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最新试题精选训练(精析版):现代文阅读5A剑侠小说是武侠小说的分支,炼剑学艺和剑术行侠是剑侠小说的两大主题,这两大主题又源自中国民间文化心理的两个支撑点剑崇拜与游侠精神。围绕这两大主题所衍生出来的许多的炼剑修行、镇妖诛邪、斩奸除佞、匡扶正义的人物形象和传奇故事,都是中国民间文化心理在文学中的集中表现。“剑侠”一词,北宋时期已有记载。苏东坡在渔樵闲话录中就曾对唐传奇中的女剑侠发出感慨:“噫!吾闻剑侠世有之矣!然以女子柔弱之质,而能持刀以决凶人之首,非以有神术所资,恶能是哉!”宋洪迈夷坚志补卷一四“郭轮观灯”篇中也有“剑侠”称谓出现。在此之前,虽已有剑侠小说风行于世,但时
2、人尚未以“剑侠”名之。至明代始有人在太平广记“豪侠”类的基础上辑唐宋剑侠小说精品编成剑侠传一书,“剑侠小说”遂成为此类小说的固定称谓。唐代以前,未有成熟之剑侠小说问世,但有些作品可看作剑侠小说的雏形。搜神记三王墓是比较重要的作品。这篇小说以铸剑传说为题材,突出宣扬了干将之子赤比的不屈不挠的复仇与反抗精神。小说将复仇与反抗暴政联系起来,塑造了一位自掌正义、为民伸冤的侠客形象。这篇小说有剑有侠,剑与侠都是不可或缺的情节要素,推动了后世的剑侠小说创作。受时代风气之影响,魏晋小说情节怪诞,侠客虽以法力行侠人间,但此时“剑术”未成。 唐代是剑侠小说的勃兴时期。“安史之乱”之后,藩镇割据,军阀混战,社会动
3、荡不安,百姓水深火热。此时佛道二教十分流行,人们对宗教深信不疑。加上叙事文体的发展完善,传奇小说的日臻成熟,剑侠小说的大量涌现也就顺理成章了。唐代剑侠小说约有数十篇,其中虬髯客传、聂隐娘、红线、昆仑奴、崔慎思妾、贾人妻、义侠、僧侠、兰陵老人、京西店老人等篇都是极具影响的作品。唐代剑侠小说不仅数量较多,而且质量优异,在中国剑侠小说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后世剑侠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模式、叙事手法和“剑术”演示,几乎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依据。宋元人创作的剑侠小说偏于对唐人小说的模仿,缺乏创新,在情节上不如前人曲折、生动,文笔没有唐人的气势,人物形象更是远不及唐人小说有神采,但也有自己的特色。宋
4、元剑侠小说之“剑术”描写,侧重道教法术,如咒语、画符、托梦、隐形之类,与唐代剑侠小说有所不同。再有,宋元剑侠小说内容往往涉及国土沦陷、流浪思乡、亡国之恨。此种差别当与宋元时代道教广为流行以及异族入侵,百姓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的现实有关。明代是剑侠小说创作的低潮,但有两篇小说对剑侠小说的发展关系重大。一是钱希言所著文言小说集狯园中的青丘子。二是话本小说程元玉店肆代偿钱,十一娘云岗纵谈侠。清代是剑侠小说创作的繁荣时期。此时不但涌现出大量的文言短篇剑侠小说,还出现了七剑十三侠、仙侠五花剑等长篇白话剑侠小说,很多著名的文人如蒲松龄、纪昀、袁枚、沈起凤等都加入了作者的行列。尤其到了晚清,社会激荡,民生多艰
5、,这类小说更是充斥坊间,广为流传。在小说内容上,这一时期的剑侠小说都自觉地将善恶、忠奸的斗争作为小说的重要情节,剑侠凭借神术入世行侠,诛佞锄奸,造福人类。小说作者想象力丰富,剑术描写神奇诡异,匪夷所思。清代剑侠小说不但剑术描写神奇,而且炼剑的过程与运剑的方法往往与儒释道的传统观念互相融合,儒家的经世致用、佛教的神通、道教的法术和民间对剑的崇拜心理汇合,一起构成神奇剑术的理论依据。如此修练出来的剑术,自然既具有儒家的伦理道德倾向,又有着佛道救人济物、镇妖除邪的宗教救世精神。清代剑侠小说上承唐代剑侠小说的余绪,下开民国剑侠小说的先河,承上启下,影响深远。(摘自文学遗产,有删节)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
6、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剑侠小说的两大主题炼剑学艺和剑术行侠,源自于剑崇拜与游侠精神。剑侠小说的人物塑造、曲折的故事是中国民间文化心理在文学中的体现。B.苏东坡的渔樵闲话录和洪迈的夷坚志补都出现了“剑侠”一词,这表明北宋时期剑侠小说已经普遍流行。C.唐以前,还没有成熟的剑侠小说出现,明代以前,“剑侠小说”还没有真正成为一类小说的固定称谓。D.搜神记三王墓有剑有侠,剑与侠都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是剑侠小说的雏形,对后世剑侠小说的创作有深远的影响。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宋元明清的剑侠小说,在情节、人物性格的塑造、叙事手法上,几乎都可以在唐代的剑侠小
7、说中找到依据,唐代极具影响的剑侠小说约有数十篇。B.晚清时期社会多变,剑侠小说遍布民间,在情节上都出现了善与恶、忠与奸的斗争。C.宋元时期道教广为流行,异族入侵,百姓背井离乡,因此这个时期的剑侠小说多写到国土沦陷、流浪思乡、亡国之恨。D.清代剑侠小说的剑术描写十分神奇,剑侠最后修炼出来的剑术,既具有儒家的伦理道德倾向,又有佛教道教的救世精神。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清代剑侠小说的那些剑侠,炼剑的过程和运剑的方法融合了儒家的经世致用、佛教的神通、道教的法术观念。B.宋元人创作的剑侠小说也有自己的特色,但总的来说缺乏创新,情节、文笔、人物形象都远远不如唐人小说。C.
