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年高考政治(全国版-甲、丙)总复习教师用书:必修4 第4单元 课时1 寻觅社会的真谛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92389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政治(全国版-甲、丙)总复习教师用书:必修4 第4单元 课时1 寻觅社会的真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18年高考政治(全国版-甲、丙)总复习教师用书:必修4 第4单元 课时1 寻觅社会的真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18年高考政治(全国版-甲、丙)总复习教师用书:必修4 第4单元 课时1 寻觅社会的真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18年高考政治(全国版-甲、丙)总复习教师用书:必修4 第4单元 课时1 寻觅社会的真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18年高考政治(全国版-甲、丙)总复习教师用书:必修4 第4单元 课时1 寻觅社会的真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2018年高考政治(全国版-甲、丙)总复习教师用书:必修4 第4单元 课时1 寻觅社会的真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2018年高考政治(全国版-甲、丙)总复习教师用书:必修4 第4单元 课时1 寻觅社会的真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2018年高考政治(全国版-甲、丙)总复习教师用书:必修4 第4单元 课时1 寻觅社会的真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2018年高考政治(全国版-甲、丙)总复习教师用书:必修4 第4单元 课时1 寻觅社会的真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2018年高考政治(全国版-甲、丙)总复习教师用书:必修4 第4单元 课时1 寻觅社会的真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2018年高考政治(全国版-甲、丙)总复习教师用书:必修4 第4单元 课时1 寻觅社会的真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2018年高考政治(全国版-甲、丙)总复习教师用书:必修4 第4单元 课时1 寻觅社会的真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2018年高考政治(全国版-甲、丙)总复习教师用书:必修4 第4单元 课时1 寻觅社会的真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2018年高考政治(全国版-甲、丙)总复习教师用书:必修4 第4单元 课时1 寻觅社会的真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2018年高考政治(全国版-甲、丙)总复习教师用书:必修4 第4单元 课时1 寻觅社会的真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2018年高考政治(全国版-甲、丙)总复习教师用书:必修4 第4单元 课时1 寻觅社会的真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2018年高考政治(全国版-甲、丙)总复习教师用书:必修4 第4单元 课时1 寻觅社会的真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2018年高考政治(全国版-甲、丙)总复习教师用书:必修4 第4单元 课时1 寻觅社会的真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2018年高考政治(全国版-甲、丙)总复习教师用书:必修4 第4单元 课时1 寻觅社会的真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2018年高考政治(全国版-甲、丙)总复习教师用书:必修4 第4单元 课时1 寻觅社会的真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2018年高考政治(全国版-甲、丙)总复习教师用书:必修4 第4单元 课时1 寻觅社会的真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7页
2018年高考政治(全国版-甲、丙)总复习教师用书:必修4 第4单元 课时1 寻觅社会的真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7页
2018年高考政治(全国版-甲、丙)总复习教师用书:必修4 第4单元 课时1 寻觅社会的真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7页
2018年高考政治(全国版-甲、丙)总复习教师用书:必修4 第4单元 课时1 寻觅社会的真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7页
2018年高考政治(全国版-甲、丙)总复习教师用书:必修4 第4单元 课时1 寻觅社会的真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7页
2018年高考政治(全国版-甲、丙)总复习教师用书:必修4 第4单元 课时1 寻觅社会的真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7页
2018年高考政治(全国版-甲、丙)总复习教师用书:必修4 第4单元 课时1 寻觅社会的真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课时1寻觅社会的真谛备考导航考点分布命题方向注:数字代表近5年全国高考考次。命题指数:选择题;非选择题1.命题特点:对社会基本矛盾的考查多以选择题为主,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则各种题型均有考查。2.备考方向:结合名人名言、年度流行语及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考查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知识,分析我国的分配制度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相关问题。运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知识,分析党和政府关注民生、以人为本的哲学依据。核心提示 1.一个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2.一个基本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3.两个基本规律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4.三对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必背术语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3.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材料(节选自2015浙江卷,40)祠堂是崇宗祀祖联络宗亲的场所,是祠堂文化的重要载体。W村也曾有座老祠堂。祠堂文化在村民教化、乡村治理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其中的封建宗法思想残余有时也被人用来排斥外姓、干扰选

3、举。新农村建设以来,W村把老祠堂翻修扩建成宽敞明亮的新礼堂,开展创建“文化礼堂,和美乡风”系列活动,敬先贤、诵村训、礼仪传习、普法讲座、村民一家亲、评选孝老爱亲最美家庭等。经过多年的努力,新礼堂已成为村里的文化地标。礼堂文化温润了村民关系,促进了乡村治理。去年,该村被评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省级示范村。探究: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W村要把祠堂文化转化为礼堂文化。提示: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祠堂文化中的封建宗法思想残余是一种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消极作用。祠堂文化转化后的礼堂文化是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有助于推动新农村建设。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社会存

