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83825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70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47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47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47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47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47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47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47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47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47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47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47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47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47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47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47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47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47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8页
第38页 / 共47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9页
第39页 / 共47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0页
第40页 / 共47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1页
第41页 / 共47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2页
第42页 / 共47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3页
第43页 / 共47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4页
第44页 / 共47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5页
第45页 / 共47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6页
第46页 / 共47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7页
第47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下列属于种群的是()A. 池塘中的水藻B. 培养基被污染后除大肠杆菌外,又滋生了别的细菌和真菌C. 培养皿中的醋酸杆菌菌落D. 在一棵枯树枝上生活着蚂蚁,长满了蘑菇【答案】C【解析】【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 器官 系统 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生物圈,其中最小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组成的群体。【详解】A、池塘中的水藻有很多种,故不能称为种群,A错误;B、培养基被污染后除大肠杆菌外,又滋生了别的细菌和真

2、菌,该培养基中的所有生物称为群落,与题意不符,B错误;C、培养皿中的醋酸杆菌菌落可以看成是种群,C正确;D、在一棵枯树枝上生活着蚂蚁,长满了蘑菇,这棵枯树枝加上其中的生物蚂蚁、蘑菇等可看成生态系统,D错误。故选C。2.下列为两种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 )A. 蓝藻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 发菜、颤藻、念珠藻、小球藻等都属于蓝藻C. 蓝藻细胞没有核糖体,水稻叶肉细胞有核糖体D. 以上两种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等结构,体现细胞的统一性【答案】D【解析】【分析】1.真、原核细胞的区别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大小较小较大本质区别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真正的细胞核细

3、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植物:纤维素和果胶;真菌:几丁质;动物细胞无细胞壁细胞核有拟核,无核膜、核仁,DNA不与蛋白质结合有核膜和核仁,DNA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细胞质仅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等复杂的细胞器遗传物质DNA举例蓝藻、细菌等真菌,动、植物2.颤藻、蓝球藻、念珠藻和发菜都属于蓝藻,它们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生物,蓝藻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细胞中的绝大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在蓝藻和细菌的细胞中,没有成型的细胞核。【详解】A、蓝藻细胞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因此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B、常见的蓝藻有发菜、颤藻、念珠藻、篮球藻等,B

4、错误;C、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含有核糖体,水稻为真核生物,其叶肉细胞中有核糖体,C错误;D、以上两种细胞一个是原核细胞,一个是真核细胞,二者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等结构,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D正确。故选D。3.观察细胞结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低倍镜下物像清晰,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首先调节细准焦螺旋B. 观察无色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的液泡,应把视野调亮C. 视野中有异物,转动目镜发现异物不动,移动装片也不动,则异物在物镜上D. 若观察到的视野一半亮一半暗,则需要调节光圈【答案】C【解析】【分析】1.能够用显微镜观察的材料最好时有颜色的,并且是薄而且透明的,如果选择

5、的材料不符合上述要求,则需要创造条件使之符合。2.低倍镜换高倍镜的步骤:低倍镜下调清晰,并移动物像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3.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1)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侧面观察物镜与装片的距离;(2)首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放大观察的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粗准焦螺旋不动),然后换上高倍物镜;(3) 换上高倍物镜后,“不准动粗”。(4) 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装片移动的方向相反。【详解】A、低倍镜下物像清晰,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首先调节光圈,再调细准焦螺旋,A错误;B、观察无色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的液泡,为看清液泡,应把视野调暗,B错误;

6、C、视野中有异物,转动目镜发现异物不动,说明没在目镜上;移动装片也不动可知异物不再装片上,则异物在物镜上,C正确;D、若观察到的视野一半亮一半暗,则需要调节反光镜,D错误。故选C。4. 下列关于元素及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所有细胞中水占鲜重百分比都一样B. O是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之一,在人体细胞的干重中含量最多C. 水是占细胞鲜重百分比最大的化合物D. 构成细胞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能在无机自然界找到【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无机化合物是水。【详解】A、不同细胞中水占鲜重百分比不一样,A错误;B、O虽然是构

7、成细胞的大量元素之,但在人体细胞的干重中含量最多的是C,B错误;C、水是占细胞鲜重百分比最大化合物,C正确;D、构成细胞的任何一种元素都能在无机自然界找到,D错误。故选C。【定位】元素及化合物【点睛】易错警示:细胞鲜重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占干重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5.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生物组织中还原糖检测的实验(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实验材料选择方面,用苹果比用植物叶片的效果要好B. 在制备生物组织样液时,加入石英砂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还原糖的溶解C. 用于该实验检测的斐林试剂也可用于检测蛋白质,只是添加试剂的顺序不同D. 由于斐林试剂不稳定,在使用斐林试剂时要先加0.1 g/

8、mL的NaOH溶液,后加入 0.05g/mL的CuSO4溶液【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在实验材料选择方面,用苹果比用植物叶片的效果要好,因为苹果比用植物叶片含有更多的还原性糖,A正确;B在制备生物组织样液时,加入石英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研磨充分,而不是促进还原糖的溶解,B错误;C用于该实验检测的斐林试剂也可用于检测蛋白质,但不能混合后使用而不是添加试剂的顺序不同,C错误;D由于斐林试剂不稳定,应现配现用,而不是在使用斐林试剂时要先加0.1 g/mL的NaOH溶液,后加入 0.05g/mL的CuSO4溶液,D错误。故选A。6.下列有关蛋白质结构、功能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 蛋白质结构的

9、多样性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空间结构有关B. 已知某化合物含有C、H、O、N等元素,可以推断此物质为蛋白质C. 不同蛋白质分子中组成肽键的化学元素无差异性D. 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可能会导致蛋白质失去生物活性,但这种改变都是可逆的【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题目,在解答题目的时候要首先要掌握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主要是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的,然后要明确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多肽经过盘曲折叠形成蛋白质;蛋白质相关的题目首先要掌握氨基酸的结构简式,然后要掌握氨基酸脱水缩合的以后,形成肽键数和水分子数的计算公式,比如如果是n个氨

10、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一条肽链,则形成的肽键数是n-1个。【详解】A、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使蛋白质具有多样性,A错误;B、核酸也含有C、H、O、N四种元素,但不是蛋白质,B错误;C、肽键的空间结构为-CO-NH-,都是只有C、H、O、N四种元素组成,C正确;D、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可能会导致蛋白质失去生物活性,但这种改变是不可逆的,D错误故选C。7.如图是DNA和RNA组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新型冠状病毒有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B. 存在于酵母菌的细胞核中的核酸由4种碱基构成C. 病毒中也有上述两类核苷酸D. DNA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中有脱氧核糖,而没有核

11、糖【答案】D【解析】【分析】DNA和RNA的区别元素组成 C、H、O、N、P分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双链) 核糖核酸(RNA单链)单体脱氧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成分 磷酸五碳糖碱基H3PO4 脱氧核糖核糖A、G、C、TA、G、C、U 功能 主要的遗传物质,编码、复制遗传信息,并决定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将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蛋白质。 存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少量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甲基绿)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吡罗红)细胞中有两种核酸,病毒中有一种核酸,DNA或RNA.【详解】A、新型冠状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因此有4种碱基和4种核苷酸,A错误;B、存在于酵母菌的细胞核中的核酸由5种碱基构成,B错误;

