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沂水县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 1.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A. 水通道蛋白B. HCO3C. 尿素D. 激素【答案】A【解析】【分析】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详解】A、水通道蛋白是细胞膜上的运输水的蛋白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正确;B、HCO3是血浆中维持pH稳定的物质,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C、尿素是细胞代谢产生的废弃物,可以存在于内环境
2、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D、激素由分泌细胞产生后,通过体液运输,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故选A。2. 穿不合适的鞋子长时间行走,脚上会磨出水疱,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 水疱中液体的成分和血浆相同B. 水疱的水可以回渗到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C. 水疱主要是血浆和淋巴里的水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D. 用未消毒的针刺破水疱,会使人体第一、二道防线对细菌失去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详解】A、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细胞间隙液,即组织液,则水疱中液体的成分和血浆不完
3、全相同,A错误;B、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其中的水可以渗回到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B正确;C、水疱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淋巴里的水不能渗出到组织液,C错误;D、用未消毒的针刺破水疱主要破坏了皮肤,皮肤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对细菌还有免疫作用,D错误。故选B。3. 下图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免疫系统是防御系统,对图中过程没有影响B. 代表泌尿系统,主要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C. 中的CO2没有生理作用,所以要通过排出体外D. 若病人的发生严重病变,可能导致血液pH发生变化【答案】
4、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表示泌尿系统,表示呼吸系统,表示循环系统。【详解】A、图示的过程表示人体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而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因此,免疫系统对图中过程有影响,A错误;B、表示泌尿系统,主要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无机盐和尿素等代谢废物,B错误;C、CO2是调节呼吸运动的重要体液因子,体液中CO2浓度变化会刺激相关感受器,从而通过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进行调节,C错误;D、人体内的CO2排出不畅时,可能会导致血液pH 降低,所以病人的呼吸系统发生严重病变,可能导致血液pH发生变化,D正确。故选 D。4
5、. 健康人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300ml后,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 输液后,血浆中Na+和Cl-的浓度相同B. 输液后,血浆的渗透压几乎不变C. 输入的液体会通过血浆直接进入淋巴或组织液D. 输液后,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增加的Na+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pH和温度,其中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血浆pH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详解】A、输液后,血浆中Na+和Cl-的浓度不相同
6、,A错误;B、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是细胞的等渗溶液,因此输液后,血浆的渗透压几乎不变,B正确;C、输入的液体会通过血浆直接进入组织液,再通过组织液进入淋巴,C错误;D、输液后,输入的Na+中大多数进入细胞外液,因此进入细胞内液的Na+数量和细胞外液中的不相等,D错误。故选B。5. 下列对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叙述错误的是()A. 二者都不受意识支配B. 二者都属于外周神经系统C. 人体每个器官都同时受到二者的共同作用D. 二者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答案】C【解析】【分析】1、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个内脏器官的作用往往是相反的,交感神经可以使心跳加快、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心
7、跳减慢、减弱, 对胃肠运动主要具有抑制作用,即降低胃肠平滑肌的紧张性及胃肠蠕动的频率;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则相反。2、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详解】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因为其功能不受人类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A正确;B、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外周神经系统的传出神经,B正确;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因此不是人体每个器官都同时受到二者的共同作用,C错误;D、副交感神经
8、与交感神经的作用相互拮抗,所以二者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D正确。故选 C6. 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 大脑属于中枢神经系统,能随意支配外周神经系统B. 大脑皮层主要由神经元胞体及其轴突构成C. 学习、语言、情绪和反射都属于大脑的高级功能D. 人的手在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代表区域大于腿部【答案】D【解析】【分析】1、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