8、唐代剑侠小说之所以能蓬勃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如藩镇割据、军阀混战、佛道二教十分流行相关。D.清代剑侠小说十分繁荣,这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涌现出许多的文言短篇,出现了白话长篇,很多著名的文人也创作剑侠小说。【答案】1B2A3B【解析】1试题分析:强加因果。苏东坡和洪迈的作品都出现了“剑侠”一词,与“北宋时期剑侠小说已经普遍流行”并没有必然联系。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点句子的能力点评:本题设错点考查了学生推断能力。文章中的信息是举了苏东坡和洪迈两个例子来证明宋代“剑侠”一词已经出现,但不能证明剑侠小说已经盛行。2试题分析:依据原文第三段可知,唐代的剑侠小说约有数十篇,唐代极具影响的剑侠小说只有
9、几篇。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理解重点信息的能力点评:本题难度不大,错误选项的表述与文章中的表述差异很明显。原文中是“唐代剑侠小说有数十篇”,而错误选项的表述是“极具影响的剑侠小说数十篇”,显然表述不一致。3试题分析:依据原文第四段可知,宋元的剑侠小说情节不如前人,文笔不如唐人,人物形象更是远不及唐人,不是三者都远远不如唐人小说。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句子的能力。点评:本题难度也不大,原文中的表述是“宋元人创作的剑侠小说偏于对唐人小说的模仿,缺乏创新,在情节上不如前人曲折、生动,文笔没有唐人的气势,人物形象更是远不及唐人小说有神采”,显然是对宋代剑侠小说的某种否定。学生在认真比对的基础上,
10、比较容易找出答案。B教我如何不想他林天宏鲁迅曾这样比较过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的刘半农与陈独秀、胡适的区别:“如果将韬略比做武器仓库的话,陈独秀的风格是仓库门大开,里面放着几只枪几把刀,让别人看得清清楚楚,外面则竖一面大旗,旗上写着:内皆武器,来者小心!胡适的做法,是库门紧关,门上贴一张小纸条,说“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两位都是高人,一般人见了,望而生畏,不上前。可刘半农没有什么韬略,他没有武库,就赤条条的一个人,冲锋陷阵,愣头愣脑。所以,陈胡二位让人佩服,刘半农却让人感到亲近”的确,读时人回忆刘半农的各类文章,其性格之诙谐幽默、不拘小节跃然纸上。刘半农在巴黎留学时,正值一战后,欧洲经
11、济萧条,货币贬值。留学生的日子难熬,刘半农便将书房命名为“化子窝”。好友赵元任夫妇曾前往看望,临别时拍全家福留念,刘半农竟指挥众人,坐在地板上,伸出手来做乞讨状。 归国后,刘半农从事民间文学研究。他在报上刊出启事,广泛征求方言中各种骂人的话,赵元任和钱玄同见报后联袂登门拜访他,分别操中国各地方言,把刘大骂一顿。骂过后,彼此抚掌大笑。 刘半农爱好音乐,他曾与赵元任合作,由刘做词,赵谱曲,创作出上世纪30年代最为流行的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一日,刘半农前往赵元任家饮茶,适逢不少青年学生也在赵家小聚。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这个憨态可掬的土老头就是刘半农,遂有失态之举。刘半农便当场作了首打油诗,自我解嘲道:“
12、教我如何不想他,可否相共吃杯茶?原来这样一老朽,教我如何再想他?” 于是,时人评品这个“矮个子,方头颅,生气勃勃”的江苏人,送其一字“浅”。 “浅”有二意,一为“胸无城府,浅如清溪”。出国留学前,昔日上海滩文友在酒家宴送,席间对诗,满是卿卿我我的词藻。他无法忍受,讽刺道“真是一群鸳鸯蝴蝶”。酒宴遂不欢而散。 还有一次,时任世界日报总编辑的成舍我向刘半农约稿。刘半农问,我写的都是骂人的,你敢登吗?成舍我回道,只要你敢写我就敢登。刘半农便写了一篇南无阿弥陀佛戴传贤,直斥考试院院长只念佛不做事。戴传贤看到后大为光火,又不敢拿刘半农出气,只好将世界日报停刊3天。 刘半农之“浅”,还在于其所学颇杂。他曾
13、自言:“学问既爱好,爱好既学问。”其专业是实验语音学,但也从事语法研究、汉字改革;作为诗人,他著有瓦斧集和扬鞭集;作为散文家,著有半农杂文;他还客串翻译,出版过茶花女、国外民歌译及法国短篇小说集;也从事民间文学研究,搜集民谣,编繤中国通俗曲总目稿;他甚至还是摄影家,参加中国最早的摄影社团“光社”,并写有专著半农谈影,被誉为中国现代摄影理论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刘半农治学半生,最为“出格”的举动,便是采访名妓赛金花。其时,身为北大著名教授,前去采访一个名声不佳的妓女,被市井传得沸沸扬扬,但刘却不为所动。通过多次采访,结合研究历史,刘半农拂去了蒙在赛金花身上的历史迷雾。刘半农去世后,赛金花一袭黑衣
