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岳麓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专题8.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9229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专题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岳麓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专题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岳麓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专题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岳麓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专题8.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岳麓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专题8.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岳麓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专题8.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岳麓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专题8.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岳麓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专题8.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岳麓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专题8.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岳麓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专题8.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岳麓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专题8.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岳麓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专题8.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岳麓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专题8.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岳麓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专题8.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8.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科技文化【考纲要求】(1)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3)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5)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通史概览】阶段特征:是中国全面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突出。政治文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恢复并发展;“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事业;台海关系日益缓和;“不结盟”外交为我们提供了良好国际环境,并取得重大成就。物质文明: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逐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与世界市场接轨;对外开放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精神文明:十五大和十六大分

2、别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它们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南;科教文艺全面繁荣:恢复高考、科教兴国、“银河”系列计算机和“神舟”系列发射成功。生活时尚、思想开放成为新时期人们精神面貌的主要特色。历史时空定位:【考点整合】主线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把握一条基本线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历程:新中国成立向社会主义过渡(19491956)初步探索(19561966)重大失误(19661976)伟大转折(1978)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1992)经济腾飞与社会巨变。2.理解社会主义改造、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等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3.注意建国后农村生产关

3、系的四次调整: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四次重要会议: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四大、十五大。4.掌握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分析其形成的特点,进一步认识外向型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所具有的示范作用等。5.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十四大、十五大的内容为依据,掌握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建立和发展的过程,认识其对现代化建设的影响。考点一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1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1)前提: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 (2)纲领: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了社会主义

4、工业化的主张。(3)特点:借鉴苏联经验,作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定,并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思考感悟】“一五”计划建设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提示: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和主导产业,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基本设备和设施。当时中国处于帝国主义封锁包围之中,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加强国防军事力量的迫切需要。当时中国工业化主要借鉴苏联工业化的经验。近代重工业极端落后,严重制约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 (4)成就: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目的: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2)过程 农业 a1953年,

5、试办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征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b1955年,颁布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掀起兴办高级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手工业 a1951年,开始试办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b1953年,中央决定推进手工业合作社运动,开始从供销方面人手,后来变为一次性合作化的办法。 资本主义工商业 a建国后,国家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策略,将其变为国家资本主义。 b1953年底,党中央调整政策,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c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3)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基本确立,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开辟了道路。319561976年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1)成就 中共八大

6、:1956年召开的“八大”指引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开展。其主要内容有 a当前形势:社会主义改造已取得决定性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建立起来。 b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与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 c主要任务:把中国尽快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八字方针”: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调整国民经济。 建设成就: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2)教训 中央领导人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1958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1958年掀起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和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19661976年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

7、场空前的政治经济浩劫,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考点二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1978年12月。 (2)内容: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方针。 (3)意义: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开始:安徽省和四川笪率先在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 (2)内容 普遍实行以包产到户为主要特征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3)意义 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指

8、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创新:1997年中共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4国有企业改革 (1)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 (2)深化: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意义 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 形成了一批大企业集团。 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疑难探究】 一、19561976年经济建设的失误原因及经验教训 1失误原因 (1)历史传统的影响。受封建专制主义遗毒影响,致使民主法制观念淡薄。 (2)急于求成心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

9、,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建设热情很高,迫切希望尽快摆脱贫困落后状况。 (3)中央领导人的错误估计。对当时的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错误地认为阶级斗争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4)国际环境的影响。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尖锐对立,容易产生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心理。2经验教训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因此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妥善处理好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之间的关系。 (2)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可照搬别国模式。 (3)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不可超越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

10、4)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 (5)要坚持经济体制改革,使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既不能落后,也不能超前。 (6)要坚持对外开放,适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特别提醒】19561976年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究其原因,一是正确分析了中国的国情和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二是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不断纠正错误,带领广大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考点三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原因 (1)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2)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3)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

11、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2内容 (1)经济体制上,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管理体制上,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村民委员会。(3)流通体制上,改革农产品的统购统销,改为合同定购和市场定购。(4)产业结构上,积极发展多种经营,促使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5)分配体制上,实行自负盈亏,“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3特点 (1)它以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为前提,坚持了我国农村的社会主义制度。(2)它把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发挥了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又调动了个体家庭的积极性。(3)它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创举。

12、 4实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是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改革,是从根本上解放农村生产力。 5影响(1)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2)使得农村行政机构发生变化,人民公社被乡、镇机构取代。 (3)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向着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4)使农村出现剩余劳动力,促进了乡镇企业和城镇化的发展。考点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背景 (1)国际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陷人低潮促使社会主义国家吸取教训,以更健康地成长。 (2)国内方面 中国的改革到了一个关键时期,人们

