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都外国语学校20132014学年度下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命题人:孙继良 审题人:杨娟 试卷负责人: 孙继良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本堂考试150分钟,满分150分。3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卷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卷(选择题,共27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敛裾j 贻误y 揠苗助长y 浅尝辄止zB. 落蕊ru 干禄gn 情不自禁jn 山川相缪lioC. 蕈菌xn 溘死k 不可估量ling 其黄而陨ynD. 赧然ln 氤氲wn 裨补缺漏p 何时可掇
2、du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 A. 驯鸽 脉络 名负其实 人才倍出B. 气概 缈茫 没精打采 义愤填膺C. 简漏 桑葚 直接了当 甘败下风D. 皱蹙 惊蛰 提纲挈领 旁稽博采3下列各句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那种拉帮结派遏制中国的图谋,那种在地区国家间挑拨离间,以及在中国近海搞联合军演的做法,都是自以为是,自作聪明!B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之鲋盼等着雨水!C. 成都公租房在建设、出租、回购等方面要做到既平衡各种关系又掐断各种利益链条,杜绝公租房出租中可能产生的各种猫腻。D一些重点中学在资源的过度倾斜下创造的某些经验只具有展
3、示的性质而不具有普及的价值,让广大农村和落后地区的学校望眼欲穿。4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最近两年来,蔬菜、肉类、服装、鸡蛋、食用油等农副产品普遍涨价,与之相关的消费品价格也开始提价。B.新来的教育局长与几个学校的领导进行了亲切的交谈,鼓励他们要解放思想,知难而进,争取新学年呈现新气象。C.在班级管理上,魏书生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让他们自主管理班级事务,虽然还有待完善,但这个经验值得我们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D.与早已流行的互联网论坛和博客相比,微博以140字的限制、便捷的转发机制以及对终端设备的简单要求降低了民众表达言论的门槛。 二、(9分,
4、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论现代教育的转型高德胜人有“向外看”认识世界的需要,也有“向内看”认识自我的需要。相对而言,认识世界易,把握自我难。现代科技极大地增强了现代人向外看世界的能力,同时,现代人向内看自己的能力却在萎缩,我们差不多已经变成了自己的陌生人。教育本来是帮助人认识自己的活动,但现代教育是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形成而出现的一种崭新的教育形式,已有上百年历史,它也在推着人远离自己。教育是否还能照亮现代人回到自身之路,取决于教育能否进行驱动力调整和型态的转变。现代教育的一个特点是对标准化考试的非理性推崇。标准化考试之所以流行,是因其诱人的便捷性、客观性契合了现代教育追求效率
5、、突出客观性的要求。标准化考试因此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呼风唤雨,成了支配一切教育活动的核心力量。考试作为教育评价的一个测量环节,自有其存在的价值,但至多只能算是整体教育的一个“小尾巴”。但如今这条“小尾巴”成了主角,整个教育都得听它的。处在“尾巴”指挥一切的教育结构中,孩子们几乎所有的生命力都被考试分数吸引住了。因为所有关于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都不会出现在标准化试卷上,反观自身、心灵对话都是完全可以丢弃的东西,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标准化考试切断了教育与自我反省、人生意义、心灵关怀之间的联系。现代教育要承担安顿人的心灵这一任务,必须完成自身的转型。现代教育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其问题在于偏执一端而遗弃另外一
