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数学:关注五类重点题型孝感一中高三数学老师梅建军建议关注五类重点题型。(1)应用性题目。近几年的数学高考加大了应用性试题的考查力度,数量上稳定为两小一大;质量上更加贴近生产和生活实际。解答应用性试题,要重视两个环节,一是阅读、理解问题中陈述的材料;二是通过抽象,转换成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函数模型、数列模型、不等式模型、几何模型、计数模型是几种最常见的数学模型,要注意归纳整理,用好这几种数学模型。(2)最值和定值题目。近几年的高考数学中,出现过各种各样的最值问题和定值问题,选用的知识载体多种多样,代数、三角、立体几何、解析几何都曾出现过有关最值或定值的试题,有些应用问题也常以最大(小)
2、值作为设问的方式。命制最值问题和定值问题能较好体现数学高考试题的命题原则。应对最值问题和定值问题,最重要的是认真分析题目的情景,合理选用解题的方法。(3)参数题目。参数是数学中的“活泼”元素,曲线的参数方程,含参数的曲线方程,含参变系数的函数式、方程、不等式等,都与参数有关。应对参数问题要把握好两个环节,一是搞清楚参数的几何意义、物理意义、实际意义等,特别是具有几何意义的参数,一定要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处理好图形的几何特征与相应的数量关系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换。二是要重视参数的取值的讨论,或是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参数的值,或是用不等式的变换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
3、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
4、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
5、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4)代数证明题。近几年的高考数学注意控制立体几何试题的难度,推理论证能力的考查重点转移到代数与解析几何,特别是代数证明题。函数的性质及相关函数的证明
6、题;数列的性质及相关数列的证明题;不等式的证明题,尤其是与函数或数列相综合的不等式的证明题等,都频频出现在近几年的数学高考试题之中。应对代数证明题,一是要全面审视各相关因素的关系,注意题目的整体结构;二是要完整、准确表述推理论证的过程,对于具有几何意义的代数证明题,要妥善处理几何直观、数式变换及推理论证的关系,注意防止简单运用“如图可知”替代推理论证。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5)探究性问题。数学高考贯彻了“多考一点想,少考一点算”的命题意图。应对探究性问题要审慎处理“阅读理解”和“整体设计”两个环节,首先要把题目读懂,全面、准确把握题目提供的信息和提出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分析题目的整体结构,找好解题的切入点,对解题的主要过程有一个初步的设计,再落笔解题。在思维受阻时,要及时调整解题方案。切忌一知半解就动手解题。第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