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十年对峙课标要求(1)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2)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19211937年)。主干梳理 认知拓展五四风雷2导火索:1919年初,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3经过时间中心主力方式口号特点第一阶段1919年5月4日到6月初北京学生罢课、游行示威“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第二阶段1919年6月5日到6月28日上海工人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5性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
2、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6作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7意义: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背景23.国民革命运动(19241927年)1国共合作(1)背景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
3、23年,中共三大确定了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方针。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一再失败促使其思想转变,希望与中共进行合作。(2)标志: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3)影响: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国民革命运动高潮迅速到来。2北伐战争(1)目标:消灭帝国主义支持的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2)过程:1926年开始北伐,歼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往武汉。3国民革命失败(1)原因帝国主义干涉。国民党右派制造分裂,叛变革命。陈独秀坚持右倾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2)表现: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中国革命暂时转入低潮。4
4、历史意义(1)国民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2)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有重要作用。国民革命运动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的洗礼。工农武装割据1武装起义(1)原因:国共合作破裂,中国共产党吸取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2)概况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
5、10月,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2井冈山的星星之火(1)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2)1928年4月,毛泽东与朱德在井冈山会师,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3.土地革命内容在革命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影响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生活上有了保障,革命积极性极大地提高红军长征1过程(1)开始:“左”倾错误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2)
6、转折遵义会议内容: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意义: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从幼稚走向成熟。(3)胜利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在陕北吴起镇与当地红军会师。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师,长征胜利结束。2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革命转危为安。长征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革命骨干。长征途中中共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问题探究1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
7、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提示:在这次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表现出伟大的力量,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重要作用。牛刀小试 图解“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参考:知识拓展 国民大革命中的“国民”“国民”指中国共产党代表的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中国国民党代表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问题探究2 国民党右派为什么制造分裂活动?提示:国共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国民党中还包括部分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当革命触及他们利益时,他们便背叛了革命。教材拾遗 北洋军阀统治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指1912年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到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这一时期政治斗争的焦点是民主共和与封建
8、专制的斗争。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年),前期专权,后期甚至要复辟帝制。为维护民主共和,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先后进行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最终推翻了袁世凯的统治。袁世凯死后,中国进入到军阀割据的时期(19161928年),主要的军阀有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张作霖为首的奉系,以及南方的滇系和桂系。为增强自己的实力,这些军阀纷纷选择帝国主义国家做靠山。为了争夺地盘,大小军阀各霸一方,连年内战,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成为近代中国最黑暗的统治时期。教材拾遗 南京国民政府前期的内政外交(1)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中国“宁汉合流”1927年,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后不久,武汉国民政
9、府并入南京国民政府,史称“宁汉合流”继续北伐1928年1月,蒋介石领导国民政府继续北伐张作霖,在西北的冯玉祥和山西的阎锡山加入下,于1928年6月攻克北京东北易帜张作霖撤往东北并被日本炸死于皇姑屯,其子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领导。至此北伐完成,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中国新军阀混战19291930年,各路国民党军阀因为军队编制问题引发争执,先后爆发了蒋桂战争、蒋冯战争和中原大战,最终蒋介石取得胜利(2)“改订新约运动”概况: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发起一场同列强“改订新约”的运动,主要集中于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两项。美国首先同中国缔结关税关系的条约,其他各国相继仿效。新约承认中国在关税