12、C、病毒中只有上述一类核苷酸,C错误;D、DNA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中有脱氧核糖、四种碱基和磷酸,而没有核糖,D正确。故选D。8.如图是由3个圆构成的类别关系,符合这种类别关系的是()A. 为脱氧核糖核酸、为核糖核酸、为核酸B. 为淀粉、为糖原、为纤维素C. 为固醇、为胆固醇、为维生素DD. 为原核生物、为细菌、为酵母菌【答案】C【解析】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由图示可知,II和III之间为并列关系,二者均包含于I,因此I应该是核酸,II和III中,其中一个为核糖核酸,另一个是为脱氧核糖核酸,A错误;淀粉、糖原和纤维素都属于多糖,三者相互并列,没有包含关系,B错误;胆

13、固醇(II)与维生素D(III)均属于固醇(I),C正确;酵母菌属于真核核生物,细菌是原核生物,I包含II但不包含III,D错误。【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生物学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求考生学习时应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构建准确、科学的概念图。首先根据三个圆所构成的关系图,理解三个圆圈之间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包含与,、属于,然后分析各选项的物质之间的关系是否符合该模型。9.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水为自由水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都离不开水自由水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之一人体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为结合水和自由水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影响新陈代谢不同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

14、的比例相差较大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1.水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无机化合物,一般来说,水在细胞的各种化学成分中含量最多,生物体的含水量随着生物种类的不同有所差别,一般为60%到90%,水生生物的含水量大于陆生生物,生物体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含水量也不同,幼儿身体的含水量远远高于成年人身体的含水量,植物幼嫩部分比老熟部分含水量更多。2.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结合,叫做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分,大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4.5%;细胞中绝大部分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做自由水,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许多种物质溶解在这部分水中,

15、细胞内的许多生物化学反应都需要有水的参与,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多数细胞必须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水在生物体内的流动可以把营养物质运送到各个细胞,同时也把各个细胞在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运送到排泄器官或者直接排出体外。【详解】自由水能把细胞所需的运输营养物质运进,同时也能将细胞代谢废物运出,正确;生物体内的许多化学反应需要有水参与,错误;自由水不属于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错误;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为结合水和自由水两种,正确;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与新陈代谢有关,进而影响新陈代谢速率,正确;不同细胞代谢速率不同,因此可推知不同细胞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相差较大,正确。即正确。故选B。10.某植物培养

16、液中含有甲、乙、丙3种离子,它们对植物的生长都有影响。下表列出的5种培养液中,甲、乙、丙3种离子的浓度(单位:mmol/L)不同。为了研究丙离子的浓度大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进行实验时可以选用的两种培养液是( )培养液编号甲离子2030503040乙离子5545604555丙离子1015202525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该题主要考察了实验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在设计实验时,需要首先明确实验目的,题干中明确的指出实验目的为“研究丙离子的浓度大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所以自变量为丙离子的浓度。【详解】A、中除了丙离子的浓度不同以外,甲离子的浓度也不相同,没

17、有遵循单一变量原则,A错误;B、两组三种离子的浓度都不相同,没有遵循单一变量原则,B错误;C、中甲离子和乙离子的浓度相同,控制了无关变量,C正确;D、两组三种离子的浓度都不相同,也没有遵循单一变量原则,D错误。故选C。【点睛】该题的重点是考虑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由于实验目的是探究丙离子的浓度,则除了丙以外的两种离子都属于无关变量,在实验设计时需要保证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11.将哺乳动物或人的成熟红细胞经过某种处理后,可造成红细胞破裂出现溶血现象,再将溶出细胞外的物质冲洗掉,剩下的结构在生物学上称为“血影”。那么处理的方法和血影的主要成分分别是()A. 将其放入生理盐水中无机盐和蛋白质B.

18、将其放入生理盐水中蛋白质和糖类C. 将其放入清水中脂肪和蛋白质D. 将其放入清水中脂质和蛋白质【答案】D【解析】【分析】哺乳动物或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或者说,红细胞中的主要成分就是血红蛋白,因此当红细胞破裂,内容物流出后,剩下的基本就是细胞膜,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的多糖。【详解】A、将哺乳动物或人的成熟红细胞放入生理盐水中不会发生破裂,A错误;B、将哺乳动物或人的成熟红细胞放入生理盐水中不会发生破裂,B错误;C、将哺乳动物或人的成熟红细胞其放入清水中,红细胞发生破裂,剩下的血影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C错误;D、将哺乳动物或人的成熟红细胞其放入清水中,红细胞

19、发生破裂,剩下的血影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也可以说剩下的血影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D正确。故选D。12.下列有关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B. 受精作用、白细胞吞噬病菌都与细胞识别有关C. 高等植物细胞之间的胞间连丝只起物质通道的作用D. 多细胞生物体细胞间功能协调性的实现完全依赖于信息交流【答案】B【解析】【分析】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梳理细胞间信息交流的类型,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详解】A、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A错误;B、受精作用首先要经过精子与卵细胞的

20、识别作用,白细胞吞噬病菌,都与细胞的识别作用有关,B正确;C、高等植物胞间连丝不仅使相邻细胞的细胞质膜、细胞质、内质网交融在一起,而且也是植物细胞间物质运输和传递刺激的重要渠道,C错误;D、信息交流是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间功能协调性的条件之一,D错误。故选B 。13.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有内质网的细胞不一定是真核细胞B. 有中心体的细胞一定是动物细胞C. 有高尔基体的细胞不一定有分泌功能D. 有核糖体的细胞一定能合成分泌蛋白【答案】C【解析】【详解】A、有内质网的细胞一定是真核细胞,原核细胞中只有一种细胞器,即核糖体,A错误;B、中心体分布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B

21、错误;C、高尔基体普遍分布在动植物细胞中,在动物细胞中的功能是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植物细胞中的功能是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C正确;D、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包括分泌蛋白和结构蛋白等,D错误。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器的分布,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14.下列有关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细胞核线粒体核糖体叶绿体内质网细胞壁中心体A. 和都是由双层膜包围的细胞器B. 的生命活动可产生水C. 和可共存于动物细胞中D. 和只存于植物细胞中【答案】D【解析】【分析】各种细胞器的比较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液泡核糖体中心体 分布动植物植物动

22、植物动植物动植物植物和某些原生动物动植物动物、低等植物 形态球形、棒形扁平的球形或椭球形大小囊泡、扁平囊泡网状结构囊状结构泡状结构椭球形粒状小体两个中心粒相互垂直排列结构双层膜少量DNA单层膜,形成囊泡状和管状,内有腔没有膜结构嵴、基粒、基质基粒、基质片层结构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含丰富的水解酶水、离子和营养物质蛋白质和RNA两个中心粒 功能有氧呼吸的主场所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分泌及细胞壁合成有关提供合成、运输条件细胞内消化贮存物质,调节内环境蛋白质合成的场所与有丝分裂有关 备注与高尔基体有关在核仁形成【详解】A、和都是由双层膜包围的细胞器,而且是半自主性细胞器,A正确;B、为核糖体,氨基酸的脱

23、水缩合过程在核糖体上进行,因此其生命活动可产生水,B正确;C、和都可存在于动物细胞中,C正确;D、为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细胞中,为细胞壁不只存于植物细胞中,真菌细胞也都有细胞壁,D错误。故选D。15.下列关于细胞内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连续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内质网膜鼓出形成囊泡,囊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B. 细胞质中囊泡与核糖体膜融合C. 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囊泡,离开细胞膜回到细胞质中D. 高尔基体膜突出形成囊泡,离开高尔基体与细胞膜融合【答案】B【解析】【分析】1、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系统的间接联系: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

24、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2、内质网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体现了生物膜系统的直接联系。【详解】A、内质网通过“出芽”形成囊泡,囊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体现了细胞内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连续性,A正确;B、核糖体不具有膜结构,B错误;C、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当内吞发生时,细胞膜先向内凹陷形成小泡,细胞然后小泡离开细胞膜回到细胞质中,C正确;D、内质网膜通过小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高尔基体膜也通过小泡与细胞膜融合,D正确。故选B。16.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的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核位于细胞的正中央,所以它是细胞的控制中心B. 遗传信息都储存于染色质上的DNA中

