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12.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93598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1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1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1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1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1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12.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12.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12.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12.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12.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12.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12.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12.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12.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12.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12.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12.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12.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12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2、,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2)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选自庄子逍遥游)1对下列句中划线实词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奋发)B.齐谐者,志怪者也。 (记载)C.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环旋着往上飞)D.而后乃今培风 (培育、培植)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证明万物皆“有所待”的一组是(3分) (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去以六月息者也而后乃今培风奚以之

3、九万里而南为A. B. C. D. 3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运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中。例如本文中的鲲、鹏、学鸠、斥鷃,有的是根据神话故事加工的,有的是杜撰的,但都纳入庄子的寓言中,寄托他的思想,使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创造的意境,接受感染。 B.庄子的哲学思想主要是顺应自然,反对人为。庄子认为达到“无己”的境界方是逍遥游。如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象十分奇特。写鹏的南徙,一“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意境何等壮阔。 C.“御六气之辩”中的六气指的是阴、阳、风、雨、晦、明。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

4、者九万里”是夸张;描写学鸠,赋与人的情性,是拟人。这些都增强了文章表达效果。D. 丰富的想象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看来荒诞无稽,却是作者真实感情的流露。“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中的“海运”指的是航海运输。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5分) (2)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刭。”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

5、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饮数日,因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耶?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闲,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

6、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季布母弟丁公,为楚将。丁公为项羽逐窘高祖彭城西,短兵接,高祖急,顾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于是丁公引兵而还,汉王遂解去。及项王灭,丁公谒见高祖。高祖以丁公徇军中,曰:“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遂斩丁公,曰:“使后世为人臣者无效丁公! (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臣光曰:高祖起丰、沛以来,网罗豪桀,招亡纳叛,亦已多矣。及即帝位,而丁公独以不忠受戮,何哉?夫进取之与守成,其势不同。当群雄角逐之际,民无定主,来者受之,固其宜也。及贵为天子,四海之内,无不为臣;苟不明礼义以示之,使为臣者,人怀贰心以徼大利,则国家其能久安乎!是

7、故断以大义,使天下晓然皆知为臣不忠者无所自容;而怀私结恩者,虽至于活己,犹以义不与也。戮一人而千万人惧,其虑事岂不深且远哉!子孙享有天禄四百馀年,宜矣! (选自资治通鉴第十一卷汉纪三太祖高皇帝中)5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 购:重金收买B意季布匿其所 意:料想C高祖以丁公徇军中 徇:杀D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 多:赞赏6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而丁公独以不忠受戮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C则国家其能久安乎!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D使天下晓

8、然皆知为臣不忠者无所自容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供职如郡县。7下列句子中,分别表明高祖“倡导礼仪”、“鄙弃二心”的一项是 ( )A敢有舍匿,罪及三族民无定主,来者受之,固其宜也B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使后世为人臣者无效丁公!C短兵接,高祖急,顾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人怀贰心以徼大利,则国家其能久安乎!D戮一人而千万人惧,其虑事岂不深且远哉!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之所以要缉拿季布,是因为在项氏手下为将时,屡次使高祖身陷绝境。B朱家不仅冒险收留了季布,而且为他奔走,辨说道理,当季布最终被赦免后,朱家也名闻天

9、下。C丁公当年遇到身处危难之中的高祖,被高祖的好话所打动,不仅没有将高祖杀掉,还主动撤回了军队。D当年的仇敌季布最后被封官,有救命之恩的丁公却被找了个借口处死,高祖这样做,是从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的角度考虑的。9下列对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光不仅认为高祖处置季布和丁公是必要的和恰当的,而且对处置的深远意义评价很高。B司马光认为高祖之所以这样做不是恩将仇报,而是由于“进取”与“守成”的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C司马光认为,高祖将丁公处死的目的是要让天下千千万万人明白礼仪并引以为戒。D司马光写这段话的目的是赞扬高祖富有远见、与时俱进的政治才能。10将下列文句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0、.断以大义,使天下晓然皆知为臣不忠者无所自容。(3分)_.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4分) _阅读下面段文言文,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共 12分) 杜畿字伯侯,少孤,继母苦之,以孝闻。年二十,为郡功曹,守郑县令。县囚系数百人,畿亲临狱,裁其轻重,尽决遣之,虽未悉当,郡中奇其年少而有大意也。举孝廉,除汉中府丞。会天下乱,遂弃官客荆州,建安中乃还。荀彧进之太祖,拜河东太守。是时天下郡县皆残破,河东最先定,少耗减。畿治之,崇宽惠,与民无为。民尝辞讼,有相告者,畿亲见为陈大义,遣令归谛思之,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乡邑父老自相责怒曰:“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自是少有辞讼。班下属县,举

11、孝子、贞妇、顺孙,复其徭役,随时慰勉之。渐课民畜牸牛、草马,下逮鸡豚犬豕,皆有章程。百姓勤农,家家丰实。畿乃曰:“民富矣,不可不教也。”于是冬月修戎讲武,又开学官,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韩遂、马超之叛也,弘农、冯翊多举县邑以应之。河东虽与贼接,民无异心。太祖西征至蒲阪,与贼夹渭为军,军食一仰河东。及贼破,余畜二十余万斛。太祖征汉中,遣五千人运,运者自率勉曰:“人生有一死,不可负我府君。”终无逃亡,其得人心如此。魏国既建,以畿为尚书。事平,更有令曰:“昔萧何定关中,寇恂平河内,卿有其功,间将授卿以纳言之职;顾念河东各股肱郡,充实之所,足以制天下,故且烦卿卧镇之。”畿在河东十六年,常为天下最。(

12、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十六)1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A遂弃官客荆州 客:客居B遣令归谛思之 谛:仔细C举孝子、贞妇、顺孙,复其徭役 复:恢复D于是冬月修戎讲武 修:学习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建安中乃还 而后乃今培风B河东虽与贼接,民无异心。 门虽设而常关C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D间将授卿以纳言之职 诸侯以惠爱为德13以下句子分别编成四组,都属于杜畿“得民心”的措施的组是少耗减 与民无为 复其徭役渐课民畜牸牛、草马又开 学官 余畜二十余万斛A B C D1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A杜畿的继母对他很苛刻,但他对继母却很孝

13、顺。在做郑县县令时,杜畿亲自审理案件,量罪定刑,虽然有不当的地方,但郡里的人们认 为他年纪轻却胸怀大志。B当时全国的郡县都很凋敝,只有河东郡最先平定,所受的损害较少。杜畿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来治理河东郡,他亲自教授百姓畜养牲畜,并开设学堂,河东郡因此富庶而开化。C韩遂、马超叛乱,河东郡的百姓没有人响应。太祖西征,跟叛军在渭水两边对峙,军队的粮食主要靠河东郡提供。在太祖征讨汉中的时候,杜畿派了五千人去运送粮食,没有一个人逃跑。D叛乱平息以后,论功劳,杜畿可以担任谏官,但朝廷考虑到河东郡对国家的重要性,仍然让杜畿做河东郡太守。在杜畿担任河东郡太守期间,河东郡总是全国治理得最好的 地力。阅读下面的文言

