉于险山
39、急流、危栈古道的种种艰难,成为他乐此茅宅的生活和感情基础。定居草堂的初期,杜甫的心情获得了片刻的宁静,写了不少颇具安恬情味的田园诗,如江村诗写村居景物和情事最相融洽:“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鸡。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钓。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此诗比较典型地反映出作者初居草堂时的心境。然而这种心境是以“故人供禄米”为条件的,他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全靠故人的周济,一旦故人稍怠, 立刻就会陷入困境。他们偶有接济失时,杜甫的生活就成问题。定居草堂之后,杜甫生活安顿下来,开始游览成都古迹,并与一些风雅人士交往。 他曾瞻仰过武侯祠,作蜀相诗,对诸葛亮一
40、生的磊落功绩作出高度的评价,为其未能收复中原完成统一大业而痛洒千秋之泪。此诗虽为吊古,却有伤今之意。当时战乱尚未平息,山河破碎,宇内烟腾,于此国事维艰之际,是多么需要有一位武侯这样的贤相来主持国政!此外,诗中写他羡慕诸葛亮的得遇明主,也含有不满于肃宗的意思,他素怀匡时济世的远大志向,却被冷落与排挤,这种不平之气隐隐透于诗中。 游览古迹的同时,杜甫还交结了一些风雅人士。还有一个邻居是黄四娘,她家院子里种着成畦的花木, 春天一到,万紫千红,杜甫曾去观赏,写出的诗作江畔独步寻花声娇色丽,充满无限生机。杜甫与江村农家关系也很密切,农人时常送给他一些蔬菜,他也常把种植的草药赠予他们。在与农民的接触中,他
41、对农民的纯朴心性有了深入的理解,他出乎意料地在农家茅舍里找到了寻觅许久的赤诚之心,在不通文墨的农民身上读到了自己的生活信条。这使他感到在茫茫人世间自己的归宿还是与农民的茅舍相杂为好。代宗即位后,曾召杜甫回京补京兆功曹参军,他没有赴任,想来与此不无关系。(选自冯至杜甫传,有删改)【相关链接】草堂在暮春时节落成了这是760年,中原没有恢复,关内闹着严重的灾荒,杜甫却结束了他四年流徙的生活,在这里得到一个柄身的处所。他离开了兵戈扰攘、动荡不安的大世界,如今暂得休息,于是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引起他的羡慕。他在这时期写了不少歌咏自然的诗。我们把这类的诗句和759年在洛阳道上与秦州道上的诗相比,意境上有多么大
42、的一个悬殊!难道杜甫自己的生活刚刚有了着落,便陶醉在自然的春光里,忘却了人民的痛苦与国家的灾难了吗?(冯至杜甫传,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中、晚唐诗人如张藉、白居易、元稹、杜荀鹤、曹邺、皮日休均受杜诗影响。杜甫开创“即事名篇”的新乐府诗,描写民生疾苦,下启中唐新乐府运动。韩愈诗气势雄壮、沉雄博大、奇险生硬、拗折艰涩,喜以文为诗, 乃受杜诗影响。李商隐诗浓丽沉郁、气象高远、造语精工,亦受杜诗影响。宋代孙仅读杜工部诗集序说:“孟郊得其气焰,张籍得其简丽,姚合得其清雅,贾岛得其奇僻,杜牧、薛能得其豪健,陆龟蒙得其赡博。”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自白居易后,影响了皮曰休、曹邱、聂夷中、杜荀鹤等人的
43、创作,从而形成一个现实主义诗派,在晚唐的诗坛上独领风骚。(维基百科)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在建造草堂时,除了亲友的主动帮助,杜甫也忙着向各地亲友“索求”“花果树木”“日用家什”,以至于无暇写诗记录草堂的建造过程。B.“桃可果腹,花可娱人,这就是他对果木树的整体审美”,这表明杜甫即使在“用野果充填过饥肠”的时候, 审美观也依然是现实主义的。C.草堂岁月里,全靠故人接济的经济条件也没有能阻挡杜甫对寻常农舍之景的赞叹,他写了不少田园诗来表现暂得栖身之所时的安适心境。D.离开了兵戈扰攘、动荡不安的中原和关内,坐在建好的清幽的草堂院内,杜甫过起了有滋有味的闲适生活
44、,回京做官的机会也因此放弃了。E.杜甫总是关注身边的现实生活,笔下的诗篇也大都如实地记录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真实的心灵感受,他在草堂岁月里写下的诗章也依然如此。2.杜甫的“草堂”是在什么情况下建起来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3.文章特意评点了草堂建好后杜甫写的江村和蜀相,这样写从内容上说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草堂岁月里的杜甫真的“陶醉在自然的春光里,忘却了人民的痛苦与国家的灾难了吗” ?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在哪些方面影响了后世的诗人?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新旧剧哲学大家”汪笑侬的舞台绝响驷骏“笑侬先生表演上主要宗法汪(桂芬)、孙(菊仙),却不是一味模仿
