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年高考政治(全国版-甲、丙)总复习教师用书:必修3 第2单元 课时2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92138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政治(全国版-甲、丙)总复习教师用书:必修3 第2单元 课时2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8年高考政治(全国版-甲、丙)总复习教师用书:必修3 第2单元 课时2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8年高考政治(全国版-甲、丙)总复习教师用书:必修3 第2单元 课时2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8年高考政治(全国版-甲、丙)总复习教师用书:必修3 第2单元 课时2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8年高考政治(全国版-甲、丙)总复习教师用书:必修3 第2单元 课时2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2018年高考政治(全国版-甲、丙)总复习教师用书:必修3 第2单元 课时2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2018年高考政治(全国版-甲、丙)总复习教师用书:必修3 第2单元 课时2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2018年高考政治(全国版-甲、丙)总复习教师用书:必修3 第2单元 课时2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2018年高考政治(全国版-甲、丙)总复习教师用书:必修3 第2单元 课时2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2018年高考政治(全国版-甲、丙)总复习教师用书:必修3 第2单元 课时2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2018年高考政治(全国版-甲、丙)总复习教师用书:必修3 第2单元 课时2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2018年高考政治(全国版-甲、丙)总复习教师用书:必修3 第2单元 课时2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2018年高考政治(全国版-甲、丙)总复习教师用书:必修3 第2单元 课时2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2018年高考政治(全国版-甲、丙)总复习教师用书:必修3 第2单元 课时2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2018年高考政治(全国版-甲、丙)总复习教师用书:必修3 第2单元 课时2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2018年高考政治(全国版-甲、丙)总复习教师用书:必修3 第2单元 课时2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2018年高考政治(全国版-甲、丙)总复习教师用书:必修3 第2单元 课时2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2018年高考政治(全国版-甲、丙)总复习教师用书:必修3 第2单元 课时2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2018年高考政治(全国版-甲、丙)总复习教师用书:必修3 第2单元 课时2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2018年高考政治(全国版-甲、丙)总复习教师用书:必修3 第2单元 课时2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2018年高考政治(全国版-甲、丙)总复习教师用书:必修3 第2单元 课时2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6页
2018年高考政治(全国版-甲、丙)总复习教师用书:必修3 第2单元 课时2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6页
2018年高考政治(全国版-甲、丙)总复习教师用书:必修3 第2单元 课时2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6页
2018年高考政治(全国版-甲、丙)总复习教师用书:必修3 第2单元 课时2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6页
2018年高考政治(全国版-甲、丙)总复习教师用书:必修3 第2单元 课时2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6页
2018年高考政治(全国版-甲、丙)总复习教师用书:必修3 第2单元 课时2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2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备考导航考点分布命题方向注:数字代表近5年全国高考考次。命题指数:选择题;非选择题1.命题特点:题型以体现类、启示类和措施类选择题为主。传统文化的特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主要立足于信息的解读,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及如何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以启示类、措施类考查为主。2.备考方向: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的系列讲话,分析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结合科技创新成果说明科技进步对文化发展的作用等。核心提示1.一个态度: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2.三个特点:继承性、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3.四个表现: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4.

2、四个因素: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必背术语1.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3.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4.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5.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传统文化的继承材料(节选自2014四川卷,7)廉洁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楚辞有“朕幼清以廉洁兮”之语,东汉王逸有“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之释,现代汉语词典

3、把廉洁解释为“不损公肥私;不贪污”,当代共产党人正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新要求。探究: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廉洁文化,具有什么特点?提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廉洁文化具有不同的内涵,总是能因时而变,体现出廉洁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1.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1)含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2)表现形式:(3)特点:(4)影响(作用):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2.