14、文,完成小题。 李大亮,雍州泾阳人,少有文武才干。隋末,在东都与李密战,败,同辈百余人皆就死,贼帅张弼见而异之,独释与语,遂定交于幕下。义兵入关,大亮自东都归国,授土门令。属百姓饥荒,盗贼侵寇,大亮卖所乘马分给贫弱,劝以垦田,岁因大稔。躬捕寇盗,所击辄平。时太宗在藩,巡抚北境,闻而嗟叹。其后,胡贼寇境,大亮众少不敌,遂单马诣贼营,召其豪帅,谕以祸福,群胡感悟,相率前后降者千余人,县境以清。高祖大悦,以功赐奴婢百人。大亮谓曰:“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一皆放遣。 贞观元年,出为凉州都督,以惠政闻。尝有台使到州,见有名鹰,讽大亮献之。大亮密表曰:“陛下久绝畋猎,而使者求鹰

15、。若是陛下之意,深乖昔旨;如其自擅,便是使非其人。” 八年,为剑南道巡省大使。十七年,晋王为皇太子,东宫僚属,皆盛选重臣。以大亮兼领太子右卫率,俄兼工部尚书,身居三职,宿卫两宫,甚为亲信。大亮每当宿直,必通宵假寐。太宗尝劳之曰:“至公宿直,我便通夜安卧。”其见任如此。大亮虽位望通显,而居处卑陋,衣服俭率。至性忠谨,虽妻子不见其惰容。每怀张弼之恩,而久不能得。弼时为将作丞,自匿不言。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大亮言于太宗曰:“臣有今日之荣,张弼力也。”太宗遂迁弼为中郎将,俄代州都督。时人皆贤大亮不背恩,而多弼不自伐也。寻遇疾,太宗亲为调药,驰驿赐之。卒,时五十九。

16、 亲戚孤遗为大亮所鞠养,服之如父者十五人。太宗为举哀于别次,哭之甚恸,废朝三日。赠兵部尚书、秦州都督,谥曰懿,陪葬昭陵。(删节自旧唐书列传第十二)15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岁因大稔 稔:庄稼成熟。 B. 讽大亮献之 讽:嘲讽。C. 深乖昔旨乖:违背。 D. 而多弼不自伐也 伐:夸耀。16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大亮“忠谨”的一组是( )(3分) 以惠政闻 大亮密表曰 必通宵假 我便通夜安卧 而居处卑陋 哭之甚恸A. B. C. D.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张弼对李大亮有不杀和赏识之恩。隋末时李大亮战败,与

17、他一起的一百多人都被处死了,只有他被张弼释放并成了张弼的朋友。B. 李大亮曾凭借冷静和勇敢建功。胡人进犯他所辖县境时,面对敌众我寡难以取胜的情况,他独闯敌营,最终使辖区恢复了太平。C. 晋王成为皇太子后十分器重李大亮。大规模选拔皇太子臣属的时候,李大亮作为朝廷重臣,被皇太子同时委任了三个重要职务。D. 李大亮死后仍获得荣耀。他抚养的孤儿像对待父亲一样为他服丧的有十五人;太宗追封他爵位,赐予他美谥,允许他陪葬昭陵。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2)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18、完成小题。李大亮,雍州泾阳人,少有文武才干。隋末,在东都与李密战,败,同辈百余人皆就死,贼帅张弼见而异之,独释与语,遂定交于幕下。义兵入关,大亮自东都归国,授土门令。属百姓饥荒,盗贼侵寇,大亮卖所乘马分给贫弱,劝以垦田,岁因大稔。躬捕寇盗,所击辄平。时太宗在藩,巡抚北境,闻而嗟叹。其后,胡贼寇境,大亮众少不敌,遂单马诣贼营,召其豪帅,谕以祸福,群胡感悟,相率前后降者千余人,县境以清。高祖大悦,以功赐奴婢百人。大亮谓曰:“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一皆放遣。贞观元年,出为凉州都督,以惠政闻。尝有台使到州,见有名鹰,讽大亮献之。大亮密表曰:“陛下久绝畋猎,而使者求鹰。若是陛

19、下之意,深乖昔旨;如其自擅,便是使非其人。”八年,为剑南道巡省大使。十七年,晋王为皇太子,东宫僚属,皆盛选重臣。以大亮兼领太子右卫率,俄兼工部尚书,身居三职,宿卫两宫,甚为亲信。大亮每当宿直,必通宵假寐。太宗尝劳之曰:“至公宿直,我便通夜安卧。”其见任如此。大亮虽位望通显,而居处卑陋,衣服俭率。至性忠谨,虽妻子不见其惰容。每怀张弼之恩,而久不能得。弼时为将作丞,自匿不言。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大亮言于太宗曰:“臣有今日之荣,张弼力也。”太宗遂迁弼为中郎将,俄代州都督。时人皆贤大亮不背恩,而多弼不自伐也。寻遇疾,太宗亲为调药,驰驿赐之。卒,时五十九。亲戚孤遗为

20、大亮所鞠养,服之如父者十五人。太宗为举哀于别次,哭之甚恸,废朝三日。赠兵部尚书、秦州都督,谥曰懿,陪葬昭陵。(删节自旧唐书列传第十二)19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岁因大稔 稔:庄稼成熟。 B. 讽大亮献之 讽:嘲讽。C. 深乖昔旨 乖:违背。 D. 而多弼不自伐也 伐:夸耀。20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大亮“忠谨”的一组是(3分)( ) 以惠政闻 大亮密表曰 必通宵假寐 我便通夜安卧 而居处卑陋 哭之甚恸A. B. C. D.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张弼对李大亮有不杀和赏识之恩。隋末时李大亮战败,与他一起的

21、一百多人都被处死了,只有他被张弼释放并成了张弼的朋友。B. 李大亮曾凭借冷静和勇敢建功。胡人进犯他所辖县境时,面对敌众我寡难以取胜的情况,他独闯敌营,最终使辖区恢复了太平。C. 晋王成为皇太子后十分器重李大亮。大规模选拔皇太子臣属的时候,李大亮作为朝廷重臣,被皇太子同时委任了三个重要职务。D. 李大亮死后仍获得荣耀。他抚养的孤儿像对待父亲一样为他服丧的有十五人;太宗追封他爵位,赐予他美谥,允许他陪葬昭陵。2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2)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22、。(共15分)孟尝君名文,姓田氏。齐王惑于秦、楚之毁,以为孟尝君名高其主而擅齐国之权,遂废孟尝君。诸客见孟尝君废,皆去。冯驩乃西说秦王曰:“王亦知齐之废孟尝君乎?使齐重于天下者,孟尝君也。今齐王以毁废之,其心怨,必背齐;背齐入秦,则齐国之情,人事之诚,尽委之秦,齐地可得也。君急使使载币阴迎孟尝君,不可失时也。”秦王大悦,乃遣车十乘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冯驩辞以先行,至齐,说齐王曰:“今臣窃闻秦遣使车十乘载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孟尝君不西则已,西入相秦则天下归之,临淄、即墨危矣。王何不先秦使之未到,复孟尝君,折秦之谋,而绝其霸强之略。”齐王曰:“善。”王召孟尝君而复其相位,而与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户