45、,而是吸收他们的长处,并参合己意,加以融合,故能够自成一派他的艺术渊博浩瀚,集各派之大成,原因即在于此。他被誉为伶圣,主要也由于此。”(周信芳全集文论卷一)据周信芳先生回忆,伶界大王谭鑫培曾当面对笑侬先生说:“菊仙气质甚粗,余亦日趋老境,来日之盟主实让于使君。君之学问为吾辈所不及;咬字之切,吐音之真,亦为吾所不及。”谭鑫培先生究竟是哪一年说的这段话,似已无从考证,可以肯定的是,此乃情真意切之语,毫无奉承之意,尽显惺惺相惜之感。机缘巧合的是,谭鑫培是在上海得“伶界大王”之冠,汪笑侬在上海被誉为“新旧剧哲学大家”和“伶圣”,两位大师都曾把平生最得意之剧目和最辉煌的舞台绝唱留在上海,他们的戏剧人生先
46、后于1917、1918年戛然而止。一代宗匠汪笑侬,长眠沪西真如。记得已故著名学者王元化先生在谈及学问心得时说过一段话,大概意思是从事学术和艺术的人,只有从内心里面迸发出一种对学问的炽烈热情,并且到了一种痴迷忘我的地步,才有可能做出具有创造性的成果。在梨园界,有一段佳话众人皆知。汪笑侬先生因痴迷老生“后三鼎甲”之汪桂芬,曾当面表达“下海”之志愿,但得到的是桂芬先生“谈何容易”之笑答。大受刺激后随即改名“汪笑侬”,以自策勉。这段励志发奋和发自内心的戏剧痴情,在京剧历史上恐怕也是相当罕见的。汪笑侬以李太白自居,实乃为人忠直、是非分明,行侠仗义、放浪形骸,弃官下海之“另类”。正如戏剧界前辈艺术家所评论
47、的那样,他与一般伶人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其内心所自有的愤世情怀、文化修养和创新精神,他编演之剧总是能把时代、生活和个人身世之深切感悟融于一体,呈现于舞台,启世教化,发人深省,给观众以强烈震撼。据申报记载,1900年12月12日汪笑侬在天宝茶园上演全本马嵬坡,此乃上海从未演过的新剧。“笑侬感身世之飘零,所编戏多系悲剧,借恨事以重提,泄胸中之块垒演此剧时,声调凄恻,情致缠绵,尤能体贴入微,能使观者泣下沾襟。戏剧之感人也深矣。”周信芳先生在忆汪笑侬一文中如此慨叹道:“从他个人来讲,命运诚属可悲;但在艺术上,创作等身,独树一帜,卓然流传于后世,也可告慰国人了。可惜的是,他所留下来的如此丰富的优秀剧目,积
48、渐失传,如今绝大部分竟无人能演,致一代艺术大师与孤坟荒草一同湮没。”百年回眸,岂能不叹。在哭祖庙中历时一小时三刻之久的200余句超长唱段、党人碑的悲怆、骂阎罗的愤慨早已成为传说中的绝响。对于汪笑侬而言,也许正是戴在他头上的这顶“新旧剧哲学大家”的沉重王冠,最终把他压成了一个“旧剧界之维新派,新剧界之国粹派”, 正如先生自题诗句所云:“铜琶铁板当生涯,争识梨园著作家;此是庐山真面目,淋漓粉墨漫相加。手挽颓风大改良,靡音曼调变洋洋;化身千万倘如愿,一处歌台一老汪。”在他身上所体现出的艺术雄心和人生抱负, 正是当下艺坛所缺乏之气度,其艺术实践所秉持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京剧哲学正是我们今日对待
49、传统所应有之精神和态度。(选自文汇报,有删改)1.下列有关文本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周信芳看来.艺术不是一味模仿,而应在吸收他家之长的基础上“参合己意”“加以融合”,这也正是汪笑侬的艺术能集各派之大成的原因。B.伶界大王谭鑫培认为汪笑侬的咬字、吐音非常真切,这是汪笑侬超过自己以及孙菊仙等成为来日之盟主的最主要原因。C.汪笑侬弃官“下海”的想法遭到汪桂芬先生的笑答,但他并未放弃学习戏剧,而是改名为“汪笑侬”,以此勉励自己。D.汪笑侬身上所体现出的艺术雄心和人生抱负,不仅在当时的戏剧界,就是在今天也是难能可贵的。2.下列有关文本的分析或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文章内
50、容看,周信芳、谭鑫培以及王元化等人都是研究汪笑侬的专家,也都与汪笑侬有着深厚的友谊。B.在王元化看来,汪笑侬之所以能有创造性的成果,就是因为汪笑侬对学问有炽烈的热情以及对艺术有一种忘我的痴迷。C.汪笑侬与一般伶人明显不同,他的内心充满着愤世情怀,这与其文化修养和创新精神与众不同有关。D.本文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叙述与议论相结合,形象地概括了一代艺术大师汪笑侬的形象与艺术成就。3.除了第段开头的评价外.你还读出了汪笑侬身上的哪些品格?请简要概括。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木心是谁? 王张应 最早接触木心这名字,是因为一首从前慢的诗:“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从前
51、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喜欢这首诗,也因此欣赏写诗的那个人,一个完完全全的陌生人,木心。木心是谁? 真正了解一个作家,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他的书,所有答案都在书中。于是我读了木心的好几本书,有散文集哥伦比亚的倒影素履之往鱼丽之宴,有诗集西班牙三棵树云雀叫了一整天,有小说集温莎墓园日记,还有由木心讲述、他的得意门生陈丹青先生记录整理的文学回忆录,当然也包括陈丹青的诸多介绍文字。之后,对木心的了解越来越多。木心是谁?已然不是问题。这个问号终于被拉得笔直,成为一个语气肯定的感叹号。 木心就是生于乌镇,成年以后离开乌镇,到过杭州,到过上海,到过大洋彼岸的纽约,最后,又回到了乌镇,
