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章末评估检测 第6、7章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82348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章末评估检测 第6、7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章末评估检测 第6、7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章末评估检测 第6、7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章末评估检测 第6、7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章末评估检测 第6、7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章末评估检测 第6、7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章末评估检测 第6、7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章末评估检测 第6、7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章末评估检测 第6、7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章末评估检测 第6、7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章末评估检测 第6、7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章末评估检测 第6、7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章末评估检测 第6、7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章末评估检测 第6、7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章末评估检测 第6、7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章末评估检测 第6、7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6、7章章末评估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杂交育种是植物育种的常规方法,其选育新品种的一般方法是()A根据杂种优势原理,从子一代中即可选出B从子三代中选出,因为子三代才出现纯合子C既可从子二代中选出,也可从子三代中选出D只能从子四代中选出能稳定遗传的新品种解析:杂交育种的一般过程:首先亲本杂交产生F1,F1自交产生F2,如果选择的新品种是双隐性性状,则从F2中就可选出;如果需要选择含有显性性状的品种,则需要进一步自交后,从F3或其多次自交后代中选出。所以,杂交育种选育的新品种既可从F2中选

2、出,也可从F3中选出。答案:C2育种专家采用诱变育种的方法改良某些农作物的原有性状,其原因是诱变育种()A提高了后代的出苗率B提高了后代的遗传稳定性C产生的突变大多是有利的D能提高突变率以供育种选择解析:诱变育种是在人为条件下,使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发生改变,然后从突变中选择人们所需的优良品种。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和不定向性等特点,因此,需要通过人工方法来提高突变频率产生更多的变异,以从中获取有利性状;出苗率的大小是由种子胚的活性决定的;后代遗传稳定性是由DNA稳定性等决定的。答案:D3下列有关育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通过杂交育种可获得农作物新品种B诱变育种只适用于对微生物菌株的选育C抗虫棉是

3、用多倍体育种方式获得的D基因工程育种无法获得抗逆性强的新品种解析:通过杂交育种实现基因重组,可以获得农作物新品种;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对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适用;抗虫棉是用基因工程育种获得的;通过改造基因可以获得抗逆性强的新品种。答案:A4用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小麦与矮秆(d)易染锈病(t)小麦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如下:高秆抗锈病小麦矮秆易染锈病小麦F1雄配子幼苗选出符合要求的品种。下列有关此种育种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的作用原理为染色体变异B过程必须经过受精作用C过程必须使用生长素处理幼苗D此育种方法可选出符合生产要求的品种占1/4解析:过程表示杂交,其原

4、理为基因重组,A项错误。过程常用的方法为花药离体培养,B项错误。过程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C项错误。答案:D5袁隆平一直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极大地提高了水稻的产量,缓解了世界粮食短缺的现状,被提名为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的候选人。关于杂交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杂交水稻利用了不同亲本染色体重组的原理B杂交能将不同物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个体中C杂交后代表现出优良性状就成为优良品种D该育种方法也可以用于家禽、家畜的育种解析:杂交育种的原理为基因重组,A错误;只能是同一物种不同个体之间杂交,不能是不同物种之间,B错误;杂交后代中存在大量杂合子,性状不稳定,不一定能成为优良品种,C错误;杂交育种可

5、用于动物,D正确。答案:D6如下图所示,甲、乙表示水稻的两个品种,A、a和B、b表示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程操作简便,但培育周期长B过程的基因重组发生在精卵结合时期C过程是单倍体育种D与过程的育种原理各不相同解析:图中过程是杂交育种,要获得AAbb品种,要连续自交纯化,育种年限较长;过程的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和过程是单倍体育种;与过程的育种原理依次是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答案:A7下列有关人工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多倍体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

6、异 B杂交育种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C只有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D基因工程属于定向改造新品种,选择育种属于定向选择新品种解析: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利用染色体数目的变异,A正确;杂交育种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B正确;诱变育种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所以只有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不对,C错误;基因工程属于定向改造新品种,选择育种关键在于人工的选择,二者都属于定向选择新品种,D正确。答案:C8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限制酶只有在获取目的基因时才用到B重组质粒的形成是在细胞内完成的C质粒都可以作为运载体D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可培育出具有各

