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3教师用书:第3单元 9 劝 学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8304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8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3教师用书:第3单元 9 劝 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3教师用书:第3单元 9 劝 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3教师用书:第3单元 9 劝 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3教师用书:第3单元 9 劝 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3教师用书:第3单元 9 劝 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3教师用书:第3单元 9 劝 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3教师用书:第3单元 9 劝 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3教师用书:第3单元 9 劝 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3教师用书:第3单元 9 劝 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3教师用书:第3单元 9 劝 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3教师用书:第3单元 9 劝 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3教师用书:第3单元 9 劝 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3教师用书:第3单元 9 劝 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3教师用书:第3单元 9 劝 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3教师用书:第3单元 9 劝 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9劝学一、读准字音(1)中绳(zhng) (2)(ru) (3)槁暴(go p)(4)砺石(l) (5)参省(cn xng) (6)跂(q)(7)螯(o) (8)舟楫(j) (9)蛟龙(jio)(10)跬步(ku) (11)骐骥(q j) (12)驽马(n)(13)锲而不舍(qi) (14)镂空(lu) (15)蛇鳝(shn)二、辨识通假(1)以为轮(“”通“煣”,使弯曲)(2)虽有槁暴(“有”通“又”)(3)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三、一词多义(1)绝(2)假(3)而(4)焉四、词类活用(1)木直中绳,以为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2)其曲中规(形容词用作名词,弯曲的弧

2、度)(3)故木受绳则直(形容词用作动词,变直)(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语,每天)(5)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形容词用作名词,高处)(6)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词用作动词,游水)(8)积善成德(形容词用作名词,善事)(9)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10)用心一也(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五、古今异义(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_今义:_(2)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古义:_今义:_(3)蚓无爪牙之利古义:_今义:_(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古义:_今义:_(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_今义:_答案(1)古义:广泛地学习。

3、今义:学问广博精深。(2)古义:特指长江、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3)古义:(鸟兽的)爪子和牙齿。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4)古义:地下的水。今义:借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5)古义:寄居。今义: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六、文言句式(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译文:_(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译文:_(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译文:_(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译文:_答案(1)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能达到千里(远的地方)。(2)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青,于蓝

4、取之,而于蓝青;冰,水为之,而于水寒”靛青,从蓝草中取得,但比蓼蓝的颜色显得(更)深;冰,是水(遇冷)凝结而成的,但它比水(更)寒冷。(3)固定句式,“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所以,不积累一步一步的行程,就无法到达千里远的地方。(4)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蚯蚓(虽然)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 舍:停止。锲(qi):刻。镂(lu):雕刻。“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定语后置句。上、下:向上、 资料链接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荀子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朴

5、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其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散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用排比句,也善用比喻。荀子认为人性本来是恶的;善,是人为的。他从人性恶的观点出发,说明人的知识、道德不是先天赋予的,而是后天经过学习、教育,逐步培养的。只有懂得了礼仪,人性才能改变。因此,他特别强调后天的学习,把学习作为改造人性的根本方法。他写劝学就是为了勉励人们“积善成德”,成为君子。诸子百家诸子指的是中国先秦时期管子、老子、孔子、庄子、墨子、孟

6、子、荀子等学术思想的代表人物;百家指的是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学术流派的代表家。诸子百家是后世对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别的总称。春秋后期已出现颇有社会影响的法家、道家、儒家、墨家、阴阳家等不同学派,而至战国中期,许多学派异彩纷呈,众多学说丰富多彩,为中国文化发展奠定了宽广的基础,中国术语上把这一时期称为诸子百家或百家争鸣时期。 文本鉴赏本篇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述了有关学习的问题。勉励人们要永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挥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_答案学不可以已注重积累 文本深读一、阅读课文第12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第1段在全

7、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_答案是全文的文眼。开门见山,统领全篇,引起下文的论述。2本文第2段运用了几个比喻?它们有什么内在的联系?_答案第2段中用了五个比喻。前两个比喻“青出于蓝”和“冰寒于水”是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这样,三个比喻分了两层意思。作者在这一基础上,用“故”归纳上文,又用了“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作为事例,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界。后面两个比喻并列说明:肯下功夫,必见成效。二、阅读课文第3段,回答下面的问题3作者是如何得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个结论的?_

8、答案开头作者先用“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来阐说,接着就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个比喻,形象说明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为了把道理说得更透彻,作者顺势而下,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几个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论:君子之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质与一般人有差异,而是靠后天的学习。4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而荀子却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二人的说法孰对孰错呢?_答案两位儒家大师的观点

9、并不矛盾。“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的是学习需要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学思结合。荀子并没有否定思考,他反对的是单靠坐在房子里苦思冥想的方法。他强调利用外界事物,向实际学习。他通过“终日思”与“须臾学”的对比,雄辩地证明了空想不如“善假于物”的学习。荀子把“所学”与“善假于物”联系起来,这意味着学习的目的是要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知识,去改造客观世界。三、阅读课文第4段,回答下面的问题5第4段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如何进行论述的?_答案作者先用两个比喻,从“积土”“积水”推论到“积善成德”,正面说明了积累的作用,说明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接着又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两个