4、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1)要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2)要发展: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推陈出新,革故鼎新。1.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作用的两面性从传统文化自身看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推动社会的发展,腐朽的、落后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所以我们只有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才能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从时代的需要看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时代变革,社会政治、经济发生变化,必然要求文化与之相适应。所以传统文化只有顺应时代的变迁,不断融入时代元素,才能推动社会发展。如果一成不变,反而会阻碍社会发展图示文化的二重性与传统文化

5、的双重作用2.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1)从社会发展看: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传承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2)从个人成长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才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受者,才能不断丰富精神世

6、界,增强精神力量,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3.厘清几点认知(1)传统文化就是历史上曾经存在的文化,就是落后的文化。(此观点错误)传统文化必然是在历史上曾经存在,但又必须是保留在现实生活之中的文化。传统文化虽有落后于时代的成分,但传统不等于落后。(2)传统文化文化传统。(3)传统文化古代文化。(4)传统文化本土文化。(5)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凝固不变。(6)传统文化的作用具有积极和消极的二重性,不能认为传统文化只具有积极作用(或消极作用)。传统文化的特点、作用预测题型:选择题典例1(2016江苏卷,22)源远流长的“礼”文化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积淀了许多协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规范和

7、准则。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这说明文化具有()A.鲜明的民族性 B.相对的稳定性C.时代的先进性 D.强大的包容性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题意的关键句是:“礼”源远流长,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这体现了“礼”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其基本特征,又能够因时而变,这是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特征,A、C、D都不符合题意主旨,故正确答案是B。答案B训练12016中秋佳节传喜讯, 9月15日晚上,天宫二号的成功发射,让全国人民喜上加喜。“天宫”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

8、空的传统叫法,以“天宫”命名目标飞行器,引起了国人和海外华人的共鸣。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特质中华儿女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烈认同感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A. B. C. D.解析以“天宫”命名目标飞行器,引起了国人和海外华人的共鸣,这表明了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说法正确并符合题意。表述错误,中华文化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特质。与题意无关。答案B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预测题型:选择题典例2(2014安徽卷,7)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过去,人们推崇“父母在,不远游”;现

9、在,社会倡导“常回家看看”。这告诉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A.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B.破除陋习,移风易俗C.博采众长,求同存异 D.批判继承,推陈出新解析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推陈出新。D项符合题意。A、C两项是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B项是对待传统文化中糟粕的态度,都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答案D训练2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从古到今赞成的有,反对的也不少。有人认为,儒家文化是财富,它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也有人认为,儒家文化是包袱,它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制约着我们的价值取向。这两种观点()看到了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违背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0、”的原则认为应坚持文化创新都不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展A. B. C. D.解析注意两种观点的共性,符合题意。答案C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材料(节选自2013山东卷,31)中华民族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五岳独尊”的泰山、“水墨落纸如雨入沙”的宣纸、“功深熔琢,气无烟火”的昆曲许许多多的文化遗产带着历史的体温成为我们的文化基因,使我们成为我们,让我们懂得未来的方向。文化遗产可以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但有些地方开发方式单一,缺乏特色;有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打着“保护”的旗号过度开发,使其在“保护”中慢慢失去体温,失去未来。探究:“使我们成为我们,让我们懂得未来的方向”包含哪两层意思?提

11、示: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使我们成为我们”。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使我们在文化发展中保持正确方向。1.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1)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3)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决定因素)(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

12、素。(内在因素)(3)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助推器作用)(4)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殊作用)1.正确认识和把握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继承发展原因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健康的内容,同时具有消极的、落后的部分。这些积极成分具有重要现实价值随着社会生产力、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也应随着社会生活而变化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做法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承

13、;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应改造或剔除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提醒“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侧重于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侧重于对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前提和基础,“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必然要求。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二者是一个前后相继的、不可分割的过程。2.综合认识教育

14、的重要性(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2)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3)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4)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5)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3.全面认识科学技术的作用角度科技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交流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文化发展信息技术使收集、选择、传递、储

15、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变革,促进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科学技术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科学精神,能够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思想道德建设提高科学文化修养,有利于促进思想道德修养4.多角度理解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影响因素理论依据促进文化发展的措施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大力发展生产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一种文化形式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为文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思想运动思想运动是一种文化活动不断解放思想教育教育是一种文化形式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预测题型:

16、选择题、主观题典例3(2016新课标丙卷,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

17、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屠呦呦团队的发现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答案立足于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掘其当代价值;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增强其世界影响力

18、。(其他答案,若言之有理即可)答题模板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命题模式设问模式(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继承“”?(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如何正确对待“”?(3)结合材料,对待“”如何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答题要素提示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或剔除。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

19、陈出新,革故鼎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增强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反对“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训练3中央电视台推出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引发公众对传统家庭教育的关注与热议。公众热议“家风”,有对隐约有些模糊了的文化传统的追思,也有在新语境下如何重新定义家风的追问。观点一家风是指传统家庭的传统道德,有些传统道德并不一定适合现代家庭,如过去传统家庭的家风都强调尊卑、等级,要求家庭的晚辈无条件地服从长辈,这些理念与现代社会所提倡的平等、民主是相悖的。所以,家风也要与时俱进。观点二千百种的家风固然有千百种表述方式,但骨子里却浸润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而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家风渐

20、止于身教言传,所以,现代家庭有必要重塑家风、传承家风。请选择一种观点,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其合理性。解析本题考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知识。问题设问较为灵活,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说明其合理性。作答时必须首先进行选择,然后结合材料观点运用相关知识加以阐述。观点一的核心在于“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观点二的核心在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予以继承”,两种观点的合理性都不难分析。答案选择观点一理由: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以家风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必须跟上时代发展,做到与时俱进。文化只有在发展中才能更好继承,所以对于家风,既要批判继承,更要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只有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家风才能传承下

21、去。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不免会落后于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应当进行创新,体现时代精神,做到与时俱进。选择观点二理由: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为确保文化发展的根基,应当重塑家风传承家风。优秀传统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优秀的家风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促进和谐发展,所以要传承和重塑家风。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对于优秀道德品质的弘扬,必须建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重塑和传承家风,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发展奠定基础。教育、科技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预测题型:选择题、主观题典例4(2012新课标全国卷,39)阅读材料,完成下题。中医

22、药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从龙脑樟树中提取的龙脑具有极高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寿域神方记载:“治头脑疼痛,龙脑一钱,纸卷做拈,烧烟熏鼻,吐出痰涎即愈。”唐代医药典籍称龙脑“为百药之先,万物中香无出其右者”。不知从何时起,龙脑樟树在我国“销声匿迹”了,我国所需龙脑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1988年我国发现了一棵野生龙脑樟树!科研人员以此为契机创立了专业研发中心和实验室。他们深入研究中医药典籍中有关龙脑的资料,利用现代科技成功培育了万亩龙脑樟原料林,改变了原料生产完全依赖自然的状况;研制了我国第一套天然龙脑工业化提取成套设备,改进了传统龙脑提取方法,开发了新产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龙脑樟资源基因库,积

23、累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数据;通过电视、网络等着力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现代科技对于光大中医药文化的作用。解析本题考查科技对文化发展的作用。围绕科技,材料主要讲了科研人员利用现代科技开发了新产品,实现了文化创新;改进传统龙脑提取方法,建立资源基因库,促进了文化传承;通过电视、网络等着力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促进了文化传播。总之,科技促进了文化发展。答案科学技术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科技有利于培育珍稀中医药植物,开发新产品,促进中医药文化创新;有利于建立中医药植物资源基因库,更好地传承中医药文化;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影响。(

24、1)运用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分析和认识文化发展的原因时,要点包括: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思想的解放、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要首先判断有无上述四个因素以及是哪个因素;然后再判断上述四个因素与文化发展是否具有因果关系,若有则说明了该因素促进了文化发展。如材料中出现社会制度的变化,则说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如材料涉及互联网技术、数字化技术等现代科技或信息技术的发展,则说明了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影响;等等。(2)从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角度来寻求促进文化发展的措施,要点有: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为文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要不断解放思想,要大力发