6、端,因此,基于心灵养育而进行的转型不是从一端到另一端的激变,而是在两端之间的平衡。具体说来,就是教育的实利性与价值性的平衡、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平衡。教育不是不要利益,但现代教育在实利追求上走得太远了,人不单是物质存在.没有价值的指引,人性的光辉就会暗淡,人就会蜕化为物,心灵就会枯死,就会满身铜臭,“穷得只剩下钱了”。教育不能偏执于实利,要为价值和意义留有空间。大规模、以集体为对象是现代教育的标志性特征,但人类教育几千年的学徒制、个别化的教育方式自然也有其价值。现代教育的转型不是要恢复学徒制,而是探索在规模化、集体化的教育中如何融合个别化的教育方式,在两者之间实现一种相对的平衡。现代教育的整体转型
7、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基于养育心灵的需要,教育实践可以从一些具体的方面进行探索。儿童的心灵成长有“自然”的一面,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呵护儿童心灵的“自然发育”。教育,包括家庭教育所要做的就是不干预孩子的出神与发呆,任其在想象的精神世界里遨游。关于沉思与默观的教育探索就是这方面的努力。这些尝试虽然不足以动摇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观念,毕竟为教育展示了另一种可能。可以着手进行的教育尝试还有很多。比如想象力的培养,想象力对精神生活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我们还应将如何面对自身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主题。此外,还要注意非常态意识体验的激发,人有确定性的需求,把世界和人事纳入“常规”才会有安全
8、感,但教育在非常态意识体验方面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比如一些教育机构所进行的“末日体验”活动,都是有益的探索。最后,教育活动步调要放缓,现在的教育被现代社会匆忙的节奏带得太快了。5. 下列关于“现代教育”的有关认识,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上百年来,现代教育一直致力于帮助人认识自我,但近年来,却在实利追求上走得太远,结果造成了人心灵的枯死。B. 现代教育是一种大规模的集体化教育,有别于传统教育的学徒制和个别化的教育方式,因此应在教育的个别化方面加强探索。C. 儿童心灵的自然发育在一个人的成长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教育要想转型,就应该走向心灵培育,避免对孩子进行人为干预。D. 现代教育应
9、该以想象力培育、认识自我、激发非常态意识体验这些内容为基础,同时,知识传授等教育活动的步调要放缓。6. 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段明确指出现代教育存在弊端,它不仅没有完成帮助人们认识自己的教育任务,反而促使人更加远离自己的内心。B. 文章第段分析造成现代教育弊端的原因,指出现代教育由于过分推崇标准化考试,造成自我反省、心灵关怀等内容被丢弃。C. 文章最后三段指出现代教育要在实利追求与心灵养育、规模化与个体化等方面获得平衡,并提出了几个具体的改革建议。D. 文章开头就提出中心话题,在结尾则集中论述现代教育转型是长期、渐进的过程这一观点,强调短时间难以动摇现代教育的根
10、基。7.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认识及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作者对现代教育充满忧思,他清醒地看到了现代教育的弊端,但又没有简单的排斥、否定,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思考。B. 针对现代教育存在的问题,作者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革建议,尤其关于呵护儿童心灵,让孩子自然发育的思考,颇有见地。C. 作者认为,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观在实利追求盛行的当下是不可能改变的,我们需要做的只是一些小的修补和尝试。D. 作者认为,现代教育已有上百年历史,它的发展具有惯性,整体转型不能一蹴而就,这是一个比较务实的看法。三、(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
11、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
