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9042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9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6.考试时间:150分钟;历史政治地理同堂分卷考试,每科100分,共300分第I卷 选择题(48分)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12个小题,共48分)1.湖北睡虎山地出土

2、秦简中有当地郡守发布的告示,其内容包括法律命令就是要教导百姓,去掉淫恶的行为,清除坏的习俗,使他们能够行善。这反映了A. 秦秉承汝家的民本思想B. 儒法结合巩固了秦朝统治C. 秦重视社会秩序的构建D. 帝秦始皇希望成为人王圣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秦简中有当地郡守发布的告示”“法律命令就是要教导百姓,去掉淫恶的行为,消除坏的习俗,使他们能够行善”,可知材料反映了秦通过秦律教化民众,以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故C正确;材料反映了秦律具有教化民众,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不能推断出秦秉承儒家的民本思想,A错误;材料不能推断出儒学结合巩固了秦朝统治,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推行法家思想,秦朝二世

3、而亡,B错误;材料反映了秦律具有教化民众,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不能推断出秦始皇希望成为仁王圣主,D错误。2.公元659年武后颁布姓氏录,完全以官员品级和声望为基础。武后去世后,无论是官方还是私家的族谱编写活动都被重申以大族声望而不以唐朝官阶为基础。这说明当时A. 社会阶层趋于固化B. 宗法制度根深蒂固C 武后政治改革失败D. 门阀政治影响深远【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完全以官员品级和声望为基础”“都被重申以大族声望而不以唐朝官阶为基础”可知,武后时期的姓氏录威胁了世家大族的地位,武后去世后的族谱编写活动再次以大族声望为基础,说明当时门阀政治影响深远,故选D;题干没有涉及社会阶层的固化

4、,A错误;此项不符合题干主旨,B错误;题干不能说明武后政治改革失败,C错误。3.热河以北,清初并无汉人,到乾隆四十九年,汉民增加到五十五万人,到道光五年,增加八十八万人,长城沿边已经形成蒙汉杂处的半农半牧区,甚至出现了“开垦地亩较多,牧场较少”的新格局。这一-变化反映了清代A. 精耕细作农业传播到边疆B. 民族融合出现不断加强的趋势C. 经济重心呈现北移的趋势D. 传统的游牧经济开始出现衰败【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指出,长城沿边地区汉民的数量从无到不断增加.到形成蒙汉杂处,经济上形成了半农半牧区.甚至出现了“开垦地亩较多.牧场较少”的新格局,这反映了蒙汉民族之间的人口融合、经济融合,故选

5、B项;精耕细作农业在清朝之前就已经传播到边疆.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经济重心是否北移的问题,排除C项;北方边疆出现农业经济,并不能反映传统游牧经济衰败,排除D项。故选B。4.明初制定的大明律对良贱通婚者的处罚规定十分严厉,然而至明代中晚期,朝廷的训令已成一纸空文,婚姻不问门第只论钱财的现象日益普遍。这一变化反映了A. 经济发展改变社会习俗B. 君主专制统治日益弱化C. 传统伦理道德彻底瓦解D. 重农抑商政策难以为继【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内容可知明朝初年严格规定良贱不能通婚,到了明代中后期普遍变为不问门第只论钱财,说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倾向于经济利益,从而改变了社会习俗,故选A

6、;材料没有体现君主专制思想,B错误;C绝对化,排除;材料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政策,D错误。5.康熙帝曾发布“容教令”,认为西洋传教士“仰慕圣化”“劳绩甚多”“无违法之事”,其传教活动“不必禁止”。康熙晚年要求传教士尊重中国人敬天、祭祖、祀孔的习俗,否则不得传教。材料反映了A. 专制统治阻碍西学东渐B. 中西方文化对立难以调和C. 传统文化倾向保守封闭D. 宗教政策服务于统治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从康熙发布“容教令”的原因是认为西洋传教士“仰慕圣化”,以及要求传教士尊重中国人敬天、祭祖、祀孔等习俗来看,康熙对于宗教政策的标准是宗教传播不得有害统治,即反映了宗教政策服务于统治需要。故答案为D项