23、。自齐王毁废孟尝君,诸客皆去。后召而复之,冯驩迎之。未到,孟尝君太息叹曰:“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食客三千有余人,先生所知也。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莫顾文者。今赖先生得复其位,客亦有何面目复见文乎?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冯驩结辔下拜。孟尝君下车接之,曰:“先生为客谢乎?”冯驩曰:“非为客谢也,为君之言失。夫物有必至,事有固然,君知之乎?”孟尝君曰:“愚不知所谓也。”曰:“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君独不见夫朝趣市朝者乎?明旦,侧肩争门而入;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非好朝而恶暮,所期物忘其中。今君失位,宾客皆去,不足以怨士而徒绝宾客之路。愿君遇

24、客如故。”孟尝君再拜曰:“敬从命矣。闻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节录自史记孟尝君列传)23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齐国之情,人事之诚,尽委之秦 诚:实情B君急使使载币阴迎孟尝君 币:钱币C君独不见夫朝趣市朝者乎 趣:同“趋”D不足以怨士而徒绝宾客之路 徒:白白地24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孟尝君“得士”和“怨士”的一组是( )(3分)A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 与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户B后召而复之,冯驩迎之 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C冯驩乃西说秦王 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D冯驩辞以先行,至齐,说齐王 闻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2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25、,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孟尝君被废黜的原因,除了是齐王不满其声名盖过了自己并独揽了齐国的政权,还有就是齐王被秦、楚两国散布的流言蜚语迷惑。B众宾客的离去反衬了冯驩的忠诚,西行游说的成功更说明了他的能力。冯驩并不同于那些鸡鸣狗盗之辈。C孟尝君有食客三千,体现了他的礼贤下士,而他复职后准备狠狠地侮辱弃他而去的宾客,又反映了他心胸狭隘,缺乏容人之量。D冯驩不仅善于游说,而且善于劝谏。他巧用比喻劝说孟尝君,并真心祝愿他能恢复往日门客盈门的盛况。孟尝君最终接受了他的建议。2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王何不先秦使之未到,复孟尝君,折秦之谋,而绝其霸强之略。(3分)(

26、2)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3分)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关语段,完成小题。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27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7、)A.引赵使者蔺相如 引:延请 B.臣请就汤镬 就:于是 C.间至赵矣 间:从小路 ,抄小路 D.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 孰:通“熟”,仔细28下列各组中,划线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B且秦强而赵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C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D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29下面选项最能体现蔺相如思想性格的一项是( )A.足智多谋,勇敢无畏 B.足智多谋,儒雅有度C.勇敢坚强,不屈不挠 D.善于言辞,足智多谋30根据文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设九宾礼于廷”接见蔺相如时,蔺相如已经将和氏璧送回

28、了赵国。B蔺相如认为秦国只要先割让十五座城池给赵国就肯定能得到和氏璧。C秦王身边的大臣认为只要杀掉蔺相如就能得到赵国的和氏璧。D秦王认为杀掉蔺相如,不仅得不到和氏璧,而且断绝了秦国和赵国的友好关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慈圣光献曹皇后,真定人,枢密使周武惠王彬之孙也。明道二年,郭后废,诏聘入宫。景祐元年九月,册为皇后。性慈俭,重稼穑,常于禁苑种谷、亲蚕。 庆历八年闰正月,帝将以望夕再张灯,后谏止。后三日,卫卒数人作乱,夜越屋叩寝殿。后方侍帝,闻变遽起。帝欲出,后闭閤拥持,趣呼都知王守中使引兵入。贼伤宫嫔殿下,声彻帝所,宦者以乳妪殴小女子绐(di,欺瞒)奏,后叱之曰:“贼在近杀人,敢妄言

29、耶!”后度贼必纵火,阴遣人挈水踵其后,果举炬焚帘,水随灭之。是夕,所遣宦侍,后皆亲剪其发,谕之曰:“明日行赏,用是为验。”故争尽死力,贼即擒灭。閤内妾与卒乱当诛,祈哀幸姬,姬言之帝,贷其死。后具衣冠见,请论如法,曰:“不如是,无以肃清禁掖。”帝命坐,后不可,立请,移数刻,卒诛之。 初,王安石当国,变乱旧章,后乘间语神宗,谓祖宗法度不宜轻改。熙宁宗祀前数日,帝至后所,后曰:“吾昔闻民间疾苦,必以告祖宗,因赦行之,今亦当尔。”帝曰:“今无他事。”后曰:“吾闻民间甚苦青苗、助役,宜罢之。安石诚有才学,然怨之者甚众,帝欲爱惜保全之,不若暂出之于外。”帝悚听,垂欲止,复为安石所持,遂不果。 苏轼以诗得罪

30、,下御史狱,人以为必死。后违预中闻之,谓帝曰:“尝闻仁宗以制科的轼兄弟,喜曰:吾为子孙得两宰相。今闻轼以作诗系狱,得非仇人中伤之乎?捃(jn,拾取)至于诗,其过微矣。吾疾势已笃,不可以冤滥致伤中和,宜熟察之。”帝涕泣,轼由此得免。 晚得水疾,侍医莫能治。元丰二年冬,疾甚,帝视疾寝门,衣不解带。旬日崩,年六十四。及崩,帝哀慕毁瘠,殆不胜丧。有司上谥,葬于永昭陵。 (节选自宋史慈圣光献曹皇后列传,有删改)3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阴遣人挈水踵其后 阴:暗地里 B 姬言之帝,贷其死 贷:推卸C 帝哀慕毁瘠,殆不胜丧 殆:几乎 D 帝悚听,垂欲止 垂:接近,将

31、近3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曹皇后性格仁慈的一组是 (3分) ( ) 常于禁苑种谷、亲蚕 后皆亲剪其发,谕之曰:“明日行赏,用是为验。” 吾闻民间甚苦青苗、助役,宜罢之 捃(jn,拾取)至于诗,其过微矣 谓祖宗法度不宜轻改 不可以冤滥致伤中和A B C D 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曹彬的孙女因为仁慈、节俭,重视并经常亲自参与劳动而在郭后被废后应诏入宫,后被册封为皇后。B 在面对作乱的贼子时,曹皇后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胆识和智慧,但在处理参与作乱的宫女时,也表现了她的阴险与毒辣。C 王安石变法因触犯的皇后的利益儿被阻挠,但因为王安石的坚持而使皇后的

