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人民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模块3 专题15 第31讲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84282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人民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模块3 专题15 第31讲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1届人民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模块3 专题15 第31讲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1届人民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模块3 专题15 第31讲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21届人民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模块3 专题15 第31讲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21届人民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模块3 专题15 第31讲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2021届人民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模块3 专题15 第31讲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2021届人民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模块3 专题15 第31讲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2021届人民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模块3 专题15 第31讲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2021届人民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模块3 专题15 第31讲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2021届人民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模块3 专题15 第31讲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2021届人民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模块3 专题15 第31讲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2021届人民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模块3 专题15 第31讲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2021届人民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模块3 专题15 第31讲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2021届人民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模块3 专题15 第31讲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2021届人民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模块3 专题15 第31讲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2021届人民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模块3 专题15 第31讲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2021届人民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模块3 专题15 第31讲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2021届人民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模块3 专题15 第31讲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2021届人民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模块3 专题15 第31讲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2021届人民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模块3 专题15 第31讲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2021届人民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模块3 专题15 第31讲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31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曲折历程现代中国文化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1“双百”方针与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1)“双百”方针背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和大规模经济建设逐步展开,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内容:艺术问题上实行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实行百家争鸣。(2)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长篇小说创作繁荣:如红岩红日红旗谱等。电影艺术生机勃勃:如上甘岭南征北战英雄儿女等。戏剧创作百花争艳:如龙须沟茶馆蔡文姬等。2“文化大革命”与文化凋零(1)“文化大革命”导火线:1965年,姚文元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文化大革命”爆发

2、后,全国各地“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破除“四旧”。(2)文化凋零:文艺创作万马齐喑,文化园地百花凋零,“样板戏”一枝独秀,“八亿人口八个戏”成为当时文艺状况的真实写照。3文化事业的繁荣(1)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中国文艺工作者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a时间:1979年10月。b新时期文艺工作总方向:“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文化艺术奖项的设立:如“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和“五个一工程”奖等。(2)表现:改革开放后,文学艺术创作再现勃勃生机。(3)影响:促进了改革开放时期文化精品的创作和繁荣,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二、人民教育事

3、业的发展1过渡时期新型教育制度建立(1)方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2)措施彻底改造旧教育,建立新的教育管理制度。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办学。(3)成效:确立了社会主义的新型教育制度。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探索与发展(1)性质:1954年宪法正式确定新中国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性质。(2)提出: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教育方针。(3)方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4)措施“两种教育制度”即全日制的学校、半工半读的学校。“两种劳动制度”即工厂

4、机关八小时工作、半工半读。多种形式办学。(5)成效: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3“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到破坏(1)措施:“上山下乡”运动,“废止高考制度”等。(2)影响出现了“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的局面。文盲、半文盲人数剧增。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蓬勃发展(1)措施拨乱反正:1977年恢复高考;建立中小学教师参评高级职称等制度。制定方针: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教育立法:1980年以来,颁行了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一系列教育法律法规。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

5、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作为新世纪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方针。(2)成效: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职教、普教并举;初步形成了高等教育体系。科教兴国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素养提升融会贯通探究“双百”方针史料一中央现在着重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就是要我们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也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繁荣我国的文学艺术而努力,为使我国的科学

6、工作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努力。陆定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史料二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据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等解读(1)史料一说明了实施“双百”方针的根本目的及直接目的。(2)史料二对洋务运动评价的变化体现了“双百”方针的落实情况对史学研究的影响。可见,国家政策和政治环境影响科学文化发展。思考(1)根据史料一,指出党中央提出“双百”方针的主要目的。试答:(2)根据

7、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洋务运动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试答:【提示】(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现代科技和繁荣文学艺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双百”方针恢复;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认识“双百”方针1从“双百”方针的内涵看:,“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学术问题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方针。2从背景来看:“双百”方针是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国家