25、C. 蛋白质合成活动旺盛的细胞,常有较大的核仁D. H2O、DNA等分子可通过核孔自由进出细胞核【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详解】A、细胞核是细胞控制中心的原因是其含有遗传物质,而不是因为其位于细胞中央,A错误;B、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染色质上,线粒体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的DNA,因此遗传信息主要储存于染色质上的DNA中,B错误;C、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因此在蛋白质合成活动

26、旺盛的细胞,常有较大的核仁,C正确;D、细胞核上核孔对物质进出具有选择性,蛋白质、RNA等分子可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但是DNA不能通过,D错误。故选C。17.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中,某同学在视野中看到活着的洋葱表皮细胞正处于如图所示状态。a、b分别表示两处溶液的浓度,由此推测A. 此时ab,细胞渗透吸水B. 此时a=b,渗透系统保持动态平衡C. 此时ab,细胞渗透失水D. 上述3种情况都有可能【答案】D【解析】【详解】A.若此时a细胞液b细胞外液,则表明细胞吸收的水分比失去的水分多,从而表现为细胞渗透吸水,A有可能,不符合题意; B.若此时a细胞液=b细胞外液,则表明细胞吸收的水

27、分与失去的水分相当,渗透系统处于动态平衡状态,B有可能,不符合题意; C.若此时a细胞液b细胞外液,则表明细胞吸收的水分比失去的水分少,从而表现为细胞渗透失水,C有可能,不符合题意; D.因此,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D符合题意。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8.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 观察和两次处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第一次观察为低倍镜观察,后两次为高倍镜观察B. 第一次处理滴加的液体为

28、清水,第二次滴加的液体为 03g/ml 的蔗糖溶液C. 若将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换成内表皮,则不会发生质壁分离D.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中不属于原生质层的有细胞壁、细胞核和细胞液【答案】D【解析】【分析】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第一次观察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蒸馏水中的正常状态,第二次观察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蔗糖溶液中的质壁分离状态,第三次观察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蒸馏水中的质壁分离复原状态。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质壁分离的原因: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详解】A、该

29、实验只需低倍镜观察即可,A错误;B、该实验过程中,第一次滴加的是0.3g/ml的蔗糖溶液,而第二次滴加的才是清水,B错误;C、如将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改为内表皮,则观察效果不明显,并非无法进行,C错误;D、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细胞壁、细胞核和细胞液不属于原生质层,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的相关知识,识记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理解原生质层的定义。19.如图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中表示物质A,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1是糖蛋白,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B. 2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

30、架C. 3是蛋白质,在不同的细胞膜中其含量和种类不同D. 图中所示的物质A在从膜外进入到膜内【答案】D【解析】【分析】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人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题图分析:1为糖蛋白;2为磷脂双分子层;a为蛋白质。【详解】A、1是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称为糖被,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A正确;B、由分析可知,2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B正确;C

31、、3是蛋白质,细胞膜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的功能越复杂,因此在不同的细胞膜中蛋白质的含量和种类不同,C正确;D、根据糖蛋白的位置可知,图中所示的物质A在从膜内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转运到膜外,D错误。故选D。20.某探究性学习小组研究营养液中O2含量变化对某植物吸收K速率的影响(其他条件都是适宜的),实验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可分析得出该植物吸收K是要消耗能量的B. 从图中可以看出,没有氧气该植物就不能吸收KC. ab段限制吸收K速率的主要因素是营养液中O2含量D. bc段表示除了营养液中O2含量还有其他因素影响K的吸收速率【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ab段随着氧气含量

32、的增加,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增加,说明钾离子运输方式需要能量,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bc段随着氧气含量的增加,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不再增加,说明受载体数量的限制。【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植物吸收K是要消耗能量的,A正确;B、没有氧气时,植物可以通过无氧呼吸提供能量,因此也可以吸收K,B错误;C、ab段随着氧气含量的增加,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增加,ab段限制吸收K速率的主要因素是营养液中O2含量,C正确;D、据图分析,当O2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再改变O2含量K+吸收速率不再变化,限制性因素可能是因为载体的数量是有限的,还可能有其它因素如温度影响K+吸收速率,D正确。故选B。21.下列实验所采取

33、的措施,不涉及“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原理的是A. 利用果胶酶提高水果的出汁率B. 滴加肝脏研磨液促使过氧化氢的分解C. 滴加FeCl3溶液提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D. 利用水浴加热提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为酶的相关知识。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化学反应速率与其活化能的大小密切相关,活化能越低,反应速率越快,因此降低活化能会有效地促进反应的进行;无论是有机催化剂酶还是无机催化剂都能降低活化能,使反应变得容易发生。【详解】A、果胶酶能够水解果胶,使果胶的水解变得容易,显著降低果胶水解的活化能,A正确;B、过氧化氢的分解需要过

34、氧化氢酶,而肝脏研磨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B正确;C、FeCl3为催化剂,也能降低过氧化氢的分解,能降低反应活化能,C正确;D、利用水浴加热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水浴加热提高了分子的热运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与催化剂无关,D错误;故选D。22. 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中正确的操作是( )A. 若探究pH值对H2O2酶活性影响,则pH值是自变量,H2O2分解速率是无关变量B. 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新鲜肝脏研磨液和过氧化氢溶液反应C. 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应将淀粉与淀粉酶两溶液混合后再调控温度D. 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不可选择斐林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答案

35、】D【解析】【分析】过氧化氢的分解会受到温度的影响,因此不可用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斐林试剂的使用需要水浴加热,因此,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详解】A、若探究pH值对H2O2酶活性影响,则pH值是自变量,H2O2分解速率是因变量,A错误;B、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不可选择新鲜肝脏研磨液和过氧化氢溶液反应,因为过氧化氢本身的分解就受温度的影响,B错误;C、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应先调控温度,再将淀粉与淀粉酶两溶液混合,C错误;D、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不可选择斐林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因为斐林识记使用时要加热,会影响酶的活性,D正确。故选D

36、。23.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 线粒体是蓝细菌产生ATP的主要场所B. ATP分子由一分子腺嘌呤和三分子磷酸基团组成C. 剧烈运动后,体内ATP的含量不会明显下降D. 小麦根尖分生区细胞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产生ATP【答案】C【解析】【分析】ATP 的结构简式是 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详解】A、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A

37、错误;B、ATP分子由一分子腺苷和三分子磷酸基团组成,B错误;C、体内ATP与ADP会相互转化,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剧烈运动后,体内ATP的含量不会明显下降,C正确;D、小麦根尖细胞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D错误。故选C。24.如图表示细胞呼吸的过程,其中13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1和3都具有双层生物膜B. 1和2所含酶的种类不同C. 2和3都能产生大量ATPD. 甲、乙分别代表H、丙酮酸【答案】B【解析】【分析】题图分析:甲是丙酮酸,乙是H;1为细胞质基质,其中发生过程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2是在线粒体基质,其中发生的是有

38、氧呼吸的第二阶段;3是线粒体内膜,其上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详解】A、由分析可知,1为细胞质基质,3为线粒体内膜,A错误; B、1和2中进行的化学反应不同,因此其中所含酶的种类不同,B正确;C、3为线粒体内膜,其上能产生大量ATP,C错误; D、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H,D错误。故选B。25.细胞呼吸原理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下表中有关措施与对应的目的不恰当的是( )选项应用措施目的A种子储存晒干降低自由水含量,降低细胞呼吸强度B乳酸菌制作酸奶先通气,后密封加快乳酸菌繁殖,有利于乳酸发酵C水果保鲜低温降低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D栽种农作物疏松土壤促进根有氧呼吸,利于吸收无机盐A. AB.

