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2017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单元测试(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8279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1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单元测试(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6-2017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单元测试(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6-2017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单元测试(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6-2017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单元测试(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6-2017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单元测试(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16-2017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单元测试(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16-2017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单元测试(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16-2017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单元测试(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16-2017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单元测试(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16-2017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单元测试(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16-2017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单元测试(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16-2017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单元测试(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武昌起义爆发前,支持立宪运动的绝非仅仅是那些身兼各种功名虚衔的商会领导层,人数众多的工商业者实际上都持这一态度。这表明立宪派( ) A反对各种“功名虚衔” B发展实业的愿望强烈C. 主导了清末“宪政” D拒绝与新政权合作2美国历史学家罗素说:“我相信,中国人如能对我们的文明扬善弃恶,再结合自的传统文化,必将取得辉煌的成就。但在这个过程中要避免两个极端的危险。”中国近代史上曾经走问“两个极端”的是( ) A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义和团运动、新文化运动 D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3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

2、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第一次历史巨变是鸦片战争以后社会性质改变B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第二次历史巨变是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D五四运动是思想层面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41912年春,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个“临时”的提法从本质上体现了( )A革命党人为袁世凯夺权留余地B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C孙中山不计较个人名利的品质D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51935年10月初,蒋介石在成都先后作了题为“建设新四川的根本要道”和四川治乱为国家兴亡的关键”的演讲,强调四川地位的重要

3、及其与国家治乱、民族兴衰的密切关系,第一次明确、公开地提出了“天然是复兴民族的最好的根据地”的思想,肯定地阐明了以四川为根据地的思想。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国民政府( )A依托四川以应对日本扩大侵华B将西南作为抗战大后方C建设新四川以剿灭红军D为迁都四川作准备620世纪初,立宪派成立了许多立宪团体,仅1906至1908年即多达50余个。与此同时, 立宪派还创办了为数众多的宣传君主立宪的报刊杂志,曾多次开展国会请愿运动,形成为声势较大的政治运动,产生了较为广泛的政治影响。这种现象( )A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B促成了民主共和的思想潮流C推进了晚清“预备立宪”进程D直接导致了辛亥革命的爆发7“过去

4、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它的功绩是毫无疑义的。”该论述中的“它”是指( )A维新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8洪秀全定都南京后,规定只有太平天国编纂和“旨准颁行”的“真道书”才能在世上流通,“当今真道书者三无他,旧遗诏圣书(圣经旧约)、新遗诏圣书(圣经新约)、真天命诏书也”,其他所有的书都在查禁之列。由此可见他( )A彻底排斥中国传统的文化B赞赏西方的宗教和政治制度C未能摆脱皇权思想的影响D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愚民政策9梁启超说:“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由

5、此看来,抗日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之所以结果迥异,中国方面主要的背景因素是( )A领导抗战的不再是腐朽的政治集团B中华民族已经觉醒,形成全民族抗战C军队素质提高,广大将士具有爱国精神D国家综合实力增强,敌我力量对比变化10自太平军兴起后,各省多以镇压太平军为借口,截留田赋,以备急需。辛丑条约签订后,因赔款数额巨大,中央无力偿还,遂将赔款数额分摊于各省,于是各省便以分担赔款之名而获得就地自由筹款之权。及至民国初年,因时局动乱,各省田赋多被地方军阀擅自截留或挪用。上述材料实质上表明了从晚清到民国初年( )A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被破坏B地方政府擅自截留中央财政C社会动荡不安导致财赋减少D地方政府获得了财政

6、自主权11宋庆龄说:“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她话中的“国际局势”和“内部条件”是指( )A日本侵略加深和国内抗日救亡运动兴起B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中共对孙中山的真诚帮助C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和五四运动的爆发D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和蒋介石集团背叛革命12下表内容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文件,其前后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 )A从幼稚走向了成熟B摆脱了苏联革命模式的影响C初步认识了中国国情D探索出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13申报在某一时期陆续报道了几篇新闻,其标题分别是:“宋教仁上海遇刺身亡”、“世界大战中的华工”“还我青岛”、