14、,专门前往追悼,一时传为奇谈。有后人评论:“五四那一辈,认真者往往认真过分,只认死理;潇洒者又往往难有所成。像刘半农这样的人物,实在教人无比怀念。” 1934年6月下旬,为了调查蒙古族牧区民俗,刘半农远赴塞外,夜宿百灵庙一间乡村草房。其他人都睡在土炕上,而他自备一行军床,于房中支架独卧,故作僵硬状,开玩笑说:“我这是停柩中堂!”听者大笑,却不料一语成谶。考察途中,刘半农被虱子叮咬,染上回归热,回京后耽误了治疗,于当年7月中旬离世。 在众友吊唁的挽联中,以刘半农生前挚交赵元任最为贴切。多年来,赵刘二人一个作词,一个谱曲,珠联璧合,而今,斯人已逝,赵元任伤感地写道:“十载凑双簧,无词今后难成曲;数
15、人弱一人,教我如何不想他。”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在鲁迅看来,刘半农、陈独秀、胡适虽然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但三人的风格不同,斗争的韬略也不同,给人的印象也不同。B刘半农诙谐幽默,不拘小节的性格感染到了他的朋友赵元任一家,从而加深了朋友之间的友谊。C时人评论刘半农时,送其一“浅”字,一是因为他“胸无城府,浅如清溪”;二是因为他所学颇杂,研究的领域颇为广泛;这一“浅”字并无贬义,反有几分褒的意味。D刘半农顶着舆论的压力,采访名妓赛金花,终为赛金花正名,表现了他治学的严谨、认真和为人的潇洒,这正是他让人敬仰和怀念的原因所在。E性格决定命运,刘半农诙谐幽默
16、、不拘小节、特立独行的性格对他的生活有重大影响,他调查蒙古牧区民俗时的一句玩话“一语成谶”,让人感慨良多,具有警示意义。5文章第一段写鲁迅先生对刘半农等人的看法,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作用?6文章题目“教我如何不想他”的妙处何在?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7时人认为刘半农为人、治学都“浅”,你认为为人和治学是“浅”一些好,还是“深”一些好,请结合文本进行探究。(8分)【答案】4A C 5运用了对比、比喻的修辞手法。(2分)这样写表现了刘半农没有韬略,胸无城府,直来直去的性格特点,同时为下文具体写刘半农的思想性格和为人作铺垫。6文章题目巧妙地化用了刘半农、赵元任合写的歌曲名“教我如何不想她
17、”,“她”换为“他”,用来代指刘半农;(3分)题目与文章结尾相呼应,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友人和后人对刘半农先生的怀念。(3分)7第一种观点:“浅”一些好。就做人来说,耿直坦率、光明磊落、敢作敢为、是非分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是非常可贵的品质,这种品质在刘半农身上体现得很鲜明。就治学来说,多点学问、当个杂家没什么不好,学问广博有利于自己在某一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刘半农“所学颇杂”,也使他在专业之外多有造诣。第二种观点:“深”一些好。从为人处世来说,当然应当正直、诚实,光明坦荡,但也应考虑方法问题,要适应环境,适应社会,善于与他人处好关系,否则不利于生存和事业的发展。刘半农在文友为自己饯行的宴席上
18、直接讽刺文友就很不合适。从治学上来说,爱好广泛、学问渊博是好事,但不可过多过杂,人生有限,知识无涯,与其多门通,不如一门精,刘半农如果在某一两个方面有精深的研究,可能会取得更大的成绩。【解析】4试题分析:B项,文中没有提及赵元任一家和刘半农的友谊起因,更谈不上是刘半农的诙谐幽默拉近距离这一说法;D项,采访赛金花不能表现刘半农的治学严谨;E项,诙谐幽默,“一语成谶”让人感慨是对等,但是没有警示意义,胡乱联系。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句子和概括内容的能力点评:本题的三个设错点都是和文本有较大出入的,做这类选择题,主要是要吃透文本,在比对中要认真仔细,不要想当然。如,本题中D选项,采访是真,但
19、是由此就说表现传主的治学严谨,显然是言过其实,另外,也犯了无中生有的毛病。5试题分析:本题题目设计范围很小,也很清楚,所以分析运用的修辞手法,学生应该是得心应手的。三个人个各有特点,显然是对比;同时把三个人的风格比作一个武库的管理者,把他们的思想比作武库中的武器,显然是比喻。同学再结合具体的句子,分析这样表达的特殊效果。另外,不要忘记,这一部分处于文章的开头部分,在文章中的其他作用也要考虑,最显明的作用,是在文章内容、结构上的作用。这样,就可以得出完整答案。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理解文章中常见修辞方法的能力点评:本题有两个地方比较重要:一是对比的目的是什么?二是这样对比的作用是什么?后一个关
