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优化方案》人教生物必修3第5章章末综合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94173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方案》人教生物必修3第5章章末综合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优化方案》人教生物必修3第5章章末综合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优化方案》人教生物必修3第5章章末综合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优化方案》人教生物必修3第5章章末综合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优化方案》人教生物必修3第5章章末综合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优化方案》人教生物必修3第5章章末综合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优化方案》人教生物必修3第5章章末综合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优化方案》人教生物必修3第5章章末综合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时间:90分钟,满发: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满分50分)1在阳光明媚、水草丰茂的鄂尔多斯草原上,生活着牛、羊、鹿、狼、兔、鼠,还有秃鹫、苍鹰、蜣螂、细菌、真菌等,关于它们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它们中的牛、羊、鹿分别组成了3个种群它们中的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它们中的蜣螂、腐生菌是分解者ABC D解析:选D。牛、羊、鹿等是消费者,蜣螂、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与真菌等是分解者,此外还包括了阳光、空气、温度、水、土壤等无机环境,即它们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其无机环境构成的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是一个生态系统。它们中的牛、羊、鹿分别是三种动物的总称,每

2、一种动物会涉及到很多具体种类,因而不能把它们中的牛、羊、鹿仅看作是3个种群。它们中的动物只是其中的一类生物,并不包括该环境中的所有生物,与群落概念不符。2校园中的全部花草树木可以看成一个()A种群B生物群落C生态系统 D以上都不是解析:选D。种群是指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生物群落应包含各种生物;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群落组成的。校园中的全部花草树木只是一些植物,所以A、B、C三个概念都不符合,故错误。3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关于此食物网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B野兔、鹿及昆虫均为初级消费者C狼和云豹在不同食物链上均属于同一营养级D野兔和鹿的关系为竞争关系解析:选A

3、。从食物网可知,其中有6条食物链。昆虫、野兔、鹿为初级消费者,狼和云豹都属次级消费者。4在“水藻小鱼大鱼”组成的食物链中,小鱼不会吃大鱼,但大鱼可以吃小鱼,该食物链的不可逆性,说明在一个生态系统中()A物质循环是单向的B能量流动是单向的C碳循环是单向的D水循环是单向的解析:选B。在一条食物链中,大鱼吃小鱼,即意味着能量由一个营养级流向了下一个营养级,这种流动方向是不可逆的,说明能量流动是单向的。5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已知初级消费者与次级消费者的个体数分别为N1、N2,个体平均重量分别为M1、M2,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N1M1N2M2 BN1M1N2M2CN1M1N2M2 DN1M1N2M2解

4、析:选A。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物质是能量的载体,即能量是伴随着物质的传递而传递的,能量就储存在物质之中,所以次级消费者所含的物质远小于初级消费者。6下列4种现象中,不适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的是()A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B蓝藻易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爆发C饲养牛、羊等动物,成本低、产量高D巨大的蓝鲸以微小的浮游动物为食 解析:选B。大型肉食动物如虎等处于最高营养级,获取能量少,容易成为濒危物种;在富营养化水体中N、P含量高,蓝藻会进行爆发式繁殖,只有生产者,没有消费者,不能构成食物链;羊、牛属于初级消费者,直接从生产者获取食物,获得的能量最多;D项中能体现出食物链中的一

5、部分,可以用能量流动规律来解释。7在“棉花棉蚜食蚜蝇瓢虫麻雀鹰”这条食物链中,如果食蚜蝇要有5 m2的生活空间才能满足自身的能量需求,则一只鹰的生活空间至少是()A5103 m2 B5104 m2C53 m2 D54 m2解析:选D。此题相当于已知食蚜蝇的能量求鹰至多获得的能量,只不过以生活范围来反映所具有的能量大小。 因此鹰所需生活空间至少为:(120%20%20%)5 m254 m2。8(2010年高考江苏卷)有人发起“多吃素食、少吃肉食”的运动,以支援粮食短缺地区的灾民。运用生态学知识对此的合理解释是()A多吃肉食会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率B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C

6、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D节省的肉食可以帮助灾民提高营养水平解析:选C。从食物链中的能量流动特点来看,营养级越高,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损失的能量越多。多吃素食,是将人放在初级消费者的层次上,只经过一次能量传递,这样人获得的能量最多,消耗的粮食总量最少。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捕食链中能量和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物质是单向流动,不循环的物质是可循环的能量是单向流动,不可循环的能量是单向流动,可循环的能量是伴随着物质而流动的能量不是伴随物质而流动的A BC D解析:选C。物质是循环的,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是单向的,推动物质的循环。10如下图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模式图,f为生态系统中非生物

