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教师用书:第3单元 单元序列写作3 确立自信 学习反驳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8354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教师用书:第3单元 单元序列写作3 确立自信 学习反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教师用书:第3单元 单元序列写作3 确立自信 学习反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教师用书:第3单元 单元序列写作3 确立自信 学习反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教师用书:第3单元 单元序列写作3 确立自信 学习反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教师用书:第3单元 单元序列写作3 确立自信 学习反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教师用书:第3单元 单元序列写作3 确立自信 学习反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教师用书:第3单元 单元序列写作3 确立自信 学习反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凡议论文,目的都是为了阐明自身论点。但在阐明方式上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证明,一是反驳。所谓证明就是从正面论述观点的正确,从正面去证明观点的成立,也叫立论。反驳是直接反驳对方的论点或论据或论证过程,以树立自己的观点的论证方法,也叫驳论。证明与反驳都是论证的方法。名师支招在驳论文写作中,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反驳(驳论点),或间接反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一、驳论文的结构驳论文从结构上,分为如下三部分:树立靶子分析批驳得出结论。1树立靶子树立靶子,实际上就是明确反驳的论点。反驳型议论文不论是反击敌人,揭露驳斥敌论的诽谤诬陷还是批判某种思想、行

2、为错误,都是为了驳倒对方,树立自己正确的观点,以此来明辨是非,匡正错误,弘扬真理,伸张正义。因此,在写驳论文时,首先要明确反驳的论点。对错误言论要进行周密的分析,须弄清它的症结所在,集中一点,才能一针见血,击中要害。简单的错误言论,其症结有容易发现的,也有迷惑性大的,这就需要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以找出破绽。如果是材料中出现了多个论点,则需要辨明正误,在分清是非曲直的基础上,确定反驳的论点。2分析批驳要区分不同性质的矛盾,坚持以理服人。进行反驳,事先必须占有材料。进行反驳,还要选准角度,找寻到突破口。3得出结论我们来看一篇有关“自信”的驳论文的思路:先摆出错误言论:自信就能成功。接着分析、反驳错

3、误言论:分论点一:自信在哲学上属于主观范畴,容易让人忽视客观现实。分论点二:自信容易变成自大。分论点三:自信者一旦失败,容易走向自卑的一面。最后得出结论:没有相应能力作为支撑的自信就是自大,自大让人走向失败。二、反驳方式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和论证。要驳倒对方的论点,自然可以从议论文的三要素着手,或者直接反驳对方的论点,或者采用迂回间接的方式,从对方的论据、论证入手,证明它的虚妄和荒唐,从而达到驳倒对方论点的目的。1反驳论点直接反驳对方的论点,这是驳论文中最常用的形式。这种反驳论点的方法,可以通过例证反驳,即提出新的事实论据,证明对方论点的错误。例证反驳,常采用的方式是先总括出对方的错误的

4、论点,然后摆出事实证明其荒唐谬误,从而得出正确结论。2反驳论据论点和论据,是议论文的两个最基本的构成要素。论点是论据的集中和升华;论据是论点的基础和支撑。驳倒论据,犹如釜底抽薪,对方论点也便颓然倒塌。3反驳论证论据与论点之间必须有内在的逻辑关系,才能成为论点的有力支撑。指出对方论点与论据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也可以达到反驳的目的。论证的错误表现是多方面的:有时是演绎过程中大小前提与结论不合逻辑;有时是作者在一篇文章内的观点自相矛盾;有时是论点与论据之间推理不妥总之,只要发现对方在论证上有逻辑错误,就可以从这一角度入手,展开反驳。三、常见的反驳方法反证法:通过确定与论题相矛盾的判断虚假来确定论题的

5、真实性。例证法:运用大量的典型事例驳斥对方观点的一种方法。对比法:既提出正面观点和正面论据,也摆出反面观点和反面论据,让对方在比较中确信正面观点的合理性。比喻法:用生动形象的事例作巧妙的比喻。引证法:引用名人名言、权威观点来增强说服力。类比法:两个对象在一系列属性上是相同的,而且已知其中的一个对象还具有其他属性,由此推出另一个对象也具有同样的其他属性的结论。以谬制谬法:采用对方的方法和逻辑来对付对手,从而折服对方。归谬法: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对的,然后从中推出非常明显的荒谬结果,从而驳倒对方论题。典例剖析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生活中,真正的自信者必是有勇气正视自己的人,而这样的自信又往往