7、种抗逆性的作物新品种解析:在目的基因与运载体重组时,限制酶还用于切割运载体。重组质粒的形成是在细胞外完成的。只有符合运载体条件的质粒才能作为运载体。人们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已获得了高产、稳产和具有优良品质的农作物,培育出具有各种抗逆性的作物新品种。答案:D9下列属于基因工程工具酶的是()限制酶DNA水解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RNA聚合酶解旋酶ABC D解析:基因工程的过程中,需用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所在DNA分子和运载体,形成相同黏性末端,并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形成重组DNA分子。答案:A10俄罗斯索契冬奥会中,严格查处了包括基因兴奋剂在内的各类兴奋剂。基因兴奋剂是注入运动员

8、体内新的基因,以提高运动员的成绩。从变异角度分析此方式属于()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C易位 D染色体变异解析:基因兴奋剂是给运动员注入新基因以改变基因的方式提高运动员的成绩,属于导入外源基因,是一种基因重组,而非其他变异。答案:B11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田鼠打洞和夜出活动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狼和鹿能迅速奔跑,两者进行相互选择C狗的牙齿坚硬,是长期磨炼出来的D有一种猫头鹰因视力弱,行动迟缓,捉不到田鼠而被淘汰了解析:“田鼠的打洞和夜间活动”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鹿和狼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鹿与狼之间在进行捕食与反捕食的生存斗争,两者

9、进行相互选择,B正确。狗的牙齿坚硬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而不是“用进废退”的结果,C错误。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视力差的猫头鹰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由于得不到食物而被淘汰,D正确。答案:C12隔离的本质是()A地理隔离 B生殖隔离C基因不能自由交流 D种群基因频率改变解析:地理隔离是隔离的一种类型,不是隔离的实质,A错误;生殖也是隔离的一种类型,不是隔离的实质,B错误;隔离的实质是种群之间基因不能进行自由交流,C正确;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不是隔离的实质,D错误。答案:C13水稻非糯性(

10、Y)对糯性(y)为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为显性。用非糯性抗病和糯性不抗病两纯种水稻杂交,让F1自交三代,在自然情况下,基因频率的变化是()AY逐渐增大、R逐渐增大BY基本不变、R逐渐增大CY基本不变、R基本不变DY逐渐减小、R逐渐减小解析:在自然情况下,短期内对糯性和非糯性的选择作用并不是非常明显,所以Y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明显变化;环境对是否抗病的选择作用非常明显,抗病的个体得到保留,不抗病的个体会死亡,所以抗病基因的频率会增大。答案:B14.科学家们对某一湖泊不同深度的138种鱼类进行了研究,绘制了部分鱼类的演化过程图(图中不同数字和字母代表不同的鱼类种群),下列关于这一进化历程的叙

11、述,正确的是()A中每个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B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种群X中不同的等位基因C一直利用相同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D不同湖泊深度的选择有利于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朝不同方向演化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不是个体,A错误;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种群中的个体,实质是种群中不同的等位基因,B错误;是不同物种,利用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不完全相同,C错误;不同湖泊深度的选择有利于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朝不同方向演化,D正确。答案:D15已知A、a是一对等位基因。下图分别表示某种动物存在地理隔离的3个不同的种群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3个种群的初始个体数依次为26、260和2 600。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

12、种群越小,基因的丧失对该基因频率的影响越大B在125代时aa个体约占总数的25%C150代后3个种群之间可能出现生殖隔离D自然选择使A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解析:由图知,种群到50代时,只有A基因,种群到150代的过程中,A基因频率变化不显著,说明种群越小,基因的丧失对该基因频率的影响越大;在125代时a基因频率为175%25%,aa基因型频率约为6.25%;150代后3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明显的差异,可能出现生殖隔离;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使种群基因频率向一定方向发生改变。答案:B16某小岛上生活着两种棕榈科植物,研究认为:200万年前,它们的共同祖先迁移到该岛时,一部分生活在pH较高

13、的石灰岩上,开花较早;另一部分生活在pH较低的火山灰上,开花较晚。由于花期不同,经过长期演变,最终形成两个不同的物种。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正确的是()A土壤酸碱度的选择作用诱发个体产生不同的变异B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形成明显差异,最终形成了生殖隔离C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D若将这两种植物种植在相同环境中,它们能杂交产生可育后代解析: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两种种群首先出现了地理隔离,并且生存的环境不同,因此发生了不同的选择,此过程中两个种群的基因库逐步形成明显差异,最终形成了生殖隔离,B正确;突变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C错误;这两种植物已