8、迫切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3从基本精神来看:“双百”方针的基本精神是要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实行政治民主和艺术、学术民主,其实质是为人民服务。4从受挫原因看:“双百”方针在贯彻过程中遇到了挫折,不是“双百”方针本身的问题,而是受“左”倾错误干扰造成的。5从历史经验教训上看:学术问题、文艺问题的政治化无法实现“百家争鸣”;政治生活不民主,学术界、文艺界就无法实现“百花齐放”。“双百”方针能顺利贯彻执行,社会主义文化就能兴旺发达。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待教育与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关系(2019无锡一模)2018年9月,北京召开全国教育大会,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阅读材

9、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面是19511957年中国高等教育中不同学科学生数量的构成比重情况表(%) 合计工科农科林科医科师范 文科理科财经政法体育艺术 新中国成立前最高年10017.86.67.713.510.56.411.440.41.6 1951年10031.66.2 1.613.911.97.85.116.52.80.12.5 1952年10034.86.91.113.016.57.15.011.52.00.21.9 1953年10037.76.11.213.718.86.75.86.41.80.51.3 1957年10037.07.71.411.126.04.46.52.71.90

10、.70.6 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年) 材料二加快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动素质教育。根据新的课程体系,积极推动中小学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大力加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大高等学校科研成果转化工作力度,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强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和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积极开展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课题研究,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咨询和服务。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2年工作要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特征。并就其中的一个特征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提炼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50字左

11、右) (2)材料二体现了我国怎样的发展战略?并指出该战略所反映的时代要求。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特征,从材料一表格纵向可得出重点服务于工业化建设;重视师范教育;第二小问论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基础薄弱;“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向苏联学习;国防建设的需要等。 第(2)问第一小问战略,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科教兴国”战略;第二小问时代要求,结合“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可得,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知识经济的发展;国际竞争的加剧。答案(1)特征:重点服务于工业化建设;重视师范教育。观点论述:(示例纲要) 观

12、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高等教育重点服务于工业化建设。 原因: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基础薄弱;“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向苏联学习;国防建设的需要等。(2)战略:“科教兴国”。时代要求: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知识经济的发展;国际竞争的加剧。正确理解教育、科技和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1教育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2科技和教育是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3教育的发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科技进步也推动着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教育为科学研究提供人才;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是

13、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科技进步,而科技的进步又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4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要优先发展教育。跟踪训练即学即用1(2019德阳一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2年、1956年、1958年、1960年先后形成了四次扫盲运动的高潮。从1949年到1960年约有1.5亿人参加了扫盲和各级业余学校的学习。这些扫盲运动()A推动了义务教育的普及B强化了民众对国家的认同C促进了高科技水平的提高D奠定了高校院系调整的基础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四次扫盲运动有利于提高普通民众的识字率,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故选B项;义务教育是在改革开放后才开始的,故排

14、除A项;高科技水平的提高需要科研人员的钻研,故排除C项;奠定高校院系调整的基础需要国家政策支持和经费的支撑,故排除D项。2. 19711976年全国中等技术学校情况表年份197119721973197419751976 学校数955731 0581 2341 3261 461 学生数97 980147 094264 321348 896405 030385 521 对上表解读正确的是()A“文化大革命”刺激了职业教育的兴起B职业学校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C“文化大革命”后期职业教育有所发展D职业教育中的政治倾向感不强C根据“19711976年全国中等技术学校情况”可以看出,“文化大革命”后期职业

15、教育发展较快,故选C项;表格中只有20世纪70年代的情况,无法得知之前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职业教育已经兴起,故排除A项;表格数据无法体现“逐年上升”,故排除B项;表格中仅有学生和学校的数据,没有政治方向的史实,故排除D项。3(2019苏州一模)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公式表述是:经济增长(100%)劳动增长(75%)资本增长(25%)。美国1984年以后,将传统的经济增长公式调整为:经济增长(100%)34%(劳动增长资本增长)66%(科技增长教育增长)。在此背景下我国()A提出了“双百”方针B颁布了义务教育法C恢复了高考D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D根据材料“经济增长(100%