32、计谋未能得逞。D 曹皇后在病中仍然关心苏轼一案,充分体现了她的仁慈。苏轼最终绝处逢生于自己的才识也有关系。3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帝将以望夕再张灯,后谏止。 (3分) 安石诚有才学,然怨之者甚众,帝欲爱惜保全之,不若暂出之于外。 (4分) 今闻轼以作诗系狱,得非仇人中伤之乎? (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17分)袁滋字德深,蔡州朗山人,强学博记。少依道州刺史元结,读书自解其义。起处士,进詹事府司直。部官以盗金下狱,滋直其冤。表为侍御史。刑部、大理罪人,失其平,惮滋守法,因权势以请,滋终不署奏。韦皋始招来西南夷,德宗选郎吏抚循者,皆惮行,至滋不辞,帝嘉之。擢

33、祠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赐金紫,持节位。逾年还,使有旨,进谏议大夫。迁尚书右丞,知吏部选。求外迁,为华州刺史。政清简,流民至者,给地居之,名其里为义合。然专以慈惠为本,未尝设条教,民爱向之。有犯令,时时法外纵舍。得盗贼,或哀其穷,出财为偿所亡。召为左金吾大将军,以杨于陵代之。滋行,耆老遮道不得去,于陵使谕曰:“吾不敢易袁公政。”人皆罗拜,乃得去,莫不流涕。宪宗监国,进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刘辟反,诏滋为剑南两川、山南西道安抚大使。半道,以检校吏部尚书、平章事为剑南东、西川节度使。是时,贼方炽,又滋兄峰在蜀为辟所劫,滋畏不得全,久不进。贬吉州刺史。未几,徙义成节度使。渭,用武地,东有淄清,

34、北魏博,滋严备而推诚信,务在怀来。李师道,田委安畏服之。居七年,百姓立祠祝祭。滋既病,作遗令处后事,讫三年,皆有条次。性宽易,与之接者,皆自谓可见肺肝,至家人不得见喜愠。薄居处饮食。新唐书列传第七十六35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一项是(3分)A刑部、大理罪人。 B因权势以请。C渭,用武地,东有淄清,北魏博。 D皆自谓可见肺肝。36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3分) A因权势以请。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出财为偿所亡。 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C以检校吏部尚书、平章事为东、西川节度使 以资政殿学士行。 D乃得去,莫不流涕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37下列对原文

35、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袁滋学习勤勉,知识广博,读书悟性很高,以一个普通读书人的身份,未经科举进入仕途。他公正守法,以至大理寺、刑部官员执法不公而畏惧他。B西南少数民族归附朝廷,皇上派官员去安抚,官员们都畏葸不前,袁滋却毫不推辞。经过一年的艰苦工作,圆满实现了皇上的意图。C袁滋办理政务仁慈宽厚,不订立什么条款规章,安抚流民,法外施恩,深得百姓爱戴,以至离任时“耆老遮道”。D袁滋虽然执法如山,政事清明简要,为人又极宽厚,算得上封建社会的一个良吏。但他在受命平叛时却因兄长的缘故,畏敌不进,贻误朝廷大事。38翻译文中划线句子(8分)政清简,流民至者,给地居之,名其里为义合。(4分)译文

36、: 是时,贼方炽,又滋兄峰在蜀为辟所劫,滋畏不得全,久不进。(4分)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罗艺,字子延,本寰阳人也,寓居京兆之云阳。父荣,隋监门将军。艺性桀黠,刚愎不仁,勇于攻战,善射。大业时,屡以军功,官至虎贲郎将。炀帝令受右武卫大将军李景节度督军于北平。艺少习戎旅,分部严肃,然任气纵暴。每凌侮于景,频为景所辱,艺深衔之。后遇天下大乱,涿郡人物殷阜,加有伐辽器仗,仓粟盈积,又临朔宫中多珍产,屯兵数万,而诸贼竞来侵掠。留守官虎贲郎将赵十住、贺兰宜、晋文衍等皆不能拒,唯有艺独出战,破贼不可胜计,威势日重。十住等颇忌艺。艺阴知之将为乱,乃宣言于众曰:“吾辈讨贼甚有功效,城中仓库山积,

37、制在留守之官而无心济贫。此岂存恤之意也?”以此言激怒其众,众人皆怨。既而旋师,郡丞出城候艺。艺因执之陈兵,而十住等惧皆来听命。于是发库物以赐战士,开仓以赈穷乏,境内咸悦。武德三年,奉表归国,召封燕王,赐姓李氏,预宗正属籍。太宗之击刘黑闼也,艺领本兵数万破黑闼弟什善于徐河,俘斩八千人。明年,黑闼引突厥俱入寇,艺复将兵与隐太子建成会于洺州,因请入朝高祖,遏之甚厚。俄,拜左翊卫大将军。太宗左右尝至其营,艺无故殴击之。高祖怒以属吏,久而乃释,待之如初。时突厥屡为寇患,以艺素有威名,为北夷所惮,令以本官领天节军将镇泾州。太宗即位,拜开府仪同三司,而艺惧不自安,遂于泾州诈言阅武,矫称奉密诏勒兵入朝,率众军

38、至于豳州。治中赵慈皓不知艺反,驰出谒之。艺遂入据豳州。太宗命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右武侯大将军尉迟敬德率众讨艺。王师未至,慈皓与统军杨岌潜谋击之,事泄。艺执慈皓系狱,岌时在城外觉变,遽勒兵攻之。艺大溃,弃妻子与数百骑,奔于突厥,至宁州界,过乌氏驿,从者渐散,其左右斩艺,传首京师。枭之于市,复其本姓罗氏。(节选自旧唐书罗艺传)39对下列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加有伐辽器仗 伐:征讨B乃宣言于众曰 宣言:宣布C开仓以赈穷乏 穷乏:贫困的百姓D预宗正属籍 预:通“与”,参加40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罗艺“桀黠”的一组是(3分)( )然任气纵暴 每凌侮于景,频为景所辱 破贼不可

39、胜计,威势日重 因执之陈兵艺无故殴击之 矫称奉密诏勒兵入朝A BCD4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罗艺勇于攻战,军功卓著。大业年间,官至虎贲郎将;后赶上天下大乱,保卫涿郡有功,深得民心;再后征伐刘黑闼有功,得到唐高祖礼遇,拜左翊卫大将军。B罗艺自恃功高位重,目中无人。他无缘无故责罚了太宗的亲信,虽惹怒了高祖,但多次为大唐解决了突厥侵扰边境的问题,最终还是得到了高祖的原谅。C罗艺熟悉兵法,治军严明。涿郡被侵扰时,他破贼不可胜计;讨伐刘黑闼时,先于徐河打败其弟刘什善,斩杀俘获共八千人,第二年与太子李建成会师洺州。D罗艺遇事机警,且疑心重。在得知赵十住等人的阴谋后

40、,他利用民心占得先机;后太宗即位,他因前事恐其责罚,最终选择拥兵反叛,以致惨死于乌氏驿站。4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时突厥屡为寇患,以艺素有威名,为北夷所惮,令以本官领天节军将镇泾州。(5分)(2)过乌氏驿,从者渐散,其左右斩艺,传首京师。枭之于市,复其本姓罗氏。(5分) 参考答案1D2B【小题1】D3(1)山野中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2)小的智慧比不上大的智慧,短促的寿命赶不上长的寿命。【解析】本题考查翻译能力。关键词为:(1) 野马是指雾气。以译为用。息指气息。之结构助词,连词成句。(2)知为通假字。小年指短促的寿命。5C6C7B8D9