12、。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苏 辙武昌九曲亭记)【注】 子瞻:苏轼。齐安,黄州。当时苏轼贬谪黄州,苏辙贬谪筠。 陁(tu)山冈。 褰(qin)裳:提起衣服。8. 下列各组句
13、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丛山复湖,易为形胜 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B始适还家门 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C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D寄蜉蝣于天地 譬之饮食,杂陈于前9. 下面全都表现苏轼“适意而乐”的一项是( )穷山之深,力极而息。 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 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 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 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A B C D第 卷(非选择题,共120分)四、(34分)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句3分。)(1)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
14、传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2)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3)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11.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用“”给画线部分断句。(3分)吴人有养猴于笼十年,怜而放之,信宿(没过两夜)而辄归曰未远乎异而舍诸大谷猿久笼而忘其习遂无所得食鸣而死。 (刘基郁离子)12.请简要概括上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3分)13. 家中的觉新是一个新旧参半的人,时时处在思想与行动的矛盾中,他的双重性格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14.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贾至柳絮飞时别洛阳, 梅花发后到三湘。世情已逐浮云散, 离恨空随江水长。【注】三湘,泛指湘江流域
15、。(1)王八员外被贬长沙,而送行之人又是因事被贬巴陵的贾至。一句“离恨空随江水长”道尽了个中情韵,请赏析“空”字的妙处。(4分)(2)送别诗千姿百态,各尽其妙,各具其情。请赏析本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表达技巧。(4分)1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或按提示写出相应的的句子。(8分,前4句各1分,后两句各2分)(1)所以游目骋怀, ,信可乐也。 (兰亭集序)(2)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3)曰:“去食。自古皆有死, 。”(论语)(4)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 。”(论语)(5)李白将进酒中极写黄河气势的两句是 , 。(6)贾岛题李凝幽居中点出诗人心中幽情、表达共同
16、归隐的约定的诗句是 , 。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 题20 题。三十年点滴念师恩琦 君八十七岁高龄的恩师夏承焘教授在北京仙逝已半年,到今天我才为文追念。恩师的道德文章,与他在词学上不朽的贡献,海内外已有多篇文章报导,毋庸我赘述。在我记忆中浮现的,都是在杭州、上海求学时代,他对弟子们传道授业的点点滴滴,与师生们平日相处言笑晏晏的情景。我进之江大学,完全是遵从先父之命,要我追随这位他一生心仪的学者与词人。他一口字正腔圆的永嘉官话,同学听来也许有点特别,我却非常熟悉。因为父亲说的正是同样的“官话”。他上课时讲解文心雕龙,特别强调四六骈文音调之美,组合之严密,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他用铿