39、BC. CD. D【答案】B【解析】【分析】1、如果种子含水量过高,呼吸作用加强,使贮藏的种子堆中的温度上升,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种子的呼吸作用,使种子的品质变坏。2、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生产上常利用这一原理在低温下储存蔬菜、水果。3、农耕松土是为了增加土壤中氧气的含量,加强根部的有氧呼吸,保证能量供应,促进矿质元素的吸收。【详解】A、种子的贮藏,必须降低含水量,使种子处于风干状态,从而使呼吸作用降至最低,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A正确;B、乳酸菌为厌氧菌,制作酸奶时应密封,B错误;C、水果保鲜的目的既要保持水分,又要降低呼吸作用,所以低温是最好的方法,可降低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但温度不能太低,

40、否则会冻坏水果,C正确;D、植物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是一个主动运输过程,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植物生长过程中的松土,可以提高土壤中氧气的含量,有利于根细胞的有氧呼吸作用,从而为根吸收矿质离子提供更多的能量,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析生物学现象的能力,属于中档题。26. 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实验中,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A. 进行纸层析制取滤液在滤纸条上画线将实验材料研磨B. 制取滤液进行纸层析滤纸条上画线取滤液再画线C. 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在滤纸条上画线制取滤液进行纸层析D. 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制取滤液在滤纸条上画线进行纸

41、层析【答案】D【解析】【详解】选取材料将材料剪碎,加入提取液进行研磨;然后进行过滤制的滤液;为了保证色素带尽量窄一些,要画滤液线,用毛细吸管画滤液线,最后层析,综上分析,D正确。故选D。【点睛】提取叶绿素的正确方法是先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过滤制取滤液,然后利用毛细吸管沾到滤液在滤纸条上画线,注意线要画得细、直、齐,最后进行纸层析,注意层析时滤液细线不能浸没在层析液中。27.如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的一个阶段,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A. 该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B. C3生成(CH2O)需要H、ATP和多种酶C. 提高温度一定能促进(CH2O)的生成D. 无光条件有利于暗反应进行【答案】B【

42、解析】【分析】本题结合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流程图,考查光合作用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识记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详解】图示表示植物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该过程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A错误;C3的还原需要H、ATP和多种酶参与,B正确;若图示是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的,提高温度则会降低酶的活性,进而抑制(CH2O)的生成,C错误;无光条件下,光反应不能进行,不能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不利于暗反应的进行,D错误。故选B。28.如图是夏季晴朗的白天,某种绿色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图。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强度变化原因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43、()A. 从AB主要原因是光照增强,气温上升B. 从BC主要原因是温度过高,酶失活C. 从CD主要原因是气孔逐渐打开,CO2供应增加D. 从DE主要原因是光照减弱,气温下降【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对曲线的分析能力。【详解】从AB主要原因是光照增强,气温上升,光合作用强度增强,A正确;从BC主要原因是温度过高,蒸腾作用过强,气孔关闭,二氧化碳的供应减少,使光合作用强度减弱,B错误;从CD主要原因是气孔逐渐打开,CO2供应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增强,C正确;从DE主要原因是光照减弱,气温下降,光合作用强度减弱,D

44、正确。【点睛】解答此题需理解横、纵坐标的含义,重点分析曲线的起点、拐点、终点以及把握曲线的走势。在此基础上,依据“光合作用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即可准确判断各选项。29.如图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条件X为无氧,条件Y为有氧B. 条件X下葡萄糖分解产生的能量主要以热能形式散失C. 试剂甲为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现象Z为橙色灰绿色D. 两种条件下,物质a产生的场所均为线粒体基质【答案】D【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 ATP)第二阶段:在线粒

45、体基质中进行。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 2ATP)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反应式:24H+6O21H2O+大量能量(34ATP)无氧呼吸的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2ATP)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4H2C2H5OH(酒精)+2CO2题意分析,X为无氧条件,Y为有氧条件;物质a为二氧化碳,b为水;试剂甲为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溶液;现象Z为橙色变为灰绿色。【详解】A、由分析可知,条件X

46、为无氧,条件Y为有氧,A正确;B、条件X下葡萄糖分解产生的能量主要以热能形式散失,也就是说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主要以热能形式散失,B正确;C、由分析可知,由于无氧条件下产生了酒精,因此,试剂甲为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现象Z为橙色灰绿色,C正确;D、有氧条件下,物质a产生的场所为线粒体基质,无氧条件下,物质a产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错误。故选D。30.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在生长阶段体内物质的转变情况,图中a、b为光合作用的原料,表示相关过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中过程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B. 光合作用过程中H来源于过程中水的光解,用于过程中C3的还原C. 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除了产

47、生H、ATP外,产物中还有丙酮酸D. 过程中产生ATP最多的是过程【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过程表示水分解成氧气和H,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过程表示氧气与H结合生成水和ATP,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过程表示二氧化碳在H和ATP的作用下合成葡萄糖,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过程表示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生成H和ATP,是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详解】A、根据题干,分析图示可知,过程是发生在叶绿体基粒类囊体膜上的水光解过程,A正确;B、光合作用产生H是NADPH,来自于光反应过程中水的光解,用于暗反应过程中C3的还原,B正确;C、过程是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产物有H、ATP

48、和丙酮酸,C正确;D、有氧呼吸过程中水生成阶段产生ATP的量最多,即图示中的过程,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考查细胞的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的过程理解两个重要生理过程是正确选择的前提。31.如图为某植物在适宜的条件下,CO2吸收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像。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若温度降低,则A点上移B. B点时植物呼吸消耗的O2量等于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C. 若CO2浓度升高,则C点左移D. 在C点时该植物每小时光合作用利用CO2总量为44 mg【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A点表示植物的呼吸速率,B点表示该植物的光补偿点,这时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

49、率,C点为光饱和点,即该植物最大光合速率对应的最小的光照强度。【详解】A、题中图示是在最适条件下测得的,若温度降低,则呼吸速率下降,因此A点上移,A正确;B、B点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即植物呼吸消耗的O2量等于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B正确;C、若CO2浓度升高,光合速率会增大,即植物有效的光照强度范围会变大,B点左移,C点右移,C错误;D、植物每小时光合作用利用CO2总量为总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等于净光合速率加上呼吸速率,因此,在C点时该植物每小时光合作用利用CO2总量为36+8=44 mg,D正确。故选C。32. 下列有关实验变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探究氧气浓度对酵母菌细胞呼吸速

50、率影响的实验中,通常温度不属于变量B. 在探究氯化钠浓度对人的红细胞形态变化影响的实验中,氯化钠浓度是因变量C. 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速率影响的实验,CO2浓度、温度、植物种类是无关变量D. 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和pH是自变量【答案】C【解析】【分析】(1)自变量:想研究且可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2)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3)无关变量:在实验中,除了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可变因素,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详解】A、探究氧气浓度对酵母菌细胞呼吸速率影响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氧气浓度,温度等是无关变量,无关变量,A错误;

51、B、在探究氯化钠浓度对人的红细胞形态变化影响的实验中,氯化钠浓度是自变量,B错误;C、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速率影响的实验中,CO2浓度、温度是无关变量,C正确;D、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是自变量,pH值是无关变量,D错误。故选C。考点:生物实验的变量33.下列关于人体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相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都是在生物膜上完成反应B. 都能生成三磷酸腺苷C. 都需要多种酶的催化D. 都能产生丙酮酸和H【答案】A【解析】【分析】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项目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区别进行部位第一步在细胞质中,然后在线粒体始终在细胞质中是否需O2需氧不需氧最终产物CO2+H