20、键点中,铺垫(与下文呼应也可以)的作用很容易被学生忽视。6试题分析:题目要分析“教我如何不想他”这个标题的作用,很明显,这是刘半农的一句歌词,选择这样的标题,让人一看标题就是些刘半农;第二,标题已经将“她”改成“他”,很巧妙地表达了人们对刘半农的怀念;第三,就是文章的结尾也是这句话,这就形成了文题呼应。第三条容易被忽视。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标题的作用点评:标题的用意(原因、作用、效果、好处)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概括故事情节、暗示比喻象征、揭示小说主旨。结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1、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
21、题可能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的作用。2、如果以物件(物象)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作为结构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3、如果以形象特征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的作用。学生应该根据文章标题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如本题中的文题呼应这一作用,容易被忽视,但是,这一作用恰恰是标题最常见的作用。学生在平时练习时应该注意归纳哪些作用是基本的,哪些是特殊的。7试题分析:首先要弄清楚“深”和“浅”在文中分别是什么意思,弄清楚意思,我们就可以结合自己所学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这个人生哲学话题了。做人
22、“深”好在能在复杂的环境里保全自己;“浅”好在不城府,直接而简单,明明白白我的心。做学问“深”好在达到一个高度,开辟一个新天地;做学问“浅”亦好,好在不必穷一生而只通一径,可以广开“学路”,建树多多。只要谈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就行。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文本探究文本涉及某些观点内涵的能力点评:本题是一道半开放题,说开放,是因为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说半开放是因为,学生在表述观点的时候,不能脱离文本的某些内涵解释。因此,吃透文本的精神和内涵是关键。C你能听到我吗王新 这样的处境实在尴尬。吵闹的酒会现场,无数种声音叠加在一起。你甚至无法听清楚同伴在说些什么,尽管她张着嘴,而且表情丰富。更遗憾的是,你听不清
23、楚附近一个很有吸引力的人的说话内容。科学家们称这个现象为“鸡尾酒会现象”。其实,“鸡尾酒会现象”的主体不仅可以是人,还可以是青蛙、小鸟、昆虫和其他经常聚会的生物。 当数百只青蛙一起鸣叫时,雌性青蛙如何找到令自己心仪的那只青蛙?当背景声音过于嘈杂,正在费力合唱的青蛙们如何分辨其他生物的叫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把精力集中在研究生存在嘈杂环境中的动物的交流问题。寻找动物们的特征性叫声,找来录音器,研究人员便可以深入了解动物之间是如何交流的。 雄性树蛙的招牌叫声由一组颤音组成。颤音的音质、颤音的长短、颤音之间的时间间隔,这些对吸引异性至关重要。雄性树蛙总是选择水边作为鸣叫的最佳位置,选择太阳落山
24、时作为求偶的最佳时间。当只有几只树蛙和声时,它们的颤音短促,当合唱团的队伍壮大后,雄性树蛙发出的颤音拉长。雄性树蛙拉长颤音的同时,还会降低颤音的频率,这可能是想让自己的叫声在和声中凸显出来。而且,有证据显示,雌性树蛙偏爱发出较长颤音的雄性树蛙。 当然,动物的所有发声并非都与求偶有关。黑顶山雀的社会性很强,有些群体呆在一起的时间长达数月。黑顶山雀的鸣叫很有特色,其中的“滴”音最为响亮。鸣叫声常被用来维系群体团结,有时,则被用作警报。科学研究发现,群体的大小也会影响黑顶山雀的鸣叫。群体越大,黑顶山雀的鸣叫声的元素越多样,尤其是在竞选群体中的领导职务时。更神奇的是,黑顶山雀与不同的对象进行交流时,它
25、们的鸣叫声也不同。就像是我们在与不同的人交谈时,我们会选用不同的语气和措辞。 许多新生动物总是叽叽喳喳。它们的叫声不仅表达对陌生世界的好奇,也是在争取更多更好的食物。嗷嗷待哺的幼鸟总是提高嗓门,以此吸引妈妈的注意力,获取更多的食物。研究发现,谁的嗓门最大,叫声最密集,谁获取的食物最多。正所谓,嗓门大的鸟儿有饭吃。 不过,随着周围环境中的噪声越来越大,幼鸟的嗓门也越来越高。科学家们研究树燕,想搞清楚环境噪声是如何影响幼燕的求救鸣叫的。他们发现,树林附近的声音在50分贝左右,有风的呼啸声、奔驰在旁边公路上的卡车声、河中的流水声和幼燕同伴的叫声,还有其他动物的叫声。他们发现,如果周围环境中的噪声分贝