17、锵的乡音,朗吟了一段神思篇,问我们好听吗?我觉得那么多典故的深奥句子,经他抑扬顿挫地一朗吟,似乎比自己苦啃时容易多了。下课后,与一位最要好的同学一路走向图书馆,一路学着老师的调子唱“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又学着他的口音念“前面有钱塘江,后面有泰望山”,却没想到老师正走在我们后面。他笑嘻嘻地说:“多好呀?在厥(这)样的好湖山里,你们要用功读书哟!”中文系同学不多,大家熟悉以后,恩师常于课余带领我们徜徉于清幽的山水之间。我们请问他为何自号瞿禅,他说因自己长得清瘦、双目瞿瞿。又请他解释禅的道理,他说“禅并非一定是佛法。禅也在圣贤书中、诗词文章中,更在日常生活中。”后来他教我们读书为人的道理时
18、,在他那平易近人,情趣横溢的比喻中,常常含有禅理,却使我们个个都能心领神会。瞿师常常边走边吟诗,有的是古人诗,有的是他自己的得意之作。他说“作诗作文章,第一要培养对万事万物的关注,能关注才会有灵感。诗文看似信手拈来,其实灵感早在酝酿之中。比如松间数语风吹去,明即寻来尽是诗,看去多么自然,但也得细心去寻呀。”他站在高岗之上,就信口吟道:“短发无多休落帽,长风不断任吹衣。”弟子们看着他的长衫,在风中飘飘荡荡,直觉得这位老师,有如神仙中人。大家都说:“先生的境界实在太高,学生们及不到。”他说:“这两句诗并不是出世之想,而是入世的一份定力。人要不强求名利,任何冲击都不致被动摇了。”在九溪十八涧茶亭中坐
19、定,一盏清茗端来,他又吟起词来:“短策暂辞奔竞场,同来此地乞清凉。若能杯水如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无一语,答秋光。愁边征雁忽成行。中年只有看山感,西北阑干半夕阳。”这是瞿师的得意之作,也是弟子们背诵得最多最熟的一阕词。瞿师小学毕业后考进有官费补贴的永嘉省立师范,在那一段日子里,他把学校图书馆的古典文学书全部读遍。对于诗词尤感兴趣,已能按谱填词,这就是他立志学词之始。师范毕业后,无钱马上念大学,就暂住乡村小学教书。在幽静的乡村里,他作了不少诗,“昨夜东风今夜雨,催人愁思到花残”,是他少年时的得意之作。瞿师于西北大学归来后,卜居于籀园图书馆附近,几乎翻遍了图书馆全部藏书,打下了历史文化的深厚基础,
20、立定了他一生为人为学的方针。他谦虚地说自己很笨,认为“笨”这个字很有意义,头上顶着竹册,就是教人要用功,用功是人的根本,所以“笨”字从“竹”从“本”。瞿师在抗战八年中,眼看河山变色,沉痛地作过几首慷慨歌词。他也目睹许多读书人,有的为了生活,不得不屈志事敌,有的却是利欲熏心,认贼作父。他曾作瑞鹤仙,以“玉环飞舞”讽汪精卫的“辛苦回风舞”。他对于一个士子的出处进退,评定水准是非常严肃的。自民国二十六年至三十一年,四所基督教联合大学借英租界慈淑大楼开课。虽然弦歌不辍,但总不免国破家亡,寄人篱下的感触。瞿师在讲授词选时,常提起王碧山咏物词的沉咽,乃是一份欲哭无泪的悲伤,比起嚎啕大哭尤为沉痛。他回忆杭州
21、,怀念西湖与之江母校,曾有词云:“湖山信美,莫告诉梅花,人间何世。独鹤招来,共临清镜照憔悴。”他看上去笑容满面,可是他内心是憔悴的,忧伤的。师生暌违的一段时日,他总频频赐书嘱我专心学业,勿为人间闲烦恼蚀其心血。他的片纸只字,我无不一一珍藏,时时捧读,有如亲聆教诲。他以毕生心血致力学问,以满怀仁爱,付予人间。以他的佛心佛性,必然往生西方。他临终时听师母吟他自己少年时得意之作,正如摇着短梦,飘然归去,内心必然因不辜负此生,而感到万分欣慰吧! (摘编自三十年点滴念师恩,有删改)1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4分)A夏承焘教授热爱诗词,小学时就已立志终身从事词学研究,
22、并为此不断进取,成就非凡。B琦君一生受夏承焘先生影响很大,却未能及时撰文悼念,动笔写作本文时可谓百感交集。C回顾抗战时期作诗及讲授词选两件事,都是为表现夏承焘教授大是大非面前的坚定立场。D作为弟子,琦君记下了恩师诸多诗词,并能从细节出发展开对先生的回忆,情真而意切。E本文生动再现夏承焘教授为学、教书、做人等生活片段,表现了夏承焘教授的精神风貌。17琦君曾在鹧鸪天一文中回忆夏承焘先生说:“他因时适地,寓教诲于诗词,真是充分发挥了温柔敦厚,诗教也的古典精神。”本文中夏承焘先生“寓教诲于诗词”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4分)18根据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1)如何理解文中夏承焘先生的“佛
