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 1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2.中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例】(2010海南五校联考)读下列材料,完成以下问题。湿地有“地球之肾”之称,也是鸟类集中的栖息地,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下图为长江中游湿地50年的变迁图。(1)简述图中长江中游湿地的变化,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人为原因。(2)扼要说明长江中游湿地变化对自然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至少答出四点)【解析】第(1)题,从1950年及2004年两幅图可知,湿地面积急剧下降,表现为湖泊缩小,其原因主要是围湖造田和泥沙淤积。第(2)题,湿地面积减小,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气候、水文、生物和地
2、形等方面,突出分析其不利的影响。答案:(1)湿地面积急剧下降,湖泊数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人为原因:大规模的围湖造田;上游地区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和毁林开荒,使水土流失加剧,含沙量增大,泥沙在湖泊淤积。(2)加大了旱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削弱了湖泊对长江水量的调蓄功能;削弱了湿地对有害物质的吸收与分解功能;减小了湿度,增大了温差,影响当地局部地区的小气候;减少了生物的生存空间,使原有的水生生物大量灭绝。【规律技巧总结】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或半咸水,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陆地、海洋和湿地并称为地球上三大生态系统。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
3、衍、发展息息相关,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抵御洪水、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有其他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变式训练】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三江平原广阔低平的地貌,降水集中于夏秋季的冷温气候,径流缓慢,洪峰突发的河流,以及季节性冻融的黏重土质,促进地表长期过湿,积水过多,形成大面积沼泽水体和沼泽化植被、土壤,构成了独特的沼泽景观。沼泽与沼泽化土地面积约240万公顷,是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是珍稀水禽重要栖息地和繁殖地,已建成6个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其中3个被列入了国际重要名录,保护的濒危水禽是丹顶
4、鹤和天鹅。材料二 近年来,受沙化、开垦、渔牧等自然和人为原因影响,哈尔滨市周边湿地面临着退化危机:位于巨源镇的大白鱼泡湿地已经消失,松花江沿岸的滩涂湿地屡遭破坏,长岭湖湿地大部分已经干枯开荒和私建滥建甚至威胁到农民承包并自发保护的小块湿地,一些无序开发也忽略了保护措施,一些湿地从我们的视线中永远地消失了,另一些湿地正以人们肉眼可以丈量的速度消减。“城市之肾”处于衰竭境地。(1)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有()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轻污染 B吸烟滞沉、净化空气 C吸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物 D吸收阳光中紫外线(2)导致我国湿地面积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暖,水分蒸发 B工农业废水的大量排放
5、 C围湖造田,垦荒种粮 D过度开发,发展旅游业【解析】湿地有多种功能,其中生态功能主要表现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轻污染。我国由于人多地少以及以前对人地关系认识不深,导致各地大量围湖造田、开荒种粮,特别是洞庭湖、鄱阳湖的围湖造田以及东北沼泽地的开发等,使湿地大面积减少。答案:(1)A (2)C (2009福建)40.(15分)C.选修6环境保护图12为某流域示意图。该流域是我国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区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说出甲、乙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并说明理由。(7分)(2)针对甲地区近年来水资源供需紧张的形势,提出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措施。(8分)【题眼】水资源供需紧张【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根据获取的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从图可以读出此流域为珠江流域,甲为下游河段,乙为上游河段。【参考答案】(1)甲地区以防治污染、保护湿地为主。位于下游三角洲,人口、城镇与工业密集。乙地区以保护森林、水土保持等生态保护为主。位于上游山区,地形起伏大。(2)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污水的处理与利用;依法保护水资源,开展生态环境建设;提高节水意识,全面推广节水措施,提高水的利用率;在上游修建水库,开渠引水;在三角洲地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防止海水的倒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