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2 第7单元第2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课时作业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不属于自然选择对生物进化作用的是()A自然选择是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之一B自然选择可诱导生物发生定向变异C自然选择使生物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自然选择使有利的变异得到保存,不利的变异被淘汰答案B解析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A正确;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B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使生物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正确;自然选择作用于生物的变异性状,使有利的变异得到保存,不利的变异被淘汰,D正确。2(2019江苏苏州高三期末调研
2、)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外来物种的入侵会加快本地物种的进化速度B自然选择可能导致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C个体是繁殖的基本单位,种群则是进化的基本单位D变异是不定向的,故生物进化与变异的方向不可能一致答案B解析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导致本地某些物种的灭绝,A错误;自然选择导致不适应的个体被淘汰,适应的个体大量繁殖,使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B正确;种群是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C错误;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故生物进化与变异的方向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D错误。3(2019山东济宁一模)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变异都可
3、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基因频率就不会发生变化C同一环境中往往存在很多不同物种,它们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D隔离的实质是阻断基因交流,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意味着新物种形成答案C解析不可遗传的变异由于遗传物质未改变,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环境条件保持稳定,如果种群个体发生基因突变、种群个体的迁入迁出等都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B错误;隔离可以阻断基因交流,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产生生殖隔离才意味着新物种形成,D错误。4(2019山东青岛高三调研)下列关于变异、进化相关知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的变异不一定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和生物进化B一般情况下
4、,花药内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只能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是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D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答案C解析生物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重组不会改变基因频率,因此也不会导致生物进化,A正确;一般情况下,花药内进行减数分裂时可以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因此只能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B正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都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错误;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某一个基因的突变频率很低,但是整个种群的基因突变频率并不低,
5、且基因突变能形成新基因,因此其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丰富的原材料,D正确。5(2019湖南益阳上学期期末)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性细菌增多,进而导致抗生素的药效下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耐药性的形成原因是细菌在抗生素的作用下产生了变异B广泛应用抗生素可导致细菌种群中的抗性基因频率增大C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某种细菌种群内形成了新的物种D耐药性强的细菌均可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答案B解析抗生素对细菌的变异是进行了选择,而变异在选择前就已经存在,A错误;广泛应用抗生素会导致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大,导致细菌不断发生进化,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种,新物种形成的标志为生殖隔离,B正确,C错误;细菌没有
6、染色体,无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只能发生基因突变,D错误。6(2019哈尔滨三中月考)下图表示种群与物种的关系,关于它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物种可以有很多种群,地理隔离阻碍了这些种群进行基因交流B若物种2是由物种1形成的,则物种1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C由物种1形成物种2的必要条件是地理隔离D若种群1与种群2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种群都在进化答案C解析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但并不是所有新物种的形成都需要经过地理隔离。7(2019皖南八校联考)考古学家发现,长尾巴恐龙是目前已知体形最大的窃蛋龙,其前肢具有
7、流苏状羽毛,头上有像母鸡一样的冠毛,拥有鸵鸟般细长的双腿,前肢有尖锐的爪子,与鸟类有密切渊源,科学家戏称其为“来自地狱的鸡”。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窃蛋龙的翅膀由于长期不用而逐渐退化,形成前肢B窃蛋龙的基因库与鸟类的基因库存在一定的相似性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不同种类的窃蛋龙应构成一个种群D在窃蛋龙进化历程中,基因型频率逐渐发生改变是其进化的实质答案B解析“翅膀长期不用而逐渐退化成前肢”是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不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A错误;“窃蛋龙与鸟类有密切渊源”且该恐龙前肢和尾巴都有羽毛,头顶有鸡冠,所以两者的基因库应存在一定的相似性,B正确;不同种类
8、的窃蛋龙不能构成一个种群,C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D错误。8某小鼠群体中,A、A、a互为等位基因,该种群基因型及个体数如下表:基因型AAAAAaAAAaaa个体数10020030010020010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的基因频率是35%BA、A、a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A和A的根本区别是碱基序列不同D该小鼠群体所有的A、A、a基因,构成小鼠的基因库答案D解析由题表信息可知该小鼠种群共有1000个个体,则该等位基因共有2000个,其中A基因共有1002200300700(个),所以A的基因频率为7002000100%35%,A正确;等位基因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正确;等位
