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范围考查角度题型与分值农业(2016江苏单科,3)“水车”的作用选择题,3分(2015江苏单科,4)唐至清淮北农耕的变化及其认识选择题,3分(2013江苏单科,1)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及其作用选择题,3分手工业(2012江苏单科,2)先秦时期官营手工业的特点选择题,3分商业(2015江苏单科,5)明末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其影响选择题,3分(2014江苏单科,2)唐代商业发展和“市”的设置选择题,3分(2013江苏单科,3)清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影响选择题,3分(2012江苏单科,3)宋朝商业发展及其特点选择题,3分主要经济政策(2016江苏单科,21)汉代的“抑商”和“惠商”政策及其关系非选择题
2、,12分(2014江苏单科,4)明朝的海禁政策选择题,3分第18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江苏考试说明1.农业:(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2)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技术成就;(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手工业:(1)官营手工业与民间手工业的经营方式;(2)纺织、冶金和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3)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知识点一发达的古代农业1耕作方式(1)刀耕火种:原始社会使用石刀、石斧、石犁,依肥力变化而迁徙。(2)石器锄耕: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但很少使用,主要工具仍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2耕作技术(1)商周时期: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等技术。(
3、2)春秋战国: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垄作法。(3)汉朝:出现了二牛一人的犁耕法和赵过推行的代田法。(4)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采用耕耙技术,我国农业耕作技术成熟定型。3耕作制度(1)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2)宋朝:江南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出现一年三熟制。4水利灌溉(1)水利工程(2)灌溉工具5经营方式(1)集体劳作: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2)个体农耕(小农经济)原因:铁农具出现和牛耕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特点地位: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评价知识点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1官营手工业(1)历程(2)特点(3
4、)成就冶金业:商朝青铜铸造繁荣;西周晚期出现铁器;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发明灌钢法。制瓷业时期成就商周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秦汉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魏晋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隋唐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宋元宋代瓷窑遍布各地,出现了五大名窑明清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丝织业时期成就商周商朝已有织机,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秦汉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隋唐吸收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宋朝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明清在苏杭等地设织造局;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2.民间手工业(1)特点(2)发展历程早期状况:经历春秋战国和秦汉的发展后,魏晋南北朝时遭受摧残。隋唐时期:朝廷赋税户调的布、绢、锦等,多出
5、自农夫织妇之手。宋元时期:民间日常用品主要出自民营手工业;元代黄道婆推广棉纺织技术,棉纺织品产量增多。明清时期:民营手工业占据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在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中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3手工业的影响(1)西汉:中国丝绸通过“丝绸之路”远销亚洲、欧洲,中国获得“丝国”称誉。(2)唐朝: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3)明清: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销量更大,西方称中国为“瓷器大国”。考向一小农经济的形成、特点及影响因素史料研读史料一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摘自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文综