4、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图示:提醒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中,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历史唯物主义既反对抹杀社会意识反作用的形而上学机械论,又反对将这种反作用夸大的历史唯心主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和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类别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物质与意识区别研究对象人类社会整个世界地位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哲学的

5、基本问题作用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哪个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联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体现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体现,因此材料必须是关于社会方面的,而不是自然界的。当材料体现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出台了某些新政策、新计划、新规划或者社会出现了某些新思想、新词语等问题时则可以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知识来回答。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预测题型:选择题、主观

6、题典例1(2014重庆卷,12)马云说,为赚钱顺便做好事,还是为做好事同时赚钱,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态;以商业的心态去做事已经不行,必须以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段才能成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以公益的心态获得的回报越多,个人的价值就越大“心态”影响商业活动体现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不同的“心态”决定着商业活动中的思维方式和成败符合社会规律的意识能转化为服务社会的物质力量A. B. C. D.解析“获得的回报越多,个人的价值就越大”错误,因为人生的真正价值衡量标准在于对社会的奉献;“心态”影响商业活动体现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正确且符合题意;“决定成败”过分夸大了心态的作用,排除;正确的社会意识

7、对社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符合社会规律的意识能转化为服务社会的物质力量”,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答案D训练1(2011新课标全国卷,3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内)。她一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业不断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妈祖信仰越传越广,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5 000多座(其中中国台湾800多座、港澳地区5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2亿多人。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都隆

8、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交流。近年来,到湄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2009年,妈祖信俗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运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原理,说明妈祖文化为什么千余年绵延不绝,不断发展。解析明确要求运用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知识,分析妈祖文化绵延不绝、不断发展的原因,分析时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虽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妈祖文化在社会发展中保留了基本特征;二是妈祖文化作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答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

9、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具有相对独立性。妈祖文化随着社会变化而发展,同时又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妈祖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材料(2015新课标卷,16)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探究1:结合材料,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提示: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改革是社会主义的

10、自我完善和发展。探究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属于哪种改革。提示:调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2)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

11、运动(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含义: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上层建筑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2)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

12、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3)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在社会主义社会,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4)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1.社会存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之间的内在关系提醒(1)两对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等的,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

13、矛盾是更为基本的矛盾。(2)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之间是普遍与特殊、一般与个别的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规定着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也规定着社会主要矛盾;社会主要矛盾则是社会基本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直接表现,在它作为主要矛盾的历史阶段起决定作用并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2.正确理解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阶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矛盾性质对抗性(敌我矛盾)非对抗性(人民内部矛盾)解决方式阶级斗争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根本目的建立新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使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14、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预测题型:选择题、主观题典例2(2016江苏卷,31)某地作为全国33个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地区之一,正在逐步完成从“确权到人”到“确权到户”的制度转变,从而更好地让集体土地入市流转,使农户更好地分享工业化收益。这一做法表明()A.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B.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C.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D.改革的目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解析本题考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改革的性质和目的。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产品分配制度、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和人的关系。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土

15、地”属于生产资料,因此土地改革是生产关系的改革,生产关系改革是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因此A、B与题意无关;D说法错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我国改革的性质,而不是目的;故正确答案是C。答案C辨别生产关系的变革与上层建筑的变革所有制结构调整、分配制度的改革、土地制度的改革等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而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法律法规的完善、思想观念的解放等则属于上层建筑的变革。训练2(2015天津卷,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经济下行与新增劳动力就业压力是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2010年至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分别是:10.3%、9.2%、7.8%、7.7%和7.4%;中国劳动保障发展报告(20

16、14)显示,2013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9.2亿,之后几年每年新增劳动力数量将维持在1 600万人左右的水平。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硬道理”,“要稳住速度,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确保居民就业。”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关于社会历史的知识,说明“稳增长、保就业”政策的理论依据。解析知识范围是考查社会历史观的知识,命题点是依据(原因)类。解答时要把社会历史观的知识与“稳增长、保就业”紧密结合。答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稳增长、保就业”的政策是对经济下行和就业压力大的反映,并有利于该问题的解决。

17、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遵循这两个规律,旨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保就业才能满足人们的基本物质生活需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1.(2016新课标乙卷,22)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强调,推动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和发展,最大限度增加劳动关系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重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因为()劳动关系是生产关