9、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2、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详解】A、脑和脊髓为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发出的神经为周围神经系统,并不是所有的周围神经系统都受大脑的支配,A错误;B、大脑皮层主要由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构成,B错误;C、反射不属于大脑的高级功能,C错误;D、人的手在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代表区域大于腿部,D正确。故选D。7. 当人的下丘脑受到损伤,下列选项不受影响的是
10、()A. 性激素的分泌B. 渴觉的形成C. 膝跳反射D. 体温的调节【答案】C【解析】【分析】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2)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3)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和抗利尿激素;(4)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详解】A、性激素的分泌受到下丘脑的调节,因此下丘脑受损时,性激素的分泌受到影响,A错误;B、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下丘脑受损,影响兴奋向大脑皮层传导,从而影响渴觉的形成,B错误;C、膝跳反射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其神经中枢在脊髓,下丘
11、脑受损,不会影响膝跳反射, C正确;D、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下丘脑受损,体温调节能力下降,D错误。故选C。8. 我们对暂时使用的电话号码需要记录下来以防遗忘,对自己亲人的号码却张口就来。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书写电话号码需要大脑皮层的W区参与B. 暂时使用的号码容易遗忘是因为它属于感觉性记忆C. 亲人的号码需要不断运用和强化才能张口就来D. 对号码进行注意才能将瞬间记忆转化为第一级记忆【答案】B【解析】【分析】1、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写字(失写症);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讲话(运动性失语症);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此
12、区受损,不能听懂话(听觉性失语症);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看懂文字(失读症)。2、人类的记忆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感觉性记忆、第一级记忆、第二级记忆和第三级记忆。【详解】A、书写电话号码,参与的高级中枢为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A正确;B、暂时使用的号码容易遗忘是因为它属于第一级记忆,B错误;C、储存的信息经过反复运用、强化,才能长久记住,因此,亲人的号码需要不断运用和强化才能张口就来,C正确;D、如果对于某一信息加以注意,则可以将这个瞬间记忆转化为第一级记忆,D正确。故选 B。9.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作用于神经细胞B. 条件反射
13、的建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可以消退C. 大脑感知膝盖下方的叩击后可以有意识抑制膝跳反射D. 碰到烛火时的缩手可能会快过大脑对火烧感觉的感知【答案】B【解析】分析】反射的类型分为条件反射(复杂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是一种低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这种反射活动是人与生俱来、不学而能的,不会消退。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详解】A、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既可以作用于神经细胞,
14、也可以作用于肌肉细胞等,A错误;B、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可以消退,B正确;C、膝跳反射是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C错误;D、缩手是先天的条件反射,不经过大脑处理直接由反射弧完成;但感觉到疼痛是要经过大脑处理后的反射,是需要一段过程,所以比缩手要慢一些,D错误。故选B。10. 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体液调节也称为激素调节B. 体液调节作用范围比较广泛,通常都会作用全身细胞C. 二者共同协调、相辅相成,体液调节占主导地位D. 体液调节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也能影响神经系统【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但神经调节占
15、主导地位。两种调节方式的特点:神经调节是以反射的形式来实现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体液调节主要是激素等化学物质随着体液运输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详解】A、体液调节包括激素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A错误;B、体液调节作用范围比较广泛,激素等调节物质随体液传送到全身细胞,但只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B错误;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但以神经调节为主,C错误;D、体液调节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也能影响神经系统,如甲状腺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
16、发育和功能,D正确。故选 D。11. 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组成和功能的表述,正确的是()A. 吞噬细胞属于第二道防线,不参与特异性免疫B. 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具有免疫作用C. 抗原进入人体后激起的特异性免疫必然包括体液免疫D. 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识别和清除属于免疫自稳【答案】C【解析】【分析】1、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1)免疫器官:淋巴结、胸腺、脾、骨髓;(2)免疫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B细胞则在骨髓中发育成熟;(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4)免疫细胞的起源: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T细胞在胸腺中发