13、对于中国要不要搞市场经济而争论不休。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讲话,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2过程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摆脱了“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的观念。 (2)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3)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提出建立适应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4)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5)1997年,中共“十五大”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有了进一步的创新,认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3意义 (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14、济体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创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新局面。 (2)它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其他国家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补充:.概括指出19491952年底、19561978年以及1978年以后三个阶段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基本状况,并分析其对当时国民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所有制结构:1949年-1952年底:以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主体,个体 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社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共同存在与发展;1956年-1978年:单一公有制经济占统治地位;1978年以后: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作用:1949年-1952年底:对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15、,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1956-1978年:有效地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但单一的公有制结构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1978年以后: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发展。考点五、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依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对外开放的方针。2过程 (1)经济特区 目的:吸收、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促进经济发展。概况:1980年起,先后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思考感悟】1对外开放首先选在东部沿海的原因有哪此?提示:东部沿海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和近代科学技术集中的地区经济

16、、文化、教育基础较雄厚科技人员和技术人员集中。自然环境优越:地势低缓、气候条件好、河网密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劳动力和消费市场广阔。与外界接触频繁,人们的思想观念较为开放。 (2)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开放大连、青岛、秦皇岛、天津、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沿海经济开放区:闽南三角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4)20世纪90年代:对外开放高潮迭起,形式灵活多样。3特点:形成了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陆省会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的新格局。4意义: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适应了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全球化趋势。5深化加人世

17、界贸易组织 (1)过程 成为创始国:世贸组织的前身是关税总协定室,中国是创始国之一。 中断联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止了在关贸总协定中的活动。 申请恢复:1986年,中国正式申请恢复在关贸总协定中的缔约国地位。成功加入:2001年11月11日,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正式成员。中国应该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联系全球化的展望)1、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顺应历史趋势,主动竞争2、对外:建立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趋利避害,因势利导3、对内:建立社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可持续发展,科教兴国主线二: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考点一、科技成就的主要成就1、 两弹一星:概念:两弹一星”指核弹(原子弹、氢弹)、导

18、弹和人造地球卫星;成就: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它打破了美苏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1966年,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中国从此拥有了导弹和原子弹结合战略核导弹。1967年,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它标志着中国核武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1975年,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意义:“两弹一星”的成功,打破了美苏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打击了大国强权主义,粉碎了它们遏制中国的企图,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加强了中国的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2、 载

19、人航天工程:成就:2003年10月“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2005年“神舟”六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意义:中国载入飞船的成功发射,是继“两弹一星”之后,我国科技史上又一里程碑,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载人航天工程成为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3、杂交水稻技术:成就: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技术的开创者和带头人,1973年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此后又培育出“超级杂交稻”(“东方魔稻”、“第二次绿色革命”)。意义:杂交水稻的发明给中国创造了巨额经济效益,不仅解决了中国的温饱问题,也为解

20、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战略思路。4.“银河”系列计算机:成就:83年“银河 I ”;97年“银河III” 研制成功。意义: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产生了深远影响,实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比较:不同时期我国科技发展的特点考点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1、背景: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2、内容(内涵):艺术上“百花齐放”,学术上“百家争鸣”。3、发展历程:1956年提出:19571978年遭遇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双百”方针恢复为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迎来了发展的春天。4、意义:“双百”方针是党和国家关于发展文学艺术

21、和科学技术的基本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社会主主文化繁荣和科技兴旺的方针。考点三、教育事业的发展1、“三个面向”的方针:1983年邓小平提出。内容:“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意义:这是新时期教育事业的指导方针。2、“科教兴国”战略:提出:1995年。内容:强调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意义:它的提出和实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3、新中国教育的变迁时期政策成就19491953年接管和改造旧学校掌握学校领导权,建立人民教育事业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社会主义方向的人民教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学校将

22、德育放在首位;全日制教育、半工半读和职业教育相结合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量的劳动后备军和建设人才受“左”倾思想影响,出现了教育的“大跃进”打乱了正常教学秩序、导致教育质量下降十年“文革”时期“四人帮”宣扬“读书无用论”,迫害教育工作者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改革开放以来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制度,提出“三个面向”,优先发展教育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大量人才,促进了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拓展延伸:概括归纳近现代教育发展的历程及其特征(1)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开始创办新式学堂,促进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特征: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起步。(2)维新变法时期:维新派利用学堂积极宣

23、传维新变法的主张,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特征:促进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宣传资产阶级文化的教育。(3)20世纪初: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实行新学制,为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特征:封建统治者顺应世界发展潮流是被迫之举,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客观上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纵横连线】1、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比较项目原因核心内容意义土地改革新解放区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发展农业合作化分散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把土地等生产资料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人民公社化党的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规模越大