7、“公共汽车开始运行”。由此判断,该时期是( )A晚清时期B南京国民政府时期C北洋军阀政府时期D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4下列表格是甲、乙两位同学对“农民阶级与近代中国革命”的探究,对此判断正确的是( )A甲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正确,结论合理B乙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不正确,结论不合理C两位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都不准确,结论都不合理D两位同学的推论都合理,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时代15英国学者埃德温J丁格尔以亲身经历写下中国革命记一书,他对辛亥革命的看法是:“我们不得不认识到,这不仅是一个皇帝的逊位,而且是守旧而虚假的中国文明在生机勃勃的西方文明面前的毁灭。”他在此( )A认为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封建社会 B实质认

8、为西方的文明战胜了中国的文明C指出英国政治体制左右了中国革命进程D用文明史观客观分析革命的结局和影响16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这指的是A国民党“一大”召开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双十协定的签订 D达成国内和平协定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日本当时的“战略思想家”内村鉴三曾四处宣扬,日本对中国将发动战争是因为,“日本作为东洋的进步主义战士,如果不排除阻碍进步的大敌中国,就无法获得最终的胜利”。日本注明学者井上清、铃木正四在其合著的日本近代史中指出,甲午战争的本质“是天皇制长期以来策划在亚洲扩张势力的战争

9、。天皇制的最大努力就是准备中日战争”。人民网日本战略思想家:发动侵华战争因中国阻碍日进步材料二 右面是“满洲国”伪军宣传画。(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命东北军撤出东北,日军占领东北三省,及建立了伪“满洲国”)材料三 国民政府兹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长期抗战起见,本日移驻重庆。此后将以最广大之规模,从事更持久之战斗;以中华人民之众,土地之广,人人抱必死之决心,人人抱必死之决心,以其热血与土地凝结为一,任何暴力,不能使之分离。外得国际之同情,内有民众之团结,继续抗战,必能达到维护国家民族生存独立之目的。”林森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1937年11月20日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挑起侵华战争的原

10、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日本侵占中国东北的特点。(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南京政府对日本的态度的变化,并分析中国迁都重庆的原因。18交通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古今中外,人们都十分重视交通建设。从古代到现代,西南地区的交通建设尤其困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公元前221年开始,(秦朝)建造了以咸阳为中心呈一巨大弧形向北面、东北、东面和东南辐射的一批称为驰道的帝国道路。在汉代,随着帝国的扩张,道路系统大为扩大。(摘编自剑桥中国秦汉史)2009年5月2日,考古学家在宜宾县考察了始建于秦朝的五尺道。自秦以来,该处就是由四川到云南的重要通道。专家

11、认为这段约350米长的道路保存完好,具备了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条件。(据华西都市报2009年5月5日第12版)(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道路系统的修建在当时有何影响。分析材料中五尺道的历史价值和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利条件。材料二 滇缅公路是滇西各族人民用血汗和生命筑成的抗战生命线,由汉、彝、白、傣、回等十个民族共同修筑而成。当时,许多青少年学生也自愿奔赴工地筑路。各族人民为滇缅公路付出了巨大牺牲,每公里就有46名工人献出生命。(2)据图和材料二,说明全面抗战爆发后我国公路分布的变化及新建公路在抗战中主要作用。在滇缅公路修建中,各族人表现出怎样的精神?材料三“二呀那二郎山,

12、哪怕你高万丈,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坚如钢,要把那公路修到那西藏!公路通了车,运大军,守边疆。开发那福源,人民那享安康。前藏和那后藏,真是呀好地方,无穷的宝藏没开采,遍地是牛羊。森林草原那到处有,人民财富不让侵略者他来抢。要巩固国防,先建设边疆,蓬帐变高楼,荒山变牧场。”(歌唱二郎山)(3)材料二是20世纪50年代起流行的歌颂康藏公路建设的歌词。根据歌词概括康藏公路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书中指出,各种内外因素对近代中国大变革发生作用的过程中,是一个主客体相互作用、复杂的网络运动。如下示意图: 请从现代化趋势的角度,根据示意