52、2O不彻底氧化物酒精、CO2或乳酸可利用能量1167kJ61.08KJ联系将C6H12O6分解成丙酮酸这一阶段相同,都在细胞质中进行【详解】A、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A错误;B、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ATP,B正确;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是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所以需要多种酶的催化,C正确;D、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的产物都是丙酮酸和H,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场所、产物等基础知识,能对两者进行比较,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34.下列与生活相联系的生物学知识中,说法正确的是( )

53、A. 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过多摄入有益无害B.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虽然受到严格限制,但不具甜味的米饭、馒头等可随意食用C. 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脱水时,需要及时补水,同时也需要补充体内丢失的无机盐D. 鸡蛋煮熟后,蛋白质发生了变性,不容易被蛋白酶水解,因此,吃熟鸡蛋难消化【答案】C【解析】【分析】1、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可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2、患急性肠炎的病人会丢失大量的水分和无机盐,故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要补充水分和无机盐。3、鸡蛋煮熟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详解】A、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但是人体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偏

54、高时就会导致血黏度增加使血流速度变慢,这样时间长了就会导致心脑血管供血不足,出现脑血栓、冠心病、脑中风等一系列的心脑血管疾病,A错误;B、米饭、慢头当中所含成分主要是淀粉,水解后会变为葡萄糖,所以糖尿病病人不能随意食用,B错误;C、患急性肠炎的病人会丢失大量的消化液,包括水分和无机盐,所以脱水时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同时也需要补充体内丢失的无机盐,输入葡萄糖盐水是常见的治疗方法,C正确;D、鸡蛋煮熟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肽链变得松散,易被蛋白酶水解,因此,吃熟鸡蛋容易消化,D错误。故选C。35.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并且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疾病。最新研究表明,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物的运

55、输障碍(核孔复合物是位于核孔上与核孔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的物质)。据此分析正确的是()A. 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B.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核孔数目很少,因此该细胞代谢较弱C. 核孔复合物的运输障碍发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编码核孔复合物的基因发生了突变D. tRNA在细胞核内合成,其运出细胞核与核孔复合物无关【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核的结构:(1)核膜:双层膜,分开核内物质和细胞质 (2) 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流和信息交流 (3)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4)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功能: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贮存和复制场所,是细胞代谢

56、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详解】A、核膜为双层膜,含两层磷脂双分子层,A错误;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结构,B错误;C、核孔复合物的运输障碍发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编码核孔复合物的基因发生了突变,进而导致核孔复合物结构异常,导致功能障碍,C正确;D、tRNA在细胞核内通过转录过程合成,其运出细胞核与核孔复合物有关,D错误。故选C。36.制作果酒、果醋两个实验的共同点是:A. 菌种为异养原核生物B. 发酵液最终呈现酸性C. 保证无氧环境下发酵D. 将原料灭菌后再发酵【答案】B【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制作果酒的菌种为酵

57、母菌,酵母菌为异养真核生物,制作果醋的菌种为醋酸菌,醋酸菌属于异养原核生物,A错误;在果酒发酵过程中,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CO2溶于水形成碳酸,在果醋发酵过程中,醋酸菌在氧气、糖源都充足时将果汁中的糖分分解成醋酸,在氧气充足、缺少糖源时先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可见,制作果酒、果醋时,发酵液最终都呈现酸性,B正确;果酒发酵是利用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原理,需保证无氧环境下发酵,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因此果醋发酵需保证有氧环境,C错误;在果酒、果醋制作时对原料只进行了清洗,没有进行灭菌,因为在呈酸性的发酵液中,绝大多数微生物

58、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抑制,D错误。37.在果酒的制作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为避免污染,在处理葡萄时应先除去枝梗再冲洗B. 制作果酒和果醋时都应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对发酵瓶消毒C. 果酒发酵时温度应控制在3035,果醋发酵时温度应控制在1825D. 果酒暴露在空气中容易产生酸味主要是因为产生了乳酸【答案】B【解析】【分析】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左右,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在葡萄酒自然发酵过程当中,其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

59、萄皮上的野生酵母菌。2.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入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C。【详解】A、为避免污染,在处理葡萄时应先冲洗再除去枝梗,A错误;B、制作果酒和果醋时,需要用体积分数为70酒精对发酵瓶进行消毒,B正确;C、果醋发酵时温度应控制在3035,果酒发酵时温度应控制在1825,C错误;D、果酒暴露在空气中容易产生酸味主要是因为产生了醋酸,D错误。故

60、选B。38.有人就腐乳制作的传说故事写了一首打油诗:豆腐长白毛,致和真苦恼;撒盐把它腌,腐乳变成宝。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所长白毛主要为毛霉菌丝B. 长白毛和加卤汤是腐乳制作的两个必须步骤C. 腐乳成宝的价值在于大分子蛋白质和脂肪被分解成了易于消化吸收的小分子物质D. 装瓶时,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迅速用胶条密封保存【答案】B【解析】【分析】腐乳制作原理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多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详解】A、豆腐上长的白毛主要为毛霉菌丝,A正确;B、腐

61、乳制作的流程为让豆腐上长白毛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其中前两步是腐乳制作的两个关键步骤,B错误;C、腐乳成宝的价值在于大分子蛋白质和脂肪被分解成了易于消化吸收的小分子物质,而且风味独特,C正确;D、装瓶时,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迅速用胶条密封保存,以免瓶口被污染,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腐乳制作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掌握腐乳制作的原理和方法;识记长白毛、盐腌、加卤汤等的生理作用。39.下列是有关腐乳制作的几个问题,其中不正确的是( )A. 决定腐乳特殊口味的是卤汤B. 腐乳制作过程,应选含水量为70%左右的豆腐为宜C. 将长满毛霉的腐乳坯放在瓶中加盐时,接近瓶口的盐要铺厚些D.

62、 卤汤中酒的含量应注意控制,酒的含量过高,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含量过低,腐乳成熟的时间会延长【答案】D【解析】【分析】腐乳的制作过程主要是: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1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将豆腐块平放在笼屉内,将笼屉中的温度控制在1518,并保持在一定的湿度。约48h后,毛霉开始生长,3d之后菌丝生长旺盛,5d后豆腐块表面布满菌丝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2.加盐腌制: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分层整齐地摆放在瓶中,同时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高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加盐研制的时间约为8d左右。加盐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在后期的制作过程中

63、不会过早酥烂。同时,盐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3.加卤汤装瓶:卤汤直接关系到腐乳的色、香、味卤汤是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卤汤中的酒可以选用料酒、黄酒、米酒、高粱酒等,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加酒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香辛料种类很多,如胡椒、花椒、八角、桂皮、姜、辣椒等。香辛料可以调制腐乳的风味,也具有防腐杀菌的作用。可据个人口味配置卤汤;4.密封腌制。【详解】A、卤汤直接关系到腐乳的色、香、味,因此,决定腐乳特殊口味的是卤汤,A正确;B、腐乳制作过程,如果用含水量过高的豆腐制腐乳,不易成形,因此选含水量为70%左右的豆腐为宜,B正确;C、由分析可知