18、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劳动关系矛盾是制约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矛盾劳动关系矛盾的解决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正确解决劳动关系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A. B. C. D.解析劳动关系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生产关系的性质是由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决定的,错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错误;之所以强调劳动关系,原因在于其重要性,当选。答案C2.(2015新课标卷,16)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

19、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唯物史观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上层建筑改革的必然要求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由自发到自觉转变的标志我国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由不适应走向适应的标志A. B. C. D.解析“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促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求,所以我国推进依法治国是对上层建筑的改革的要求,符合题意;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也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措施,也符合题意;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不断在加深,但

20、并不是由自发到自觉的标志,故错误;“我国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由不适应走向适应的标志”提法也是错误的,故排除。故选A。答案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材料(节选自2014山东卷,41)为进一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问题,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全国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将修改环境保护法列入了2014年立法工作计划。探究:从人民群众的地位角度,阐明修改环境保护法的哲学依据。提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是为了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1.人民群众的概念(1)内涵: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劳动群

21、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2)外延: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1)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基本内容: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2)意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22、。(3)要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提醒全面理解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政治、哲学依据:(1)政治依据:党和国家性质决定的。(2)哲学依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1.全面把握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区别唯物史观唯心史观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根本区别)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谁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承认杰出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但是这种推动作用不能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伟大

23、历史人物的思想和意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类历史是由伟大历史人物创造的人类社会有没有自身的规律社会历史领域有着固有规律,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人类社会是没有规律、不可捉摸的,社会历史仅仅是个人意志支配的偶然事件的堆积2.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1)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2)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3)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人民群众。以选择题形式考查人民群众的地位作用典例3(2015新课标卷,19)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

24、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从唯物史观看,这是因为()文艺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文艺的发展取决于文艺创作方法的创新文艺反映社会生产生活的形式与风格是统一的文艺是反映并服务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式A. B. C. D.解析文艺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当选;文化的发展关键在于文化创新,但不取决于文化创作方法的创新,错误;文艺的形式与风格不一定是统一的,其风格与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说法欠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当选。答案B训练3(2

25、013新课标卷,22)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从唯物史观看,尊重劳动和劳动群众是因为()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劳动贡献是衡量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程度的根本尺度劳动群众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地创造历史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致的A. B. C. D.解析从劳动的地位出发解释了为什么要尊重劳动,入选;夸大了劳动贡献的作用;“劳动群众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地创造历史”,夸大了人的能动性,排除;劳动群众的根本

26、利益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致的,所以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就是尊重劳动和劳动群众,入选。答案B典例4(2015江苏卷,34)当前我国经济已步入“新常态”,经济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各级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妥善应对。为推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某市政府做了如下工作:组织有关部门,调查了本地的民生状况,获取了相关数据。召开改善民生专题协商会,邀请有关专家、民主党派人士和各界群众代表参加,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出台了促进创新创业、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等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在政务网上开辟专栏,接受群众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评价和意见反馈。请简要分析该市政府工作方法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解析考查历史唯物主

27、义观点。调查民生状况,召开民生专题协商会,改善民生,可见人民主体作用的发挥,以及对群众利益的维护,体现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通过调研,可见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通过维护民生,可见对人民利益的维护,二者体现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通过出台政策措施,听取意见和建议,这些都体现了社会意识的反作用。答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如果题目要求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或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材料,只要材料涉及人民利益等内容,则可以

28、筛选本专题内与人民有关的所有知识,如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与价值判断;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等,调动这些知识结合材料逐层分析即可。训练4(2015安徽卷,3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实现经济稳中有进,要求政府弱化GDP考核机制,弱化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盲目投资的冲动,着力解决收入、就业、社保、治安、环保等民生问题;要求政府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激发人民群众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要求政府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建设法治政府。从正确认识社会的角度对材料进行哲学思考。解

29、析从哲学角度限定了答题方向,“正确认识社会”角度,属于历史观知识,包括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人民群众的观点等。答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面对稳中有进的新要求,必须转变发展观念。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政府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保障经济平稳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热情。易错点1没有正确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易错典例1(2011江苏卷,3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后,人们认识到,观念变革是改革的先导,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应该是转变观念。这一认识的依据是()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

30、.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C.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D.社会历史是由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易错分析典例剖析A项表明了社会意识的特点,即相对独立性,与题意相符;B项观点虽正确,但强调的是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与题意不符;C项观点错误,正确的社会意识才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D项说法错误设陷方式通常的设陷方式一是夸大社会意识的作用,认为凡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都起推动作用,甚至起支配决定作用;二是否认社会意识的反作用,认为落后的、错误的社会意识不起作用;三是混淆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和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应对策略一方面,社会意识具有双重性,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另一方面,任何社会意识都具有反作用,但都不会起决定

