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试题1冀教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8737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试题1冀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试题1冀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试题1冀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试题1冀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试题1冀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试题1冀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五单元练习测评卷第一部分(1-4题,14分)1根据要求填写诗词原句。(每空2分,共6分)1)过尽千帆皆不是,_、_。2)子在川上曰:“_”。3)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认为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2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写出与“乡愁”有关的完整诗句_,_。3写段话用上“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不少于50字。 _。4选择中你喜欢的一个人物,结合社会生活,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_。第二部分(5-题 46分)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面问题(一) 节选(15分)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蜀之鄙有二僧,其

2、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时而往?”曰:“吾一瓶一体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东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去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5给下面的字注音。鄙( ) 恃( )6解释加点字。西蜀之去南海_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7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_。 子何时而往? _。8作者提出一个很富有哲理的道理是:_。(用原文回答)9结尾用了一个反问句式?有何表达效果? _。(二) 最美的眼神最美的眼神马德一所重点中学百年校庆时,恰

3、逢德高望重的老师雒老八十寿辰雒老师传奇色彩,他所教过的学生,许多已成为蜚声海内教授学者以及活跃在时代前沿的精英是什么原因使雒老师桃李满天下呢?学校决定在百年校庆之际,把这个谜底揭开于是,学校给雒老师教过的学生发出一份问卷,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雒老师的哪些方面最让他们满意五花八门的答案很快反馈了回来,有人认为是他渊博的学识,有人认为是他风趣的谈吐,有人认为是他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有人认为是他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有的同学说喜欢他营造的课堂氛围,有的学生干脆说,雒老师的翩翩风度是他们最满意的然而,学校对这些答案不满意在学校看来,这些闪光之处,也可能是其他老师所具有的,兵马俑代表性仓促之中,学生在众多

4、的学生中,选出100位最有成就的人学校认为这100位学生的成功,肯定或多少受到了雒老师的影响。为了得出较为一致的答案着次的问题很简单:你认为,雒老师的哪一方面对你的人生影响最大。答案很快就以传真、电话、电子邮件的形式反馈了回来。出乎预料的是,这次的答案居然惊人地一致。几乎所有的学生认为。雒老师对他们影响最大的,是他的眼神。这下轮到组织者为难了,本来他们打算通过这种问卷的形式,揭密雒老师,同时把得到的答案,作为学校的传家宝流传下去;然而“眼神”这个答案非但没能起到揭密的效果,反而使事情更加扑朔迷离了。百年校庆的日子很快到来了。庆祝大会隆重地举行,校长讲完话后,便是各界名流的致辞。一位知名的教授上

5、台,先向端坐在中央的雒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说:“今天我有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共聚一堂,首先得感谢雒老师。我刚上这所中学的时候,成绩非常差,说实话,那时我已经丧失了信心和勇气。正是雒老师,把我从困难中拯救了出来。此前母校做了一次问卷调查,问雒老师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是什么,我的回答就是他那会说话的眼神。是的,那时候,同学看不起我,父母对我也失去了信心。然而,雒老师的眼神中流动着的鼓励和肯定,像一股股暖流,温暖着我自卑和沮丧的心。我就是从他的眼神中得到前进的信心和力量,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的”另一位学者致辞的时候,笑着说:“上中学的时候,我最讨厌老师的偏袒,比如偏袒成绩好的,偏袒女生,因为讨厌老师,导

6、致我很厌学。雒老师公正无私的心底,像一方晴朗的天空,清澈、洁净、透明,从他的眼神中流露出来的是种公正的力量,这使我的心也变得晴朗起来”后来上台的学生中,大凡雒老师教过的,无一例外地谈到了雒老师的眼神在严肃中传递着爱意;有人认为雒老师的眼神在安静中透着温和;有人认为雒老师的眼神中蕴满父亲般的慈祥;有人认为雒老师的眼神就是一条流淌的河流,在不断地荡着人的心灵事实上,大会开到这里已经非常成功了。没有想到的是,就在最后,有一位50多岁的教师在事先没被邀请的情况下,走上了大会主席台。他说:“我也是雒老师的一名学生,而且在一所中学也教了二十几年的书。我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想让自己也想雒老师一样,把最美的眼

7、神传递给学生。开始的时候,我总不能做好。后来我渐渐发现,能够传递这样美的眼神的人,需要的并不多,那就是你必须有一个满浸着人间大爱的灵魂。这样的一个人,才会生长出最人性的枝蔓,才会漫溢出爱的芳香。”他讲完之后,台下顿时响起了潮水般的掌声。在对人的影响上,爱的浇灌和人性的感召,永远胜于其他形式。那一天,学校得到了他们最想要的答案。10.学校寻求他们最想要的答案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请简要加以概括。(3分)_11.(1)雒老师的眼神为什么是最美的?(2分)_(2)雒老师眼神的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_12.如果没有第段,文章也很完整.那么.这一段有没有必要?为什么?(4分)_13.(1)在塑造雒