24、,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公有化规模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党中央在总结教训的前提下,决定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在坚持公有制前提下,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2、中国近现代开放的比较不同近代开放现代开放背景19世纪中期,欧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了扩大海外市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腐朽落后的清朝被迫对外开放“文革”动乱使我国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党中央总结建国以来的经验,特别吸取“文革”教训,在坚持国家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实行对外开放。基础鸦片战争后,中国部分主权遭到破坏,对外开放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之上在

25、独立自主的前提下,本着平等互利原则,为了扩大外贸,吸引外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性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侵略政策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影响便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掠夺,随着侵略的深入,中国逐渐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日益巩固,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显著提高3、几种不同发展模式的比较比较项英国模式 苏联模式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 生产资料所有制 私有制 公有制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 工业化道路 先轻工业后重工业 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 农业制度 资本主义大农场 集体化农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

26、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政治制度 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两党制苏维埃体制一党制终身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制 、民族区域自治4、民族区域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区别与联系 类别特别行政区民族区域自治区区别设立区域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主要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指导原则“一国两制”的方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自治程度有“高度的自治权”具有“一定的自治权”社会制度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仍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解决问题实现中国和平统一解决民族问题、实现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愿望联系二者都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范围内,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都享有自治权,不具有任何独立

27、主权实体性质5、中国共产党三次工作重心转移时间 背景内容 意义1927大革命失败城市转移 到农村 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农村转移 到城市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问题。1978“文革”结束,真理标准问题讨论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专项训练】1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该表中的开始年和结束年是指()年代全民集体公私合营私营个体手工业开始年41.53.2430.720.6结束年54.517.127.20.041.2 A19461949 B19521956 C1966

28、1976 D19781982答案:B【解析】从表格中材料可以得出:全民、集体所有制和公私合营所有制企业总产值上升,而私营和个体手工业的产值急剧下降,这正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时间应是过渡时期,故选B。A项中1946年与全民所有制占到41.5%,1949年占54.5%相矛盾,故排除;C项文革中不存在公私合营、私营等经济;D项改革开放时期公私合营、私营、个体手工业等经济所占比重应该较大。2毛泽东在审定和修改中宣部关于学习、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纲时写道,“这条总路线是照亮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这里的“各项工作”包含() A进行土地改革 B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发起“大跃进”和人

29、民公社化运动 D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答案:B【解析】建国初,随着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1953年,党中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包括“一化三改”,即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在这个方针的指导下,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3 1958年1月,毛泽东尖锐批评了1956年6月人民日报发表的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的社论,说:“这篇社论实际重点是反冒进的。”这说明() A毛泽东希望加快经济建设步伐 B阶级斗争成为国内主要矛盾 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全面展开 D中国紧跟苏联建设步伐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时间“1958年”、毛泽东的态度。1958年,毛泽东等党中央领导人片

30、面追求经济建设中的高速度,实际上反映了党和国家希望带领人民加快经济建设的迫切愿望。4著名中共党史专家杨奎松教授认为发动“大跃进”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过强的民族悲情意识;一个是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形成这种“民族悲情意识”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政府支持蒋介石政权 B近两百年来国家积弱受人欺凌 C中苏关系的公开破裂 D中国的统一大业尚待完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的能力。大跃进运动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落后面貌的愿望,以改变两百年来国家积弱受人欺凌的局面。5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提出了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构想中,农业地位明显上升,原先作为基础和重点的工业化被排在农业现代化之后

31、而居第二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化的进程遭受严重挫折 B大跃进和自然灾害影响 C正确认识四个现代化的关系 D接受了苏联失误的教训答案:B【解析】大跃进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使我国在19591961年经历了连续三年的严重经济困难时期。从1960年开始,党中央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调整主要集中在优化国民经济结构。6商业广告是促销的重要手段。据史料记载: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的发展,1953年后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材料中广告业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经济困难,物资匮乏 B企业热衷产品直销 C三大改造,政府取缔 D国家实行计划经济答案:D【解析

32、】“热衷产品直销”和“政府取缔”都有违史实,故排除B、C两项;A项虽符合史实,但从鸦片战争至1953年,中国同样是“经济困难,物资匮乏”,但广告业没有消失,说明A项不是最主要原因,可排除;实际上,广告业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1953年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经济,“复兴”的原因是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企业自主权扩大,变成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故本题选D项。7“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A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 B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C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

33、 D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答案:C【解析】本题关键在于读取关键词信息,“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重新焕发生机”,综合这些信息,可以判断出符合题意的是C项。而A、B、D三项都是具体的单方面的表现。8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判断能力。题干强调的是改革分

34、水岭,可排除D项。1992年十四大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选B。A项应是1978年,C项是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非公有制经济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9下表展示了1978年及1992年非国有工业和商业的增长情况。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年份非国有工业占工业总产值非国有商业占商业总产值197820%10%199252%70% A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C中国加入WTO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答案:B【解析】从表格中可知,1978年到1992年,我国非国有工业和商业增长迅速,实际上反映了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