52、终老乌镇的那个一生漂泊又叶落归根的单身男人。他的祖上很富裕,留给他不少田产。木心决意离开乌镇时,将他名下所有的田亩,半卖半送,寸土不留。木心对身外之物看得透彻。木心说:“人穷一点方始像一个人。再者,处于悲伤中的人才符合人的本性,不因得意而忘形才更像一个人”这话听起来耳熟,让人想起孟德斯鸠,他说过,人在苦难中才更像一个人。木心早已对大师的思想熟烂于心,轻轻松松化作自己的语言了,木心两手空空走出国门,差不多绕着地球转了一大圈,最终还是回到了原点。大概正是因为他想在这个世界上活得更像一个人吧,他才知道自己应该追求什么。他孑然一身,没有子嗣,死的时候,身边却有一大批青年男女给他送终。青年们跟木心无亲无
53、故,他们都只是木心的读者。这种情景,在鲁迅之后,应该很少见了。 木心就是曾经在上海的某次会议上,因看不惯某位“要员”嘲弄诗人海涅,便挺身而出,当面指斥权贵,结果自己惨遭批斗的那个不识时务的文人。木心就是曾经被囚禁了18个月,在阴暗潮湿的囚室里,使用理应书写交代“罪行”的纸张写作了大量的诗文,在自己画出的黑白键盘上无声地弹奏莫扎特和肖邦的那个没心没肺的中年男人。他对自己过往的遭遇从不控诉,别人谈起时,只是举重若轻地说一句:“我白天是奴隶,晚上是王子。”至多再发一声轻描淡写的感慨:“诚觉世事皆可原谅。”是的,木心人如其名,他的心态平静安定,总是笑看云卷云舒。 木心就是那个56岁离开本土,漂洋过海,
54、到异国他乡寄人篱下,靠卖画勉强度日,以在私人住所里给一二十个华人讲述文学史为乐事,多篇文学作品被收进了美国大学教材的中国人。那些听课的华人,虽远离了故土,在他们血管里流淌的依然是华夏文明血液。弟子们自比颜回、子路,木心理所当然地被弟子们尊奉为孔子。木心生前不愿意将其讲课稿出版行世,他认为那不能算作他的个人作品。弟子们可不这样认为,当年的孔子不就是典型的述而不作吗?谁能说论语不是孔子的作品呢?一部论语通篇皆是“子曰”。正是由于弟子们的努力坚持,一部洋洋洒洒的百万字文学回忆录,在木心身后,才回到故土,并在故土之上开花结果,让更多的后来人,闻到了花之香,尝到了果之甜。更多的人,也因此知道了木心。 他
55、爱文学,坚持文学写作六十余年。在那场史无首例的浩劫之中,他的二十本凝注着大量心血的文学作品手稿,被人夺去付之一炬。这让他心疼不已,却不能动摇他对文学的追求。后来,他说,文学是他的信仰,正是这个坚定的信仰使他得以度过劫难。 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虽然生活并不时刻关爱他,有时还不免捉弄他,给他制造些麻烦甚至苦难。他对生活深爱不移,无怨无艾。他说:“除了灾难、病痛,时时刻刻要快乐。尤其是眼睛的快乐。要看到一切快乐的事物你到乡村,风在吹,水在流,那就是快乐。”木心的快乐,是一种随处可遇、简简单单的快乐。这种快乐,来得容易,也容易被忽略。木心牢牢把握住了这种低成本的快乐。 至此,木心是谁,已经不再重要。
56、重要的是,许多人陆续读到了木心的书,知道了这个世界上曾经有过一个名叫木心的人,一位似乎不食人间烟火的作家。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木心是谁?”为标题,不仅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整篇文章正是以探索“木心是谁”为主要内容展开的。B.开头引用的从前慢片段,交代了作者探究“木心是谁”的缘起,引出下文,并与第三段“木心是谁?已然不是问题”形成对比。C.作者在叙事中抒情,通过选取木心人生经历中的几个片段,来表现人物的性格、追求、品质等,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D.文章结尾段说“木心是谁,已经不再重要”,表明作者对自己曾经好奇的木心已
57、有了深刻的理解,其中隐含着对木心的钦佩之情。2.请根据作品,分析“一位似乎不食人间烟火的作家”这句话的含意。3.文中写到孟德斯鸠、鲁迅和孔子,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艾青评传(节选)杨匡汉年近古稀的艾青,在回顾自己五十年的创作生涯时,常常不无感慨地对人说:“想想我这一辈子,也只是写了几首人们还记得的诗。人民是最公平的。一个人写了点东西,人民总会记得他的。我也是想也不敢想到有今天”是的,人民会记得艾青的贡献,承认艾青的成就。他是我国新诗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具有独特风格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艾青的诗,较多地将个人的悲欢融入到时代的悲欢里,反映着自己民族和人民的苦