7、的物质和能量,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若f表示的是CO2,则该图解表示生物圈的碳循环,且(a、b、c、d、e)f过程都是存在的Bc的同化量越大,流向d和e的能量就越少C图中的a生物一定是自养生物,b、c、d、e一定是异养生物D图中的b不一定是原核生物解析:选B。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所以c的同化量越大,流向d和e的能量就越多。11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部分)的组成及物质和能量流动情况(秃鹫以动物尸体为食),该生态系统中()AM代表光能,N代表热能,P代表无机盐、CO2B共有4条捕食食物链,秃鹫所占有的营养级最多C图中狼与蚊子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D群落内

8、部各营养级的生物量相对稳定维持着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解析:选D。具体分析如下:群落中各物种的稳态也就代表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有些植物开花需要信息素的刺激B昆虫性信息素占信息素的少部分C烟草植株受到蛾的攻击产生一种信息素D蚜虫受到七星瓢虫的攻击时,会产生一种信息素,附近的其他蚜虫感知后会离开解析:选B。有些植物开花需要光信息素的刺激,日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够开花。蚜虫受到七星瓢虫的攻击或烟草植株受到蛾的攻击时,都会产生一种信息素;昆虫性信息素占信息素的绝大部分。13(2010年高考全国卷)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

9、复杂B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C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D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解析:选C。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有关,物种丰富度越大,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所以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复杂,A项正确;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其中形成水平结构的原因是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酸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B项正确;我国南方热带雨林的落叶量比北方森林的多,但是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却比北方森林的少,这说明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强,C项错误;植物是碳循环的基石,它通过光

10、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固定在体内,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含碳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把二氧化碳释放到无机环境中,D项正确。14如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h、i、j、k表示不同用途的有机物(j是未利用部分),方框大小表示使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进入该生态系统的CO2量与各h产生的CO2总量相等B生产者i的量大于被初级消费者同化的有机物的量C流向分解者的k可能被生产者直接吸收利用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可循环利用 解析:选B。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即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能量,该能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用h表示;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

11、摄入,用i表示;一部分是未被利用、储存起来的能量,用j表示;还有一部分是植物的残枝、败叶、遗体等被分解者分解,用k表示。摄入消费者体内的能量i,一部分被同化成为消费者自身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没有被消化吸收,以粪便的形式被分解者分解,由于生态系统中有未被利用、储存起来的能量j,所以进入该生态系统的CO2量大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流向分解者的k是有机物,只有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盐后才能被生产者吸收、利用。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循环利用。15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过程描述的是(多选)()A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B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

12、,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C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D根瘤菌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大气中答案:ACD16某水域有A、B、C、D、E五种生物,它们体内的DDT浓度见下表,由此可知,这五种生物之间构成的食物链是()种群ABCDEDDT浓度(ppm)0.0052.01.825.50.04解析:选C。五种生物种群中DDT的浓度,从小到大依次为AECBD,其中C与B的浓度虽然不同,但相差很小,所以可以确定C、B属于同一营养级。据此,可以写出这五种生物种群构成的食物链。17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

13、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后期属于负反馈B早期属于负反馈,后期不属于负反馈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D早期、后期均不属于负反馈解析:选B。食藻类浮游动物和藻类构成捕食关系,藻类减少,导致浮游动物减少,可构成负反馈;当排入污水后,浮游动物死亡,加剧了污染,又导致更多的浮游动物死亡,直到所有动物全部死亡,这属于正反馈。1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是()A利用人工合成的化学信息素吸引昆虫为作物传粉B向田间喷洒杀虫剂杀灭害虫C延长光照时间来提高家禽的产蛋量D利用音响设备

14、发出不同的声音信号来驱赶鸟类解析:选B。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指组成生态系统的各个成分之间以某种形式传递某些信号来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故B项不属于信息传递的范畴。19(2010年高考山东卷)以下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正确的分析是()A恒温动物的/值一般高于变温动物B哺乳动物的/值一般为1020%C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值D食肉哺乳动物的/值一般低于食草哺乳动物解析:选C。恒温动物相对于变温动物来说,代谢强,所以呼吸代谢消耗量相对多,有机物积累少,/值一般低于变温动物;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哺乳动物与其上一个营养级(食物)之间的传递效率应表示为/(未获取量);提

15、高圈养动物的生长量应该提高/值,这样才能促使有机物积累;食肉动物与食草动物的/值无法比较。20(2010年高考全国卷I)如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解析:选C。微生物能够利用农作物秸秆中有机物内储存的能量,A项对;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如产甲烷杆菌能将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甲烷(沼气的成分之一),此时的微生物是分解者,B项对;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不能循环利用,C项