26、提高,嗷嗷待哺的幼燕索取食物时的叫声更响亮。 在另一项研究中,科学家们录制了一段特定分贝的说话声。在他们离开树林之前,他们用录音机播放这段说话声。5天后,他们发现,幼燕叫声的音量有了明显提高。意外的是,关掉录音机后,幼燕叫声的音量并没有降下来。这种变化可能是对越来越嘈杂的环境的一种适应性进化。这对幼燕而言是有益的。但是,长此以往,噪声越来越大,它们的叫声是否会达到极限?又或者,树燕妈妈不能识别它们的叫声,那时这些幼小的生命是否会饿死呢?这样的担心并不为过。这样的假设正在发生。越来越多的鸟儿把巢筑在离人类活动不远的地方,而周围的环境越来越嘈杂。不仅鸟儿,越来越多的其他动物也正受到波及。有报道称,
27、因为环境噪声污染严重,生活在城市中的青蛙甚至找不到配偶,青蛙数量急剧下降。人们尚且不能忍受噪声污染,更何况无辜受到牵连的动物。即使它们再聪明,也不堪忍受,很难想出良策。那么,请尽你所能,保持安静。 (选自科学画报2010年第9期,有删改)8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请对文中加点的两处词语作简要赏析。(4分)9根据文章内容,你认为动物的鸣叫声与哪些因素有关?(5分)10作者以“你能听到我吗”为题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答案】8“合唱团”,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聚集在一起鸣叫的大群雄性树蛙。“竞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黑顶山雀为
28、争夺等级地位鸣叫的变化。评分标准:每小题2分,其中答对手法1分,效果分析1分,共4分。9动物的鸣叫声与下列因素有关:求偶;群体的大小;对象的不同;对陌生世界的好奇;争取食物; 环境噪声。【评分标准】每点1分,答对其中5点得5分。10用询问的语气写出了动物想要在周围的噪声中突出自己,从而使读者产生阅读的兴趣。用第二人称对话的方式,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富有亲切感;含蓄地表达希望人类减少噪声污染,给动物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的主旨。【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解析】8试题分析:有特色的语言,大多数是使用了表现手法的。很多同学最熟悉的就是比喻和拟人,我们就可以找出使用这两种方法的一些语言。
29、例如:“合唱团”,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聚集在一起鸣叫的大群雄性树蛙。“竞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黑顶山雀为争夺等级地位鸣叫的变化。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点评:表现手法主要指修辞手法和对比、衬托、白描、象征等表达技巧。因此,平时要让学生积累表现手法作用的知识,并教会他们从表现手法的辨认和作用两方面作答。9试题分析:该题型在语言表述题里算是相对容易的,我们做这类题的时候,就顺着文章往下找,将那些影响因素一一找出来即可。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点评:对于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首先要确定答题范
30、围。确定了答题范围后,根据分值划分出相应的层次,尽量用原文当中的原句筛选整合出答案。如果原句太长,要加以概括总结,一定要体现出原文中的关键词语。10试题分析:本文主旨是噪声对环境的污染,想要给动物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所以用这个题目很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写这篇文章的目的。这样询问的语气容易让人有亲近感,也容易使读者产生兴趣。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点评:作用题是现代文阅读中的重头戏,经常会考到,一般这种题要从两方面去回答,一个是内容,一个是结构,二者缺一不可。而结构方面,一定要注意该句的位置。D淡雅百合枫林 记得小时候,母亲在院子里种了很多花卉,每到夏季,各种鲜花争芳吐
31、艳,满院飘香。 我喜欢那一簇簇迎风盛开的山百合。那时的我经常和小伙伴们躲在花丛下捉迷藏;用那些紫色的百合种子穿成“珠珠串”,美美地戴在手上。有时在盛开的花朵上,还可以捉到漂亮的蜻蜓或者蝴蝶。花儿的馨香、翩翩起舞的蝴蝶和孩子们的欢笑声,充盈着院中的每一个角落。那份温馨、那份快乐,幸福着我的童年。望着我们沾满花粉的手臂和笑脸,母亲总会忍俊不禁。并小心拾起那些紫褐色的种子,继续种在花圃里。因为有母亲的精心培育,我家的百合年年花繁叶茂,美丽旖旎。母亲不仅培育了美丽的百合,也把爱花、养花、惜花的情愫遗传给了我,把对花儿的痴情种进了我的灵魂,使之成为成年的我生活中唯一的嗜好。 百合花又叫夜合花,原产于新疆