35、制经济。10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发生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政策的全面实行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定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的能力。计划主要体现了计划经济体制,而规划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指导,是市场经济体制的表现,故答案为C。 11、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材料一1954年毛泽东主席询问苏共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能否援助中国研制核武器。赫鲁晓夫傲慢地回答:“搞核武器是很费电的,

36、就是把中国的所有电力都投入进去也不一定够用。我们苏联有核武器就行了,用不着大家都来搞它。”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后,美国和苏联这两个最大的核武国家曾多次给予中国核威胁,在朝鲜战争、台海危机、试爆核武、珍宝岛冲突等一系列重大历史关头,中国的上空经常战云密布,多次承受着挨原子弹的风险。面对威胁,毛泽东带领下的中共毫不妥协、畏缩,并最终研制出了自己的核武器。材料三在吸取国际相关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凭借科学有效的管理协调方式,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艰苦创业、报效祖国的奉献精神,中国在核武器研制领域,以最少的研制经费,创造了最快的速度。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材料四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1

37、956年,中国组建0038部队,由钱学森担任院长,开始谋划发展独立的航天事业。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1973年,中国第一次卫星(“长空1号”卫星)发射失败。1990年,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中国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1996年,中国第一次发射外国卫星(“国际星7A”)失败。2003年,“神舟5号”飞船升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10年,“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我国探月工程取得重大进展。2011年,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成功,之后发射了神

38、舟八号飞船,并与“天宫一号”成功交会对接。2012年,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并与“天宫一号”成功实施了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材料五政府科技经费的投入,从1995年的3 800万元猛增到1997年的961亿元,所取得的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在1997年即达到31万项。(1)依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我国自主研制原子弹成功的原因。(2)依据材料四,指出19562010年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特点。(3)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国际格局和国内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变化?(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科技发展需要哪些条件。科技发展与经济建设、国家地位之间的关系是什

39、么?答案:(1)苏联不肯援助我国研制原子弹;美国和苏联对中国的核威胁;加强国防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或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需要);我国科研人员在吸取国际相关科研成果的基础上艰苦创业、自力更生。(2)独立自主研制;跻身世界先进行列;走向国际市场;发展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3)国际格局:由美苏冷战(两极对峙)到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出现。国内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条件:领导重视,决策科学,科研人员的努力,大量经费的投入,教育水平提高等。(答出其中3点即可)关系:科技发展决定了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速度,同时它的发展又依靠经济这一物质基础的发展;科技发展增强了

40、国家的综合国力,提升了国际地位。12(1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1922年,梁启超说:“我们这十岁大的中华民国,虽然目前像是多灾多难,但他的禀赋原来是很雄厚的,他的环境又不是和他不适,他这几年来的发育已经可观,难道还怕他会养不活不成,养活了还怕没有出息吗?只求国民不要自己看不起自己,别把志气衰颓下去,将来在全人类文化上,大事业正多着哩。” 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推荐序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对中华民国前十年发展的观点,结合史实进行论证。(5分)材料二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写到:自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初,中国的工业和农业的年增长率分别为10%和3%左右

41、,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6%。 说明:上图为新中国19521983年国民生产总值曲线图(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绘制)。 (2)根据材料二可知,19521983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整体很快,但中间也经历了几次波折。结合史实,概括中国在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并分析其原因。(3分)材料三 下图是1950年欧洲复兴计划宣传画。下方的等式意思是:欧洲复兴计划=和平+工作。画面上有一桥梁由与计划相关的欧洲各国的国旗组成桥梁,连接着美国和欧洲。 (3)请结合史实谈一谈对这幅宣传画的寓意的理解。(1分)材料四 中国、印度和某些西欧国家1980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测(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

42、4)根据材料四概述肯尼迪对中国19802020年的经济发展状况的预测。简要分析其作出这样预测的原因。(3分)答案:(1)梁启超认为中华民国前十年的发展多灾多难,但也取得许多进步。“多灾多难”: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北洋军阀进行独裁统治,割据混战;帝国主义的侵略加剧等。 “许多进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一定程度上维护民主共和;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巴黎和会拒签合约,开始在国际舞台上维护自己的利益。(5分)(2)时期:经济先下滑后有得到恢复和发展。原因: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自然灾害;苏联的背信弃义。后政府纠正经济工作中的“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八字方针和七千人会议)(3分)(3)寓意:马歇尔计划给欧洲带来和平的政治局面,以及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分)(4)预测:中国经济将会保持连续、较高的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将会超过英、法、德等国。原因:中国结束“文革”错误,社会恢复稳定;实行改革开放;政府重视科教;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3分)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