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后提升练(九)一、选择题1(2020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1980年8月,邓小平在会见外国记者时指出,“我们过去的一些制度,实际上受了封建主义的影响,包括个人迷信、家长制或家长作风,甚至包括干部职务终身制。我们现在正在研究避免重复这种现象,准备从改革体制着手。”这一认识源于()A“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B拨乱反正工作的顺利进行C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解析:根据材料“1980年”“包括个人迷信、家长制或家长作风,甚至包括干部职务终身制”“我们现在正在研究避免重复这种现象,准备从改革体制着手”,可知由于“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建设惨遭践踏和破坏,邓小平准备进行政治体制
2、改革,故选A项;拨乱反正是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的表现,与设问要求“源于(原因)”不符,排除B项;依法治国方略提出于1997年,排除C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主要体现在经济领域,而材料提到的是政治改革,排除D项。答案:A2(2020四川绵阳四模)以下表格的信息说明()时间表现1982年宪法制定前夕邓小平指出:“要使我们的宪法更加完备、周密、准确,能够切实保证人民真正享有管理国家各级组织和各项企业事业的权力,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利”1982年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进行重新规定,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改为第二章20世纪90年代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得到重视,这个时候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更多地体现了“管理
3、法”的色彩A法律使人民获得感增强B依法治国理念不断强化C社会主义民主基础扩大D国家关注公民基本权利解析:从材料反映的我国对宪法的修改、公民权利的规定和法的作用得到重视,可知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不断完善民主与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的理念不断加强,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国家领导人对于宪法的认识以及宪法内容的修改和法律的特色,没有涉及人民群众对于法律的感受,排除A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是人民当家作主,与材料体现的是宪法和法律等相关内容不符,排除C项;材料只在1982年修正的宪法里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另外两则信息没有涉及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故关注公民基本权利不是材料的全面概括,排除D项。答案:B
4、3(2020全国大联考高三联考)截至2006年底,我国设立法学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已达603所,在校的法律专业本科生接近30万人。有法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达333所,有法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29所,有13所法学教育机构设有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这一现象从本质上说明我国()A民主法制建设水平不断提高B民主法制建设速度空前加快C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D重视高素质法制人才的培养解析:由材料“在校的法律专业本科生接近30万人。有法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达333所,有法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29所,有13所法学教育机构设有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5、可知我国法学专业人数多、法学研究机构多,结合法制建设与民主政治的关系,说明这一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水平的提高,故选A项;民主法制的建设速度加快是现象而非本质,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提及法律体系的建设,排除C项;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材料中的现象而非本质,排除D项。答案:A4(2020广东汕头冲刺试题)1988到1992年间,我国结束了和苏联、蒙古、越南、老挝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敌对状态,实现关系正常化;进一步发展了与日本、印度等国的外交关系;恢复或建立与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文莱、韩国等国的外交关系。这一时期外交的丰硕成果()A有利于改革开放的发展B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C有利于团结第三世界国家D推动了
6、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解析:根据材料“我国结束了和苏联、蒙古、越南、老挝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敌对状态,实现关系正常化;进一步发展了与日本、印度等国的外交关系;恢复或建立与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文莱、韩国等国的外交关系”可知,改革开放后,我国外交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与周边国家发展友好关系,能够为改革开放提供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故选A项;根据材料“我国结束了和苏联、蒙古、越南、老挝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敌对状态,实现关系正常化;进一步发展了与日本、印度等国的外交关系;恢复或建立与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文莱、韩国等国的外交关系”可知,所涉及国家类型多,不光只有西方国家,排除B项;根据材料“我国结束了和苏联、蒙古、越南、老
7、挝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敌对状态,实现关系正常化;进一步发展了与日本、印度等国的外交关系;恢复或建立与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文莱、韩国等国的外交关系”可知,所涉及国家类型多,不光只有第三世界国家,排除C项;材料中所列举的改革开放后外交成果,与加入世贸组织无关,排除D项。答案:A5(2020山东泰安一模)下图为19492005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国家数示意图(单位:个)。其中1980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大幅提升的原因是中国()A“另起炉灶”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B实行对外开放,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C逐渐实现了中美和中苏关系正常化D积极参与新型区域国际合作解析:1980年建交国家数的增加主要是因为对外开放