41、D10用治理国家的大义而杀丁公,使天下人都清楚地知道做臣子不忠于国家是不能活下来的;知道这件事的太子和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给他送别【解析】5徇:示众6A“之”,的,助词;B“以”:因为,介词;C“其”,上句的意思是“怎么;语气副词”。下句的意思是“他”代词,指荆轲。D“为”:意思是“作为”动词7A上句是写高祖起初对季布的态度,下句是司马光对“来者”的看法;C上句写高祖临危求丁公,下句写司马光对“贰心”人的看法;D上句言司马光对高祖对杀丁公的评价,下句写高祖“鄙弃贰心”的话语,非“表明”8并非“找借口”,而是根据丁公当初的表现和自己统治的需要处死的9目的是启发君王吸取高祖的治国经验【小题1

42、】“断以大义”状语后置准确译出给1分,“无所自容”准确译出给1分,语句通顺给1分“知其事”是定语后置;准确译出给1分“白衣冠”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穿白衣、戴白帽准确译出给2分,语句通顺1分;11C12C13A14B【解析】11复:免除12前者代词,“他的”,后者连词。A乃:副词,才;B虽:连词“却”;D以:介词,“把”。13是表现杜畿善治政所取得的结果。是表现河东郡为“充实之所”。这两项都不是措施。14“他亲自教授百姓畜养牲畜”与原文“渐课(督促)民畜牸牛、草马,下逮鸡豚犬豕,皆有章程”相左。【参考译文】杜畿,字伯侯,幼年丧父,继母对他很苛刻,但他却因对待继母很孝顺闻名。二十岁那年,担任郡功曹,

43、做了郑县的县令。县里关了几百名囚犯,杜畿亲自审理案件,根据他们的罪行轻重进行裁决,全部判决后放走他们,虽然不是全部恰当,但郡里的人们都对他年轻而胸怀大志而感到惊奇。被推举为孝廉,调任汉中府丞,正遇上天下大乱,于是弃官客居荆州,建安年间才返回。荀彧将他推荐给太祖,他被太祖任命为河东太守。当时全国的郡县都动荡不安,民生凋敝,只有河东最先安定,耗损的财力最少。杜畿治理地方,崇尚宽厚仁惠,管理老百姓顺其自然。老百姓曾有打官司的,有的人把这事告诉杜畿, 杜畿亲自见他们,给他们讲大道理,叫他们回去仔细想想,若还有想不通的,就叫他们再到府上来(再给他们讲)。父老乡亲自然责斥他们说:“有这样好的府君,怎么不听

44、从他的教诲呢?”从此以后很少有来打官司的。在他管辖的属县,所有的孝子、贞妇、顺孙,都免去他们的赋税徭役,随时慰问鼓励他们。逐渐地督促老百姓畜养母牛、草马,乃至养鸡猪狗等,皆有规定。百姓勤于农作,家家都比较富裕。杜畿于是说:“老百姓富起来了,不可不教导了。”于是在冬天练武讲授有关知识,又开设学堂,杜畿亲自讲学,郡中形成了良好的民风。韩遂、马超叛乱之际,弘农、冯翊诸县大多全县响应,河东郡虽离贼寇很近,但民无二心。太祖西征至蒲阪,与贼寇隔渭河对岸驻军,军粮全靠河东供应,等到打败贼寇,还余粮二十多万斛。太祖出征汉中,杜畿派五千人运粮。运粮的人互相勉励说:“人都有一死,但不可辜负我们的府君。”最终没有一

45、个人当逃兵。杜畿就是这样得民心的。魏国建立以后,起用杜畿做尚书。(立国)诸事办妥后,又有朝廷指令说:“昔日萧何平定关中,寇恂平定河内,你有和他们一样的大功,不久将授你谏官之职,但考虑到河东是国家的重要之郡,充实国库之所,靠它足以制胜天下,所以暂且麻烦你坐镇那里。”杜畿在河东为官十六年,河东郡总是全国治理得最好的地方。15B16B17C18(1)(5分)你们这些人大多是士族人家的子女,因国家灭亡而到了这个地步,我又怎么忍心把你们当做低贱的奴隶呢!(2)(5分)李大亮曾经在路上遇见而认出了他,(就)抱着张弼哭,多多推让家产来送给张弼,张弼拒绝不接受。【解析】15讽: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16表现李

46、大亮的行政能力;表现李大亮生活俭朴不求奢华;太宗的“哭之甚恸”不能简单认定是因为李大亮的“忠谨”。17李大亮担任剑南道巡省大使是“东宫僚属,皆盛选重臣”之前的事。18本题考查翻译能力。关键词为:(1)“多”、“衣冠”、“破亡”、“以为”,每译对一处给1分,语意完整给1分。(2)“诸”、“持”、“推”、“遗”,每译对一处给1分,语意完整给1分【参考译文】李大亮,是雍州泾阳人,年少时就有文武才干。隋朝末年,在东都洛阳与李密交战,战败,跟他一起的一百多人都被处死,敌人的统帅张弼见到他而认为他与众不同,就单独释放了他跟他谈话,于是两人在帐篷里结为朋友。正义之师入关后,李大亮从东都洛阳归附国朝,担任土门

47、(河北井陉的古称)县令。属县百姓有饥荒,盗贼来侵犯,李大亮卖掉自己所骑的马把钱分给贫弱的人,用开垦土地劝勉人们,当年就获大丰收。他亲自搜捕盗贼,所攻打之处总能平定。当时太宗位居藩镇,巡视安抚北部地区,听说他的事迹而赞叹。那以后,胡人侵犯边境,李大亮部众少不能抵挡,就单人匹马到敌人军营,叫来敌人的主帅,把祸福向他讲明,胡人感动悔悟,互相带着前前后后投降的有一千多人,属县境内因此太平。高祖非常高兴,按照功劳赏赐他奴婢一百人。李大亮对这些人说:“你们这些人大多是士族人家的子女,因国家灭亡而到了这个地步,我又怎么忍心把你们当做低贱的奴隶呢!”全都放走了。贞观元年,他离开都城担任凉州都督,凭借仁爱宽厚的

48、治理闻名。曾经有宫里来的使者到了凉州,见到凉州有著名的猎鹰,就暗示李大亮献上它。李大亮秘密呈上奏章说:“陛下很久就不再打猎了,但使者却索要猎鹰。如果这是陛下的想法,就很是违背您过去的旨意;如果是他自己擅自做主,这说明派遣的不该是这样的人。”贞观八年,担任剑南道巡省大使。贞观十七年,晋王成为皇太子,东宫太子的属官,都大规模从重臣里选拔。让李大亮兼任太子右卫率,不久又兼任工部尚书,身居三职,值宿保卫两宫,特别被亲近和信任。李大亮每当夜里值班,一定整宿不脱衣服小睡。太宗曾经慰劳他说:“到了你夜里值班,我就整晚上都能安睡。”他就像这样被信任。李大亮虽地位名望显赫,但住处地势低洼狭小简陋,衣服俭朴随意。