14、经产生了生殖隔离,不能杂交产生可育后代,D错误。答案:B17如图甲、乙是不同进化类型示意图,a、b、c、d表示不同物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a、b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二者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B海豚和鲨鱼亲缘关系较远,外表相似,可用乙图表示C甲、乙两图能够说明自然选择在进化中的作用D判断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可利用核酸分子杂交的方法解析:A项错,a、b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B项对,海豚和鲨鱼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亲缘关系较远,但外表相似,可用乙图表示;C项对,甲、乙两图中物种进化的方向不同,这是自然环境不同造成的,说明了自然选择在进化中的作用;D项对,可用核酸分子杂交的方法

15、判断物种间的亲缘关系。答案:A18下列有关种群和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种基因库的基因一般不如种群基因库的基因丰富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C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物种的基因频率往往保持不变D同一种群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产生后代,同一物种个体间也能相互交配产生后代解析:物种基因库的基因一般比种群基因库的基因丰富,因为一个物种可以由多个不同的种群组成。种群是生物进化、繁衍的基本单位。种群基因频率和物种的基因频率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答案:D19下列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B

16、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C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D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解析:自身的遗传变异也是造成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故B项错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选择两种基因的频率可能相等;持续选择条件下,某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优胜劣汰的结果是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故选项A、C、D均正确。答案:B20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解析: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隔离,隔离

17、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A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B错误;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而不是由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所决定,C错误;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D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11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通过杂交可将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上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也可将不同物种的染色体集中在一起。甲乙为杂交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1)无子西瓜备受青睐,结无子西瓜的植株是由_杂交得到的,无子西瓜培育中能够刺激子房发育成无子果实的过程是_。(2)马铃薯品种是杂合体(有一对基因杂合即可称之为杂合体),通常生产上常用块茎繁殖,现要通过

18、杂交选育黄肉(Yy)、抗病(Tt)的马铃薯新品种,则杂交亲本甲、乙的基因型分别为_。(3)现有三个纯系水稻品种:.矮秆感病有芒(aabbDD)、.高秆感病有芒(AAbbDD)、.高秆抗病无芒(AABBdd)。请回答:为获得矮秆抗病无芒纯系新品种,应选择的杂交亲本甲、乙为_,获得F1后如让F1自交,则F2中表现为矮秆抗病无芒的个体占F2总数的_,若要获取矮秆抗病无芒纯系新品种,需将F2中矮秆抗病无芒的个体继续_。(2分)如果在中所述F1基础上尽快获得矮秆抗病无芒新品种,写出后续的育种过程_。(4分)解析:(1)三倍体无子西瓜是二倍体普通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杂交得到的。三倍体细胞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联会紊

19、乱,无法形成正常的配子,需用二倍体西瓜的花粉刺激子房才能发育成无子果实。(2)由于马铃薯是杂合体,欲获得YyTt的马铃薯新品种,需将Yytt、yyTt的亲本杂交,子代中黄肉抗病即为所需新品种。(3)杂交育种能集中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为获得矮秆抗病无芒的纯系新品种,先将、亲本杂交获得F1AaBbDd,然后让F1自交,则F2中表现为矮秆抗病无芒(aaB_dd)的个体占F2总数的1/43/41/43/64。由于F2中的矮秆抗病无芒中有杂合子,需继续自交直至不发生性状分离。对于F1AaBbDd,可以应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取其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可较快地获得理想植株。答案:(

20、1)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用二倍体西瓜的花粉刺激 (2)yyTt、Yytt(3)、3/64自交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第一步:取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第二步: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然后选育矮秆抗病无芒纯系新品种22(8分,每空1分)图甲是三种不同植物形成普通小麦的过程示意图:图乙是某实验小组利用普通小麦中的高秆抗病(TTRR)和矮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两对性状独立遗传),通过三种不同途径培育矮秆抗病小麦品种的过程图解。(1)图甲杂种一和杂种二在自然条件下是否可育?_,过程发生的变化是染色体_,杂种二有_个染色体组。(2)图乙的X组中,F1自交后代F2中的矮秆抗病植株中能