32、吐鲁番盆地。自古以来,百合的美,常是诗人墨客吟咏的对象,一般人对它也喜爱有加,无论是栽植于庭园或瓶插于室内,它都散发出一股与众不同的清纯高雅的气息。至于百合名称的由来,则因其根茎由许多白色的鳞片层层环抱,状似白莲,取其“万事随心”、“百年好合”之意。 我寓所周围的山上生长着许多野生的山百合,“学染淡黄萱草色,几枝带露立风斜”。每年到了百合的花季,你看那红色的花瓣上,点缀着颗颗褐色的笑靥,紫色的花蕊突出于花瓣之外,俏丽的绽放于树下、林间。与庭院中种植的各色百合遥相辉映,芬芳妩媚,香馥悠长。成为我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我爱百合花,尤为喜爱白色的百合花,也许是它身上美丽、纯洁、脱俗、清馨的气质深深
33、打动着我。你看百合花那绿绿的叶,片片衬托着花枝上白白的花瓣,喇叭形的花朵自然舒展;花无异色,含露低垂;那洁白的百合花,像月下的霜雪,像无瑕疵的白玉、像少女的肌肤、像水洗的胭脂。清新脱俗的百合花散发淡淡的清香,就像婀娜多姿的清秀佳人,如梦似幻,超然脱俗,不染纤尘。 我对百合花是一往情深的。我喜欢她不附庸风雅的品格;喜欢她“天然淡泞好精神”的本色;喜欢她超凡脱俗、矜持含蓄的气质。当你走近百合花丛,便不由自主的沉醉于陆游:“芳兰移取通中林,余地何妨种玉簪,更乞两丛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所描绘的诗意之中。 百合花,尽管羸弱轻柔,却拥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激进的灵魂,无论刮风下雨,它都能在墙角一隅淡然的伫立
34、。它不比四君子的刚毅,但却在柔柔的妩媚中有着矜持的顽强和脱俗的清雅。它不为流俗而动,依然保持了原始的简单,一色的白,一心的坚持,一生的自持。尽管人们培植了更多眩目的品种,但它依然无动于衷的坚持着自己,成就了永恒的白色经典,保持了永恒的纯净心空。 每每在百合盛开的季节,采撷一束淡雅秀逸的百合花放置我的桌案上,独自欣赏着如此纯净、淡雅、清馨的花朵,自是一种最美的享受。在人与花的互相凝视中欣赏着,交流着,仿佛间她就是我的亲人、我的朋友、我的知己。每次面对她,一切压力、忧郁和不快,都会荡然无存。她给小屋带来了祥和、安宁和温馨,她把我带入一个生机勃勃,如歌如诗般的境界,让我尽享熏风送暖的惬意。愿她在我的
35、心谷里永不凋谢,让她的清香萦绕着我,与我相依相随。 也许我早已被中国的花文化潜移默化却浑然不知,不然我怎么会在万种娇艳中独爱那一种?是的,“花非花,人非人,花是人,人是花”,百合不仅是一种简单的存在体,更是一种心情,一种文化,一种经典的创造。 常听人说起“花语”:牡丹象征富贵;康乃馨象征温馨、祝福;玫瑰象征着爱情。我喜欢百合,希望她成为“圣洁”和“友谊”的象征。 11美丽的花儿,只有当她脱离大自然的田野,悄然进入人们心田的一瞬间,她才会变成一种永恒。 (选自散文在线“精美散文”,有删改)11请联系全文,简要概述百合花的特点。(4分)12段划线句子使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36、13请结合全文,解析文章最后一段话的深刻含义。(6分)【答案】11美丽、芬芳、妩媚;清纯高雅(超凡脱俗、不附庸风雅、天然淡泞)、矜持含蓄;羸弱轻柔却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激进的灵魂。评分标准:答对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12比喻(博喻)。(1分)作者连用四个喻体形象写出百合花的美丽,“月下的霜雪”从整体上写出花朵颜色的乳白、朦胧幽雅的特点;用“无瑕疵的白玉”描写花色的纯然无瑕;用“像少女的肌肤”写出花的柔嫩;用“像水洗的胭脂”写出花的清新妩媚。(每一个喻体的作用1分)13自然的事物,只有融入人的生活,才更有价值,更具魅力。(2分)本文分别叙写了百合花给我的童年带来幸福;百合的优秀品格陶冶了我
37、的性情;百合给我带来了祥和、安宁和温馨;百合在传统文化中具有“万事随心”“百年好合”等象征意义。(四点中任意两点1分,2分)所以,百合已由一种简单的存在体,走进了人的心田,走进了文化,成了经典,具有了新的生命力和价值,表达了作者对百合的赞美之情。(2分)【解析】11试题分析:百合花的特点,在文章五至七段体现的很明白,只要将其中描述百合花的词语概括出来即可。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点评:对于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首先要确定答题范围。确定了答题范围后,根据分值划分出相应的层次,尽量用原文当中的原句筛选整合出答案。如果原句太长,要加以概括总结,一定要体现出原文