25、展教育事业。若材料强调随着互联网、移动终端的迅速发展,数字化阅读越来越普及,说明促进文化发展需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若材料涉及某地将国画、书法、武术、戏曲等引入课堂教学,则说明促进文化发展需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等等。训练4下图漫画传统教育的文化生活寓意是()A.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基础B.教育是传承文化的社会活动C.教育应有文化选择和创造功能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解析漫画中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没有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只是继承,缺乏发展创新,C符合题意。答案C1.(2015江苏卷,20)相声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近些年来的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今年两会期间,有代表提议在高等院校设立曲

26、艺学科专业以推广文化传统教育。这是因为()A.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B.教育具有文化传承的特定功能C.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D.传统文化发展要满足人们的需求解析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排除A。通过设立曲艺学科专业推广文化传统教育,可见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故答案为B。材料只涉及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即相声,排除C。此题没有涉及文化发展与群众需求的关系,排除D。答案B2.(2013新课标卷,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莫高窟文化遗产,敦煌研究院联合高校、研究机构、科技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建立

27、了综合防沙体系,研发了无线传感环境监测分析系统,开发了十亿级像素数字相机系统,形成了包括前期摄影采集、后期图像处理、虚拟漫游等环节在内的数字处理系统等。随着这些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莫高窟自然环境得到改善,壁画、彩塑等图像采集取得进展。不久的将来,世界各国人民除了实地参观莫高窟外,还能在互联网上便捷地欣赏3D效果的“数字莫高窟”,随时随地感受莫高窟文化艺术的无穷魅力。结合材料,说明科技创新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作用。解析本题考查科技创新对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作用,难度不大,基本属教材知识的简单运用。首先定位科技创新是设问主体,其次分析文化传承,即传播与继承,发展的实质是创新,因此本问可以简单理解为科技创

28、新对文化传播与交流、科技创新对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科技创新对文化创新的作用。根据这三点作答即可,本问基本属于理论层面,对教材较为熟悉的学生不难答出。答案科技创新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物质技术手段;科技创新带来更快速、方便的文化传播手段和方式,促进了文化的交流;科技创新是推动文化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易错点1不能正确理解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易错典例1(2011天津卷,7)最近,河北农业大学一群毕业生默默帮助病逝同学李宝元父母的事迹被广为传颂。15年前毕业之际,有人提议“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让两位老人15年收到了15张汇款单和56封信。同学们用实际行动使扶危济困、重情信诺的

29、传统美德在当代得到完美绽放。这一事迹表明()A.传统道德准则完全适应现代生活B.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亘古不变的C.传统道德对今天人们的价值选择有深刻影响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易错分析典例剖析A说法绝对,不选,传统与现代毕竟还有一定的距离和差距;B说法错误,具体内涵不能说亘古不变,因为文化是发展的;C说法正确,体现了传统道德对我们的今天价值选择的影响;D说法不合题意设陷方式通常的设陷方式是故意把文化的相对稳定性理解成绝对性、一成不变应对策略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一定要正确把握传统文化“变的绝对性”与“不变的相对性”的关系。相对稳定性是指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但内涵会因时而变矫

30、正训练1(2015北京卷,26)盘龙藻井变身雨伞,飞檐角上的瑞兽蹲踞在铅笔上,朝珠成了时尚耳机北京故宫博物院一改人们印象中的“正襟危坐”,以馆藏文物和古典建筑为元素创作了多款热销产品。这说明()A.文化继承的核心是发掘其经济价值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需要保持稳定C.文化遗存与当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求可以对接D.应当通过市场运作,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文化继承的核心在于其文化价值,因此A观点错误;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是其基本特征不变,具体内涵因时而变,B错误;以传统文化为载体的产品热销,说明文化遗存与当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求可以对接,C符合题意;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需要政府发

