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二轮(选择性考试)专题复习课后提升练:第6讲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87385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二轮(选择性考试)专题复习课后提升练:第6讲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二轮(选择性考试)专题复习课后提升练:第6讲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二轮(选择性考试)专题复习课后提升练:第6讲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二轮(选择性考试)专题复习课后提升练:第6讲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二轮(选择性考试)专题复习课后提升练:第6讲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二轮(选择性考试)专题复习课后提升练:第6讲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二轮(选择性考试)专题复习课后提升练:第6讲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二轮(选择性考试)专题复习课后提升练:第6讲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二轮(选择性考试)专题复习课后提升练:第6讲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二轮(选择性考试)专题复习课后提升练:第6讲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二轮(选择性考试)专题复习课后提升练:第6讲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二轮(选择性考试)专题复习课后提升练:第6讲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后提升练(六)一、选择题1(2020广东深圳二模)1894年11月,日本驻美国公使栗野慎一郎在美国北美评论上发表文章声称:“这场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是现代文明势力与世界上最强大和最顽固的保守主义惰性力之间的斗争。”栗野慎一郎的言行表明,当时日本()A深受独立宣言的影响B获得了西方列强广泛支持C重视掌握国际舆论话语权D致力于推翻中国封建制度解析:由材料“这场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是现代文明势力与世界上最强大和最顽固的保守主义惰性力之间的斗争”可知日本积极构建自身文明形象和清政府的野蛮形象,把自己标榜为文明和进步的国家,把清政府描述为腐朽落后的国家,迎合了西方的文明思维,注重掌握国际舆论的话语权,故选C项

2、;独立宣言发表于1776年,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日本驻美国公使发表的文章,并未提及西方列强的态度,排除B项;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在于抢夺资源,侵略中国,排除D项。答案:C2(2020江西景德镇三模)孙中山指出:“庚子、辛丑以后,中国人的脾气,被帝国主义者认识清楚了些。知道一味的强硬手段,还不济事;必须用些柔和方法,才能将爱和平讲礼貌的中国人压伏得住。”材料表明()A“庚子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B孙中山主张“以和为贵”的外交理念C辛丑条约禁止中国人民反帝斗争D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伟大力量解析:“庚子、辛丑以后,中国人的脾气,被帝国主义者认识清楚了些。知道一味的强硬手段

3、,还不济事”中可以体现中国人的力量的只有义和团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他们不得不改变一味镇压的方式,故选D项;孙中山的言论强调的是列强在侵华过程中因受到中国人民的抵抗而转变了对华殖民策略,“庚子赔款”加重中国百姓负担与孙中山强调的内容不一致,排除A项;“必须用些柔和方法,才能将爱和平讲礼貌的中国人压伏得住”反映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方式的转变,无法体现孙中山的外交思想,排除B项;辛丑条约禁止中国人民反帝与题干中孙中山强调的方向不一致,排除C项。答案:D3(2020山东潍坊一模)1903年出版的蒙学初级修身教科书中有:“群蜂结巢,既成,会议曰:如有伐我巢而残我同种者,共刺之。人之有国,犹蜂之有

4、巢。尔学生当知爱国,当知爱同种。”此文()A宣传优胜劣汰理论B蕴含着民主革命的思想C体现民族危机深重 D表达对平等自由的追求解析:1901年,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与材料中“1903年出版”“学生当知爱国,当知爱同种”相符,故选C项;材料中“当知爱国,当知爱同种”,并未涉及优胜劣汰,排除A项;强调“当知爱国”,但未涉及革命,排除B项;强调“当知爱国”,但未涉及平等自由,排除D项。答案:C4(2020广东一模)下图漫画发表于1908年广州时事画报第九期。以上漫画反映了当时()A农民运动日益高涨B民主思想深入人心C改良运动遭到压制D专制

5、统治濒于崩溃解析:漫画中清政府官员试图浇灭革命的火焰,但遏制不住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因而发出了无奈的感叹,说明清朝专制统治已濒于崩溃,无法挽回,故选D项;1908年,中国并未发生大规模的农民运动,不存在农民运动日益高涨的现象,排除A项;1908年民主思想得到广泛传播,但并未深入人心,B项表述错误,排除;材料的主体是革命,C选项的主体是改良,二者不一致,排除C项。答案:D5(2020江西宜春二模)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平等一文写道:“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这表明()A追求平等是民国时期政治斗争核心B辛

6、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化D民国时期重视平等和法制意识的培养解析:根据材料“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可知民国时期课本强调法律平等,故选D项;民国时期政治斗争核心是民主共和,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课本内容,无法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排除B项;“根本”用词不当,排除C项。答案:D6(2020山东济南二模)袁世凯在谋划帝制时所操弄的各种团体请愿和地方请愿,都意在营造多数之相,使洪宪皇帝在外观上更像是一个被选举出来的皇帝;继起的宣统复辟也以“虚君共和”为宗旨。这说明当时()A