8、外交方针奉行不结盟,得到更多国家的认同,故选B项;“另起炉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20世纪50年代外交,排除A项;1989年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中美关系正常化实现了,排除C项;1991年两极格局瓦解后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排除D项。答案:B6(2020山西二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国企经营权层面改革的文件,意在使国企成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四自”经济实体。这些文件的颁布()A构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为企业进入市场奠定初步基础C彻底改变了政企不分的弊端D动摇了国有企业的主体地位解析: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国的国有企业出现了经营不善导致严重亏损的现象,直接导
9、致国民经济出现倒退,国企改革迫在眉睫,于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政府发布了一系列文件来推动国企改革,这些文件使得国有企业的自主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以后进入市场奠定了初步的基础,故选B项;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确立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才对国企的弊端进行了彻底改正,排除C项;题干内容仅是对国企进行松绑,增加其经营的自主权,但是不论如何改革,国有企业的主体地位不会动摇,排除D项。答案:B7(2020广东深圳二模)1979年9月,为改变长期以来工农业产品统购包销的
10、购销形式,全国轻工业新产品展销会在北京举办,1个月累计参观人数达到80万人次。1980年社队企业、农垦系统也相继举办了全国性展销会。全国性展销会的举办()A推动了商品流通体制的改革B反映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C说明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D标志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解析:材料全国性展销会的举办改变计划经济下统购包销的购销形式,引入市场调节,推动了商品流通体制的改革,故选A项;材料反映出管理体制的改革,与所有制的调整无关,排除B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才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排除C项;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展开,不符合时间限制,排除D项。答案:A8(2020山东青岛5月质检)改革开放后
11、,股份制企业发展出现两个高潮时期,19891991年,股份制由“热”变“冷”,1991年,党和政府肯定了股份制并强调试点,中国又掀起了股份制发展高潮。这些变化()A体现了乡镇企业兴衰的社会现象B改变了当时不合理的产业结构C反映了现代企业改革的探索历程D推动了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解析:根据材料“19891991年,股份制由热变冷,1991年,党和政府肯定了股份制并强调试点,中国又掀起了股份制发展高潮”可知股份制由“热”变“冷”,到1991年掀起高潮,说明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经营方式正在不断探索,故选C项;股份制改革针对的是国有企业,并非针对“乡镇企业”,排除A项;股份制发展是企业经营方式的变化,并非
12、“产业结构的调整”,排除B项;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与材料所述时间“19891991年”不符,排除D项。答案:C9(2020福建漳州、南平二模)19791983年间,中央采取了建立经济特区、在税收和进口关税给予外资优惠、允许地方政府洽谈外国投资事宜等一系列改善外商投资环境的措施。这些措施()A根除了苏联模式中的僵化部分B巩固了指令性计划经济的主导地位C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发展趋势解析:材料所列举的措施,是对外开放的表现,中国对外开放是对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主动适应,故选D项;根据题目时间19791983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及对外开放
13、还未全面推开,题目所列举的措施也只是在部分地区进行的试点,并且当时中国依然是计划经济体制,排除A项;根据材料所列举的措施,是在冲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排除B项;21世纪初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C项。答案:D10(2020山西阳泉一模)1986年7月,中国向关贸总协定正式提出恢复自己的原始缔约国地位,但中国“复关”谈判却一波三折。1995年11月,中国由复关谈判转为入世谈判,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WTO成员。中国成功入世的重要因素是()A世贸组织规则更加符合中国开放战略B开发浦东彰显出我国对外开放的决心C我国逐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
14、推动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我国逐渐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制定了符合现代市场交易规则的法律法规,与国际惯例接轨,是中国成功入世的重要因素,故选C项;世贸组织规则与关贸总协定基本一致,并未适应中国需要发生改变,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0年,开发浦东,与材料所述时间“2001年”不符,排除B项;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材料所述时间“2001年”不符,排除D项。答案:C11(2020广东二模)由下图可知,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19781999年全国农村人均收入、消费、贫困线比较据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2000年)A彻底消
15、灭了农村贫困B扶贫开发战略成效显著C建成了市场经济体制D完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析:图中农村人均收入、消费、贫困线均呈上升趋势,说明农村收入增加,贫困人口不断减少,反映了扶贫开发战略成效显著,故选B项;A选项“彻底”一词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成是在21世纪初,排除C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至今仍在进行,D选项“完成”一词表述错误,排除D项。答案:B12(2020重庆南开中学5月模拟)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史学界兴起新的边疆研究高潮,不断拓展研究领域。从近代的边界问题研究转向历史疆域、边疆治理研究并重,从单一的边疆历史地理研究到融合民族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等跨学科的研究。这一