49、至于本性忠诚谨慎,即使是妻子儿女也没有见过他有懈怠的样子。他常常想起张弼的恩惠,却一直不能报答。张弼当时担任将作丞,自己隐藏不说。李大亮曾经在路上遇见而认出了他,(就)抱着张弼哭,多多推让家产来送给张弼,张弼拒绝不接受。李大亮对太宗说:“我有今天的荣耀,是张弼的帮助啊。”太宗于是就提拔张弼担任中郎将,不久担任代州都督。当时的人都赏识李大亮没有背弃张弼的恩德,称赞张弼不夸耀自己。不久李大亮得病,太宗亲自为他调药,用驿马快传赏赐给他。他去世时五十九岁。被李大亮所抚养的内外亲属的孤儿,像对待父亲一样为他服丧的有十五人。太宗为他在另外的临时住处表达哀思,为他哭得特别悲痛,停止处理朝政三天。追封他为兵部

50、尚书、秦州都督,谥号叫懿,陪葬在昭陵。19B20B21C22(1)(5分)你们这些人大多是士族人家的子女,因国家灭亡而到了这个地步,我又怎么忍心把你们当做低贱的奴隶呢!(2)(5分)李大亮曾经在路上遇见而认出了他,(就)抱着张弼哭,多多推让家产来送给张弼,张弼拒绝不接受。【解析】19讽: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20表现李大亮的行政能力;表现李大亮生活俭朴不求奢华;太宗的“哭之甚恸”不能简单认定是因为李大亮的“忠谨”。21李大亮担任剑南道巡省大使是“东宫僚属,皆盛选重臣”之前的事。22本题考查翻译能力。(1)“多”、“衣冠”、“破亡”、“以为”,每译对一处给1分,语意完整给1分(2)“诸”、“持”

51、、“推”、“遗”,每译对一处给1分,语意完整给1分。【参考译文】李大亮,是雍州泾阳人,年少时就有文武才干。隋朝末年,在东都洛阳与李密交战,战败,跟他一起的一百多人都被处死,敌人的统帅张弼见到他而认为他与众不同,就单独释放了他跟他谈话,于是两人在帐篷里结为朋友。正义之师入关后,李大亮从东都洛阳归附国朝,担任土门(河北井陉的古称)县令。属县百姓有饥荒,盗贼来侵犯,李大亮卖掉自己所骑的马把钱分给贫弱的人,用开垦土地劝勉人们,当年就获大丰收。他亲自搜捕盗贼,所攻打之处总能平定。当时太宗位居藩镇,巡视安抚北部地区,听说他的事迹而赞叹。那以后,胡人侵犯边境,李大亮部众少不能抵挡,就单人匹马到敌人军营,叫来

52、敌人的主帅,把祸福向他讲明,胡人感动悔悟,互相带着前前后后投降的有一千多人,属县境内因此太平。高祖非常高兴,按照功劳赏赐他奴婢一百人。李大亮对这些人说:“你们这些人大多是士族人家的子女,因国家灭亡而到了这个地步,我又怎么忍心把你们当做低贱的奴隶呢!”全都放走了。贞观元年,他离开都城担任凉州都督,凭借仁爱宽厚的治理闻名。曾经有宫里来的使者到了凉州,见到凉州有著名的猎鹰,就暗示李大亮献上它。李大亮秘密呈上奏章说:“陛下很久就不再打猎了,但使者却索要猎鹰。如果这是陛下的想法,就很是违背您过去的旨意;如果是他自己擅自做主,这说明派遣的不该是这样的人。”贞观八年,担任剑南道巡省大使。贞观十七年,晋王成为

53、皇太子,东宫太子的属官,都大规模从重臣里选拔。让李大亮兼任太子右卫率,不久又兼任工部尚书,身居三职,值宿保卫两宫,特别被亲近和信任。李大亮每当夜里值班,一定整宿不脱衣服小睡。太宗曾经慰劳他说:“到了你夜里值班,我就整晚上都能安睡。”他就像这样被信任。李大亮虽地位名望显赫,但住处地势低洼狭小简陋,衣服俭朴随意。至于本性忠诚谨慎,即使是妻子儿女也没有见过他有懈怠的样子。他常常想起张弼的恩惠,却一直不能报答。张弼当时担任将作丞,自己隐藏不说。李大亮曾经在路上遇见而认出了他,(就)抱着张弼哭,多多推让家产来送给张弼,张弼拒绝不接受。李大亮对太宗说:“我有今天的荣耀,是张弼的帮助啊。”太宗于是就提拔张弼

54、担任中郎将,不久担任代州都督。当时的人都赏识李大亮没有背弃张弼的恩德,称赞张弼不夸耀自己。不久李大亮得病,太宗亲自为他调药,用驿马快传赏赐给他。他去世时五十九岁。被李大亮所抚养的内外亲属的孤儿,像对待父亲一样为他服丧的有十五人。太宗为他在另外的临时住处表达哀思,为他哭得特别悲痛,停止处理朝政三天。追封他为兵部尚书、秦州都督,谥号叫懿,陪葬在昭陵。23B24C25D26(1)大王为什么不在秦国使者没到达之前,恢复孟尝君的官位,挫败秦国的阴谋,断绝它称强称霸的计划。(2)富贵的人多宾客,贫贱的人少朋友,事情本来就是如此。【解析】23币:礼物、财物(屈原列传:“厚币委质事楚”、苏武传:“置币遗单于2

55、4冯驩不离不弃帮孟尝君复其位,这是孟尝君的话,恨其他人弃他而去。25真心祝愿他能恢复往日门客盈门的盛况”不合文意。26本题考查翻译能力。(1)得分点:先,折,略(2)得分点:富贵贫贱,士,固然【参考译文】孟尝君姓田,名文。齐王受到秦国和楚国毁谤言论的蛊惑,认为孟尝君的名声压倒了自己,独揽齐国大权,终于罢了孟尝君的官。那些宾客看到孟尝君被罢了官,一个个都离开了他。冯驩就乘车向西到了秦国游说秦王说:“大王也知道齐国罢了孟尝君的官吧?使齐国受到天下敬重的,就是孟尝君。现在齐王因为听信毁谤而废黜了他,他心中怨恨,必定背离齐国;他背离齐国进入秦国,那么齐国的国情,人事的真实情形,会全部送给秦国。齐国的土

56、地,可以全部得到,岂止是称雄呢!您赶快派使者载着礼物暗地里去迎接孟尝君,不能失掉良机啊!”秦王听了非常高兴,就派遣十辆马车载着百镒黄金去迎接孟尝君。冯驩告别了秦王而抢在使者前面赶往齐国,到了齐国,劝说齐王道:“我私下得知秦国已经派遣使者带着十辆马车载着百镒黄金来迎接孟尝君了。孟尝君不西去就罢了,如果西去担任秦国宰相,那么天下将归秦国所有,临淄、即墨就危在旦夕了。大王为什么不在秦国使者没到达之前,赶快恢复孟尝君的官位,挫败秦国的阴谋,断绝它称强称霸的计划。”齐王听后,顿时明白过来说:“好。”于是召回孟尝君并且恢复了他的宰相官位,同时还给了他原来封邑的土地,又给他增加了千户。自从齐王因受毁谤之言的