64、,将长满毛霉的腐乳坯放在瓶中加盐时,接近瓶口的盐要铺厚些,C正确;D、卤汤中含酒量应该控制在12%左右,酒精含量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会延长;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D错误。故选D。40.燕窝是中国人的传统保健品,近年来被传为珍稀滋补品的“血燕”更是价格高昂。但浙江曾在某次抽査时发现,主要产自马来西亚的3万余盏血燕亚硝酸盐最高超标350 多倍。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血燕”中的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主要以“过客”的形式随尿排出B. “血燕”中的亚硝酸盐是一种强致癌物C. 检测“血燕”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需将“血燕”制成样品处理液D. 一次误食亚硝酸盐0305g就会引起中毒,但不会导致死亡【

65、答案】B【解析】【分析】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一般不会危害人体健康,但是,当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总量达到0.3-0.5克时,会引起中毒,当摄入总量达到3克时,会引起死亡。同时,膳食中的亚硝酸盐绝大多数在人体内以“过客”的形式随尿排出,只有在特定条件下(适宜的pH、温度和一定的微生物作用),才会转变成致癌物-亚硝胺.因此,不必太在意。【详解】A、“血燕”中的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主要以“过客”的形式随尿排出,A正确;B、“血燕”中的亚硝酸盐一般无致癌作用,但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致癌物质,B错误;C、检测“血燕”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需将“血燕”制成样品处理液,C正确;D、误食亚硝酸盐0.3-0.5g就会引起中毒,但

66、不会导致死亡,当摄入总量达到3克时,会引起死亡,D正确。故选B。41.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需在盐酸酸化条件下B. 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C. 对显色反应样品进行目测,可精确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D. 所用的提取剂为氯化镉与氯化钡,配制溶液时需调PH至1【答案】C【解析】【分析】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比色法,其原理是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

67、亚硝酸盐的含量。【详解】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AB正确;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C错误;配制溶液所用的提取剂为氯化镉与氯化钡,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参与泡菜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泡菜的制作的原理及条件,掌握测定亚硝酸盐的方法及原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42.关于消毒、灭菌的方法,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接种用的无菌操作台要进行灭菌处理B. 用巴氏消毒法处理牛奶是因为高温易破坏牛奶的营养成分C. 煮沸半小时后的凉开水中

68、仍含有部分芽孢和孢子D. 对接种环灼烧灭菌后,要等其温度下降再进行接种【答案】A【解析】【分析】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的过程称为灭菌,常用的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消毒是指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体表或内部的一部分微生物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有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紫外线或化学药物消毒法等。【详解】A、接种用的无菌操作台用紫外线消毒处理,A错误;B、用巴氏消毒法处理牛奶是因为高温易破坏牛奶的营养成分,B正确;C、煮沸仅杀死物体体表或内部的一部分微生物的过程,不能杀死细胞中芽孢和孢子,C正确;D、对接种环灼烧灭菌后,要等其温度下降再进

69、行接种,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实验中的灭菌与消毒,意在提高学生对二者的区别和联系的认识,自觉提高实验技能。43.如表是微生物培养基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编号 成分(NH4)2SO4KH2PO4FeSO4CaCl2H2O含量/g0.44.00.50.5100mLA. 此培养基可用来培养自养型微生物B. 此表中的营养成分共有三类,即水、无机盐、氮源C. 若除去,此培养基可培养圆褐固氮菌D. 培养基中若加入氨基酸,则它可充当碳源、氮源和生长因子【答案】C【解析】【分析】培养基基本成分中含有水、无机盐、氮源、氮源,据表可知,该培养基不含含碳有机物,可用来培养自养型微生物。【详

70、解】A、由表格可知,该培养基成分中含有水、无机盐、氮源,但不含含碳有机物,可用来培养自养型微生物,A正确;B、表中的营养成分共有三类,即水、无机盐、氮源,B正确;C、圆褐固氮菌同化类型为异养型,培养基中必须含含碳有机物,所以该培养基不能用来培养圆褐固氮菌,C错误;D、培养基中若加入氨基酸,则它可充当碳源、氮源和生长因子,D正确。故选C。44.关于微生物平板划线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每个区域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和培养基进行灭菌B. 划线操作时要完全打开皿盖,划完立即盖上C. 第一区和最后一区的划线最终要连接起来,以便比较前后的菌落数D. 划线时不能划破培养基,否则难以达到分离单菌落的目的

71、【答案】D【解析】【分析】平板划线法是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在数次划线后培养,可以分离得到单个细胞繁殖的菌落。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每次划线后,都要灼烧接种环,待其冷却后,从第一区域划线的末端开始往第二区域内划线。注意不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相连。【详解】A、每个区域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灭菌,划线完成后培养基不需灭菌,A错误;B、划线操作时要左手将皿盖打开一条缝隙,右手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盖上皿盖,B错误;C、从第一区域划线的末端开始往第二区域内划线,注意不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相连,C错误

72、;D、划线时不能划破培养基,否则难以达到分离单菌落的目的,D正确。故选D。【点睛】熟练掌握平板划线方法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45.有学生探究检测大肠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实验操作规范。图示37恒温箱中培养两天后所见结果(为加有抗生素的圆纸片)。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透明圈的大小差异可能与抗生素种类不同有关B. 透明圈的大小差异可能与同种抗生素的浓度不同有关C. 透明圈的大小差异可能与培养基中N源含量不同有关D. 浸有无菌水的圆纸片在本实验中作为空白对照【答案】C【解析】【分析】抑菌圈的大小可以表示大肠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的大小,抑菌圈越大说明大肠杆菌对该种抗生素越敏感,否则越不敏感。图中的抑

73、菌圈最大,大肠杆菌对该种抗生素最敏感。【详解】抑菌圈的大小与抗生素的种类和浓度有关,故透明圈的大小差异可能与抗生素种类不同有关,透明圈的大小差异可能与同种抗生素的浓度不同有关,A正确,B正确; 大肠杆菌为异养生物,同一平板的培养基中的含氮量是相同的,C错误; 图中浸有无菌水的圆纸片在本实验中作为空白对照,D正确。 故选C。46.用固体培养基对大肠杆菌进行纯化培养,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培养基制备的流程是:计算称量溶化倒平板灭菌B. 为确保安全,倒平板操作时不要单手持培养皿C. 划线操作时,盛有菌液的试管棉塞应握在持有接种环的手中D. 进行培养前,应在培养皿的皿底上记录菌种、培养时间等【

74、答案】D【解析】【分析】用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进行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可分为制备培养基和纯化大肠杆菌两个阶段进行,其中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微生物接种的核心是防止杂菌的污染,保证培养物的纯度。【详解】A、培养基制备的流程是: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A错误;B、倒平板操作时要左手持培养皿,右手持灭菌后的培养基的锥形瓶,B错误;C、划线操作时,盛有菌液的试管取出菌种后棉塞不应握在持有接种环的手中,应该及时塞上菌种试管的棉塞,C错误;D、用记号笔标记培养皿中的菌落时,应标记在皿底,D正确。故选D。4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因为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

75、不同,所以为获得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要按不同的稀释倍数进行分离B. 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总量和测定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量,选用的稀释范围不同C. 在统计菌落数目时,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采用密度较大的平板进行计数D.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菌落数明显大于选择培养基的数目,说明选择培养基已筛选出一些细菌菌落【答案】C【解析】【分析】样品的稀释度直接影响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数目。实际操作中,通常选用一定稀释范围的样品液进行培养,以保证获得菌落在30300之间、适于计数的平板。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数量,一般选用104、105和106倍的稀释液;测定放线菌的数量一般选用103、104和105倍的稀释液;测定真菌

76、的数量,一般选用102、103和104倍的稀释液。将菌液稀释相同的倍数,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数目应明显多于选择培养基上的数目,从而说明选择培养基具有筛选作用。【详解】土壤中各种微生物数量不同,细菌大约为70%90%,其次是放线菌,真菌最少,故不同类型微生物,要按不同稀释倍数进行,A正确;根据选项A可知,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总量和测定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量,需要选用的稀释范围不同,B正确;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C错误;验证选择培养基是否具有选择作用,需设立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作为对照,若后者上的菌落数明显大于前者,说明前者具有筛选作用,D正

