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时作业:第13单元 第40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87242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时作业:第13单元 第40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时作业:第13单元 第40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时作业:第13单元 第40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时作业:第13单元 第40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时作业:第13单元 第40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时作业:第13单元 第40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时作业:第13单元 第40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时作业:第13单元 第40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时作业:第13单元 第40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3单元 第40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20湖北张家界模拟)有科学家在回忆录中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科研活动开展得很狭窄,只有地质学、生物学、气象学等学科进行了比较连续的科研活动。”形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B新中国成立初期科技水平落后基础薄弱C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未援助D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科研经费难以得到落实答案B解析材料提及我国的科研活动开展狭窄,与资本主义的封锁关系不大,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科技水平基础薄弱,导致我国的科研活动开展得很狭窄,故B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对我国各项建设进行了援助

2、,故C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科研经费难以得到落实”无史实支撑,故D项错误。2(2019江苏宿迁高二期末)有人评论中国某项科技成就:“它的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下列关于“它”的表述正确的是()A属于改革开放时期成就B促使中国成为世界航天强国C标志中国进入航空时代D打破美苏对空间技术的垄断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发射成功”“利用太空”“序幕”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它”的发射成功打破了美苏对空间技术的垄断,故选D项。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是在文革期间,使中国打破了美苏对空间技术的垄断,但还没有成为航天强国,排除A、B两项;第一颗人

3、造卫星发射成功是中国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而不是航空时代的标志,排除C项。3(2019安徽宣城高二期末)20世纪80年代末,“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一度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上的流行语。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与实施B“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推动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D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迫切需求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学好数理化”有助于中国科技的发展,1988年,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使得中国社会掀起一股学习数理化的潮流,故选B项。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排除A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于21世纪初,排除C项;为了快速建成工

4、业强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一五”“二五”计划中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D项。4(2019浙江杭州高二期末)70年以来,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以下成就属于中国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迈入世界先进国家标志的是()A“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B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C中国开始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D“神舟号”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神舟号”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故选D项。A项“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开始,排除;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不

5、能代表中国航天技术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排除B项;C项1990年中国“澳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排除。5(2019江苏宿迁高二期末)我国在19521953年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专业调整,加强了工程、师范和农林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的培养,使专门学院尤其是工科类专门学院有了相当可观的发展。这种做法()A符合中国当时的国情需要B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C落实了“科教兴国”战略D推动国民教育体系形成答案A解析根据“19521953年”可知,此时大规模的院系调整,并且偏向工程、师范和农林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培养,是为了给即将开展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提供人才,符合当时国情的需要,故

6、选A项。此时的人才培养有着现实的社会需要,并不仅仅是为了贯彻教育方针和推动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排除B、D两项;“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是1995年,排除C项。61958年,清华大学全校1万名学生,创作了5000多首诗,3000余首歌曲,1500个剧本,2000篇小说、散文、特写、曲艺,3000多幅漫画,办了700多种系和班级的油印刊物。这一现象主要反映出()A北京的文化教育水平迅速提高B高等教育改革推动了文化进步C政治活动强烈影响文艺创作D社会主义文学创作空前繁荣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期间,清华大学学生创作文艺作品之多与“左”倾思想指导下的社会

7、运动有关,C项正确。文艺作品数量多不一定代表文学艺术水平高或者繁荣,A、D两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高等教育“改革”的内容,B项错误。7(2019云南丘北一中月考)高考作文无论是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都深深地烙上了时代的印记。下列资料选自历年高考优秀作文,其中选自1977年高考的是()A“凡是有歌声的地方,都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地大干社会主义”B“在做十几年前应做的事:投考普通大学。向四人帮讨还时间,为祖国争气”C“同外国人做生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方面的人才少了行吗”D“在改革开放深入展开的时刻,我们更需要这种横跨度的攀登”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地大

8、干社会主义”是在“大跃进”时期,故A项错误;“向四人帮讨还时间”说明“文革”结束,高考开始恢复的时间是1977年,故B项正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在改革开放深入展开的时刻”是在改革开放后,故C、D两项错误。81977年我国高校录取率只有4.8%,而1999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比1998年增加52万人,增幅高达48%。此后,中国高校连续10多年扩招,如今本专科录取率超过70%,让上大学变得比过去更容易。同时,改革开放初“上学出来就是干部”的时代也一去不复返。这说明高等教育()A出现了由精英向大众化的转变B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前景C践行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D培养了大批现代化的建设人

9、才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977年我国高校录取率只有4.8%”“如今本专科录取率超过70%”“让上大学变得比过去更容易”可知,高等教育由精英向大众化转变,故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可持续发展,故B项错误;“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早在1995年就已提出,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高等教育培养了大批现代化的建设人才符合史实,但材料强调的是高等教育入学率及培养目标的变化,故D项错误。9(2020安徽“皖南八校”三模)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电子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现代通信设备等产量增长迅速。这反映了()A新兴产业成为经济主导B传统产业出现较大退步C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D“科教兴国”战略贯彻实