8、老师形象时,本文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2分)_(2)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_14.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最想对你的老师说些什么呢?请写出你想说的话来.(50字左右)(5分)_(三) 读书是种德行读书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选择。当一个人强迫着自己作出某种读书姿态的时候,他其实是在折磨自己了。读书是一种心灵义务。一个人,如果没有把一段青春时光托付给高贵的思想和真诚的文字,那么,他就是自己的敌人,因为他放弃了对自我心灵的塑造,错过了在读书时光中体会“物我两忘”的机缘。这一机缘,错过了,就永远无法弥补。当你回过头来,重新拾起书本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是何等的陌生!古人三日不读书,便觉得面目可憎,更何况是错过了

9、一段读书的岁月呢? 读书作为一种生活习惯,绝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享有的。它是无条件的,完全是自我选择的结果。曾国藩有言:“苟能发愤读书,则家塾可读书,旷野之地、热闹之地亦可读书;负薪牧豕,均无不可读书。苟不能发愤自立,则家塾亦不能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这段话可以从更广阔的意义上去理解,说白了,之所以不读书,首先是因为你不想读书,而并非客观条件不具备。 我读故我思。表面上看来,思想者与无知者的差别或许就在一本书。一本书所产生的精神距离是无法测量的。思想者的沉默,本身就昭示着一种精神力量,而无知者越是喋喋不休,越发暴露其内心的苍白。但是读书并不意味着手不释卷,

10、阅读是一种内在的精神仪式,它的存在不依赖于外在的表演。一个曾经有过一段疯狂的阅读史的人,一个对过去的读书生活心怀依恋的人,即便不能拥有一个书房,一面书橱,一盏书灯,一个畅游书海的安静夜晚,我们依然相信他那份纯洁的读书情感。 读书是一种德性。在理性的引导下,读书人在灿烂星空与神圣道德律之间,获得了灵性和自由,以及诗意的生存。(12分) 1.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读书是一种德性”的?(用文中的话简要回答)(2分) 2.读读第2段中引用的曾国藩的一段话,用一句话概括其内容。(2分) 3. 阅读全文,联系学过的一些课文,说说怎样才能让阅读成为“一种内在的精神仪式”。(4分) 4.古今中外,以读书为

11、乐或因读书而成就美德的名人很多,他们的事例广为传颂。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不少于两例,多举加1分)(2分)5.你最喜欢文中哪一句富有哲理的话?请写出并简要说说理由。(2分)第三部分20. 作文我们不要总顾过去,也不要总希望未来,只要拥有现在.因为拥有了现在,我们就能弥补遗憾的过去;拥有了一串充实的现在,我们就会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我们就会拥有一个饱满的人生!“请以“拥有现在”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文章。(50分)要求:1。文章不少于600字。若写成诗歌,应不于20行。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 答案:第一部分(略)第二部分:6. 距离 难道7. 略8. 为之则难者亦

12、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9. 作者为了启发读者思考上文的道理,激发立志为学的信心,使表达的感情更强烈,故而用了一个反问句式,达到了上述效果。10. 先是同卷调查,对五花八门的答案不满意,再次调查,对“眼神”这个答案更加迷惑,最后通过学生发言,得到了最想要的答案。11. (1)因为各位老师的眼神充满爱意和人性的感召,所以是最美的。(2)各位老师眼神的美,表现在:流动着鼓励和肯定;流露着公正无私;传递着爱意,透着温和,蕴满慈祥;荡涤着心灵。12. 有必要,因为前面的内容只是对各位老师的眼神具体描述,而第8段则通过一位普通老师的发言,揭示了各位老师眼神美的本质,并将其升华,使之成为一种教育形式传递下去。13. (1)侧面描写(间接描写)14. 略15. 从读书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选择,读书是一种生活习惯,阅读是一各内在的精神仪式三个方面加以阐述。16. 发愤读书者择时地。或读书是无条件的,是自我选择的结果。17. (1)视读书为心灵义务。(2)在阅读中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3)在阅读中学会思想(4)在理性的引导下,通过阅读使自己获得灵性与自由,获得诗意的生存。18. 示例:孔子,韦编三绝;马克思,在伦郭图书馆坚持读书数年如一日,写出了;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等。19. 略第三部分:略-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