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2020年12月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1)倩何人,_,揾英雄泪!(辛弃疾_登建康赏心亭)(2) _,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3)韩愈在师说中用反问句强调择师标准的一句是:_,_?2.按要求选择。(1)学校举行足球赛,小明作为年级足球队的守门员在出征前宣誓,他用诗句来表达自己做守门员的信心,你认为下列合适的一联是( )。(2分)A.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B.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C.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D.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
2、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宋代处在以盛唐为标志的古代社会鼎盛期的结尾,因国力的贫弱,内忧外患的侵扰,士人对社会动荡都有深切的体验,_,_,_,也使得仕途的吸引力大打折扣。凡此种种,都促成了“吏隐文化”的发育。向外拓展的能力和意愿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由此情感和思致变得深沉而朝政难为与党争不断带给人的纷扰A.B.C.D.二、阅读 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史前中国的文化基因陈胜前何为文化基因?其概念比较模糊。它是文化与生物长期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一个民族与其他群体间不可完全通约的东西。尼古拉斯韦德天生的烦恼:基因、种族与人类历史一书中指出:人类当下的存在是过去所有时间在内不断
3、进化的产物,其进化单位可以是人类整体,也可以是稳定的社会群体。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文化基因会产生变化,最终影响到当下的存在。中国是农业时代的幸运儿,史前时代温带区域,具有农业起源条件的地方并不多,中国则同时拥有南北两个农业起源中心。农业是靠天吃饭,在农民的心中,最重要的是勤快,唯有勤快才可能有好的收成。跟狩猎相比,农业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从民族志中可知,农民往往瞧不上狩猎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狩猎者是真正靠天吃饭的群体,他们不会种植,很少储备,日子过得似乎很是自由潇洒,但少有保障。狩猎者之所以不愿意从事农业,多因为农业太辛苦,工作单调、繁重,需要长时间等待才有收获。中国人的吃苦耐劳是写在基
4、因里的,这一点也是世界对在外打拼的中国人的印象,这背后无疑有千百年来吃苦耐劳生活历练的影响。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是一部不同文化、不同族群融合的历史,非常幸运的是,中国完成了这一过程。相比而言,欧洲错过了融合的最好时机。历史上的中国统一局面远多于分裂,这其中文化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无疑有许许多多的矛盾与冲突,最终都为文化包容所化解。当代世界上许多地方还在为宗教矛盾相对立,中国早在上千年前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包容作为一个优秀的文化基因在这个分化对立严重的世界上显得非常珍贵,设若这个世界多一些包容,何至于有那么多的冲突,那么多的流血。中国人思考问题的习惯总是先整体而后局部,比如中国人对
5、“战略”一词的定义,就认为它是整体性、全局性的问题。而西方对“战略”的定义就是如何去战胜对手的、非战术的策略。整体性思维赋予我们在思考问题时有较好的宏观把握能力,而在微观、中观上较为忽视。考察西方当代社会科学,就会发现他们在中层的理论方法方面做得非常好,很值得我们学习。整体性思维的根源就是中国漫长的农业生活史,农业是一个自给自足的文化生态系统,它取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生产与自然节律一致,与动植物的习性一致,与人本身的需求一致,整体性是生存的保证。相比而言,西方农业不是自给自足的,谷物农业与畜牧经济存在固有的矛盾,还需要通过远距离贸易才能满足生活需要,由此更偏向对抗与外求。上万年的农业生活,
6、强烈的家乡、宗族观念形成一个个关系密切的群体,不合群的人是难以把基因传递下去的。也正因为合群,中国人也就成了世界上最难被同化的族群之一。文化是社会性的存在,因为有社群存在,种族文化彼此区别,各有共性,各自发展。不过,随着工商业的发展,个人经济能力与地位的提高,个人的独立性越来越强,再加上西方文化的影响,年轻一代合群性弱了许多。罗素对中国社会的观察有一种旁观者的清明,他注意到一个我们几乎忘记了的中国特性,那就是雅致!琴棋书画诗酒花,中国人的生活已经为近万年农业社会的历史所积淀的文化意义所渗透。中国人可以欣赏素墙上梅花的阴影;可以在阴翳中沉醉于若有若无的画像;写诗追求典雅、精致、含蓄、传神;书法若
7、是没有上溯古代碑刻名帖,笔墨之间看不出联系来,纵然工整也不会有人欣赏。这也可以追溯到中国新石器时代先民对玉石的爱好上,玉的美就是含蓄的,含蓄也成了中国审美的特征。如果不是中国文明绵延不绝,我想不可能有积淀深厚的文化意义,也就不可能有如此悠长的回味。因为经历多了,中国文化不屑于那种没有余地、赤裸裸的表述。中国文化的基因根源在此,向史前时代的追溯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文化的历史与现实。过去数千年中,大部分时候这些文化基因是有利的,近现代则饱受诟病。正当我们即将要将其抛弃的时候,它似乎完成了调整,重新焕发出了生机,与当代社会的发展找到了契合点。(选自读书2020年第7期,有删改)3.第段中加点词“通约”
8、在文中的含义是_。(2分)4.下列能够根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3分)A.地处温带是史前中国农业起源的必要条件。B.欧洲人由于不包容而错失融合的最好时机。C.因年轻一代的成长,传统族群将逐渐解体。D.部分史前的文化基因将融入时代不断延续。5.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A.相比于农民,狩猎者的基因里没有写入吃苦耐劳。B.如果这个世界上都是中国人就不会有冲突和流血。C.罗素是发现被中国人自己遗忘的诗性文化的第一人。D.先祖们很早就选择了崇玉,玉也蕴含了中国的文化。6.概述本文的写作思路。(5分) 8.请根据本文观点,分析黄庭坚登快阁一诗所蕴含的中国文化基因。(4分)痴儿了却公
9、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6分)山坡上的糖毛云尔在冬天的山坡上,迎着呜呜作响的北风跑来跑去,最消耗体力,所以,跑着跑着,我们的肚子开始咕咕叫起来,于是大家不约而同停下脚步,寻找可以吃的食物。结果,很让人失望,山坡上空空如也。如果是春天,在山坡上跑累了,肚子咕咕叫起来,我们会就地坐下来,一边喘着粗气,使呼吸慢慢平缓,一边伸手摘几朵野花放进嘴里,这样的话,饥饿感很快就消失了。这种野花,红色的花瓣仿佛放在红色染料里染过一样,特别鲜艳醒目。到了秋末,天气渐渐变凉,大地上的草
10、木由盛而衰,那些能吃的东西便开始退潮一样,从我们这些孩子的视野里消失了。这时,也正是大雁飞往南方的时候。这些个头很大的鸟儿,从我们头顶上一拨接着一拨地飞过。它们飞得很低,可以看清楚它们张开的喙。是的,它们张开着喙,不停地飞,这个样子,像极了在山坡上奔跑的孩子。我们这些喜欢张开着嘴巴在山坡上奔跑的孩子,在这方面具有深切的体验。我们可以想象风如何从它们张开的喙里灌进去,可以想象因为灌进去太多的风,大雁的肺部产生了隐隐的像游丝一样的疼痛。当这些大雁飞过了前面那些山峰,整个天空骤然沉寂下来。大雁迁徙的时候,是村子里的孩子最安静的时候。我们坐在山坡上,仰着头,我们的目光以及小小的身体,随着大雁缓慢地转动