58、难与命运,反映着现实的生活和斗争,并由此传达出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在早年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诗人以真挚虔诚的赤子之心,赞美养育了自己的保姆,为她受尽黑暗年代人世间凌辱的凄苦命运抒发着悲愤、哀恸与不平。它同时表达了诗人对中国广大农民的遭际的同情与关切。诗人在另一首名篇我爱这土地中发出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倾诉,更是把个人的情感、命运都赋予时代、祖国和人民的明证。在中国广大读者心目中,艾青诗作中的深沉感情,突出表现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追求和讴歌。太阳、火把、春天、黎明、生命、火焰,不但出现在他许多作品中,更是他不少篇章集中讴歌的主题,且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以不
59、同的新意竞放异彩。在太阳、春、黎明、煤的对话等早期作品中,诗人“在东方深黑的夜里”,朦胧又强烈地发出了对光明、对春天、对火焰的热切呼唤。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后,诗人从浴血奋战的人民中找到光明之所在,创作了充满热情、乐观和希望的长诗向太阳及其姊妹篇火把。这两首喷射着激情火花和理想光芒的名篇曾鼓舞过不少青年走上革命之路。艾青曾写道:“一首诗的胜利,不仅是那诗所表现的思想的胜利,同时也是那诗的美学的胜利。-而后者,竟常被理论家们所忽略。”在他的诗歌中,尽管不乏某些或过于切近时事或过于凌虚的篇什,但作为代表他主要成就的诗篇,往往不拘泥于直接地如实地反映生活,那种饱满的进取精神和丰富的生活经验,总是伴着新奇
60、的联想、想象而来。组成鲜明的形象并给读者一定的暗示与启迪。他在抗战前夜作的太阳一诗中写道:“从远古的墓茔从黑暗的年代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融进了诗人深刻的感受和想象,使形象充满血肉,更深刻地显示着光明来自黑暗,需通过流血死亡的代价去换取的生活真谛。此外,艾青还善于从绘画、雕塑、音乐等多种艺术样式以及中外诸多艺术流派中吸取有益的养料,转化为自己诗篇中的艺术细胞。艾青的诗歌,艾青的名字,在中国当代人的精神生活中扎了根,也在全世界赢得了声誉。美国的学者把艾青和希克梅特、聂鲁达并列为现代世界三位最伟大的人民诗人。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
61、多等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他对中国新诗艺术的贡献在于:以对现实生活的深入观察和对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加强了新诗的时代感和现实性;以来自生活又经提炼而成的丰富、变化、新鲜的语言,增强了新诗的表现力;以在一定规律里奔放的、具有“散文美”的内在韵律的自由诗形式的创造,和众多的新诗人们一起,巩固了自由诗在我国现代诗歌中的地位。艾青还是在艺术上沟通中外诗歌的桥梁之一,他的诗能面对世界发言,他被一些外国学者认为在诗歌难于翻译的情况下最易译介的中国现代诗人。艾青说:“我的一生都在探索。”在漫长的道路上坚持探索、吹号行进的诗人与作品,尽管常常会几经斫丧,但终将显示其旺盛的活力-因为对于艾青来说,太阳、火
62、把、诗和他同在!1.下列对评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艾青在回顾自己五十年的创作生涯时,因为自己在诗歌创作方面取得的一点成绩,能够被人民认可,感到由衷的荣幸;人民能够公平公正地对他加以评价,自己深为感动。B大堰河我的保姆中,诗人赞美养育了自己的保姆,为她受尽黑暗年代人世间凌辱的凄苦命运抒发着悲愤之情,为自己没能尽孝深表懊悔,并表明来世一定要报答保姆的愿望。C.艾青善于从在抗日战争中浴血奋战的人民中汲取创作的激情,由此创作的向太阳和火把鼓舞了不少青年走上了革命的道路。D.艾青被一些外国学者认为是在诗歌难于翻译的情况下最易译介的中国现代诗人,可以说他是在艺术上沟通中外诗歌的桥
63、梁之一。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艾青诗歌的思想成就:一是将个人的悲欢融入时代的悲欢里,与现实紧密结合,传达出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二是突出地表现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追求和讴歌。B.因为他的诗歌中既有过于凌虚的篇什,又不拘泥于直接地如实地反映生活的篇章,所以人们对艾青诗歌的评价有褒有贬。C.因为美国的学者把艾青和希克梅特、聂鲁达并列为现代世界三位最伟大的人民诗人,所以艾青的诗歌和名字在中国当代人的精神生活中扎了根,也在全世界赢得了声誉。D“我的一生都在探索”表达了艾青在诗歌领域的执着追求,表现了艾青积极进取的精神,并号召人们像他一样去追求。3.艾青诗歌的“美
