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型4原因(意义)类非选择题【题型特点】原因、意义类非选择题属于“为什么”一类的题目。这类试题一般以现实热点材料为背景,要求学生运用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相关知识分析党和国家出台某些政策或社会组织和个人做某件事的原因和意义。【破题技巧】1原因类(1)审设问,了解题目要求从哪一知识范围分析原因。(2)认真研读材料,分析材料中的结果产生的原因有哪些,有些原因类试题的答案就是对材料的概括和升华。(3)联系教材知识,要把材料和教材知识有机结合起来。2意义类(1)审读设问,明确答题的知识范围。解答意义类非选择题,首先要认真审读设问,明确答题的知识范围,即运用什么知识分析问题,这是正确答题的前提。(2)读
2、懂题意,找出意义的主体和客体,即谁对谁的意义。(3)层次清晰、逻辑严密组织答案,恰当使用政治术语。组织答案时,要层次清晰:第一,由小到大,先答对个人的意义。再答对企业、集体的意义,最后答对国家、社会的意义,当然也可以从大到小。第二,由近及远,先答对当前的意义,再答对长远的意义,当然也可以由远到近。第三,由直接到间接,先答直接的、现实的意义,再答间接的、引申的意义。3原因意义对于比较复杂的“为什么”一类的题目,需要既答原因,又答意义。原因是指做什么事情的必要性,包括理论依据(是什么原理的要求)和现实依据(现阶段存在什么问题,是什么现状的客观要求);意义是指做什么事情的重要性,即做什么事情的具体作
3、用。【对点训练】1(2017江苏卷)材料一税收政策会对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和利益产生重要影响。 假设某制造企业的某一 产品当前销售单价为 9.8万元(其中包含企业每销售一件产品应缴纳的税额1.8万元), 年销售量10万件。现对该企业销售产品实行免税措施,免税后单价为 9.2万元,年销售量为 13万件。 材料二智能制造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为主动应对世界新技术革命挑战,全球工业大国都在全力抢占智能制造的制高点,构筑全球新战略。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企业税负过重等老问题依然突出,弱化了企业创新意愿和创新能力,减税已成为当前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和重要选择。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
4、说明减税可以助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的理由。解析:本题要求回答减税助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的理由,从企业角度看,可联想和对接企业的经营目的、技术水平;从居民看,可联想居民的收入与消费;从国家角度看,可从资源优化配置、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等方面阐述。总之要从多个行为主体的角度考虑问题。 答案:(1)增加了企业利润,有利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2)增加了居民实际收入,有利于刺激消费以带动智能制造业健康成长。(3)发挥了税收和价格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有利于引导资本向智能制造业转移。(4)能促进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提升我国智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2(2017邯郸模拟)阅读
5、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必须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新经济指新的经济形态,以“互联网”这些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为代表)。新经济的发展正在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没时间去逛街,可以在网上买到来自天南海北的商品,银行卡上的结余,可以随时转到理财账户;约朋友吃饭时,查查哪里有特色餐馆,有没有团购;要出行时,刷一眼地图看看路上堵不堵,然后再通过手机软件叫一辆专车来接你;按按手机可以网络挂号,省去了排队的烦恼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新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的积极影响。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消费的因素、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投资与融资等知识。题目指向新经
6、济的发展对生活的影响,因此可以从生活消费入手,结合材料作答。新经济让人们在购物、理财、出行、就医等方面得到良好的消费体验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提升消费水平;用网络就餐、理财、出行等改变人们的消费方式,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同时通过理财增加收入。答案:(1)更好地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提高了居民消费水平。(2)改变人们的消费方式,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3)方便人们投资理财,增加了居民收入。3(2017安徽皖南八校第二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一系列新思
7、想。材料一2016年5月3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时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落实和完善支持创新的政策措施,要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推进科技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在选人用人、成果处置、薪酬分配等方面给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科研更大自主权。完善保障和激励创新的分配机制,加大财政科技投入,改进科研活动评价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材料二载人航天工程是我国空间科学实验的重大战略工程。工程实施以来,广大航天工作者攻坚克难、开拓进取,自主突破和掌握了载人天地往返、空间出舱活动、空间交会对接等重大关键技术,建立了完善配套
8、的载人航天科研试验体系,获取了一大批具有重要价值的空间科学应用成果,培养了一支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勇于开拓创新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带动了航天技术及一批新兴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解析:完善保障和激励创新的分配机制对应的是分配制度;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对应的是财政的作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对应的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生产决定分配,个人收入的分配和国家收入的分配(财政)都建立在经济发展基础上,本题还要回答国家经济发展对载人航天工程的作用。答案:(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为载人航天工程实施
9、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相结合的制度,激发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这一作用的发挥推动了载人航天工程的顺利实施。(4)国家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4(2017山西五校第一次联考)2016年4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以下称意见)对外发布。意见提出到2020年,东北地区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重大成果,在此基础上再用10年左右时间,实现全面振兴。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意见指出,切实解决好社保、就业等重点民生问题。加大民生建
10、设资金投入,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中央财政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投入继续向东北地区倾斜,进一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妥善解决厂办大集体职工的生活困难和社会保障问题。坚持就业优先,制定具体措施,加强专业培训,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实现至少一人就业。结合材料,运用政府的相关知识,说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什么要切实解决好社保、就业等重点民生问题。解析:政府为什么要重视民生问题,一要从主体政府角度说明为什么;二要从客体人民角度说明为什么;三要注意每一个要点都是“原因”“意义”,即前面是理论依据,后面是具体作用。要注意从国
