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模块综合测评(二)(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为安徽省某村住宅楼景观,箭头分别表示日出和正午时刻太阳光线照射的方向。据此完成第12题。1.该日当地昼长约为()A.10时B.12时C.13时D.14时2.该日之后到当地正午日影最短期间()A.正午住宅内光照面积变大B.安徽各地昼夜差值扩大C.我国各地日出东南D.地球公转速度变快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该地12时时,太阳光线从正南方向射来,且与房屋的边线成15夹角,推出日出时太阳光线与正东方向的夹角也是15,说明日出方位为东偏北15,太阳光线在正东的位置时是6时,则
2、日出时应该是5时,根据昼长=(12-日出时间)2=(12-5)2=14时,故D项正确。故选D项。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日出时太阳光线与正东方向的夹角是15,推出太阳直射15N。安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当地正午日影最短时,太阳高度最大,应为夏至日,在此期间,正午住宅内光照面积变小,故A项错。夏至日,安徽各地昼长达最大值,在此期间昼夜差值扩大,故B项对。我国各地日出东北,故C项错。地球在7月初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慢,在此期间地球公转速度变慢,故D项错。故选B项。答案1.D2.B下图为海口市某高中室外篮球场,图甲为某同学经常练习投篮的球场及投篮点示意图,图乙为该球场篮板侧视图,M、N分别为某日及
3、半月后地方时12:00篮板上沿在球场的投影。据此完成第34题。3.仅从面光投篮会降低投篮命中率角度考虑,该同学在3月21日早上6:00投篮命中率最低的地点可能是()A.B.C.D.4.篮板上沿投影从N到M移动的节气最可能为()A.立夏芒种B.芒种夏至C.夏至小暑D.小暑大暑解析第3题,读图甲,仅从面光投篮会降低投篮命中率角度考虑,该同学在3月21日早上6:00投篮,太阳位于东部天空,该同学面光位置应位于球场西侧,命中率最低的地点可能是,D项对。是背光位置,A项错。位置与光线接近垂直,影响小,B、C两项错。第4题,该地位于海口市,篮板上沿投影在N处时,影子朝南,太阳位于北部天空。投影从N到M移动
4、的方向是向北移动,正午太阳高度在增大,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节气最可能为夏至小暑,C项对。立夏芒种、芒种夏至,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A、B两项错。小暑大暑,太阳直射点位于海口市以南,D项错。答案3.D4.C(2020天津卷)读图,完成第56题。某日14时海平面气压场分布图5.华北平原此时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A.风和日丽B.狂风暴雨C.阴雨连绵D.大雪纷飞6.下列城市中,此时风向偏南的是()A.乌鲁木齐B.贵阳C.上海D.福州解析第5题,考查天气状况及其成因。华北平原此刻受高压脊控制,风和日丽。第6题,考查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读。根据风由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且在北半球向右偏转的规律可知,此时乌鲁木齐
5、、贵阳和上海吹偏北风,福州吹偏南风。答案5.A6.D下图示意一年中赤道低压带的位置变化规律(图中数字为月份与日期)。读图,完成第78题。7.赤道低压带位置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黄赤交角的存在B.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C.地球的自转运动D.海洋和陆地分布的差异8.从图中可看出赤道低压带位置的变化()A.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同步B.滞后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C.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相反D.超前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解析第7题,赤道低压带位置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黄赤交角的存在。第8题,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赤道低压带还在北半球,且距离北回归线不远,说明赤道低压带位置的变化滞后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答
6、案7.A8.B空气在山脉背风坡上空形成的波状运动称为背风波,当风速较大且与山脊垂直时,利于背风波形成。背风波形成时,常可出现波状云,波状云的出现往往表明大气层结构比较稳定。某日当风垂直于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时形成了背风波(下图)。据此完成第911题。9.该日当地风向可能是()A.东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北风10.图中形成波状云最多的是()A.B.C.D.11.该日天气()A.山脉西南侧晴朗,东北侧阴雨B.山脉西南侧阴雨,东北侧晴朗C.山脉西南侧晴朗,东北侧晴朗D.山脉西南侧阴雨,东北侧阴雨解析第9题,由图可知,该日当地形成的背风波位于山脉东北侧,所以当日西南侧为迎风坡,风向可能是西南风,
