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年历史同步优化指导(北师大版选修1)练习:阶段质量评估9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8386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历史同步优化指导(北师大版选修1)练习:阶段质量评估9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年历史同步优化指导(北师大版选修1)练习:阶段质量评估9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年历史同步优化指导(北师大版选修1)练习:阶段质量评估9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年历史同步优化指导(北师大版选修1)练习:阶段质量评估9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年历史同步优化指导(北师大版选修1)练习:阶段质量评估9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18年历史同步优化指导(北师大版选修1)练习:阶段质量评估9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18年历史同步优化指导(北师大版选修1)练习:阶段质量评估9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18年历史同步优化指导(北师大版选修1)练习:阶段质量评估9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阶段质量评估(九)(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这主要是因为甲午战争后()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B清政府开始引进西方的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民族工业获得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D发展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形成解析:甲午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与甲午战争前相比,中国近代社会有了质的变化,故甲午战争被称为“分界线”。答案:C2下列对早期维新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是()反映了民族资产阶

2、级的利益和要求以解救民族危难、缓和社会矛盾为目的以振兴工商业、实行君主立宪为目标为戊戌变法做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ABC D解析:早期维新思想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它在一定程度上为维新变法准备了条件,为后来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答案:A3“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文中错误的表述是()A领导人 B时间C参加者 D地点解析:“公车上书”是康有为联络在京应试的各省举人发动的,不是各省官员。答案:C4康有为认为,在“公车上书”四项主张中,只有一项是“立国自强之策”。这就是()A“下诏鼓天下之气” B

3、“迁都定天下之本”C“练兵强天下之势” D“变法成天下之治”解析:康有为等资产阶级代表实行变法的主要目的是图强,四项主张中只有D项符合,这也是“公车上书”的主要目的。其余三项与题干材料无关。答案:D519世纪末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发展”是指()要求进行政治改革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由社会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与洋务派划清了界限A BC D解析:“进一步”的意思是既有相同之处又有超越,仅仅相同而没有超越,不能叫“进一步”。项只是两者的相同之处,不是“进一步发展”的表现。答案:A61895年,康有为等维新派创办的宣传维新变法的报刊中外纪闻和在北京建立的政治团体强学会,

4、不久便被清政府查封。其根本原因是这一刊物和这个团体()A学术观念不符合史实B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C损害了洋务派的威信D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解析:A项表述错误;B项是表面现象;C项是错误的,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洋务运动已经破产。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和学会,宣传维新变法和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因此遭到清政府的查封。答案:D7百日维新期间,普通绅民纷纷上书,据康有为记载:“至有野民渔人上书,纸用二尺长条,称及皇上亦不抬头,上亦一笑置之。”这说明()A中国下层人民对光绪皇帝不尊敬B许多上书没有遵照奏折格式,人民急需教育C新政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激起资产阶级和普通民众的参政热情

5、D光绪皇帝比较通情达理解析: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多次颁布诏令,鼓励士民上书言事,这大大激起了资产阶级和普通民众的参政热情,他们纷纷对新政提出建议。答案:C8从促进近代化的角度看,戊戌变法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A确立了维新思想的主导地位B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与发展C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D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解析:注意对近代化的理解。A项是变法在当时的积极影响,B项是辛亥革命的影响,D项表述与本题不符。答案:C9纽约时报1908年在专电中提到中国一位刚刚去世的皇帝时说,1898年这位皇帝“表现出了鼓励改革运动的愿望”,“如果这些法令真正实行的话,将意味着大清国

6、全盘西化”。下列与这个皇帝的改革运动无关的是()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传播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有利于社会风俗的改变解析:1898年光绪皇帝“表现出了鼓励改革运动的愿望”支持维新派改革,因此这个皇帝的改革运动是戊戌变法,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戊戌变法的背景,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传播是戊戌变法的条件,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有利于社会风俗的改变,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C10著名的史学家戴逸对于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送

7、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A挽救民族危亡 B实现富国强兵C引领思想启蒙 D建立民主政治解析: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也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同时是近代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头脑开始清醒”可知,材料强调了戊戌变法引领思想启蒙的意义,故C项说法符合题义。A、B、D三项说法与题干材料不符。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1题14分,第12题14分,第13题16分,第14题16分,共60分)11改革的成败,既取决于社会基础,也取决于改革