11、。这时候,如果从远处看,这些坐在山坡上的孩子,仿佛一丛丛说不出名字的草木,被风吹拂着,不停地倒伏下去,继而又抬起来,如此反复。或许是这些南飞的大雁吸引了我们太多的注意力,我们不再感到饥饿。偶尔,我们会从屁股底下的草地上,扯几片草叶子放进嘴里咀嚼。记忆里,似乎是在嚼过这种草叶子之后,辽阔的秋天便被冬天取代了。冬天来了,我们这些喜欢奔跑的孩子,还是像过去那样奔跑,我们从一面山坡跑向另一面山坡,谁也不知道这样的奔跑到底具有什么意义。村子里的大人们将我们打发到山坡上去,他们挥舞着手说,去疯跑吧,跑得越远越好!因为只有我们这些爱吵闹的孩子离开了他们的视线,这些稳重的大人才可以安下心来做一些事情。比如父亲
12、,可以拿起毛笔,在报纸上作画,重温一个画家的梦想。比如母亲,她会利用稍纵即逝的冬日下午的时光,亡羊补牢似的继续做那些越冬的准备工作。不能不说这是皆大欢喜的事情,没有了大人的呵斥,我们的奔跑变得更加放肆,更加无拘无束。现在想来,这样的奔跑并不是无缘无故的。是的,我们这样跑来跑去,是因为我们小小的身体有一种神秘的欲望在蠢蠢欲动,在一刻不停地驱使着我们。我们当时年纪还太小,还说不出这种欲望的名字,还描绘不出它那种毛茸茸的样子。直到这些奔跑的孩子有朝一日长大了,他们才蓦然明白,他们身体中的这种欲望与飞翔有关,他们的奔跑其实就是飞翔之前的助跑然而,我们还尚未飞起来,我们的肚子却已经咕咕叫唤起来了。我们必
13、须寻找一点裹腹的食物吃下去,将嚣张的饥饿挫败,不然接下来,我们的奔跑将无以为继。可是,这是草木衰败的冬天啊,那些为我们提供花朵、提供叶子以及果实的草木全都枯萎了。就在我们失望的时候,有一个孩子喊起来,我们可以吃草根啊。于是,我们开始手脚并用,刨开那些松软的沙土,饿极了的我们像牛一样咀嚼着这些宛如铁丝的茅草根。这些宛如铁丝的茅草根,这些白中泛黄俨然动物骨骼一样的茅草根,竟然像一座小小的糖的仓库。无疑,这些糖,是这些茅草用来抵御这个漫长冬天的能量,是这些茅草积攒下来的从冬天慢慢走向春天所需的粮食,可是现在,它们将这些糖无私奉献给了这些奔跑着的孩子。在我的记忆里,从春天到冬天,我们这些孩子都在山坡上
14、奔跑。我们的身体里,吃下了许多草木的叶子,吃下了许多草木的花朵,吃下了许多草木的根,可是最终,我们都没有飞翔起来。我们不免有些沮丧。渐渐地,我们身体里奔跑的冲动消失了,飞翔的欲望像水土流失一样从身体里消逝了。就在这时候,我们发现自己竟然长大了。长大了的我们,往往对这些草木视而不见。然而,这些记性很好的草木,还清楚地记得我们这些孩子在山坡上奔跑的情景。它们看见我们从山坡上走过,看见我们匍匐在大地上,会发出一阵阵类似叹息的喧哗声。好像它们在愧疚不已,好像它们在责怪自己没有为我们这些孩子提供足够多的糖,才导致我们最终没有飞翔起来。(选自散文2018年第7期,有删改)8.第段都写了孩子们观看大雁,但作
15、者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视角,试分析这样写的作用。(4分) 9.赏析第段的画线句。(4分) 10.文章以“山坡上的糖”为题,有多层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3分) 11.评析本文的思想意义。(5分) (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1214题。(8分)秋夕宿石门馆唐丘丹暝从石门宿,摇落四岩空。潭月漾山足,天河泻涧中。杉松寒似雨,猿鸟夕惊风。独卧不成寐,苍然想谢公。12.第一联中扣诗题中“夕”字的字词是_。(1分)13.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2分)A.冲淡平和 B.幽冷峭洁 C.刚健洒脱 D.深沉含蓄14.本诗二三联写景很有特色,请加以赏析。(5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7
16、分)桓彝,字茂伦,谯国龙亢人。彝少孤贫,虽箪瓢,处之晏如。少与庾亮深交,赴齐王冏义,拜骑都尉。寻辟丞相中兵属,累迁尚书吏部郎,名显朝廷。于时王敦擅权,嫌忌士望,彝以疾去职。尝过舆县,县宰徐宁字安期,通朗博涉,彝遇之,欣然停留累日,结交而别。先是庾亮每属彝觅一佳吏部及至都谓亮曰:“为卿得一吏部矣。”亮问所在,彝曰:“人所应有而不必有,人所应无而不必无。徐宁真海岱清士。”因为叙之,竟历显职。苏峻之乱也,彝纠合义众,欲赴朝廷。其长史裨惠以郡兵寡弱,山人易扰,可案甲以须后举。彝厉色曰:“夫见无礼于其君者,若鹰鹯之逐鸟雀。今社稷危逼,义无晏安。”乃遣将军硃绰讨贼别帅于芜湖,破之。会朝廷遣将军司马流为贼所
17、破,遂长驱径进。彝以郡无坚城,遂退据广德。寻王师败绩,彝闻而慷慨流涕,进屯泾县。时州郡多遣使降峻,裨惠又劝彝伪与通和,以纾交至之祸。彝曰:“吾受国厚恩,义在致死,焉能忍垢蒙辱与丑逆通问!如其不济,此则命也。”遣将军俞纵守兰石。峻遣将韩晃攻之。纵将败,左右劝纵退军。纵曰:“吾受桓侯厚恩,本以死报,吾之不可负桓侯,犹桓侯之不负国也。”遂力战而死。晃因进军攻彝。彝固守经年,势孤力屈。贼曰:“彝若降者,当待以优礼。”将士多劝彝伪降,更思后举。彝不从,辞气壮烈,志节不挠。城陷,为晃所害,年五十三。时贼尚未平,诸子并流迸,宣城人纪世和率义故葬之。注:海岱清士:海内清正廉洁的人。语出左传文公十八年。鹰与鹯:
18、比喻忠勇的人。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四十四15.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1)于时王敦擅权( ) (2)以纾交至之祸( )16.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1)寻辟丞相中兵属( )A.寻找 B.不久 C.继续 D.谋求(2)因为叙之( )A.依次序排列 B.叙述,述说 C.记述,著述 D.按功提升17.翻译第段画线的句子。(3分)吾受国厚恩,义在致死,焉能忍垢蒙辱与丑逆通问!如其不济,此则命也。18.用“/”为第段画线句断句。(3分)先是庾亮每属彝觅一佳吏部及至都亮曰19.简析第段桓彝引用左传中语句的用意。(2分) 20.结合具体事例,分析作者是怎样刻画桓彝这一人物形象的。(
19、5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13分)兰溪县灵隐寺东峰新亭记唐冯宿东阳实会稽西部之郡,兰溪实东阳西鄙之邑。岁在戊寅,天官署洪君少卿以为之宰。君之始至,用信待物,用勤集事,信,故人阜,勤,故公济,未期月而其政成。后三年夏六月,余过其邑,洪君导余以邑之胜赏,于是有东峰亭之游。背城之,半里而近,初届佛刹,刹之上方而亭在焉。松门盖空,石道如带,足倦累息,然后造夫极焉。向之池隍馆宇之多,旗亭阛阓之喧,途道往来之众,薄书鞅掌之繁,顾步之余,忽焉如失。但山风飕飕,岭云峨峨,飞轩凭虚,洞壑在下。向背殊状,昏明异色。指遥青而点黛者问之,则曰某山某岩,某林某墅。指远白而曳练者问之,则曰某洲某渚,某湫
20、某塘。高深互呈,心目相竞,飘若象外,意其幻成。余既谐其私,爰究其本。先是邑微登攀游观之所,洪君曾是挈俸钱二万,经斯营斯。因地于山,因材于林,因工于子来,因时于农隙,又何易也!崇山濬谷,佳境胜概,绵亘伏匿,一时发朗,又何能也!君在建中、兴元之间,为江南西道节度使曹王所知。时方军兴,贼寇压境,供亿仓卒,赋平人和,王实赖之。故御史大夫郑滑节度卢公群与君尝同僚,每号之曰:“精金百炼,良骥千里。”诚矣。然则是邑之理,兹亭之胜,于君之分,不为难能。夫播芳尘而鼓馀波者,非文莫可。遂揽笔为记,刊于石而附诸地志焉。注:子来:自愿来。(选自唐文粹)21.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A.且B.则C.然D
21、.夫22.第段的对比描写很有特色,请赏析。(4分) 23.第段画线句中的“私”指_;“本”指_。(2分)24.下列对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本文前后呼应,撰文的缘由和撰文的目的混融一体。B.本文以游踪为线索,叙写登亭揽胜的所见所感所思。C.作者认为好的文章有传扬善举美名使之不朽的价值。D.作者赞赏洪君时流露出洪君是大材而被小用的意思。25.本文题为“兰溪县灵隐寺东峰新亭记”,但写“亭”的笔墨并不多,且意不在“亭”,简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4分) 三、写作70分26.刻意地特立独行是否就能避免随波逐流?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