57、蛊惑而罢免了孟尝君,那些宾客们都离开了他。后来齐王召回并恢复了孟尝君的官位,冯驩去迎接他。还没到京城的时候,孟尝君深深感叹说:“我素常喜好宾客,乐于养士,接待宾客从不敢有任何失礼之处,有食客三千多人,这是先生您所了解的。宾客们看到我一旦被罢官,都背离我而离去,没有一个顾念我的。如今靠着先生得以恢复我的宰相官位,那些离去的宾客还有什么脸面再见我呢?如果有再见我的,我一定唾他的脸,狠狠地羞辱他。”听了这番话后,冯驩收住缰绳,下车而行拜礼。孟尝君也立即下车还礼,说:“先生是替那些宾客道歉吗?”冯驩说:“并不是替宾客道歉,是因为您的话说错了。说来,万物都有其必然的终结,世事都有其常规常理,您明白这句话

58、的意思吗?”孟尝君说:“我不明白说的是什么意思。”冯驩说:“活物一定有死亡的时候,这是活物的必然归结;富贵的人多宾客,贫贱的人少朋友,事情本来就是如此。您难道没看到人们奔向市集吗?天刚亮,人们向市集里拥挤,侧着肩膀争夺入口;日落之后,经过市集的人甩着手臂连头也不回。不是人们喜欢早晨而厌恶傍晚,而是由于所期望得到的东西市中已经没有了。如今您失去了官位,宾客都离去,不能因此怨恨宾客而平白截断他们奔向您的通路。希望您对待宾客像过去一样。”孟尝君连续两次下拜说:“我恭敬地听从您的指教了。听先生的话,敢不恭敬地接受教导吗。”27B28D29A30C【解析】27就:接受28A 项前一句为“于是”,后一句为

59、“才”;B 项前一句为“可是”,后一句为“并且”; C 项前一句为“的”,后一句为“这件事”;D 项全为“因为”29该段文字主要突出蔺相如有勇有谋。30无中生有,不合文意31B32C33D34 仁宗皇帝准备在正月十五日夜晚再次陈设彩灯,被曹皇后进谏阻止了。 王安石确实有才干学问,但是怨恨他的人很多,皇上要是爱惜他,想保全他,不如暂且让他到外地去做官。 现在听说苏轼因为作诗而被关进监狱,难道不是受到仇人的诬陷吗?【解析】31贷:饶恕32 是曹皇后激励侍从护驾的办法,与“仁慈”无关,因此可以排除A、B两项; 是说她因循守旧,可以排除D项33A项因果关系不成立;项“阴险与毒辣”不恰当;C项没有依据。

60、 34本题考查翻译能务。关键词为:“以”1分,语意被动2分“诚”“然”各1分,“出”2分“以”“系”各1分,“得非乎”表反问的结构1分。【参考译文】慈圣光献曹皇后,是真定人(今河北正定)人,也是枢密使周武惠王曹彬的孙女。明道二年,郭皇后被废,曹皇后被聘入宫中。景佑元年九月,她正式被册封为皇后。曹皇后性情慈善节俭,重视农耕,常在皇家宫苑中种植谷物,亲自养蚕。农历八年闰正月,仁宗皇帝准备在闰正月十五晚再一次陈设彩灯过灯节,被曹皇后劝住了。过了三天,几个卫士作乱,乘着夜间穿房越舍,直趋仁宗皇帝的寝室。曹皇后当时正在侍奉皇帝,听说事情有变,慌忙起来。仁宗皇帝打算出逃,曹皇后关闭殿门,抱住皇帝,急忙呼唤

61、都知王守忠,命令他带兵入宫平乱。乱兵在殿前杀伤宫中的嫔妃侍女,叫喊声响彻皇帝的住所,太监们假报是奶妈打年纪小的宫女,曹皇后申叱道:“乱兵就在附近杀人,你们还敢胡说!”她估计乱兵必定会放火,暗地派人带着水跟在他们后面,果然乱兵点火烧着帘幕,跟着的人随即用水将火泼灭。这一夜,凡是派出去的太监侍从,曹皇后都亲手剪掉他们的头发,对他们说:“明天论功行赏,就以头发为证。”因此,人们都争先出力,乱兵很快被消灭。宫女参与卫卒变乱的,论罪当死,她们向仁宗所宠爱的妃嫔哀求免死,这位宠姬转告仁宗后,仁宗答应了。曹皇后便穿戴上正式的服饰,进见皇帝,请求依法处理作乱的宫女,并说:“不这样,无法肃清宫中(的坏人)。”仁

62、宗让她坐下,曹皇后不坐,站着坚持自己的要求,过了不久,最后还是把宫女杀掉了。起初,王安石当政的时候,变革了旧的典章制度,曹皇后在适当的机会对神宗皇帝说祖宗留下来的法律制度不应该轻易改动。熙宁年间祭祀太庙的前几天,神宗皇帝来曹皇后的住所。曹皇后说:“以前我每当听说老百姓有什么苦处,一定要告诉仁宗皇帝,仁宗皇帝就推行减租政策,现在也还是应该这样。”神宗皇帝说:“现在没有什么事。”曹皇后说:“我听说老百姓对于青苗法、助役法叫苦不迭,这两种法令应当停止实行。王安石确实有才干学问,但怨恨他的人太多了,皇上要是爱惜他,想保全他,不如暂且放他到外省去。”神宗皇帝听了很吃惊,几乎已经准备停止施行这些法令,但还

63、是被王安石操纵了,这件事无果而终。苏轼因为写诗犯了法,被关在御史台的监狱中,大家都以为他必死无疑。曹皇后听说此事,便对神宗皇帝说:“我想起仁宗皇帝在殿试中取中苏轼兄弟时,高兴地说:我为子孙们找到两位宰相。现在听说苏轼因为作诗而被关进监狱,该不会是受了仇人的诬蔑吧?从诗句中搜寻过错,即使有错也是小错。我的病已经很重了,不能再因为冤枉好人、滥加罪名而伤害天地的中正和平之气。对苏轼一案,还要仔细审查才好。”神宗皇帝流下眼泪。苏轼因此而得以免罪。曹皇后晚年时候患了水疾,医生都没有办法治。元丰二年的冬天,她病得很重了,神宗皇帝到她的寝宫来探病,甚至睡觉时都不脱外衣。病了十天左右,曹皇后去世了,享年六十四