64、学的胜利”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10、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问题。我的父亲俞师傅俞宁父亲精通旧学,骨子里却是个新式的知识分子。有人称他俞先生,有人叫他俞教授,近来还有人说他是某个领域里的“大师”、“巨匠”。只有我才知道父亲最喜欢人们怎样称呼他。大概是1974年,我和父亲从北师大主楼西侧往新华书店旁边的理发馆缓缓而行,迎面飞来一辆半旧的自行车,骑车的人左脚鞋跟蹭地代替刹闸停了下来。用沧州一带口音问候一声:“俞师傅,干嘛去?”嗓门之大,震得我耳鸣。父亲也用那种口音回答:“韩师傅,理发去。”说完二人点头一笑就各奔前程了。我问父亲:“这是谁呀?怎么叫您师傅?”父亲说,那是中文系的一个青年
65、教师,“他干活有力气,是把好手。”大学教师、有力气、劳动好手不知道21世纪的国人是否会觉得这事有些难解。父亲1958年初被错划“右派”后就必须用劳动来“改造思想”。到了“文革”,父亲的工作变为打扫主楼六层走廊加男女厕所的卫生。1966年老舍在太平湖投水,那时父亲正在接受“疾风暴雨式的批判”和“劳动改造”。我生怕父亲会受他的启发,弃我而去。未满十一岁的我连问带摸,找到了太平庄师大的主校园,又摸上了主楼的六层,一眼看见父亲正用拖把很努力地擦拭着走廊的水磨石地面。我拉了拉他的后衣襟,他转过身,也不问我为何突然到学校来找他,指着地面说,“你看,你看!是不是跟镜子似的?嘿嘿,甑亮!”说罢还给我示范劳动程
66、序:先在左边墙角与地面的交接处狠狠地前后擦两次,然后横抡三下,从左墙根擦到右墙根,再在右墙角与地面结合部前后狠擦两次。“横三竖四。这是我总结出来的擦地秘诀。”父亲很骄傲地告诉我。1971年和1972年之际,父亲参加了后勤基建科的劳动,砌院墙、盖房子。开始,后勤的师傅们让他当壮工,和泥、运砖。时间长了,父亲就从和泥搬砖的“小工”升级到上脚手架“跑大墙”的“大工”。1974年冬我到北京市西城区长安街房管所当了一名瓦工,学徒三年,出师一年后,又升为二级瓦工。父亲的手艺不比我这个专业瓦工差,在细微的地方,甚至比我强。一次他指着一所平房的墙角说:“这个角儿,是我把的。”把角儿的“把”字有把关的意思,是“
67、技术含量高”的工作。我瓦用工匠的眼光考察了一下父亲把的角儿,父亲的活儿干得真地道!横平竖直不说,选砖对角十分细致,外加“游丁走缝”绝没有超过一公分的,根本看不出是非专业工匠干的活计。后勤的师傅们称父亲是“三级教授,四级瓦工。”我当时的感想是给他当儿子,实在是窝囊。他的古汉语知识是我望尘莫及的,现在就连我的专业瓦工,他都要略胜一筹,给儿子留个饭碗行不?恢复高考以后,我报考英文系,就是想躲开他的强项,给自己找一个发展空间。没想到,多年以后我到北外读研究生,发现两位全国顶尖的英语教授,一个专文学,一个专语言,都比不上父亲那口纯正的剑桥音。一次父亲忽然问我:“你懂什么叫师傅吗?师字好懂,傅字就有点儿微
68、妙了。”说着就开始给我细解“傅”字的来龙去脉。对于父亲拿手的训诂之学,我是一窍不通。他当时给我讲的,我似懂非懂,父亲的大意是,“傅”字原是指侍弄花草的人。侍弄之外还负责展示花木,还要认准花木的优美之处并将其展示在世人面前。所以后来古代官职有少傅、太傅,都是培养太子、向世人展示太子才能和品质的官儿。作为师傅,一个人须有见识、肯于劳动、善于劳动并且无私地把劳动对象的优秀品质展示出来,而自己甘居幕后父亲嘱咐我的话,他自己完全做到了。至今我还记得一个学生三年饥荒时期到我家来补课,父亲掰开揉碎给他讲,补课之后,还把我们十分紧张的口粮拿出一些来给他吃。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周,他还为一个学生的书写了序。那个师傅
69、的概念,恰好是他生命的写照。我父亲引以为傲的事,是干哪行就能成为哪行的师傅。我很幸运,我的父亲就是我的师傅。(本文选自文史知识2016年第12期,有删改)【相关链接】俞敏先生一生精研语言学,学问博大精深,治学科学严谨,著述宏富。他通晓英、德、俄、日等多种语言,对梵语和藏语等一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汉语方言也很有研究,在语言学的各门类诸如语言学理论、音韵学、训诂学、语法学、文字学、词源学、方言学、语音学等方面卓有建树,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很高声誉。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A父亲是个精通旧学,又受过新文化洗礼的知识分子,而他却最喜欢别人称他“师傅”,所以同系青年教师的招
70、呼让他格外欢喜。B父亲被错划为“右派”后,以劳动改造思想,文革期间,父亲始终豁达地面对更为繁重的体力劳动,并在劳动中收获快乐。C疾风骤雨似的批判和改造已经突破了当时知识分子承受的底线,而父亲却毫发无损,可见父亲受到了优待。D父亲以他的学识和劳动诠释了师傅的内涵,就是把劳动对象的优秀品质无私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自己却甘居幕后。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父亲较同时代的知识分子多份豁达,是因为他在时代的风云变幻中能坦然面对命运的摆布,主动选择以体力劳动改造思想。B.面对打扫厕所和走廊的卫生这样的劳动,父亲仍认真投入,这让担心父亲可能因无法忍受屈辱而弃世而去的我松了一口气