22、少于800字。2021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解析版)(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2020年12月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1)倩何人,_,揾英雄泪!(辛弃疾_登建康赏心亭)(2) _,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3)韩愈在师说中用反问句强调择师标准的一句是:_,_?【答案】 (1)唤取红巾翠袖 (2)水龙吟 (3)香雾云鬟湿 (4)吾师道也 (5)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容易写错的字:“袖”、“鬟”、“庸”。2.按要求选择。(1)学校举行足球赛,小明作为年级足球队的守门员在出征前宣誓,他用诗句来表达自己做守门员的信心,你认
23、为下列合适的一联是( )。(2分)A.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B.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C.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D.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与理解诗句意思能力。A项,“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意思是“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出外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与明作为年级足球队的守门员在出征前宣誓,表达自己做守门员,不让对手进球的信心不相符。B项,“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意思是“虽然在茫茫沙漠里已经身经百战,连铠甲都磨穿了,但若不彻底打垮敌人,决不返回”,这里强调的打垮敌人,与守门员要守好自
24、家球门,不让对手进球不相符。C项,“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意思是“如果有像李广这样骁勇善战的将军立马阵前,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此句强调捍卫领土主权,不让敌人踏过阴山,与小明守门员,要守住自家球门,不让对手进球情景相符。D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意思是“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将竹子拟人化,表现竹子刚毅性格和顽强的生命力,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与明作为年级足球队的守门员在出征前宣誓,表达自己做守门员,不让对手进球的信心不相符。故选C。(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宋代处在以盛
25、唐为标志的古代社会鼎盛期的结尾,因国力的贫弱,内忧外患的侵扰,士人对社会动荡都有深切的体验,_,_,_,也使得仕途的吸引力大打折扣。凡此种种,都促成了“吏隐文化”的发育。向外拓展的能力和意愿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由此情感和思致变得深沉而朝政难为与党争不断带给人的纷扰A.B.C.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具体考查排序能力。横线前面说到宋代的社会状况,说到士人对社会动荡的体验,因此横线第一个句子也应当说士人的感受或社会对他们的影响,三个句子中只有是这个意思,因此首先排;接着看横线后面,说仕途的吸引力大打折扣,那么前面应当说到原因,是受的影响,衔接更紧密,而是在说朝廷的情况,因此排序为
26、。整个句子排序为。故选B。二、阅读 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史前中国的文化基因陈胜前何为文化基因?其概念比较模糊。它是文化与生物长期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一个民族与其他群体间不可完全通约的东西。尼古拉斯韦德天生的烦恼:基因、种族与人类历史一书中指出:人类当下的存在是过去所有时间在内不断进化的产物,其进化单位可以是人类整体,也可以是稳定的社会群体。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文化基因会产生变化,最终影响到当下的存在。中国是农业时代的幸运儿,史前时代温带区域,具有农业起源条件的地方并不多,中国则同时拥有南北两个农业起源中心。农业是靠天吃饭,在农民的心中,最重要的是勤快,唯有勤快才可能有
27、好的收成。跟狩猎相比,农业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从民族志中可知,农民往往瞧不上狩猎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狩猎者是真正靠天吃饭的群体,他们不会种植,很少储备,日子过得似乎很是自由潇洒,但少有保障。狩猎者之所以不愿意从事农业,多因为农业太辛苦,工作单调、繁重,需要长时间等待才有收获。中国人的吃苦耐劳是写在基因里的,这一点也是世界对在外打拼的中国人的印象,这背后无疑有千百年来吃苦耐劳生活历练的影响。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是一部不同文化、不同族群融合的历史,非常幸运的是,中国完成了这一过程。相比而言,欧洲错过了融合的最好时机。历史上的中国统一局面远多于分裂,这其中文化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
28、无疑有许许多多的矛盾与冲突,最终都为文化包容所化解。当代世界上许多地方还在为宗教矛盾相对立,中国早在上千年前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包容作为一个优秀的文化基因在这个分化对立严重的世界上显得非常珍贵,设若这个世界多一些包容,何至于有那么多的冲突,那么多的流血。中国人思考问题的习惯总是先整体而后局部,比如中国人对“战略”一词的定义,就认为它是整体性、全局性的问题。而西方对“战略”的定义就是如何去战胜对手的、非战术的策略。整体性思维赋予我们在思考问题时有较好的宏观把握能力,而在微观、中观上较为忽视。考察西方当代社会科学,就会发现他们在中层的理论方法方面做得非常好,很值得我们学习。整体性思维的根源就是中国漫
29、长的农业生活史,农业是一个自给自足的文化生态系统,它取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生产与自然节律一致,与动植物的习性一致,与人本身的需求一致,整体性是生存的保证。相比而言,西方农业不是自给自足的,谷物农业与畜牧经济存在固有的矛盾,还需要通过远距离贸易才能满足生活需要,由此更偏向对抗与外求。上万年的农业生活,强烈的家乡、宗族观念形成一个个关系密切的群体,不合群的人是难以把基因传递下去的。也正因为合群,中国人也就成了世界上最难被同化的族群之一。文化是社会性的存在,因为有社群存在,种族文化彼此区别,各有共性,各自发展。不过,随着工商业的发展,个人经济能力与地位的提高,个人的独立性越来越强,再加上西方文化
30、的影响,年轻一代合群性弱了许多。罗素对中国社会的观察有一种旁观者的清明,他注意到一个我们几乎忘记了的中国特性,那就是雅致!琴棋书画诗酒花,中国人的生活已经为近万年农业社会的历史所积淀的文化意义所渗透。中国人可以欣赏素墙上梅花的阴影;可以在阴翳中沉醉于若有若无的画像;写诗追求典雅、精致、含蓄、传神;书法若是没有上溯古代碑刻名帖,笔墨之间看不出联系来,纵然工整也不会有人欣赏。这也可以追溯到中国新石器时代先民对玉石的爱好上,玉的美就是含蓄的,含蓄也成了中国审美的特征。如果不是中国文明绵延不绝,我想不可能有积淀深厚的文化意义,也就不可能有如此悠长的回味。因为经历多了,中国文化不屑于那种没有余地、赤裸裸