13、图,结合中国近代前期(18401919年)的相关史实,对其内涵、原因、相关事件加以分析说明。参考答案1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支持立宪运动的绝非仅仅是那些身兼各种功名虚衔的商会领导层,人数众多的工商业者实际上都持这一态度。” ,这说明立宪派势力强大,发展实业的愿望强烈。故选B。A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C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由时间“武昌起义爆发前”,所以排除D。故选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三民主义【名师点睛】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为主的革命政府,但由于大量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辛亥革命面临失败的危

14、机。2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义和团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义和团运动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盲目排外,新文化运动存在全盘西化的不足,所以本题选C。戊戌变法是把西方政治学说同中国儒家大同思想相结合,所以排除AB;辛亥革命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但没有抛弃传统文化,所以排除D。故选C。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列强侵略与民族危机 义和团运动 3B【解析】“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指的是对辛亥革命的发展。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没有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五四运动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体现出明显的反帝反封建性质。五四运动又是

15、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指的是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故选B。其他答案不对。4B【解析】中华民国成立后,当然就要用法律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巩固下来。所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根本目的只是维护共和制,而A、C、D三项都不是最终目的。所以答案选B。5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蒋介石重视四川的出发点主要是从抗战的角度,所以C剿灭共产党和红军不合题意,应该予以排除,材料体现了国民政府应对日本扩大侵华作抗战准备,B的表述不合史实,而迁都四川是发生在1937年,时间不合。故本题选A。6C【解析】题干材料中“立宪派还创办了为数众多的宣传君主立宪的报刊杂志,曾

16、多次开展国会请愿运动,形成为声势较大的政治运动,产生了较为广泛的政治影响。”的信息说明对“立宪派”的影响,故本题选择C项。7B【解析】从材料中的“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 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可知是辛亥革命引起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选B项。8C【解析】题干材料中“当今真道书者三无他,旧遗诏圣书(圣经旧约)、新遗诏圣书(圣经新约)、真天命诏书也”,说明皇权思想的根深蒂固,故本题选择C项。9B【解析】从材料中“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可分析出近代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政府统治的腐朽。而抗日战争则是中国取得胜利,从背景上分析,主要是日本全面侵

17、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故选: B10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各省便以分担赔款之名而获得就地自由筹款之权。及至民国初年,因时局动乱,各省田赋多被地方军阀擅自截留或挪用”说明地方有相对独立的财政权,中央集权的财政管理体制遭到破坏。 故选:A11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代表的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共产党则是无产阶级政党,两个代表阶级利益不同甚至对立的政党能够实现合作。“内部条件”是指当时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两党都把反帝反封建作为其革命目标,孙中山接受

18、共产党的帮助;“国际局势”是十月革命后共产国际成立,推动两党第一次合作,故B答案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故该题正确答案为B。12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很明显,中共一大的革命目标和革命对象都是脱离中国国情的,1921年是封建北洋军阀割据混战的时代,既无资产阶级的政权,资产阶级也有革命的要求。中共二大正确认识了中国的国情和社会性质,确定革命目标为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故C答案正确;A答案错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1935年遵义会议,排除;B答案错误,摆脱苏联革命模式的影响的标志是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表明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创立,排除;D答案错误,探

19、索出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是在大革命失败(1927年)后,故D答案错误。故该题正确答案为C。13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所学知识的能力。“宋教仁上海遇刺身亡”、“世界大战中的华工”、“还我青岛”、“公共汽车开始运行”分别在1913年、1914-1918年、1919年、1924年等时间可知,本题选C答案,北洋军阀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政府统治在1912-1927年;A答案错误,清王朝结束于1912年,排除;B答案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开始于1927年,结束于1949年,排除;D答案错误,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开始于1912年1月1日,结束于同年3月12日,排除。故该题正确答案为C。14A【解析】太平天国

20、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而失败,可得出结论:农民阶级由于阶级局限性不能领导革命的胜利,A项正确;B项错误,农民家庭出身并非说明毛泽东就是农民阶级的代表,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为了无产阶级的代表;C项明显错误,甲的历史依据是准确的;D项错误,乙同学的结论不准确。故选:A15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是守旧而虚假的“中国文明”在生机勃勃的“西方文明”面前的“毁灭”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在英国学者埃德温J丁格尔看来辛亥革命的实质就是西方的文明战胜了中国的文明,所以本题答案就