10、比喻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这是本段的第一个层次,说明学习要积累。下面就分两层说明如何做到积累。作者用四个比喻正反对照:先用“骐骥”“驽马”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又用“锲而不舍”“锲而舍之”对照,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这是本段的第二个层次,说明积累还需坚持不懈。最后一个层次,作者用蚓和蟹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说明做到积累还要专一。后面两个层次说明了做到积累的两点保证:坚持不懈、专一,二者缺一不可。四、总览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6当今社会知识激增,学习是人类不断进步的阶梯,有人认为荀子终身学习的观念对于今天的我们仍具有

11、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有人认为荀子的观念已经过时。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_答案(观点一)“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在知识爆炸的当代,终身学习是最明智的选择。如果固守于旧有的知识,哪怕过去的成就再大,过去的名声再大、地位再高,也会落后于时代。荀子终身学习的观念值得我们好好学习。(观点二)“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如果没有坚强的毅力,做事只有三分钟的热度,结果只会落得个一知半解,略知皮毛,不会真正领悟到其中的精华之所在,也就不会有所成就。(观点三)荀子在文章中勉励人们学习,认为后天的学习能改变先天所具有的“人性恶”的本质,从而具备“圣心”,成为君子。这是按封建

12、上层阶级的道德标准来要求的,具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 写法借鉴1写作特色鲜明的对比论证定义:对比论证是一种求异的思维方式。它从正反两个方面去阐述道理,使文章的论证更加充分。形式上是一正一反、一阴一阳、一实一虚,内容上是真与假、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或用其他对立的两方作对比来发议论、抒感情。分类:对比可以是两个对象之间的比较,称为横向比较;也可以是同一对象自身前后不同阶段之间的比较,称为纵向比较。本文对比手法鲜明,说理有力。在说明学习要善于积累的道理时,作者先后以“骐骥”与“驽马”、“朽木”与“金石”作对比,说明“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充分显示出“不舍”

13、对于学习的重大意义。在阐述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时,作者又用“蚓”和“蟹”作对比,前者“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后者有“六跪而二螯”,却“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道理何在?就在于前者“用心一也”,后者“用心躁也”。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衬,增强了说理的分量。2写法指导运用对比论证“四注意”(1)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确定是否运用对比论证,进行对比要阐述的道理是什么,一定要心中有数。(2)寻求适当的对比材料。用作对比的事物必须有明确、统一的对比点。如果两种事物之间缺乏一定的可比性,就缺少了对比的依据,也就达不到有效论证的目的。(3)要有相同的对比量。如果论述

14、时从正面讲了两个方面,那么用来对照的部分一般也应该从反面讲两个方面。这样不仅能使对比相应均衡,而且能使文章结构更为清楚。(4)对比之后要进行适当的分析议论,把蕴含其中的事理简明扼要地揭示出来。比是基础,议是升华。因此,对比后要旗帜鲜明地做出评价或得出结论,不能含糊其词、模棱两可。3迁移运用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在横线上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补写出一段文字。 中原三国鼎立,孙权有谋,曹操有才,刘备有德。然而在青史竹帛中,最为人称道、流芳百世的还是刘备的“德”。因为厚德,五虎大将甘于以死献命,蜀国百姓也甘于与之出生入死。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更需要撑起这片道德的天空。_【写作示例】然而,在今天的天空下,道德却

15、出现了滑坡。从汶川地震的“范跑跑”事件到“三鹿毒奶粉”事件,让原本光滑美丽的道德外衣已布满疤痕。正因为鄙德,让他们失去了良知,重现国民劣根。同在蓝天下,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看来我们确实要撑起道德这片蓝天。 素材采撷1素材积累不断积累,贵有恒心荀子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入,学思精通则知之明,学不思者则不明。因此,他认为理想的“大儒”不只是博学多能,而最重要的是有超常的理性判断能力。“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的过程是渐进的过程,因为知识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人的道德情操也是不断培养与提高的过程。

16、荀子认为用心专一,“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是进学修德的有效方法。学习是积累的过程,需要有恒心,有毅力。所谓“善假于物”,即善于学会利用前人已经积累的知识和工具,才能学有成效、学有创新。【应用角度】“积累”“专心”“舍与不舍”“知与行”“学与思”“恒心与毅力”等。2素材应用毅力乃成功之本,是一种韧劲,一种积累。荀子有云:“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毅力的表现往往是一个人在挫折中所展示的一股惊人的力量,有了它,人们就不会向挫折和困难低头,更会坚强地去面对。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不要自卑,要有信心,因为挫折是培养毅力的必要前提。巴尔扎克曾经说过:“挫折是块磨刀石。”

