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优化探究》2016届高中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题库 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7-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8619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探究》2016届高中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题库 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7-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优化探究》2016届高中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题库 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7-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优化探究》2016届高中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题库 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7-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优化探究》2016届高中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题库 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7-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优化探究》2016届高中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题库 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7-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解析:题干信息表明鸦片战争之后,英国并没有完全打开中国市场,英国商品在中国市场上仍然滞销,原因在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故选D项。答案:D2(2014高考浙江卷)清末某官员谈到铁路修建时说:“内开未尽之地宝,外收已亏之利权。是铁路之利,首在利民,民之利既见,而国之利因之。利国之大端,则征兵转饷是矣。”这一言论的含义是()A“求富”“自强”B“师夷长技”C“中

2、体西用” D“民生主义”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铁路修建内开未尽之地宝,外收已亏之利权征兵转饷是矣”可知该官员认为修建铁路有利于国家的富强,故选A项。答案:A3(2014高考江苏卷)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A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B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C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掌握

3、自然经济瓦解的表现。自然经济瓦解的特征有:纺、织分离;织、耕分离;手工业者和农民破产;农产品的商品化。下管村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并不能说明自然经济瓦解,因为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剩余产品也可以拿到市场上销售,故A项错误。“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符合自然经济瓦解的表现,故D项正确。B、C两项符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特征,不能说明自然经济瓦解,故不符合题意。答案:D4(2013高考重庆卷)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图(年平均数)单位:镑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B英国制造品遭到中

4、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C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解析:从图示看出184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趋于回落,说明英国工业品在华滞销。结合所学可知其根本原因是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故选B项。答案:B5(2014高考广东卷)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可能有不同反映,探究历史应注意材料的适用性和局限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逐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盛世危言材料二(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

5、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民国河北元氏县志(1)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什么?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状况有何不同?(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于探究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的变迁,分别有何局限?综合两则材料可以推知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何种特点?解析:第(1)题第一问,抓住“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等信息概括即可;第二问可据材料一中“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与材料二中“(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分别概括。第(2)题第

6、一问,材料一、二是从不同地域和不同角度来探究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结构变迁的,但都不全面,材料一有夸大之处,材料二只反映局部;第二问根据材料信息可概括出特点是地区发展不平衡。答案:(1)特征:以家庭为单位,耕织结合,自给自足。不同:材料一:自然经济(传统的小农经济)解体。材料二:以自然经济(传统的小农经济)为主。(2)局限:材料一有夸大之处;材料二只反映局部。特点:地区发展不平衡。一、选择题1(2015梅州质检)下表为鸦片战争初期中国的茶、丝出口量,反映了()时间茶(万磅)丝(包)战前年平均5 0005 0001845年8 01913 2201851年9 91923 0401853年10 12262

7、 896A.对外贸易稳居出超地位B国内税收政策逐渐宽松C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D传统手工业制品质量高且成本低解析:从表格数据分析来看,鸦片战争后我国丝、茶出口量不断增加,说明清代在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故C项正确。丝、茶出口量的增加并不能代表整体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故A项错误;题干数据无法反映当时的国内税收政策,故B项错误;丝、茶是农产品,不是传统手工业制品,故D项错误。答案:C2近代青浦县乡土志载:“自租界北辟,男以鬻贩营生而奢华渐起,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矣。”这表明()A千古变局催生救亡图存B坚船利炮加剧民族危机C纲常礼教束缚妇女解放 D工业文明冲击传统思想解

8、析:从“租界”便可知这是近代时期,男从事“鬻贩”,女从事“纱丝”,反映近代工业兴起,而“奢华渐起”“礼教鲜存”,说的是传统节约重礼教思想已经受到冲击,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说到救亡图存的问题,A项错误;也没有反映民族危机,B项错误;材料是礼教鲜存,不能说“礼教束缚妇女”,C项错误。答案:D3(2015绍兴模拟)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可见,他认为()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启了近代化进程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C辛亥革命乃是中国

9、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D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解析:材料“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的这辆列车”,说明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启了近代化进程,故选A项。从材料中的“自强”可以判断是洋务运动,B、C、D三项均错误。答案:A4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这表明西方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使中国社会传统的经济生活开始改变使中国传统的经济面临严峻挑战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

10、济大幅度提高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A BC D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作者认为外国商品的输入造成中国“女红失业”“业冶者多无事投闲”,故正确;由“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可知正确;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破坏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列强的经济侵略不会大幅度提高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表述错误。据此分析,C项正确。答案:C5(2015银川模拟)李淘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下列各项属于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

11、性农业”发展原因的是()A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体地位未改变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日益萎缩D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发展的重视解析:因为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使得农业的商业性大大发展,故A项正确。B项与商业性农业无关,排除B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曲折发展也不足以解释商业性农业的发展,C项错误;清政府始终不重视商业性农业,D项错误。答案:A6“公和永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常务且所有产品需运往国外市场。自光绪八年到十三年,营业失败。”由材料可知,“公和永”缫丝厂出现这种结局的主

12、要原因在于()A深受各级官吏的盘剥压榨B规模较小,技术力量薄弱C忽视了对国内市场的开拓D过分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解析:阅读题干,提取有效信息:“公和永”缫丝厂的机器都是外国生产,技术人员也由外国人担任,市场也依赖于国外市场。一旦外国的剥削压迫加大,其发展就受到限制,体现了其对外国资本主义的极大依赖性,故选D项。答案:D二、非选择题7自古以来,山东省在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清时期山东经济取得较快发展。清代山东植棉进一步发展,植棉州县增至90余个,达州县总数的87%。酿酒制曲主要分布于平原粮产区,而榨油业则以山东半岛和鲁中山区较盛。从乾隆年间开始,

13、淄川县出现小机户,栗家庄树荆堂恒盛机房的创始人毕丰涟以一张织机起家,道光时发展为织机20余架。清代潍县商人足迹更是南达江淮,北至盛京、吉林。苏州的东齐会馆就是潍商与胶州商人共同创建的。摘自许檀明清时期山东经济的发展材料二在烟台进出口贸易结构中,豆类、黄丝、野蚕丝、屑丝、茧绸、粉丝、草帽辫、果类、花生、药材、花边、发网共15项对输出贸易影响较大;鸦片、纺织品、纺织原料、糖、纸、燃料、火柴、五金和染料等是烟台的主要进口商品。烟台贸易研究(18671919)(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山东经济发展的新特点。(2)材料二中烟台进出口贸易折射出近代中国经济的哪些变化?这些变化产生了哪些影响?解析:第(1)题,要注意材料一中用省略号隔开的几则信息,分别归纳概括。第(2)题,可从加强了中外联系,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尤其是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等角度来回答。答案:(1)新特点:经济作物大规模种植;农产品加工形成区域性分工;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较大的商人群体商帮形成。(2)变化:商品经济发展,小农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的重要场所。影响:加强了中外联系;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尤其是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