31、性作用;三是正确区分决定作用和反作用矫正训练1(2014广东卷,33)当前职业教育处于“进口”“出口”冰火两重天的境地:一方面,部分学生受“高职院校不是大学”的观念等因素影响而不愿报考,导致职校生源萎缩;另一方面,职校生在就业市场成为“香饽饽”,企业高薪难觅技师,这就为扭转职业教育的尴尬局面提供了有利条件。其中蕴涵的哲理是()A.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发展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发生了相互转化C.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不起作用D.正确的价值观可消除价值判断的差异和冲突解析“进口”“出口”冰火两重天的境地为扭转职业教育的尴尬局面提供了有利条件,其中蕴涵的哲理是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

32、事物发展,A项符合题意。B项与题意不符,C项“不起作用”、D项“可消除”的说法都是错误的。答案A易错点2没有正确理解社会基本矛盾的作用易错典例2(2014江苏卷,33)针对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结构等方面的问题,我国开始逐步调整完善人口政策,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哲学依据是()A.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B.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体D.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易错分析典例剖析A项错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C、D两项与题意无关设陷方式通常的设陷方式一是把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改革等同,混淆根本动力和强

33、大动力;二是混淆两大社会基本规律,把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原理依据混淆应对策略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体现了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政治体制改革和意识形态的变化体现了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矫正训练22016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之年,也是司法体制改革全面深入推进的一年。之所以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是因为()它能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它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现阶段的政治制度它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它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A. B. C. D

34、.解析司法体制改革属于调整上层建筑,符合题意;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现阶段的政治制度,错误;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并非根本动力,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发展新理念勾勒新路径热点透视十八届五中全会规划了我国“十三五”发展蓝图。高考可能结合其中的五大发展理念、深化改革、惠及民生等重大政策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发展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等知识。注:把左栏的“信息提取”与右栏的“信息解读”通过“连线”形式一一对应。创 新 预 测1.绿色发展理念要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

35、方面和全过程。这一发展理念要求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尊重自然规律,按规律办事服从自然,听命自然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护自然认识自然,改变规律A. B. C. D.解析自然界是客观的,规律也是客观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尊重自然,按规律办事,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在自然界面前无能为力,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正确;“听命自然”“改变规律”的说法错误,错误。答案A2.2012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在多年增长后出现了首次下降,这意味着人口红利趋于消失,导致未来中国经济要过一个“减速关”。在此情况下,原有的人口生育和劳动就业政策有待调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

36、出“单独二孩”政策,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全面二孩”政策。这表明()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D.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解析随着我国人口现状的变化,我国政府适时调整人口生育和劳动就业政策,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A项正确,B、C两项与题意不符;D项错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答案A3.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形成的,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是

37、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人在发展理念上是怎样做到与时俱进的。答案根据国内外发展趋势提出发展新理念,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党提出新的发展理念,遵循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做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结合。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体现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完全依托大数据高考分析软件原创甄选而成)A组1.(2014四川卷,10)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触动了不少人的心弦,引发了人们多方面的思索:自我、亲人、友情、健康、蓝天、梦想都去哪儿了?这些追问,在凸显当今社会环境下

38、一些人迷茫心境的同时,还萌动着人们寻求改变的心态和信念。这表明()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特征追求真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社会意识的产生有其物质原因社会心理源自人们的生活反思A. B. C. D.解析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社会心理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因此,两种说法是错误的;材料中的追问凸显了当今社会的心境还萌动着人们寻求改变的心态和理念,体现了事物是联系的,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同时也体现了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基础,因此是正确的,可以入选。故答案为B项。答案B2.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为实现中国梦做了总布局,已成为

39、当下中国热度最高的政治词汇,目前排在百度热搜词排行榜前位,新闻检索条数高达180万篇。这表明()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整体与部分相互决定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A. B. C. D.解析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为实现中国梦做了总布局,既体现了战略思想先于实现中国梦而存在,又体现了战略思想的重要性,体现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可选。观点错误,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正确的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材料中“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已成为中国热度最高的政治词汇,这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可选。整体统率着部分,说法错误。答案D3.北京的四合院一般正房高于侧房,面积也比侧房大

40、。住房安排上一般是家长住在正房,晚辈住在厢房或者是耳房,一家老少,从上到下,什么辈分的人住什么样的房,一切都是按规矩来。四合院的房屋布局合乎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人伦礼节,这反映了()A.传统思想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B.观念变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C.社会的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D.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解析北京的四合院从布局到入住都体现了人伦礼节等中国传统道德的内容,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关系的体现,说明社会的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故C符合题意;A夸大环境的作用是错误的;B夸大观念的作用,属于唯心主义观点;D与题意无关。答案选择C。答案C4.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和绿色