7、C项正确。第10题,图中背风波结构中,处气流在冷凝高度以上的范围较大,所以形成波状云最多,A项正确。第11题,从该日背风波结构分析,山脉顶部上空气流进入冷凝高度,山脉两侧气流高度都在冷凝高度之下,水蒸气不易凝结,云量少,为晴天,C项正确。答案9.C10.A11.C厄尔尼诺是指赤道附近的信风减弱,使太平洋中东部的水温异常增温的现象。读南太平洋赤道附近正常年份和厄尔尼诺年的海水垂直运动示意图,完成第1213题。12.从图中可以看出()A.正常年份太平洋东部海区气温较高B.正常年份澳大利亚东海岸气温较低C.厄尔尼诺年太平洋西部海区气流下沉D.厄尔尼诺年南美洲东部海区气流上升13.在厄尔尼诺年,下列事
8、件发生可能性较大的是()A.南赤道暖流势力加强B.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增多C.南美洲西部干旱地区出现绿洲D.全球范围内冰川储存量增加解析第12题,正常年份大量温暖海水向西流,太平洋东部海区气温较低,西部海区气温较高,A项错误;正常年份澳大利亚东海岸气温较高,B项错误;厄尔尼诺年太平洋西部海区气流下沉,C项正确;厄尔尼诺年南美洲西部海区异常增温,气流上升,D项错误。故选C项。第13题,在厄尔尼诺年,东南信风减弱,南赤道暖流势力减弱,A项错误;信风减弱,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减少,B项错误;由图可以看出,南美洲西部干旱地区降水增加,出现绿洲,C项正确;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显示出了海洋热量存储的释放,由于全球
9、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全球气温已经上升,全球范围内冰川融化,冰川储存量减少,D项错误。故选C项。答案12.C13.C下面图甲示意某河流水系,图乙中曲线示意该区域某次上游降水过程中降水量、P地河流径流量、Q地河流径流量、Q地地下径流量的变化。读图,完成第1416题。14.表示Q地地下径流量变化的曲线是()A.B.C.D.15.与P地相比,Q地()A.流量峰值较高B.出现峰值时间较早C.流量变化较小D.海拔较高16.有助于增加曲线占降水的比重的是()A.降水强度大B.坡度大C.植被覆盖好D.路面硬化解析第14题,地下径流量较小,且流量较稳定,故曲线表示Q地地下径流量变化曲线。曲线的峰值出现
10、最早,为降水量曲线。结合图甲中河流的水系形状可知,该河流的流向是自北向南,Q地位于P地和沼泽的下游,因沼泽有储水、调节径流的功能,故Q地的径流量变化较P地小,径流量变化较稳定,河流径流量峰值出现的时间较P地晚,故曲线为P地河流径流量变化曲线,曲线为Q地河流径流量变化曲线。第15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与P地相比,Q地流量峰值较低,出现峰值时间较晚,流量变化较小,海拔较低。第16题,曲线表示Q地地下径流量变化曲线。降水强度大,不利于地表水下渗,会减小地下径流量占降水的比重;坡度大,不利于地表水的下渗,会减小地下径流量占降水的比重;植被覆盖好,有利于地表水的下渗,地下径流量增多,地下径流量占降水的比
11、重会增加;路面硬化不利于地表水的下渗,地下径流量减少,地下径流量占降水的比重减小。答案14.C15.C16.C南岭是由地质时期燕山运动形成的背斜构造,从整体看,南岭呈东西走向;从局部看,南岭由五条呈东北西南走向的山岭组成。读图,完成第1719题。17.南岭形成五条互不相连的山岭,其主要原因是()A.经多次造山运动,地壳隆起成山B.位于板块碰撞边界,形成褶皱山C.地壳断裂,岩块相对上升形成地垒D.地壳断裂,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火山18.南岭山区多丹霞地貌分布,形成该处丹霞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冰川侵蚀B.风力侵蚀C.流水侵蚀D.海水侵蚀19.南岭对其南侧气候产生的影响是()A.阻挡北侧湖泊水汽
12、,气候干旱加剧B.抬升暖湿气流,冬季降雪量大C.阻挡冬季风南下,减少寒潮侵袭D.促进南北两侧气流交换,减小水热差异解析第17题,南岭为背斜构造,是经过多次造山运动形成的五条不相连的山岭,A项正确。南岭不位于板块碰撞的边界,B项错。南岭不是断块山,C项错。南岭不属于火山,D项错。第18题,丹霞地貌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第19题,南岭大致呈东西走向,可阻挡冬季风南下,减少寒潮对南岭以南地区的侵袭。答案17.A18.C19.C(2020江苏卷)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第2021题。20.最有可能发现溶洞的河谷是()A.B.C.D.21.图中断层()A.形成后一直在活动B.比花岗岩形成时间
13、晚C.导致现代河谷下切D.比侵蚀面形成时间早解析第20题,溶洞属于喀斯特地貌,其形成的基础是可溶性的岩石,如石灰岩。读图可知,四处河谷中只有河谷有可溶性的石灰岩,其他三处河谷的岩石都是不可溶蚀的,所以最有可能发现溶洞的河谷是,故选A项。第21题,读图分析,图中断层切断了石灰岩和页岩,没有再切断后来形成的岩层,说明该断层形成之后没有一直活动,A项错误;断层没有切穿花岗岩,但是花岗岩侵入了断层,说明断层形成的时间比花岗岩早,B项错误;现代河谷下切是由于断层形成之后该地区地壳整体抬升,C项错误;侵蚀面覆盖在断层之上,断层没有切穿侵蚀面,说明断层比侵蚀面形成时间早,D项正确。故选D项。答案20.A21