31、的表述。中国文化的基因根源在此,向史前时代的追溯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文化的历史与现实。过去数千年中,大部分时候这些文化基因是有利的,近现代则饱受诟病。正当我们即将要将其抛弃的时候,它似乎完成了调整,重新焕发出了生机,与当代社会的发展找到了契合点。(选自读书2020年第7期,有删改)3.第段中加点词“通约”在文中的含义是_。(2分)4.下列能够根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3分)A.地处温带是史前中国农业起源的必要条件。B.欧洲人由于不包容而错失融合的最好时机。C.因年轻一代的成长,传统族群将逐渐解体。D.部分史前的文化基因将融入时代不断延续。5.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A.相
32、比于农民,狩猎者的基因里没有写入吃苦耐劳。B.如果这个世界上都是中国人就不会有冲突和流血。C.罗素是发现被中国人自己遗忘的诗性文化的第一人。D.先祖们很早就选择了崇玉,玉也蕴含了中国的文化。6.概述本文的写作思路。(5分) 8.请根据本文观点,分析黄庭坚登快阁一诗所蕴含的中国文化基因。(4分)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答案】3.找出共同点 4.D 5.D 6.文章首先以设问和引用,指出文化基因具有独特性、历史性和现实影响力,为下文奠定立论的基础,接着从民族发展的历史角度和与其它文化的对比中分
33、析指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中有勤快、包容、整体性、合作、雅致等因素,最后联系现实,指明这些文化基因在现代面临的挑战和生机。 7.黄庭坚的登快阁写渴望从俗事中脱身,投身自然审美、琴酒自娱的生活,体现了对雅致的艺术性生活的追求,在表情达意上用借景抒情、用典、选取优美典雅的意象等方式,体现了含蓄的文化特征。【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题干要求理解第段中加点词“通约”在文中的含义。结合“它是文化与生物长期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一个民族与其他群体间不可完全通约的东西”分析可知,这句话是对“文化基因”的阐释,“一个民族与其他群体间”是不可能完全有着共同点的,故“通约”指“找出共同点”。4.本题
34、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地处温带是史前中国农业起源的必要条件”说法错误。由原文“中国是农业时代的幸运儿,史前时代温带区域,具有农业起源条件的地方并不多,中国则同时拥有南北两个农业起源中心”的表述可知,选项中“必要”太过绝对。B.“欧洲人由于不包容而错失融合的最好时机”说法错误。原文只是说“相比而言,欧洲错过了融合的最好时机”,并没由说是因为不包容的原因,选项强加因果。C.“因年轻一代的成长,传统族群将逐渐解体”说法错误。由“不过,随着工商业的发展,个人经济能力与地位的提高,个人的独立性越来越强,再加上西方文化的影响,年轻一代合群性弱了许多”可知,文中只是说“合群性弱了许多”,
35、并没有“传统族群将逐渐解体”的说法。故选D。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A.“相比于农民,狩猎者的基因里没有写入吃苦耐劳”说法错误。由原文”狩猎者之所以不愿意从事农业,多因为农业太辛苦,工作单调、繁重,需要长时间等待才有收获”可知,狩猎者的确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但并不能说明狩猎者的基因里没有写入吃苦耐劳,选项太过绝对。B.“如果这个世界上都是中国人就不会有冲突和流血”说法错误。原文的表述是“设若这个世界多一些包容,何至于有那么多的冲突,那么多的流血”,选项曲解文意。C.“罗素是发现被中国人自己遗忘的诗性文化的第一人”说法错误。原文是“罗素对中国社会的观察有一种旁观者的清明,他注意到一
36、个我们几乎忘记了的中国特性,那就是雅致”,并没有“第一人”的说法。故选D。6.本题考查学生概述文章写作思路的能力。题干要求概述本文的写作思路,作答本题,需要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落大意,然后用恰当的连接词进行整合。全文一共有七段。第段,以设问和引用,指出文化基因具有独特性、历史性和现实影响力,为下文奠定立论的基础。第段,从民族发展的历史角度和与其它文化的对比中分析指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中有勤快、包容、整体性、合作、雅致等因素。第段,联系现实,指明这些文化基因在现代面临的挑战和生机。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题干要求根据本文的观点,分析黄庭坚登快阁一诗所蕴含的中国文化基因。作答本
37、题,首先要理解这首诗的内容以及本文的观点,然后结合写作背景进行分析。“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意思是我办完了公事,登上快阁,在这晚晴的余辉里倚栏远眺。写出作者渴望从俗事中脱身,投身自然审美、琴酒自娱的生活,体现了对雅致的艺术性生活的追求。“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意思是远望无数秋山,山上的落叶飘零了,浩渺的天空此时显得更加辽远阔大,澄净如玉的澄江在快阁亭下淙淙流过,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这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诗人借景抒情,选取优美典雅的意象,体现了含蓄的文化特征。“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意思是友人远离,早已没有
38、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好清樽美酒,聊以解忧了。诗人巧用典故,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事,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形象神情托了出来,表情达意含蓄,体现了含蓄的文化特征。“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意思是希望能坐上归船,吹弄着悠扬的长笛,回到那遥远的故乡我的这颗心呵,早已和鸥订好盟约了。选取特定的意象“归船”“白鸥”表意,体现了含蓄的文化特征。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6分)山坡上的糖毛云尔在冬天的山坡上,迎着呜呜作响的北风跑来跑去,最消耗体力,所以,跑着跑着,我们的肚子开始咕咕叫起来,于是大家不约而同停下脚步,寻找可以吃的食物。结果,很让人失望,山坡上空空如
39、也。如果是春天,在山坡上跑累了,肚子咕咕叫起来,我们会就地坐下来,一边喘着粗气,使呼吸慢慢平缓,一边伸手摘几朵野花放进嘴里,这样的话,饥饿感很快就消失了。这种野花,红色的花瓣仿佛放在红色染料里染过一样,特别鲜艳醒目。到了秋末,天气渐渐变凉,大地上的草木由盛而衰,那些能吃的东西便开始退潮一样,从我们这些孩子的视野里消失了。这时,也正是大雁飞往南方的时候。这些个头很大的鸟儿,从我们头顶上一拨接着一拨地飞过。它们飞得很低,可以看清楚它们张开的喙。是的,它们张开着喙,不停地飞,这个样子,像极了在山坡上奔跑的孩子。我们这些喜欢张开着嘴巴在山坡上奔跑的孩子,在这方面具有深切的体验。我们可以想象风如何从它们
40、张开的喙里灌进去,可以想象因为灌进去太多的风,大雁的肺部产生了隐隐的像游丝一样的疼痛。当这些大雁飞过了前面那些山峰,整个天空骤然沉寂下来。大雁迁徙的时候,是村子里的孩子最安静的时候。我们坐在山坡上,仰着头,我们的目光以及小小的身体,随着大雁缓慢地转动。这时候,如果从远处看,这些坐在山坡上的孩子,仿佛一丛丛说不出名字的草木,被风吹拂着,不停地倒伏下去,继而又抬起来,如此反复。或许是这些南飞的大雁吸引了我们太多的注意力,我们不再感到饥饿。偶尔,我们会从屁股底下的草地上,扯几片草叶子放进嘴里咀嚼。记忆里,似乎是在嚼过这种草叶子之后,辽阔的秋天便被冬天取代了。冬天来了,我们这些喜欢奔跑的孩子,还是像过