8、者的智慧与能力。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近代初期,欧洲和日本一样,是从多样性的封建体制(注:指分封体制)和充分发展的社会结构的母胎中诞生的。明治领导人在竭力实行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果。他们废除了藩体制,撤销了原来的阶级制度,依靠征兵制设置了军队以取代过去的武士阶级,建立了近代经济机构的基础,这都促进了日本的工业化,进而创建了近代政治体制。赖肖尔近代日本新观材料二从中古东方型的社会,转入现代西方型的社会其工程之浩巨,可想而知。但是那光绪也要把这百年难变之“型”,而变之于指顾之间,其必然失败。诏书一日数下,朝野莫知所适,也不是个办法。不幸这位年轻皇帝,显然感到国亡无日,所以迫不及待。但是他的军师谋

9、臣,应该有见及此。不幸康某禾讷执拗,识见不足;而操切浮躁,且有甚于幼主。唐德刚晚清七十年材料三这场变法引起了清朝权贵保守派的政治反动。一批更为昏庸、眼界更狭隘的“原教旨”保守派注定成为清王朝残存的权威合法性资源的巨大消耗者另一方面,戊戌变法的失败,使相当一批现代化知识精英,由于对体制内的变革失望,而开始走向体制外的革命。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在明治维新中采取了哪些革故鼎新的措施?有何效果?(6分)(2)同为近代化改革,中国的戊戌变法却失败了,请根据材料二概括其失败的原因。(4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戊戌变法的失败客观上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10、(2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有哪些?(2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的信息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可根据材料二信息“那光绪也要把这百年难变之型,而变之于指顾之间”“诏书一日数下,朝野莫知所适”“不幸康某木讷执拗,识见不足;而操切浮躁,且有甚于幼主”概括即可。第(3)问,根据材料三信息“这场变法引起了清朝权贵保守派的政治反动”“注定成为清王朝残存的权威合法性资源的巨大消耗者”“使相当一批现代化知识精英,由于对体制内的变革失望,而开始走向体制外的革命”概括影响。第(4)问属于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

11、)措施:废藩置县;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四民平等;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效果:推动日本实现工业化,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资本主义国家。(2)中国的戊戌变法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实施者急于求成,缺乏政治经验。(3)清政府进一步丧失权威合法性,民主革命思潮迅猛发展。 (4)客观分析基本国情;稳健理性,循序渐进;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力量对比。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法制以“礼法合一”为主要特征,礼教所倡导的价值观在法的规范中得到体现,“依法断案”也是“合礼裁判”。司法裁判因人而异,皇亲国戚、贵族官僚等都不按法定程序与刑罚审判,有时还享有减免刑罚的优待。古代司法更重

12、视口供,以口供作为定案的主要根据,由此导致刑讯逼供。刑部等司法机构通常受制于中央行政中枢,地方司法权一般由地方行政官员掌握。摘编自王继尧论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演变及特点材料二1840年以后,西方列强借口中国司法制度过于野蛮残酷,强迫清政府承认外国的领事裁判权。1906年秋,清廷设立专司审判的大理院,启动了行政、司法分立的进程。袁世凯在天津府试办新式审判厅,后来各省城、商埠都设立各级新式审判机构。新式审判机构的审判员,须经历较长时间的专业学习,考试选拔合格,并经过试用期历练,才能成为正式的审判员。当时有洋商因为审判厅判决公正,不经领事直接到审判厅起诉立案。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等法律的通过,在中国

13、历史上第一次规定了辩护与律师制度,被告人有权对所受指控进行辩护,并可随时自己选任或由法定代理人为其选任辩护人。摘编自春杨论清末中国司法体制的转型及其历史启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司法审判制度改革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司法审判制度改革的影响。(8分)解析:第(1)问根据“中国古代法制以礼法合一为主要特征”可知中国古代礼法不分;根据“法裁判因人而异,皇亲国戚、贵族官僚等都不按法定程序与刑罚审判,有时还享有减免刑罚的优待”可知某些阶层和人物享有司法特权;根据“古代司法更重视口供,以口供作为定案的主要根据,由此导致刑讯逼供”可知存在重视口供、刑讯逼供

