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通用版)课时作业:第23讲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90089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通用版)课时作业:第23讲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通用版)课时作业:第23讲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通用版)课时作业:第23讲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通用版)课时作业:第23讲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通用版)课时作业:第23讲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18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通用版)课时作业:第23讲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十一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23讲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年河南高考适应性考试)1956年6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的社论指出:“我们对中央提出的又多、又快、又好、又省的方针要有一个正确的了解,不要把它片面化、绝对化只有这样,才不至于犯右倾保守或急躁冒进的错误。”这篇社论()(导学号 50520180)A开始大力宣传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B助长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开启了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D认识到三大改造中存在“左”的倾向2(2016年湖北武汉武昌调研)1956年12月

2、,毛泽东主张允许国家市场的对立物自由市场存在,并且说这就是中国的“新经济政策”。这一主张得到了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的赞同。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导学号 50520181)A与苏俄新经济政策处于相同背景 B摆脱了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束缚C探索与苏联经济体制不同的道路 D出现了大起大落的经济发展模式320世纪50年代末,东北某大学生被分配至山西支援建设。1962年因政府实施压缩城镇人口的政策又返回家乡务农。据该青年的这一经历可以推断当时()A国民经济出现较大波动 B高等教育服务农村建设需要C计划经济决定个人前途命运 D“左”倾错误导致失业严重4(2017届河北保定模拟)1958年,美国中央情

3、报局对中国人民公社的未来几年做出估计:虽然会因遇到许多困难而“调整公社体制”,采取一些“可能会更实际、更符合地方条件”的措施,但中共“肯定会继续坚持公社的方针,不会有太大的改变”。结合人民公社的有关史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美国中情局对人民公社的预估不符合史实B三年困难后中共被迫放弃了人民公社体制C20世纪60年代后公社内部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D1992年深化改革后人民公社退出历史舞台51963年,刘少奇曾说:“党委和政府超脱一点,不好吗?站在公司之上、矛盾之上,有问题我们来裁判,不要做当事人生产由公司、工厂去经营。”这说明当时()A国家放松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B国家经济体制开始了变革C国有企业

4、的自主经营性加强 D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显露6(2016年福建质检)1961年,陈云通过对青浦县的实地调研,向中央递交了母猪也应该下放给农民私养种双季稻不如种蚕豆和单季稻按中央规定留足自留地等报告。这次调研活动()(导学号 50520182)A纠正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偏差 B响应了经济战线“大跃进”的号召C体现了对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反思 D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开展7(2016年河北石家庄一模)新中国成立后,陈云曾说:“现在有些资本家有这样的想法:政府搞重工业,他们搞轻工业,政府搞原料工业,他们搞制造工业,包袱都要你背,他们赚钱。我们当然不能这么办。”为此,人民政府()A实施国家资本主义政策B

5、强调经济建设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C没收官僚资本主义企业D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当务之急8(2016年福建龙岩一模)1953年10月,全国粮食会议做出了在农村实行计划收购、在城市实行计划供应也即“统购统销”的决定。这一决定的实行()A推动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的完成 B保障了工业化的战略实施C缓解了自然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恢复发展9(2016年广东佛山二模)1955年3月,内务部、公安部联合发通知,规定农民的迁徙已经不是自由的迁徙而是需要审批,能否迁徙取决于政府。195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或户口登记机关准予

6、迁入的证明”。这反映了()A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要求 B“大跃进”时期工业化建设的要求C构建经济体制的时代要求 D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的要求10(2016年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三模)1960年11月,中央发出了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信中强调要坚决反对和彻底纠正“一平二调”的错误,允许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家庭副业,放手发动群众整风整社等。这表明()A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整顿B中央纠正农村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入人心D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悄然展开11(2016年广东肇庆三模)我国“一五”计划期间,694个投资项目中有472个放在内地,其余2

