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届20152016学年上期期中考试(历史)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总计50分)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 A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 C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2.1988年1月,全球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举行会议后发表宣言,其中说道:“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下列体现孔子智慧观念的是 A和谐是美好社会的本质特征 B.依法治国不断推动社会进步C. 制度
2、创新是大国崛起的因素 D.改革开放是时代的主旋律3.观察右图场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一现象最早应该出现在汉武帝时期 B.代表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方向 C.这一局面的出现推动了儒学的传播和发展 D.“讲经”主要是讲儒学四书4.“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王守仁的“良知”内涵是 A.要有是非之心,关心民众疾苦 B.加强道德修养,恢复良知本性 C.努力去掉人欲,做到知行合一 D.进学则在致知,明白道德之善5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
3、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 A建立一家之法 B法律是由人民决定的 C反对君主专制,实行法治 D实行君主立宪制6.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错综复杂,许多思想家反对暴政、主张“民本”。下列人物中持这一思想主张的有韩非子 孟子 黄宗羲 李贽 A B C D7.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学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什么思想 A.经世致用思想 B.君主批判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 D.工商皆本思想8.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
4、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9“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龙虎惭因点画生,雷霆却避锋芒疾”,唐朝诗人窦冀的这首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与这一描述相符的书法作品是10.诗经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19世纪法国人比奥认为,诗经是“东亚传给我们最出色的风俗画之一,同时也是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文献。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他在此强调诗经具有A强大的艺术
5、感染力 B浓厚的古典主义韵味 C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D质朴的现实主义色彩11“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这种艺术形式产生的社会根源是 A市民阶层壮大 B农民娱乐的需求 C文人士大夫的雅好 D宫廷贵族的消遣12.老师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上给同学们出了以下判断题,其中符合史实的有战国思想家惠施学富五车,是指他旅行时也爱学习,五辆车上都装满爱看的纸质书北宋平民毕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这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楷书奔放跃动,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现实
6、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 A4个 B3个 C2个 D1个13.阅读以下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A孔子改制考 B海国图志 C天演论 D变法通议14.“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下列哪位历史人物的思想特点符合上述材料的描述 A.林则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151884年,清朝官员张树声在遗折中
7、说:“西人立国,自有本末育才于学校,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该材料的核心主张是 A改革教育,振兴中华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运用西学,体制变革 D设立议院,民主共和16.“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个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提出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的是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17.1923年,胡适撰文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
8、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文中所说的这个“名词”应该是 A变法 B革命 C民主 D科学18.右图是1917年鲁迅受蔡元培之邀设计的北大校徽,造型是中国传统的瓦当形象,“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上部的“北”字是背对背侧立的两个人像,下部的“大”字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给人以“北大人肩负着开启民智的重任”的想象。下列对此校徽理解正确的有 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 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主张 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A. B. C. D.19陈独秀在爱国心与自觉心中写道:“土地、人民、主权者,
9、成立国家之形式耳。人民何故必建设国家?其目的在保障权利,共谋幸福,斯为成立国家之精神。”又说: 爱国者何?爱其惟保障吾人权利、谋益吾人幸福之团体也。”此论述旨在阐明 A爱国的前提是国家要保障人民权利 B国家应具备土地、人民、主权等形式 C国家创立的根本途径是缔结社会契约 D一国人民要自觉地热爱自己的国家20.“屋子里拢着炉火,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说天气不冷火太热,别任它烤坏了我。屋子外躺着一个叫化子,咬紧了牙齿对着北风喊要死!可怜屋外与屋里,相隔只有一层薄纸!”这首诗名为相隔一层纸,作者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刘半农,发表于1917年新青年第4卷1号。该诗反映出 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
10、灵活自由 早期白话诗在写作上讲求“真率”与“质朴” 揭示了贫富差距、阶级对立,反映诗人对不公平制度的抨击 “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 A B C D21徐中约在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采用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材料中所指的“激烈变革”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促进了国人思想的空前解放C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D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正确道路22.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采用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为国旗(意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拥共和),取代