6、T24史料二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王家范百年颠沛与千年往复史料三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食货志1史料一中吕氏春秋上农是战国末年吕不韦组织编写,由此可断定时间。史料反映了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生产效率的提高。2史料二信息“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力”体现了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进行个体生产。3史料三中“服役者不下二人”说明农民徭役重;“百
7、亩之收不过百石”说明农业产量低;“贫者无立锥之地”说明土地兼并严重。史料主要论述了小农经济条件下农民的生活、生产状况,从本质上反映了小农经济的脆弱性。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春秋战国时期,推动农业耕作方式由集体耕作制向个体耕作制转变的主要因素。提示:铁犁牛耕出现,生产力提高;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2根据史料二、三,概括古代小农经济有哪些显著的特点?提示: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担负沉重的赋税徭役,土地兼并严重,具有脆弱性。史论归纳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影响因素1基本特点(1)分散性: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2)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除盐铁外,一般不外
8、求。(3)自足性: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4)脆弱性:是一种具有规模小、水平低、分散性和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差等特点的简单落后的小生产模式。(5)落后性: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6)保守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2影响因素(1)生产力因素:耕作方式、耕作技术、土地制度等。(2)小农经济自身特点:自给自足、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抗御天灾人祸能力差等。(3)政府政策因素:封建政府为保证封建统治的稳固,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4)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严重的自然灾害。命题分析
9、考法1从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变化角度命题。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反映出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高考命题往往运用图文材料命题。解题时注意从图文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史实分析。考法2从小农经济的特点和影响角度命题。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模式,具有精耕细作、自给自足、脆弱性等特点,适应了当时生产力水平的需要,但是从长远来看,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解题时需把材料置于特定历史背景下分析思考。考法3从经济重心转移角度命题。中国古代具有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区域经济发展及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特点及影响是命题的重点。解题时重点结合经济重心南移的阶段特征及影响来分析。1(2015
10、江苏单科,4)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解析从唐多有“稻垄”、北宋仍有“熟稻”到1678年“止产粟米”,是因为“田地皆成沙土”而被迫进行,并非主动选择品种,故A项错误;“沟洫之制”既可灌溉,又可排涝,是农业文明的大发展,但从唐有“泻泉”、北宋有“水阔”到1680年“沟洫之制,水陆失宜”表明水利出现问题,故B项正确;“田地皆成沙土”表明没有重视农
11、田生态保护,故C项错误;水利工程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但“全凭”的说法是以偏概全,故D项错误。答案B2(2013江苏单科,1)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提炼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据题干材料信息,铁农具出土于秦魏等国故地,故A、C项错误;D项单纯从题干材料信息不能得出。从题干河南辉县魏墓出土的农
12、具成套来看,成套的农具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故符合题意的是B。答案B考向二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及特点史料研读史料一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王家范史料二明初规定:轮班匠须一年或五年一班轮流到官营手工作坊服役,每班平均三个月。住坐匠则是每月赴官营手工作坊中服役十天,若不赴班,则须月出银一钱由官府另雇他人。(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起,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清政府决定废除这一制度,“各省俱除匠籍为民”。范文澜中国通史史料三明万历苏民无积聚,
