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跟踪训练(七)李清照词两首A组基础达标(建议用时20分钟)一、基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玉枕(zhn)凝噎(y)输赢(yn)帘卷西风(jun)B寻觅(m)盈袖(xi)萧条(xio)销金兽(xio)C把盏(zhn)憔悴(jio)堪摘(kn)戚戚(q)D怆然(qin)暮霭(i)锦书(jn)乍暖还寒(hun)解析:A项,“噎”应读y;C项,“憔”应读qio;D项,“怆”应读chun。答案:B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薄雾浓云愁永昼(漫长的白天)瑞脑销金兽(熔化)B有暗香盈袖(充满)凄凄惨惨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C有暗香盈袖(清淡的香气)乍暖还寒(忽
2、然)D憔悴损(相当于“煞”)最难将息(调养,保养)解析:A项,销,焚烧。答案:A3下列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B却是旧时相识C这次第 D怎一个愁字了得解析:A项,“将息”古义指“调养、保养”;今义指“将要熄灭”。C项,“次第”古义指“情况、光景”;今义指“次序,一个挨一个地”。D项,“了得”古义指“囊括得了”;今义指“用在惊讶、反诘或责备等语气的句子末尾,表示情况严重,无法收拾”“不平常,很突出”。答案:B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莫道不销魂莫听穿林打叶声B怎敌他、晚来风急势均力敌C雁过也,正伤心则知明而行无过矣D梧桐更兼细雨二者不可得
3、兼解析:A项,都为否定副词,不,不要;B项,动词,抵挡/动词,同等,相当;C项,动词,飞过,经过/名词,错误,过失;D项,动词,加上/动词,同时具备。答案:A5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B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C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解析:A、B、D三项运用了借代修辞,C项运用了对比修辞。答案:C6名句默写。(1)_,有暗香盈袖。(2)莫道不销魂,_,_。(3)寻寻觅觅,_,_。(4)_,怎敌他、晚来风急!_,正伤心,_。(5)_,到黄昏、点点滴滴。答案:(1)东篱把酒黄昏后(2)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3)
4、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4)三杯两盏淡酒雁过也却是旧时相识(5)梧桐更兼细雨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李清照的醉花阴,完成78题。7“佳节又重阳”中的“又”字对句意表达有何作用?解析:本题考查炼字。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应放到句中、全词中,并结合意象、意境、表达技巧来做综合分析。“又”字表明再一次、又一次,强调词人与丈夫分离已久,已不是第一次在佳节时独守空房了,写出了分离之悲更深。答案:这一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每逢佳节倍思亲”,今日“佳节又重阳”,词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更何况“玉枕纱厨”往昔是与丈夫共用的
5、,可如今自己却孤眠独寝,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寸断心欲碎了。8下片前两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境?解析:这两句采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方法。东篱下的菊花灿烂,花香四溢,富有情趣。然而对词人来说,对花独酌,空想与丈夫一起时的快乐时光,眼前美景不但没有让她变得快乐,反而更激起她心中无限的思夫之情。答案:这两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傍晚于东篱下菊圃前把酒独酌的情景,衬托出词人无语独酌的离愁别绪。重阳佳节,把酒赏菊,本来极富情趣,然而丈夫远游,词人孤寂冷清,离愁别绪涌上心头。即便借酒浇愁,亦是愁更愁了,又哪有心情欣赏这暗香浮动的菊花呢?(二)阅读李清照的声声慢,完成910题。9李清照声
6、声慢“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中的“晚”字,有些版本亦作“晓”字。你认为此处用哪一个字更贴切?为什么?答案:(示例一)我认为用“晚”字更好。用“晚”字才能与下片中的“守着窗儿”“到黄昏”句呼应,也符合诗歌凄凉的意境。(示例二)我认为用“晓”字更好。说“晓来风急”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再者这首词是写一整天,非一晚的事。若用“晚来风急”则反而与下片重复。10该词最后作者以“怎一个愁字了得”收尾,也是独辟蹊径之笔,请简要分析。答案:前人写愁,有的说愁有千斛万斛,有的说愁如江如海,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繁,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
7、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B组能力提升(建议用时30分钟)一、课外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点绛唇闺思李清照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词句开篇点题,并通过“一寸”与“千缕”这一数量上的反差,刻画出词人愁思深重、难忍孤寂的形象。B“惜春”一句,直言其愁,后一句则描写出数点花瓣于风中飘零,如雨点落下的情形,表明春天归去,惜春、惜花,也暗示惜青春、惜容颜。C词人“倚”字
8、后面缀以“遍”字,活画出一深闺女子百无聊赖的烦闷苦恼;“无情绪”指女子没有了往日的心境,独自一人无所事事。D本词借刻画人物形象来反映意绪,将动作描写与心理描写结合,以景物描写烘托气氛、寄寓情感,从而刻画出一位亟待良人归来的女子形象。E本词属于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同期的词作还有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武陵春春晚声声慢寻寻觅觅等。解析:B项,“后一句则描写出数点花瓣于风中飘零,如雨点落下的情形”有误,“几点催花雨”并不是“花落如雨”而是“雨点催花落”;E项,声声慢寻寻觅觅创作于后期。从开篇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几个叠词就可以看出,这与前期的愁情截然不同,这是国破家亡之