41、发展,必须坚持和完善科技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其依据在于()A.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C.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消除社会基本矛盾D.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解析A说法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材料中分配制度属于生产关系,故选D,B不符合题意;C说法错误,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答案D5.历史的行进,有着长河漫漫中的固有态势,也有在现代化转型中的新河道探寻。然而,历史进程改进的是手段和方法,不变的是人类社会对光明大道、对至善目标的追寻。下列观点能揭示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是()A.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B.人类社会发展的不

42、同阶段都有着相同目标C.信念和理念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D.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解析历史进程改进的是手段和方法,不变的是人类社会对光明大道、对至善目标的追寻,这体现了D。A、B、C都不符合题意。答案D6.下面漫画表明的哲理是()改革能够有效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具有非对抗性改革能够使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改革使上层建筑适应了经济基础发展A. B. C. D.解析漫画表明沿着农村改革发展道路,一定能使农民过上美好生活,说明改革能够有效解决社会基本矛盾,能够使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符合题意。与题意不符。答案B7.习近平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

43、全面小康。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习总书记这一讲话体现的哲学观点是()人民群众可以突破条件制约,创造历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负责人民群众的素质决定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A. B. C. D.解析中“突破条件制约”说法错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负责是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强调“全民健康”体现了;人民群众的素质会影响经济发展,但不起决定作用,错误;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强调全民健康是因为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正确。答案D8.放开

44、“二孩政策”是我国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完善,顺应了群众期盼,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为此,国家卫生计生委开展了一系列调研论证工作,进行全国性生育意愿调查,协调统计核实人口数据,研判人口形势,征求各方意见。国家卫计委的调研直接表明,我国计生政策的调整()使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以发展生产力把握和利用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贯彻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A. B. C. D.解析我国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完善,顺应了群众期盼,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这是根据我国客观实际做出的,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贯彻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符合题意;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

45、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答案CB组2016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进一步健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回答911题。9.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要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创新。这是因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调整就能促进生产力发展改革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生产关系变化是引起生产力和上层建筑变革的根本原因社会发展只能在社会

46、基本矛盾不断解决中实现A. B. 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题意强调通过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等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这就是在解决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也说明改革的作用,正确。说法绝对化,颠倒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答案B10.我国的改革开放,主要内容就是变革生产关系。从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国营企业一统天下到合营、三资、私营企业遍地开花,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得到巨大改善。这些事实表明()A.我国的生产关系是由党和国家的政策决定的B.人类社会是按照人的愿望变化发展的C.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D.生产关系

47、的变革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解析本题考查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A项错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项否认了人类社会的客观性;C项与题意无关;只有D项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D11.新一轮农村改革,将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通过制度创新推动农业发展方式根本转变,再一次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从而确保改革红利最大释放并用之于农。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表明()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是农村变革的先导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应上层建筑状况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A. B. C. D.解析错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农村土地制度和产权改革,属于生产关系的

48、变革,故排除。答案C12.2016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继续上调,迎来“十二连增”。这一举措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是()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A. B. C. D.解析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不符合要求,本身说法也错误,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或者说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答案D13.近三年来,大病保险制度在试点地区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情况。2015年8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意见一方面对大病保险制度的核心原则进一步明确和重申,另一方面对制度建设中的具体措施、方法做出了

49、更加细致的规范和指导。2016年10月19日,国务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已为全国10.5亿城乡居民提供了保险保障,这项制度基本实现全覆盖。2016年1至9月份,大病保险患者实际报销比例在基本医保的基础上提高了13.85%。目前,个案最高赔付达111.6万元。结合材料,从寻觅社会的真谛角度,分析国务院通过关于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意见的哲学依据。答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大病保险制度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情况,意见正是在此背景下,对大病保险制度的核心原则进一步明确和重申。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意见对规范和完善我国大病保险制度具有重要的

50、指导意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国家的政策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意见发布一年来,大病患者看病就医负担有效减轻,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14.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中国经济将从要素与投资驱动更多地转向改革与创新驱动以市场改革开路,激发创新活力,从而增加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已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求。不断注重质量、效益,促使中国经济由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需要运用法治严格规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市场主体“法无禁止皆可为”、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治新思

51、维,进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结合材料,请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知识,说明“以市场改革开路”与“树立法治新思维”是如何遵循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答案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中国经济以市场改革开路,激发创新活力,能够注重质量、效益,促使中国经济由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通过市场改革开路,突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创新活力与增强内生动力,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树立法治新思维,才能严格规范政府与市场关系,适应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客观要求,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