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都市第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1848年共产党宜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它提到:“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反映了()A.世界已经连接为一体B.工业革命中的社会问题得到关注C.大工厂制推广开来D.国际无产阶级运动蓬勃开展起来2、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布尔什维克党提出“我们不要战争,我们要土地”的口号,在后方按现有成年男子分得土地。前线参战的
2、士兵担心失去分得土地的机会,纷纷离开军队回家分土地,临时政府对德国的战争也难以为继了。此事反映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 )A.满足人民对土地及和平的迫切愿望B.实现土地公有C.调动农民积极性,积极参军对德作战 D.使俄国在一战中惨败3、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折: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其主要理由是,十月革命()A.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B.加速了“一战”结束C.使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D.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4、“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政策中,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A.推行杜鲁门主义B.实施马歇尔计划C.建立华
3、沙条约组织D.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5、20世纪60年代,关国漫威公司创造了绿巨人浩克这一漫画人物形象,情节是苏联间谍在实验中搞破坏,主人公由于受到伽马射线的辐射而变成了绿巨人。这一艺术创作反映出()A.漫画人物形象塑造受到时代影响B.美国民众对于苏联崛起的恐惧C.美苏两极对抗有所缓和D.科技的进步推动了文化事业发展6、下图展示的是哪一区域性集团的旗帜及货币(样币)?()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B.北美自由贸易区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D.欧洲联盟7、有观点认为:“21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一体化的欧洲、美国支配下的北美、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
4、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对此理解正确的事()A.世界多极化趋势日趋明显B.世界呈现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C.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完全确立D.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权力真空8、位于石家庄淖沱河畔的南杨庄文化遗址迄今六千年左右,遗址内发现了粟和用来加工粮食的石磨盘、石磨棒,还发现了仿照家蚕蛹制作的陶蚕蛹和纺丝用的陶纺轮等。这说明当时淖沱河流域()A.原始农业手工业发展B.种植经济刚刚起步C.“男耕女织”经济成型D.已经注重精耕细作9、下图是康熙帝命宫廷画师画的两幅图,据此判断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A.刀耕火种B.铁犁牛耕C.精耕细作D.男耕女织10、“富者连阡陌,贫
5、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A.重农抑商B.土地兼并严重C.闭关锁国D.井田制瓦解11、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这表明()A.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C.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D.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12、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民窑不过20座,但是,到明末民窑已达到二三百座,并且“官搭民烧”现象逐步增多,这反映了( )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B.私营手工业逐步占据主导地位C.官营手工业已经破产D.皇室贵族瓷器需求量日益减少1
6、3、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14、有学者认为:“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上,更为开放的城市设计导致了全天候的生活方式的出现。而这相应地促进了本地市场和全国商业的发展”。这种“更为开放”“全天候”的城市景象最早可能出现在()A.东汉洛阳B.唐都长安C. 北宋开封D. 明都北京15、“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基于此言论,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A.农商并重B.重农抑商C.盐铁官营D.闭关锁国16、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
7、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是()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B.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C.避免了西方列强的侵略D.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17、1877-1889年,英国太古、怡和,美国旗昌等轮船公司与轮船招商局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最终旗昌公司破产,太古、怡和公司不得不与招商局达成协议。这说明洋务运动( )A.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B.实现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强国目标C.将外商企业彻底挤出了中国市场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18、“大生纱厂”名字源自易经中的“天地之大德曰生”。张謇解释道:“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大多数百姓得到最低水平的生活,没有饭吃的人要有饭吃,生活困苦的人
8、能逐渐提高”。这反映了张謇()A.知人善任的人才观B.立足本土的市场观C.追求优良的质量观 D.服务社会的价值观19、以下是某历史研究小组整理的一组图片,他们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A.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B.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C.民族资产阶级的强国路D.中国军事工业的前世今生20、抗日战争前,中国的工矿企业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一带。七七事变后,仅以上海为例,共有146家民营企业先是迁到了武汉,后又迁到重庆,全国内迁技术工人共12182人。在当时民族企业和技术人员内迁()A.加速了官僚资本的迅速膨胀B.使民族工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C.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平衡发展D.为抗日战争胜利提供物质保障21、民
9、国末期,上海市民经常拥挤在米店门口抢购大米,有人抱怨说:拿着一口袋钱买不到一口袋米。甚至有报刊以醒目标题六十亿元值几何?仅买七十七粒米刊出相关报道。这主要反映了( )A.上海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B.不法商贩囤积居奇扰乱了市场C.社会动荡造成米价居高不下D.国民政府的金融体系彻底崩演22、在实施“一五”计划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时,中国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虽然中共领导人此前曾考虑过首先发展轻工业效果是否会更好些,但在当时的情况下,这种选择的可能性很快消失了。“当时的情况”是指()A.冷战对峙格局下国家安全面临威胁B.不具备首先发展轻工业的基本条件C.优先发展重工业符合经济发展规律D.计
10、划经济体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23、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明确将中共八大作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这是因为中共八大( )A.客观分析了当时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B.实现了工作重心向农村的转移C.标志着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完善D.全面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24、 20世纪50年代中国经济成分变化表年份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1952年19.1%1.5%0.7%71.8%6.9%1956年32.2%53.4%7.3%7.1%0根据上表,可以反映我国()A.土地改革完成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C.工业体系形成D.市场经济体制确立25、1960年冬,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党