31、展公共文化事业,D错误;故答案选C。答案C易错点2错误理解传统文化及其作用易错典例2(2013广东卷,32)2013年1月,教育部发布贯彻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要求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甲认为,这样可以化解汉字书写危机;乙认为,在键盘时代学书法是浪费时间。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甲的合理之处在于认识到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源乙的不足之处在于漠视了新媒体时代书法的文化价值书法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完美人格书法教育传递传统文化的精神,培养审美能力A. B. C. D.易错分析典例剖析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根源;夸大了书法的作用;正确设陷方式通常的设陷方式是认为传统文化都

32、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或认为“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应对策略传统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只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才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传统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社会实践才是文化发展的源泉矫正训练2(2011北京卷,24)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三年来,当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堰古建筑群等一批文化遗产,重视培养羌绣、羌笛演奏等传统艺术的新传人,鼓励编排羌魂等原生态歌舞作品。灾后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

33、发展的精神纽带A. B. C. D.解析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表述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说法不正确。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正确。故选D。答案D继承传统 开创未来热点透视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高考可能结合传承传统文化的热点事件,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影响、继承与发展等知识。注:把左栏的“信息提取”与右栏的“信息解读”通过“连线”形式一一对应。创 新

34、 预 测1.自己做道具、自己创作剧本、自己表演,师生还创新地用英语、沪语和普通话去演绎独特的“三语皮影”,使古老的皮影艺术焕发出新的光彩。古老的皮影艺术()A.被称为凝固的艺术B.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C.属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D.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解析A项错误,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B、C两项比较,B项最恰当,皮影艺术属于传统文艺;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D与题意不符。答案B2.越是科技发达、经济走向全球化,一个国家就越重视对本民族文化的抢救、保护和传承。之所以要重视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是因为()传统民族文化是至高无上的,是优越于其

35、他民族文化的没有民族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民族文化就不能丰富和发展传统文化代表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传统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 B. C. D.解析“至高无上”“优越于其他民族文化”说法错误,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代表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说法错误,中国共产党代表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答案D3.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通知,要求各级学校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纲要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

36、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相关知识,分析在学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原因。答案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在学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增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使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在学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递给下一代,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37、在学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立德树人,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完全依托大数据高考分析软件原创甄选而成)A组1.“温州是个好地方,四季八节有名堂。拜年送礼纸蓬包,拦街福斗台眼看花爻。清明踏青塌饼儿,重五龙船斗南塘。七月七喜鹊咄巧食,中秋赏月走麻行。登高做节恁闹热,你讲看爽看不爽。”民谣重新唤醒对一个时代的文化记忆。从传统文化的继承性看,上面歌词中介绍的温州文化现象属于()A.传统习俗的继承 B.传统文艺的继承C.传统思想的继承 D.传统道德的继承解析材料中这首歌描述的是温州四季八节的民族风俗,从传统文化的继承性看,这属于传统习俗的继承。答案A2.韩滉五牛图堪称“镇国之

38、宝”。图上五牛的姿态各异,表现了唐代画牛所达到的最高水平。中国传统绘画()A.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B.是源远流长的凝固艺术C.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了持久的影响D.形成了诗书画一体的艺术传统解析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诗书画一体的艺术传统,D项对传统绘画认识正确;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A、B两项错误;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了持久的影响,C项错误。答案D3.调查显示,得到公众广泛认同的大学校训,有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复旦大学的“博学而笃行,切问而近思”等。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基本上直接援引中华古籍中的

39、经世格言。由此可见()A.中华古籍记载的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精华B.中国传统思想决定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C.优秀的传统文化容易得到本民族人民的认同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解析A项说法错误,中华古籍记载的既有精华也有糟粕;B项夸大了传统思想的作用;题干未体现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民族性,D项与题意无关;公众对这些援引中华古籍中的经世格言的校训的认同,实质是对优秀的传统文化的认同,选C项。答案C4.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中一些经典名句至今仍家喻户晓,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这表明()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传统