11、清朝的国旗黄龙旗。其主要意图是 A建立公民社会 B反对封建迷信 C反对满族统治 D实行分权制衡23.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 A弘扬传统忠孝思想 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C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D强调国家民族意识24下表摘编自1923年蒋介石日记 A怀疑三民主义 B关注社会主义思潮 C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D寻找国共合作理论25孙中山说:“能开发其生产力则富,不能开展其生产力则贫。以前为清政府所制,欲开发而不能,今日共和告成,措施自由,产业勃兴,盖可预卜。然不可不防一种流弊,即资本家
12、将从此以出(出世)是也。”以下叙述符合孙中山本意的是 A发展社会经济,倡导社会公平 B抓住历史机遇,大力发展生产 C倡导排满革命,推翻封建统治 D反对私人资本,防止贫富悬殊二、材料解析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6分,总计50分)26.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孟子离娄上(1) 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什么思想?在治理国 家上又提出了什么主张?(6分)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
13、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董仲舒举贤良对策(2) 材料二反映了董仲舒新儒学中的什么观点?其根本目的是什么?(4分)材料三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朱熹四书章句集注(3) 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主张的进步性。 (4分)材料四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4)据材料四,
14、指出黄宗羲评判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4分)27.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梦幻里惊醒,开始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有好些新的因素推动着人们更新对西方和中国的认识:1892年,在西方传教士所办的各种学校中学习的学生已达一万六千余名。从1815年至1891年间,中国先后创办的各种华文报刊达64种,加上香港地区的6种,共达70种之多,努力介绍西方的科学技术成就、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状况以及近日新闻,为中国士子的视野与世界连接提供了客观条件。同时,有数以百计的外国书籍翻译为中文出版。到外国考察、留学、经商和做工的中国人至70年代末已达
15、80万以上。袁伟时帝国落日(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了解西方的主要途径。(4分)材料二 在1810-1867年间汉译的795 种著作中,宗教类占86,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类仅占6。1850-1899年间的567 种译著中,应用科学占40,自然科学占30,历史、地理占10,社会科学占8,宗教、哲学、文学和艺术占3.5。在1902-1904 年间的573 种译著中,社会科学占25.5,历史和地理占24,自然科学占21,应用科学占10.5,哲学占6.5,文学占4.8。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2)据材料二,概述1810年后近百年间中国译著内容重心的演变。(3分)材料三 中国不可能只从我们这里引进知识、
16、科学和工业资源模式而不引进那些带有病毒性质的政治上的改革。否则,她将什么也得不到。 1881年7月23日纽约时报社论(3)据材料三,从中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6分)材料四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还是辛亥革命;无论是李鸿章、康有为,还是孙中山,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中国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
17、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陈旭麓中国近代史(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认识。(3分)28.孙中山作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为以后的中国人提供了经验教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们革命的目标,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种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的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孙中山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的演说(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所谓的“三样目的”内涵,所谓“至完美的国家” 是什么意思? (4分) 材料二
18、 宣言如下: 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 来源:学科网ZXXK 二、 三、所有外人之既得权利,一体保护。同盟会革命方略 对外宣言材料三 我同盟会所主张者,有三民主义:一民族主义,二民权主义,三民生主义。今民族民权以达目的,惟民生问题尚待解决。孙中山1912年在国民党成立大会上的演说(2)分析材料二、三,你认为民族独立的任务是否已经完成?结合史实说明原因。(7分)材料四 (一)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含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二)民权主义详言之,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三)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
19、地权,二曰节制资本。国民党一大宣言(3)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较之前有哪些新的发展?从孙中山个人品格方面考查其原因是什么?(5分)2017届20152016学年上期历史期中考试参考答案1.C 2.A 3.D 4.A 5.C 6.B 7.A 8.C 9.C 10.D 11.A 12.D 13.B 14.B 15.C 16.B 17.D 18.A 19.A 20.D 21.B 22.A 23.D 24.B 25.A26(1)因素:民心。(2分)思想:民贵君轻。(2分)主张:仁政。(2分)(2)观点: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2分)目的:维护封建统治(或君主专制统治)。(2分)(3)关键
20、:薄敛节俭。(2分)进步性:具有忧患意识,强调社会责任感。(2分)(4)标准:百姓的忧乐。(2分)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2分)27.(1)途径:教会学校的教育;报刊的宣传;新闻的传播;译著的介绍;国外华人的影响。(答出四点即可)(2)演变:19世纪上半期,宗教类为主;19世纪下半期,转向以科技类为主;20世纪初,转向以社会科学和史地类为主。(3分)(3)信息:清政府开始重视海洋权,建立了近代海军;清政府把受挫的原因归结为不利的外部环境;清政府政治制度腐败,没能实现国家的强大。(6分)(4)中国学习西方过程中新旧思想激烈碰撞;经历了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过程;经历了由思想认识到付之实践的过程。(3分)28.(1)内涵:推翻满洲贵族的封建专制统治;实行共和政体;平均地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4分)(2)否。(1分)原因: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清朝的专制统治,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敢彻底反帝,外来民族压迫依然存在(3分); 辛亥革命后虽然建立了共和国,通过了临时约法,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扶植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实行专制独裁统治,民权主义并没有完成(3分)。(3)新发展:提出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明确提出反帝;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提出节制资本。(3分,任答3点即可)孙中山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品格。(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