11、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经济方针。该方针的提出说明()A.国民经济形势开始迅速好转B.对“左”倾错误开始局部纠正C.国家开始干预国民经济发展D.中国开始摆脱照搬苏联模式26、北京是中国最具创新力的大城市之,创造了许多第一(见右图)对创新成就取得原因解释准确的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确定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贯彻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27、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流行一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其中“三十年后又分地”指( )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B.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C.掀起人民公社化
12、运动D.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8、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1984年,在对外开放推进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视察特区,在回到北京后谈到:“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并欣然挥笔:“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邓小平同志肯定的特区经验是( )A.深圳发展经验B.小岗村发展经验C.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经验D.上海浦东发展经验29、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了,我国进行的新探索是()A.实行计划经济B.开始进行改革开放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3、体制D.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30、从1980年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地区,再到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县市。这体现出我国对外开放()A.着重发展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B.遵循齐头并进全面开花的原则C.重视边境而忽视内地的局限性D.经历了不断扩大和深化的过程二、材料分析题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随时代变迁,我国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材料一 农业谚语和诗歌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对生产经验的总结诗歌: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夏日田园杂兴)谚语:三分种来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
14、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不同的新经济的萌芽。材料三 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门5000万磅,1844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最多不过10010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材料四 1978年11月,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实行包产到户,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1982年1月,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
15、会议纪要,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体,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有哪些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宋元时期“新型经济”泛起“微澜”的表现,以及明清出现了“新经济萌芽”的依据。(6分)(3)材料三反映近代中国农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和成效。(6分)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特点,并对其成因做出合理解释。(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共和国“一五计划”的特点?
16、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6分)33、人民币的发展经历了几次调整,其票面图案随着时代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第二套人民币1953年开始印制,1955年3月发行。下图是第二套人民币的部分票券和相关内容介绍。概括指出材料所蕴含的两点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8分)历史半期考试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 BACBA 6-10 DAADB 11-15 DBACB16-20 AADAD 21-25 DAABB 26-30 DDACD二、材料分析题31、(1)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小农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采用铁器牛耕;精耕细作;封建土地私有制为主。(任答两点4分)(2)表现:城市经济繁荣;“市
17、”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瓦肆”“夜市”);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城市经济文化娱乐功能增强;海外贸易发展迅速:外贸港口走向繁荣。(任答两点4分)依据: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为市场生产商品的手工工场。(2分)(3)变化:中国农产品出口数量逐年增长、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任答两点4分)(4)背景:人民公社制度的弊端;农村严重困难、农业生产落后、农民的温饱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任答一点2分,两点3分)成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改变了农村的社会面貌;推动了农业
18、生产的商品化和社会化等。(任答一点2分,两点3分)32、(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尤其是通商口岸地区和大城市;工业体系不健全,工业基础薄弱,尤其重工业基础薄弱。(任答一点2分,两点3分)原因:近代中国沿海沿江地区的大城市最先受到外来侵略,西方工业文明影响较早且程度较深,导致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地区分布不平衡。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缺乏资本的原始积累,也缺乏近代化的投资方式,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民族工业以轻工业为主。(任答两点3分)(2)特点:成就突出;借鉴苏联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重视东
19、北地区;交通建设突出等。(任答一点2分,两点3分)原因:新中国的成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为一五计划奠定了政治基础;土地改革为一五计划奠定了经济基础;党和国家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政权的巩固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环境;抗美援朝的胜利为一五计划创造了安定的国际环境;(任答一点2分,两点3分)33、【答案】提取历史信息:人民当家作主、民族大团结、工业建设成就、苏联援助等。(4分)进行历史阐释:层次一:能结合时代背景,在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以下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解释。如新中国建立后,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为量发展重工业,交通运输业等,取得了工业建设成就;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建立了中苏友好关系。(4分)层次二:不能在历史信息和所学历史知识之间建立某种联系,没有对历史信息解释。(只写出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得1分,不超过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