9、基因的根本区别是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C正确;小鼠种群全部个体的所有基因才能构成小鼠的基因库,D错误。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9(2019北京市海淀区高三期末)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一部分蛾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改变。蛾的变化也影响蝙蝠回声定位系统与捕食策略的改进。当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人工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存在生殖隔离B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蛾与蝙蝠间发生了协同(共同)进化D祖先蛾种群
10、的基因频率未发生改变答案ABC解析生殖隔离指的是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者交配后不能产生出可育后代,由题干信息可知,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人工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说明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存在生殖隔离,A正确;由于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只有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的蛾才有可能逃脱危险,被保留下来,不具有这种能力的蛾就被蝙蝠吃掉而淘汰了,因此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过程,在蛾与蝙蝠的生存斗争中,这两个物种相互选择,实现了共同进化,C正确;祖先蛾种群在进化过程中保留了一部分适应能力
11、强的个体,淘汰了适应能力弱的个体,因此其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错误。10(2019临沂模拟)甲海岛上的某种鸟部分迁徙到相互隔绝的乙、丙两海岛上,如图为刚迁入时和多年后决定羽毛颜色相关基因的调查结果(B黑色、B1黄色、b灰色)。下列推测正确的是()A三个海岛上的这种鸟因长期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B鸟类迁入新岛屿后与天敌和无机环境共同进化C甲、丙两个岛屿的环境相同决定羽毛颜色朝着相同方向进化D乙岛上B1基因的出现是羽毛颜色基因发生定向突变的结果答案B解析题中信息不足以判断三个海岛上的鸟之间产生了生殖隔离,A错误;鸟类在迁入新岛屿后会与新岛屿上的天敌和无机环境相互适应,共同进化,B正确;由图可知,
12、迁徙若干年后,甲岛屿上B的基因频率从34%上升至68%,丙岛屿上B的基因频率从79%下降至68%,可推断这两个岛屿上的环境不同,进化的方向也不同,C错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故乙岛屿的环境不可能促进羽毛颜色基因发生定向突变,而只是对其进行了定向选择,D错误。三、非选择题11(2019宁夏银川期中)将原产某地的某种一年生植物a,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开花时期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将植物a引种到低纬度与高纬度地区,这样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a、b和c之间形成_,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受粉,说明已产生了_。种群b和种群c是不是同
13、一物种?_。(2)在对植物b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理由是_。(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可遗传变异、_和_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而是_的。答案(1)地理隔离生殖隔离不是(2)没有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3)种群自然选择自然选择隔离共同进化解析(2)计算可知,两次调查种群中D的基因频率都为2
14、0%,d的基因频率都为80%,故尽管基因型频率发生了改变,但基因频率并没有改变,因此该种群没有发生进化。12综合大熊猫化石及现存种类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研究,传统的观点认为大熊猫的濒危是进化历程的必然。最新群体遗传学的研究表明,现存大熊猫并未走到进化历史的尽头,仍然具有进化潜力。请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以及上述资料回答以下问题:(1)一个大熊猫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_。如果大熊猫种群仍然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实际上反映了种群中基因的_。(2)突变和基因重组、_和_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3)如果大熊猫种群无限大,群体内的个体随机交配,没有突变发
15、生,没有任何形式的选择压力,那么群体中的各种基因型的比例每代保持不变。对某地一个种群随机抽样调查,测知该种群中有基因型AA、Aa、aa的个体若干只,由此可以计算出A和a的基因频率,而根据A和a的基因频率,可以推测出这个种群中Aa的频率(N)大约是()A0N100% B0N50%C0N50% DN50%(4)如图中曲线a表示使用诱变剂前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曲线b、c、d表示使用诱变剂后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由a变为b、c、d体现了_。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是曲线_。答案(1)基因库多样性(2)自然选择隔离(3)B(4)变异的不定向性d解析(3)由题意知,该种群无
16、限大,群体内的个体随机交配,没有突变发生,没有任何形式的选择压力,因此遵循遗传平衡定律,根据A和a的基因频率计算Aa基因型频率的公式是:Aa2pq2p(1p)2(p)2,因此Aa的基因型频率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即0N50%。(4)图中由a变为b、c、d体现了变异的不定向性,其中d产量最高,是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13(2019山东烟台高三期末)螺旋蝇是家畜的毁灭性物种。在实验室里对两组数量相同的螺旋蝇进行不同的处理:一组使用杀虫剂;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1)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图中杀虫剂处理后群体中的个体数逐渐上升的原因_。用电离辐
17、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最终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即消灭螺旋蝇,但所需时间较长,其最主要的原因是_。(2)螺旋蝇的翅色有黄翅黑斑和橙黄黑斑两种。研究得知,黄翅黑斑(A)对橙黄黑斑(a)是显性,且亲代基因型及比例是AA(30%)、Aa(60%)、aa(10%)。若它们随机交配,则子代的基因型频率是_。若要使其后代的基因频率维持在这一理想状态下,除题干给出的特点外还应具备哪些条件?_。(3)近年发现该种群出现了突变的白翅蝇,专家分析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将会发生改变。请分析白翅基因的频率可能会怎样变化?_。答案(1)螺旋蝇中存在抗药性基因突变,在杀虫剂作用下,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大,抗药个体大量增殖基因突变的频率较
18、低,需要在几代中反复进行,才能使突变个体(即雄性不育个体)的数量逐渐增多(2)AA36%、Aa48%、aa16%种群足够大,没有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对翅色这一相对性状没有作用,基因A、a不产生突变等(3)如果该性状适应环境,则基因频率会增大,如果该性状不适应环境,则基因频率会减小解析(2)亲代基因型及比例是AA(30%)、Aa(60%)、aa(10%),则A的基因频率30%1/260%60%,a的基因频率为40%,若它们随机交配,子代的基因型频率是AA(60%)236%、Aa260%40%48%、aa(40%)216%。若要使其后代的基因频率维持在这一理想状态下,需要满足以下条件:种群足够大,没有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对翅色这一相对性状没有作用,基因A、a不产生突变,随机交配(题干中已给出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