71、。C.父亲在基建科劳动期间,由“壮工”到“大工”再到工人们嘴里的“四级瓦工”,能够做到任劳任怨,不断探索劳动技巧。D.“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父亲的才华连让做儿子的都心生嫉妒,又怎能躲过时代的风雨,文中流露出对父亲的担忧。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1.B; 2.AD; 3.“伟大”:他无视困难,执着专注。没有团队传承、团队合作、方法和技术,他就独自摸索。省钱买原料和书,从有限的资料中“沙里淘金”。花费20年时间,成功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研制出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磁性液体。贡献突出,成就巨大。他率领的磁性液体研究团队已研制出多种可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媲美的磁性液体,为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
72、做出了突出贡献,成功地将磁性液体应用到国防科工的诸多领域,节约经费和创造产值数百亿元。“简单”德才坚持磁性液体研究的理由简单:有兴趣,觉得有挑战性,更有意义。选定一个目标便坚持下去,目标专一。他拒绝诱惑,耐得住寂寞。李德才放弃导师推荐的有前途的研究方向,专注磁性液体研究,拒绝外界诱惑和不必要的消耗,把欲望和算计抛在脑后,一生成一事。解析:1.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为了研究磁性液体,他进入北京交通大学”于文无据。C项, “这是李德才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理解错误。D项,从原文 “可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媲美”不能推断出我国的磁性液体研究站在了“世界最前沿”。2.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
73、的能力。B项,当时北京交通大学有磁性液体研究,只是基础较为薄弱。C项,“从硕士研究生入学开始”错误,原文是“当时还是研究生的李德才能伸能屈”。E项,“每个人都能成为李德才教授那样的专家”说法绝对。3.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伟大”和“简单”。通读材料可知,所谓“伟大”,主要是指李德才的无视困难及其贡献的伟大。而“简单”则主要是指李德才坚持磁性液体研究的理由简单,他目标专一,并且能拒绝诱惑、耐得住寂寞。根据这个思路,再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筛选整合即可。 2答案及解析:答案:1.AC; 2.郎朗的父母对他的“过度保护”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求学之时,父母
74、倾其所有,举全家之力培养之。郎爸辞去工作专职陪读,郎妈拼命赚钱供其求学。成名之后,父母依然陪他全球巡演,依然陪他接受记者采访。从生活上给予贴心的照顾,在思想上作他坚强的后盾,不让他有半点分心,专念于琴技琴艺。已到而立之年的郎朗,外界有些传言和绯闻,父母立马出来为他说话;父母还没有意识到郎朗成家的问题,希望他在钢琴事业上有更大的成就。3.句话可作两个方面的理解:郎朗出名后,有时一年要演出120场,还有各种各样的应酬,没有进行系统的钢琴训练,这样,钢琴演奏水平就会停滞,甚至下降。就像一瓶原浆酒不断被勾兑后,酒味会越来越淡。郎朗常常被名利所惑,心性浮躁,功利心太强,在演技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后,忘了艺
75、术家应有的艺德修养,对不起他的艺术盛名。4.启示:(1)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离不开执着一念的坚守,离不开坚持不懈的努力。郎朗并非禀赋特好的天才,北京的一位女教师甚至让郎爸不要再称儿子是“天才”,还将他逐出师门。郎朗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到美国后,更是埋首琴房,心无旁骛,专心致志。没有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郎朗没有今天。(2)郎朗虽然在钢琴演奏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他“从来不上文化课”而造成的艺术视野的逼仄,以“爱国为噱头”无晓艺术无国界的艺术心胸的狭窄,以及成名后很少描述自己对钢琴的热爱,而只描述自己的万众瞩目,在家弹琴还要转播、收出场费的名利思想,都与一个称职的高尚的艺术家相去甚远。解析:1.
