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分层作业(七)基础运用层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薄雾浓云愁永昼永:漫长B东篱把酒黄昏后 把:举,端起C怎敌他、晚来风急 敌:抵挡D如今有谁堪摘 堪:忍受DD项,“堪”是“能”“可以”的意思。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东篱把酒黄昏后B莫道不销魂C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DD项,次第:古义指光景,状况;今义指次序;依次,一个挨一个地。3下列对醉花阴声声慢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醉花阴写漫长的白日里,词人百无聊赖地独坐在金兽炉旁,注视着那袅袅烟雾。正值重阳,天气已开始变凉,尤其到了夜里,纱帐中、玉枕上,难以成眠,更觉得凉
2、气袭人!B醉花阴总体风格朴实、绚丽,词人抓住长日、半夜、黄昏几个时间的推移,来写自己留在家中独自生活的空虚、无聊,以此表达对丈夫一如既往的相思之情。C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这时她不但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故乡、失去丈夫的苦难。并且,在南方辗转逃亡避难的过程中,她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还遭到了政治上的诬陷。D声声慢展现出词人失落、孤单、凄凉、悲哀的心灵世界。在了解词人生活遭遇的基础上读这首词,人们不禁会对她产生深深的理解与同情,这正是李清照这首词动人的地方。BB项,醉花阴总体风格含蓄、委婉。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她通晓金石鉴赏,能诗善文,词
3、的成就尤其突出。北宋末年她南渡避乱,不久北宋灭亡,丈夫病死,她只身逃难,境遇悲惨。B“醉花阴”与“声声慢”都是词牌名,这两首词都是词人南渡后晚年的作品。C宋代词坛呈现万紫千红的繁荣景象。尤其秦观的词深婉而疏荡,与周邦彦的富艳精工、李清照的清新跌宕如天际三峰,各超婉约词之顶巅。然而在“淡语有味”“浅语有致”“轻巧尖新”“姿态百出”方面,周邦彦是不及秦观、李清照的,故明、清人推秦、李为婉约宗主。D李清照处于南北宋过渡时期,南渡以后词风由明丽而变为凄清。B“醉花阴”这首词是作者早年的作品。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李清照纪念堂是个四合院似的仿古建筑,红瓦青砖,拱门漏
4、窗,翠竹青青,古朴雅致。_,_。_。_。_。_。是苦苦地思考着人生,还是又将觅得佳句?我不得而知。再往里走,便是“漱玉堂”了她右手托腮,脸面轻俯,双眉微蹙,就像陷入了久久的沉思我暗暗赞叹:郭老不愧是一代文豪。如果在他的题词中像许多人习惯那样再多个“女”字,那会是何等减色和遗憾东西厢有人物介绍和她的书画展,正房里迎面有两米多高的李清照雕像立在正中。那雕像通体洁白如雪,裙袂飘然走进大门,迎面是一块长方形的灰青色大理石上面醒目地刻着郭沫若先生遒劲、奔放的手书“一代词人”ABCDD语段主要是按游览的顺序来介绍的,句明显承接句,不能做首句,故排除A、B两项;句主要讲大理石上的题词;后面主要介绍“漱玉堂”
5、及李清照的雕像,根据横线后面的内容可知,尾句应该是句。所以选择D项。6“菊花”“梧桐”“雨”是李清照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请将这三个词语扩展成一段话。要求:语句通顺,语意连贯,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字。_答案在乌江河畔,在群雁往返的地方,李清照,一个比黄花更瘦的女子,在滴雨的季节里愁苦寂寞。红烛摇影,摇出一片晕黄;梧桐低泣,洒落一行清泪;微风低拂,飘落一地菊花。7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以“我喜欢”开头,再造两个句子,使整个句式形成排比。要求:符合语境,语意连贯;尽量引用作者的诗文。人生既有烟波江面,又有望穿江面的志士仁人。我喜欢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虽是“人比黄花瘦”,也高歌“不肯过江东
6、”的项羽;_答案我喜欢悲风掀襟又内怀热肠的辛弃疾,虽是“如今识尽愁滋味”,也仍然渴望“金戈铁马”,报效祖国;我喜欢意志豪迈又沉郁悲壮的陆游,虽“僵卧孤村”“夜阑听雨”,也仍然坚持“位卑未敢忘忧国”。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清照的醉花阴中既写人,又写景,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之境的佳句是“_,_,_”。(2)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用十四个叠字层层铺叙,分三个层次,由外而内,由浅入深,把词人内心深处的悲哀、孤独、寂寞、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的词句是“_,_,_”。(3)李清照的声声慢中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词人内心世界的句子是“_,_!_,_、_”。(4)李清照的声声慢中