21、稳定遗传的占_,若要确定F2中获得的矮秆抗病植株是否符合要求,可采用_法。(3)图乙的_组获得的矮秆抗病纯合植株所占的比例最高。(4)我国发射的“天宫一号”上搭载了种子或块茎进行蔬菜作物的育种,用空间辐射等因素创造变异,这种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可能属于_、_。解析:(1)图甲中的杂种一来源于一粒小麦与山羊草的杂交,为异源二倍体;而杂种二为异源三倍体(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异源二倍体和异源三倍体均不能正常繁殖,该变化是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它们只有在特定条件下由它们加倍形成的异源四倍体和异源六倍体才具有正常的繁殖能力。(2)乙图中F1表现为高秆抗病,这说明高秆为显性性状,矮秆为隐性性状,抗病为显性性状,易

22、感病为隐性性状,故F1自交后代F2中的矮秆抗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aaBB)的占1/3。在实际应用中,若要鉴定一植物是否为纯合体,可采用自交或测交法。(3)根据图示可知,Y组为单倍体育种,获得纯合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纯合植株占100%。(4)在太空中较强的辐射、失重的环境能提高种子或块茎进行蔬菜作物的基因突变,也可能会导致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结构或数目发生变化而引起其变异。答案:(1)否数目加倍3(2)1/3自交(或测交)(3)Y(4)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23(12分,除标注,每空1分)某植物种群,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1)植物的A、a基因频率分别是_。(2)若该种

23、植物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分别占_、_。这时,A、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_。(3)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种植物在两年中是否发生了进化?_。原因是_。(4)由此可知,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进化的原材料由_提供,是否发生进化决定于_(2分),进化的实质是_。(2分)解析:由题知Aa基因型的个体占50%,假设该群体有100个个体,则A基因的总数30250110,100个个体含有A、a基因的总数1002200,所以A的基因频率110/20055%,则a的基因频率45%。若该植物自交,自交后代产生基因型比例为:AA30%1/450%42.5%;aa20%1/450%32.5%;Aa1/250%25

24、%。同法可求出:A、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A100%55%,a45%。通过计算可以发现前后代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说明生物没有发生进化。可见,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了选择材料,生物进化的实质实际上就是基因频率的变化过程。答案:(1)55%、45%(2)42.5%32.5%55%、45%(3)没有发生进化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4)种群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基因频率的改变24(9分,每空1分)科学家乘坐“里亚斯特”号深海潜水器下潜至近万米的马里亚纳海沟海底进行科考时,惊奇地发现有比目鱼和小红虾在游动。(1)马里亚纳海沟中所有的比目鱼组成了一个_。(2)几百万年前的海沟下与海沟上

25、的比目鱼还是属于同一物种,但由于马里亚纳海沟中的比目鱼群体长期与较浅海域的比目鱼缺乏基因交流,最终会产生_隔离。造成这种现象的两个外部因素是_和_。(3)从变异的来源看,比目鱼具有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_。(4)由于地质巨变,最终人类只抢救了一对马里亚纳海沟中的比目鱼,通过人工繁殖,最终产生一个新的比目鱼种群,则此种群的基因库中的基因数量与原种群相比要_。(5)下图表示某群岛物种演化的模型,A、B、C、D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过程。A物种演变为B、C两个物种的过程包括_三个环节。由A物种演变为B、C两个物种,其内在因素是生物体的_发生了改变。如果乙岛上C物种个体数量不断增加,引起D物种个体数量锐减,这

26、种现象称为_。解析:(1)马里亚纳海沟中所有的比目鱼组成了一个种群。(2)几百万年前的海沟下与海沟上的比目鱼还是属于同一物种,但由于马里亚纳海沟中的比目鱼群体长期与较浅海域的比目鱼缺乏基因交流,长期的地理隔离和自然选择,最终会产生生殖隔离。(3)从变异的来源看,比目鱼具有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4)由于人类只抢救了一对马里亚纳海沟中的比目鱼,通过人工繁殖,最终产生一个新的比目鱼种群,所以此种群的基因库中的基因数量与原种群相比要少。(5)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由A物种演变为B、C两个物种,其内在因素是生物体的基因发生了改变。如果乙岛上C物种个体数量不断增加,引起D物种个体数量锐减,这种现象称为种间斗争。答案:(1)种群(2)生殖自然选择地理隔离(3)基因突变(4)少(5)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基因(或基因型)种间斗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