13、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1史料一信息“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说明这种手工业类型属于官营手工业,主要是为了满足宫廷和政府内部需要。2史料二信息“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到“各省俱除匠籍为民”反映了明清时期工匠地位的变化,实质说明了官府对工匠人身控制的松弛,这是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3史料三信息“匠有常主,计日受值”说明明代中后期,伴随商品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的扩大,民营手工业领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雇佣与被雇佣
14、的生产关系。1根据史料二,指出明清时期工匠地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提示:(1)变化:从定期服役到纳银代役到完全废除匠籍;政府对工匠的人身控制逐步松弛。(2)影响:提高了手工业者的生产积极性;客观上为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提供了条件。2根据史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特点及其地位。提示:(1)特点:主要服务于官府贵族,排斥市场流通;实行工匠服役,集中生产;代表最高技术水平。(2)地位:明朝中期以前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史论归纳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及特点经营形态管理方式产品及流通方式劳动力地位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工官”制度、大作坊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不在市场流通
15、无偿调用各类匠户至明代前期占据主导地位,代表我国古代手工业最高水平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自主经营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私营主雇工明中叶以后占据主导地位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出售农民自身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命题分析考法1从古代手工业特点的角度命题。手工业类型的不同决定了其各具特点。命题人往往依据不同时代社会经济的具体表现,运用不同材料来考查。解题时需结合三种手工业类型的特点来分析。考法2从文明史观角度命题。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冶金、纺织、制瓷等领域创造了极高的文明成就。解题时需从时间和空间角度把握纺织业、陶瓷业和冶铁业分布状况及成就。考法3从中外
16、交流角度命题。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成就领先世界。丝绸、瓷器等畅销亚洲、欧洲等国。命题会从中外贸易交流及丝绸之路等方面,考查中外文明交流的表现及影响。1(2017江苏宿迁模拟)汉书翟方进传记载:“方进年十二三,失父孤学,给事太守府为小史,(后)方进既厌为小史,欲西至京师受经。母怜其幼,随之长安,织屦以给。积十余年,经学明习,徒众日广,诸儒称之。”这段材料能够说明当时()A青年人渴望进入太学学习B家庭手工产品拥有一定市场C翟方进科举入仕决心很大D四书五经成为社会主流文化解析材料“母怜其幼,随之长安,织屦以给”表明其母通过家庭手工业供养其学习,说明当时的手工业产品有一定的市场,故B项正确。答
17、案B2(2012江苏单科,1)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当时有“攻木、攻金、攻皮、设色、刮摩、抟埴”等主要手工业部门,如“攻木之工”,详细地记载了车的制作方法,“攻金之工”介绍了青铜合金配比的知识等。这表明当时官营手工业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答案C考向一古代中国的农业1(2017江苏苏州模拟)汜胜之书成书于西汉,现存3 700多字,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书中记载有“区田法
18、”、“穗选法”、“浸种法”等等。这说明我国古代农业重视()A划分田地 B精耕细作C因地制宜 D优选种子解析“区田法”是在小面积土地上集中使用人力物力、精耕细作、防旱保收,求得单位面积的高额丰产,“穗选法”是人工选择培育良种的方法,“浸种法”是用清水或各种溶液浸泡种子,目的是促进种子较早发芽,还有可以杀死一些虫卵和病毒,三者共同体现了精耕细作,故B项正确。答案B2(2017江苏宿迁质检)“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这得益于水利工程()A都江堰 B郑国渠 C漕渠 D灵渠解析都江堰是战国时期蜀郡守李冰所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今四川省成都市。根据题目中“天府”,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
19、之国”,故A项正确。答案A3(2017江苏苏州调研)“其车之制,除压栏木及列槛椿外,车身用板作槽,长可二丈,阔则不等,或四寸至七寸;高约一尺。槽中架行道板一条,随槽阔狭,比槽板两头俱短一尺,用置大、小轮轴。同行道板上下通周,以龙骨板系其在上。大轴两边各带拐木四茎,置于岸上木架之间,人凭架上踏动拐木,则龙骨板随转,循环行板刮水上岸,”材料所述工具()A两汉时期已经广泛使用B标志着古代水利设施的完善C开启了农具自动化先河D是农业灌溉机械的重大改进解析材料描述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灌溉工具翻车,该工具是由东汉末年的毕岚发明并由曹魏的马钧予以改进。它是对西周以来的灌溉工具如桔槔和辘轳等重大调整和改善,故D