16、)34%(劳动增长资本增长)66%(科技增长教育增长)”可知,科技与教育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比较突出,在此背景下中国采取“科教兴国”战略,故选D项;1956年推出“双百”方针,与材料表述不符,故排除A项;颁布义务教育法的目的在于促进义务教育发展,故排除B项;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与材料表述时间不符,故排除C项。41956年,中国文化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戏曲剧目工作会议,会后不仅许多传统剧目经整理加工后重新上演,而且这年秋天,北京还自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上演了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柔密欧与幽雨叶(当时的译名)。由此可知,这次工作会议()A贯彻了“百花齐放”的方针B旨在恢复传统的戏曲剧目C促进了文艺创

17、作意识形态化D根除了“左”的文艺路线A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文艺作品都能上演,故选A项;材料体现的传统曲目只是一个类型而已,故B项错误;“第一次上演了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可见应该为淡化了意识形态,故C项错误;D项不能说明“左”已被“根除”,故排除。 大国重器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1措施(1)确立自力更生的发展方针。(2)成立中国科学院与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等科研机构。(3)吸引海外知识分子归国,政府还大力培养科技人才。(4)1956年,确定了国家重点科技任务和发展尖端科技的紧急措施,掀起“向科学进军”的热潮。2成就领域成就国防科技1958年,中国第一

18、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医学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农业领域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两弹一星”研制的目的(1)“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其中“两弹”不是指原子弹、氢弹。(2)“两弹一星”研制的直接目的是打破美苏核垄断,保卫国家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因而其根本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和平的环境。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1背景(1)“文化大

19、革命”期间,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差距拉大。(2)“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3)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4)1985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2提出: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3意义(1)是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2)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三、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1原因(1)“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2)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3)“863计划”“火炬计划”等重大科技规划相继实施。2成就(1)核技术方面:核武器技术不断发展,并在农业

20、、科研等方面和平利用。(2)空间技术领域:1984年,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一。(3)航空航天事业:1980年5月,中国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2003年10月,中国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4)信息技术领域:1983年,成功研制“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2002年,研制出运算速度可达每秒1.027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5)生物工程领域:相继完成国际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中的基因测序任务和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序列图。3意义:对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素养提升融会贯通探究现

21、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史料一我们要不要搞原子弹啊,我的意见是中国也要搞,但是我们不先进攻别人。别人要欺负我们,进攻我们,我们要防御,我们要反击。毛泽东史料二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据新华社1970年4月25日讯解读(1)史料一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研制核武器主要是出于防御目的。(2)史料二反映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

22、发射的政治意义。史料二中的省略号将史料二分为两层意思,分别介绍了卫星发射成功的国内和国际意义。思考(1)根据史料一,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国际形势,分析中国政府做出自主研制“两弹一星”战略决策的目的。试答:(2)根据史料二,分析卫星发射的时代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次卫星发射对当时的中国产生的重要影响。试答:【提示】(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面临着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封锁以及美苏等国的核讹诈。因此,中国制定“两弹一星”战略的主要目的是保卫国家安全,巩固社会主义政权,并为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环境。(2)时代特征:国内,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国际,处于“冷战”时期

23、。重要影响: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力地促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助推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1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是科技发展的政治基础。2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前提。3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4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为科技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5社会生产、生活发展的推动和需要是重要动力。6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和积极引进世界先进技术。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感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科学技术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4、初期,初步形成了由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国务院各研究单位、地方科研单位、国防科研单位组成的科技体系。1956年成立国家科学规划委员会,制定科技发展规划成立国家科技委员会、国防科技委员会等管理机构。在国家计划领导下,原子能、半导体、计算机、航空科技等学科及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诞生和发展。改革开放后,不断探索新的科技体制,既通过法律、法令形式形成科技政策,也通过党政领导机关或科研管理机构发布科技战略、规划、章程。人才、教育等配套政策不断出台大量科技成果的涌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成为强劲的发展动力。改编自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科技政策研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科学技术发展的特