41、去那样奔跑,我们从一面山坡跑向另一面山坡,谁也不知道这样的奔跑到底具有什么意义。村子里的大人们将我们打发到山坡上去,他们挥舞着手说,去疯跑吧,跑得越远越好!因为只有我们这些爱吵闹的孩子离开了他们的视线,这些稳重的大人才可以安下心来做一些事情。比如父亲,可以拿起毛笔,在报纸上作画,重温一个画家的梦想。比如母亲,她会利用稍纵即逝的冬日下午的时光,亡羊补牢似的继续做那些越冬的准备工作。不能不说这是皆大欢喜的事情,没有了大人的呵斥,我们的奔跑变得更加放肆,更加无拘无束。现在想来,这样的奔跑并不是无缘无故的。是的,我们这样跑来跑去,是因为我们小小的身体有一种神秘的欲望在蠢蠢欲动,在一刻不停地驱使着我们。
42、我们当时年纪还太小,还说不出这种欲望的名字,还描绘不出它那种毛茸茸的样子。直到这些奔跑的孩子有朝一日长大了,他们才蓦然明白,他们身体中的这种欲望与飞翔有关,他们的奔跑其实就是飞翔之前的助跑然而,我们还尚未飞起来,我们的肚子却已经咕咕叫唤起来了。我们必须寻找一点裹腹的食物吃下去,将嚣张的饥饿挫败,不然接下来,我们的奔跑将无以为继。可是,这是草木衰败的冬天啊,那些为我们提供花朵、提供叶子以及果实的草木全都枯萎了。就在我们失望的时候,有一个孩子喊起来,我们可以吃草根啊。于是,我们开始手脚并用,刨开那些松软的沙土,饿极了的我们像牛一样咀嚼着这些宛如铁丝的茅草根。这些宛如铁丝的茅草根,这些白中泛黄俨然动
43、物骨骼一样的茅草根,竟然像一座小小的糖的仓库。无疑,这些糖,是这些茅草用来抵御这个漫长冬天的能量,是这些茅草积攒下来的从冬天慢慢走向春天所需的粮食,可是现在,它们将这些糖无私奉献给了这些奔跑着的孩子。在我的记忆里,从春天到冬天,我们这些孩子都在山坡上奔跑。我们的身体里,吃下了许多草木的叶子,吃下了许多草木的花朵,吃下了许多草木的根,可是最终,我们都没有飞翔起来。我们不免有些沮丧。渐渐地,我们身体里奔跑的冲动消失了,飞翔的欲望像水土流失一样从身体里消逝了。就在这时候,我们发现自己竟然长大了。长大了的我们,往往对这些草木视而不见。然而,这些记性很好的草木,还清楚地记得我们这些孩子在山坡上奔跑的情景
44、。它们看见我们从山坡上走过,看见我们匍匐在大地上,会发出一阵阵类似叹息的喧哗声。好像它们在愧疚不已,好像它们在责怪自己没有为我们这些孩子提供足够多的糖,才导致我们最终没有飞翔起来。(选自散文2018年第7期,有删改)8.第段都写了孩子们观看大雁,但作者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视角,试分析这样写的作用。(4分) 9.赏析第段的画线句。(4分) 10.文章以“山坡上的糖”为题,有多层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3分) 11.评析本文的思想意义。(5分) 【答案】8.第段采用孩子们的视角描写大雁,体现了孩子们观察的仔细,这样有利于写孩子们移情于雁,借大雁写出自己奔跑的感受和想象中飞翔的感受。第段通过“从远处
45、看”,采用旁观者的视角写孩子们观察大雁的情形,表现了孩子们的专注、好奇,与山也自然融为一体,成为山野自然的一部分。多视角的描写,有利于全方位地展现了孩子们观察大雁时的情景,也有利于表达孩子们丰富的内心思想感情。 9.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把草根比作铁丝、骨骼和仓库,分别写出茅草根的干枯、瘦小、刚韧而又富含糖分的特点,两种特点形成反差,写出了孩子们吃到草根时的欣喜之情。照应标题,表达了作者对苦难童年的复杂感情。 10. “山坡上的糖”,指山坡上生长的能够给孩子们充饥的花草,也指无私奉献出体内的糖给孩子们的草根,还指那些一直记着孩子、关心孩子们的草木。它是孩子们成长的见证,也是作者对痛苦童年的
46、记忆。 11.本文通过回忆童年的生活,表现了孩子们童年时的童真、梦想和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反思了随着人的成长,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疏离,及由于童年得不到丰富的滋养而无法实现自己的欲望及对自由的追求,指出了当时所处环境的恶劣,引发人们进行反思和总结。它警示我们,在生活中要珍惜理想、滋养理想,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不要放弃对理想的追求。【解析】8.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段落作用的能力。题干要求分析第段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视角写孩子们观看大雁的作用。第段对大雁的描写“这些个头很大的鸟儿,从我们头顶上一拨接着一拨地飞过。它们飞得很低,可以看清楚它们张开的喙”是以孩子门的视角来写的,体现了孩子们观察的仔细;后文写孩子们
47、移情于雁“是的,它们张开着喙,不停地飞,这个样子,像极了在山坡上奔跑的孩子”,借大雁写出自己奔跑的感受和想象中飞翔的感受,更加有生活气息。第段对大雁的描写“大雁迁徙的时候,是村子里的孩子最安静的时候。我们坐在山坡上,仰着头,我们的目光以及小小的身体,随着大雁缓慢地转动”,采用旁观者的视角,写孩子们对大雁的观察,“我们的目光以及小小的身体,随着大雁缓慢地转动”“或许是这些南飞的大雁吸引了我们太多的注意力,我们不再感到饥饿”,写出了孩子们对大雁的专注、好奇,“这时候,如果从远处看,这些坐在山坡上的孩子,仿佛一丛丛说不出名字的草木,被风吹拂着,不停地倒伏下去,继而又抬起来,如此反复”,孩子与山也自然
48、融为一体,成为山野自然的一部分。这两段对大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行文上富有变化,不仅全方位地展现了孩子们观察大雁时的情景,而且也有利于表达孩子们丰富的内心思想感情。9.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丰富含义的理解以及艺术手法的鉴赏能力。题干要求赏析第段的画线句“这些宛如铁丝的茅草根,这些白中泛黄俨然动物骨骼一样的茅草根,竟然像一座小小的糖的仓库”。“这些宛如铁丝的茅草根”“俨然动物骨骼一样的茅草根”“像一座小小的糖的仓库”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茅草根比作铁丝、骨骼和仓库,“宛如铁丝”既是比喻又是夸张,不仅写出了茅草根的干枯,也写出了茅草根的坚硬,形象而生动的写出了茅草根的干枯、瘦小、刚韧而又富含糖分的特
49、点,且两种特点形成反差,孩子们即使是嚼着硬如铁丝的茅草根,也充满了欣喜之情,照应标题“山坡上的糖”,表达了作者对贫瘠而苦难的童年特殊、复杂的情感,读来令人心酸。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标题含义的能力。题干要求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以“山坡上的糖”为题的含义。解答本题要从表里两个方面理解标题含义。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由“如果是春天一边伸手摘几朵野花放进嘴里,这样的话,饥饿感很快就消失了”“这些宛如铁丝的茅草根,这些白中泛黄俨然动物骨骼一样的茅草根,竟然像一座小小的糖的仓库”“这些记性很好的草木,会发出一阵阵类似叹息的喧哗声。好像它们在愧疚不已,好像它
50、们在责怪自己没有为我们这些孩子提供足够多的糖,才导致我们最终没有飞翔起来”可知,“山坡上的糖”,指山坡上能够给孩子们充饥的花草、无私奉糖分草根、那些一直记着孩子、关心孩子们的草木。山坡上的这些草木,它们在孩子们苦难的童年里给予安慰,在贫瘠的生活中使孩子们的“饥饿感很快就消失了”,它们是孩子们成长的见证,也是作者对痛苦童年的记忆。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题干要求评析本文的思想意义,实际上就是要求分析本文的主旨,作答本题,要明确文章所描写的内容,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文章的现实意义与影响等。本文题为“山坡上的糖”,描写了童年时期生活:“跑着跑着,我们的肚子开始咕咕叫起来”“在山坡上跑
