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17届高三周五练(13) 文数A. 基础过关1已知,则m、n、p的大小关系为( )Amnp Bnpm Cpnm Dpmn 2若log a 1(a0,且a1),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A(,1) B(,+) C(0,)(1,+) D(0,)(,+)3函数 在区间上递减,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4已知函数,若方程有三个不同的实数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A B C D5函数y=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图象大致为( )6函数的图象大致是( ).7 计算:= .8910B.滚动综合一 选择题:1、已知等差数列前9项的和为27,则(A)100 (B
2、)99 (C)98 (D)972、设p:实数x,y满足(x1)2+(y1)22,q:实数x,y满足 则p是q的+(A)必要不充分条件 (B)充分不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3、有一个半球和四棱锥组成的几何体,其三视图如右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 (B) (C) (D)4、已知,则(A) (B) (C) (D)5、函数y=2x2e|x|在2,2的图像大致为(A)(B)(C)(D)6曲线与曲线有公共点,且在公共点处的切线相同,则的值为( )A B C D7若函数在区间上有最小值,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8(普)已知ABC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点分别
3、是边的中点,连接并延长到点,使得,则的值为( )(A)(B)(C)(D)8(重)在平面内,定点A,B,C,D满足 =,=-2,动点P,M满足 =1,=,则的最大值是(A) (B) (C) (D)9、(普)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R.当x0,且a1)在R上单调递减,且关于x的方程恰好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解,则a的取值范围是( )(A)(0, (B), (C),) (D),二解答题:10(12分)函数,其中为使能在时取得最大值的最小正整数(1)求的值;(2)设的三边满足,且所对的角的取值集合为,当时,求的值域11(13分)已知数列满足:,.(1)求数列的通项;(2)设数列满足,求数列的前项和.附加
4、题:12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O,焦点在x轴上,短轴长为2,且两个焦点和短轴的两个端点恰为一个正方形的顶点,过右焦点F与x轴不垂直的直线交椭圆于P,Q两点。()求椭圆的方程;()当直线的斜率为1时,求POQ的面积;()在线段OF上是否存在点,使得以MP,MQ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求出m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A卷:DCCDAA B卷:CACADDDBD 10(1);(2).【解析】试题分析:(1)利用辅助角公式先将函数化为的形式,在根据题目条件得出的表达式,进而得到的值;(2)先根据余弦定理以及基本不等式得到的取值范围,进而得到角的取值集合,再根据(1)的结论,即可求出
5、的值域试题解析: (1)由题意知,即时,即为所求 (2)由余弦定理,得:,即, 由()知,由,得,即 所以:故的值域为 考点:1、辅助角公式;2、余弦定理;3、基本不等式.11(1);(2).【解析】试题分析:(1) 当时,将条件中的等式的换成得到新等式,新旧两个等式相减可得,检验当时,也满足上式;(2)化简,进而代入并裂项,从而.试题解析:解:(1)当时,由得:, 当时, 也满足上式, (2)由(1)知, 考点:1、递推公式;2、对数运算;3、裂项相消法.附加()()()【解析】试题分析:()设椭圆方程为由两个焦点和短轴的两个端点恰为正方形的顶点,且短轴长为2,由此能够求出a,b,c的值,从
6、而得到所求椭圆方程;()右焦点F(1,0),直线l的方程为y=x-1设P,Q,由题设条件得由此入手可求出()假设在线段OF上存在点M(m,0)(0m1),使得以MP,MQ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因为直线与x轴不垂直,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1)(k0)由题意知由此可知试题解析:()由已知,椭圆方程可设为。因为两个焦点和短轴的两个端点恰为正方形的顶点,且短轴长为2,所以。所求椭圆方程为。()因为直线过椭圆右焦点,且斜率为1,所以直线的方程为。设。由得,解得,所以。 ()假设在线段OF上存在点,使得以MP,MQ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因为直线与x轴不垂直,所以设直线的方程为。由可得,因为,所以。设的中点为所以,因为以MP,MQ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所以MNPQ,所以,整理得,。所以, 所以考点:椭圆的标准方程;直线的斜率;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投稿兼职请联系:2355394692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