10、上有对等的权利,中国收回部分关税及其他一些主权。至于废除领事裁判权的交涉,虽有一些成就,但距取消领事裁判权还相差甚远。评价积极意义:“改订新约运动”恢复了我国长期丧失的部分主权,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在客观上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利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局限性:但实际上由于中国经济落后,并不能从列强那里取得对等的权益。其有关废除领事裁判权的规定,实质是一纸空文。知识拓展 “左”倾与右倾“左”倾与右倾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右倾主要表现为保守、妥协、退让,“左”倾往往以革命的面目出现,表现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两者都有危害性。归纳总结
11、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四个转移(1)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2)最高决策由错误到正确:右倾错误八七会议的正确决策;“左”倾错误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3)革命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瑞金陕北。(4)中国时局由内战转移到“外战”:19271936年内战1937年国共合作抗日。名词解释 “井冈山精神”与“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艰苦奋斗的作风。长征精神: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
12、;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家国情怀 五四精神的内涵和意义五四精神蕴含着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五四精神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民族感,是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先进的思想意识相结合的精神。这种精神的内核是爱国主义,激励无数进步青年投身于救亡图存、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互动探究 分层突破史料精研微解重难微解1五四运动的特点一五四运动的口号:口号一:“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口号二:“誓死力争,还我青岛。”二五四运动时期的对联:对联一:“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对联二:“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学生欢呼复课,庆贺商店开门。”史料解读上述史料选自五四运动时的口号以及一
13、些对联,均是一手资料,这些资料可以反映出五四运动的一些特点。精研探究上述史料反映出五四运动有何特点?答: 提示:史料一中体现了反封建的革命性及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列强侵略的爱国性。史料二中反映出五四运动有多个阶层参加,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反映出五四运动取得了一定成果。五四运动的特点(1)革命性: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2)爱国性: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3)群众性:学生、工人、商人等多阶层参加,联合斗争。(4)彻底性:运动斗争的目标基本实现。微解2国民革命运动的特点国民革命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
14、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史料解读上述史料是国民革命运动时期的国民革命歌。这首歌可以反映出国民革命运动的一些特点。精研探究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国民革命运动的特点。答:提示:史料中反映出当时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反映了这场革命实现了各革命阶级的大联合,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结合所学可知,国民革命实现了国共党内合作,但各有不同的指导思想;组织了国民革命军,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最终失败。国民革命运动的特点(1)革命任务:当时中国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2)群众基础:以两党合作为核心,形成了四
15、个阶级联合的统一战线。(3)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两大革命指导思想并存,其中新三民主义占主导地位。(4)革命成就:组建国民革命军,并进行北伐战争。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打击了列强的侵华势力。(5)局限:最后未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以失败告终。微解3“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一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是正确的。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二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取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史料解读史料一、二选自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毛泽东对革命道路的认识的相关文章,这些文章可体现“
16、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一些内容和特点。精研探究由史料一分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包括哪些内容?由史料二分析,土地革命在“工农武装割据”中地位如何?答:提示:由史料一中可知其思想包括政权建设、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史料二反映出土地革命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是取得革命胜利的基本条件。全面认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1)含义: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2)相互关系: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有机的统一体。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是发动群众支持革命战争、巩固根据地的法宝;根