6、与对自己的怀疑和不满有着内在的联系。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天才,都并非自信的人,相反,倒是有几分自卑,他们知道自己的弱点,为这弱点而苦恼,又不肯毁于弱点,于是奋起自强,才有了令人吃惊的成功。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角度,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套作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本题是材料作文,从所给的材料来看,是充满思辨性的话题,最佳立意可确定为:正视自己的弱点,克服弱点,战胜弱点,奋起自强,战胜自我,取得人生的成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天才也不例外。但他们不会因自卑而放弃,而是因自卑而奋起,最后取得了令人吃惊的成功。写作中应注意将“自卑”与“失败”及“痛苦”等进行

7、区分。“自卑”不是简单意义的伤心、沉沦,而是发现自己不如别人时的自我振奋,是人生更高意义上的追求。很多同学下笔容易写成不甘失败,东山再起;更有同学会简单理解成因相貌长得不如别人或身体有残疾而发奋读书,这些都是理解上的错误,应予以避免。【例文观摩】中学生失掉自信力了吗一考生高三学生肩负着重大使命决战高考。而烦琐枯燥的学习任务则使有些学生不堪重负,个别原本很有自信的同学在接二连三的考试失利后,陷入了失望的漩涡,甚至让人怀疑:中学生失掉自信力了吗?说中学生失掉自信力了,这种观点不完全正确,但也有事实证明:在一年一度的高考征途中,的确有个别失利的聪明人,他们自以为没希望了,没前途了,就缺失了自信,从此

8、便觉得自己真是块榆木疙瘩,无智慧,不开窍。这是一种扭曲的心理暗示,会造成人的自甘堕落。这是不明智的但也是事实。某些中学生现在正发展着“自骗力”。许多中学生可能会想:不读书,没事儿,只要有钱有关系,说不定照样上个好学校。退而求其次,上不了大学回家开工厂当老板,也优哉游哉,知识值几个钱?如果你这样想的话,我真要嘲笑你的无知与幼稚了。这是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别说中国人多得数都数不过来,有钱人也是不计其数,不差你家那点儿。人人都想自己的儿女上好学校,难不成人人都要找关系?当然不是。大多数人还是凭本事的,你有能力,不花一分钱照样大摇大摆进高校;你若没能力,花个千把万好说歹说磨破嘴皮子也未必进得了。退一万步

9、说,就算进去了,也像是听天书、看电影,占一个冷板凳而已。至于“知识值几个钱”的观点,在知识大爆炸、科技引领世界的当下,此种陈词滥调早就不值一论了。所以自己骗自己是根本行不通的。“自骗”并不是现在的潮流,只是如今显得越发突兀,危害毕露了。然而,这并非普遍现象,中学生中并未失掉自信力的大有人在。有些才子才女在学习上可谓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在经历一番番酸甜苦辣后,终于迈进了心仪的名校,毕业后大多成了国家的栋梁,社会的人才。可他们最真实的一面却往往被人们忽略:付出比常人多数倍的汗水与艰辛,接受苛刻严厉的父母的管教,承载老师们殷切的目光,失去交友、网游、追韩剧的大量时间尽管肩负着太多太重的期望,但他们并

10、没有失掉自信力,难道他们就没有考砸过,没有被父母老师训斥过吗?没有挫折的人生是不存在的。已故诗人汪国真曾说过:“成功的人很少会讥笑失败的人,因为在成功之前他也失败过。无所事事的人喜欢嘲笑那些失败的人,因为他从来不懂得什么叫成功。”我们总是为胜利者鼓掌,却忽视了一旁想成功的失败者。可没有失败的成功者我还从未见过。 说中学生失掉自信力了,用来指一小部分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人则可,若是加于全体,那简直是大错特错。(1)开篇提出反驳的论点“中学生失掉自信力了”,确立靶子。(2)第二段以退为进,采用例证法,指出“中学生失掉自信力了”的现象确实存在,并点明其危害。(3)第三段论述进一步拓展开来,指出中学生

11、存在“自骗力”,独句成段,引起下文。(4)第四段列举“自骗力”的具体事实,为反驳做铺垫。(5)第六段针对“自骗力”的具体事实一一反驳,运用对比法和引证法,分析丝丝入扣,其错误性不言自明。(6)第八段由“自骗力”进而亮明作者观点,“中学生中并未失掉自信力的大有人在”,过渡自然,不着痕迹。(7)第九段阐述中学生没有失掉自信力的具体表现,反驳有力,令人信服。(8)结尾再次亮明观点,失掉自信力的中学生仅仅是一小部分而不是全部,首尾呼应,强化中心论点。【总评】本文模仿鲁迅先生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写作形式,开篇从高三学生决战高考写起,引出对方的论点“中学生失掉自信力了”和论据“烦琐枯燥的学习任务”“接二

