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夺冠之路》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同步练习(江苏专用)第1编 必修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87529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夺冠之路》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同步练习(江苏专用)第1编 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2《夺冠之路》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同步练习(江苏专用)第1编 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2《夺冠之路》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同步练习(江苏专用)第1编 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2《夺冠之路》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同步练习(江苏专用)第1编 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2《夺冠之路》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同步练习(江苏专用)第1编 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C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D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解析:A项“受”同“授”;B项“冯”同“凭”;D项“趣”同“趋”。答案:C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中:靠近B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身:自己C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曾:竟,简直D故为之文以志 志:记解析:A中:合乎。答案:A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于是饮酒乐甚C骐骥一跃,不能十步D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解析:C项都指千里马。A项

2、,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B项,古义:在这时;今义:连词,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D项,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答案:C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 D.解析:D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连词,表示转折关系;连词,表示承接关系。B项,副词,表示感叹语气;代词,他们。C项,介词,从;介词,对于。答案:D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B悠悠乎与颢气俱/游于是乎始C故为之文以志/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D而不知其所穷/道之所存解析:D项,“所”与

3、后面动词组合,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可译为:的地方。A项,连词,表示修饰关系;连词,表示转折关系。B项,助词,的样子;助词,表示停顿。C项,连词,表示目的关系;介词,在。答案:D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B顺流而东也C小学而大遗 D哀吾生之须臾解析:B项,名词用作动词,与例句相同。A项,名词作状语;C项,形容词作名词;D项,动词的为动用法。答案:B7下列句子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客有吹洞箫者 B州之山水有异态者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解析:C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他三项为定语后置句。答案

4、:C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_,不复挺者,使之然也。(2)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_。(3)荀子劝学说:“_;_。”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些至理名言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者后人可以超过前人的思想。(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_。(5)_,_。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6)纵一苇之所如,_。(7)月出于东山之上,_。(8)_,而不知其所止,_,羽化而登仙。答案:(1)虽有槁暴(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功在不舍(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4)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

5、者也(5)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6)凌万顷之茫然(7)徘徊于斗牛之间(8)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9翻译下列句子。(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译文:_(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译文:_(3)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译文:_(4)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译文:_答案:(1)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壮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这是)因为它用心专一的缘故。(2)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个原因吧?(

6、3)不断逝去的,就像这江水,却始终未曾流走;时圆时缺的,就像那月亮,可是最终没有消减或增长啊。(4)心像凝结了,形体像消散了,好像自己跟万物混成了一体。然后才知道我以前未曾游赏过,真正的游赏是从这次开始的。二、能力提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安曰:“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待。”辞不肯受,从事惧然而止。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考。明年,三府举安拜楚郡太守。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按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府丞掾

7、史皆叩头争,以为阿附反虏,法与同罪,不可。安曰:“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遂分别具奏。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余家。建初八年,迁太仆。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书:“北虏既已和亲,宜还其生口,以安慰之。”诏百官议朝堂。公卿皆言夷狄谲诈,求欲无厌,既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不可开许。安独曰:“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司徒桓虞改议从安。太尉郑弘恨之,曰:“诸言当还生口者,皆为不忠。”司隶校尉举奏,安等皆上印绶谢。肃宗诏报曰:“久议沉滞,各有所志。盖策由众定,君何尤而深谢?”帝竟从安议。章

8、和元年,代桓虞为司徒。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后兄车骑将军宪北击匈奴,安与九卿诣朝堂上书谏,以为匈奴不犯边塞,而无故劳师远涉,损费国用,徼功万里,非社稷之计。书连上辄寝。诸卿稍自引止,惟安独守正不移,至免冠朝堂固争者十上。太后不听,众皆为之危惧,安正色自若。窦宪既出,而弟执金吾景专威权,公于京师使客遮道夺人财物。有司畏惮,莫敢言者。安乃劾景惊惑吏人,当伏显诛,寝不报。窦氏大恨。但安素行高,亦未有以害之。(节选自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注】生口:指俘虏。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贷:宽容B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 按:查办C帝感悟,即报许 报:报告D公于京师