77、确。故选C。48.环境中的苯酚有害,研究者准备依据下图步骤操作,从处理废水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能高效降解苯酚的菌株。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苯酚降解菌富集培养基以苯酚为碳源促进目的菌大量增殖B. 将采集样品接种培养时苯酚浓度应随转接次数增加而逐渐增加C. 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获得降解苯酚的单菌落D. 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就是研究者所需要的目的菌株【答案】D【解析】【分析】1、分析题文:题目中所筛选的细菌“只能”降解苯酚,故可采用以苯酚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含除苯酚外其他碳源的培养基作为对照。2、测定微生物数量的方法:直接计数法:常用显微镜直接技术法,一般适用于纯培养悬浮液中各种单细胞菌体的计数

78、。间接计数法:常用稀释平板计数法,平板培养基上长出一个菌落就代表原待测样品中一个微生物个体。3、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的一般步骤是: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培养和筛选菌株。【详解】A、欲分离筛选能高效降解苯酚的菌株,在培养基中以苯酚为唯一碳源富集培养,可促进目的菌的大量增殖,A正确;B、图示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将采集样品接种培养时苯酚浓度应随转接次数增加而逐渐增加,B正确;C、当稀释倍数足够大时,平板上可获得降解苯酚的单菌落,C正确;D、由于活性污泥中含有多种微生物,则在平板上长出的菌落不全是研究者所需要的目的菌株,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了微生物分离与纯化的有关知识

79、,要求考生结合题干信息判断图中各步骤实验目的,掌握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在实验中的运用。49.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空气、牛奶所采用的灭菌、消毒方法依次是()化学消毒灼烧灭菌干热灭菌紫外线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巴氏消毒法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灭菌与消毒的区别于联系,关键是熟记各自的方法与适用范围。【详解】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的过程称为灭菌,常用的方法有灼烧灭菌(主要适用于金属接种工具)、干热灭菌(主要适用于需要保持干燥的玻璃器具)和高压蒸汽灭菌(主要适用于培养基的灭菌)消毒是指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

80、学方法仅杀死物体体表或内部的一部分微生物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有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紫外线或化学药物消毒法等。培养基用高压蒸汽灭菌;培养皿能耐高温,需用干热灭菌;接种环可用灼烧灭菌达到迅速彻底的灭菌效果;实验操作者的双手可用化学药剂进行消毒,如用酒精擦拭双手;空气可用紫外线消毒;为不破坏其营养成分,对牛奶可采用巴氏消毒法。故选B。50.下列有关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纤维素酶的发酵方法有液体发酵法和固体发酵法B. 对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进行了初步筛选后无需再进行其他实验C. 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对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的测定D. 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答案】B

81、【解析】【详解】纤维素酶的发酵方法有液体发酵和固体发酵两种,A项正确;初步筛选只是分离纯化的第一步,为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发酵产生纤维素酶的实验,B项错误;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的测定,C项正确;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D项正确。【点睛】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几个关键步骤(1)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中先用选择培养基,再用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为液体培养基,以纤维素作为碳源和能源的微生物可以正常生长,而其他绝大多数微生物不能正常生长;因培养基中无凝固剂,为液体培养基,利用液体

82、培养基能使营养成分充分消耗,以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2)鉴别培养基含琼脂,为固体培养基,因为要在培养基上形成我们肉眼可见的菌落。刚果红染色法应用的就是此培养基。二、非选择题51.如图是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中填标号,横线里填结构名称)。(1)该细胞放在清水中不会吸水涨破的原因是_。若将该细胞置于30%的蔗糖溶液中,将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这能证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和_。(2)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_。研究发现,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能各自独立地合成一部分酶,推测其中必有的一种细胞器是_。(3)正常情况下,该细胞中CO2浓度最高的结构是_。(4)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液对该活细胞组

83、织进行染色,结果观察不到应有的现象,原因是_。显微镜下,也观察不到该活细胞染色体的原因是_。【答案】 (1). 细胞壁起保护作用 (2). 流动性 (3). 3、4、8 (4). 核糖体 (5). 4 (6). 线粒体 (7).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吡罗红甲基绿不能进入活细胞 (8). 细胞已高度分化,不再分裂【解析】【分析】图中1为细胞壁,2是细胞膜,3是叶绿体,4是线粒体,5是细胞核,6是细胞质基质,7是高尔基体,8是核糖体,9是大液泡。【详解】(1)该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没有中心体,是高等植物细胞,放在清水中能渗透吸水,但是不会涨破,原因是具有细胞壁,起到支持和保护的作用。若

84、将该细胞置于30%的蔗糖溶液中,由于水分子能够通过细胞膜,而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因此细胞将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这说明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和流动性。(2)该细胞中的3叶绿体和4线粒体含有少量的DNA和RNA,8核糖体中含有RNA。(3)二氧化碳跨膜运输的方式为自由扩散,自由扩散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扩散,其运输的动力就是浓度差。而二氧化碳是在线粒体中产生,要通过扩散运输到体外,因此在线粒体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4)对DNA和RNA染色,观察在细胞中的分布时,用的染色剂是甲基绿吡罗红染液,但是由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该染色剂不能进入活细胞中。图示细胞具有大液泡,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

85、有再分裂的能力,因此不能观察到染色体。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生物膜的功能特性。52.如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酶促反应速率可以用_来表示。 (2)和相比,酶促反应速率慢,这是因为 _。 (3)图中 AB 段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限制因子是_,在酶浓度相对值为1个单位,温度为25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最大值应比的 _(“大”还是“小”)。 (4)有同学准备以H2O2为材料来研究温度对H2O2酶活性的影响?你认为是否妥当?_;原因是_。【答案】 (1). 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产物生成量或底物减少量 (2). 低温使酶的活性降低 (3). 底

86、物浓度 (4). 小 (5). 不妥当 (6). 因为H2O2在加热条件下会分解,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观测【解析】【分析】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1、在底物足够,其他因素适宜的条件下,酶促反应的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在酶量一定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加快,酶促反应增加到一定值时,由于受到酶浓度的限制,此时即使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几乎不再改变;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促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温度时活力最大,称最适温度;当温度高与最适温度时,酶促反应速率反而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2、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pH值等,过酸、过碱、高温都会破坏酶分子结构。低温也会

87、影响酶的活性,但不破坏酶的分子结构。【详解】(1)酶促反应速率反映了酶活性的高低,常用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底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生成量来表示。 (2)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II和I相比酶促反应速率慢,根据单一变量分析,二者的差异在于温度的不同,显然曲线酶促反应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II的温度低,抑制了酶的催化活性。 (3)AB段反映了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大而加快,说明限制因子是底物浓度,在同等温度条件下,酶促反应的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即酶浓度相对值为1,温度为25时,酶促反应速率最大值应比的小。 (4)因为H2O2在加热条件下会分解,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观测,因此我们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不选用H

88、2O2为材料来研究。【点睛】熟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以及影响机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学会解答曲线图中的各个特殊点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53.下图甲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内的部分结构及相关代谢中发生的气体转移情况。乙图表示密闭环境中某植物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温度对真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请据图分析回答:(1)图甲中,b过程中的气体参与线粒体完成生理活动过程的第_阶段,a过程中的气体参与叶绿体完成生理活动过程的_阶段,在_内完成。(2)乙图中M点 表示的生物学意义是_。在M点时,对应甲图具有_过程(用字母表示),此时叶绿体内ATP移动的方向是_。(3)乙图中在40-60范围内,随着温度上升,光合作