11、家性质、政府的性质、政府的宗旨和原则、政府职能等方面分析原因、说明意义。答案:(1)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只有切实解决好社保、就业等重点民生问题,才能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2)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的政府。这就决定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府必须切实解决好社保、就业等重点民生问题。(3)这是政府履行职能的表现。我国政府承担着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职能,切实解决好社保、就业等重点民生问题,有利于协调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东北全
12、面振兴。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4)这是我国政府的宗旨、原则的要求。我国政府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切实解决好社保、就业等重点民生问题有利于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政府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树立政府权威。(5)切实解决好社保、就业等重点民生问题是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5(2017佛山六校第二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历史虚无主义是近些年来颇为活跃的一种有害思潮。历史虚无主义者们往往打着“反思历史,还原
13、历史”的旗号,按照自己的政治诉求,任意否定、歪曲历史,颠覆科学的历史结论,制造思想混乱。他们以历史的偶然性来否定革命的必然性,否定人类社会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以假设推断代替历史事实,把演义当历史;抓住历史枝节无限夸大,不仅编造猎奇材料,还煞有介事地提出各种质疑。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竭力贬损和否定革命,诋毁和嘲弄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诋毁和否定我国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取向及其伟大成就。文化存在于历史积淀之中,历史的自觉和自信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基石。我们要坚定正确的历史观,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揭穿历史虚无主义制造的种
14、种谎言和迷雾,引导广大群众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坚定文化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当前,在全社会特别是青年学生中进行正确的历史观教育,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刻不容缓。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的积极意义。解析: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涉及正确对待本民族历史,涉及正确对待本民族文化,涉及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涉及国家的文化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结合材料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即可。答案:(1)有利于正确对待本民族历史,科学、正确地认识、学习本国历史,从而坚定历史的自觉和自信,进一步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2)有利于正确对
15、待本民族历史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3)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增强识别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等各种错误思潮的能力。(4)有利于科学把握历史事实和国家社会发展脉络,正确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明辨未来社会发展的走向,坚定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6(2017南昌十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材料一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
16、”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但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二十四节气”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该遗产项目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彰显着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申报“二十四节气”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极为正确的选择。材料二“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
17、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申报“二十四节气”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正确的选择。(2)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分析“二十四节气”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理由。(3)针对“二十四节气”对现代农事指导功能减弱的现状,请提出两条增强“二十四节气”指导功能的建议。解析:第(1)问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申报“二十四节气”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正确的选择,属于原因类试题。解答时把握材料关键信息“该遗产项目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彰显着中
18、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调动运用文化遗产的地位和作用、传统文化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自觉和自信等知识,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统一。第(2)问考查唯物论的知识,设问指向“二十四节气”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理由,属于原因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唯物论的知识主要包括: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然后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即可。回答时按照世界观、方法论、材料分析的顺序进行。第(3)问是开放型题型,考查学生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发散思维能力,是一道限制性开放式问题。设问指向提出两条增强“二十四节气”指导功能的建议,可从批
19、判性继承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等角度思考。答案:(1)“二十四节气”是中华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申遗不仅对研究中华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申遗对于维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二十四节气”深刻影响着我们的实践活动、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推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积极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相匹配,挖掘“二十四节气”丰富文化资源,对于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2)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二十四节气”是基于中国农业社会的客观实际探索而形成的。意识具有能动性,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发展。“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对推动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起到了积极的指导意义。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二十四节气”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为全国所采用,其完备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造福人民。(3)对“二十四节气”知识批判继承,可以作为学校选修内容。坚持在实践中对“二十四节气”的知识经验进行创新。(言之有理,即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