51、累了,肚子咕咕叫起来,我们会就地坐下来,一边喘着粗气,使呼吸慢慢平缓,一边伸手摘几朵野花放进嘴里,这样的话,饥饿感很快就消失了”“我们可以想象风如何从它们张开的喙里灌进去,可以想象因为灌进去太多的风,大雁的肺部产生了隐隐的像游丝一样的疼痛”“我们这样跑来跑去,是因为我们小小的身体有一种神秘的欲望在蠢蠢欲动,在一刻不停地驱使着我们”“他们才蓦然明白,他们身体中的这种欲望与飞翔有关,他们的奔跑其实就是飞翔之前的助跑”无疑,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无疑是贫瘠的、充满了苦难的,甚至因为环境的恶劣,以至于童年得不到丰富的滋养而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但孩子们却是纯真的、充满梦想的、有着自由理想的追求,与自然的关系
52、是亲密的、亲近的。这种生活的状态,对自由的渴望与追求,对梦想的追逐警示着我们,要珍惜理想、滋养理想,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中也不要放弃对理想的追求。(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1214题。(8分)秋夕宿石门馆唐丘丹暝从石门宿,摇落四岩空。潭月漾山足,天河泻涧中。杉松寒似雨,猿鸟夕惊风。独卧不成寐,苍然想谢公。12.第一联中扣诗题中“夕”字的字词是_。(1分)13.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2分)A.冲淡平和 B.幽冷峭洁 C.刚健洒脱 D.深沉含蓄14.本诗二三联写景很有特色,请加以赏析。(5分) 【答案】12.暝 13.B 14.本诗二三两联写月亮倒映在山脚下清澈的潭水中随波荡漾,天上的银
53、河也倒映在山涧的河流中,如同从天而降;杉树和松树的叶子在秋风中坠落,如同寒冷的秋雨,发出沙沙的声响,树上的猿猴和宿鸟被阵阵秋风惊醒,发出尖利的惊叫。作者从视觉、触觉、听觉等角度来写景,其中“漾”和“泻”极富动感,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生动地写出山间秋夜的清幽与空旷,并表达了诗人与谢公一样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暝从石门宿”中“暝”是黄昏的意思,扣诗题中“夕”字。故应填:暝。1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风格特点的能力。由“潭月”“天河”“杉松”“猿鸟”这些清冷的意象,以及“寒似雨”“夕惊风”等词语可知本诗的风格特点应是幽冷峭洁。故选B。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
54、诗歌景物描写的能力。“潭月漾山足,天河泻涧中”意思是月亮倒映在山脚下清澈的潭水中随波荡漾,天上的银河也倒映在山涧的河流中,如同从天而降。这是视觉描写,本来描写月光、银河倒映在潭水、河流的景象,本来是静景,但作者用了一个“漾”字,一个“泻”字,化静为动。“漾”字写出了月亮的倒影在潭水中随波荡漾的情景;“泻”字写出了从上而下,一泻千里之势,极富动感。“杉松寒似雨,猿鸟夕惊风”意思是杉树和松树的叶子在秋风中坠落,如同寒冷的秋雨,发出沙沙的声响,树上的猿猴和宿鸟被阵阵秋风惊醒,发出尖利的惊叫。作者从触觉、听觉等角度来写景,以声来衬静,生动地写出山间秋夜的清幽与空旷,结合后文“苍然想谢公”可知表达了诗人
55、与谢公一样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7分)桓彝,字茂伦,谯国龙亢人。彝少孤贫,虽箪瓢,处之晏如。少与庾亮深交,赴齐王冏义,拜骑都尉。寻辟丞相中兵属,累迁尚书吏部郎,名显朝廷。于时王敦擅权,嫌忌士望,彝以疾去职。尝过舆县,县宰徐宁字安期,通朗博涉,彝遇之,欣然停留累日,结交而别。先是庾亮每属彝觅一佳吏部及至都谓亮曰:“为卿得一吏部矣。”亮问所在,彝曰:“人所应有而不必有,人所应无而不必无。徐宁真海岱清士。”因为叙之,竟历显职。苏峻之乱也,彝纠合义众,欲赴朝廷。其长史裨惠以郡兵寡弱,山人易扰,可案甲以须后举。彝厉色曰:“夫见无礼于其君者,若鹰鹯之逐鸟雀。今社稷危逼,
56、义无晏安。”乃遣将军硃绰讨贼别帅于芜湖,破之。会朝廷遣将军司马流为贼所破,遂长驱径进。彝以郡无坚城,遂退据广德。寻王师败绩,彝闻而慷慨流涕,进屯泾县。时州郡多遣使降峻,裨惠又劝彝伪与通和,以纾交至之祸。彝曰:“吾受国厚恩,义在致死,焉能忍垢蒙辱与丑逆通问!如其不济,此则命也。”遣将军俞纵守兰石。峻遣将韩晃攻之。纵将败,左右劝纵退军。纵曰:“吾受桓侯厚恩,本以死报,吾之不可负桓侯,犹桓侯之不负国也。”遂力战而死。晃因进军攻彝。彝固守经年,势孤力屈。贼曰:“彝若降者,当待以优礼。”将士多劝彝伪降,更思后举。彝不从,辞气壮烈,志节不挠。城陷,为晃所害,年五十三。时贼尚未平,诸子并流迸,宣城人纪世和率
57、义故葬之。注:海岱清士:海内清正廉洁的人。语出左传文公十八年。鹰与鹯:比喻忠勇的人。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四十四15.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1)于时王敦擅权( ) (2)以纾交至之祸( )16.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1)寻辟丞相中兵属( )A.寻找 B.不久 C.继续 D.谋求(2)因为叙之( )A.依次序排列 B.叙述,述说 C.记述,著述 D.按功提升17.翻译第段画线的句子。(3分)吾受国厚恩,义在致死,焉能忍垢蒙辱与丑逆通问!如其不济,此则命也。18.用“/”为第段画线句断句。(3分)先是庾亮每属彝觅一佳吏部及至都亮曰19.简析第段桓彝引用左传中语句的用意。
58、(2分) 20.结合具体事例,分析作者是怎样刻画桓彝这一人物形象的。(5分) 【答案】15. (1)独占、专享 (2)缓解 16. (1)B (2)B 17. 我蒙受国君的深厚恩德,按道义应该献出自己的生命,怎能忍受耻辱来和叛贼来往通话!如果这次平叛不能成功,这也就是命啊。 18. 先是/庾亮每属彝觅一佳吏部/及至都/谓亮曰 19. 说明清除背叛朝廷的人是自古以来的传统,并表明平定苏峻叛乱的坚定决心。 20. 通过桓彝自己“去职”却举荐徐宁,表现他的正直无私;通过平叛中的“厉色”“慷慨流涕”“辞气壮烈”等神态的正面描写,体现出他的坚贞不屈。通过俞纵的坚守兰石、力战而死的表现表明其作为部下深受桓
59、彝影响,侧面体现出桓彝忠勇的品格。【解析】15.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1)于时王敦擅权,意思是“当时王敦独揽政权”。擅:独占、专享。(2)以纾交至之祸,意思是“以缓解纷至沓来的祸患”。纾:缓解。16.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1)寻辟丞相中兵属,意思是“不久征召为丞相中兵属”。寻,不久。故选B。(2)因为叙之,意思是“于是对庾亮讲述徐宁的学识品行”。叙:叙述,述说。故选B。17.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本题得分点有:受,蒙受;义,按道义;致死,献出生命;通问,通话;济,成功;此则命也,判断句。18.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子大意是:在
60、此之前,庾亮多次嘱托桓彝寻找一位贤能的吏部人选。待来到京都,桓彝便对庾亮说。“先是”表示另提一件事,属于插叙,可单独断开;“庾亮”是句子主语,“属”是谓语,“彝觅一佳吏部”都是句子的宾语,结构完整,后面断开;“至”是句子的谓语,“都”是宾语,前面省略了主语“彝”,因此在“都”后断开。19.本题考查引用句子的作用。第三段是说苏峻作乱,桓彝集结义兵,想赶赴朝廷。长史裨惠认为本郡兵少力弱,山区之人容易侵扰,可以按兵不动来等待时机后发制人。而引用的话是桓彝驳斥裨惠的话,大意是“见到对自己君主无礼的人,如同鹰鹯追逐鸟雀”,这句话有两层意思,其一,此句出自左传,说明自古以来有对国君无礼的,人人都应当挺身而
61、出去驱逐他们,自己的选择是符合传统的;其二,有人对国君无礼,国家危急,而自己“义无晏安”,表明平定苏峻叛乱的坚定决心。20.本题考查鉴赏塑造人物的手法的能力。塑造人物形象主要手法有正面描写和侧面刻画两种,本文都有。正面描写,如“于时王敦擅权,嫌忌士望,彝以疾去职。尝过舆县彝曰:人所应有而不必有,人所应无而不必无。徐宁真海岱清士。因为叙之,竟历显职”,通过桓彝自己“去职”却举荐徐宁,表现他的正直无私;再如“苏峻之乱也彝厉色曰:夫见无礼于其君者,若鹰鹯之逐鸟雀。今社稷危逼,义无晏安。”“寻王师败绩,彝闻而慷慨流涕,进屯泾县彝曰:吾受国厚恩,义在致死,焉能忍垢蒙辱与丑逆通问!如其不济,此则命也。”“