9、使客遮道夺人财物 遮:拦阻解析:C报:批复。答案:C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A介词,表示对。B.连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C.代词,他们;取消句子独立性。D.介词,替;动词,写。答案:A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袁安为人严肃庄重有威望,受到当地人的尊敬。起初任县功曹时,就拒绝了从事的私请。从事害怕而没再请托。B楚王英阴谋叛乱,朝廷严加查处,受牵连获罪的人很多。袁安认为他们都是因酷刑而屈招的,就不顾风险上书要求释放他们,最终使四百多家得以出狱。C武威太守孟云主张对已和亲的匈奴,应当归还俘虏以示抚慰。但最初除袁安

10、外其他公卿都反对。D窦太后临朝时,其弟窦宪北击匈奴。袁安认为匈奴不犯边塞,却兴师远征,不是为国考虑的上策,他多次力谏,尽管奏章都被搁置,但他毫不动摇。解析:“袁安认为他们都是因酷刑而屈招的”不正确,应是袁安要求将其中没有明确证据的犯人释放。答案:B13把文中画线的或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译文:_(2)窦氏大恨。但安素行高,亦未有以害之。译文:_(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译文:_答案:(1)如果有不符合实情的,我自当承担罪责,不会因此连累你们。(2)窦氏家族十分忌恨。但袁安平素行为高尚,因此也没有什么办法来陷害他

11、。(3)我认为凡是这个州有点不同常态的山水都被我享有了,却从不知道西山的奇异和独特。【参考译文】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袁安为人严肃庄重有威望,受到当地人尊敬。起初任县功曹,携带着檄文见从事,从事通过袁安送信给县令。袁安说:“公事有邮驿办理,私下请求则不是功曹所应做的。”推辞而没有接受,从事因害怕而没再请托。永平十三年,楚王刘英阴谋叛乱,此事交由郡审理。第二年,三府推举袁安任命他为楚郡太守。此时刘英供辞所牵连并被逮捕的有数千人,显宗十分愤怒,官吏追查十分急迫,被捕的人因痛苦不堪而屈招,惨死的人很多。袁安到郡后,不进官府,先去审查案件,查出那些没有明确证据的犯人,上奏要求放他们出狱。府丞、掾史都

12、叩头力争,认为这是偏袒附和反叛之人,在法律上是同罪,不同意他的做法。袁安说:“如果有不符合实情的,我自当承担罪责,不会因此连累你们。”于是分条详细上奏。皇帝醒悟了,立即批复同意,因此有四百多家得以出狱。建初八年,升任太仆。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奏:“北虏既然已经和亲,我们应该将俘虏归还他们,以此来安抚他们。”皇帝召百官在朝堂上商议。公卿都说夷狄狡诈,贪心从不满足,得到我们归还的俘虏之后,就会狂妄自大,因而不能同意。惟独袁安说:“北虏遣使奉献贡礼和亲,在边境捕获到人口时,便把他们交还我方,这是表明他们畏惧威严,而不是首先违背誓约。不应该对戎狄失信,放俘虏回去足以显示我们中原的优待和宽容,又使边

13、境百姓得到安定,确实是有利的。”司徒桓虞改变看法而依从袁安。太尉郑弘不满,说:“各位说应当归还俘虏的,都是不忠之人。”司隶校尉也上奏,袁安等人都上交印绶谢罪。肃宗下诏回复说:“议而不决,各持己见。凡政策都由众人决定,你有什么过错而深深谢罪?”皇帝最终听从了袁安的建议。章和元年,代桓虞任司徒。和帝即位,窦太后掌管朝政,太后兄车骑将军窦宪北击匈奴,袁安与九卿到朝廷上书劝谏,认为匈奴不犯边塞,而我们却无故兴师远途跋涉,浪费国家财用,到万里之外去求取功劳,这不是为国家考虑的上策。然而接连几次上书都被搁置不发。九卿也都渐渐不再上奏,惟有袁安坚持正道不肯改变,直至摘下官帽在朝廷上争论了十几次。太后不听从,众人都为他感到危险恐惧,然而袁安神色自若。窦宪出征之后,他的弟弟执金吾窦景专掌大权,公然在京师派门客拦路抢夺百姓财物。有关主管官员害怕,不敢上报。袁安便弹劾窦景使官民不安,应当受到公开的处罚,奏章被搁置没有回音。窦氏家族十分忌恨。但袁安平素行为高尚,因此也没有什么办法来陷害他。高考学习网高考学习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