16、转变主要说明()A经济发展是边疆史研究的主要内容B时代需要促进边疆史学研究的发展C边疆史研究确保多民族国家的统一D学科交叉研究是史学发展必然趋势解析:这一转变适应了改革开放后,我国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故选B项;根据材料“融合民族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等跨学科的研究”可知,边疆史研究的内容广泛,经济发展并不是其主要内容,排除A项;边疆史研究只能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提供理论依据,但并不能确保统一,排除C项;学科交叉研究只是史学研究的一种方式,“必然趋势”表述错误,排除D项。答案:B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共产党顺应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制定正确的科技战略,推动中国科技现
17、代化的大力发展和科技大国的成长,并由此奠定了中华民族走向繁荣昌盛的不朽基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果断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即“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把原子能、火箭和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列为发展重点。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两弹一星”先后研制成功。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根据世界高科技发展趋势,面对高技术领域激烈的国际竞争,王大珩、王淦昌、杨家墀、陈芳允4位科学家联名上书中共中央,提出跟踪研究世界高新技术动向、发展中国高新技术的建议。国务院立即组织200多位专家研究制定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因该计划于1986年3月提出,所以称“86
18、3”计划。“863”计划在许多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部分成果向商品化、产业化方向延伸,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高新技术取得的主要成就,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实施“863”计划的历史背景,说明其影响。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成就,根据教材内容归纳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核武器、空间技术、生物遗传技术方面的成就。第二小问影响,从增强国防实力、增加粮食产量等方面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背景,从中国的改革开放、第三次科技革命中追赶西方国家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影响,从材料二“在许多研究领域取得
19、重大突破,部分成果向商品化、产业化方向延伸,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概括即可。答案:(1)成就:1964年6月,中国发射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1970年4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轨道,1975年11月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影响:“两弹一星”等高新科学技术成果最先应用于军事领域,增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袁隆平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为世界农业科技做出了重大贡献。(2)背景:改革开放增强了国家实力;世界高技术领域竞争激烈;紧密关
20、注世界高新技术动向、发展中国高新技术。影响:“863”计划在许多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部分成果向商品化、产业化方向延伸,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覆盖的范围中,农村是计划较薄弱的环节,在“大集体”下存在着自留地、自由市场等“小自由”当我国开始启动经济体制市场化进程时,自留地、自由市场等“小自由”必定成为改革的先导。摘编自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自由市场的历史考察材料二陈云指出,“必须考虑到我国人多、地大、各地情况不一样这个事实”,要求中央对地方、地方对工商企业的权力“集中不能过分”“扩大地方的职权是完全必要的”“有些企业的管理权要
21、下放,财务要下放,利润也要下放”。人民网陈云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其卓越贡献材料三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是人为构建起来的一种体制。政府是这一体制的构建者,也是计划者,因此,政府是整个体制的主体一方面,政府必然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保护者,另一方面,政府必然又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者。摘编自赵凌云19492008年间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产生、演变与转变的内生逻辑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中国特色”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解析:本题属于观点评述题,解题时要做到以下步骤:第一,要对材料中的观点表明态度,观点要明确,紧
22、扣题干信息,围绕“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中国特色制定论题”;第二,要结合相关史实对所持观点进行论证说明,做到“论从史出”,有理有据;第三,论证说明的过程,要言之成文。答案:示例:论题:正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中国特色”决定了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可改革性”,也决定了1979年以来中国改革路径的选择。论证: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中国特色”包括:农村中存在农村集市、自留地和家庭副业;地方和企业具有一定的职权;政府是体制的主体。这些因素的存在决定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可改革性,也决定了中国改革路径的选择。农村中的“小自由”成为改革的先导,经济体制改革先在农村展开,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地方和企业具有一定的职权,有利于提高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改革是自下而上推进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企业改革。政府是体制的保护者,也可成为改革者。中国改革是在政府的主导下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