14、.D长白山北坡拥有较完整的植被垂直带谱,其上部还分布有独特的岳桦林带。下图示意长白山天池北部地形及植被分布。据此完成第2223题。22.图中甲、乙处的植被分别为()A.针叶林、高山苔原B.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C.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D.落叶阔叶林、高山灌丛23.图中海拔1 8002 000米的岳桦林上部呈匍匐状生长,根系发达,其原因是该地()A.干旱、寒冷、大风B.坡度大,易被流水侵蚀C.寒冷、贫瘠、大风D.海拔高,光照弱,生长期短解析第22题,由材料分析可知,“北坡拥有较完整的植被垂直带谱,其上部还分布有独特的岳桦林带”,且长白山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山地的基带应该为温带落叶阔
15、叶林带。甲处海拔略低于1800米,应为针叶林。乙处位于岳桦林和高寒荒漠之间,则乙为高山苔原。故选A项。第23题,“岳桦林上部呈匍匐状生长,根系发达”说明该地风力较大,土壤贫瘠;该区域纬度高,海拔高,因此气候寒冷。故选C项。答案22.A23.C读某地地形剖面图以及气温、年降水量随地形分布示意图,完成第2425题。24.有关图中A、B两坡的叙述,正确的是()A.A坡为阳坡、迎风坡B. B坡为阳坡、迎风坡C. A坡为阳坡、背风坡D. B坡为阳坡、背风坡25.图中反映的地段,根据气温和降水状况判断,在山麓B地区的自然地带最可能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亚寒带针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热带雨
16、林带解析第24题,根据图中气温的变化判断,B坡平均气温高于A坡,说明B坡为阳坡。从年降水量来看,B坡比A坡降水多,说明B坡是迎风坡。B项正确。第25题,根据气温曲线判断,B地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15以下,说明该地位于亚热带,故自然地带最可能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项正确。答案24.B25.C二、综合题(共50分)26.(12分)读某节气全球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其余部分为白昼。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该图所示的节气为北半球的,判断依据是。(2)此时,M点的地方时为,北京时间为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3)图中BAC为晨昏线,其中AC为线。(4)铜陵地理坐标约为(31N,1
17、18E),可知该日正午太阳高度为。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因此该图所示的节气为北半球的夏至。第(2)题,M点位于赤道上,此时,M点位于昏线上,因此M点地方时为18:00。读图可知,45E是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0:00,北京时间为120E经线的地方时,因此为5:00。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45E位于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因此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35W,故太阳直射点坐标为(2326N,135W)。第(3)题,顺地球自转方向,AC线上的点即将进入昼半球,故AC为晨线。第(4)题,铜陵地理坐标约为(31N,118E),该日太阳直射2326N,铜陵与直射点的纬度差
18、为734,因此该日正午太阳高度为8226。答案(1)夏至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或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2)18:005:00(2326N,135W)(3)晨(4)82262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温哥华位于太平洋东岸,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宜人,是加拿大冬季最暖和的城市,1月平均气温约为3,7月平均气温约为17。温哥华局部山地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左右,降水40%以上集中在冬季。本区夏季常吹西北风,而冬季多刮西南风。(1)描述图中7月等温线的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2)指出温哥华的气候类型,并分析该地降水集中在冬季的原因。(3)结合大气环流知识,说明本区冬、夏