17、育成熟,B细胞则在骨髓中发育成熟。2、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其中第一、二道防线是人人生来就有的,能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是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特异性免疫。【详解】A、吞噬细胞属于第二道防线,但也参与特异性免疫,A错误;B、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
18、细胞分泌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B错误;C、抗原进入人体后激起的特异性免疫必然包括体液免疫,体液免疫产生抗体与抗原结合,C正确;D、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识别和清除属于免疫监视,D错误。故选C。12. 下面关于T淋巴细胞的表述正确的是()A. T淋巴细胞在骨髓中产生和成熟B. T淋巴细胞只参与细胞免疫C. 细胞毒性T细胞不直接杀死外来病原体D. T淋巴细胞都能特异性的识别和杀死抗原【答案】C【解析】【分析】T淋巴细胞包括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离不开辅助性T细胞的辅助,可见辅助性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起着关键的作用。 【详解】A、T淋巴细胞在骨髓中产生,
19、在胸腺中成熟,A错误;B、T淋巴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B错误;C、细胞毒性T细胞能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使病原体失去寄生的基础,不能直接杀死外来病原体,C正确;D、T淋巴细胞能特异性的识别抗原,但不能杀死抗原,D错误。故选 C。13. 科学家在太空船上做实验处理如下图,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长素浓度:abc=d,胚芽都出现生长现象B. 生长素浓度:a=b=c=d,生长状况基本相同C. 生长素浓度:ac=bd,生长最快D. 生长素浓度:ac=db,生长最快【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在太空中单侧光照也会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即在单侧光照下生长素由向光侧
20、向背光侧转移,a侧所含生长素浓度高于b侧,生长速度大于;太空中胚芽鞘尖端水平放置,因为是失重状态,故c、d两侧的生长素含量一样,的生长速度相同;两个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总量是相等的,则abcd生长素浓度:ac=db。【详解】因为在太空船上处于失重状态,所以水平放置对生长素分布没有影响,但是单侧光仍能影响生长素的分布,因此可以推知各部分生长素浓度的关系:ab,c=d,又因为未经处理前相同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总浓度应该相同,因此ac=db;a处浓度最高,故生长最快,D正确。故选D。14. 苹果成熟过程中,赤霉素、乙烯、细胞分裂素等激素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合理的是()A. 曲线A、B、C分别代
21、表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和乙烯B. 在果实生长发育的各阶段,生长素都起主要作用C. B在果实发有前两个阶段主要发挥了促进细胞分裂、分化和伸长的作用D. 苹果树的生长发育也是图中四种植物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答案】C【解析】【分析】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可得图中曲线A、B、C分别是脱落酸、赤霉素、乙烯。由图可知在果实的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时期生长素浓度较高,在果实成熟和衰老阶段,生长素含量较低,在果实成熟时,含量升高的激素有乙烯和脱落酸;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各阶段,多种植物激素共同协调发挥作用,但不同阶段起主要
22、作用的激素可能不同。【详解】A、曲线A、B、C分别是细胞分裂素、赤霉素、乙烯,A错误;B、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各阶段,多种植物激素共同协调发挥作用,但不同阶段起主要作用的激素不同,B错误;C、B赤霉素在果实发有前两个阶段即细胞分裂阶段和细胞伸长阶段含量均较高,故主要发挥了促进细胞分裂、分化和伸长的作用,C正确;D、由图可知,该图只能说明苹果果实的生长发育是各种植物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但不能说明整个苹果树的生长发育也是如此调节,D错误。故选C。15. 小麦需要日照长度达到一定值才能开花,下面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 小麦细胞内的光敏色素能感知光信号B. 光信号在细胞内通过信息传递系统被传导到细胞核
23、C. 和小麦类似的植物通常在春末夏初开花D. 长日照能提高细胞核内与开花有关的基因数量【答案】D【解析】【分析】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详解】A、小麦细胞中的光敏色素能感受光的变化,既能感知光信号,A正确;B、在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B正确;C、小麦需要日照长度达到一定值才能开花,即在春末夏初开花,则和小麦类似的植物通常也在此时开花,C正确;D、长日照没有改变细胞核内与开花有关的基因数量,只是影响了相关基因的表达,D错误。故选D。二、选择题: 16. 对人体的激素、抗体和神经递质这三
24、类物质说法正确的是()A. 都由特定器官分泌B. 都与细胞结合发挥作用C. 都是大分子物质D. 都能和特定物质结合起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1、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化学物质,有的是蛋白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有的是脂质如性激素等,有的是氨基酸衍生物如甲状腺激素,可随着体液运输到达靶器官、靶细胞,调节其生理活动。2、抗体是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3、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神经递质种类很多,如乙酰胆碱等。【详解】A、抗体由浆细胞分泌、神经递质由神经细胞分泌,二