7、。材料反映的是康熙允许进行有条件的宗教传播,不是阻碍西学东渐,排除A项;宗教可以在中国传播,不能说明中西方文化对立难以调和,不能反映传统文化倾向保守封闭,排除B、C项。6.罗马法规定,当“某人通过建造或拆除某一部分的方式,改变了建筑物的原有结构有害于公共利益时,新施工行为即被限制甚至遭到禁止”。这表明罗马法A 保护关注弱势群体利益B. 维护罗马全体居民的合法权益C. 注重对私有财产保护D. 注重协调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有害于公共利益时,新施工行为即被限制甚至遭到禁止”可知,罗马法注重协调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故选D。材料并没有提及弱势群体,排除A;罗马法显然未将奴

8、隶的权益包含在内,B项不符合事实,排除;如果只是强调对私有产财产的保护,则新的施工行为不会被限制和禁止,排除C。7.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议会和国王之间尽管有矛盾冲突,却也存在着一种平衡,因此王权无论如何强大都无法与议会分离,且王权如何限制也在议会中进行。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的英国A. 有独特的议会传统B. 议会和国王关系密切C. 阶级矛盾十分尖锐D. 已确立议会至上原则【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王权无论如何强大都无法与议会分离,且王权如何限制也在议会中进行”可知,英国具有悠久的独特的议会传统,故A项正确;“议会和国王之间尽管有矛盾冲突,却也存在着一种平衡”,这谈不

9、上议会和国王关系密切,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不是阶级矛盾,故C项错误;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故D项错误。8.列宁的革命口号和威尔逊的“十四点纲领”反映出战后国际政治思维方式的变化,但相继夭折,留下老迈的英法两国勉为其难地支配着充满危局的欧洲乃至世界事务。这一“危局”是指A. 协约国对苏俄的干涉B. 民族自决原则下的矛盾C. 殖民体系的日趋崩溃D. 凡华体系内的不平衡【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留下老迈的英法两国勉为其难地支配着充满危局的欧洲乃至世界事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凡华体系内部存在着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战胜国与殖民地的矛盾、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因此整个

10、欧洲必然存在着危局,D选项符合题意。协约国对苏俄的干涉与欧洲危局无关,属于西方国家对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敌视,A选项排除。民族自决针对的是殖民地,B选项排除。殖民体系的日趋崩溃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的是凡华体系的内部矛盾,C选项排除。9.19341937年,美国连续出台三个中立法案,规定美国在世界其他地区发生的战争中保持“中立”,不得向交战双方输送军火和战略物资。但193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新的中立法,允许其它国家在现金购买、运输自理的条件下,购买美国武器。该变化表明美国A. 支持英国对抗纳粹德国B. 国民经济纳入战时轨道C. 完全放弃孤立主义政策D. 废除了武器禁运的条款【答案】

11、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修改中立法有助于英国对抗法西斯德国,因为英国掌握着海上优势,修改的中立法必然对英国有利,A选项符合题意。国民经济纳入战时轨道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美国对日宣战,标志着孤立主义政策的破产,C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废除了武器禁运的条款的说法,D选项排除。10.当战役进行到1941年11月,德军受困于严寒天气而进攻迟缓,而苏联红军早已习惯了寒带生活,带着足够的冬季作战装备逐步转入反攻。该战役A. 标志着德军“闪电战”的破产B. 宣告了英法绥靖政策的失败C. 是德国发动战争后的首次失败D. 是苏德战场上的根本转折点【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2、,德国陷入苏联战场,标志着德军的闪电战破产,A选项符合题意。德国入侵波兰,标志着绥靖政策的破产,B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德军作战失败,C选项排除。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该战役发生在1942年,D选项排除。11.辛亥革命时期,因女子参军而出现了女子国民军、女子北伐光复军、女子军事团、女子经武练习队等团体。与此同时,还涌现出了女子参政同盟会、女子参政同志会、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这表明A. 国民政府重视对女性权利保护B. 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变化C. 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D. 社会转型期女性平等地位确立【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众多女子团体的出现是因为辛亥革命的推动,这

13、说明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变化,B正确;国民政府出现于1927年,材料也未涉及女性的所有权利,排除A;民主共和观念指的是反对帝制的观念,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C;D项错在“确立”,近代社会中,男女地位并未实现平等,排除。12.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思想界仍采用“体”、“用”范畴来说明东西方文化的关系。1919年以后,瞿秋白等人以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不同文化高下的标准,打破了东西方文化的截然划分。这反映出A. 思想界受马克思主义影响B. 民主科学精神深入人心C. 国家重视发展社会生产力D. 中西文化开始走向融合【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

