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创新方案高考语文一轮训练检测:第二部分专题六第二讲 语言、表达技巧 课后演练(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9351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创新方案高考语文一轮训练检测:第二部分专题六第二讲 语言、表达技巧 课后演练(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2创新方案高考语文一轮训练检测:第二部分专题六第二讲 语言、表达技巧 课后演练(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2创新方案高考语文一轮训练检测:第二部分专题六第二讲 语言、表达技巧 课后演练(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2创新方案高考语文一轮训练检测:第二部分专题六第二讲 语言、表达技巧 课后演练(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2创新方案高考语文一轮训练检测:第二部分专题六第二讲 语言、表达技巧 课后演练(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2创新方案高考语文一轮训练检测:第二部分专题六第二讲 语言、表达技巧 课后演练(新人教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2创新方案高考语文一轮训练检测:第二部分专题六第二讲 语言、表达技巧 课后演练(新人教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创新方案高考语文一轮训练检测:第二部分 专题六 第二讲语言、表达技巧 课后演练(新人教版)演练21:古代诗歌鉴赏语言、表达技巧时间60分钟满分95分1(2011石家庄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酒 泉 子 潘阆 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1)有人说“长忆西湖”的“忆”字是全词关键,请作简要分析。 (5分)答:_(2)这首词运用了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任选一种表现手法,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6分)答:_答案:(1)一方面显示西湖风景十分美好,令作者念念不

2、忘;(2分)另一方面,全词围绕“忆”展开对西湖美景的描写。(3分)(2)a.情景交融。钓鱼舟三三两两,悠然闲散, 自由自在,雪白的芦花,雪白的鹭鸟,泛舟垂钓,以高洁、闲雅的景物描写表现诗人对西湖的热爱,以及急于归隐的情感。b虚实结合。起首两句写作者念念不忘西湖,终日登楼怅想,结尾两句写收拾鱼竿,急欲归隐西湖,抒写实情,是实;中间写景部分则是转入回忆,描摹往昔的西湖美景,写昔日景,是虚。 (6分,言之成理即可)2(2011郑州调研)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1)(2)题。(11分)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沂。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3、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注罟()师:渔夫,这里指船夫。(1)王诗中首句“杨柳渡头行客稀”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请略作赏析。(5分)答:_(2)这两首送别诗,在写法上有相同之处,都新奇形象、蕴涵丰富,请略加分析。 (6分)答:_答案:(1)渡头点明地点,杨柳点明节令,唐人有以折柳送行的习俗,烘托送别气氛。(2分)“行客稀”可见境地之凄凉,反衬送别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2分)总之,首句从环境和感情上为下文作了铺垫。 (1分)(2)两首诗都用了比喻手法写离情。(1分)王诗以眼前无边无际的春色比喻自己心中的无限依恋惜别之情,且从江南江北一齐随朋友而归;(2分)

4、李诗则以眼前这浩浩东去、无穷无尽的长江之水比喻自己对朋友的一片深情。(2分)二诗均即景抒情,状难写之情如在眼前,且情和景妙合无间,极其自然。 (1分) (大意对即可)3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11分)谒 金 门 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1)马令南唐书党与传下: “延巳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之句,皆为警策。”试分析“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的妙处。 (6分)答:_(2)古人认为, “诗句以一字为工,自然灵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请找出“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句中最

5、具表现力的“词眼”,并加以简析。(5分)答:_答案:(1)它的妙处不仅仅在于写景,还在于它以象征(比兴)的手法,把女主人公不平静的内心世界巧妙地揭示出来。(3分)春风吹皱了池水,更搅乱了思妇的心。丈夫远出,迟迟未归,心中的挂念自不必说。以景寓情,情景相生。 (3分)(2)闲。(1分)开头由景入情,引出了思春的少妇。接着一个“闲”字,把她眼下过着的那种无所事事,闲得无聊的生活揭示无遗。(2分)她无精打彩地逗着鸳鸯玩,漫不经心地将杏花放在手心上揉搓,这种似是无意却有情的动作,反映出她内心的惆怅和空虚。(2分)4(2011西安八校联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1分) 如 梦 令 苏轼为

6、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注玉堂,翰林院。此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后又到京城做翰林学士时。(1)“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苏轼“别”什么地方,别后有没有人来?词人对自己的提问所作回答有怎样的妙处? (5分)答:_(2) “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词人为什么不用“一蓑烟雨”,而用“一犁春雨”? (6分)答:_答案:(1)辞别黄州东坡,之后苏轼想没有人再去东坡。词人采用设问句的形式,用“雪压小桥无路”这句景语作答。(2分)这个回答富于形象性,委婉曲折,避免了平铺直叙,表现了词人对黄州东坡的无限怀念之情。 (3分)(2)用“一蓑烟雨”既可表现渔

7、人,也可表现农人;既可表现劳动,也可表现行路,仍不具体。(3分)只有“一犁春雨”才是表示春雨过后的耕作,与前“东坡”相应,而且饱含词人归耕农亩(或:黄州东坡)的轻松愉悦的情感。 (3分)5(2011哈尔滨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夜 书 所 见 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注篱落:篱笆。(1)诗开头两句中“送” “动”两句用语巧妙,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 (5分)答:_(2)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是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抒发情感的? (6分)答:_答案:(1)“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 (1