40、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都起积极作用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A. B. C. D.解析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是指传统文化保留其基本特征,并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家喻户晓的经典名句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延续至今得到继承和发展,表明了。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夸大了传统文化的作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人和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排除。答案C5.梁启超说:“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至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父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这告诉我们()A.文化决定了一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地位B.传统文化都必须被继承并成为民族之精

41、神C.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D.文化的不同源于道德法律风俗习惯的不同解析A选项观点错误,经济政治决定文化,而不是文化决定国家地位,故排除。B选项观点错误,传统文化有精华与糟粕之分,对待传统文化必须批判继承,而不是都必须继承,故排除。C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事例告诉我们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故入选。D选项观点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的不同并不源于道德法律风俗习惯的不同,故排除。答案C6.(2017江西南昌模拟)“还记得如何剪纸吗?”在手机屏幕上将红色的“纸张”折叠数次,随意剪上几刀,再将其打开,一张充满想象力的剪纸作品就诞生了。一款名为“妙趣

42、剪纸”的手机应用程序,让人们体验了剪纸的乐趣。古老的剪纸艺术与现代技术的结合()A.促进了剪纸文化的交流与继承B.是剪纸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C.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D.丰富了传统剪纸文化的内涵解析材料强调古老的剪纸艺术与现代技术的结合,这表明科技促进了剪纸文化的交流与继承,答案为A;剪纸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B不符合题意;剪纸并非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C不选;材料中做法只是促进了剪纸文化的传播与继承,并未丰富其内涵,D项不选。答案A7.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些人:仓颉创造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沉淀下来;李斯统一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流动起来;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让文

43、明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王选让汉字告别纸与笔、铅与火,让中华汉字文化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这说明()A.科技进步能促进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B.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C.社会制度的更替可以促进文化的进步D.传播文化必须做到古为今用解析材料强调的是科技促进中华汉字文化的发展,B、C、D三项不符合题意。答案A8.慕课(MOOC)是新近涌现出来的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公开课程,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有力促进了现代教育的发展。慕课的出现及发展表明现代信息技术()具有选择、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是文化传播与

44、发展的重要途径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使教育手段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A. B. C. D.解析说法错误,因为具有选择、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的是教育。说法错误,因为慕课是新涌现出的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属于大众传媒的具体形式之一,是文化传播的手段,而不是途径,故排除。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答案BB组9.“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你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三十晚上熬一宿”。这首儿歌描述的年俗活动经过千年传承早已成为烙在华夏儿女身上的中国印,系在炎黄子孙心头的中国结。以上材料说明()传统习俗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

45、神纽带传统习俗是中华文明传承和进步的重要动力传统文化的血脉中涌动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A. B. C. D.解析本题材料中“年俗活动经过千年传承早已成为烙在华夏儿女身上的中国印,系在炎黄子孙心头的中国结”,既充分说明了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也说明了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血脉中涌动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由此可见,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故表述错误,不能入选;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对传统文化的作用应辩证地看待,故表述错误,不能入选。故答案选C。答案C10.(2014北京卷,24)数间民居、一湾流水、挺拔的青松和结伴的人们以丰子

46、恺漫画为底稿的“中国梦”公益广告,亮相于全国大街小巷,向人们诠释着我国仁爱宽厚、孝悌友善等传统美德,引起了人们内心的共鸣。这说明传统美德()A.只能通过特定的方式传播B.必须按照原有的含义理解C.始终具有同样的社会背景D.仍然具有巨大的时代价值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因此A项观点错误;传统文化应适应时代变迁,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据此可判断B项观点错误;不同地方、不同时代的传统文化,时代背景不一样,C项观点错误。我国仁爱宽厚、孝悌友善等传统美德,引起了人们内心的共鸣,体现了D项,故答案选D项。答案D11.保护,对于破坏来说是好词汇,对于发