20、项正确。答案D4(2017江苏泰州质检)据欧阳文忠公全集载,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役之,至不胜,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由此可见自耕农(小农)经济生存的不利因素是()A封建国家的沉重赋役 B自然灾害的影响C封建地主的土地兼并 D小农经济的脆弱解析依据材料“以等书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可知,自耕农虽然有自己的土地,但还要向官府提供劳役,如果不能忍受,则会卖掉田地或者逃走,这反映了封建国家的沉重赋役是自耕农经济生存的不利因素,选择A项符合题意。答案A5(2017江苏南京质检)方行清代农民经济扩大再生产的形式:“往时江南无尺寸隙地,民力田,佃十五亩者
21、称上农,家饶裕矣,次仅五六亩,次三四亩,佐以杂作,非凶岁亦可无饥,何者?男耕于外,妇人蚕织于内,五口之家,人人自食其力,不仰给于一人也。”材料反映出江南农村()A家庭手工业的收益高于农业B小农经济生产模式未改变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显著提高D土地利用率高但兼并严重解析题中没有反映家庭手工业收益的信息,故A项错误;“男耕于外,妇人蚕织于内”体现了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的特点,故B项正确;题中未有反映农产品商品化的信息,故C项错误;“江南无尺寸隙地,民力田”体现了土地利用率高,但是体现兼并严重的信息没有,故D项错误。答案B6(2016江苏扬州高三期中)著名史学家王家范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
22、(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解析小农经济的稳定性一般是指其耕织结合,自给自足,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故A项错误;从题干材料“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可见其生命力的顽强,故B项正确;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是指其抵抗天灾人祸的能力比较差,很容易破产,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故C项错误;简单的劳动工具只是小农经济组织生产的最基本的需求,并非仅仅限于简单工具,故D项错误。答案B7“就如中国的
23、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A自然经济的脆弱性 B欧洲经济后来居上C铁犁技术更新缓慢 D小农经济的停滞性答案D考向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8(2016江苏南通、扬州二模)殷墟郭家庄发掘的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方形器数量较多,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商代()A农业先进,使用青铜农具 B冶铜发达,青铜器品种多C战争频繁,青铜武器多样 D
24、重视礼仪,青铜礼器精美解析从数字来看,“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数量最少,青铜由于质地不够坚硬,较少用于农具,故A项错误;商周时期是青铜冶炼的鼎盛时期,出土的文物“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数量庞大,故B项正确;材料中武器有“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未体现“多样”,未能说明商朝战争频繁,故C项错误;材料中只有“出土青铜礼器40件”能说明“重视礼仪”,但材料还有乐器、生产工具、兵器等信息,做题不能以偏概全,故D项错误。答案B9(2016江苏南京、盐城统考)清景德镇陶录载:“景德业制陶器,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以致陶之业、陶之人,及陶中所有之事,几
25、皆半于浮。”材料表明当时景德镇()A制瓷业开始兴起B出现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群体C全员参与瓷器生产D民营手工业产品已占领整个市场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景德镇制瓷业兴盛,不能得出制瓷业开始兴起,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依靠制瓷技能谋生的人,在当地超过了一半,故B项正确;制瓷业并不是全员参与,故C项错误;民营手工业产品已占领整个市场表述太绝对,故D项错误。答案B10旧唐书韦坚传记载:天宝二年(713)韦坚为唐玄宗从南方采办的货物中大多是来自民间作坊的杰作:“若广陵郡(扬州市)船,即于栿背上堆积广陵所出锦、镜、铜器、海味;丹阳郡(江苏镇江)船,即京口绫衫缎等”。材料主要说明唐代()A经济重心已经
26、转移到江南B私营手工业产品最精美C形成专业性生产区域D家庭手工业得到较大发展解析题干材料“广陵所出锦、镜、铜器、海味”“京口绫衫缎”反映了不同区域生产不同的手工产品,表明唐代形成了不同的手工业专业性生产区域,故选C项。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是在南宋时期,与“唐代”不符,A项错误;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是在明中叶以后, B项错误;家庭手工业产品基本不投入市场,与材料“大多是来自民间”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11(2017江苏如东、丰县检测)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