14、系对生产力发展起促进或者阻碍作用。材料中瞿秋白等人以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不同文化高下的标准的做法体现的是思想界受马克思主义影响,A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无法得出民主科学精神深入人心的结论,B选项排除;瞿秋白等人不能代表国家,C选项排除;中西方文化开始走向融合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中叶开始的西学东渐,D选项排除。故答案为A。第II卷 非选择题(52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世纪,西欧城市化兴起、地域交往频繁、卫生环境恶劣,流行病种类很多,传播面广、死亡率高;鼠疫、麻风、天花和梅毒爆发次数最多。对流行病的认识,西欧深受天谴论、占星学、病原微生物说影响,由此形成相应防治理念。医学界遵

15、从政府命令,向民众发放卫生手册,整理古代先进经验,摸索出防治九章,包括忏悔法、驱魔法、抚摸法、香薰法、逃离法等。政府实施隔离措施,建立检疫制度,改善公共卫生和环境立法。流行病防治使医院数量不断增加,医疗设施和护理人员素质得到提高;数百年来,近代国际检疫制度在西欧抵御流行病蔓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近代公众健康意识觉醒,公共卫生事业逐渐兴起发展促进了环境卫生改善。摘编自中世纪西欧流行病及其防治研究材料二 20世纪初,中国近代防疫制度兴起,国家正式将普通民众的疫病救疗事业纳入 执政范围,改变了几千年统治者无所作为的灰暗图景。国家从制度规范和实际运作两个方面入手,草创医疗行政机构、颁布法律法规、设置疫病

16、医院、培养医学人才,对医疗卫生事业的介入程度大大加深。此举非但没有扼杀社会救治力量软性机制的存在,反而促使其与时俱进,在国家调配管理下,以新颖姿态弥补国家医疗卫生制度缺陷。但清政府无力干涉租界内的防疫事务,“国中之国”的防疫呈现出“西方”特征,与中国模式截然不同。在清末的最后十年,传统的、近代的“进步”医疗观念和实践,互相碰撞,对时人的行为和思想产生了广泛影响。摘编自论19011911年的中国疫情(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西欧流行病蔓延的原因,运用辩证的观点简评中 世纪西欧的流行病防治。(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末中国境内两种不同疫情防治模式,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形成原 因。(3

17、)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当前世界疫情防治,谈谈你的认识。【答案】(1)原因:经济上,西欧城市化兴起,经济发展地域交往频繁。 科技文化上,医学、科学知识、防治理念等落后,卫生环境恶劣。 政治上,教会宗教统治,“天谴论、占星学”等宗教、迷信影响广泛。简评:中世纪西欧受“天谴论、占星学”等宗教迷信影响,防治理念落后,不利于和阻碍了流行病防治;在与流行病斗争中,建立了近代检疫制度、近代公众健康意识觉醒,西欧近代医疗卫生事业取得巨大进步。(2)模式:传统与近代防疫结合,形成中国近代防疫制度;租界内防疫事务呈现出“西方”特征。原因:吸收西方近代防疫制度,兼收传统的与近代两种防疫中的“进步”观念;清末新政,政府

18、执政理念、职能有所变化;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租界治理权丧失。(3)认识:疫情是人类共同敌人,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应各国共同防治;在防疫过程中,应发挥国际卫生组织和政府组织、协调作用;坚持科学防治,增强医疗卫生水平和防范意识; 吸收历史上防疫成功经验,中西医结合,发挥中医优势;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 把治病救人放到第一位;抵御不正确的舆论导向及其污名化,发挥大国责任。【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中世纪,西欧城市化兴起、地域交往频繁”得出西欧城市化兴起,经济发展地域交往频繁。根据“卫生环境恶劣,流行病种类很多”得出医学、科学知识、防治理念等落后,卫生环境恶劣。根据“深受天谴论、占