12、连三的考试失利”。接下来用以退为进的方式,指出个别高考失利的聪明人自甘堕落、失去自信力的事实。然后驳斥发展着“自骗力”的人的错误论调,进而用详尽的事实阐明“中学生中并未失掉自信力的大有人在”,反驳极为有力。最后总结全文,重申“中学生失掉自信力了”观点的错误。总之,文章结构严谨,是一篇典型的驳论文,值得学习。 即时练笔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在某高中学校校园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橱窗中,宣传文字内容配有一张惨烈的车祸现场图片。小王同学就此上书校长,认为学校里的安全教育宣传“给图给真相”用意虽好,但视觉冲击力太强,不太适宜,建议另换其他图片,如漫画等。校长回复说,漫画太

13、“温馨”,不能给人多少触动;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安全教育宣传,只有 “触目”才能“惊心”。当然,也欢迎大家提出更加完善的建议。校园安全宣传是“温馨提示”好,还是“触目惊心”好?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或建议。如果你是该校学生,也参与这场讨论,那么,你的立场是什么?或者对此有什么具体建议?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看法或建议。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写作指导】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来立意:(1)赞同校长的观点:真相的力量;交通安全:要正视淋漓的鲜血;致命与受惊:谁更可怕?(2)反对校长的观点:“触目”才能“惊心”吗?安全教育不妨“温馨

14、提示”。(3)赞同小王的观点:忠言“温馨”岂不更好?漫画宣传:让交通安全教育更温馨;对“触目惊心”的宣传画说再见。(4)反对小王的观点:不惧“触目惊心”,享受安全人生;一时的“温馨”,潜在的隐患;有视觉冲击力才有心灵的震撼。(5)综合角度:安全教育:“触目惊心”与“温馨提示”的结合;看清温馨背后残酷的真相;安全教育方式:因人而异。【参考例文】温馨的假象不如残酷的事实一张惨烈的车祸照片,触目惊心,却正因其独特的震撼效果才能长驻人心,时时刻刻起到警钟的功效;相反,一张温馨甚至带点戏谑味道的漫画,轻松是轻松,却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事实本就残酷,何必粉饰太平?安全教育是个严肃的命题,诚如校长所言“人

15、的生命只有一次”。因其宝贵,我们开不起玩笑。何妨用这“触目惊心”换得人人心中警钟长鸣?让这一幕永远只停留在宣传栏上。车祸照片,惨烈归惨烈,毕竟是事实。灾难当头,断然没有太多温情的假象,有的只是这样血淋淋的真实。因为恐惧,我们妄想逃避,妄图用简单明快的漫画换得视觉上的轻松愉悦。然而,如果不能真正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和现实的残酷,那照片上的一幕,会不会在我们生活中重现?不愿直面现实,对之加以粉饰是人的天性。然而有时候,我们确实需要历史鲜血淋漓的一笔来教会我们不愿懂得的道理。多少次安全事故后,人们才在震惊和后悔中匆匆复习过往的教训,而在悲剧发生前彻底忘记了现实何其残忍,工地上“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是否只

16、是习以为常的横幅?“交通安全记心中”又是否只是失去意义的一句空泛的口号而已?大街上随意违章、“中国式过马路”的人们,一定记得自小受过的“遵守交通规则”的教育,却正是忘记了曾经的血的教训,才有了一次又一次的“用生命冒险”。 我们需要对事实更清醒的认识,才能避免那些自欺欺人的举动。将事实陈列于眼前,用深入人心的惨烈换后世的警醒。如美国的朝鲜战争纪念碑,每一个伤亡、失踪人员的名字都被刻下,密密麻麻,容不得半点虚假;又如博物馆、纪念馆中一张张尸横遍野、人们骨瘦如柴的照片。正是对历史的揭露,才有更深刻的教训,容不得半分掩饰。让我们绝望的,或许正是为了让我们清醒。鲁迅先生有言:“真的勇士,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鲜血,便是不加掩饰的事实。或许触目惊心,却自有发人深省的功效。何必要那温情的假象?不妨正视事实。看清了,我们的生命中,才会少一丝残忍。【点评】本文驳立结合,开头作者将安全教育的两种做法的效果进行对比,顺势提出自己的倾向性主张:事实本就残酷,何必粉饰太平?第二段从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的角度,指出“触目惊心”的必要;接下来从人们的普遍心理、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安全问题的漠视,来指出“触目惊心的”必要。最后用别人的做法进一步证明自己的看法,并通过引用鲁迅先生的话回到自己赞同的做法上来。文章层次清楚,气势贯通,说服力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