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 第一课 第1框基 础 演 练一、选择题1自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开馆以来,已接待了无数中外游客,兵马俑架起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友谊。人们参观兵马俑,可以从中了解当时社会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这说明(C)A精神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能够相互转化B精神的东西就是物质的东西C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D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解析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人们参观兵马俑,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看到历史上的和现实中的文化,认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故C适合题意;A、B、D都混淆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故选C。2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各种文化
2、活动目不暇接,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D)A2016年9月,G20峰会在杭州举行B2016年9月,韩美再次举行联合军演C2016年中央财政拨款支持文化产业发展D2016年8月,巴西成功举办里约奥运会解析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A、B、属于政治现象,不符合题意;C属于经济现象;D属于文化现象。故选D。3台湾作家龙应台曾说,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这说明(B)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B文化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C文化是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D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解析材料体现了
3、文化对人类社会的作用,是维系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纽带,所以B正确。A,D强调了文化的特点,不是文化的作用,所以不选。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不是改造世界的活动,所以C错误。4十动然拒、喜大普奔、累觉不爱、人艰不拆、不明觉厉这些貌似“成语”的四字词组,产生于中国语言创新最活跃的地方互联网,并逐渐在我们生活中被广泛使用。这体现了(B)A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促进作用B人们在生活中创造和享用文化C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的D网络成为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解析材料体现人们在生活中创造和享用文化,所以B入选。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只有先进健康的文化对人和社会发展起重大的促进作用,所以A项观点片面。人们
4、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是主动自觉的过程,所以C观点错误。网络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而不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所以D观点错误。5文化伴随着每个人的生活。考试时,会不会作弊?公交车上遇到老人,会不会让座?一张废纸,会不会随便丢弃都体现出文化人格。文化是每个人的心灵名片,人的行动都是内心文化的反映。这表明(D)人们必须在道德冲突中进行选择文化是人类全部意识形态活动的反映文化素养只能在生活小事中培养出来从人们的社会行为中可以透视其精神世界ABCD解析材料描述了在人们的各种具体行为中可以看到人的文化人格,看到人的精神世界,符合题意;材料并不是强调人的文化素的来源,不符合题意;文化包括非意识形态的部分,观点错误
5、。二、非选择题62016年某校高一新生军训期间要举行歌咏比赛。同学们将军训生活和歌唱内容有机结合,各自创作出自己班级独具特色的比赛形式。学校也为歌咏比赛提供了场地和设备,使得歌咏比赛进行的有声有色。请运用“体味文化”的知识,说明上述材料反映了文化的哪些特点。答案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解析本题是某校高一新生军训期间要举行歌咏比赛。同学们创作出自己班级独具特色的比赛形式。学校也为歌咏比赛提供了场地和设备,
6、使得歌咏比赛进行的有声有色。本题的设问是文化的特点,我们结合材料,选准角度,从文化与社会的角度,可从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个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逐步培养出来的、精神活动与物质活动的关系的角度考虑。创 新 拓 展一、选择题1“文以载道”在中国文化中是根深蒂固的,下列对于“文”与“道”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A)“文”是“道”的物质载体,“道”是“文”的精神内涵“文”与“道”的关系反映了文化与物质的关系透过“文”可以悟“道”,透视作者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文”属于文化的范畴,“道”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ABCD解析“文”与“道”体现了物质和文化的关系,“文”是“道”的载体,体现了中国文
7、化的内涵,答案正确,故选A。“文”是物质范畴,“道”是意识的范畴,是错误的。2某作家在谈及“文化是什么”的话题时描述道:“文化?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满身是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把别人挤开”上述描述说明(C)A文化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B文化素养是教育培养出来的C文化通过人的社会行为体现出来D文化是在个人成长中自发形成的解析一个人的文化素养通过他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表现出来,这说明文化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C说法正确;AB与题意不
8、符;D说法错误,文化素养不是自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3每年的艺考生们多上过“速成”培训班。就像对待流水线上的产品,培训班要求艺考生按照统一套路、统一方式学习,快速达成参加艺术考试的基本能力。事实上这种“速成艺术”与真正艺术工作者素养相去甚远,原因就在于(B)A统一方式学习无法培养人的素养B艺术素养需要在长期实践中积淀C培训机构不具备个性化指导能力D“速成”无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解析统一方式学习可以培养人的素养,A观点错误;培训机构具备个性化指导能力,C观点错误;“速成”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无必然关系,D观点错误,因此ACD均是
9、对题中材料意思的错误理解,“速成艺术”与真正艺术工作者素养相去甚远,原因就在于离开了长期实践的积淀,B符合题意;故选B。4西游记是我国著名的神话小说,其中塑造出的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如孙悟空、猪八戒以及牛魔王等,都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这些神话形象都可以从人们的生活实践中找到各自的影子。如果人们在实践中根本就没有遇见过猴、猪与牛等动物,作者吴承恩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这些形象描绘出来的。这说明(D)A文化是对神的描绘B文化是神的恩赐C文化是精神的产物D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解析A选项观点错误,文化不是对神的描绘,故排除。B选项观点错误,文化不是神的恩赐,故排除。C说法不准确,文化现象的本
10、质是一种精神现象。题中西游记这些神话形象都可以从人们的生活实践中找到各自的影子,体现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故D入选。5下列属于文化形式的有(B)思想理论信仰法律文学政治ABCD解析文化具有丰富多彩的形式,从静态角度看: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从动态角度看,包括各种文化活动,即人们进行的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适合题意;是政治现象,排除。故选B。6针灸萌发于新石器时代,当人们发生某些病痛或不适时,用尖锐的石器按压疼痛不适的部位,使原有的症状减轻或消失。最早的针具是砭石,继而用各种树枝作为施灸工具,逐渐发展到针灸。针灸属于文化中的(D)意识形态性质
11、的部分非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ABCD解析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针灸属于自然科学和技术,是非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适合题意,故选D。7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关于文化力量,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C)市场经济越发达,文化力量越不重要调动积极的文化力量,会有力地推动社会进步文化力量可以脱离物质因素而存在弘扬和培育民族文化力量,可使中国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ABCD解析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
12、、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是对其正确认识;本身说法错误;说法错误,文化不能脱离物质。二、非选择题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年来,广东省的一些城市开展城市精神的讨论与提炼,如惠州市将“崇文厚德,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包容四海,敬业乐群”等三种提法纳入城市精神;深圳市将市民精神提炼为“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这些城市精神既富有时代特色,又展示了城市自身的文化内涵。材料二:某市委书记在参加讨论时指出“城市的发展最终还是以文化论输赢”,并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文化竞争力”,要把文化建设作为做大做强城市的强大推动力。只有繁荣的经济而没有昌盛的文化,只有物质的丰富而没有文化的全面发
13、展,就称不上“全面小康”。运用“体味文化”的知识,说明材料一、材料二分别体现了什么道理?答案文化生活无处不在;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生活。材料一中,各城市的城市精神既有共同点又有自己的特色就说明了这一点。文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材料二强调文化建设的作用说明了这一点。解析本题要求学生通过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对材料进行高度的概括和总结。材料一中,广东省的一些城市精神既富有时代特色,又展示了城市自身的文化内涵,概括出文化生活无处不在,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生活。材料二中,要把文化建设作为做大做强城市的强大推动力,概括出先进健康的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