19、星学、病原微生物说影响”得出教会宗教统治,“天谴论、占星学”等宗教、迷信影响广泛。简评:根据“深受天谴论、占星学、病原微生物说影响”得出中世纪西欧受“天谴论、占星学”等宗教迷信影响,不利于和阻碍了流行病防治;根据“流行病防治使医院数量不断增加,医疗设施和护理人员素质得到提高近代公众健康意识觉醒,公共卫生事业逐渐兴起发展促进了环境卫生改善”得出在与流行病斗争中,建立了近代检疫制度、近代公众健康意识觉醒,西欧近代医疗卫生事业取得巨大进步。(2)模式:根据“传统的、近代的进步医疗观念和实践”得出传统与近代防疫结合,形成中国近代防疫制度;根据“国中之国的防疫呈现出西方特征”得出租界内防疫事务呈现出“西

20、方”特征。原因:根据“传统的、近代的进步医疗观念和实践”得出吸收西方近代防疫制度,兼收传统的与近代两种防疫中的“进步”观念;根据“20世纪初”“国家正式将普通民众的疫病救疗事业纳入执政范围”得出清末新政,政府执政理念、职能有所变化;根据“清政府无力干涉租界内的防疫事务”得出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租界治理权丧失。(3)认识:可从疫情是人类共同敌人,应各国共同防治,应发挥国际卫生组织和政府组织作用,增强医疗卫生水平和防范意识,吸收历史上防疫成功经验,坚持以人为本等分析总结。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摘编自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

21、: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棉纺织业的发展推动文明进步15世纪,伴随新航路的开辟,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不同的文明开始汇集,不同地区间物种交流的速度加快。棉花种植在美洲推广,棉纺织技术在欧洲传播,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18世纪,棉纺织领域的技术革新,引发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连锁反应,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行,使英国率先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积极进行资本输出,国际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世界连接为一个整体。总之,棉纺织的发展推动工业文明的发展与传播,也带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与拓展,深刻地影响

22、到人类文明进程。【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棉纺织业出现以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逐渐发展起来,对欧洲的工业革命产生了促进作用,引起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结构的转变。一战后之后随着列强的资本输出使得世界联系更加紧密。可见棉纺织业对世界的文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可以以此为论题,然后结合相关的史实加以阐述、总结即可。例如:论题:示例棉纺织业的发展推动文明进步。阐述:15世纪,伴随新航路的开辟,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不同的文明开始汇集,不同地区间物种交流的速度加快。棉花种植在美洲推广,棉纺织技术在欧洲传播,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18世纪,棉纺织领域的技术革新,引发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

23、连锁反应,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行,使英国率先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积极进行资本输出,国际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世界连接为一个整体。总之,棉纺织的发展推动工业文明的发展与传播,也带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与拓展,深刻地影响到人类文明进程。请考生在下面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照所做的第一题记分。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的方框涂黑。15.材料 清政府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1911年11月3日公布)第三条皇帝之权,以宪法所规定者为限。第四条皇位继承顺序,于宪法规定之。第五条宪法由资政院起草议决,由皇帝颁布之。第六

24、条宪法改正提案权属于国会。第八条总理大臣由国会公举,皇帝任命。其他国务大臣,由总理大臣推举,皇帝任命。皇族不得为总理大臣及其他国务大臣并各省行政长官。第九条总理大臣受国会弹动时,非国会解散,即内阁辞职。但一次内阁不得为两次国会之解散。第十条陆海军直接皇帝统率,但对内使用时,应依国会议决之特别条件,此外不得调遣。第十一条国际条约,非经国会议决,不得缔结。第十二条官制官规,以法律定之。第十七条国务裁判机关,由两院组织之。(1)根据材料,概括十九条所设计宪政制度的突出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发布十九条的历史背景,及其在中国宪政史上的积极影响。【答案】(1)特点:实行虚君体制;实

25、行责任内阁制;实行三权分立。(2)背景:钦定宪法大纲激起朝野的普遍不满;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独立;立宪派和部分官员的推动;清政府意图化解统治危机。积极影响:十九条初步确立了有关宪法的制定、修改、颁布和地位的制度,使宪法具有了形式上的根本法意义。十九条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相比钦定宪法大纲有关规定是一大进步。【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以宪法所规定者为限”可知体现了虚君政治;根据材料“ 总理大臣受国会弹动时,非国会解散,即内阁辞职”可知实行责任内阁制度;根据材料“法改正提案权属于国会皇族不得为总理大臣及其他国务大臣并各省行政长官国务裁判机关,由两院组织之”可知体现了立法、行政、司法的三权分立。