23、心佛性”?结合文章举例阐释。(3分)(2)第二段琦君回顾“之江大学”的求学经历有什么作用?(3分)19夏承焘先生是海内外颇有影响的词学研究者,探究他的人生,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代学人呢?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文章和你的积累加以阐述。(4分)六、(8分)20. 成都外国语学校打算首届母语节开幕式时邀请李放鸣先生作专题讲座。下面是该校高一(10)班张扬同学为学校写的一封邀请函。请你根据提供的资料,补全这封邀请函的其它内容。(4分)材料:成都外国语学校将在2014年5月20日下午16:20在本校科技馆举行首届母语节开幕式。学校将邀请李放鸣先生在为全校书法爱好者作讲座。李放鸣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书法教
24、育家,四川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讲座内容为“写字与做人”。尊敬的李放鸣先生:为了切实落实我校“立学中华,语通世界”的办学理念,激发同学们对母语的学习兴趣,唤起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学校将举办首届母语节。 衷心希望得到您的支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4年5月10日21. 米兰昆德拉说:“生命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由于性格、经历和生活环境的不同,每个人对生命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请你从以下几位作家或文学人物中,任选两位仿照示例各写一句话,表达对生命的理解。要求符合人物特征,句式大致相同。(4分)人物:陶渊明 王羲之 巴金 卡西莫多示例:苏东坡生命就是一次风雨兼程的旅行,只有心胸
25、旷达,才能笑到终点。(1)答: (2分)(2)答: (2分)七、(555分)(5分是书写分)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请以“邂逅春天的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请在题目空格处填一种自然景象;(2)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3)字数不少于800字。成都外国语学校20132014学年度下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命题人:孙继良 审题人:杨娟 试卷负责人: 孙继良 第卷(选择题,共27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B (A.裾j 辄止zh C.量ling 陨yn D.赧nn 氲yn 裨b )2C (A. 负-副 倍-辈 B.缈-渺 C. 漏-陋 接-截 败-拜)3D
26、 (“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不合句意,改为“望尘莫及”。)4D (A逻辑混乱,概念并列不当,“服装”不属于“农副产品”;搭配不当,“价格”与“提价”搭配不当。 B “几个学校的领导”有歧义。 C项中“值得的重视”中“的”字赘余。)二、(9分,每小题3分)5. B (A.作者认为现代教育”在推着人远离自己”,并未“一直致力于帮助人认识自我”;C. “不要人为干预”的说法过于绝对,不是对孩子的所有活动都不进行干预;D. “应该以想象力培育、认识自我、激发非常态意识体验这些内容为基础”原文无据。)6. D (结尾对“现代教育转型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没做集中论述,也没“强调短时间难以动摇现代教育
27、的根基”。)7. C (原文“是不可能改变的”过于绝对,“只是做小的修补和尝试”也不符合文意。)三、(6分,每小题3分)8. B(A胜:美景。 B前“适”,到;后“适”,舒适。 C均为连词,表转折,却。 D均为介词,在。)9. C ( 句不属于。)【参考译文】子瞻被贬到齐安(今黄冈),在长江边上建庐居住。齐安没有出名的山,而长江南岸武昌(今鄂州)的群山,高低起伏,连绵不断,山谷幽深寂静,里面有佛塔寺庙僧舍,西边的叫西山寺,东边的叫寒溪寺。它们背靠山梁,面对山沟,隐蔽在茂密的松树枥(同“栎”)树丛中,寂漠清静,与世隔绝,见不到车马的喧嚣和来人的足迹。每当风停了,太阳出来,江面波平浪静的时候,子瞻
28、就拄着拐杖,带着美酒,乘坐渔船,横渡长江,直奔南山而来。山中有几个人,热情好客,喜游山水,听说子瞻到来,都裹着头巾,欢笑着迎上来,然后携手同行,逍遥自在地拾级而上,一直走到深山尽处,大家都筋疲力尽了,方才停下歇息,扫去落叶,坐在草地上,彼此举起酒杯,互相问候,(玩到)心情舒适时,竟至忘记了回去,就往往留在山上夜宿。因为过着这样惬意的生活,子瞻在齐安住了三年,都不觉得时间过得很久。 然而将往西山去时,就要从青松翠柏之间经过,走过弯弯曲曲的羊肠山路,才会见到稍微平坦的地方,游览者一定会在此休息。人们倚靠在嶙峋怪石上玩赏,躲在茂密林荫下小憩,向下可俯视滚滚大江,向上可仰望巍巍高山,旁边可扫视小溪幽谷