76、A项中“皆乃嫉妒使然”错误,这一结论太武断。二者对郎朗的评价,可能有嫉妒的因素,但不尽然,还有对郎朗作为一个艺术家不具备应有的沉稳、内敛、有涵养的素质的批评等因素。C项中“这是对郎朗的全盘否定”一句有误。作者对郎朗弹琴以外的某些东西,诸如艺术修养、生活情调等持否定态度,而对他追求琴艺的精神是持肯定态度的。2.要注意题干分两问,第一问是语句作用题,可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很容易得出这句话侧重结构作用。第二问的“过度保护“,要从文本中找到郎朗的父母给予了郎朗哪些保护,然后从父母对郎朗的学习、生活、情感、交往等方面来分析概括出来即可。3.理解句子的几种方法:(1)抓住关键词语理解(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77、。(3)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解答此题,要抓住“名酒.“香气越来越淡”的意思,并联系上句“去年,郎朗参加了120场演出,这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是不可想象的。艺术像酒,沉淀发酵后才会醇香。和下句“当酒的品质开始对不起它的盛名时,负面评价如期而至。”从演技的滑落和艺德的缺失两个方面作答,然后再答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即可。4.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答题时,要结合着郎朗的成功的因素,从正反两方面谈启示,取其长,弃其短。然后联系实际探究,可结合自己的实际,也可结合他人的实际,从肯定或否定方面谈均可,只要有道理即成。 3答案及解析:答案:1.CD; 2.因为作者认为韩愈的诗只用汉
78、赋的敷衍和文字的险怪来求新。 佶屈聱牙,晦涩难懂。没有充盈而外溢的诗意。3.特点:上承韩愈,下启李商隐,具有非传统的别具一格的凄美。善于渲染。诗中经常出现与死亡有关的物象。充满诗意。不足:思想贫乏,理性弱,对人生、社会的穿透力不够(或理不胜辞,有辞少意)。他的诗虎头蛇尾,匆匆而来又潦草结束。解析:A. “与他那特异的长相及短命的一生有关”不对,原文说的是“可能”B.虚设因果。E.李贺的诗“给人匆匆而来又潦草结束的感觉”是原文所述,但没有说他的一生也如此。 4答案及解析:答案:1.C; 2.C; 3.学术品格:治学严谨。陈寅恪在清华讲学时专讲个人研究心得,有繁复的考据、细密的分析;张荫麟撰文质疑
79、陈寅恪观点时考证极为严谨。态度谦和,尊重学术争鸣。陈寅恪与人有学术分歧时并不直接写文章和对方论争;张荫麟从陈寅恪的说法中悟得启示,表达了对陈寅恪的谢意并期盼得到更多的教诲。思想独立。在张荫麟提出质疑后,陈寅恪坚持自己的观点;张荫麟根据自己的考证得出观点,敢于质疑权威,并撰文商榷。(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解析:1.“即在理解古人的诗作时要心怀悲悯之情”错。2.A.“龚对杨的了解皆源于自己的好友魏源”错;B.考证了“诗中所叙某将军再起定乱时的时间”错;D.“但面临的社会状况、自身经历相同”错。3.结合“陈寅恪在清华大学讲书.专讲个人研究心得,繁复的考据,细密的分析”“张荫麟在(燕京学报)第1
80、2期发表(龚自珍汉朝儒生行本事考,表示不同意陈寅J洛之说,认为诗中所写之某将军不是杨芳而是岳钟琪”突出二人治学严谨。结合“张荫麟文章发表后,陈寅悟以为不确,坚持认为该诗就是写杨芳之事“根据张荫麟的论证,从龚自珍诗中所提及时间看,解释为写杨芳确实不如解释为写岳钟琪更加贴切。不过张荫麟并没有完全否定陈寅格,相反在陈寅恪说法的启示下,有所感悟”突出二人治学严谨态度谦和,尊重学术争鸣。结合“张荫麟文章发表后,陈寅恪以为不确,坚持认为该诗就是写杨芳之事。张荫麟遂再撰与陈寅格论汉朝儒生行书进行商榷”可知,突出二人思想独立。 5答案及解析:答案:1.A; 2.AE; 3.他首次提出创办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为
81、国际奥委会设计了会旗,并与同事成立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顾拜旦为奥林匹克事业付出毕生的精力。他继承和发扬了奥林匹克精神,用“团结、友好、和平”的精神指导比赛。解析:1.A项“从而”时间顺序表述不当。原文是“从少年时代起就对体育有广泛的兴趣”,入学后“涉猎了古希腊的灿烂文化”。2.B项,顾拜旦11岁时还没有决定“通过体育教育振兴法国”,只是想到“并不是通过战争的手段”;C项,“这主要是因为他曾在英国留学”表述不完善,应该还有“考察”;D项,顾拜旦不是为了了解不良倾向而做调查,而是通过调查发现了不良倾向。3.此题考查概括传主事迹,要注意概括的角度。从文章内容看,传主在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上贡献巨大,
82、影响深远,且为奥林匹克运动会付出了毕生的精力。 6答案及解析:答案:1.CE; 2. 公元760年暮春时节,在中原没有恢复、关内闹着严重的灾荒的时候,杜甫结束了他四年流徙的生活,在成都建成了一个栖身的处所草堂。 上元元年(760) 开春,杜甫在亲友的帮助下,地址选定了城郭西郊环境清幽的浣花溪畔,开始筹划建造草堂. 建造草堂所需一切,有的是亲友赠送表弟送了些钱,有的是杜甫索求的他向友人索求了各种果木苗及所需家什。(意思对即可);3. 表现杜甫此时生活的暂时安定状态。离开了兵戈扰攘、动荡不安的大世界,结束了流徙的生活,生活中的切都引起他的诗兴。 表现杜甫苦中作乐的现实处境和“获得了片刻的宁静”的心