26、(2)原因结合题干时间信息及所学从钦定宪法大纲的颁布效果、革命爆发、立宪派官员推动及清政府维护统治的目的进行分析阐述;二问影响结合十九条的宪法意义及相对于钦定宪法大纲的进步性进行阐述。16.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42年间罗斯福利用各种机会发表他对战后世界和建立战后国际组织的看法。他认为,只有美国等少数大国才能维持战后的世界秩序,主张在法西斯国家被解除武装以后,由美、英、苏、中这四个大国充当世界警察在各自的区域内发挥主导作用。苏联政府坚决主张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国际安全机构,这一机构同时还应拥有武力保护国际安全的某些必要条件。因此苏联认为新的国际组织的成员应该有所选择而不是普遍的、广泛的,以

27、免形成对于苏联不利的大多数。为了确保自己的利益,避免重蹈覆辙,陷于被动和孤立的地位,苏联坚持大国一致的原则,即在国际安全机构中大国拥有否决权。1943年10月四国正式在“普遍安全宣言”上签字。宣言宣称:“根据爱好和平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所有这些国家无论大小,均得加入为会员国,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摘编自战后世界历史长编(1)根据材料概括美苏主张建立战后国际组织的目的。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简析美苏等国签订“普遍安全宣言”的影响。【答案】(1)维持战后的世界秩序;美国企图主导世界;苏联力图维护自身安全,维护国家利益。(2)影响: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大国地位;迈出了创建联

28、合国的关键一步;有利于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增强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信心。【解析】【详解】(1)根据“只有美国等少数大国才能维持战后世界秩序”得出维持战后的世界秩序,美国企图主导世界;根据“为了确保自己的利益,避免重蹈覆辙,陷于被动和孤立的地位,苏联坚持大国一致的原则”得出苏联力图维护自身安全,维护国家利益。(2)影响:根据“美、英、苏、中这四个大国充当世界警察在各自的区域内发挥主导作用”得出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大国地位;根据“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所有这些国家无论大小,均得加入为会员国,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得出迈出了创建联合国的关键一步,有利于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根据“1943年10月”得出

29、增强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信心。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在19世纪的工业化进程中,尤其在美国内战后的几十年里,美国出现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导致这些社会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劳资矛盾激化。1914年1月,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总裁亨利福特宣布:将把工人的工作时间减至8小时,同时提供每天5美元的工资待遇,这是原先2.34美元日薪的两倍多。这意味着福特公司每年将为此多支出近1000万美元,而当时它的年利润也刚过1000万美元。有经济学家批评福特:“把圣经的精神错用在工业场所,拿博爱主义做幌子来争取人心。”美国乃至整个世界都为之震惊。这个企业家竟然为工人增加了一倍

30、多的工资,而且是在没有受到罢工等任何暴力事件影响的情况下。但亨利福持却反复强调,给工人以高工资“是效率问题绝不是慈善行为”,而“工人也无须感谢雇主”,因为“这是一个公平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世界”。事实上,当年年底,福特公司的利润就上升到了3000万美元。摘编自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解说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亨利福特调整劳工政策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亨利福特劳工改革措施的实质以及该措施产生的影响。【答案】(1)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深入发展;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过渡到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十分尖锐;资本主义现代企业制度在不断完善。(2)实质:资本

31、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影响:劳资之间的关系有所缓和;生产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得到一定的改善;工人待遇的提高又扩大了市场需求,福特公司因此获得极大的收益。【解析】【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在19世纪的工业化进程中,尤其在美国内战后的几十年里,美国出现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导致这些社会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劳资矛盾激化”、“将把工人的工作时间减至8小时,同时提供每天5美元的工资待遇,这是原先2.34美元日薪的两倍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亨利福特调整劳工政策的背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深入发展、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过渡到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十分尖锐、资本主义现代企业制

32、度在不断完善。(2)实质:根据材料“但亨利福特却反复强调,给工人以高工资“是效率问题绝不是慈善行为”,而“工人也无须感谢雇主”,因为“这是一个公平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亨利福特劳工改革措施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影响:根据材料“将把工人的工作时间减至8小时,同时提供每天5美元的工资待遇,这是原先2.34美元日薪的两倍多”、“事实上,当年年底,福特公司的利润就上升到了3000万美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亨利福特劳工改革措施产生的影响有:劳资之间的关系有所缓和、生产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得到一定的改善、工人待遇的提高又扩大了市场需求,福特公司因此获得极大的收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