62、将士多劝彝伪降,更思后举。彝不从,辞气壮烈,志节不挠”,通过平叛中的“厉色”“慷慨流涕”“辞气壮烈”等神态的正面描写,体现出他的坚贞不屈。侧面描写,如“遣将军俞纵守兰石。峻遣将韩晃攻之。纵将败,左右劝纵退军。纵曰:吾受桓侯厚恩,本以死报,吾之不可负桓侯,犹桓侯之不负国也。遂力战而死”,通过俞纵的坚守兰石、力战而死的表现表明其作为部下深受桓彝影响,侧面体现出桓彝忠勇的品格。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
63、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桓彝,宇茂伦,东晋谯国龙亢人。桓彝从小孤苦贫困,即使饮食不足也能坦然处之。年轻时桓彝与庾亮有深厚的往来。两人都投奔齐王冏义,授官骑都尉。不久征召为丞相中兵属,多次升迁做了尚书吏部郎,名声在朝廷很显赫。当时王敦独揽政权,嫌恶忌恨有声望的人,桓彝称病离开任职。曾经路过舆县,舆县县宰徐宁,字安期,豁达开朗,知识广博,桓彝遇到他,欣然停留数日,彼此结为好友而辞别。在此之前,庾亮多次嘱托桓彝寻找一位贤能的吏部人选。待来到京都,桓彝便对庾亮说:“
64、为你找到一位吏部人选了。”庾亮询问人在何处,桓彝说:“人所应有而不一定有,人所应无而不一定无。徐宁真是海岱的一位清士。”于是对庾亮讲述徐宁的学识品行,徐宁马上改任吏部郎,最终担任显要的职务。苏峻作乱,桓彝集结义兵,想赶赴朝廷。长史裨惠认为本郡兵少力弱,山区之人容易侵扰,可以按兵不动来等待时机后发制人。桓彝神色严厉地说:“见到对自己君主无礼的人,如同鹰鹯追逐鸟雀。眼下国家危急,没有偏安一隅的道理。”于是,派遣将军朱绰征讨乱贼偏帅,打败敌方。不久桓彝从石硫出发,恰逢朝廷派将军司马流抢先占据慈湖,被乱贼攻破,接着又长驱直进。桓彝认为本郡没有可坚守之城,于是退兵据守广德。不久朝廷军队大败,桓彝听说后慷
65、慨流泪,屯兵驻守泾县。当时各州县多派人向苏峻表示投降,裨惠又劝桓彝假装与苏峻通和,以缓解纷至沓来的祸患。桓彝说:“我蒙受国家的重恩,义在以死相报,怎能忍垢蒙辱与叛贼通和,如果不能渡过灾难,这是命运的安排。”桓彝固守一年多,势孤力单,叛贼劝降说:“桓彝如果投降,会给他优厚的待遇。”将士多劝桓彝假装投降,再考虑日后发兵,桓彝没有听从,言辞壮烈,表现出不屈的意志和气节。城池沦陷,桓彝被叛军杀害,时年五十三岁。当时贼人还没有平定,桓彝的几个儿子都流离奔走,宣城人纪世和赞赏他的道义因此埋葬了他。(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13分)兰溪县灵隐寺东峰新亭记唐冯宿东阳实会稽西部之郡,兰溪实东阳西鄙之邑
66、。岁在戊寅,天官署洪君少卿以为之宰。君之始至,用信待物,用勤集事,信,故人阜,勤,故公济,未期月而其政成。后三年夏六月,余过其邑,洪君导余以邑之胜赏,于是有东峰亭之游。背城之,半里而近,初届佛刹,刹之上方而亭在焉。松门盖空,石道如带,足倦累息,然后造夫极焉。向之池隍馆宇之多,旗亭阛阓之喧,途道往来之众,薄书鞅掌之繁,顾步之余,忽焉如失。但山风飕飕,岭云峨峨,飞轩凭虚,洞壑在下。向背殊状,昏明异色。指遥青而点黛者问之,则曰某山某岩,某林某墅。指远白而曳练者问之,则曰某洲某渚,某湫某塘。高深互呈,心目相竞,飘若象外,意其幻成。余既谐其私,爰究其本。先是邑微登攀游观之所,洪君曾是挈俸钱二万,经斯营斯
67、。因地于山,因材于林,因工于子来,因时于农隙,又何易也!崇山濬谷,佳境胜概,绵亘伏匿,一时发朗,又何能也!君在建中、兴元之间,为江南西道节度使曹王所知。时方军兴,贼寇压境,供亿仓卒,赋平人和,王实赖之。故御史大夫郑滑节度卢公群与君尝同僚,每号之曰:“精金百炼,良骥千里。”诚矣。然则是邑之理,兹亭之胜,于君之分,不为难能。夫播芳尘而鼓馀波者,非文莫可。遂揽笔为记,刊于石而附诸地志焉。注:子来:自愿来。(选自唐文粹)21.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A.且B.则C.然D.夫22.第段的对比描写很有特色,请赏析。(4分) 23.第段画线句中的“私”指_;“本”指_。(2分)24.下列对本
68、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本文前后呼应,撰文的缘由和撰文的目的混融一体。B.本文以游踪为线索,叙写登亭揽胜的所见所感所思。C.作者认为好的文章有传扬善举美名使之不朽的价值。D.作者赞赏洪君时流露出洪君是大材而被小用的意思。25.本文题为“兰溪县灵隐寺东峰新亭记”,但写“亭”的笔墨并不多,且意不在“亭”,简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4分) 【答案】21.B 22.将山下幽深景象与山上的开阔景象相对比,山外喧闹和山里清净相对比,突出强调山里、山上的开阔与清净特征,强烈的反差,给人如入幻境、物我两和的审美感受。 23.(1)“私”指游玩。 (2)“本”指亭的来历。 24.B 25.本文写
69、亭,对亭的外貌形制没有描写,却用大量的笔墨写“亭”的来历、建造过程和亭周围的景色,还写了洪君稳定一方、供应军需的事迹和同僚对他的极高评价,作者意在写人,赞扬洪君为政善治、举重若轻、造福一方的功绩,并希望以此来垂范后人。【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第段方框处,“君之始至,用信待物”意思是“洪君刚到的时候,就以诚信勤勉来处理事情”。句中的“始”译为“刚”,“刚”表示发生在不久以前;后一句“用信待物”表示前后两个行为、动作出现的时间相距很短,两句之间是承接关系。“刚就”是适用这一语境的关联词。那么方框处可以选用表示这一意思的词语,即可以译为“就”的词语。“且”的义项:1
70、.表递进,而且,并且;况且,再说;2.让步关系,尚且,还;3.并列关系,又,“又又”,“一面,一面”。不合语境。“然”用于句首,一般表示转折,然而。不合语境。“夫”用于句首,发语词,引出议论;不合语境。故选B。2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写作手法的能力。题干要求赏析第段的对比描写,作答本题首先要找出运用对比手法的语句,然后分析效果。山下的景色幽深:“松门盖空,石道如带”;山上的风光开阔:“山风飕飕,岭云峨峨,飞轩凭虚,洞壑在下。向背殊状,昏明异色”;山下的景色与山上的景色相对比。山外人来人往,喧闹不已:“旗亭阛阓之喧,途道往来之众,薄书鞅掌之繁”;山上清净,只有“山风飕飕,岭云峨峨,飞轩凭虚,洞壑在
71、下”;山外喧闹和山里清净相对比。 作者通过这两处对比,突出强调山里、山上的不同:“高深互呈,心目相竞,飘若象外,意其幻成”,给人如入幻境、物我两和的审美感受。2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以及判定文言文实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余既谐其私,爰究其本”意思是:我已经到了游玩的地方,推求亭子的来历。故“私”指游玩。“本”指亭的来历。2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能力。B.“登亭揽胜”理解错误。文中所写的景物的地点并非在“亭”中。2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题干要求简析作者写“兰溪县灵隐寺东峰新亭记”,却意不在“亭”的用意。作答本题,关键在于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由“夫播芳尘而鼓馀波
72、者,非文莫可。遂揽笔为记,刊于石而附诸地志焉”可知,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并非是记载“灵隐寺东峰新亭”,而是想要传扬“洪君”善举美名使之不朽。故本文写亭,对亭的外貌形制没有描写,而是通过写“亭”的来历、建造过程,表现洪君非凡的治理才能。“又何易也”“又何能也”均是作者对“洪君”的评价;后文又有洪君稳定一方、供应军需的事迹和同僚对他的极高评价,“供亿仓卒,赋平人和,王实赖之”“故御史大夫郑滑节度卢公群与君尝同僚,每号之曰:精金百炼,良骥千里。”,赞扬洪君为政善治、举重若轻、造福一方的功绩,并希望以此来垂范后人。参考译文:东阳是会稽西部的州郡,兰溪是东阳西边之县邑。戊寅年,天官署洪少卿做县宰。洪君刚
