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女娲造人》练习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86885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女娲造人》练习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女娲造人》练习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女娲造人》练习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女娲造人》练习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女娲造人》练习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1 女娲造人一、基础练习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题。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tng(),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混了浑黄的泥jing(),向地面上这么一挥s ,泥点儿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一般无二。“妈妈,妈妈”的喊声,zhn响在周围。 (1)看拼音写汉字。枯tng()泥jing()(2)在横线上写出正确的选项。挥s_(A洒B撒)zhn_响(A振B震)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篷勃起来才好。B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崛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

2、着,揉团着。C接着一阵兴高彩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D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3填入下列文段空白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工程是一柄双刃剑:_。但设计合理、创意新颖的工程外观,不仅不是环境的破坏,反而是环境的美化。_。景观的构成,一是景,一是观。景有自然之景,也有人工之景。而观,也不仅仅是生理和心理上的感觉,它涉及诸多的人文因素,实际上它指的是人类的文明。A一方面,它是环境建设;另一方面,它又是对环境的破坏这就需要我们化工程为景观B一方面,它是环境建设;另一方面,它又是对环境的破坏这就需要我们重视工程外观C一方面,它是对环境的破坏;另一

3、方面,它又是环境建设这就需要我们化工程为景观D一方面,它是对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它又是环境建设这就需要我们重视工程外观4古诗文默写。读古典诗词,会发现中国诗人词家喜欢抒写“愁绪”“愁心”,不同诗人词家的表达又各有况味。岑参写“遥怜故园菊,_”,菊花在残壁断垣间竞相绽放,却无人欣赏,无尽忧伤;杜甫笔下的李龟年曾经风光无限,“_,崔九堂前几度闻”,无奈暮春时节,繁华落尽,愁绪满怀;王湾放舟于绿水之上,望向天空飞过的雁群,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思绪万千,“_?_”,罩上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飘零天涯的游子马致远写下满心哀愁:“夕阳西下,_”;李白将“愁”托付于物,化成陪伴友人的真心,“_,_”;

4、李商隐在巴蜀的羁旅中,在秋风冷雨时写下“_,巴山夜雨涨秋池”,普通的“家书”,浅显的诗句,更让人感到孤独忧愁。5名著阅读。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信息爆炸,知识激增,经典作品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该怎样消除与经典的隔膜呢?学校七年级开展“同读一本书”读书交流会,邀请你参加,品评鉴赏经典作品。(1)阅读下面片段,回答问题。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家景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上述片段节选自朝花夕拾中的哪一篇文章?请结合朝花夕拾一书的相关内容

5、,简析作者所持的批判观。(2)在西游记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这样一个神通广大的英雄,却有一个众所周知的软肋怕唐僧念紧箍咒。有人认为,紧箍是禁锢孙悟空的一把枷锁;也有人认为,紧箍是对孙悟空成长的鞭策。请结合原著内容和你的阅读体验做简要阐述。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题。盘古开天辟地袁珂很多很多年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的景象只是混沌的一团。人类的老祖宗盘古,这个奇大无比的巨人,就孕育在这混沌之中。他在混沌中孕育着,成长着,呼呼地睡着觉,一直经过了十万八千年。有一天,他忽然醒过来,睁开眼睛一看:啊呀,什么也看不见,眼前只是模糊的一片,闷得怪心慌。他觉得这种状况非常

6、可恼,心里一生气,不知道从哪里抓过来一把大板斧,朝着眼前的混沌用力这么一挥,只听得一声霹雳巨响,大混沌忽然破裂开来。其中有些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天;另外有些重而浊的东西,沉沉下降,变成地。当初是混沌不分的天地,就这样给盘古板斧一挥,划分开了。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要合拢,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的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子也每天增长一丈。这样又过了十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子也长得极长了。盘古的身子究竟有多长呢?有人说有九万里长。这巍峨的巨人,像一根长柱子似的,直挺挺地撑在天和地的当中,不让它们有重归于混沌的机会

7、。他孤立地站在那里,做这种非常吃力的工作,又不知经过了多少年代。到后来,天和地的构造似乎已经逐渐成形了,他不必再担心它们会合拢了,他实在也需要休息休息,终于倒下了。就在这时候,他周身突然发生很大的变化:他口里呼出的气变成风和云,他的声音变成轰隆的雷霆,他的一只眼睛变成太阳,另一只眼睛变成月亮;他的手足和身躯变成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江河,他的筋脉变成道路,他的肌肉变成田土,他的头发变成天上的星星,他浑身的汗毛变成花草树木,他的牙齿、骨头、骨髓等,也都变成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温润的宝玉,就是那最没有用处的身上出的汗,也变成清露和甘霖。总之一句话: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整个的身体

8、使这新诞生的宇宙丰富而美丽。6本文想象奇特,根据文中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关于太阳和月亮的形成,作者想象为盘古的两只眼睛所变。B关于江河的形成,作者想象为盘古的筋脉所变。C关于田土的形成,作者想象为盘古的肌肉所变。D关于花草树木的形成,作者想象为盘古的浑身汗毛所变。7细读文章,按要求答题。(1)盘古为什么要开天辟地?(2)关于天地的形成,作者是怎样想象的?8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他口里呼出的气变成风和云,他的声音变成轰隆的雷霆,他的一只眼睛变成太阳,另一只眼睛变成月亮。9从文中可以看出“盘古”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014题。精卫填海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

9、。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注】 发鸠(ji)之山:山名,旧说在今山西省长子县西。柘(zh)木:柘树,桑树的一种。 文首:头上有花纹。 其鸣自洨(xio):它的叫声很像自己呼叫自己。 少女:小女儿。 堙(yn):填塞,堵塞。1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其鸣自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白喙_(2)以堙于东海_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女娃怎样的形象?14读完这则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