7、帝制复辟具有一定的宪政色彩B传统纲常伦教的统治地位动摇C社会观念受革命影响渐次嬗变D君主立宪政体更合乎民众需求解析:根据“使洪宪皇帝在外观上更像是一个被选举出来的皇帝”“继起的宣统复辟也以虚君共和为宗旨”可知,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帝制也要打着“选举”和“共和”的形式,这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故选C项;帝制复辟本质上是恢复君主专制,不具有宪政色彩,排除A项;传统纲常伦教的统治地位动摇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当时民众的思想受到民主观念影响,但没有具体说明君主立宪政体更合乎民众需求,排除D项。答案:C7(2020广东惠州6月模拟)1898年7月13日,清政府颁布的

8、工商章程中规定:如有能造新器切于人生日用之需,其法为西人旧时所无,请给工部郎中实职。该规定从某种程度上反映()A民族危机日益深重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C民族工业迅速发展D官本位思想得以强化解析:根据材料“如有能造新器切于人生日用之需,其法为西人旧时所无,请给工部郎中实职”可知,清政府奖励新技术新发明,反映了清政府传统经济政策的变化,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奖励新技术新发明,无法体现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奖励新技术新发明,无法体现民族工业迅速发展,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奖励新技术新发明,与官本位思想无关,排除D项。答案:B8(2020广东六校联考)下表为近代中国境

9、内的投资数额及变化(单位:万元),其反映出()1894年1910年国外资本国内资本国外资本国内资本工业资本2 7788 41836 92264 775非工业资本18 59183 700147 686421 035据侯家驹中国经济史整理A甲午战后列强开始对华资本输出B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中国工业化C民族资本是工业化的主要推动者D战前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的侵略解析:根据材料表格18941910年间,国内外资本对于工业和非工业的投资都有了飞速增长,体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中国工业化,故选B项;甲午战后列强对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并非开始对华资本输出,且表格中还涉及国内资本,排除A项;材料中国外资本的投入也

10、占显著比例,排除C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的侵略,排除D项。答案:B9(2020安徽合肥一模)辛亥革命后,实业部规定,商人承办厂矿企业,只要“资本实业于民生主义、国计前途大有裨益”的,政府即予以批准,“力为保护”。这一规定()A有利于资产阶级政治地位提高B促使官僚资本逐渐膨胀C说明了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出现D有效地改善了国计民生解析:政府鼓励支持商人兴办实业,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经济实力的增强从而有利于提高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地位,故选A项;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官僚资本主义逐渐膨胀,排除B项;实业救国思想早在辛亥革命开始前就已经出现,排除C项;“有效地”说法欠妥,排除D项。答案

11、:A10(2020河南新乡二模)下边是1894年和1913年中国民族企业变化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当时()项目1894年1913年家数170家706家资本879万两11 775万两A民族资本成为在华资本主体B清廷极力推动近代企业发展C政府的经济政策发生了异变D资产阶级改良必然走向革命解析:根据材料“1894年和1913年中国民族企业变化表”,可知1913年与1894年相比中国民族企业家和资本都迅猛发展,这主要是由于甲午战后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选C项;近代民族资本受到外国资本的压迫,并未成为主体,排除A项;清政府只是放松了民间设厂的限制,并不是极力推崇,排除B项;1911年辛亥革命已

12、经发生,排除D项。答案:C11(2020安徽蚌埠三模)康有为曾言道:“思开风气,开知识,非合大群不可合群非开会不可。”梁启超也说:“自近世严禁结社,而士气大衰,国之日孱,病源在此,故务欲破此锢习。”据此可知,他们二人都主张()A召开国会商讨救国方案B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C引进西学破除理学传统D兴建学会宣传救亡图存解析:根据材料“思开风气,开知识,非合大群不可合群非开会不可”“自近世严禁结社,而士气大衰,国之日孱,病源在此,故务欲破此锢习”可知此时二人都主张兴建学会启发民众,宣传救亡图存,故选D项;“召开国会”属于政治角度,与“开风气”、振“士气”等思想角度不符,排除A项;材料涉及“开风气”、振

13、“士气”等思想角度,未提及“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目标,排除B项;“引进西学破除理学传统”强调的是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与材料主旨“合群非开会不可”不符,排除C项。答案:D12(2020河北石家庄二模)下图为中国20世纪初社会习俗变化示意图。其反映出当时()A封建传统等级观念已被废除B新文化运动清除了陋习陈规C追求人格平等成为社会时尚D西学东渐开启东西文明交融解析:根据图示可以看到20世纪初礼节由跪拜变为鞠躬、握手礼,称呼由传统的“老爷”“奴才”变为“先生”等新式称呼,说明传统的等级观念逐渐得到改变,追求人格平等成为社会时尚,故选C项;材料只是反映追求平等成为社会风尚,20世纪初的中国封建

14、等级观念依然存在,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并未反映这种礼节和称呼的变化是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且“清除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早在明末就已经开始了西学东渐,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答案:C二、非选择题13(2020山东临沂一模)对于义和团运动,陈独秀在不同时期的评价不尽相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陈独秀认为,产生义和团这个怪物,原因在于:第一、道教;第二、佛教;第三、孔教;第四、以儒释道为精神的中国戏剧;第五、“仇视新学妄自尊大的守旧党”。由这五个原因,“造成了义和拳大乱;以义和拳大乱,造成了一块国耻的克林德碑”。“照上列的事实看起来,现在中国制造义和拳的原因,较庚