8、分) “动”字揭示出“客情”, 自然贴切地写出江上的阵阵秋风引发的羁旅者孤寂的情怀和凄凉的心境。 (1分)二字化无声为有声,变无情为有情,让客观景物染上了主观色彩(融情于景), (1分)突出了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 (2分)(2)衬托或对比。 (1分)茫茫夜色中,闪现在篱笆间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以乐景写哀情, “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3分)更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 (2分)6阅读下面的两首诗,然后回答(1)(2)题。 (11分)人 日 思 归 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

9、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蜀 道 后 期 唐张说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注人日:正月初七。(1)试对薛诗前两句中的虚词作简要赏析。 (5分)答:_(2)薛诗的三四句和张诗的三四句在写法上有何异同?试作比较分析。 (6分)答:_答案:(1)“才七日”,用“才”突出七日时间之短; “已二年”,用“已”表示两年时间之长。 (2分) 以时间的长短对比表现在外时间之长,以入春时间之短,反衬离家时间之长,从而表达思归之切。 (3分) (赏析时一要分析其在句子中的作用,二要分析这两个虚词对表现诗歌主旨的作用)(2)相同点:都使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 (1分)薛诗以人

10、与雁对比,张诗以人与秋风对比, (2分)都突出了游子归家之晚,抒发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1分) 不同点:张诗还用拟人手法把无情的秋风人格化,借抱怨秋风先至,含蓄委婉地抒发自己不能及时回家的烦恼之情。 (2分) (如答薛诗使用对偶可给1分)7(2011湖南省高考适应性测试)阅读下面的唐诗,根据提示,完成题目。 (7分)小寒食舟中作 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注小寒食:指寒食的次日,清明前一天。鹖(h)冠: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一个“愁”字贯穿全诗,请结合诗句说说诗

11、歌表现了哪些方面的“愁”。 答:_答案:首句“强饮”不仅写出自己多病之身不耐酒力,也透露着漂泊中勉强过节的心情,表现出诗人年老体衰、穷困潦倒的愁苦。借用“鹖冠”一典,点出作者身不在官,壮志难酬的忧愁之情。“老年花似雾中看”,即直接表明作者暗自伤老之情。以蝶鸥往来自如的景色反衬诗人困居舟中的忧思。“愁看直北是长安”表明诗人心系国运安危,担忧时局多难的情怀。以“舟中作”为题,既真实地反映了诗人晚年漂泊困苦的处境,又从自身想到了国家的动荡不安。(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5分,答对三点以上得满分)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1分)清 平 乐赵令畤春风依旧,着意隋堤柳。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

12、清明时候。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注紫陌:京城的道路,代指京城。雨魄云魂:化用楚襄王梦神女事,此处表示伊人已逝,只能于梦中寻见。(1)“搓得鹅儿黄欲就”中“搓”将柳树变化描写得生动有趣,请作简要赏析。 (3分)答:_(2)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并分析其效果。 (4分)答:_(3)首句“春风依旧”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分析。 (4分)答:_答案:(1)用拟人手法,(1分)生动描绘了春风吹拂、柳叶初生的情状。(2分)(手法1分;内容2分,如笼统答“描写春风中柳树颜色的变化”也正常给分,但把变化答错了则不给分。)(2)“去年”与“今宵”对比,

13、表达物是人非之感; “一生憔悴”与“几个黄昏”对比,表现了诗人的相思之苦,突出情之摧人。(4分。每点2分,其中“找出对比的具体内容”和“效果”各1分;如果把两组“对比的具体内容”和“效果”合在一起答,只要对比关系不错,应正常判分)(3) “春风”领起上片,描写春风吹拂中的清和明丽的自然景物(或:点明时令);“依旧”抒发物是人非的感慨,为下片“去年”、 “今宵”的对比做铺垫。 (每点2分, “内容”和“结构”各1分;笼统答“总领全词”、 “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为下文做铺垫、埋下伏笔”而无内容理解则给1分。如果把“春风依旧”合在一起答,可正常判分。)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1

14、分)晚春江晴寄友人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1)简析“低”和“远”在整首诗中的作用。(4分)答:_(2)有人认为“春青河畔草”中的“青”与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有异曲同工之妙,你对这种说法有什么看法?(4分)答:_(3)情景交融是本首诗中运用得很成功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一表现手法的成功之处。(3分)答:_答案:(1)夕阳西下,日愈落下,霞的位置亦愈低,这就是“低霞”。一个“低”字写出只有夕阳西下时才见的晚霞,晚霞被夕阳的金光从下面映射,更显得色彩绮丽。晚日与绮霞,两者相互映衬,相得益彰。“远”字更传神。青山一抹,宛如美人画眉的粉黛。这一美景,全从“远”字得来,生动形象。(2)“青”字别有韵味,正是这个“青”字使全句有了动态美,春风唤醒了沉睡的河畔,吹“青”了芳草,绿油油的草像青毡一样沿着河畔伸展开去。这首诗中的“青”字和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足见诗人的艺术造诣之高。(3)全诗共四句,前三句重点写景,景是明丽的,景中的情是轻松的。末尾一句收笔言情,情是惆怅的,情中的景则是迷蒙的。诗中除晚日、远山都与乡情相关外,见春草而动乡情,情隐景中,借助景物,也传达了诗人怀乡、思友的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