10、施答案D解析我国经济的主导产业依旧是第二产业(工业),故A项错误;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并不意味着传统产业出现较大退步,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提及市场经济体制,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5年“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使得高科技产业获得日新月异的发展,故D项正确。10(2020天津部分地区模拟)1978年3月,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把“双百”方针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这一法律规定出台的主要原因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B邓小平提出了“三个面向”的教

11、育思想C总结社会主义时期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D建国以来的“左”倾错误得到全面纠正答案C解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1978年底,故A项错误;“三个面向”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把双百方针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可知,由于“文革”时期对“双百”方针的破坏,“文革”结束后以法律形式确保文艺科技事业的发展,总结社会主义时期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故C项正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抛弃了“左”倾错误思想,故D项错误。11(2020吉林百校联盟联考)据有关统计,1956年全国性学术会议达50多次,学术论文和报告也达2000篇,都超过以往任何一年。此现象()A是“双百”方针推动的结果B说明我

12、国科技发明硕果累累C体现了教育对科研的促进D是苏联科研模式影响的结果答案A解析1956年中共中央确定了“双百”方针,推动了科学发展和文化事业的繁荣,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学术研讨的结果,不是科技发明,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教育的推动与苏联科研模式的影响,排除C、D两项。12新时期文艺经历了从20世纪80年代初歌咏健康自然人性的文化小说,到寻根思潮对民族文化血脉的发现和重构;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人文精神大讨论”,到近年来对农民命运和反腐倡廉的关注。这表明新时期文艺()A注重人文关怀 B理性看待历史C重在现实批判 D借鉴先进理念答案A解析材料“歌咏健康自然人性”“寻根思潮”“人文精神大讨论

13、”“对农民命运和反腐倡廉的关注”都体现出新时期文艺注重人文关怀,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对历史的理性看待,也没有体现出对现实的批判和借鉴先进理念,故B、C、D三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19北京朝阳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共产党顺应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制定正确的科技战略,推动中国科技现代化的大力发展和科技大国的成长,并由此奠定了中华民族走向繁荣昌盛的不朽基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果断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即“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把原子能、火箭和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列为发展重点。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两弹一星”先后研

14、制成功。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根据世界高科技发展趋势,面对高新技术领域激烈的国际竞争,王大珩、王淦昌、杨家墀、陈芳允4位科学家联名上书中共中央,提出跟踪研究世界高新技术动向、发展中国高新技术的建议。国务院立即组织200多位专家研究制定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因该计划于1986年3月提出,所以称“863”计划。“863”计划在许多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部分成果向商品化、产业化方向延伸,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高新技术取得的主要成就,并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实施“863”计划

15、的历史背景,并说明其影响。答案(1)成就: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1970年,“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影响:“两弹一星”等高新科学技术成果最先应用于军事领域,增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袁隆平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为世界农业科技作出了重大贡献。(2)背景:改革开放增强了国家实力;世界高新技术领域竞争激烈;跟踪研究世界高新技术动向、发展中国高新技术。影响:“863”计划在许多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部分成果向商品化、产业化方向延伸,对国民经

16、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在核武器、空间技术、生物遗传技术等方面的成就。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从增强国防实力、增加粮食产量等方面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从国内、国际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在许多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部分成果向商品化、产业化方向延伸,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概括即可。14(2020四川乐山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代以来,中国教育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发展和转变。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接受、改革了原国民政府、教会、私立学校和文教机构,接受外国留学生来华,推

17、广使用简化汉字,强调教育与劳动结合,培养社会主义劳动者。1978年以后逐步下放教育管理权,大力发展农村和民族地区教育,推进素质教育,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据金铁宽、吴式颖主编中外教育大事年表等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论题:中国教育不断突破传统模式,向近现代化方向持续转型。论述:晚清时期,伴随列强侵华和西方文化与教育模式的传入,传统科举教育模式受到巨大挑战,洋务运动迈开了教育近代化的第一步;民国时期,政府废除了封建教育体制,近代科学教育机构大量开办,近代教育加速发

18、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人民政府改革近代教育体制,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开始;改革开放后,传统教育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教育管理与发展模式改革逐步展开,现代化的国民教育体系逐步建立。总之,近代以来中国教育不断学习借鉴先进、突破传统,朝近现代化方向持续转型,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示例二)论题:教育是社会需求的产物,体制与内容受时代影响。论述:为应对统治危机,晚清洋务派创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培养军事和技术人才以自强、求富。维新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开馆收徒,讲授西方政治学说,宣传立宪变法。为发展经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科学教育,培养技术工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展扫盲教育、实施读书与劳动结合的教育,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人力支持。改革开放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家开展素质教育,建立国民教育体系,用人才和科技推动发展。综上,教育受时代的影响,其体制和内容与国家、民族、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紧密相关。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近现代中国教育体制的发展变化,结合中国近现代史不同时期政治经济政策,归纳材料观点,自拟论题,例如中国教育不断突破传统模式,向近现代化方向持续转型、教育是社会需求的产物,体制与内容受时代影响等,运用相关史实进行论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