15、子以前,并未丝毫减少,将来的结果,可想而知。我国民要想除去现在及将来国耻的纪念碑,必须要叫义和拳不再发生;要想义和拳不再发生,非将制造义和拳的种种原因完全消灭不可”。摘编自克林德碑,新青年1918年第5卷第5期材料二他们只看见义和团排外,看不见义和团排外所发生之原因鸦片战争以来全中国所受外国军队、外交官、教士之欺压的血腥与怨气!他们只看见义和团杀死德公使及日本书记官,看不见英人将广东总督叶名琛捉到印度害死,并装入玻璃器内游行示众!他们只看见义和团损害了一些外人的生命财产,看不见帝国主义军事的商业的侵略损害了中国人无数生命财产!他们只看见义和团杀人放火的凶暴,看不见帝国主义者强卖鸦片烟、焚毁圆明

16、园、强占胶州湾等更大的凶暴!义和团诚然不免顽旧迷信而且野蛮,然而全世界(中国当然也在其内)都还在顽旧迷信野蛮的状态中,何能独责义和团,更何能独责含有民族反抗运动意义的义和团!摘编自我们对于义和团两个错误的观念,向导周报1924年81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此时陈独秀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时陈独秀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并分析原因。解析:(1)第一小问认识,根据材料“产生义和团这个怪物,原因在于:第一、道教;第二、佛教”并结合所学可知,陈独秀分析了义和团这个怪物产生的原因,说明义和团是封建传统文化的产物,此运动造成了中国的困难,但没有认识到义和团对反抗

17、外来侵略的重要作用。第二小问评析,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评价,在积极性上,主要从此时新文化运动借助义和团来批判中国传统文化,宣传西方文化,改变国民愚昧落后思想思考;在消极性上,主要从其对此时帝国主义侵略下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这一外部原因的忽略,从而对帝国主义侵略与义和团出现的认识因果倒置来分析即可。(2)第一小问认识,根据材料“他们只看见义和团排外,看不见义和团排外所发生之原因义和团诚然不免顽旧迷信而且野蛮,然而全世界(中国当然也在其内)都还在顽旧迷信野蛮的状态中,何能独责义和团,更何能独责含有民族反抗运动意义的义和团”得出比较全面地认识义和团运动,不否认义和团运动具有排外、野蛮迷信的同时,更侧

18、重赞扬义和团运动具有的民族抗争精神。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我们对于义和团两个错误的观念,向导周报1924年81期”并结合20世纪20年代的时代大背景,可以从国共合作的实现、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开始需要反帝爱国精神的鼓舞角度思考。答案:(1)陈独秀认为义和团是封建传统文化的产物,义和团运动是造成中国困难的原因,没有认识到义和团运动反对外来侵略的作用。对帝国主义侵略与义和团出现的认识因果倒置,忽略了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这一重要的外部原因。1918年,正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否定义和团运动实质是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批判,弘扬西方文化,改变国民愚昧落后思想。(2)比较全面地认识义和团运动,

19、不否认义和团运动具有排外、野蛮迷信的同时,更侧重赞扬义和团运动具有的民族抗争精神。1924年国共合作实现,“打倒列强,除军阀”的革命任务,需要义和团反帝爱国精神的鼓舞。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西周,国指的是天子赐给诸侯的封地;到春秋战国时代,国指的是群雄争霸的列国;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国乃是以皇权为核心的王朝但到了近代,中国的启蒙知识分子普遍认为古代中国只知家族,不知国家,缺乏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意识。为了建立近代国家,首先必须“去家化”,批判家族主义,将国家从宗法伦理中剥离,使其获得独立性。到五四时代,家族谱普遍被视为专制主义之渊薮,要建立民主共和,就必须首先打倒宗法家族,儒家的三

20、纲思想成为首当其冲的目标。许纪霖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国家”的概念。(要求:写明论题,古今关联,史论结合。)解析:根据材料“在西周到春秋战国时代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国乃是以皇权为核心的王朝但到了近代,中国启蒙到五四时代就必须首先打倒宗法家族,儒家的三纲思想成为首当其冲的目标”可以确定出论题。然后结合所学史实进行阐述。最后结论升华:在家国天下体系中,国并非近代的民主国家;国家的概念经过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国与家脱钩,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形成。答案:示例:论题:国家的概念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阐述:西周以来,在分封制、宗法制的影响下,家国一体;特别是以皇帝为核心的王朝国家,国只是家国天下的中间环节,受到儒家伦理的规范,并不处于核心位置。近代以来,面对西方侵略,民族危机加剧,在反抗外来侵略中,民族国家意识逐渐形成;特别是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国家的概念从宗法家族的儒家伦理中逐渐剥离,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结论:在家国天下体系中,国并非近代的民族国家;国家的概念经过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国与家脱钩,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