7、22个大部分放在东北。沿海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大项目。该做法()A导致了工业发展不均衡 B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C促使了工业布局更合理 D导致经济建设出现“左”倾错误12据统计,1949年至1952年,山西忻县有8253户农民出卖土地39 912亩;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出卖土地的户数和亩数,1953年比1952年都增加五倍多。这一现象()(导学号 50520183)A反映了土改进程的曲折性 B促使中共加快农业合作化C体现了小农经济的稳固性 D说明农村城镇化效果显著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司马炎(晋武帝,26

8、5年建立西晋,280年统一全国,290年病逝)对人口增殖,颇为重视。女子年十七,父母不给出嫁,由官吏代择配偶。一家有五个女儿(奖励养女儿,因为民间保存战国以来生女不育的恶俗),得免役。又发遣邺城官奴婢屯田,代田兵(兵士种田)种稻,奴婢各五十人为一屯,让奴婢配成夫妇。当时户口的确很快发展起来,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户有2 459 840,口有16 163 863(其中包括复业的流亡户口)。三国以来,还是最高的纪录。摘编自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简编(上)材料二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全面展开以后,国家于1953年10月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采取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即实行统购统销政策。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

9、,出现了全国粮食供销矛盾严重的问题。由于城镇和工矿区人口猛增,1953年城镇人口达7826万,比1949年增加2061万人,致使城乡粮食供应面迅速扩大,对商品粮食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但是,分散的小农经济增加生产和提高商品率的能力有限,小农余粮户又有待价惜售心理,加之东北等产粮地区受灾,造成1953年国家粮食收购量减少。当时是收购的少,完不成计划;销售的多,大幅度突破计划,情况十分严重,不少地方开始出现混乱。特别是当时的粮食市场是自由市场,粮食形势一吃紧,私商同国家争夺粮源的斗争十分尖锐,大批粮贩子活动于城乡之间。当时主持财经工作的陈云指出:粮食紊乱时间要提早到来,范围也要扩大,从乡村一直到大城市

10、。其结果是物价必然波动起来并使国家建设受到影响,使人心不安。摘编自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二版)(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司马炎对人口增殖重视的原因及作用。(10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实施统购统销政策在当时的成效。(10分)(3)在今天来考量历史上的这两大政策,对我们实现中国梦有何借鉴?(5分)14(12分)(2016年河南开封冲刺模拟)人民币的发展经历了几次调整,其票面图案随着时代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第二套人民币1953年开始印制,1955年3月发行。下图是第二套人民币的部分票券和相关内容介绍。(导学号 50520184)分票中的贰分和伍分正面图案为飞机和

11、轮船,角票中的贰角和伍角正面图案为火车和水电站,伍圆和拾圆正面图案分别为身着不同民族服装的群众和工农像。背面均以国徽和汉、蒙、维、藏四种民族文字行名和面值为主题。印钞纸全部从苏联进口,纸面的防伪水印图案也是从苏联做好后运回。叁元、伍圆和拾圆由国内设计,委托苏联代印。概括指出材料所蕴含的三点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第23讲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D解析:1958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58年出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53年就已经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提到的文章,要反对保守主义,

12、也要反对急躁情绪重点强调反对急躁情绪,即重点强调反对“左”倾错误,而此时正处于三大改造时期,故D项正确。2C解析:苏俄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带来的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而毛泽东主张允许自由市场的存在,是基于社会主义改造之后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故A项错误;虽然此时毛泽东提出允许自由市场的存在,但未能长期坚持下去,表明中共仍然未能摆脱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束缚,故B项错误;中国虽然向苏联学习,但并没完全照搬斯大林模式,而是“允许国家市场的对立物自由市场存在”,故C项正确;出现大起大落的经济发展模式,是1958年“大跃进”运动时才开始的,故D项错误。3A解析:材料信息“1962年因政府实