64、岁。曹皇后死,神宗皇帝哀伤过度而消瘦,几乎坚持不到办完丧事。主管官员为曹皇后报谥号,葬在永昭陵。35C36B37D38略。【解析】35用兵,使用武力。A项“罪人”,古,给定罪;今,有罪的人。B项“权势”,古,有权有势的人;今,权柄和势力。D项“肺肝”,古,内心;今,肺和肝,表“内心”则用“肺腑”36介词,替、给;介词,被。A项两个“因”,介词,通过,经由;C项两个“以”,介词,用(凭)身份;D项两个“乃”,副词,才37有两处错,一是“执法如山”,二是“畏敌不前”38本题考查翻译能力。关键词为:(1)清简、居、名、语意各一分。(2)是、方、全、语意各一分。【参考译文】袁滋,字德深,蔡州朗山人。学

65、问广博,记忆力强。少年时跟随道州刺史元结,读书自能领悟其义。后来客居荆、郢之间,开始担任学庐讲授。以未士的士人身份举用,进任詹事府司直。部中官员因盗窃金宝下狱,袁滋为他伸冤。(被)上表举荐为侍御史。刑部、大理寺审理犯人,失去公道,畏惧袁滋守法,通过有权有势者请托,袁滋最终没能签署批准。韦皋最初招抚西南方向的少数民族,德宗挑选可以前去抚慰的郎官,大家都畏惧远行,而袁滋没有推辞,皇帝赞扬了他。升任祠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赏赐金银和紫衣,持节前去。过了一年回来,出使符合皇帝心意,进升谏议大夫。又升任尚书右丞,主持吏部选举。后请求外任,为华州刺史。政绩清廉俭约,凡有流民来到他所管辖的州中,他都供给土地让

66、他们住下来,人们称他所在的里巷为义合。但他一味以慈惠为本,从不设立纲纪,百姓敬爱归心。有犯法的,时常在法外宽免。抓住盗贼,有时又怜悯他贫穷,拿出钱财为他偿还给丢失东西的人家。召入朝任左金吾卫大将军,任命杨于陵接替他。袁滋离任时,老人挡路以致无法离开,杨于陵派人通告说:“我不敢更改袁公的政治。”人们都围住他跪拜,然后才离去,没有不流泪的。 宪宗监国,进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刘辟造反,下诏命袁滋任剑南两川、山南西道安抚大使。走到半路,又改任检校吏部尚书、平章事任剑南东、西川节度使。此时,贼势正强,又因袁滋的哥哥袁峰在蜀被叛贼刘辟劫持,袁滋害怕不能保全兄长,很长时间不进兵。贬为吉州刺史。不久

67、,改任义成节度使。渭州,是用兵之地,东有淄青,北连魏博,袁滋严密戒备又广施诚信,一意怀柔。李师道、田季安畏服他。居镇七年,百姓为他立祠堂祭祀。袁滋患病以后,写下遗命安排后事,前后三年,都有安排。性格宽厚平易,与他交往的人,都自称可见其肝胆,以至家里人都不能察见他的喜怒。居处简陋衣食俭朴。39A40B41B【小题1】(1)当时突厥屡次成为侵扰的祸患,因罗艺一向有威名,北夷害怕他,(高祖)令罗艺凭本官身份带领天节官兵镇守泾州。 (2)经过乌氏驿站时,跟随的人逐渐离开,罗艺的随从斩杀了他,把他的首级送到了京师。(朝廷)在市集悬首示众,恢复了他本来的姓氏罗氏。【解析】39伐:夸耀。40讲的是罗艺为凌侮

68、别人而付出的代价;表现罗艺的“勇于攻战”。41高祖在这件事上释怀的原因,文中没有交代,强加因果。【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1)“素”1分; “以”1分;“领”1分;句意2分,其中“为所”被动句式1分。(2) “过”1分;“枭”1分;“复”1分;句意2分,其中省略句1分。【参考译文】罗艺字子延,本是襄阳人。寄居在京兆的云阳。父亲名叫罗荣,曾做过隋朝的监门将军。罗艺生性凶暴狡黠,倔强固执,不讲仁义,在攻伐争战方面勇猛,擅长射箭。大业年间,(罗艺)屡次凭借战功,官做到了虎贲郎将。隋炀帝下令授予右武卫大将军李景节度使北平督军一职。罗艺少年时谙习兵事,统帅部队纪律严明,可是放任意气。(罗艺)每每凌侮

69、李景,(可是)频频被李景凌侮,罗艺对他怀有很深的怨恨。后来遇到天下大乱,涿郡物阜民丰,加上有值得夸耀的历史悠久的兵器,粮仓充盈,多据财宝,屯兵数万,众多贼子竟然前来侵扰掠夺。留守的官员虎贲郎将赵十住、贺兰宜、晋文衍等人都不能抵抗,只有罗艺独自出战,杀敌不可胜数,威望越来越大。赵十住等人非常忌恨罗艺。罗艺私下得知他们将要作乱的消息,于是向众人宣布说:“我们这些人讨伐贼子非常有功效,城中的仓库里东西堆积得像山一样,君命(处理东西的权利)在留守官员的手里,但他们无心救济贫困百姓。这难道是慰问体恤之心吗?”用这些话激怒城中的百姓,百姓都怨恨。不久,罗艺率兵回城,郡丞出城迎候罗艺。罗艺趁机拿下郡丞,摆开

70、阵势,赵十住等人害怕都前来听命。于是罗艺分发府库财物,来赐给将士,打开粮仓赈济穷困之人,境内军民都十分高兴。武德三年,(罗艺)奉表回到京都,(皇帝)下召封他为燕王,赐姓李氏,加入太宗宗正属籍。太宗攻打刘黑闼,罗艺带兵数万,在徐河攻破刘黑闼弟刘什善的军队,俘获和斩首的共有八千人。第二年,刘黑闼协同突厥军队前来侵犯,罗艺再一次带兵与太子(谥号“隐”)建成在洺州会师,于是请求入朝拜见高祖,(高祖)厚待他。不久,拜为左翊卫大将军。太宗的亲信曾到他的营中,罗艺无缘无故地殴打了太宗的亲信。高祖因他是属吏大怒,很长时间才释怀,待他像以前一样。当时突厥屡次成为侵扰的祸患,因罗艺一向有威名,北夷害怕他,(高祖)令罗艺凭本官身份带领天节官兵镇守泾州。太宗即位,授予开府仪同三司,可是罗艺因害怕内心不安,于是到泾州欺骗说检阅队伍,矫诏奉密旨带兵入朝,(于是)率众军士到了豳州。治中赵慈皓不知道罗艺谋反,骑马出城迎拜罗艺。罗艺于是入主豳州。太宗命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右武侯大将军尉迟敬德率兵讨伐罗艺。王师未到,赵慈皓与统军杨岌私下谋划攻击罗艺,事情泄露。罗艺拿下赵慈皓关进监狱,杨岌当时在城外发觉有变化,匆忙带兵攻打罗艺。罗艺大败,丢弃妻子、孩子和数百随从,投奔到突厥,到了宁州边界,经过乌氏驿站时,跟随的人逐渐离开,罗艺的随从斩杀了他,把他的首级送到了京师。(朝廷)在市集悬首示众,恢复了他本来的姓氏罗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