17、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阵地,是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依托。(3)存在原因根本原因: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群众基础:红色政权建立的地区大多受国民革命洗礼,群众革命觉悟高。革命形势:全国革命形势是向前发展的,这是一个重要的客观条件。主观条件: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和党的正确领导。(4)意义:“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要点突破深化拓展要点一五四运动1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之前的革命,在近代中国其任务是反封建反侵略。民主主义革命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
18、义革命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目标。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比较项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点领导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指导思想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革命纲领没有彻底的革命纲领有彻底的革命纲领群众基础缺乏群众基础(主要依靠会党、新军)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目标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前途发展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相同点任务、性质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1)新式知识精英群体走上中国社会舞台。通过新文化运
19、动和反巴黎和会出卖中国利益的社会运动,新式知识精英群体整体地、主动地出现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舞台上,成为一支无法忽视的巨大力量,这充分展现了他们改造中国的主动意识、集体意识。(2)近代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巴黎和会上列强对于日本侵略中国的要求予以满足的做法使接受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知识群体终于忍无可忍,最终以火山爆发的方式表现出来。这种意识的形成对于后来中国的民族独立起到了巨大的保障作用。(3)对现代化的探索不断深入。五四运动从根本上说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其政治运动也是在近代思想文化的长期熏陶下自然发酵出来的。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无论是提倡文学革命,还是提倡思想启蒙,无论是提倡社会风俗变革,还是主
20、张个性自由,都触及了西学东渐下的中国文化改造命题。例1在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中,五四运动无疑是一次最为壮丽的精神日出。以前的一切,似乎都汇集于此,彼此激荡奔腾;以后的一切,似乎都由此生发,造成了种种历史的巨变。下列对“精神日出”的理解正确的是()A进一步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B进一步宣传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C推动社会主义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D进一步宣传了西方的自由主义思潮答案C解析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使社会主义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符合“精神日出”的含义,故选C项。要点二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1探索期(19211927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国民
21、革命运动失败)(1)认清国情:中共“二大”提出民主革命纲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正确认识中国的社会现实。(2)意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中国共产党在工人运动遭受严重挫折后认识到必须联合农民阶级和其他阶级,组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3)认识到掌握革命领导权和进行武装斗争的必要性:中国共产党从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中认识到革命领导权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为此,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南昌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创建了人民军队;召开了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2成熟期(1927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探索出中国式的革命道路:结合革命斗争的实践,毛泽东
22、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和理论,探索出了中国式的革命道路。(2)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遵义会议是在没有共产国际参与的情况下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妥善解决了自己的组织、路线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3)正确处理国共关系:中国共产党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例2(2020河南南阳一中开学考)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如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1935年处应该填写()18941912:推翻帝制,走向共和19211935:19491956:民族独立,获得新生19782001:改革开放,坚定
23、不移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解放中国,建立政权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在1919年,不符合19211935年的范围,故A项错误;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符合“开天辟地”,1935年遵义会议标志着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符合“渐趋成熟”,故B项正确;国共十年对峙始于1927年,不符合19211935年的范围,故C项错误;1949年新中国建立,不符合19211935年的范围,故D项错误。高考研析 把握考向1(2019全国卷,29)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
24、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五四运动后的群众运动,反映了当时各界群众的爱国热情,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对社会改造道路的认识,且“趋于一致”的说法与史实不符,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群众运动和爱国热情,并未涉及资产阶级个人主义,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D项错误。2(2018全国卷,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
25、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引起争论。通过这场争论,宣传了马克思主义,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从而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故C项正确。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开辟于20世纪20年代末,故A项错误;这场争论没有涉及欧美的社会制度,故B项错误;“有人反对有人主张”说明知识分