17、再锋利的刀一直不用,也会变钝。这时,就需要“挫折”这块磨刀石使它重新锋利起来。人的一生很精彩,有酸甜苦辣,没有悲欢离别的伤心,又怎能有重逢的喜悦呢? 群文阅读导读:荀子在劝学中告诫我们:“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对于“善假于物”,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一是善于借助外物之力,达到自己的目的;二是善于通过学习,使物为我用;三是善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的确如此,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快不过马,飞不过鸟,眼锐不及鹰,嗅觉不如犬。但是聪明的人善于利用外物,从而使自己的能力得以百倍千倍地延伸。善假于物人没有翅膀却能在天空中如雄鹰般遨游,靠的是飞机

18、;人以渺小的身躯却能横渡茫茫的大海,靠的是轮船;人在茫茫的夜色中得以行走,靠的是灯光而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得以成功,需要善假于物。善于借助他人的才智来建立自己的“江山”。汉高祖刘邦,一介草民,市井小人,没有张良的智慧,韩信的英勇,却得以成就大汉江山,登上帝王的宝座,名垂千古,靠的不就是张良的智慧,韩信的英勇吗?而同时期的西楚霸王项羽,刚愎自用,骄傲自大,不善于借助范增的谋略,被刘邦击败,落得个“四面楚歌,自刎乌江”的悲剧下场,留下的只有后人无尽的叹息。在目标高大的门坎前,我们应学会借助竹竿,帮助我们跨过大门,实现目标,成就自己的江山。善于站在前人的肩上,成就自己的梦想与天地。牛顿,著名、伟大的物理

19、学家,借助伽利略的学术理论成就,著成自然学科的数学原理,建立起牛顿力学体系,奠定了自己在物理学的地位,成就了自己伟大的一生,并为后人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被世人所景仰与铭记。他曾说:“我之所以比别人走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巨人的肩膀成就了牛顿。而对于我们现代人,也要善于借助前人已有的科学理论去继续探索,去研究,去发现,创造出对人类有利的事物,为世界的发展作贡献。善于借助外物,达成自己的目标。劝学中提道:“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善假于船,能帮我们横渡无边的大海,到达成功的彼岸;善假于物,能帮助我们飞上太空,探索未知

20、的宇宙世界;善假于物,能帮助我们战胜人生道路上的困难,摘取成功的果实。智者借力而行学习,智者借力而行。作为学生的我们,自然应懂得借力学习才能事半功倍。我们借助老师的力量,借助辅导书的力量,以使自己更加高效地学习,在借力中获得知识,提高自己,为未来铺垫。老师也在教导我们的过程中收获了事业,收获了欣慰,收获了桃李满天下。辅导书在给我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打造了品牌,创造了效益。如此双赢,何乐而不为呢?事业,智者借力而行。茫茫人海中,有才干却不被发掘,最终被淹没的人数不胜数。须知,千里马借伯乐之眼得以施展抱负,伯乐借千里马之能成就美名。钢琴大师李斯特年轻时才华横溢却无人赏识,肖邦在发现他的惊人天赋后,

21、让他在自己的演奏会上独奏一曲,李斯特不负所托,一举成名,从此步入乐坛,终成一代大师。肖邦也借栽培李斯特成就了自己慧眼识珠之名。华罗庚早年不过是个商店售货员,却被清华发现其数学天才,破格录取,从此,华罗庚借清华步入数学神坛,成为一代巨擘;清华借华罗庚名震学界,闻名世界。科学,智者借力而行。在这个信息全球化的时代,学者互相学习探讨,促进了科学的迅猛发展。君不见,如今的诺贝尔奖,好多都是多国科学家的合作。几百年前,开普勒借助老师第谷肉眼观察行星运动四十年记载的资料,研究出了举世闻名的“开普勒三定律”,第谷借助开普勒的伟大发现,也在科学界青史留名。爱迪生借助贝尔的模型发明了电话,福特借助本茨的内燃机发

22、明了汽车,爱因斯坦借助麦克斯韦的理论提出了光的电子说牛顿曾说:“我之所以高大,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个又一个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无不提醒着我们:智者,要借力而行。建议阅读篇目:劝学颜真卿劝学孟郊积文化常识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1)骐骥:是骏马的别称,出自楚辞离骚:“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2)驽马:指资质较差、不出众的马。也指蹩脚马。语出周礼夏官马质:“马量三物,一曰戎马,二曰田马,三曰驽马。” 诵国学经典先贤语录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选自孟子尽心上)古文今译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显达之时就造福天下百姓。知行启迪穷达都是身外事,只有道义才是根本。所以要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当你穷困不得志时,它以“独善其身”的清高抚慰着你那一颗失落的心;当你飞黄腾达有时机时,它又以“兼善天下”的豪情为你心安理得地做官提供着坚实的心理基础。因此,无论你穷与达,它都是一剂绝对见效的心理良药,是知识分子战无不胜的思想武器与法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