89、用比呼吸作用的变化速率大,其主要原因是_。 (4)冬季,密封的温室内容易因CO2缺乏而导致作物产量下降,生产中经常用施加农家肥的方法来增加温室内CO2的含量,原理是_。【答案】 (1). 三 (2). 暗反应 (3). 叶绿体基质 (4). 光合作用的速率等于呼吸作用的速率(或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5). ab (6). 由类囊体薄膜向叶绿体基质移动 (7). 催化呼吸作用的酶更耐高温(或催化光合作用的酶对高温更敏感) (8). 农家肥中含有很多有机物,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可产生 CO2【解析】【分析】题图分析,a表示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被叶绿体利用的过程,b表示叶绿体产生的氧气被

90、线粒体利用,c表示线粒体向外界释放二氧化碳,d表示线粒体利用从外界吸收的氧气,e表示叶绿体利用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f表示叶绿体释放到外界氧气。图乙中M点的含义为光合作用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详解】(1)图甲中,b过程中的气体为来自叶绿体的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该过程在线粒体内膜上完成;a过程中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的,二氧化碳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完成。(2)乙图中M点表示的生物学意义是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在M点时,对于甲图中的叶肉细胞来讲不与外界发生气体交换,即只具有甲图中的过程a、b,此时叶绿体内ATP移动的方向是由类囊体薄膜向

91、叶绿体基质移动。(3)乙图中在40-60范围内,随着温度上升,光合作用比呼吸作用的变化速率大,其原因应该是随着温度上升,催化光合作用的酶在高温下活性迅速降低所致。 (4)冬季,密封的温室内容易因CO2缺乏而导致作物产量下降,为了提高产量通常设法增加温室内CO2的含量,通常的做法是施加农家肥,因为农家肥中的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产生二氧化碳,从而达到了增加二氧化碳的目的,进而促进了光合作用,有利于产量的提高。【点睛】熟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以及二者之间产物和反应物之间的联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因素的影响机理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54.近年来,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发

92、全民关注美食的热潮,其中多次讲述了利用不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制作的美味食品。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制作果酒时若要提高产量,应严格控制的条件是_。家庭酿酒过程中不必对发酵瓶严格消毒,其原因是_。红葡萄酒具有美容养颜等诸多功效,其中的红色物质来自_。(2)图1装置中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这样做的原因是_。如图2为某同学制作苹果酒的发酵装置简图,则集气管中收集的气体是_,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则造成该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_。(3)制作泡菜时所用盐水要煮沸,其目的是_。(4)腐乳制作的流程是: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用盐腌制时,应注意控制_;配制卤汤时,要使卤汤中酒的含量控

93、制在_%左右。【答案】 (1). 适宜的温度、pH、通气量等 (2). 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 (3). 红葡萄皮中的色素 (4). 防止杂菌污染 (5). CO2 (6). 装置密闭不严 (7). 除去水中溶解氧和微生物 (8). 盐的用量 (9). 12【解析】【分析】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左右,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在葡萄酒自然发酵过程当中,其主要作用的是

94、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菌。2、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入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C。3.腐乳的制作过程主要是: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将豆腐块平放在笼屉内,将笼屉中的温度控制在1518,并保持在一定的湿度。约48h后,毛霉开始生长,3d之后菌丝生长旺盛,5d后豆腐块表面布满菌丝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

95、子;【详解】(1)制作果酒用到的微生物是酵母菌,若若要提高产量,需要创造合适酵母菌发酵的条件,因此应严格控制的条件是适宜的温度、pH、通气量等。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因此,在家庭酿酒过程中不必对发酵瓶严格消毒。在葡萄酒制作过程中,红葡萄皮中的色素逐渐溶解到发酵液中,而是葡萄酒呈现红色。(2)图1装置中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这样可以防止杂菌污染。苹果酒制作过程中,需要经过酵母菌发酵完成,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的同时,还会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对于密闭的装置,需要定期排气,因此图2中集气管中收集的气体二氧化碳,若发酵液表

96、面出现菌膜,则可能是密封不严导致杂菌污染所致。(3)制作泡菜时用到的菌种是乳酸菌,乳酸菌是厌氧微生物,因此为了除去水中溶解氧和微生物,需要将所用盐水要煮沸。(4)腐乳制作过程中,用盐腌制时,应注意控制盐的用量;配制卤汤时,要使卤汤中酒的含量控制在12%左右,这样既能起到抑菌的作用,还能有较好的风味。【点睛】熟知果酒、果醋、泡菜以及腐乳的制作原理和操作流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各种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55.阅读相关信息,完成微生物的培养及应用。(1)将马铃薯去皮切块,加水煮沸一定时间,过滤得到马铃薯浸出液。在马铃薯浸出液中加入一定量蔗糖和琼脂,用水定容后灭菌,得到M培养

97、基。回答下列问题:M培养基中的马铃薯浸出液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多种营养物质,营养物质类型除氮源外还有_(答出两点即可)。氮源进入细菌后,可参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有_(答出两点即可)。若在M培养基中用淀粉取代蔗糖,接种土壤滤液并培养,平板上长出菌落后可通过加入显色剂筛选出能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加入的显色剂是_,该方法能筛选出产生淀粉酶微生物的原理_。(2)有些细菌可分解原油,从而消除由原油泄漏造成的土壤污染。某同学欲从受原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回答问题:在筛选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_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土,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_培养基。纯化菌种时,若要以该固体培养

98、基培养目标菌并对菌落进行计数,接种时,应采用的方法是_。该方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实际数目_,这是因为_。【答案】 (1). 碳源、无机盐 (2). 蛋白质、核酸 (3). 碘液 (4). 淀粉遇碘显蓝色,产淀粉酶菌落周围淀粉被水解,形成透明圈 (5). 原油 (6). 选择 (7). 稀释涂布平板法 (8). 少 (9). 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得到的只是一个菌落【解析】【分析】1.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的数目,可采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或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对培养液中的微生物直接计数,也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微生物接种于灭菌后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通过计数菌落数目计算培养液中

99、微生物的数目。由于采用第一种方法计数时不能剔除死菌,采用第二种方法计数时,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所以第一种方法统计的数目比实际活菌数目高,第二种方法统计的数目比实际活菌数目低。2.选择培养基是指一类根据特定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理化因素抗性的原理而设计的培养基。具有只允许特定的微生物生长,而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的功能。【详解】(1)微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等。而马铃薯浸出液能为微生物生长提供多种营养物质如氮源、碳源、无机盐等。生物体内的有机物中,蛋白质主要由C、H、O、N组成,部分含有P、S;核酸由C、H、O、N、P组成;磷

100、脂由C、H、O、N、P组成,因此,氮源进入细胞后,可以参与合成蛋白质、核酸、磷脂等。淀粉遇碘液变蓝色,能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可以分解细胞周围的淀粉,存在透明圈,从而容易筛选出产淀粉酶的微生物,因此为了筛选出分解淀粉的微生物,可在M培养基中用淀粉取代蔗糖,然后加入碘液为显色剂,接种土壤浸出液后进行培养,然后选择有透明圈的菌落即可。(2)在筛选过程中,应将从富含原油的地方获得的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在该培养基上只有能够利用原油的微生物能够生长,而其他的微生物被抑制生长,因此,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因为不仅要对目标菌进行纯化,而且还有计数,因此需要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用该方法统计时,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得到的只是一个菌落,因此在计数菌落时,往往比实际数目偏小。【点睛】熟知微生物分离、纯化的方法及其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微生物计数的方法以及培养基的营养成分的分类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