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导学案 学科:语文 编号:10 编写人: 杨梅 审核人: 使用时间:班级 姓名: 小组序号: 组长评价: 教师评价 课题:汉魏晋诗三首(第2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本诗的创作背景;2. 体会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3. 品味作品用典、比兴等艺术技巧。【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领会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理想。难点:诗歌中运用用典、比兴等艺术手法来表达情感的艺术特色。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带着预习案中问题导学中的问题自主设计预习提纲,通读教材XXX页内容,阅读XXX资料XXX页内容,对概念、关键词、XXX等进行梳理,作好必要的标注和笔记。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在“我的
2、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3、熟记、XXX基础知识梳理中的重点知识。预习案一、问题导学1、要求学生用5分钟的时间来背诵全诗,之后齐声背诵。2、解决难懂的字词句。要求学生参看注解,提出不懂之处,一起解决。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3、叫二个学生读诗歌。分别叫他们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读诗。再指出其优缺点。二、知识梳理1、曹操,封建社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汉末建安时期的文坛领袖和重要诗人。三国志说他: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
3、成乐章。鲁迅先生曾誉之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北征乌桓,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天,曹操亲率八十三万大军,饮马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在江上设酒置乐,款待文武众将,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年过半百的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2、短歌行“汉旧歌”。乐府有长歌短歌之分,一般认为指歌声长短而言。短歌一般节奏短促,适于抒发忧愁、苦闷的情绪,长歌一般比较热烈、奔放。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预习自测1、解释加点词语。(1)何以解忧
4、:以何,凭什么。 (2)、但为君故:只。 (3)枉用相存:偏指我。 (4)、枉用相存:问候。(5)、山不厌高:满足。 4、阅读短歌行,回答后面的问题。1、说明诗中所用比喻的含义。用“朝露”来比喻 _。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比喻 _。用“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比喻_。2、说明诗中所用典故的含义。我的疑惑: 我的收获: 探究案一、合作探究探究1、忧字出现多次,你认为忧的是什么?结合诗句分析。答:感慨时光易逝、人生短暂,贤才难遇,功业未建,天下未定。探究2、“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康之酒真的能解诗人之忧吗?答:不能。李白有诗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唐代诗人罗隐也
5、说:“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酒即使能让人忘却忧愁,也只能是暂时忘却,而不可能从根本上除去,比如曹操忧人生短暂,杜康之酒并不能延长其人生。探究3、诗人这种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心情是直接抒发出来的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诗句作分析。答:引用诗经妙用比喻巧用典故二、总结整理 1、核心知识:2、典型方法:3、重点问题解决: 训练案一、课中检测与训练(能在5分钟之内完成)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步出夏门行 曹 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这首诗中的景物有何特点?它
6、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答:有波澜壮阔、气势宏大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解析:“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渺的样子。虽是秋风萧瑟,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2、 “歌以咏志”,请简要说说诗人的“志”是什么?答:结束当时诸侯割据的混乱局面,进而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二、课后巩固促提升 1、反思提升:熟记重点知识,反思学习思路和方法,整理典型题本2、完成作业:请同学们抓住意象、披情入文、含英咀华课后读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至龙标遥有此寄,把你读后的感受和理解写在作业本上。3、温故知新:阅读课本Px-x页,并完成新发的预习案;探讨随堂优化训练Px-x页(提示:课后其它训练题最好以单元检测或周测题形式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