25、者都不是特定器官产生的,A错误;B、由于抗原不一定是细胞,因此抗体不一定与细胞结合发挥作用,B错误;C、抗体是大分子物质(蛋白质),激素和神经递质不一定是大分子物质,C错误;D、激素和神经递质都是信息分子,需要与特定的受体分子结合才能起作用,酶也需要与特定的分子结合后才能起催化作用,D正确。故选D。17. 下图表示人体的某些稳态调节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肾上腺分泌的激素不会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B. a、b、c激素间的关系体现了分级调节的特点C. e激素的受体主要存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中的细胞D. 人在炎热环境中,图中所有激素的分泌均不会增加【答案】B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a是促甲
26、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d是肾上腺素,e是抗利尿激素。【详解】A、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A错误;B、c激素是甲状腺激素,其分泌存在分级调节(下丘脑释放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b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分泌c甲状腺激素),B正确;C、e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主要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因此,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细胞表面有e激素的受体,C正确;D、人在炎热环境中大量出汗后,下丘脑细胞产生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同时e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D错误。故选 BC。18. DC细胞(树突状细胞
27、)受到抗原刺激时,其表面的CD80等蛋白会大量表达,从而激活辅助性T细胞。DC功能低下的人在接种疫苗后不容易产生抗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DC来自于造血干细胞B. DC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发挥作用C. 接种的疫苗被DC识别和呈递后,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D. DC功能低下的人接种疫苗后,DC表面CD80量可能较低【答案】ABCD【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DC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能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从而激发免疫反应;“DC细胞(树突状细胞)受到抗原刺激时,其表面的CD80等蛋白会大量表达,从而激活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也参与体液免疫,所以DC既参与细胞
28、免疫又参与体液免疫。【详解】A、DC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来自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分化,A正确;B、DC细胞受到抗原刺激时,其表面的CD80等蛋白会大量表达,从而激活辅助性T细胞,因此,DC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发挥作用,B正确;C、接种的疫苗相当于抗原,被DC识别和呈递后,可能会由于免疫系统过度敏感引起过敏反应,C正确;D、正常人接种疫苗后,DC表面CD80的表达量较高;DC功能低下的人接种疫苗后,DC表面CD80的表达量较低,则不容易产生抗体,D正确。故选ABCD。19. 茉莉酸(JA)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细胞中,含量极少但作用具有多效性,可以促进乙烯的生成、促进叶片脱落、促进不定根的
29、形成,有关JA的说法错误的是()A. JA能提高扦插繁殖的成功率B. JA可抑制与乙烯生成有关基因的表达C. JA与其他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D. JA属于植物激素,需要高浓度才能产生明显的生理效应【答案】BD【解析】【分析】植物激素中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脱落酸和乙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细胞伸长;果实成熟时,果实中含量升高的激素有乙烯和脱落酸。可见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详解】A、JA可以促进不定根的形成,说明其能提高扦插繁殖的成功率,A正确;B、JA可以促进乙烯的生成,说明其可诱导与乙烯生成
30、有关的基因的表达,B错误;C、JA可以促进叶片脱落,脱落酸也能促进叶片衰老和脱落,可见JA与脱落酸等其他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C正确;D、茉莉酸(JA)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细胞中,可以促进乙烯的生成、促进叶片脱落、促进不定根的形成,可能属于植物激素。含量极少但作用具有多效性,可知,低浓度下就有生理效应,但高浓度下的生理效应无法判断,D错误。故选 BD。20. 下图表示艾滋病患者体内HIV浓度和淋巴细胞数量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最初感染HIV时,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消灭大多数HIV病毒B. 图中实线表示细胞毒性T细胞数量,感染3年后特异性免疫功能减退C. HIV病毒可以
31、在人体潜伏多年,最初1年中很难被检测出来D. 感染9年后,感染者常因大量HIV病毒数攻击正常人体细胞而丧命【答案】BC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HIV浓度与T细胞浓度的关系。HIV进入人体后,攻击T细胞,随着HIV浓度上升,会破坏更多的T细胞,使T细胞数目下降,从而使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丧失,体液免疫能力降低,最终使人体免疫能力全部丧失。【详解】A、HIV最初侵入人体时,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消灭大多数病毒,所以HIV浓度急剧下降,A正确;B、图中实线表示辅助性T细胞的数量,B错误;C、HIV病毒可以在人体潜伏多年,最初1年HIV浓度较高,是可以被检测出来的,C错误;D、HIV病毒攻击T细
32、胞,使人体丧失免疫能力,而直接死因是多种病原体的感染或恶性肿瘤,D错误。故选BCD。三、非选择题: 21. 俗话说“冒死吃河豚”。河豚毒素(TIX)是一种剧毒的非蛋白神经毒素。为探究TIX的毒性机制对神经纤维或突触的影响,研究人员设计了实验,并记录结果如下表。据表回答下列问题:实验编组对神经组织的处理用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后测得的该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mV05ms后测得的突触后神经元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mV浸润在生理盐水中5min353510min353515min3535浸润在TIX溶液中5min302510min201015min10-70(1)正常状态下,该实验中的神经元受刺激前细胞膜