21、是B。本题是换个角度,从文明的角度来去看待辛亥革命。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实质16C【解析】材料提到“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应该是指抗战后国共双方签署的和平协议,故选C。国民党“一大”召开是确保国共合作,而不是防止国共内战,故A错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使得国共停止内战,并非内战不致发生,故B错误。国内和平协定是1949年渡江战役之前国共双方签署的协议,但国民党断然拒绝之后,渡江战役随即打响,故D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17(1)原因:中国“阻碍”日本进步;侵华是日本的既定国策。(2)特点:武力侵占与和平诱降结合;扶植傀儡政权,推行

22、殖民统治;进行虚假宣传,消磨中国人民的民族意志。(4分,答出两点且言之有理即可)(3)变化:由不抵抗到进行抵抗。原因:1937年,日军相继占领了上海等地并威胁南京;为了对日持久抗战,以空间换时间。【解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从材料“日本作为东洋的进步主义战士,如果不排除阻碍进步的大敌中国”“甲午战争的本质“是天皇制长期以来策划在亚洲扩张势力的战争。天皇制的最大努力就是准备中日战争”中可以概括出日本挑起侵华战争的原因。(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获取和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从材料“满洲国”伪军宣传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以武力侵占与和平诱降结合;扶植傀儡政权,

23、推行殖民统治;进行虚假宣传,消磨中国人民的民族意志。(3)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外得国际之同情,内有民众之团结,继续抗战,必能达到维护国家民族生存独立之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中国南京政府对日本的态度由不抵抗到进行抵抗。结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第二小问的答案。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两次中日战争两次中日战争18(1)影响: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加重徭役负担,激化社会矛盾。历史价值:有助于研究秦朝对西南地区的开发和治理(2分。有利条件:历史悠久:保存完好。(2)变化:抗战前集中在东部地区,抗战爆发后新修公路主要集中在西南(西部)地区。主要作用:保证

24、了抗战时期物资的运输。爱国主义精神:民族团结。(若有不同表述,言之有理即可得分。)(3)作用:巩固边防,进一步维护国家统一;沟通西藏与内地的联系,加强民族团结;开发资源,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道路系统的修建在当时有何影响: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加重徭役负担,激化社会矛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尺道的历史价值:有助于研究秦朝对西南地区的开发和治理。根据材料“专家认为这段约350米长的道路保存完好”可以得出第三小文问的答案。(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获取和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根据“抗战期间我国公路分布图”可以看出,抗战

25、前集中在东部地区,抗战爆发后新修公路主要集中在西南(西部)地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建公路在抗战中保证了抗战时期物资的运输。材料“滇缅公路是滇西各族人民用血汗和生命筑成的抗战生命线,由汉、彝、白、傣、回等十个民族共同修筑而成”体现了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团结。(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根据材料“公路通了车,运大军,守边疆”“要巩固国防,先建设边疆,蓬帐变高楼,荒山变牧场”“开发那福源,人民那享安康”可以得出,康藏公路的积极作用巩固边防,进一步维护国家统一;沟通西藏与内地的联系,加强民族团结;开发资源,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19趋

26、势 内涵 原因 相关事件 现代化 经济上的机器化大生产,政治上的民主化,思想启蒙。 外部:资本主义先进生产方式和思想文化的传入;内部: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制度和思想文化。洋务运动、中国资本主义产生、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 权重分:1对内涵把握准确、全面。 2对原因的分析不偏离主题。 3围绕核心列举事件。 4根据考生所答要点的情况,分层次给分。【解析】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题时应把握以下几点:在阅读材料时要注意准确把握材料的信息,理清答题的思路。在分析题目时还应考虑本题所蕴含的哲学性,即内因与外因。题干中提到了中国近代前期的准确时间界定是1840-1919年,这段时期也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战争、思潮、运动此起彼伏,因此答题时需要具备宏观知识结构才能应对本题。在分析内涵、原因时,需要注意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个角度切入,论证中国的现代化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除此之外,答题时还应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分析合理、结论科学。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维新变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