29、,风云变化和树林山脚正面、反面的种种景象,都在人们身边呈现出来。平地上有一座破旧的亭子,它的遗址非常狭小,不能够坐下许多游客。亭子旁有几十棵古木,似都有百围之大、千尺之高,不能够用刀斧来砍伐。子瞻每次一到树下,就整天(无可奈何地)斜视着它们。一天,来了一阵暴风雷雨,其中一棵古木被连根拔倒,子瞻趁机将那倒下老树的地方收拾平整,亭子的地基才得以扩大。子瞻与朋友们进山看了看,相视而笑,说道:“这大概是(老天爷)想成全我们重修亭台的事情吧?”于是大家一起重修了一座新亭子。亭子建成后,西山的胜景才算完备了。子瞻对这件事极为高兴。从前我年轻时,跟随着子瞻游览各地。遇山就登山,遇水就泛舟,子瞻都未尝不是带头
30、提起衣服卷起裤脚走在我的前面。有不能到达的地方,子瞻就总是为这事成天不愉快。有时他一个人飘然独游,悠闲自在地在泉石上漫游,采摘着树林中的山花野草,拾取着落在山沟中的果子,从溪中舀取水来喝,看到他这样子的人往往把他当成神仙一般的人物。其实天下的乐事无穷无尽,而以使人心情畅快的事最叫人喜爱。而当他称心如意的时候,(觉得)万事万物都不能换取这种快乐;到了他兴尽的时候,又没有不感到吃惊,自我嘲笑的。好比喝酒吃饭,五花八门的菜肴摆在面前,总之是为了一饱肚腹,而吃下去后,那些事物(无论好的还是不好的食物)同样变成了腐臭的东西,有谁还会去管哪道菜对人有益,又哪道菜对人有害呢?只要心中不觉得惭愧,外面不受到人
31、家的指责,就不妨把心思寄托在这山林之间(尽情享受它)。这就是子瞻在这里感到快乐的原因。第 卷(非选择题,共120分)四、(34分)10.(9分,每句3分)(1)我对于那倒在地上的石碑,又因此叹惜那古代书籍的失传,后代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事情,哪能说得完呢! (“以”、 “谬”及 反问句式各1分。)(2)一直走到深山尽处,大家都筋疲力尽了,方才停下歇息,扫去落叶,坐在草地上彼此举起酒杯,互相问候。(“穷”“席”“劳”各1分,大意通顺1分)(3)只要心中不觉得惭愧,外面不受到人家的指责,就不妨把心思寄托在这山林之间(尽情享受它)。(状语后置1分,“寓”1分。大意通顺2分)11
32、.(3分)信宿(没过两夜)而辄归曰未远乎异而舍诸大谷猿久笼而忘其习遂无所得食鸣而死。(2处1分,6处3分)12.(3分)(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寓意1:如果长期过着不劳而获的舒适生活,就会失掉独立生活的能力。(养尊处优会扼杀人的生存能力)。逸豫可以亡身。寓意2:外部条件在不断地变化,年长日久,水滴石穿,也会促成内在的变化。外在力量有时能改变事物的本性。 标点: 吴人有养猴于笼十年,怜而放之,信宿(没过两夜)而辄归。曰:“未远乎?”异而舍诸大谷。猿久笼而忘其习,遂无所得食,鸣而死。译文:有个人用笼子养了一只猿猴,已经十年了,心里十分怜悯它,就把它放了。过了两天,这只猿猴又回来了。这人心里想:
33、“是不是放得还不够远的。”于是,他就派人抬着猿猴,一直送到深山大谷里。这只猿猴由于长期生活在笼子里,温饱不愁,忘记在野外觅食的习性,最后得不到食物,哀鸣而死了。13. (3分) 答:他接受封建正统观念,又处在长房长孙的特殊地位,又接受新思想的影响。既受封建礼教的迫害,又处处奉封建礼教为处世行事准则。既渴望自由解放,又无力与旧家庭决裂。既想着要为别人牺牲自己,又常常让别人为自己的孝道而牺牲。他既是一个受害者,又是一个帮凶。(答对三点给3分)14.(8分)(1)“空”字使用精妙,一语双关。(1分)用比喻的方法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王八员外满载离恨远去,诗人的心也随行舟而逝;(1.5分)“空”字还写出了作
34、者依依惜别而又无可奈何的苍凉心境。(1.5分)(2)【答案一】情景交融的写法。开头两句,作者以“柳絮”“梅花”表明时间的变换,既点明了季节的变化,又渲染了一种苍凉的气氛,一种人生飘忽无定、聚散难测而又离合无常的感觉。收束句用比喻将“离恨”比作湘江水那样悠长,以景结情,含蓄绵长。(答出“情景交融”2分,结合具体诗句分析2分)【答案二】本诗采用了乐景写哀的手法。用暮春时节给人以春天感觉的典型物候“柳絮飘飞”和“凌寒绽放”来写“离情别恨”使得全诗倍增苍凉之感。这种离恨犹如浩浩荡荡的湘江水一样绵长而久远。再加上是“谪迁人”送“谪迁人”,可谓“倍增其哀”。(答出“乐景写哀”2分,略作分析2分)附:鉴赏资