19、季主导风向的成因。(4)分析温哥华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的主要自然原因。解析第(1)题,据图描述7月等温线的特征,其弯曲主要受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影响。第(2)题,气候类型根据所处纬度和海陆位置判断,大陆西岸4060之间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集中在冬季是受洋流、地形及盛行风影响。第(3)题,结合大气环流的特征,冬、夏季高低压中心位置的变化,再加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不同的主导风向。第(4)题,温哥华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暖流增温增湿、山地阻挡寒冷气流。答案(1)特征:向北凸(弯曲)。原因:西侧海洋7月温度较低;东侧为高大的山脉,海拔高,气温低;海拔较低的温哥华气温较东西两侧高
20、,所以等温线向北凸。(2)温带海洋性气候。原因:该地西侧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冬季,西南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暖湿气流;位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丰富。(3)冬季,高压中心位于本区的南方,受其影响风自南向北吹,并在地转偏向力(右偏)的作用下偏转成西南风;夏季,高压中心北移至本地西侧,而陆地上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同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西北风。(4)北太平洋暖流增温增湿;东部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阻挡了从美洲大陆内部吹来的寒冷干燥气流。2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下图是非洲局部示意图。(1)描述几内亚湾海域等深线的典型特征。(2)试分析图中乙海域附近渔业资源丰富的原
21、因以及该海域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3)海雾由海面低层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图中丙海区是世界海雾的多发区之一,试分析该海区多雾的原因。解析第(1)题,等深线特征的描述要从等深线的疏密及其分布、高低值出现的位置来描述。读图分析可知,图中几内亚湾海域等深线密集,坡度陡;远离海洋地区等深线稀疏,坡度缓;其中最深处位于几内亚湾西北部。第(2)题,主要考查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乙海域附近为非洲南部大陆的西岸,该海域有寒流流经,为上升流,故渔业资源丰富是因为上升流从海底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环境问题要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方面来回答。该海域渔业资源丰富,故过度捕捞会导致生态破坏。该海域又是主要的石油运输路线之一
22、,故石油运输可能导致石油污染。第(3)题,主要考查雾的成因。读图分析可知,本格拉寒流流经该海域,对海域有降温作用。暖湿气流经过冷海面时,水汽凝结而形成海雾。答案(1)几内亚湾海域等深线密集,坡度陡;远离海洋地区等深线稀疏,坡度缓;最深处位于几内亚湾西北部。(2)沿岸有上升流,大量营养物质上泛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给鱼类带来了丰富的饵料。石油运输易导致石油污染;过度捕捞可能造成海洋生态破坏。(3)本格拉寒流流经该海域,对海域有降温作用。暖湿气流经过冷海面时,水汽凝结而形成海雾。2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奥卡万戈三角洲(下图中的A三角洲),亦称“奥卡万戈沼泽”,是世界上最大的内
23、陆三角洲,由奥卡万戈河注入卡拉哈迪沙漠而成。下图为奥卡万戈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材料二下图为奥卡万戈周边地区地层构造图。(1)根据材料一,试从外力作用角度描述图中A三角洲的形成过程。(2)材料二地层剖面图中的地质构造有。(3)有人提议在材料二图示地区修建水库,请简要说明你的观点及理由。(4)请指出材料二图示地区中有可能发育形成喀斯特地貌的岩层,并简述理由。解析第(1)题,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流水侵蚀、搬运和堆积角度分析。第(2)题,读图可知,图中岩层受到挤压,发生了弯曲变形,且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位移,所以图中包括褶皱和断层两种地质构造。第(3)题,读图可知,图中地区有断层,修建水库容易诱发断层活动;有石灰岩和断层,容易出现渗漏,因此不宜修建水库。第(4)题,发育形成喀斯特地貌的岩层多为石灰岩。读图,结合图例可知,B、E、H、K、O层为石灰岩。答案(1)奥卡万戈河上游土壤被流水侵蚀带入河流,并通过流水搬运作用搬运至卡拉哈迪沙漠北部的沼泽地,由于地形平坦,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2)褶皱、断层(3)反对。理由:有断层,容易诱发断层活动;有石灰岩和断层,容易出现渗漏。(4)B、E、H、K、O层。这些岩层为石灰岩,可能发育形成喀斯特地貌。- 10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