25、点以及作用。解析特点可结合材料从党的领导、科技的规范化法制化及重视人才等方面进行概括;作用从对科技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方面进行总结即可。答案特点:确立党对科技发展的领导地位,把科技发展纳入国家计划管理体制;将科技政策纳入法制化建设轨道;侧重于人才政策、教育政策和技术政策的统筹改革。作用:加快了现代科技体制的确立;有利于原子能、计算机等学科和新兴工业部门的发展;加快了科技改革规范化、法制化的进程;有利于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国防力量的提高;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1科技进步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2科学

26、技术日益加速转化为生产力,有力地推动着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发展的进程。3科技推动了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4科技发展促进了教育和文化的发展。5科技的进步推动了当今社会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的变革。跟踪训练即学即用11959年6月,苏联决定提前终止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不再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模型和生产原子弹的技术资料。随后,美国、英国、法国三个核大国也对中国在原子科学技术上实行严密的封锁。上述情况逼出了中国自研原子弹的“596工程”。这说明中国的原子弹研制()A缺乏人才 B缺少技术 C开局不利 D迎难而上D材料说明在严峻的压力下,中国人没有屈服而是迎难而上,故选D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国原子弹

27、研制缺乏人才,故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研制原子弹缺乏外来的技术援助,但并不意味中国缺少技术,故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了开局之后的状况,故排除C项。2下图是1964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行的“号外”,头版新闻报道的引题是“加强国防建设的重大成就,对保卫世界和平的重大贡献”。该报道的主标题可能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C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D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成功爆炸,中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中国研制成功原子弹加强了国防建设,是对保卫世界和平的重大贡献,故选A项;B、C、D三项

28、均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3(2019南京调研)1992年9月21日,中国政府决定实施新的航天工程,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2017年4月20日,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已正式启动“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空间实验室”的收官之战,为空间站阶段任务奠定坚实基础。以下关于该发展战略,表述正确的是()A中国首个科学远景规划B指导着我国航天事业的有序发展C中国开始步入航天时代D直接作用于国家信息产业的发展B中国首个科学远景规划是从1956年到1967年,故A项错误;1992年到2017年航天规划目标的完成表明在此战略指导下,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故选B项;中国开始步入

29、航天时代是在1970年,故C项错误;直接作用于国家信息产业的发展的是信息技术领域的成就,不是航天成就,故D项错误。4(2019武汉质检)2017年7月30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在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阅兵式上先后亮相了歼20、歼10C、红旗22等六种新型战略武器。这反映了改革开放后()A全面实施“科技强军”战略的成效B工业化为国防现代化提供保障C人民军队突破西方国家的军事封锁D教育与军事科技创新高度结合A从材料“阅兵式上先后亮相了六种新型战略武器”可知,改革开放后国家武器装备中科技含量提升,故选A项;工业化的发展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国际力量的

30、强大,与人民军队突破西方国家的军事封锁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中仅体现了军事科技,没有涉及教育,故D项错误。20152019年全国卷考情统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教育事业的发展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全国卷201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学习俄文全国卷2017改革开放后教育事业的发展201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学习俄文全国卷201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教育方针1从考查趋向看,本讲内容中仅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全国卷中出现过,其他内容均无考查。2从社会热点看,“科教兴国”战略对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有着重大而深远的现实

31、意义。3从预测角度看,不同时期教育的发展与政治经济的关系仍是重要的命题角度。真题研练感悟考法还原历史情景教材主干知识常考常新(2019全国卷)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明立意:从俄文书刊借阅数增加显著的角度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抓关键:由时间“1954年”可知,当时我国正开展以苏联援助为特征的“一五”计划,故俄文书刊借阅数增加显著。理思路:当时