33、内外电位是_,被微电极刺激后产生35mV是_电位。兴奋传到突触小体,其中的_移向突触前膜,将神经递质释放到_,最后与突触后膜的_结合。(2)根据实验结果可以推测,河豚毒素能_神经的兴奋性,它影响神经纤维的毒性机制可能是_。(3)河豚毒素对突触_(“有”或“无”)毒性,得出该结论的依据是_。【答案】 (1). 外正内负 (2). 动作 (3). 突触小泡 (4). 突触间隙 (5). 特异性受体 (6). 抑制 (7). 抑制钠离子内流 (8). 有 (9). 浸润在TIX溶液的神经组织受刺激后,突触前神经元的电位差大于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差,且浸润时间越长,影响越大【解析】【分析】1、静息电位形
34、成的原因是K+外流,动作电位形成原因Na+内流形成。2、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过程: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收到刺激,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详解】(1)未受刺激时的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被微电极刺激后产生35mV是动作电位。兴奋传到突触小体,其中的突触小泡移向突触前膜,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最后与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结合。(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浸润在河豚毒素中的神经组织,其突触前神经元动作电位降低,推断河豚毒素可能会作用于神经纤维膜上的钠离子通道,抑制钠离子内流,从而抑制神经的兴奋性。(3)浸润
35、在TIX溶液的神经组织受刺激后,突触前神经元的电位差大于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差,且浸润时间越长,影响越大,由此分析,河豚毒素对突触有毒性。【点睛】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联系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2. GLUT4是存在于胰岛素敏感的骨骼肌、心肌等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胰岛素能促进GLUT4合成并移动到细胞膜。请回答下列问题:(1)胰岛素由_细胞合成和分泌,通过_运输到人体各处后,一方面促进_,另一方面抑制_,从而降低血糖。(2)运动能提高骨骼肌的GLUT4的含量。现有5名糖尿病患者,胰岛细胞功能均正常,进行6周骑行训练前后骨骼肌中GL
36、UT4的含量变化如下图。5号患者的血糖水平有明显的下降,而3号患者的并没有明显变化,3号患者的血糖过高的原因最可能是_ ,此时3号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水平比5号患者_。【答案】 (1). 胰岛素B (2). 体液 (3). 血糖进入细胞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变为非糖物质 (4). 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 (5). GLUT4活性不高(失活) (6). 高【解析】【分析】据图分析,训练后比训练前GLUT4数量增加,而GLUT4是骨骼肌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说明消耗葡萄糖增加。【详解】(1)胰岛素由胰岛素B细胞合成和分泌,通过体液运输到人体各处后,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细胞氧化分解,合成糖原
37、,转变为非糖物质,另一方面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2)运动能提高骨骼肌的GLUT4的含量,GLUT4是骨骼肌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增多,则葡萄糖消耗增加。分析图示,3号患者的GLUT4含量训练后明显增多,但血糖水平没有明显变化,而5号患者的GLUT4含量训练后增多不如3号患者明显,而血糖水平有明显的下降,则3号患者的血糖过高的原因最可能是GLUT4活性不高或者已经失活,此时3号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水平比5号患者高。【点睛】本题以曲线图为载体,考查胰岛素的分泌和功能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23. 秋末冬初,气温逐渐降低,请回
38、答下列的问题:(1)气温骤降时,寒冷刺激皮肤中的_产生兴奋,兴奋传递到_,促进其分泌_,最终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多,使产热增加。但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也不会过高,这与甲状腺激素调节存在_调节机制有关。(2)机体抵御寒冷除了增加产热,还会通过_调节,引起_和_等反应减少散热,使产热_散热,从而保持约37的体温。(3)从体温调节角度解释为什么说“春捂秋冻”和“知冷知热”都有道理。_。【答案】 (1). 冷觉感受器 (2). 下丘脑 (3).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4). 反馈 (5). 神经调节 (6). 皮肤血管收缩 (7). 汗腺分泌量减少 (8). 等于 (9). 春捂秋冻是为了锻炼机
39、体体温调节能力,适应外界温度变化。但是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有限,对于环境温度的剧烈变化,也要知冷知热,适当添减衣物【解析】【分析】人体在寒冷环境下体温的调节: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详解】(1)气温骤降时,寒冷刺激皮肤中的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传递到下丘脑,促进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最终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多,使产热增加。但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也不会过高,这与甲状腺激素调节存在反馈调节机制有关。(2)机体抵御寒冷除了增加产热,还会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血管