83、境。 因为时刻记着 人民的痛苦与国家的灾难”,素怀匡时济世的远大志向,所以杜甫诗中不时流露出在国事维艰之际被冷落、排挤的不平之气。(意思对即可);4.【观点一】杜甫并没有“陶醉”“忘却”。理由: 他欣赏、赞叹农舍之景,只是他心灵寻得片刻宁静时的表现, 在并不丰裕的物质生活条件下能够如此,这正是杜甫热爱生活、关注现实的体现。 从这一时期的杜诗中,读者看到的是杜甫平静心境后的报国无门的悲慨。 【观点二】 杜甫暂时“陶醉”“忘却”了。理由: 草堂建成后,杜甫开始“有滋有味”地欣赏草堂风物,写了不少颇具安恬情味的田园诗。 从“定居草堂之后,杜甫生活安顿下来,开始游览成都古迹,并与一些风雅人士交往”“杜
84、甫与江村农家关系也很密切”可以看出。影响: 内容上,杜甫开创的“即事名篇”的新乐府诗,描写民生疾苦,富于现实主义精神,开启了中唐的新乐府运动。 艺术表现形式上,中晚唐写实诗人如白居易、韩愈、李商隐、元稹、孟郊等人的诗风、文风都有杜甫诗歌风格的影子。(意思对即可);解析:1.A. “以至于无暇写诗记录草堂的建造过程”错误。B.在用野果充填过饥肠的时候,时间表述错误,诗人的这种认识是在草堂建成后形成的。D. “杜甫过起了有滋有味的闲适生活,回京做官的机会也因此放弃了 ”的表述不符合文意,原文说的是“代宗即位后,曾召杜甫回京补京兆功曹参军,他没有赴任,想来与此不无关系”。2.作答本题,首先要找准答题
85、区域,然后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归纳整合。本题所涉及的信息主要集中在前两段及相关链接部分,可从社会背景与诗人的经历以及建造草堂的具体情况等方面考虑作答。3.解答本题,可从杜甫的“形”和“神”,即经历和情感两个方面作答。从“形”的方面来说,这些内容便于表现杜甫此时的生活状态和诗情; 从神”的方面来说,可考虑从苦中作乐、心中不平两个方面作答。4.第一问,答没有“陶醉”“忘却”或暂时“陶醉”“忘却”都可。选择没有“陶醉”“忘却”作答,一要说明欣赏、 赞美农舍之景与关注现实的关系,二要指明杜前这时的诗作仍然以报国无门的悲慨为内容。选择暂时“陶醉” “忘却”,可从欣赏草堂风物、与风雅人士交往两个方面作答。第二
86、问,要注意文章最后的“相关链接”,可从开创新乐府运动、反映民间疾苦和其诗的表现形式对后世写实诗人的影响等方面考虑。 7答案及解析:答案:1.B2.D 3.善于学习,吸收内化。大胆革新,寻求突破。树立维心,抱负远大。身心投人,痴迷戏剧。励志发奋,不轻易放弃。解析:1. B “咬字、吐音非常真切”是“成为来日之盟主的最主要原因”的说法不正确,在谭鑫培肴来,还有“学问”这一因素,且文中并未说咬字、吐音的真切是最主要的原因。2.A项“都是研究汪笑依的专家,也都与汪笑侬有着深厚的友谊”的表述不合文意。B项,王元化的观点在第段的开头,这只是他对学问心得的一般看法,并非针对汪笑侬本人。C项,因果关系混乱,应
87、该是“愤世情怀、文化修养和创新精神”使得汪笑侬“与众不同”。3.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汪笑侬的品质主要从文章所述事件及引用的话概括得出,如从闲信芳的评价,可看出他善于学习,大胆突破;从改名自勉,可看出他不轻易放弃,对戏刷痴迷忘我等。 8答案及解析:答案:1.B; 2. “不食人间烟火”指的是木心不同流俗,有非凡的志趣、气节、性格追求等。 “似乎”指的是木心又并非远离生活、枯燥乏味,而是能把握生活中低成本的快乐。这句话是作者对木心形象和品格的概述,表达了作者对木心的钦敬之情。3.拿他们与木心形成类比(或“正衬木心”“映衬木心”),借他们对木心作出评价;表
88、明木心像孟德斯鸠一样睿智(或“博学多识”),像鲁迅一样受人爱戴(或“影响力之大”)(1分),像孔子一样被学生尊敬,他的文学讲稿像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一样价值非凡;丰富了文章内容。B解析:“开头引用的从前慢片段”与第三段中这句话并未形成对比。 9答案及解析:答案:1.B;2.A;3.艾青诗歌的“美学的胜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用新奇的联想、想像、意想、象征构成鲜弱的形象并给读者一定的暗示与启迪;第二,善于从绘画、音乐等艺术样式以及中外诸多艺术流派中吸取养料,转化为自己诗篇中的艺术细胞;第三,以丰富、变化、新鲜的语言,增强了新诗的表现力;第四,创造了在一定规律里奔放的、具有“散文美”的内在韵律的自由诗形式。解析:1.B项,原文没有“对自己没能尽孝深表懊悔,并表明来世一定要报答保姆的愿望”这种情感。2.B“有褒有贬”不当,虽然艾青的诗篇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瑕不掩瑜。C因果关系不成立D“号召人们像他一样去追求。于文无据 10答案及解析:答案:1.C;2.B解析:1.父亲没有受到伤害,不是受到优待,而是因为父亲内心强大和豁达。2.A不是主动选择体力劳动改造自己;C“任劳任怨”不妥;D主要是对父亲的钦佩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