26、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仍有分歧,“消除”一说太绝对,故D项错误。3(2016全国卷,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答案A解析1930年,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增加,红色革命区域米价下降,联系中国共产党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可知,这种情况的出现应与开展土地革命,农民获得了土地,生产的积极性高涨有关,故选A项。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只
27、是一个次要因素,排除B项;当时根据地政府将主要精力用于巩固和扩大根据地,排除C项;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知识拓展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有很多,如自然环境、政府政策、科技进步、生产者的积极性、水利灌溉等。本题中,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的土地政策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导致粮食产量提高。4(2015全国卷,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当时中国中央政权乏力,地方军阀混战。
28、材料中的“皖直交斗”是指皖系军阀和直系军阀冲突,据此可知该时局出现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故选D项。知识拓展袁世凯去世后,直系、皖系、奉系等军阀为了争权夺利,常常兵戎相见,如直皖战争、两次直奉战争等。1(2019宁夏银川一中高二期末)一位西方观察家在1919年5月这样报道了当时的形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数百万农民、商人和工匠有史以来第一次谈论起国家和国际大事不论你走到哪家饭馆,不论遇到哪一伙工人,你都能听到他们在谈论这些事情。茶馆里莫谈国事的招牌已经过时了。”这说明当时()A近代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B揭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C这场运动的主力发生了变化D各阶层民众广泛关注社会运动答案D解析鸦片战
29、争之后近代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与材料“1919年5月”不符,故A项错误;19世纪中期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五四运动主力变化,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数百万农民、商人和工匠有史以来第一次谈论起国家和国际大事”可知各阶层民众广泛关注社会运动,故D项正确。2(2020河北衡水摸底)创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下子通过一个行动来实现的。中共党史从何处讲起,这是一直为学界讨论的问题。毛泽东认为,“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A是中国革命阶段发展的产物B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C为中国革命运动指明了方向D掀起
30、了新一轮中国革命高潮答案A解析由材料“创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下子通过一个行动来实现的”可知,材料表达的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过程,是随着中国革命不断深入,工人阶级不断觉醒而诞生的,故A项正确。B、C、D三项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故排除。3(2019江苏宿迁高二期末)如图是1924年1月20日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对“民生主义”作出的新说明。他解释说:“本党同志于此便可十分了解共产主义与民生主义毫无冲突,不过社会范围有大小耳。诸君既能明白民生主义此之真义,则新旧同志(因)误会、怀疑而生之暗潮,从此便可打消。”孙中山意在强调()A国共两党有共同诉求B国共两党根本利益一致C民生主
31、义是最高目标D接受共产主义革命思想答案A解析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共产主义同时包含于社会主义和民生主义之中,说明国共两党有共同的诉求,故选A项。两党阶级性质不同,根本利益不可能一致,故排除B项;共产党并不以民生主义为最高目标,故排除C项;孙中山不可能接受共产主义革命思想,故排除D项。4(2020安徽皖江名校联盟联考)在1927年召开的中共五大上,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和罗易就土地革命问题出现激烈的争论,一个主张“土地革命广出论”,一个坚持“土地革命深入论”,结果导致中共中央在革命紧急关头无所适从。此次会议说明()A中国革命必须走自己的道路B苏联对中国革命影响有限C中国革命学习苏俄式的经验D国民大革
32、命已延伸到农村答案A解析中共五大上鲍罗廷和罗易的争论“导致中共中央在革命紧急关头无所适从”,恰恰说明中国革命领导权必须掌握在中共自己手中,必须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发展道路,故选A项。材料展示的是共产国际两位代表的争论,无法说明苏联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是否有限,排除B项;中国革命学习苏俄式的经验是指搞城市暴动的道路,不是革命的领导权问题,排除C项;国民大革命已延伸到农村的结论无法从材料中直接得出,排除D项。5(2019宁夏银川一中高二期末)如图为最早的红色根据地公债券实物面值一元的“水利债券”。债券左侧年份模糊不清,右面有“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发行”字样,下方有“只有全国苏维埃的胜利才能彻底整顿水利
33、”“水灾是帝国主义国民党统治下的必然结果”字样。据此可知,该债券的发行()A推动了国民革命胜利进行B有利于红色政权巩固发展C为抗日战争准备了经济基础D直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红色根据地”“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发行”并结合所学可知,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会议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这是红军根据地政权建设的重要表现。根据材料中“水灾是帝国主义国民党统治下的必然结果”可知,材料中“公债券”发行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材料中“只有全国苏维埃的胜利才能彻底整顿水利”反映了对中共红色政权的信任,有利于红色政权巩固发展,故选B项。结合所学可知,国民革命、抗日战争都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不符,排除A、C两项;“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不符,排除D项。61936年夏天,传教士薄复礼在回忆录中这样记述曾经与他共处18个月的中国红军:“他们一天能吃一顿饭,天天不分昼夜地行走但这些身着破衣、草鞋的年轻战士还常常讨论人的精神等哲学命题。”这段记述主要反映了红军()A坚定的理想信念 B灵活的作战策略C艰难的生存环境 D革命的英雄主义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传教士的记述与长征有关。根据“一天能吃一顿饭”“身着破衣、草鞋”和“讨论人的精神等哲学命题”可知,在长征途中红军战士拥有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故A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