38、中的关键词语。12试题分析:作者将一件事物,百合花接连比喻成了四个事物,“月下的霜雪”、 “无瑕疵的白玉”、 “像少女的肌肤” 、“像水洗的胭脂”,这严格说应该是博喻,但如果说比喻也是可以的。考点: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点评:表现技巧是诗人用来抒发情感、表达题旨的一种手段方法,要准确回答就要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方法。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夸张、对比、拟人、双关等。描写手法:A.衬托手法,又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哀衬等;B.侧面描写;C.虚实结合;D.象征手法等。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三种
39、。13试题分析:本题其实就是考查对文章中的重要语句的理解,该句同学们要抓住“只有当她脱离大自然的田野”,也就是说,大自然的事物,只有融入人的生活,才更有价值,更具魅力。而这百合怎样融入人的生活的,则体现在童年时给我带来的兴福,和百合在在传统文化中具有“万事随心”“百年好合”等象征意义。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点评:对于此类题,要注意关键性文句的内涵既是深层次的又是丰富多义的甚至是含蓄隐晦的。因此,关键性文句多富有潜在义、引申义、双关义、象征义和多重义等,做题时要参照主要段落或者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在文意文旨的大语境中来探求核心文句的内涵,解题时才能
40、披文入理,析文入情,瞻前顾后的根据其语段的 “形”,深入领悟其语句段的“意”。E人生的艺术化朱光潜 离开人生便无所谓艺术,因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反之,离开艺术也便无所谓人生,因为凡是创造和欣赏都是艺术的活动,无创造、无欣赏的人生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名词。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不是艺术的,正犹如同是一种顽石,这个人能把它雕成一座伟大的雕像,而另一个人却不能使它“成器”,分别全在性分与修养。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 过一世生活好比做一篇文章。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应有的美点。 第一,一篇
41、好文章一定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其中全体与部分都息息相关,不能稍有移动或增减。一字一句之中都可以见出全篇精神的贯注。凡是完美的生活都是人格的表现。大而进退取与,小而声音笑貌,都没有一件和全人格相冲突。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是陶渊明的生命史中所应有的一段文章,如果他错过这一个小节,便失其为陶渊明。这种生命史才可以使人把它当作一幅图画去惊赞,它就是一种艺术的杰作。其次,“修辞立其诚”是文章的要诀,一首诗或是一篇美文一定是至性深情的流露,存于中然后形于外,不容有丝毫假借。情趣本来是物我交感共鸣的结果。景物变动不居,情趣亦自生生不息。我有我的个性,物也有物的个性,这种个性又随时地变迁而生长发展。毫
42、厘之差,微妙所在。在这种生生不息的情趣中我们可以见出生命的造化。把这种生命流露于语言文字,就是好文章;把它流露于言行风采,就是美满的生命史。 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俗滥就是自己没有本色而蹈袭别人的成规旧矩。西施患心病,常捧心颦眉,这是自然的流露,所以愈增其美。东施没有心病,强学捧心颦眉的姿态,只能引人嫌恶。在西施是创作,在东施便是滥调。滥调起于生命的干枯,也就是虚伪的表现。“虚伪的表现”就是“丑”,克罗齐已经说过。“风行水上,自然成纹”,文章的妙处如此,生活的妙处也是如此。在什么地位,是怎样的人,感到怎样情趣,便现出怎样言行风采,叫人一见就觉其谐和完整,这才是艺术的生活。 朱晦庵有一首诗说
43、:“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艺术的生活就是有“源头活水”的生活。俗人迷于名利,与世浮沉,心里没有“天光云影”,就因为没有源头活水。他们的大病是生命的干枯。艺术的创造之中都必寓有欣赏,生活也是如此。一般人常以为艺术家是一班最随便的人,其实在艺术范围之内,艺术家是最严肃不过的。在锻炼作品时常呕心呕肝,一笔一划也不肯苟且。善于生活者对于生活也是这样认真。曾子临死时记得床上的席子是季路的,一定叫门人把它换过才瞑目。吴季札心里已经暗许赠剑给徐君,没有实行徐君就已死去,他很郑重地把剑挂在徐君墓旁树上,以见“中心契合死生不渝”的风谊。像这一类的言行看来虽似小节,而善