7、词人化繁为简,化多为少,把所有的凄苦,所有的孤独,所有的无奈,所有纷繁的说不尽的思绪,用“_,_”代之。答案(1)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3)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4)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阅读提升层(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临江仙李清照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雕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注】此词作于建炎三年初春,是宋室南渡的第三个年头。秣(m)陵:与下文“建康城”是同一地方,即今江苏南京。试灯: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张灯,以祈丰稔,未
8、到元宵节而张灯预赏谓之试灯。9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与欧阳修蝶恋花词一样,连用三个“深”字,前两个“深”字重在形容庭院的幽深,第三个“深”字有加强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B次句“云窗雾阁常扃”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门虽设而常关”,同一机杼,都表现了孤傲高洁、恬然自适之情。C下片紧承上片,触景而伤怀,进而追忆往昔,对比眼前,感到一切心灰意冷。“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今昔对比,无限感喟。D“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与上片情境遥相呼应,进一步表露了词人落寞无奈的心绪,读者仿佛看到了年老憔悴、神情倦怠的女词人的形象。BB项,本词表现“孤寂之心,忧愤之情”。10前人评李清
9、照临江仙“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人皆以为巧”,这两句词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效果?_解析“春归秣陵树”,写春天将至;“人老建康城”,写人之将老。两相对比,写尽人世感慨。作答时,由此出发,分析出作者这种表达产生的艺术效果即可。答案(示例)这两句运用对比和对偶的手法,用“春归”与“人老”形成对比,写出春天又回到了建康,而我却只能在建康终老,再也难以回到北地家乡,创设出令人悲痛欲绝的意境。对偶使词句音韵和谐,便于抒发情感。(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112题。满庭芳残梅李清照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
10、在扬州。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注】篆香:对盘香的喻称。何逊:南朝梁代著名的文学家,有扬州早梅诗。1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首先描写深幽之境,然后抒赏梅之情,发寂寞之感。B下片转而写风、雨、笛声、冬雪、月夜,已不再着笔于梅花。C全词写出了作者在冷清寂寞之中所产生的深切感伤之情。D本词使用“又何必”“从来”“尚”等虚词,转折达意,呼应传神,跌宕多姿。BB项,词下片由落梅联想到古曲梅花落,是虚写,以此表现落梅引起作者个人的感伤情绪。虽无“梅”字,却处处在写梅。12千百年来,梅花精神已
11、被植入中国文化的血脉中。人们赏梅、咏梅、评梅、画梅,用梅花寄托怀抱,陶冶情操。请结合你的文化积累,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心目中的梅花精神。_答案梅花虽不及牡丹的国色天香、荷花的高贵典雅,然而,它那顽强不屈的精神和凌霜傲雪的高贵品格却令我赞叹不已。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季节,只有梅花傲然怒放,有着“凌寒独自开”的冰心玉骨。梅花迎风斗寒,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它那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为世人所称颂。“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梅花不畏严寒的坚强性格和顽强不屈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314题。摊破浣溪沙李清照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
12、大鲜明。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注】彦辅:西晋时期著名清谈家,他以个性鲜明和超凡脱俗、高风亮节闻名。大:一作“太”。13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中的“轻”与“重”是相对的,作为黄金无疑是重的,但能揉而破之化为飞入翠叶丛中的万点黄花,不论在事实上还是感觉上都是轻柔的。B词中的“大鲜明”三字是褒扬之词,不论是花中仙品桂子,还是“人之水镜”彦辅,都有着十分鲜明的个性。C词的末句“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却无情”三字暗含了词人对桂花的抱怨和不满情绪。D这是一首咏花词,咏花而志不在花,只是借花形、花态、花性以挥发开去,抒引出词人胸中的万千感慨。CC项,“却无情”看似抱怨,实际上表现了词人对桂花的喜爱。14这首词刻画了怎样的桂花形象?请简要分析。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词中的景物形象。可从色彩、形态、香气三个方面来考虑。答案有金光灿烂的色彩和碧玉一般的如刀裁似的层层绿叶。有浓郁的香气,沁人心脾。精神气度如魏晋名士一般超凡脱俗,个性鲜明,风度翩翩,节操高尚,令人崇敬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