14、的现象;根据“刑部等司法机构通常受制于中央行政中枢,地方司法权一般由地方行政官员掌握”可知存在干涉司法的现象。根据“借口中国司法制度过于野蛮残酷,强迫清政府承认外国的领事裁判权”可知列强攫取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根据“清廷设立专司审判的大理院,启动了行政、司法分立的进程”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清末受到西方思想和司法理念的影响,中国社会近代化转型加快。第(2)问根据“新式审判机构的审判员,须经历较长时间的专业学习,考试选拔合格,并经过试用期历练,才能成为正式的审判员。当时有洋商因为审判厅判决公正,不经领事直接到审判厅起诉立案”“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规定了辩护与律师制度,被告人有权对所受指控进行辩

15、护,并可随时自己选任或由法定代理人为其选任辩护人”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清末的司法审判制度改革有助于中国司法审判的近代化,推动中国司法和社会改革,有利于中国与国际社会接轨,提高司法审判的独立性。同时在审判人员方面要求提高,也有利于提高审判效率和审判的公正性。辩护和律师制度则有利于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答案:(1)背景:中国古代司法存在礼法不分、司法特权、口供定案、刑讯逼供、行政干预司法等诸多弊端;西方列强借此获得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西方思想观念与司法审判制度的影响;中国经济、政治、社会近代转型加强,需要与国际通行法律制度接轨。(2)影响:推动了中国司法与社会的近代转型,为废除领事裁判

16、权提供了条件;有利于中国融入国际社会;行政、司法分立,确立司法审判的独立地位;选拔任用专业的审判官员,提高审判效率,判决趋向公正;确立辩护与律师制度,保护被告人合法权利。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梭伦材料二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梦蕉亭杂记材料三“百日维新”的103天内,光绪帝共发布各种谕旨300

17、余件,内容涉及官制、法律、军事、经济、文教、人才选拔等各个方面。字林西报材料四吾昔视欧美过高,以为可渐至大同,而今按之,则升平尚未至也。若吾中国,自黄帝时即已征服万国而统一之。泱泱大国,比于全欧,假令立民主乎?则中国反不能强,不能安各国各自有教化、风俗、历史,万无以他国之政化可骤移用之理。康有为遗稿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三,比较梭伦改革和戊戌变法的主要特征。分析导致两场改革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8分)(2)依据材料四,概括康有为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认识。(4分)(3)综合上述材料,两场改革的结果给我们的主要启示是什么?(4分)解析:梭伦改革崇尚中庸,戊戌变法过于激进。两次改革之所以出现

18、不同结果的原因可以结合两次变革的特征分析。依据材料三提供的信息分析失败原因。改革要符合本国国情,不能过于激进。答案:(1)特征:梭伦改革崇尚中庸;戊戌变法过于激进(或急功近利)。原因:梭伦改革缓和了社会矛盾,取得广泛支持;戊戌变法激化了社会矛盾,遭到广泛反对。(2)认识:戊戌变法盲目照搬西方政体,忽视中国国情;低估了改革的困难,盲目乐观(或急功近利,急于求成)。(3)启示:改革要依据国情,实事求是,循序渐进。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奏定学堂章程(1904年1月)各类学堂培养目标初等小学堂以启其人生应有之知识,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并调护儿童身体,令其发育为宗旨普通中学堂以施较深之普通

19、教育,俾毕业后不仕者从事于各项实业,进取者升入各高等专门学堂均有根柢为宗旨;以实业日多,国力增长,即不习专门者亦不至暗陋偏谬为成效高等学堂大学堂以各项学术艺能之人才供任用为成效;通儒院以中国学术日有进步、能发明新理以著成书、能制造新器以利民用为成效实业学堂以振兴农工商各项实业,为富国裕民之本计;其学专求实际,不尚空谈(1)根据材料,概括清政府教育改革的主要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04年清政府教育改革的背景。(10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关键信息进行归纳。根据各类学堂的设置这一栏可得出学制系统完整;根据初等小学堂培养目标“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可得出注重伦理爱国

20、教育;根据高等学堂培养目标“大学堂以各项学术艺能之人才供任用为成效”和实业学堂培养目标“其学专求实际”可得出注重培养实用性人才;根据高等大学堂培养目标可得出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主张。第(2)问应结合20世纪初的社会背景迁移所学知识即可。政治上民族危机的严重和“清末新政”的实行,科举制弊端日益暴露;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文化教育上西方近代教育模式与内容的传入;思想上实业救国思潮的出现等。答案:(1)形成较为全面的教育体系(学制系统完整);注重伦理爱国教育;注重培养实用性人才;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主张。(2)背景:民族危机的严重和“清末新政”的实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近代教育模式与内容的传入;实业救国思潮的出现;科举制弊端日益暴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