32、两大阵营尖锐对峙,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敌视和封锁我国,所以我国科学研究难以与国际前沿接轨,故排除A项;“科教兴国”战略始于199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B项;由我国借阅苏联书刊大幅增加来看,材料反映了我国注重学习苏联经验,而反思苏联经验要到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故排除C项。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俄文教育1(2015全国卷)到1952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D1952

33、年底,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为有计划地开展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即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当时我国的工业化建设主要是借鉴和学习苏联的工业化建设经验,因此出现题干中高校和中学开设俄文课程以及许多中小城镇掀起学习俄语热潮的现象,故选D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就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外交政策没有改变,故A项错误;学习俄语的热潮与计划经济体制无关,故B项错误;文化教育改革与学习俄语没有必然联系,故C项错误。挖掘历史题源学科考核目标活学活用(2017全国卷)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

34、,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明立意:从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成就角度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抓关键:注意时间点“1977年”“1988年”“2001年”。理思路:材料中高校在校生总数的增长,是人才选拔制度改革的结果,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反映,这体现了人才选拔制度改革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故选C项。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扫盲教育2.(2017全国卷)右图为

35、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C该作品的时代背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政府开展扫盲教育,因此出现婆媳二人冒着严寒去学习的场景。该作品明显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扫盲教育这一社会现实,故选C项;传统文人画注重写意,不符合该画的风格,故A项错误;同一时期西方流行的是现代主义绘画,其特点是绘画着重表现画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倾心于形式的新颖,故B项错误;该作品的内容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不是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故D项错误。新题快递自我评估1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

36、教育的权利。各级各类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各种受教育机会。该时期我国()A已经形成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B已经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C颁布法律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D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教育事业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已经形成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1965年,故A项错误;已经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是在改革开放后,故B项错误;颁布法律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是在改革开放后,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教育事业的建立,故选D项。2(2019洛阳、许昌二模)中国社会科学院从1980年夏季到1981年夏季的一年中,连续举办了三个大型讲习班,分别是:“数量经济学讲习班”“国外经济学讲习班”和

37、“发展经济学讲习班”。同时期,大批高校的优秀毕业生由政府派遣,赴欧美和日本的高等院校留学。由此可知,当时的中国()A社会发展渴求专业人才B实现了与世界经济的接轨C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 D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成果A根据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可知,此时的人才培养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故选A项;20世纪80年代初,是改革开放的起步时期,中国经济并未与世界经济接轨,故排除B项;材料强调人才的培养,并不能说明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故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成果,故排除D项。3下面是19511959年中国青年报中新闻漫画题材比例变化的折线图。这些变化() A说

38、明现实环境对艺术创作影响较大B表明“双百”方针得到顺利贯彻执行C反映了新闻题材创作形式的多元化D弱化了报刊与杂志的政治宣传功能A由材料可知,19511959年中国社会现实环境对艺术创作有较大影响,故选A项;1957年由于政治运动扩大化,“双百”方针没有得到贯彻执行,故B项错误;受到“左”倾错误的影响,“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新闻题材创作形式单一化,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新闻漫画题材比例的变化,而非报刊杂志的宣传功能,故D项错误。41964年10月16日,美联社的一篇报道说:“在亚洲,核力量(不论多么粗糙)是一种国际地位的象征,是科学技术和军事力量的象征,它既是动人的,也是吓人的。”这说明()A中国国防科技已领先美国B中国已拥有了远程核导弹C中国打破了西方的核讹诈D苏联对中国科技援助成功C材料所示的时间正是中国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时间,且当时亚洲只有中国拥有了原子弹,“也是吓人的”说明西方再也不能以核武器来讹诈中国,故选C项;材料中的“不论多么粗糙”说明中国的核技术并没有领先美国,故A项错误;B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苏联援助专家撤走后实现的,故D项错误。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