47、展来说却不一定是。我们要把中国传统文化推向创新之路的时候,非要保留那么多的东西是有问题的。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文化发展要薪火相传,一脉相承B.文化发展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C.文化发展要与时俱进,去其糟粕D.传统文化缺的不是保护而是创新解析材料强调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A项与此不吻合;保护,对发展来说不一定是好事,可见,材料反映的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故B与题意不符;D本身表述错误;C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C12.当地时间2016年8月5日晚的马拉卡纳体育场,巴西人为世界人民奉献了一场精彩的奥运会开幕式。里约奥运会开幕式“很巴西”,也“很世界”,基本把巴西传统和现代的艺术精华都表现出来了,为全

48、世界展现了一个直观而真实的巴西。里约奥运会开幕式的成功,说明()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是民族充满活力、富有创造力的源泉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A. B. C. D.解析民族充满活力、富有创造力的源泉是社会实践,表述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的作用,不符合题意;里约奥运会开幕式“很巴西”,也“很世界”体现了;里约奥运会开幕式“把巴西传统和现代的艺术精华都表现出来了”体现了。答案B13.(2017山东济宁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百善孝为先”。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概念,是中国人伦道德的基石,是中国一切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形成的精

49、神基础,也是民族认同的文化根基。中华民族的孝文化源远流长。孝文化萌芽于尧舜时代,形成于西周,后经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渐成为整个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为历代统治者和普通百姓所尊崇。自汉代开始走向政治化,宋以后出现了极端化倾向。作为一种复杂的文化体系,孝文化在维系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的同时,其负面作用也日益显现。“五四运动”以来,特别是文革期间,传统孝文化受到了极大冲击。在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金钱至上观念的泛滥,出现了人情冷漠、尽孝意识淡薄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家庭、社会的和谐。新的历史时期,党和政府大力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华传统美德重要代表的孝文化又得以发扬光大。重庆市万州区的李传梅用孱弱

50、的肩膀背着婆婆到深圳打工,十三年不离不弃;河南工人谢延信赡养亡妻家人,几十年无怨无悔,普通百姓孝老爱亲的事迹感动了整个中国。(1)在如何对待传统孝文化上,人们的观点不尽相同。甲认为:传统孝文化在维系家庭社会关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今社会应该尊崇传统孝道。乙认为:传统孝文化的许多内容已经过时,必须重建现代中国的孝文化,使其能够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你赞同哪种观点,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加以说明。(2)请就弘扬孝文化写两句宣传标语。答案(1)赞同甲的观点。“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核心思想仍然符合现时代的要求,具有重要的价值;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传统孝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51、部分,能为现代文化提供丰富的历史养料;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倡导传统孝文化能提升公民的道德素养,在全社会形成自觉行孝的社会氛围,实现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或者赞同乙的观点。“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中的愚忠愚孝是文化糟粕,不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文化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建立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现代孝文化,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这一传统美德;现代孝文化更易于为人们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2)例:中华五千年,孝字应当先。每一条标语都能反映一个主题,两条标语主题不能重复。14.大理是文献名邦。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少数民族创造了自己辉煌的文化,列入

52、国家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25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12处,拥有6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不过,和许多传统文化、民间文化一样,白族文化也面临着濒危与消失的困境,大理的“非遗”保护迫在眉睫。令人欣慰的是,在各方支持下,“抢救白族文化”的梦想,正一步步变为现实。比如,在重点地区建立白族文化传习所,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进行原汁原味的传承,让白族大本曲、吹吹腔、白族对歌、弥渡花灯等代代相传;让白族歌舞、戏剧进入校园社区,用科技手段建立影音资料库、提供数字化平台;让文化传承与旅游产业结合起来,使“非遗”的保护传承成为“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的重要载体。(1)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

53、明“抢救白族文化”的意义。(2)分析材料中“抢救白族文化”的举措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答案(1)有利于研究白族文明的演进,展现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有利于培养白族人民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有利于满足白族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维系白族的生存发展和社会稳定。(2)建立白族文化传习所,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进行原汁原味的传承,体现了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用科技手段建立影音资料库、提供数字化平台,体现了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促进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让文化传承与旅游产业结合起来,体现了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传承与保护离不开物质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