16、错;农作物为人类提供食物,为家畜提供饲料,产生的秸秆可以用来生产沼气,这种多途径利用农作物的方式,大大提高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利用效率。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满分50分)21(12分)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子粒既作为鸡的饲料,也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据此回答(不考虑空间因素):(1)请绘制由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_。(2)牛与鸡之间_(有、无)竞争关系,理由是_人与鸡的种间关系是_,人与牛的种间关系是_。(3)流经该农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_所固定的_,

17、无机环境中的碳以_形式进入该人工群落。(4)假设该农场将生产玉米的1/3作为饲料养鸡,2/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现调整为2/3的玉米养鸡,1/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仍供人食用。理论上,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会_(增多、不变、减少),理由是_。解析:(1)据题干所述,将鸡、牛、玉米和人之间的食物关系画出即可得图解如右图:(2)因为牛食玉米秸秆,鸡吃玉米子粒,所以牛与鸡之间无竞争关系;人吃鸡,为捕食关系,人与鸡又共食玉米子粒,两者之间又存在竞争关系;人吃牛,为捕食关系。(3)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所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玉米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18、无机环境中的碳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被生产者利用而进入生物群落的。(4)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所以改变用途的1/3玉米被鸡食用后,在鸡这一环节散失了一部分能量,导致人获得的总能量减少,使农场供养的人数减少。答案:(1)(2)无它们所需食物资源不同(牛食玉米秸秆,鸡吃玉米子粒)捕食与竞争捕食(3)玉米(其他合理答案也得分)太阳能CO2(4)减少改变用途的1/3玉米被鸡食用后,在鸡这一环节散失了一部分能量,导致人获得的总能量减少22(12分)(2010年高考广东卷)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下表为A、B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的碳交换情况。时期碳吸收量(kg Ca1

19、)碳释放量(kg Ca1)A1.2010141.201014B1.2010141.261014(1)生态系统碳的吸收主要是通过_作用实现的,碳的释放主要是通过_作用实现的。(2)表中_时期的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原因是_。(3)由于过度的人工碳排放,破坏了生态系统的_,导致大气中_增加并引起全球气候变化。(4)人们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以减少碳排放。如“叶绿素太阳能电池”是模仿类囊体吸收光能的特性而制造的,类囊体吸收光能的过程发生在光合作用的_阶段;又如经改造的蓝藻能在细胞内将光合作用产生的_直接发酵转化为燃料乙醇。解析:(1)光合作用吸收CO2,呼吸作用释放CO2,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光

20、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实现的。(2)生态系统中的碳吸收量等于释放量时,说明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3)过度的人工碳排放使得碳释放量大大超过碳吸收量,从而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CO2会引起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化。(4)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中,对光能的吸收和转化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蓝藻光合作用的产物是糖类(有机物),经酒精发酵可生成乙醇。答案:(1)光合呼吸(2)A碳的吸收量等于碳的释放量(3)碳平衡CO2浓度(4)光反应有机物23(12分)如图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图解,图中AC代表生态系统的3种成分,代表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途径。请仔细分析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

21、)图中C代表_,碳在B中以_的形式存在。(2)图中代表光合作用的是_,代表分解作用的是_,代表呼吸作用的是_。(填序号)(3)图中A代表_,它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4)碳元素在和中以_的形式流动,在和中以_形式流动。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中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的,二氧化碳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再通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以及化石燃料的燃烧回到大气中,从图中可以看出:C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同时向大气中释放氧气,还能向A、B提供物质,说明C是生产者,A能利用C和B的一部分物质,同时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A是分解者,B为消费者。答案:

22、(1)生产者含碳有机物(2)和(3)分解者将动植物尸体、排泄物和残留物等中的复杂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4)二氧化碳含碳有机物24(14分)(2010年课标全国卷)假设a、b、c、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a、c、d的营养关系为acd,a与b的关系如图,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请回答:(1)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_。(2)若d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_,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_。(3)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c和d种群密度将会_。(4)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系统具有_。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

23、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低、高)。(5)为了调查该系统c种群的密度,捕获了5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40个个体,其中有5个带有标记,c种群的数量约为_个。解析:(1)由图中曲线变化可知,a和b由于争夺生存资源而形成竞争关系。(2)根据a、c、d三个种群的营养关系acd可判定:当食物链中的d大量死亡后,c由于其捕食者数量的大量减少而大量繁殖,同时对a的捕食增多又导致a的种群密度减少。(3)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其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所有能量的源头,c和d都直接或间接以a为食。若a大量死亡,则会导致c和d种群密度降低。(4)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恢复力稳定性,当受到外界轻微的干扰后,都能通过内部的自我调节能力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结构单一,营养关系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小,抵抗力稳定性低。(5)设c种群的数量为N,根据第一次捕获数种群数量(N)标记个体数第二次捕获数,即50N540,得N400。答案:(1)竞争(2)ca(3)降低(或快速降低)(4)恢复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低(5)400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