40、收缩和汗腺分泌量减少等反应减少散热,使产热等于散热,从而保持约37的体温。(3)春捂秋冻是为了锻炼机体体温调节能力,适应外界温度变化。但是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有限,对于环境温度的剧烈变化,也要知冷知热,适当添减衣物。【点睛】本题考查人体对体温调节过程为素材,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考生识记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24. 新型冠状病毒进入人体后,其最外层的刺突蛋白与人的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受体(ACE蛋白)结合,从而进人细胞。低钠血症或低血压的中老年人的肺部细胞膜的ACE蛋白合成增多。冠状病毒进入机体后引起体液中多种细胞因子迅速大量产生,导致肺部细胞受到T细胞严重攻击而受损,引起炎症风暴。请
41、回答:(1)新型冠状病毒进入人体后,会被_、B细胞等细胞摄取,这些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_,并传递给_。(2)激活B细胞的两个信号包括_和_,被激活的B细胞开始分裂分化为_,其中_细胞再次遇到新冠病毒时能快速增殖分化,产生更强烈的免疫反应。(3)炎症风暴属于免疫性疾病中的_,细胞因子大量增加引起炎症风暴的原理是_。(4)请你根据题干信息,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提出降低低钠血症或低血压的中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的思路:_。【答案】 (1). 树突状细胞 (2). 细胞表面 (3). 辅助性T细胞 (4). 病原体和B细胞接触 (5). 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与B细胞结合 (6). 浆细胞和记
42、忆B细胞 (7). 记忆B细胞 (8). 自身免疫病 (9). 细胞因子大量增加能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使其快速增多,攻击肺细胞,使肺细胞受损 (10). 阻止ACEII蛋白合成基因的表达,或注射与ACEII蛋白结合使之失去识别功能或失去活性的药物v【解析】【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代谢和繁殖病毒的成分有蛋白质和核酸,其中核酸只有一种,即DNA或RNA对于寄生在细胞内的抗原,一般首先通过细胞免疫使抗原暴露,再通过体液免疫的抗体清除抗原。【详解】(1)新型冠状病毒进入人体后,会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细胞摄取,这些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并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
43、2)激活B细胞的两个信号包括病原体和B细胞接触和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与B细胞结合,被激活的B细胞开始分裂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其中记忆细胞再次遇到新冠病毒时能快速增殖分化,产生更强烈的免疫反应。(3)炎症风暴属于免疫性疾病中的自身免疫病,细胞因子大量增加引起炎症风暴的原理细胞因子大量增加能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使其快速增多,攻击肺细胞,使肺细胞受损。(4)降低低钠血症或低血压的中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的思路:阻止ACEII蛋白合成基因的表达,或注射与ACEII蛋白结合使之失去识别功能或失去活性的药物。【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
44、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25. 图甲是株盆栽植物,乙图表示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a-g代表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植物器官的作用。代表芽。代表茎)。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乙图_点浓度可表示甲图处生长素浓度,此时处的生长状况与处不同的原因是_。如果去掉,_(选“”或“”)会优先发育。(2)将甲图植物侧向下水平放置较长时间后,若d点表示侧生长素浓度,_(填字母)点可表示侧生长素浓度。此时生长素的分布不均是由于_导致平衡石细胞中_的沉降引起的。(3)若想以发芽的玉米粒为材料证明植物根向地性的感受部位在根冠,应对实验组的发芽玉米粒进行_处理,为了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培养发芽玉米粒的温度和光照环境
45、最好是_。【答案】 (1). g (2). 处(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处(侧芽)抑制生长 (3). (4). g (5). 重力 (6). 淀粉体 (7). 去除根冠 (8). 适宜的温度和黑暗的环境【解析】【分析】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较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植物个的向地生长和顶端优势是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重要体现;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植物的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依次降低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是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长得快,向光侧分布少,长得慢。【详解】(1)甲图处为侧芽,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侧芽生长,可以用乙图的g表示。由于
46、有顶端优势的存在,处结构长不出来,原因是处(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处(侧芽)抑制生长。如果去掉,会优先发育。(2)将甲图植物侧向下水平放置较长时间后,由于重力的作用,处生长素运输向侧,侧因生长素浓度高于侧,生长速度快于侧,若d点表示侧生长素浓度,g点可表示侧生长素浓度。此时生长素的分布不均是由于重力导致平衡石细胞中淀粉体的沉降引起的。(3)若想以发芽的玉米粒为材料证明植物根向地性的感受部位在根冠,应对实验组的发芽玉米粒进行去除根冠处理,为了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培养发芽玉米粒最好是适宜的温度和黑暗的环境。【点睛】本题考查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分析能力,要求考生能够识记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能够分析植物向光性的原因;能够运用植物生长素的作用、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特点和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解释生物现象进行相关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