27、济。材料中的“它” ()A是小农经济的组成部分B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C主要生产民生日用商品D产品全部供政府使用解析根据材料“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得出考查的是古代中国官营手工业,而官营手工业产品不在市场上流通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答案B12(2016江苏盐城摸底)文物是活的历史。下列是关于唐三彩的一组文物图片,观察图片信息,对唐代历史的叙述准确的是()展示了唐代高度发达的制瓷技术生动再现了“丝绸之路”的繁荣反映了唐代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是唐时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历史见证A B C D解析唐三彩是用陶器制作,不能反映出高度发达的制瓷技术,故错误
28、;唐三彩以骆驼为主题,骆驼是长途跋涉的交通工具之一,说明与“丝绸之路”有关,故正确;骆驼背上的乐陶俑反映了唐代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故正确;唐三彩以骆驼为主题,与当时中外贸易有关,反映出唐时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故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D13(2015江苏徐州、连云港、宿迁三模)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富至僮千人,田池射猎之乐,拟於人君。(鲁)曹邴氏以铁冶起,富至巨万。邹、鲁以其故多去文学而趋利者,以曹邴氏也。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先帝(汉武帝)哀边人之久患,苦为虏所系获也,故修障塞,饬烽燧,屯戍以备
29、之。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以佐助边费。桓宽盐铁论本议材料三现在汉武帝再不让商人们擅自经营了,把其所有权收回,让政府派官吏去自己烧盐,自己冶铁,其利息收入则全部归给政府,于是盐铁就变成国营与官卖。这个制度,很像近代西方德国人所首先创始的所谓国家社会主义的政策。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四元帝即位,天下大水,关东郡十一尤甚。二年,齐地饥,谷石三百余,民多饿死,琅邪郡人相食。在位诸儒多言盐、铁官及北假田官、常平仓可罢,毋与民争利。上从其议,皆罢之。班固汉书食货志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西汉初年的盐铁政策及其主要影响。(2)材料二中西汉政府的盐铁政策有了怎样的变化?指出其变化原因。(3)概括材
30、料三中汉武帝时期“国家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4)据材料四,指出汉元帝罢黜盐官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调整经济政策的立足点是什么?答案(1)政策:放松政府控制,允许民间生产经营。影响:造就一些巨商大贾;形成弃文从商的社会风气。(2)变化:盐铁官营。原因:边患严重;佐助边费。(3)特征:资源国有;政府经营。(4)原因:自然灾害,避免与民争利。立足点:国计民生(或从国情出发)。14(2017江苏无锡质检)研究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的农贷问题,是理解中国农村经济生活中“国家农民”关系的一把钥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汉时期部分国家赈贷及其用途类别时间史料出处类别文帝三年贷种食未入,入未备者,
31、皆赦之汉书文帝记生产和消费并贷元狩三年徙贫民,衣食皆仰给县官,假予产业史记平准书生产和消费并贷本始四年遣使者赈贷困乏汉书宣帝纪生产性借贷清康熙年间部分国家赈贷年份地区事由贷放措施赈贷物康熙三年浙江海宁刮飓风、修海塘动款货币康熙五年广东旱灾动支通省积谷散赈谷物康熙十年淮扬民饥截留漕粮6万担,开仓米4万担粮米据中国历代自然灾害与历代盛世农业政策资料有关内容整理材料二对于小农而言,过贫则造反,过富则独立,只有不贫不富的状态最有利于国家对小农的控制。中国长期以来国家政权与农村社会都依赖于增长缓慢的农业剩余,农民依赖于这种剩余而生存,国家依赖于这种剩余而运作,因此两者之间的紧张关系长久存在。正因如此,在
32、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大都有赈贷之举,其主要原因是维持小农的不贫不富的生存状态,以防崩断国家与小农间的微弱均衡关系。张杰农户、国家与中国农贷制度:一个长期视角材料三夫发仓廪,本以利民,而其弊反甚:仓舍一启,豪强骈集;里胥乡老,匿贫佑富。公家之积,祗以饱市井游食之徒;而野处之民,曾不得见糠秕。富者连车方舆,而贫者曾不获斗升。徐光启农政全书荒政(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国家农贷的主要特征。(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国家实施农贷的目的。国家农贷能保持小农“不贫不富”的状态不被打破吗?为什么?(3)材料三反映出国家农贷在推行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境”?(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完善国家农
33、贷制度的理解。答案(1)特征:生产性农贷和消费性农贷并重;实物农贷为主要形式(农贷形式包括实物与资金,但以实物为主);农贷带有赈灾救济性质。(2)目的:维护小农经济的延续;调节贫富差距;扩大国家经济来源;赈灾救济,缓和社会矛盾,以稳定和巩固统治。判断:不能。理由:封建国家政权的维持必须依赖于对农民的盘剥和掠夺;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必将导致贫富分化。(3)困境:地方势力巧取豪夺,国家农贷对象发生严重偏离;农民未得实利,贫富差距反而加大。(4)理解:国家要科学指导农民对农贷的利用,切实提高农民的生产和还贷能力;国家农贷要建立规范化的管理体制,对农贷的推行要有效监管;农贷实施要关注民生,不与民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