44、于生活者却不肯轻易放过,正犹如诗人不肯轻易放过一字一句一样。小节如此,大节更不消说。董狐宁愿断头不肯掩盖史实,夷齐饿死不愿降周,这种风度是道德的也是艺术的。我们主张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主张对于人生的严肃主义。 艺术是情趣的活动,艺术的生活也就是情趣丰富的生活。情趣愈丰富,生活也愈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觉得有趣味”就是欣赏。你是否知道生活,就看你对于许多事物能否欣赏。朋友,在告别之前,我采用阿尔卑斯山路上的标语,在中国人告别习用语之下加上三个字奉赠:“慢慢走,欣赏啊!” (选自朱光潜谈美,有删改)(13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14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
45、是( )A人生不能离开艺术,创造和欣赏既是艺术的,也是人生的。B完美的生活中的小节如果错过了,也不会与全人格相冲突。C由变动不居的物与我交感共鸣产生的情趣中我们可以看到生命的造化D俗人迷于名利,与世浮沉,心里没有“天光云影”,这样的生活不是艺术的生活。E艺术家在艺术范围之内是最严肃不过的,但是在生活上最为随便。15对文中所举事例或引用诗文的作用,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的事例,说明完美的生活都是人格的表现。B把西施和东施进行对比,突出生活的妙处在于自然真实。C引用朱晦庵的诗,说明艺术的生活就是有“源头活水”的生活。D举曾子和吴季札的事例,说明艺术家在锻炼作品
46、时常呕心呕肝。16联系文意,理解作者在文中结尾处的赠语的含义。(4分)17根据文意,我们该如何生活才能实现“人生的艺术化”?(4分)【答案】14BE15D16艺术的生活就是情趣丰富的生活,(1分)只有带着欣赏的眼光细心去品味生活,才会发现生活的情趣。(2分)所以,作者奉劝读者要放慢生活的节奏,欣赏生活的美好。(1分)17要谐和完整地生活;要随生活发展而发展;要自然真实地生活;要寻找生活的“源头活水”;要严肃认真地生活,不轻易放过细节;要学会欣赏,有情趣地生活。(4分,每点1分,答出任意4点得满分)【解析】14试题分析:B项,完美的生活中的小节不能错过;E项,文中并为提到艺术家在生活上是最随便的
47、。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点评:五选二的题最容易出错,所以应该仔细阅读选项中的内容。只要将选项中的内容和文章中相对应的句子一一对应,就可以发现有些是与文章不相符的。15试题分析:D举曾子和吴季札的事例,说明善于生活者对于生活也是像艺术家对待作品一样认真。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点评:引用在现代文中是比较常见的,一般引用都会引用名人名言,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更可信;也会引用一些典故,来丰富文章的内容;还会引用一些古典诗句,来提升自己文章的文学韵味。16试题分析:理解文中的重要句子,先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很多时候,理解了关键词
48、语,句意也就呼之欲出了。本句中,先要了解清楚“欣赏”指的是什么,作者说“艺术的创造之中都必寓有欣赏,生活也是如此。”另外,“慢慢走”是作者奉劝读者要放慢生活的节奏,欣赏生活的美好。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点评:对于此类题,同学们要既得“意”而又不忘“形”,因为关键性文句的内涵既是深层次的又是丰富多义的甚至是含蓄隐晦的。因此,关键性文句多富有潜在义、引申义、双关义、象征义和多重义等,做题时要参照主要段落或者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在文意文旨的大语境中来探求核心文句的内涵,解题时才能披文入理,析文入情,瞻前顾后的根据其语段的“形”,深入领悟其语句段的“意”
49、。17试题分析:作者的这一观点,在文中中间几段中都有所体现。第一,一篇好文章一定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其次,“修辞立其诚”是文章的要诀,一首诗或是一篇美文一定是至性深情的流露,存于中然后形于外,不容有丝毫假借;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艺术的生活就是有“源头活水”的生活;觉得有趣味”就是欣赏。你是否知道生活,就看你对于许多事物能否欣赏。将这些分点进行概括,意思对即可。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点评:对于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首先要确定答题范围。确定了答题范围后,根据分值划分出相应的层次,尽量用原文当中的原句筛选整合出答案。如果原句太长,要加以概括总结,一定要体现出原文中的关键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