9、时的寻觅无着。答案:BE2词尾“连天衰草”一作“连天芳草”,你认为哪种表述更合适?请结合全词说明理由。解析:无论认可哪种表述,都应从景与情的关系入手分析。这是一首闺怨词,女子期盼良人,但良人未归,愁情满腹,如认可“芳草”,这是乐景,应从乐景哀情的角度分析反衬的手法;如认可“衰草”,可以从哀景哀情的烘托角度分析。答案:(示例一)“连天衰草”好。女子期盼良人归来,眼前只有一眼望不到边的连绵衰草,烘托了青年女子倚栏眺望的凄凉情景和思念无望的结果。刻画出一个对爱情专注执着、情感真挚细腻的深闺思妇的形象。(示例二)“连天芳草”好。芳草萋萋与上文“惜春”呼应,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正顺着良人归来时所必
10、经的道路蔓延开去,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然而望到尽头,唯见“连天芳草”,不见良人踪影,反衬出浓重的闺怨。(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临江仙李清照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注】此词作于建炎三年初春,是宋室南渡的第三个年头。秣(m)陵:与下文“建康城”是同一地方,即今江苏南京。试灯: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张灯,以祈丰稔,未到元宵节而张灯预赏谓之试灯。3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句与欧阳修蝶恋花词一样,连用三个“深”字,前两个“深”字重在形容庭院的幽深,第三个“
11、深”字有加强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B次句“云窗雾阁常扃”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门虽设而常关”,同一机杼,都表现了孤傲高洁、恬然自适之情。C“柳梢梅萼渐分明”写出词人喜见之景:柳梢吐绿,梅萼泛青,一片早春风光。写景如画,不设色,浅墨勾勒,寄寓着词人的欣喜之情。D下片紧承上片,触景而伤怀,进而追忆往昔,对比眼前,感到一切心灰意冷。“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今昔对比,无限感喟。E“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与上片情景遥相呼应,进一步表露了词人落寞无奈的心绪,读者仿佛看到了年老憔悴、神情倦怠的女词人的形象。解析:B本词表现“孤寂之心,忧愤之情”。C词人在上片中表现的是哀情,是怕见春景,而不是高兴看
12、到春景。答案:BC4前人评李清照临江仙“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人皆以为巧”,请分析此二句巧在何处。答案:这两句运用对比和对偶的手法,用“春归”与“人老”形成对比,写出春天又回到了建康,而我却只能在建康终老,再也难以回到北地家乡,创设出令人悲痛欲绝的意境。对偶使词句音韵和谐,便于抒发情感。(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鹧鸪天李清照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注】仲宣:王粲,字仲宣,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其登楼赋抒写去国怀乡之思,驰名文坛。随分:随便,随意。5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
13、的两项是()A词作开首便点明这是深秋时节的一天,带着寒意的阳光透过琐窗,洒落在室内,庭院中的梧桐树已失去往昔婆娑身影。B这首词开头的景物描写渲染了气氛,为全词奠定了感情基调。C词作上片前两句叙写由远及近,把自己深深的愁绪与痛苦,附着于外在事物的描写上,颇让人咀嚼。D“秋已尽,日犹长”,这两句中有种主观感受与客观实际之间的反差。E词结句“饮酒”“赏菊”写闲情,写雅事,可见词人情感旷达。解析:C项“词作上片前两句叙写由远及近”错,应为“词作上片叙写由室外及室内”。E项应为“表面上的达观,实际隐含着无限乡愁”。答案:CE6“喜”“宜”二字与全词的情感基调是否一致?请结合全词分析。答案:一致。(1)“
14、喜”“宜”,似写欢乐,实是写悲。喜苦茶,说明酒饮得特别多;酒饮得多,表明愁重。“宜”表面是说香气宜人,实是借香写环境之冷寂,因为只有清冷寂静的环境中,熏香的香气才更能使人明显感觉到。(2)开头两句写寒日梧桐,借景抒情,绘出了作者的孤独和寂寥。下片前三句借写秋日长的主观错觉和王粲典故透露出词人孤身漂泊思归不得的幽怨。最后两句表面达观,实则隐含无限乡愁,故整首词的感情基调是孤寂悲凄的。(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三、语言表达7“菊花”“梧桐”“雨”是李清照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请将这三个词语扩展成一段话。要求:语句通顺,语意连贯,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字。答案:(示例)在乌江畔,在群雁往返的地方,李清照,一个比黄花更清瘦的女子,在滴雨的季节里愁苦寂寞。红烛摇影,摇出一片昏黄;梧桐低泣,滴滴到天明;微风低拂,吹落一地菊花。8请以某诗人或词人的名字为开头,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可增删个别词语。杜甫的“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将牵挂演绎得感人肺腑;因为牵挂,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令人荡气回肠;“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将多少人的牵挂书写得缠绵悱恻。答案:杜甫的“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将牵挂演绎得感人肺腑;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将牵挂吟唱得荡气回肠;李清照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将多少人的牵挂书写得缠绵悱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