13、施压缩”可知这一时期国民经济出现困难,故A项正确;高等教育服务农村建设需要只能说明材料信息“20世纪50年代末,东北某大学生被分配至山西支援建设”,故B项错误;计划经济决定个人前途命运说法绝对,故C项错误;“左”倾错误导致失业严重说法不正确,故D项错误。4C解析:人民公社体制存在时间是19581980年,美国中情局对人民公社的预估是符合史实的,故A项错误;三年困难结束于1961年,而人民公社体制放弃是在1980年后,故B项错误;20世纪60年代后公社内部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符合史实,故C项正确;人民公社退出历史舞台是在1980年后,故D项错误。5D解析: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1963年”“生产由

14、公司、工厂去经营”,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19591961年的严重经济困难,使有些人看到了计划经济体制的问题,故选择D项符合题意。6C解析:材料信息是调研报告,不能说明纠正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偏差,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响应经济战线“大跃进”的号召,故B项错误;据材料“向中央递交了母猪也应该下放给农民私养种双季稻不如种蚕豆和单季稻按中央规定留足自留地等报告”可知体现了对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反思,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开展无关,故D项错误。7A解析:根据“资本家”身份表述,可知时间在三大改造完成前,即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民族资本主义

15、的政策,故A项正确;“强调经济建设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是针对1955年出现的冒进现象、于1956年中共八大上提出的经济发展方针;材料中未提到对官僚资本的处理问题,故C项错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的1957年毛泽东提出的,故D项错误。8B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改在1952年底完成,故A项错误;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主张“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据此1953年开始实施“一五”计划,故B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初期并未出现大的自然灾害,故C项错误;1952年国民经济已基本恢复,故D项错误。9C解析: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发生在农村,时间是19

16、58年,且与户籍制度的变革关系较小,故A项错误;“大跃进”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城市需要人口多,应该是鼓励农村人口迁入城市而不是限制,故B项错误;由于我国模仿苏联要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必然要求把人口等各种要素纳入国家计划体制,故C项正确;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户籍制度关系较小,故D项错误。10B解析: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使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与材料中“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不符,故A项错误;1960年,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与材料中“强调要

17、坚决反对和彻底纠正一平二调的错误”相符,故B项正确;1978年后,全国普遍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故C项错误;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11C解析:近代中国沿海地区工业基础较好,“一五”计划期间,把投资项目主要放在内地和东北,是为了地区工业发展均衡,故A项错误;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是指农轻重工业比例失调与工业地区分布无关,故B项错误;“一五”计划期间,投资项目分布体现了沿海、内地和东北地区分布更加均衡,这样的工业布局更加合理,故C项正确;“左”倾错误是指急躁冒进,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12B解析:

18、新中国成立初的土地改革是把土地的地主私有制改为农民私有制,主旨是废除剥削的土地制度,从材料来看,出卖土地的是农民而不是地主,证明不了土改的曲折性,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在土地改革以后,很多农民受制于各种因素,生产力低下,无法组织起有效的生产,被迫出卖土地,这就必然促使中共加快农业合作化,以发展农村生产力,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小农经济的脆弱性而不是稳固性,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农村城镇化的信息,故D项错误。13(1)原因:长期战乱,社会经济遭到极为惨重的破坏,人口大减;西晋政治上趋于安定,但百姓生活依然很艰苦;司马炎关注民生维护自己的统治。(6分,答出两方面的意思即可)作用:经济恢复发展,国

19、家赋税收入逐年充裕,人口大为增长。(4分)(2)成效:缓解了粮食等重要物资的供需矛盾,保持了市场物价的稳定,促进了社会安定,保证了“一五”期间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促进了对个体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0分,每点2分)(3)借鉴:改革,关注民生,推动社会进步。(5分)14提取历史信息:人民当家做主、民族大团结、工业建设成就、苏联援助。(6分,答出三点即可)进行历史阐释:层次一:能结合时代背景,在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以下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解释。如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交通运输业等,取得了显著的工业建设成就;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建立了中苏友好关系。(6分)层次二:不能在历史信息和所学历史知识之间建立某种联系,没有对历史信息进行合理解释。(只写出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得1分,不超过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