35、料贾至(718772)唐代诗人。字幼邻,洛阳(今属河南)人。初为单父县尉。唐肃宗时为中书舍人,出为汝州刺史,因事贬岳州司马。后官至右散骑常侍。著有文集三十卷,全唐诗存其诗一卷。这是一首情韵别致的送别诗,一首贬谪者之歌。王八员外被贬长沙,因事谪守巴陵的贾至给他送行。两人“同是天涯沦落人”,在政治上都怀才不遇,彼此在巴陵夜别,更增添了缠绵悱恻之情。这首诗首先从诗人告别洛阳时写起:“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暮春时节,柳絮纷纷扬扬,诗人怀着被贬的失意心情离开故乡洛阳,在梅花盛开的隆冬时分,来到三湘。这里以物候的变化暗示时间的变换,深得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菲菲”的遗
36、韵。开头两句洒脱灵动,情景交融,既点明季节、地点,又渲染气氛,给人一种人生飘忽、离合无常的感觉。回想当初被贬的情景,诗人不胜感慨,此时友人王八员外也遭逢相同的命运,远谪长沙,临别依依,感慨万端:“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相江水长。”意思是说:如今,世俗人情已如浮云般消散了,唯有我们两人的友谊长存于地久,遗憾的是,现在我们又要离别了,那满腔的离愁别绪,犹如湘江水般悠长。第三句所说“世情”,可包括人世间的盛衰兴败,悲欢离合,人情的冷暖厚薄.而这一切,诗人和王八员外都遭遇过,并都有过深切的感受。命运相同,相知亦深。世情如浮云,更添离情缱绻缠绵,有如流水之悠长深远。结句比喻形象,“空随”二字似写诗人的
37、心随行舟远去,也仿佛王八员外载满船的离恨而去。一个“空”字,委婉地表达出一种无可奈何而又恋恋不舍的深情。唐人抒写迁谪之苦、离别之恨者的诗作很多,可说各抒其情,各尽其妙。这首诗以迁谪之人送迁谪之人,离情倍添愁怅,故沉郁苍凉,情致深幽。一结有余不尽,可称佳作。15.(8分,前4句各1分,后两句各2分)(1)足以极视听之娱(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3)民无信不立(4)百姓不足,君孰于足?(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6)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五、(18分)16.(4分)A C (A项“小学时就已立志终身从事词学研究”与原文不符合;C项以偏概全,夏承熹教授讲授词选,还意在表现其心忧天
38、下的情怀。)17. (4分) 以诗传为文之要,教导学生关注自然万物,发现灵感;以诗明人生境界,教导学生淡泊名利而有定力;以诗表个人操守,引导学生正直做人,忧国忧民。(答出一点2分,答对两点给4分,意思相近即可)18. (6分)(1)(3分)仁爱温和。如对学生模仿自己付之一笑,赐书嘱我等。淡泊随性。如自号“瞿禅”,在日常生活中渗透禅理;写诗、衣着均洒脱不羁等。(答出一点1.5分,意思相近即可)(2)(3分) 交代自己师从夏先生的缘由,同时承上启下;通过细节生动地表现夏承熹先生学问深厚、亲切随和的特点。(答出一点1.5分,意思相近即可)19. (4分) 示例1:古今成大学问者,不仅要有杰出的才华,
39、还必须为人正直,品格端方。夏先生正直而忧国忧民,终成一代词学大家;汪精卫才华卓著,但丧失民族气节而为国人嘲讽。没有对国家民族的忠诚,不能坚守自己的品格,即使学问再大,也不能引领风骚,成一代翘楚。示例2:刻苦自励,方可成就大业。夏承点先生以“笨”字自我勉励,翻遍图书馆全部藏书,打下历史文化的深厚基拙。陈寅恪先生熟读古今书籍而成诵,钱钟书一生爱书不释卷。他们对学问的执着和刻苦精神令人敬仰,更成就了他们璀璨耀眼的学术人生。(观点明确,1分;能结合文章及个人积累合理阐述,3分。如从淡泊名利、豁达宽容、为人谦逊等角度阐述,言之成理均可。)六、(8分)20.(4分)参考答案: 我们(我校)诚挚地邀请您在2
40、014年5月20日下午16:20来学校科技馆参加(首届母语节)开幕式并作关于“写字与做人”专题讲座。 (评分说明:共4分。发出邀请1分;时间、地点1分;内容1分;语言流畅1分。)21.(4分)示例:陶渊明生命就是一只冲出樊笼的鸟儿,只有回归自然,才能自由飞翔。王羲之生命就是一场生与死的对话,只有参透了生的意义,才能(冲破精神的枷锁)获得灵魂的升华。卡西莫多生命就是一出用美揭穿丑的话剧,只有人善心美,才能赢得喝彩。巴金生命就是一只黑夜里追寻光明的小舟,只有以爱为桨,才能拥抱明天的太阳。 (每句体现了对生命的理解并符合人物特征,1分;句式大致相同,1分;每句2分,共4分)【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仿写要追求“形似”和“神似”,前者要求句式、修辞一致,后者要求内容、主题、情感一致。示例扣住了苏东坡性格的核心达观,对生命的内涵进行了哲理解读。句式上是“生命是,只有才”的形式,这个不难模仿,难的是结合人物的经历、性格或其精神世界的核心对生命作出诠释。备选的名人均选自教材重要作家和名著导读,本题还有检查是否务本和活学的作用。七、(555分)(5分为书写分)22.按高考标准评分。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