73、到的时候,就以诚信勤勉来处理事情,有诚信,所以百姓大多信任他,因为勤勉,所以百姓都来帮助他,不满一个月,处理政事就有成绩。过后三年的夏天六月,我经过他任职的县邑,洪君带着我欣赏县邑的美景,于是就有了去东峰亭的这次游览。东峰亭背靠城墙约半里多路的地方,起初到佛刹,佛刹的上面就是东峰亭所在的地方。门前松树遮蔽了天空,门前的石路像一条飘带一样狭长而弯曲,脚走累了停下休息,然后走到了路的尽头。先前那些池隍馆宇所在的地方,集市街道热闹非常,路上人来人往,事物繁忙,顾盼左右,恍然若失。只见山上大风凛冽,山体高大陡峭,东峰亭的四檐若展翅欲飞,高踞峰顶,仿佛临空,下面还有幽深的山谷。山峰丛立,有着奇异的形态,
74、光线忽明忽暗呈现奇异的色彩。我指着远处的青山问是什么山峰,洪君回答说是某座山的某个山岩,某个树林的某个村舍。我指着远处白色的像是铺开的白绢问是什么,洪君说是某个沙洲,某个池塘。高处地处的景物相互呈现,看到的和感受到的景物相互竞争,飘飘然如在尘世之外,以为都是幻觉。我已经到了游玩的地方,推求亭子的来历。之前洪君曾在邑中私下登上我所游览的地方,带上俸禄二万钱,修缮这个地方。根据山势选择恰当的地方,根据树林选择合适的木材,根据自愿的原则选择工人,根据农闲的时间选择修缮的时机,又谈何容易啊!高崇的山岭幽深的山谷,美好的景物风光,绵延不断隐藏的景色,有朝一日被发现使之明朗,又是多大的能力啊!洪君在建中、
75、兴元年间,被江南西道节度使曹王所遇知。当时正征集财物以供军用,乱贼敌人逼近边境,匆忙急迫间按需供给,缴纳赋税平静,百姓安定,曹王实际上都是依赖洪君。前御史大夫郑滑节度卢群曾经和洪君同朝为官,经常称赞他说:“真金需经百炼而成,良马可以日行千里。”的确是这样啊!既然这样,那么这个邑的安定,这座亭的美景,对于洪君来说,不是很难的。传扬善举美名使,一定要写文章才可以。于是,写下这篇文章,刻在石碑上并且附在地方志的后面。三、写作70分26.刻意地特立独行是否就能避免随波逐流?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做真正的特立独行者周国平曾说:
76、“一个把自己的价值完全寄托于他人的理解上的人往往并无价值。”确实,如果人人都为博得他人的理解而委曲求全,全部磨掉自己的棱角,收敛起全部的锋芒,那么,终将千篇一律为同一个过目即忘的模样。因此,就有了这样一些不顾他人眼光,以超出常人理解范围的行为,证明自己是具有高尚人格的“特立独行者”。他,是在妻子葬礼上高歌的大智若愚者;他,是将官职爵位比作腐鼠的狂人;他,是愿曳尾涂中做一只野龟的智者。世人眼中,志得意满的美好生活大概就是金块珠砾,弃置逦迤,绫罗绸缎,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吧。但他不愿为世俗的眼光拘泥。是啊,“日望西山餐暮霞”的生活有何不好?以松为邻,与鹤为友不即为诗意?在逸笔水墨中做一个拈花扫云的贤
77、者,以落英残云酿酒,邀夕阳共饮,醉了,便逍遥成庄周梦里的蝴蝶,飞到山的那头,袖卷菊香一片难道不也是人生赢家?庄子跳脱世俗,挣脱他人理解之枷锁,从此无拘无束?万种风情在往昔,万般尴尬在现世。今天的人们,没有庄子的大智慧,却往往过分期待出位,得到万众瞩目的光芒。君不见,娱乐圈里通过各种手段抢夺头版头条,甚至不惜制造谣言;君不见,某些媒体为了博人眼球刻意制造异样的标题;君不见,某些人在别国发言,竟然说自己的国家空气污染严重到不能呼吸,而别国的空气带着芬芳;君不见,疫情期间不是想着怎么与祖国一起抗“疫”,而是关注那些阴暗面,还著书立说;君不见,多少同龄人在衣着打扮和言谈举止上标新立异,成为了非主流 可
78、惜的是,刻意的特立独行,不仅没有得到想要的名利,反而成为了哗众取宠的笑柄。而有些刻意地特立独行只不过是“标新立异”的代名词,是为了享受哗众取宠的莫名的优越感,而刻意探索与他人的不同观点。通常在自己被别人聚焦时会有满足感,但一旦别人对此失去兴趣,就会莫名地产生一种独孤求败的淡淡的忧桑。所以当大众发生改变时,刻意地特立独行也会跟着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说刻意地特立独行其实就是一种随波逐流。真正的特立独行是虽千万人吾独往矣的气魄,是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执著,是独钓寒江雪的超脱,是我思故我在的承诺。真正的特立独行,应该是低调而沉静的,这样的特立独行放射着一种锦衣夜行般的光芒:你清楚地知道你想要的并为之努力
79、,外界的任何人或事物都不足以影响你的航向;你默默的前行,并不向别人炫耀自己的种种进步;你不在意别人的评断,只询问内心充实与否;你沉默而谦卑着,明白平凡也是值得敬畏的;你不将任何人奉作神明,也不想成为任何人的神明。真正的特立独行,指的是,你的内心,比任何人都要沉静而笃定。这样的人才不会成为随波逐流者。做一个真正的特乐独行者吧!【解析】本题考查写作能力。审题首先要审出题目当中的关键词,这个作文题当中的关键词非常的明显,审题时要抓住“刻意”“特立独行”“随波逐流”。到关键词后,我们要明确两个概念,什么是特立独行,刻意地特立独行又是什么?见识上,想要摆脱平庸,拒绝成为大多数,不是仅仅在外在形式上表现出
80、和别人不同,而是因为拥有对于世界和外在的成熟看法,而能够勇敢地将它表达出来。操守上,一个人想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品行卓绝,是需要有远大的志向,对自己透彻的认知,以及强大的自控能力,并不会因为外界的看法而随意改变自己的行事方式。综合来看,不要追逐表面上与他人的不同,而是要真正做到从心所发,在精神高处、在灵魂深处地找寻自我的价值和光彩,去发出自己的独特声音,才能真正地完成自我的展现。刻意地特立独行实质就是标新立异,“特立独行”往往是不在意这个世界怎么看他。“标新立异”往往是太在意这个世界是怎么看他的。“特立独行”是内在的、价值观层面上的,“标新立异”则肤浅很多,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它只是在形式上想要突
81、出自己,甚至是为了更好地融入生活的设置中,甚至标的新、立的异都不是自己想要的,它只是一个有着结果导向的行为而已。刻意地特立独行是否就能避免随波逐流?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立意】1.刻意地特立独行不过是哗众取宠;2.真正地特立独行不需要“刻意”为之;3.刻意地特立独行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随波逐流。【素材】1.我相信,这世上没有任何一个真正特立独行的人,会将“特立独行”当作自己的本意。而刻意追求“特立独行”的人,最后都不免沦为一个哗众取宠的俗众。只因,“特立独行”不是一种行为,不是一种气质,不是一种追求,更不是一项能够供人思前想后的选择。它是一种反抗,是一种受到强大压迫之后,内心深处产生的反抗意识。这
82、种压迫通常来自于两个方面即环境与精神。2.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与其考虑要不要当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不如先想想自己是否受到任何一种压迫。没有压迫就没有反抗,没有反抗,“特立独行”就无从谈起。而你一旦有幸、或不幸地成为一个“特立独行”的人,所失去的一定比你得到的更多。你想过普通的生活,就会遇到普通的挫折。你想过上最好的生活,就一定会遇上最强的伤害。这世界很公平,你想要最好,就一定会给你最痛;你想体会“特立独行”的潇洒,首先就要失去平凡纯朴的欢愉。3.羊群心态形容人们如何受到同侪影响而感染某种行为、追随流行或是购买商品。千万年演化的结果,让人们身上内建了强烈的羊群心态,因为绝大多数时候,从众都是求生存、求低风险的最佳选择落单容易遭到掠食者攻击,而万一集体遭遇不幸,由于财富与幸福是相对的,大家一起变得不好等于大家都没有不好。【结构】题目是“做真正的特立独行者”。文章先从周国平的话引出“特立独行”,再以庄子为例阐明什么样的人才算“特立独行者”。然后转入对“刻意地特立独行”的批判。先是以排比的形式列举了各种“刻意”特立独行的表现形式,接着深入分析其行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从而阐明刻意地特立独行其实就是一种随波逐流。最后再次阐述真正的特立独行的内涵,使文章内容更加深刻。而结尾扣题,呼唤大家做一个真正的特乐独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